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前面] 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對台灣的政治感到失望,因此基本上抱著漠不關心、獨善其身的態度。但可能是因為這次去澳洲給我一些衝擊,加上最近碰上總統大選和公投,看了一些文章,也跟身邊的人有了一些討論,漸漸發現自己這樣的態度並不健康,因此我想針對台灣一般人對政治、入聯返聯、公投等議題的常見態度,講一下自己的感想和意見。



常見想法1: 公投只是某些政治人物拿來炒作的工具,沒有跟他們共同起舞的必要。


台灣有種現象可稱為"推銷員心態"。有的人見到推銷員就敬而遠之,因為心中的第一個念頭是"他是想撈我的錢",所以往往不願意多聽那位推銷員介紹產品、甚或自己去了解那樣產品,就急著離開,即使該名推銷員的產品可能很符合自己的需求;對公投(或其他政治決定)也一樣,很多人聽到公投時,第一個念頭是"這只是某些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提出來炒作的工具",因此在尚未了解公投這件事本身重不重要、對自身的影響是什麼之前,就已先對它貼上標籤、敬而遠之。這樣的態度忽略了"交易"這件事,並不是一方賺,另一方就賠。推銷員賣我們東西,固然他從我們這裡獲得金錢,但只要東西本身好用,我們也是獲得了好處,不是嗎? 因此最重要的應該是去了解那樣產品本身值不值得買。有的人會說,"你說的不錯,推銷員的產品可能不錯,但我就是不想花時間聽他說",是的,就購物而言,買不買某件商品可能不是那麼重要,但是政治和購物不一樣,政治不會因為你把頭撇開不予理會,就對你沒有影響。如果一個人因為一些標籤而不管某些政治議題,只會讓部分政治人物有更大的謀利空間。

我也記得,幾年前提出要在護照上加"Taiwan"字眼時,曾引起許多人不以為然及批評的聲音;自由廣場及凱達格蘭大道的更名,也引起很多人不滿,認為這是在浪費社會資源來達到某些政客的政治訴求及利益。但有出國的人應該大都能深刻體會護照上寫的是ROC還是Taiwan,入境出境時,外國海關人員的態度差別有多大;以帶有地方特色的名稱來命名歷史古蹟及道路地名,除了免除政治封建獨裁色彩外,找路認路方便多了(到處都是中正路、中正國中、中正XXX... 簡直是增加路痴的負擔)。如上所述,跟公投一樣,很多當初被認為是政客拿來炒作新聞、博取選票的提案,最後時間往往證明它們的確能對人民生活帶來正面影響,因此我認為一個提案是否有價值,應該要從它的根本來審視,而不是未了解之前就全盤否定、完全採拒聽拒聞的態度

順道一提,這種推銷員心理,很多時候都被深諳民眾心理的政客所利用。比如循私舞弊等問題被B揪出來時,A若不知該怎麼回應或處理,便會以"抹黑"、"挑撥族群"、"毀謗"、"口水"等標籤一語帶過,讓對這些名詞本就相當反感的人民望之生厭,從而失去追究這些問題的興趣,認為反正這只是兩邊政客或政黨吵來吵去的口水戰,而不去正視這些其實是事實的問題,因而讓A有逃離譴責與追訴責任的機會。最終而言,吃虧的是人民自己。

常見想法2: 就算去公投,最後公投內容也不會被實行,投與不投沒兩樣,何必浪費時間。
常見想法3: 維持現狀就好,別管政治,全力拚經濟比較重要,等時機成熟再來談台灣的國際定位。


那麼公投的價值在那裡呢? 在於它是超越政黨的存在,可以讓政黨,甚至全世界聽見台灣人民的聲音、進而重視公投議題的內容;也只有當政黨及國際社會都開始重視台灣民意,公投所提的內容才有實施的可能性。有篇雜誌文章提過,被問到支不支持台灣公投時,美日兩國的人民大部份都表支持態度,但吊詭的是,他們大都對台灣完全不了解,甚至認為台灣是未開發或落後國家。這說明美日兩國人民已將公投制度視為理所當然、視為人民權利的展現,也充份顯現台灣在國際的知名度有待提升的事實。我開頭提過在澳洲受到衝擊,就是在講這件事。

三、四年前在英國,提到台灣和中國的問題時,雖然一半左右的人都不清楚台灣在那裡、台灣到底是不是中國等等,但至少有一半的人清楚台灣在國際上的尷尬地位,甚至會對台灣遭中國處處欺壓表達同情;然而這次去澳洲,不論碰到的是英國人還是澳洲人,竟然大部份的人提到台灣,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就算台灣人不如此認為,也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世界根本就把台灣當成中國。不管我怎麼花費唇舌地解釋,他們都對我的說詞抱持懷疑或否定的態度,讓我感到很不舒服。起初我認為可能我剛好都碰到親中份子,但久而久之我慢慢懷疑,是不是在這三、四年間,國際對台灣的觀感已經產生了變化?

我不只一次聽見週遭的人說,不想被統一,但是獨立怕中國會打過來;或者不想聽兩邊吵來吵去,最後兩敗俱傷,又得罪中國,因此先維持現狀,靜待時機成熟,再來談台灣的定位問題比較恰當。但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時機是要自己拚命去創造爭取之後,才有可能出現、讓人把握的。如果台灣人民沒有持續發出爭取民主自由的聲音、沒有釋放自己是個獨立主權的訊息給全世界,等有一天想來爭取的時候,已經沒有人會給台灣人這個機會了。中國並不會像台灣人一樣用這麼天真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在台灣人民選擇沉默、擱置問題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斷釋放訊息給外國,即"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而人們對事物的印象,不就往往在"持續接觸"中建立起來的嗎? 若外國人一直以來接收的都是這樣的訊息,久而久之,他們便不會相信台灣不屬於中國,有著自己獨立的主權與地位了。到那個時候,一切都太晚了。

而全力拚經濟,應該是等到民主法治制度穩定鞏固,才能放手去做的事,要不然就是不在意被極權所統治。因為民主法治穩定鞏固,是經濟進步及人民幸福的基礎。人們拚命賺錢,不外乎希望讓生活品質提升。但生活品質為何? 除了物質上的享受外,精神上的自由與滿足,亦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如果失去言論、行動自由,出門總得小心翼翼怕說錯話惹上殺身之禍,對經濟社會制度不滿而上街示威遊行要怕被軍隊鎮壓射殺,賺再多錢也沒有意義。

然而現在很多台灣人之所以認為投不投票無所謂,專心拚經濟比較重要,主要是因為大家把民主法治視為理所當然,認為不論那一黨上台,都不會動搖這個基礎,卻不知台灣的民主法治其實是近幾年來才漸漸普及,還有待發展、鞏固的,它的根基並沒一般人想的那麼牢固,隨時都有可能被破壞;"維持現狀"似乎是個好選擇,但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真能"維持現狀",每件事物都隨著時間不斷改變。就算台灣人自以為在維持現狀,其實外面的世界及對台灣的看法也一直在變。

因此,我想說的是: 公投最重要的並不在其內容的通過與實行,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公投"這件事本身、在於人們積極投票的行為,因為這樣的行為可以讓世界聽到台灣的聲音,讓"台灣"至少能在外國報紙博得版面、增進更多外國人對台灣的興趣與印象。就和加入聯合國一樣,最重要的也不是加入(當然,能加入最好,因為如此一來,國家安全與各方面發展才有國際社會的加持,更有保障),而是不斷爭取加入的行動。就算短期內無法加入,至少國際社會可以由此知道台灣人民有加入的意願與訴求,知道我們希望能以一個獨立主權的身份行使國際上的權利。

常見想法4: 民進黨才執政八年就開始貪污,且沒有政績,所以要政黨輪替,換人做做看。

其實嚴格來講,台灣從不曾真正政黨輪替過。國民黨執政五十年的根基太牢了,要動搖它談何容易,民進黨還需一段時間的發展,才能跟國民黨真正分庭抗禮。沒錯,民進黨才執政不久就開始貪污,既愚蠢又短視,但這不代表換國民黨做,就不會出現貪污。頂多,就像以前一樣,即使貪也沒人知道,因為所有媒體都被封口,但這種表面上的祥和安寧,並不是我們所想要、所樂見的。而且,其實這八年並不是完全沒有改變,雖然媒體還是親中派居多,但我慢慢見到除了民視以外,三立、中天等新聞也會出現批評國民黨的聲音;越來越多台灣人正視蔣氏政權那段過去,不再把"蔣公"掛在嘴邊,開始會以客觀角度審視白色恐怖、二二八事變等歷史,也越來越多人認同自己是個"台灣人"。因此,至少要等民進黨發展到足以與國民黨相抗衡的大黨,政黨輪替才有意義。畢竟,民主國家的順利運作有賴政黨互相制衡,比如A黨貪污,就會被B黨檢舉,B黨貪污,就換A黨檢舉,因而兩方都互相顧忌、有所收斂,貪污的情事才會減少;如果一切都在某黨掌握之中,就如同獨裁國家,釋放給民眾的永遠只有正面消息,不利的一律掩蓋消音,最終貪污只會越演越烈。

以前我非常厭惡各黨互相揭發、爆料,覺得政治太混亂,每天打開報紙電視看了都很心煩。但其實揭發、爆料最終對人民是有益的。就像兩家食品公司為了互相競爭,A會糾出B的食品含有致癌物、B會揭發A的食品沒通過衛生檢驗等,消費者才知道這些食品買來吃了安不安全,結果而言反而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若這兩家公司私下協商,大家一起賺錢,都不要揭發爆料,最終吃虧受害的還是消費者。再說,台灣近年來爆出如此多貪污案件,其實顯示貪污存在台灣社會已久,只是因為民進黨掌權後互相揭發的情形增加(揭發的可能性提高),才會一下子爆發出來。乍見之下讓人對台灣的政治社會很憂心,但經過這一番"整肅與清理"後,漸漸地貪污情事應該能有所減少改善,達到美日等先進國家的水準才是。畢竟世界上唯一沒有互相揭發爆料這種負面選舉的,就只有獨裁封建國家。

 

[結語] 除了"推銷員心態"外,台灣人還有種傾向,即把政黨當作自己的事在熱中,忘了政黨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而不是一個盲目崇拜的偶像。很多人看到負面消息,會先看是那一黨、那一個政治人物的事,若是自己支持的黨,便極盡所能地為他們找藉口推托、解釋;若是敵對黨,便不分三七二十一地先罵再說。這樣的態度,讓我聯想到以前高中國文課,老師總是看著考卷的答案在解釋,有時遇到奇怪的答案也要為它自圓其說,最後發現根本是答案錯了,才趕緊改口換說法。用這種方法來學習,怎麼可能得到正確的知識? 

人民並不是政黨,不能將之混為一談。我認為一個健康正確的政治態度,應該是先判斷政黨所提出的政見是否對自己及社會有益之後,再作選擇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