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兒美教學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們班上有一個小男生,現在才小二,個子雖然嬌小,但是能言善道,聰明伶俐,看眼睛就知道他絕不是一個老實憨厚的小孩。因此他的英文發音在男生中數一數二,腔調也比較漂亮,學習能力算是強的,沒什麼需要特別糾正他的地方。

但最近,我發現他有一個蠻大的問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也就是讓我注意到這問題的那一次,開始於另一個小男生的大聲指控:

「老師,Wells剛才踢我!」

我轉過頭望向Wells,還沒開口,Wells就帶著不服氣的表情,用輸人不輸陣的聲量毫不客氣地反擊:

「我才沒踢你!你有證據嗎?」

由於班上小朋友平時就愛打打鬧鬧,有時會過於神經質,比如人家不小心撞到他、碰到他、踩到他,就一口咬定對方是故意打他、找他麻煩,因此我起初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但聽Wells一再強調要那名叫Sam的小男生拿出證據,我越聽越覺得不對:

「你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有沒有證據跟你做了沒有,有什麼關係?」

他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就好像只要對方拿不出證據來,就表示他沒做過,他就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場我很生氣,狠狠地訓了Wells一頓。因為我覺得年紀這麼小就懂得鑽「法律漏洞」,專挑別人看不見的時候使壞,長大以後還得了?非將他這種偏差的觀念扭轉過來不可!

然而如前所述,Wells是個既聰明又有想法的小孩,而且個性很固執,要是情緒上來了,就會跟人強辯到底,怎麼樣都不肯退讓。我還有課要上,自然無法把時間投注在說教上,而且老實說,對小孩說教也不是我的強項,特別是對正處於歇斯底里狀態、蠻不講理的小孩說教。

後來電訪時,我跟Wells的爸爸提到這一點。Wells爸爸的反應出乎我意料,他說:

「最近我太太也跟我提到這一點,她說Wells常會要對方提出證據來,而且很喜歡跟人強辯。之前我沒注意到這問題,因為他在我面前都乖乖的,不會表現出這一面,後來我太太要我盡量別在孩子面前談公事,我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我忍不住好奇起來:「談公事?」

「是啊,有時在家裡吃飯時,同事打手機來,我就直接在飯桌上談了,不會特別避開,Wells在旁邊聽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因此我一直不以為意,想不到他都一一記在心裡....」Wells爸爸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原來Wells爸爸做的是法律相關的工作,講電話時不自覺間便會冒出「舉證」之類的字眼,Wells耳濡目染之下,也就慢慢養成凡事都要別人舉證的習慣了。

這下真相大白,我在恍然大悟之餘,也不禁再次體認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大。之前看『爸媽囧很大』,有個家長提到,家裡的弱智孩子常會模仿他們的舉止,比如他們生氣時拿筷子敲桌子,那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地狂敲不止,吵得人一整天不得安寧,後來他們受不了,下定決心從自身行為開始改進,一言一行都很小心,這樣的情況就逐漸消失,再也沒出現過了。

我想,不只是弱智的孩子,一般孩子也是一樣吧。別說孩子,就連大人都是如此。我們會找自己最認同的對象去模仿,希望自己能跟那人一樣,進而成為那人認同的對象,或者該團體的一份子。因此青少年會模仿自己的朋友或偶像,孩子們也會模仿自己的父母或同學。

我提議請Wells爸爸盡量別在Wells面前談公事,或者抽空找他聊聊,問他對舉證之類的詞彙有何想法,藉機機會教育一番,灌輸他正確的觀念,這才能對證下藥。然而,Wells爸爸的態度卻是希望由老師上課時對他說明,擔起管教並矯正他的責任,毫無從自身去改善的意思。難道到了這種地步,家長還一心認為教育孩子都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卻沒想過要從自己出發,做孩子最好的人生導師,給他最好的榜樣嗎?

認為自己繳了錢就要求「最高服務品質」,上至學校功課(包括考試成績),下至個人的言行舉止,在接孩子前就希望安親班能全部搞定的家長,所在多有。我只能說,老師或許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造成一定影響,但最大的影響還是來自父母,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絕對勝過一切。孩子對老師可以是尊敬,可以是喜歡,但不會是像對父母那樣的「愛」。

若父母希望孩子積極向上,最好的方法不是天天對他說教,要他快點去念書,而是自己先表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度來。之前在米果的噗上看到一個討論串,裡面有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爸媽叫小孩放學後還要用功念書,自己卻一下班就只知道窩在沙發上看『夜市人生』,小孩怎麼可能用功到那裡去?偏偏我電訪時最常聽到的說詞就是:

「我本身英文一竅不通,因為我怕麻煩,懶得背那些單字和文法。我希望我的小孩不要像我一樣。」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忍不住在心裡狂喊:「醒醒吧!連身為父母的你自己都懶得學英文了,小孩又怎麼可能認真地學呢?」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天的認輔成長課,分享了一個很棒的概念:
 
「在和孩子溝通時,要站在他們的角度,用同理心跟他們一起思考。不斷跟他們重覆,你是最棒的、最獨特的,你很有潛力,只要你不放棄自己,給自己機會,十年二十年後,你會是這群人裡最有成就的一個!」
 
這是因為這次分享的是不久前作家盧蘇偉的演講,而盧蘇偉過去得腦炎,智商被測出只有70,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地步,就是靠他父母不斷用這樣的正向思考來教育他。
 
聽完他的故事,我覺得「相信」真的是種很神奇、很強大的力量。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你相信,原本是假的,到後來也有可能成真。好事如此,壞事也如此。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則」吧。
 
雖然盧蘇偉所輔導的對象,跟成長課的講師一樣,都是行為有偏差、家庭不健全的孩子,比如受黑幫老大唆使,而將陌生人活活打死的青少年,但我覺得他們的分享,也能很大程度地應用在我自己的教學上。
 
講師在少年監獄輔導這些「問題兒童」的時候,看守員往往會跟她說:「妳在他們身上不必花這麼多心神,這種人無藥可救了啦!」或許是因為看多了這樣的孩子,日復一日,看守員已經麻木了,思想裡也充滿負面思考與敵意,就好像以前我看野島伸司的日劇時,那些思想嚴重偏激的獄卒翻版。
 
但是,這些孩子是真的無藥可救了,還是大人們根本懶得在他們身上花心思、花時間,為了省時省力就直接把他們關起來,然後說他們根本不願意變好?
 
包括最近的國中霸凌事件在內,孩子遇到事情之所以不喜歡找大人,而要自己用不當的方式解決,說到底都是因為大人先入為主地把一些高標準套到他們頭上,不肯聽聽他們內心真正的聲音。有些孩子努力過,嘗試過,身邊的大人卻視若無睹,於是為了賭氣,他們會竭盡所能地使壞,好報復這些無視他們努力的大人,讓他們全部跟著不好過。
 
所以,面對做出偏差行為的孩子時,大人首先該做的,是收起自己私生活裡的情緒,冷靜溫和地問孩子:「我知道你會做這件事,一定有你的理由,要不要把理由告訴我,由你自己決定。我最在乎的,是你能從這次的錯誤裡學到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學著自己去反省、思考,而不是直接把我們認為正確的答案丟給他。
 
或者,當孩子打人時,首要之務不是逼問孩子:「說!你為什麼打人?」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某件事,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收起「打人」這個字眼,婉轉地說:「我知道你是個獨特的孩子,一定是對方做了什麼讓你不舒服的事,你才會想用這麼獨特的方法表達你的憤怒。」
 
先用同理心去和孩子站在同一條船上,孩子才會願意敞開心胸,接受你。
 
※    ※    ※
 
因為聽了覺得超有道理,昨天上課時,我就現學現賣了一番。
 
孩子們也沒違背我的「期待」,兩個班各出了一個狀況讓我處理。第一個狀況發生在排隊簽聯絡簿時,小男生A哭著說B踩他的手。
 
換作往常,我會把B叫過來,問他為什麼要踩A,跟他說這樣做很危險,以後千萬不可以這麼做,然後要B直接跟A道歉。最常遇到的反應,就是B不以為然地反告一狀,說A也對他如何如何,A不甘示弱地反駁,然後兩人再度吵得不可開交,我的頭也被一併吵大了。
 
這次我換個方式,先溫和地問哭得梨花帶雨的A,為什麼B無緣無故會踩他的手?是他坐在地上,B沒看到他所以踩下去,還是他做了什麼讓B不舒服的事?
 
問出來的結果是:因為A先推B,B氣憤之下,便去踩A的手。
 
於是我又用同樣方法去問A為什麼要推B,是不是B做了什麼讓他不舒服的事?
 
小朋友發脾氣打人,如果直接就罵:「你幹麻打他?跟他說對不起!」只會引起他們更大的反彈,但用這種跳到前因後果的方式,卻能讓他們反省自己的行為,進而發現這場爭執兩個人都有責任,到最後兩個人都無話可說,也沒再繼續鬧下去了。
 
下一堂課的狀況則嚴重一些,下課遊戲時,C竟然把D的眼鏡框弄彎了,D氣呼呼地說,絕對要叫C賠,C則臭著臉坐在位子上,一聲不吭。
 
我心裡有點擔心事情鬧大,到時不但對主任和家長難以交代,而且主任一怒之下,說不定會禁止小朋友下課玩耍(若非必要,我實在不希望剝奪他們這點放鬆的時間),但並沒表現在臉上,仍一派輕鬆地照例先問C,是不是D做了讓他不舒服的事,他才要弄彎C的眼鏡?
 
不出所料,果然事出有因。C說:「因為他一直推我!」
 
我又拿這件事問D,D先是堅持沒有推,後來有個孩子出來當證人,他本來還想否認到底,但我一問他C是不是做了讓他不舒服的事,他就改變了主意,老實承認:「對,但都是因為他玩的時候不遵守規則,一直亂弄,叫他也不聽!」
 
這下總算抓到事情頭緒了,我也知道C的個性有點瘋瘋癲癲,一玩起來就會嗨過頭,完全把別人的話當耳邊風,很我行我素。因此我便針對不遵守規則這點,開始跟C分析利弊,同時安撫D,先別急著自己扳回眼鏡框,回家時去一趟眼鏡行,讓眼鏡行的人弄,否則在扳的過程中弄壞了,就不是C的責任,而是他自己的問題了(我還很蠢地把警察封鎖命案現場拿出來舉例)。
 
其實我知道修眼鏡框,除非是框斷了,否則調整應該不需要收錢,但我還是順著C的話頭說,等他修完眼鏡,知道花了多少錢,再拿收據來找D,請他爸爸媽媽賠。說到這裡再不忘開導一下D,自己闖了禍,卻要爸媽來收拾爛攤子,一點也不是英雄行徑。
 
講著講著,兩個孩子的怒火都平息了,之後回歸正題,他們也沒出現鬧脾氣不聽課的情形。
 
※    ※    ※
 
經過這件事,我越發覺得正面的態度和語言,在教學上很重要。無論是父母教孩子,還是老師教學生都一樣。父母和老師或許像上述的獄卒一樣,認為一些愛闖禍的孩子是「無藥可救」,只能打、罵,否則管不動,但其實只要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為了不辜負你的期待,就會付出對等的努力來回報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其實都需要「尊重」。試想一下,若你進了一間新公司,老闆對你動輒打罵,工作做太慢、做不好,就羞辱你「笨得像豬一樣」,你有何感想?是馬上發奮改進,還是出於害怕做得更糟?
 
之前我聽過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建議對學生「翻臉如翻書」,要讓他們愛恨交加,管理起來才容易,我也試著如此做過,成效卻不大。大概我這方面的悟性有限吧。倒是這陣子開始學著逆向思考,發現用笑臉、幽默和鼓勵,更能產生效果。
 
比如意見很多的學生,不是不准他隨便發言,而是聽了他的發言後,稱讚他:「嗯,你很有想法,很不錯喔!」不經我同意就自己跑到台前來寫字(還自備麥克筆XD)的學生,我沒嚴詞指責或扣分,而是說:「哇,你好專業喔,能不能也幫老師準備幾支?」(他竟然說好XD)
 
就連我自己犯的錯,透過幽默,也能適時化險為夷。比如剛接一個新班時,記不得大家的名字,記分時常會記錯欄。被學生糾正時,我不但臉不紅氣不喘,還稱讚他們說:「很好很好,表示你們都很專心,太好啦!」
 
這下子,學生反而被我的態度搞混了,問我:「老師,妳是故意的對不對?」
 
我聞言露出神秘的微笑,用打哈哈的態度說:「沒有啊!我是真的記性很差啊!」
 
猜我學生怎麼說?──他們完全不相信!(而且情緒都變很嗨,上課真的變得更專心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天早上第一次參加劍橋舉辦的美語師訓。先前參加過的免費師訓,大都以教材的介紹為主,推銷的成分比較大,因此對這次劍橋的師訓,老實說,我本來並不抱多大期望。想不到上完課,感覺竟還不賴,主題剛好都是最近讓我困惑的地方,比如,中師該不該在課堂上用母語?主張No Chinese,對學習來說是好是壞?

講師的切入點很有意思:只問「有沒有效」(useful or not),不問「對還是錯」(right or wrong)。重點不是自己任教的美語教學機構是否提倡全美語教學,而是這麼做究竟能不能幫助小朋友學到東西。
 
在場的老師們各形各樣,有些年紀看起來跟我差不多,有些比我年幼,大我一兩輪的資深老師也有。她們的英文口說程度各異(我多少安了點心,表示口語不流利跟會不會教並沒有直接關聯),主張也各不相同。我原以為經驗豐富的老師,應該會主張全英語教學,而且認為一切困難都可以透過經驗和技巧補足,比如其中一個女老師就以遊戲輔助,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熟悉抽象的文法,絕對禁止小朋友說中文,免得讓他們養成用中文思考的習慣。但聽其他老師發言,贊成中英兼用的,也大有人在(畢竟,這就是中師的優勢所在啊)。
 
[Chinese Corner]
 
在諸多意見中,我最喜歡講師提供的方法:在教室設一個Chinese Corner(中文園地),想說中文的人得先取得老師的同意,才能站到那裡去,包括老師自己。

雖說平時老師最好避免用中文開口,但有些抽象的文法,比如完成式,光是用中文都說不明白了,何況是英文。每當有這種情況時,或者有非用中文不可的重大事項要宣佈時,老師就站在那裡說,學生見狀,自然知道該豎起耳朵認真聽。

至於他們自己,因為大多人都嫌麻煩,久而久之,就不會在課堂上滿嘴中文了。
 
若教導對象是高年級,可以改為「Chinese Chair」(中文椅),在教室前方放一張椅子,想講中文的人就坐上去。起初大家好像覺得很新鮮,都搶著去坐,但漸漸的,大家都不喜歡成為全班的焦點,就不會那麼熱中了。
 

[活動設計]
 
接著,講師花了一段時間跟我們分享該怎麼設計活動。她提供我們的參考都讓大家熱血沸騰,最常見的是同樣的講義有兩份,分為A、B,兩份講義裡的資訊不同,因此拿到A和B的人要去找同伴,互相問對方的講義裡的資訊,完成自己手上那份。
 
這樣的活動,正好可以練習到speaking、writing、reading、listening中的二~四項,而且趣味十足。就算沒有獎品,也不是比賽,最後根本不算分,大家還是「玩」得很投入,講師在時間到時不斷喊卡,大家都意猶未盡,非多問幾題才肯停止。
 
因此,講師說多帶入這樣的活動,不但可以讓小朋友「玩」得忘了自己在上課,也能同時練習到各方面的技能。作為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就是時時問自己:「What can I do more?」如何把一個活動運用到淋漓盡致?如果上一個活動只用到兩項技能,該怎麼透過下一個活動補足,才能不浪費上課時間的每分每秒,保證小朋友能透過這些活動加強英文技能?
 
雖是短短的一早上課程(九點半到十二點半),收獲卻十分豐富,令人恨不得留下來多跟幾位老師交流一下,偷師一些有用的技巧。可惜大家都趕著去吃飯,後來我只能跟另兩位談得來的老師一同去吃飯聊天而已,連劍橋在會場外擺攤販賣的教材都來不及多看兩眼,選購適合自己的書籍,真是太遺憾了!
 
好在聽一起去吃飯的老師說,劍橋現在提供給各老師一個很大的福利,就是每個月定期舉辦的免費師訓。我暗自決定,下個月千萬得提早到場,否則到時可是自己的損失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試教,仲介方說時間約20~30分鐘左右,因此我特地準備許多內容,以備不時之需。就結果來說是成功的,因為小朋友的反應很熱烈,評分的老師也給我很不錯的評價,包括備課認真度、英語發音、活動設計等,只提出一兩個小瑕疵,比如「mirroring students」。
 
那位外籍老師說,一般老師最常犯的兩大錯誤,一是「對黑板說話」,一是「mirroring」,我不是很懂他的意思,好像是說,當老師問問題,小朋友回答了,除非他講錯,否則老師不要再重覆他的回話,這樣才有利學習。
 
因為我試教經驗有限,以為時間差不多了,旁聽的老師會給我打暗號,見他一直沒有動靜,就不斷繼續下去,結果時間拖太長,害下一個要試教的老師得換班教,對她真過意不去!我因此學到一課:有時旁聽老師很樂見試教過程拉長,可能他們自己也樂得輕鬆。所以時間上的掌控還是要靠自己,見時間差不多了就要順勢收個尾,否則可就會像我一樣變成罪人了(囧rz)。
 
下面就是我設計的試教活動,如果想減短時間,可以把單字減到三個,每個活動最多找三個小朋友來作答即可。
 

主題:There is a ________ in/ on/ under the _________.
單字:pen, pencil, backpack, ball, chair, table, book
 

活動一:介紹單字
 
每個單字各準備一張圖卡,我念發音,讓小朋友猜拼法。由於這些都是基本單字,雖然是初級班,小朋友還是無需多猜多想,就能順利回答。本來對方希望能帶到自然發音的教學,我想在這個步驟順便教,結果與其說「教」,不如說都在「複習」(比如拼完book後,用紅筆圈出oo,讓他們念「oo, oo, /u/, /u/, /u/」)。
 
好在這些字裡面,有一個字是小朋友沒學過的,那就是「backpack」,這可就讓他們傷透腦筋了。不過,增加一點難度,對小朋友來講才有挑戰性嘛。
 
至於介紹字卡時,我的做法是用懸疑來增加專注力。也就是每次亮出圖卡,都只在小朋友眼前晃個一兩秒,接著就作勢(表現出不想讓他們看清楚的樣子,動作越誇張越好)把圖卡藏在背後。這樣一來,小朋友會猜得更嗨、更投入。 

活動二:單字與圖卡的搭配
 
試教的教室白板並不是磁性的,因此我本來準備讓小朋友玩「打亂圖卡再擺回原位」的遊戲,這下只好臨時變更為:將圖卡散亂地擺在地上,找自願者上前,依我說的單字,將它代表的圖卡撿起來,並找到白板上相對應的字。這裡可以順便複習a和an的用法。
 
活動三:比賽認單字
 
開始帶入這次的主題:There is ________. 找兩個自願者上台,各給一支「小手」(上次出遊時買的,不是老師打人時用的「愛的小手」,而是做成剪刀石頭布那種肥肥軟軟的可愛小手),當我念句子時,小朋友就要用小手去碰單字,先碰到的得分,三分決勝負。
 
活動四:依指示畫圖
 
剛好這個班最近在教in、on、under等介系詞,不必擔心他們程度不夠,因此大致以圖卡複習一下各單字代表的位置後,就在白板上畫一個很大的桌子、椅子和箱子,在桌子上畫一隻貓,問他們是in、on還是under the table。然後找自願者上台,依我的指令在桌椅或箱子的上、下或裡面畫圖(之後可以找同學出題),畫五、六樣東西在白板上。
 
活動五:對錯猜猜看
 
這個改編自「老師說」,由出題者說一些句子,比如”There is a cat on the table.” 內容若符合白板上的畫,小朋友們就拍手,反之,則不要動,做錯的淘汰,留到最後的加分。(這活動跟上面的一樣,都可依題目難度調整加分,增加低分者的參與度與成功率)
 
做結尾時,則一邊擦掉白板上的畫,一邊讓小朋友一一把句子念過一遍,就大功告成囉!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來自網路。

昨天備課時,臨時想到一個有趣的計分方式──撲克牌計分法,拿到二~五年級的混合班實驗,發現它大小通吃,效果很不錯,就連平時調皮搗蛋愛說話的男生也很受用,讓我雀躍不已,趕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方法:
 
準備一副撲克牌(我先前擔心不夠發,準備了兩副,但一堂課結算一次點數,回收時一副牌還有剩,因此原則上準備一副就夠了),最好是卡通圖案的,小朋友收集起來會比較開心。剛好我小時候最迷卡通那陣子,經常跟班上同學一起郵購當紅動漫的周邊產品,這時就能派上用場了。
 
上課時,小朋友答對問題或表現良好,就發給他一張牌(下課回收時記得清點,否則會像我一樣,第一次用就不見了兩張),各代表一點(one point)。
 


若拿到A,可加一顆星(one star)。集滿五顆可換糖果。
若拿到Joker,只要念出一個字,把它拼出來,就可依字母數換取點數。例如hamburger有九個字母,拼對就可得九點。
 
此招一出,小朋友嗨得什麼似的,個個瘋狂集點。用這種計分法,好處是有新鮮感,實物拿在手上,也比較能激起收集欲;再者,我不必每點一個小朋友回答問題,就來回奔波到白板,找他們的名字加點(我都會要求學生在我進教室前,自己把名字寫在白板左邊,當作加分區。有的小朋友寫得歪七扭八,一匆忙就得找上半天),對老師來說也比較方便。
 
不過,在使用這招的同時,我還是會進行分組競賽。方法是在白板上方空白處畫一個簡單的小表格,把全班分成兩半,兩邊各有一個O和X區,表現乖巧或在分組活動勝出的,就在O欄畫正字,反之則畫在X欄,之後左右相扣,最多點的隊伍就能在個人欄加分,X欄太多的組則要作業加倍,下課還得負責整理教室。
 
之所以兼用個人和分組計分,是因為只採個人計分時,有些容易分心、摸東摸西、跟別人說話或離開位子的小朋友,見點數被扣多了,就會開始自我放棄,說些「我討厭點數,最好全扣光」之類的氣話;若只採分組計分,表現好的小朋友則會開始抱怨少數程度落後、消極安靜或調皮搗蛋的人坐享其成或連累自己,最後索性也不聽課或參與了。若兩者兼用,則上課專心、積極主動、表現優異的小朋友還是能累積比別人更多的點數,同時為了贏過別組,也會要求組員守秩序,上起課來效果會比較好。
 
總之,據我觀察,根本沒有小朋友是不在乎點數的。表現得不在乎,只是因為得不到,或者覺得老師的處置不公平。那些聲稱不要點數的,往往就是最在乎的一群,好勝心也最重。玩遊戲或做分組活動時,會因為輸掉就哭的通常是這些人。對這種類型的小朋友,最好的方式是鼓勵和稱讚。只要能讓他們在課堂上得到信心,對計分方式心服口服,就會比誰都投入,不至於把課堂搞得天翻地覆了!
 
另外,我們班的課本,每單元都有workbook的習題要寫。以前我都會先解釋各大題的內容,再讓他們自己寫,依前三名(先寫完又全對者)加分。後來我發現,不撥時間解釋題目,讓他們分組去做,自己研究題目、自己找答案,再依組別表現來加分,當作一種比賽,反而能增進他們的答題技巧,訓練各組團隊合作的精神,加強他們的向心力,效果很不錯呢!(這時老師也能偷個閒簽聯絡簿,順道把他們一個個叫來念句子,作最充分的時間運用)
 
目前因為才剛開始採用撲克牌計分法,不知道小朋友什麼時候會膩,因此我打算過一陣子就修改一點計分方式,多變一些花樣,他們就會一直服服貼貼下去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週美語村的Linda老師請假,找我幫她代課,到今天已是最後一天。想當初她找上我時,我曾經非常緊張,因為我這個月算起來,固然已經踏入兒美界一週年,這一年來,我的課卻始終很少,最多一星期只有八堂課(除非幫人代課),上課狀況也忽好忽壞,她找我時,剛好那陣子我上課上得很不順,每次下班都有浩劫餘生的感覺,一想到隔天有課就會開始忐忑不安,實在沒把握把她的課上好。
 
想不到,這次代課竟然變成我的教學轉捩點之一,人生真的很奇妙!在Linda老師交代我這次帶的四個班要上那些內容時,我從她告訴我的課程流程裡學到許多撇步,也得到不少信心和想法。以前我覺得小孩子注意力不持久,要讓他們維持興趣,只能不斷玩遊戲、做活動,不能要求他們看課本念句子或寫字,但Linda老師基本上都會先考試、交代作業,由成果來決定這堂課最後要不要玩遊戲,小朋友為了有時間玩,就會比較努力背單字、寫好字,之後上課就順利多了。
 
總而言之,這週雖然不能說上得百分之百順利,但我過得很開心。認識的孩子一下子增加一倍,每次到美語村,都會聽到小朋友四面八方此起彼落地大聲向我打招呼,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溫暖。因為小孩子喜歡一個人,從見面時的反應就能看出來,那種假不了的燦爛笑容和喜悅、拉著手說長道短的熱情,總讓我倍感溫馨。
 
之前我對高年級小朋友,總有一種不明原因的畏懼,大概是他們的年齡不大不小,個子已經長高長壯,性格也開始變成熟,說起話像小大人,也不像低年級可以用童言童語的方式溝通,我比較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相處,老是下意識想逃避。現在上過兩次課了,發現他們並沒想像中難搞,膽子就逐漸變大了XD
 
※    ※    ※
 
下面來分享一個心得:上課時,老師其實不必把所有動腦筋的差事都攬到自己身上,多讓小朋友動動腦,老師輕鬆,小朋友也開心,一石兩鳥!
 
比如說,我自己用西卡紙畫了四個紙人(兩男兩女),在背後黏上磁鐵就是好用的教具,教情境或會話時可以用。每次新到一個班,要介紹這四個人出場時,我都會問他們「What’s his/ her name?」讓他們替這四個人物取名字。有些愛惡搞的男生會迸出一堆奇怪的提議,如「蜘蛛人」或「吸血鬼」,身為老師當然不能照單全收,這時我就會給他們「小小地」提示一下:「叫XX(班上某同學或美語村其他老師的名字)好不好?」
 
通常小朋友都很喜歡看老師或調皮的同學被拿來開玩笑,如果這幾個人被「點名」,大家的反應就會超嗨,而且沒什麼抗議聲浪,不但熱烈通過,還會很快就牢記他們的名字(真的很牢,牢到一陣子沒拿紙人出來,連我都忘光了,都還有人記得!)
 
另外,要練習句型時,讓小朋友動動腦也很不錯。比如要教「There are…(有...)」時,在白板上畫一個大盤子,讓小朋友決定裡面要裝什麼,每增加一樣東西,大家就一起從頭念一遍,再把那樣東西畫進盤子裡。這時大家都會情緒高漲,拚命給意見,比如一隻恐龍、一百顆蛋、一千隻螞蟻之類的。不限制他們範圍的話,愛搞怪的小朋友會竭盡所能地想奇怪的選項出來給老師畫或寫,樂此不疲,寫或畫到沒空間了,還會哀求我再找縫隙繼續下去,正好落入我想讓他們重覆練習念句子的陷阱XD
 
(因此我真心認為,老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設許多甜美的陷阱讓學生自己跳進去!)
 
還有,我經常在課堂上藉著玩黏黏球,讓小朋友複習學過的單字或記住新教的單字,玩法是在白板上畫一個蜂巢狀的區塊,大小不一,最好每個區塊都像變形蟲一樣,這樣玩起來比較刺激。然後讓小朋友決定每個區塊裡要填什麼單字或句子、加減多少分,小朋友有參與感,自然會玩得更起勁。而且他們的思慮經常比老師更周詳,交給他們去想遊戲規則,老師也省時間精力,何樂不為?
 
目前我最想嘗試讓小朋友自己想會話或故事內容,超好奇他們會創造出什麼天馬行空的東西來。不過因為每次都有課程進度要趕,始終找不到機會,真是一大遺憾阿!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不是我第一次踏進兒美界了,幾年前,我曾到某間補習班教了三個月。那三個月對我來說真是惡夢,原以為自己總能輕鬆地跟小朋友打成一片,在兒童界頗受歡迎(?),要馴服一群小鬼絕非難事,想不到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跟小朋友交朋友,跟教小朋友英文,完全是兩回事。對小朋友親切,往往意味著被騎到頭上來,最後教室秩序亂成一團,哭的哭,叫的叫,吵架的吵架,還有些我行我素的,直接丟下一句「我不要點數,所以我也不聽課」就低頭做自己的事了。我這才體會到,兒美的真諦並不是教學,而是教室管理,在屢遭挫敗的情形下,我夾著尾巴逃了。

這次會再「重操舊業」,有一半其實是逼不得已。原本想找兼職日文老師的工作,以成人為教學目標,畢竟成人不必擔心秩序問題,可以安心地教學,但這類工作幾乎都要有經驗,不好找,找來找去,最後還是最缺人的兒美界找上了我。

起初,真的是手忙腳亂。腦中知道很多理論,比如要樹立老師的威嚴、訂定教室規矩、努力提升小朋友對英文的興趣等,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要讓小朋友守規矩,表示執法要嚴厲,要照主任說的「兇一點」,但我始終不想如此。一來,我的個性不適合兇,也兇不起來,裝兇看起來反而蠢,而且罵人會結巴;二來現在小朋友都被爸媽寵壞了,稍遇到挫折就鬧脾氣、擺臭臉、哭,甚至在家裡跟爸媽吵說不要上英文。我們班上人數已經夠少了,再減少還開得成班嗎?何況我覺得,只要設法讓課程有趣一點,小朋友自然不會有太嚴重的秩序問題需要解決。

然而,即便我已經絞盡腦汁在想每次的上課內容,設計不浪費時間又能達到複習、加強記憶效果的遊戲或活動,對每個學生,無論程度是好是壞,也都一視同仁,每次上課依然是種折磨,挫折總是大過成就感,有時甚至只要想到隔天要上課,胃就會開始翻攪。

小朋友對我說:「老師!為什麼要學英文?我好討厭英文!」「什麼時候下課?我們下課久一點啦!」「我不想上英文課,下學期我就不會來了。」

聽他們這麼說的同時,我很沒出息地在心裡O.S.:「老師也想下課久一點啊,最好這幾週放假放久一點...」

唯一的安慰,是補習班的其他老師人都很好,不吝對我分享教學經驗,也熱心地給我各種建議。他們說當初自己同樣花了一段時間才適應教學工作,短則半年,長則一年,一開始很辛苦沒錯,但只要找到訣竅,就能從地獄飛上天堂了。

只是,大部分人都是每天都有班,密集式地累積經驗,像我這樣一個禮拜只上兩天課,真的能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步上軌道嗎?我忍不住暗自擔憂...

好在,這兩天,我漸漸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那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太在意每個學生的感受,反而無法當一個好老師。

這話怎麼說呢?比如,Sam昨天說他的課本不見了,家裡怎麼也找不到,而我在一上課都會先照主任的吩咐檢查課本,有帶的先加三顆星,沒帶的要扣點,但因為主任已經要我寫聯絡簿告訴他媽媽,若課本還是找不到,就得請他再買一本,因此,我還是給他加了兩顆星。

結果John率先發難:「為什麼我們之前沒帶就要扣點,他就不用?老師不公平!」

我解釋:「因為Sam不是忘記帶,而是不見了,這是情有可原,而且其他課本他都帶了。你們書包這麼重,還要帶這麼多課本,很辛苦,所以老師還是加他分。」

但這話很難平息眾怒,John和Jack很快接口,他們之前好幾次也是不見(但後來大都有找到),還不是照樣被主任扣分,我根本是偏心。明明沒有偏心還被說偏心,當下我真的很難過,但看到Sam無辜的眼神,終究不忍心扣他分,結果我的處理方法很爛:把其他人被扣過的點數通通加回來。

該說是意料之中嗎?今天上課前,Sam告訴我,他的課本在家裡,已經找到了。

這事讓我下定決心,一上課,我就把往後的新規矩訂個清楚:課本有帶就是加五點,沒帶或不見,不但不加點,還要倒扣五點;作業簿沒帶或作業忘記寫,要罰寫十遍,但若是簿子不見,可以在家裡拿其他的紙來寫;上課擅自離開位子,製造噪音,替別人搶答,一律扣點;吵架的不管是誰先發起,誰對誰錯,一律加其他人的分;回答問題或說話前要先舉手;上課期間一律不准上廁所;上課前就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在白板上,課本全帶的自己加分,我進教室時沒完成這程序的,就沒分可加等。

這些規定,都是我先前多少有實行,卻實行得零零落落的。小朋友們永遠有各種理由,比如說,離開位子是為了幫我擦白板、是為了撿橡皮擦、是想回答問題... 每次我不忍讓他們心情變差,不忍聽他們苦苦哀求,依狀況接受這些說詞,放過他們一馬不扣點,結果就是其他被扣過點的人抱怨不公平、和沒被扣點的人各執一詞吵起來,教室也因此總是顯得亂七八糟。

現在我想通了,與其一一去考慮個別狀況,不如訂定一個規則,然後嚴格遵守,對每個人都沒有例外,實行起來反而輕鬆愉快。就像上面那一大串規定,原本我以為公佈時會哀聲連連,想不到小朋友們不但很樂於接受,反而還會提出細節來詢問我,跟我進行一些討論。或許是我低估了他們的服從能力吧,其實,只要是老師宣佈過的規定,即使被扣點的時候難免哀哀叫,之後仍比因為覺得不公平而生悶氣的時候更快恢復精神,更快重新投入我所設計的課程中。

這事讓我再次體認到,教學果然也是一種學習。每次上課都能慢慢成長的感覺,真好。

P.S. 哈,不過,既然說出口的話就要做到,不能前言不對後語,就得隨時讓自己保持在腦袋清醒的狀態,這對記性差的我來說很不利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