close
說到京都的景點,許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金閣寺】。它也是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勝之一,最早其實不叫金閣寺,而是【鹿苑寺】,這是因為它於1397年興建時,本來是足利三代將軍義滿的山莊【北山殿】,後來將軍去世,山莊改為寺廟時,便以將軍的法號「鹿苑院殿」做為寺名。
那麼為什麼會跑出金閣寺這個寺名呢?主要是寺裡最有名的,是供養著釋迦牟尼御骨的舍利殿【金閣】,便以金閣作為整間寺廟的通稱了。
有接觸過日本文學的人都知道,文豪三島由紀夫的名作『金閣寺』,就是以1950年轟動社會的「金閣寺放火事件」為題材,從犯人的角度出發,揣摩他放火燒毀金閣寺的心理轉折。也就是說,眼下我們所要參觀的金閣寺,是1955年重建的,並不是保存至今的古蹟,這點總令人感到些許遺憾。
這時雨雖已停了,天空仍是陰的,我們都已作好「大概看不到美景」的心理準備。
免費參觀的部分就只有外圍一小角。
既然都特地來一遭,不進去大名鼎鼎的金閣寺看看,一窺其廬山真面目,總覺得心有不甘,因此我們還是花了四百大洋,買了這張大得出奇,但看得出誠意十足,宛如護身咒符般的參拜券。
當金閣終於矗立在眼前,我再次體認到什麼叫做「美是主觀的產物」,因為就在朋友抱怨似地說:「要是晴天就好了,這樣看上去好平凡,那麼有名的金閣寺也不過如此。」一旁的兩個外國人卻比劃著一臉感動地說:「實在太棒了!這真是藝術的結晶,令人嘆為觀止!」
這個地方是【陸舟之松】,看點是樹齡已屆六百年的老松,據說是將足利義滿心愛的盆栽移植過來,設計成舟狀的樣子。
從不同角度看金閣寺,其實還是很感動的,而且有種不真實感。它精細的雕刻和優雅的線條,以及頂端燦爛的鳳凰,最引人矚目的金箔,都讓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只是一張圖畫或一個模型。若看它在陽光下反射著金光,這種不真實感一定會更強烈吧。
這種牌子在各景點都有,意思跟中文不太一樣,指的是「往這裡走(this way)」,也就是照字面上直譯:順(此)路(走)。
凡是王公貴族使用的東西,都會被冠上一個詩意的名字,讓它感覺更高級。比如這個供足利將軍泡茶用的泉水,便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銀河泉】。
就在幾步之遙的【巖下水】,卻是「お手洗いの水」,照字面上理解,應該是洗手用的水吧(總不會是上廁所用的水...)。
這是【龍門之瀑】,牌子還寫了【鯉魚石】,不知是不是瀑布下方那塊大石頭。也就是說,這引用了鯉越龍門的典故?
傳說中,白蛇是弁才天的使者,而弁才天是賜予福德、智慧、口才、藝能之神,能夠保佑家運興旺,難怪這個【白蛇之塚】周圍被人們丟滿銅錢,路過時,還有民眾在合掌膜拜。
這塊外形頗類似扶手椅的大石頭,是從室町幕府遷移過來的【貴人榻】,據說古時候是貴人(高貴之人,指貴族?)坐過的石頭。
接近出口的位置,是【不動堂】,祭祀著不動明王。
日本的寺廟和神社都超會做生意,光是護身符就有十來種,各式相關商品更是不勝枚舉。這裡更誇張了,連神籤桶都有中、英、韓三種版本,說好聽點,是方便不諳日語的遊客使用,說難聽點則是不把遊客搾乾心不甘(XD)。
日本在觀光業上的用心,從這個印上金閣寺花樣的電話亭,可見一斑。
出了金閣寺,我們打算搭公車到下鴨神社和晴明神社去逛逛。光看公車時刻表,就讓我們對日本人的嚴謹多了幾分佩服。他們的公車不僅班次頻繁,而且每一班的到站時間,表上都寫得清清楚楚,一目瞭然,不像台灣只籠統地寫「十到十五分鐘一班」,實際上幾點開到,卻是看司機高興,以致要嘛不來,要嘛就一次來一拖拉庫,浪費乘客的等待時間。這點台灣真該跟日本好好學習。
最令我們感到新奇有趣,又驚嘆連連的,莫過於這個「公車到站指示器」,當公車離此地還有三四站時,就會翻出黃牌,標示出公車所在的位置。
而當翻出「即將抵達」的黃牌時,公車也不遠了。
日本就國土而言,雖然是台灣的好幾倍,卻無論商店、座椅、食品、商品,全都設計得小巧迷你,有時這是優點,看起來精緻美觀,有時卻又帶給人十足的壓迫感,比如坐在公車內的時候。當乘客一多,感覺真的快窒息了!
不過,他們每個座位後方都有一個下車按鈕,這點倒是很方便,無論坐著還是站著,都能輕易按到離自己最近的按鈕。而且車上的廣播聲量大,發音也清晰,就算標示站名的電子看板被人頭擋住,也不怕下錯車。
我們搭到一半,外頭就下起大雨,使我們下車的欲望大大減低,便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坐到京都車站去,在周邊逛逛就好。最後我們主要在京都塔下方的紀念品與伴手禮販賣區閒逛,因為上京都塔要六七百円,塔本身的設計又沒引起我太大興趣,便沒付錢搭上去了(上去過101後,就覺得登上高處看夜景的感覺也不過如此,體驗一次即可)。
比較想特地提出來講的,是伴手禮販賣區的試吃。我本來以為,這裡的糕點幾乎都是一整塊拿出來給人試吃,是因為人少,怕食物過期,索性用這種方式快速消費掉,後來跟朋友聊,才知道日本的試吃都很大方,並不是怕滯消。哇,那感覺吃了不買的壓力更大,誰知道店員一臉笑容地目送自己走時,是不是在心裡暗罵「這死觀光客,又想來白吃!」看來在日本,還是少試吃為妙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