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歌仔戲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次的演出真的是驚險萬分,因為劇本出奇地長,要是照原本演出,大概要花上四五小時不等,因此老師連幾個禮拜來都在狂刪戲,直到演出前一天都還在刪,即便如此,整個架構依然橫跨二十八年之多,不但演員多,角色更多,每個人要換的衣服起碼兩三套,道具零零總總加起來更是不得了,偏偏演出當天,下午社教館有其他劇團演出,我們不能先到舞台上練習走位之類,只能先在八樓的大教室作演出前的準備。看這道具一字排開,多壯觀啊!



這是排練以來,我第一次看到實體道具,這時才有要演出的實感,不由得緊張起來。



晚上七點開演,可不代表五六點才要開始準備。我們中午就在社教館八樓大教室集合,吃飽飯的人就先擦隔離霜,戴上髮網,準備化妝。雖然老師級都還在樓上幫春風劇團定裝,但好在現場有他們的學生可以分四組幫忙化妝,另有一人幫忙梳頭,把大家的頭髮綁成漂亮的辮子盤起來,之後戴髮網會比較容易。



本來我跟社團借了髮網,但是梳頭的小姐說它的網子太疏,不夠牢靠,最後還是跟她借了。



輪到我時,老師先問我:「妳是什麼角色?」我據實回答:「三花。」老師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樣追問:「妳確定?確定我就要化了喔!」當場我滿腹疑竇,心想老師怎麼會是這種反應,後來聽其他學員講才知道,只要不講自己演三花,就會用一般化小生的方式化得帥帥的出場,所以像我這麼老實的人就是傻蛋一枚啦(淚奔)難怪老師笑得那麼詭異兼曖昧。



不過老師可能看在我呆又狀況外的份上,不忍心太折磨我,剛好大家的妝都化得差不多了,有較多時間,便在我的臉上多下一些工夫,幫我化了一個可愛的三花妝。

令我打擊最大的是,老師邊化邊跟旁邊的人說:「她的眼睛真的很小,她的眼睛真的很小,她的眼睛真的不是普通的小」....嗚嗚,老師是要強調幾次啦!



什麼叫可愛?看看特寫就知道了!我只不過是微笑而已,看起來卻像在搞笑(默)。



這是我劇中的老婆~白拋拋。化好妝之後,還真妖嬌呢!



劇中的兒媳,我們三個跟白拋拋的使命都是搞笑,不過只有我一人是三花妝就是了。老師云:「這一來,妳根本不用演,一出場觀眾看到妳就會想笑了。」(嗯,那我心情還真複雜...)



大約三點多,我們便進入最終排練階段。這是第一次完整與道具組、樂師合作,加上前排坐著老師和其他認識、不認識的「觀眾」,心情真是前所未見的緊張,我演的時候腿都軟了,也有點發抖,好在大家都沒看出來。



我們的太監真的很上相,化起妝來有夠美型,我笑說難得看到這麼帥的太監,樣子好像以前葉青團裡的陳秀嫦(放大版)XD



女主角的婢女小萍,我超滿意這張側拍,不是我在自誇,角度和時機抓得超好~科科。



辛苦來幫我們跑龍套的大姐。這是蕃兵造型。



老師對服裝非常講究,因此我們的衣服都是以前電視歌仔戲用過的那種,超豪華精緻!



這是我第一次黏鬢角,感覺既新鮮又有趣。可惜時間緊湊,老師忙著趕緊弄完,沒辦法留空檔讓我把每個步驟拍下來。基本上就是在上面髮尾那個薄紗狀的部分塗上膠,貼在臉上,用沾冷水的毛巾(?)按壓固定。



黏好後再綁上黑巾,就大功告成囉!



趙將軍的背影真是威風凜凜,我也好想穿上這樣帥氣的戰袍試試!



但更想穿的是趙夫人這種漂亮的衣服還有那些珠珠翠翠~(<--完全是cosplay的欲念在蠢蠢欲動)



大概是反串久了,白拋拋一舉手一投足都越來越有女人味了。看這姿態多撩人啊!



這時我也完裝了,看外型完全就是店小二(或趙將軍的家僕)一枚XD



我們要效法近年來歐美(還有丹哥)的趨勢~妻比夫高/壯。這是有自信的男人才敢做的事啦!



雖然臂膀不夠強壯,但勉強還可以依靠。



這時我們當家小生客串的蕃王閃亮亮登場,令我眼前一亮,實在帥呆了!(個人喜愛這造型更勝男主角,太man太豪邁了,一下子就死掉好可惜!)



當家小旦也粉墨登場,好像從畫卷裡走出來的美女唷~更令我垂涎三尺的是這仙女般的戲服,好想租來照一組沙龍照過過乾癮啊!(擦口水)



我媳婦的新娘造型。因為她五官細緻,看起來就像唐朝的瓷娃娃,可愛極了。



連我這公公都忍不住想出手調戲(誤)。



國舅爺一身戎裝出現。化妝後大家都像另一個人,國舅爺是變最多的其中一個,乍看真有點不習慣。



沒戲的時候,大家都三三兩兩聚在後台照相,照得不亦樂乎。雖然我也盡可能找每個人照,但因為人數太多,現場太雜,大家的造型又變來變去,我實在不敢肯定自己確實把每個人的每個造型都紀錄下來了,最後只好聽天由命,見一個照一個。



看我生意做多大,連和小萍合照時都(手)機不離手。



皇上的扮相好像去年同台的渡船伯,身高也差不多,剎時間真有他鄉遇故人(?)之感,太不可思議了!



這兩人在戲中陰錯陽差湊成一對,扮起來還真有幾分夫妻相。



因為當家小生戲份多,幾乎都來去如風,我很少能抓到機會跟她合照,因此這系列照片對我來說也就彌足珍貴。特別是~這是最讓我心動的蕃王大人造型啊!天阿忍不住要再說一次,實在是帥斃了!



左邊是老師的老友演的尼姑,另二人前面介紹過,就不贅述了。順道一提,穿上戲服後,好幾個人經過時都跟我說:「天阿妳真的太瘦了啦!這樣不行!」雖然她們的重點可能是我身材太單薄,看起來會不像男生,不過我的耳朵在聽到第一句的時候就已經自動關閉了,完全沉醉在減肥成功的愉悅中(毆飛)



我劇中狠心弒父的親生子,看起來很緊張的樣子。



因為這舞台去年已經來過一次,此時舊地重遊(?),有一股難言的熟悉親切感瀰漫心頭,先前在八樓大教室排練時的不安頓時煙消雲散,特別是穿上戲服後,心情平穩許多,從頭到尾幾乎都不像去年那般緊張,很能用平常心面對,即便出了耳麥沒開(這意外我實在不知是怎麼發生的,也不知是誰的錯,就讓一切隨風逝去吧~)、道具差點忘了帶出場等小插曲,仍然十分鎮定,沒有驚慌失措自亂陣腳,這點讓我十分慶幸。



等待出場的一刻,我基本上都是在腦中快速把之後的台詞和動作回想一遍,有時甚至什麼也不想,就讓腦袋放空,只要情緒上進入狀況就行了。反正我就是個三花,任務就是娛樂大眾,不顧形象放開一切去演就沒問題了,我總是這麼告訴自己。



少年時期的戲結束後,接下來就要扮老了。換好員外裝後,趕緊在貼鬍子前照一張,這是我白淨造型的最後一瞥。



第一次貼鬍子,感覺超好玩,可以煞有其事地摸鬍子(順道一提,隔壁是換裝後的國舅爺)。不過不是我在說,之後用酒精卸妝時真的很不舒服,好熱啊!



像我們這麼龐大複雜的戲實在少見,後台的老師們雖然盡力替我們換裝,仍不時出現紕漏,有一度趙將軍的頭冠沒換、外衣沒披,趙夫人的髮型來不及set好,就要火速衝出去登台了。後台忙得人仰馬翻的情形,前台的觀眾應該很難想像吧。



準備出場的人一多,舞台邊緣也會大塞車。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像海報一樣。趙夫人顯得雍容華貴,我兒子洪菜頭則十足紳士。



員外也跑進去湊一腳。



看到趙夫人不可不提的一點是,她是當天唯一有包紅包給我的人。為什麼呢?因為我的角色後來會死。依劇場的習俗,似乎要包紅包沖喜,在演那場戲之前,把紅包放在身上(我是塞進靴子)。本來我以為她只是意思意思地給我紅包袋,想不到在回程的捷運上打開一看,裡面竟真的放了一張一百元鈔票!當場我真是感動到眼淚都要掉下來了~真的真的很謝謝她這麼貼心地為我(的身家安全)著想!



我說,白拋拋你幫趙夫人拍獨照會不會拍得太盡力了?XD



順道一提,這跟衣服一點都不搭的靴子是白拋拋自己掏錢買的,比我的官靴還貴,一雙要兩千多塊,聽說是武旦穿的靴子,和一般小旦的繡花鞋不一樣。因為白拋拋覺得這靴子很帥,就不顧一切地買了。



中場休息時,老弟來探班,我趁機回復女兒身小鳥依人一下XD



右邊是當家小生的新郎造型。正在梳頭這位可愛的女生,前面兼差當士兵,後面則要回復正職,飾演八歲的皇孫。



她一直拍著胸口說「好緊張」!但我想以她的演戲細胞,絕對沒問題的。



我劇中的兒子其實也就是皇孫現實中的親姐姐,她們姐妹花的扮相都很好,也都同樣緊張,看她即使在換裝時都手不釋卷(劇本)。



發現我的鏡頭後,露出的燦爛笑容很讚喔!



別看這時氣氛好像很融洽,不久後她就要拿這把劍追殺我,把我逼下山崖去了(當時我的員外裝那超長的下襬不停被我踩到,後退時好驚險,超擔心會跌倒,或者爬不上樹根,好在最後順利完成,我也鬆了口氣)。



很有熟男魅力的趙將軍,貼上鬍子後穩重的模樣很帥(排練時我最愛看她打兒子了,可惜演出時沒看到)。



兒媳的私服造型也很好看,怎麼放眼望去大家的戲服一件比一件吸引人呢?真想都穿看看~(<--cosplay癮再度發作)



就拿最後的乞丐造型來搞笑自娛吧!



這腰帶還真不是普通的長,隨時都會拖到地上。



雖然演出行程緊湊,大家還是把握機會輕鬆一下,喘口氣,順道博君一笑。感謝當家小旦願意犧牲形象陪我演出(實際上那棍子不是用來打人的,是我劇中的拐杖。本來劇本沒有,但我覺得有拐杖比較好發揮,跟老師提出後,老師便同意我加拐杖演出)



我好愛這幾個小兵(一共四個),她們純真樂天的模樣讓我聯想到『魔戒』中我最愛的哈比四傻,有她們就有歡樂。



別看當家小生一臉英氣,不說話時好像很酷,其實本人超愛搞笑,而且很愛演,什麼角色都能手到擒來,我總是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她已經變成我的偶像之一了。



小明明老師為了這次演出特地去染髮,打扮比我還新潮呢。在我眼中,老師是個很神秘的人,而且總是態度莊重沉穩,因此偶爾看到老師對我超親切、不是出於禮貌性的微笑,說些期許的話時,心裡就會超開心。



這張大合照不是我的,是老師po在臉書上被我直接搬來用的,希望老師不會想扁我...

說實在話,這次演三花,心裡不是沒有過排斥和掙扎,原因很多,就不在這裡囉嗦了,不過後來想想,二宮大人和山田都可以多方面挑戰各種角色,不在乎扮老扮醜,不顧形象,我為什麼不行呢?於是,用這樣積極的自我勉勵(?),秉持著服務大眾的精神,我也就甘之如飴了。將來還有沒有這樣的演出機會,我不知道,不過能好好把任務完成,也算對得起自己了。

演出過程難免有不夠盡善盡美的地方,也有我一回想就悔恨不已的遺憾,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些也都是很好的經驗,能成為我未來進步的踏腳石,讓我登上更高的地方。而且這算是我第一次體驗到即興演出的快樂,當時和觀眾的(笑聲)互動,真的只有痛快淋漓四字可以形容,我想,這就是促使我想要站上舞台的最大動力與魅力所在吧!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繼上次的《化妝篇》後,又隔了許多時候才推出續篇,真是不好意思!要寫的東西實在太多,時間卻不夠用,一天只有24小時果然太少~(遠目)。



把妝化好後,接下來就要處理髮飾了。第一個步驟是黏鬢角,如果演員本人的頭髮合適的話,就會在戴髮網前直接留一撮備用,不合適的再用假髮代替(這時我突然發覺歌仔戲好像不太在意古人染髮的問題XD)。黏鬢角除了看起來更帥更美之外,對大臉或圓臉的女生來說特別重要,因為鬢角黏得越前面,臉看起來就越小!現在大家知道化妝技術是怎麼「形塑」一個女人了吧!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所謂頭套,鐵定是把整顆頭罩住的東西,但其實並不盡然,有些可能像上圖這樣,分個好幾段,長髮一段,一丸一丸的包頭或髮辮一段,要分幾次固定在頭上。



這分解圖夠清楚了吧!



將假髮綁好纏起,再插上各種閃亮亮的簪子,就大功告成啦!



看這瀏海是不是以假亂真呢?



戴冠的小生。



有沒有看到彩鳳身上有一條線連到腰間的儀器?這就是演員的小蜜蜂,用膚色膠帶固定在臉上(貼在比較不常面對觀眾的那邊臉),控制開關別在腰間,戲服遮住後觀眾就看不見了。音控師手上有每個人出場的順序表,演出時會依此開關各個演員的小蜜蜂,有戲時打開,沒戲時關掉,因此在後台要小心不能說話,就算說也得盡量無聲,免得在不知不覺間,所有內容全被傳到全場觀眾耳裡了。



女生演歌仔戲還可以體驗長鬍子的滋味,這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呢!



接下來就是正式著裝了。戲服沒穿時最好都要吊起來,免得有皺褶不好看,這裡面有社團的(不只我們社),也有借來的衣服。



如前所述,比較常演戲的學姐們會自己掏腰包買「古代內衣」(是叫襯衣嗎?),因此不必事先換上白衣服,等要更衣時再套上即可。



穿衣前要先綁護領,這裡沒有圖,不便展示,總之就是交叉的白衣襟。無論是綁護領還是戲服的腰帶,都越緊越好,感覺有點像古代歐洲的馬甲或束胸,可以讓整個人顯得更挺、更有精神,站在戲台上更好看。



遇到繁複的衣服,比如多層又不好穿的,就只能請人幫忙了(來幫忙的都是已經畢業的學姐,她們都是義務幫忙的,衷心感謝她們!)



平時我比較喜歡演小生,因為小生可以耍扇兼耍帥,又不像小旦那麼累,一天到晚要屈膝疊腿地站著,或做一堆花俏又累人的動作,但到了此時,看到小旦們美不勝收的戲服和髮飾,我的小女生情懷又被整個激起,突然間好希望自己是個小旦!



簡單的水袖無需他人幫忙,自己來就行了。



從背景可以看到現場是一團混亂。是的!因為先前化妝時太悠閒(比較勤勞的人會到台前去練走位、跑圓場熱身,或輪流去試小蜜蜂的音量,燈光師說要盡量站在台中間,燈光才照得到臉,否則觀眾看起來臉會是黑的;其他沒事的人則多聚在一起吃便當聊天),後來穿戲服時超趕,本打算那時要大家合照拍個過癮的,卻因為時間緊迫而只能東照一張,西照一張,最後個人照遠多過合照,真是一大遺憾!

有人可能會說,等下戲了再拍不就行了嗎?No No No...(搖手指),因為我們演的是折子戲,共有三齣,幾乎每個人都一人分飾兩角,前一齣演完就得馬不停蹄地換裝,因此能照相的時間算起來是少之又少,一旦錯過就沒機會了。果真是戲台(尤其是後台)如戰場!



特別愛擺有趣pose的彩鳳。



《戲鳳》男女主角合照,真是一對璧人啊!



《棋盤山》中的薛金蓮在《戲鳳》中客串客人。說到這有件趣事,因為學姐們都很有架勢,一出場就像男女主角一樣,偏偏她們在《戲鳳》中都只是客串,因此排戲時我們偶爾會開玩笑說,觀眾會不會只顧著看他們,忘記看男女主角談情說愛啦?



《棋盤山》中的薛丁山,客串客人二號。



師大歌仔戲社的小洛學姐也來義氣相挺,客串客人三號。說真的,小洛學姐的扮相完全是我的菜,她私下就已經感覺很帥了,化了妝更是俊美到不行,我一見到她就流口水,(以不會被誤認為變態的限度)大示殷勤,表達我的愛慕之意,學姐一定覺得我是個怪人^^;;;



這一位也是師大歌仔戲社的社員,不過她是愛好歌仔戲的業餘學戲者,架勢什麼的遠非我們這些菜鳥所能比擬。她也來義氣相挺,在兩齣戲裡客串。



我和我的娘子都是第一次上台,本來心裡很緊張的,但演出時看到對方,不知怎的心情自然而然就平靜下來,能夠盡量將注意力集中在彼此身上,不去想自己是在演戲,真是不可思議。看來平時頻繁地排戲果然有差,至少這份默契就足以讓人在台上感到安心。

下戲後娘子跟我說,她老母在台下看她演出,說她剛出場時看起來很緊張,到我出場後就減輕許多了,這就是愛的力量啊!



與正氣凜然的帥小生站在一起,我看起來更加邪氣了,完全不像個正派人物,若改演冷酷俠士或花花公子應該會更合適(噗~)



有沒有注意到左邊這位跟上圖的皇帝長得很像?沒錯,《戲鳳》的風流皇帝就是《棋盤山》的調皮山賊竇一虎(因為她演得太可愛了,所以大家都戲稱她是「竇一貓」)



再看看化妝前的素顏照,是不是判若兩人呢?(大家還認得出誰是誰嗎?)



在後台等戲時,大家的氣氛都還蠻放鬆的,因為不能任意交談,大家便無聲地拍照或搞笑。至於怎麼搞笑呢.....



就是這麼個搞笑法!



其實比這誇張的還有很多啦,但演員的形象好歹也要顧一下(喂!喂!),恕我就不一一公佈了。



當然除了搞笑,正經的合照也少不了。阿旺老師帶來了迥異於數位相機的專業單眼,為每個演員拍單張獨照或合照。



後台有化妝間也有小電視,直接轉播現場舞台的演出情景。



舞台的最不可控制因素就是時間,演員表達一個情緒、演一場戲時,一不小心就會拖長,加入彩排時沒有的動作或台詞等,或者出搥也免不了,總之就是狀況百出,這也是舞台的魅力所在。雖然我們NG連連,但觀眾對學生社團都充滿愛心與寬容,不但不計較,反而為這些可愛的小凸槌哄堂大笑,增加不少趣味,也挺不錯的啦!

只是,因為最後時間拖得有點晚,社教館的人員頻頻催促要關門了,一下戲大家連集體在戲台上合照謝幕都來不及,就得在最短時間內卸妝、換裝、收拾,然後離開,最後連一張大合照都沒留下,每次看到當晚的演出照片,心裡就不禁感到些許遺憾。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身邊許多沒接觸過歌仔戲的朋友,都對我去年參與演出感到新鮮、好奇,其中不乏想對它多加認識的聲音。當時我答應過有空一定來寫個系列分享(不敢說是介紹,畢竟是門外漢,要是講錯就囧了),但最後一拖再拖,到現在一轉眼就半年多了。要不是為了替社上新開張的部落格寫文章,它大概會就此胎死腹中吧!

因此,我要特別感謝歌仔戲社的部落格,給了我動力去把這件想做已久的事情完成~

得先聲明一下,我只是個學戲不久的新人,所描述的都是我在這次演出所看到、觀察到的東西,內容一定多少有不盡正確、詳實,或粗淺之處,若有人願意提出批評指教,讓這篇文章變得更豐富、更具參考價值,我會很感激的!也請各位包涵我偶爾的一語帶過,事隔半年已上,很多東西已經記不全了(我的記憶力向來不好),更進一步的深入介紹,只能等我以後知道得更多,再來做補充說明了。

廢話結束,正題開始──



依照順序,首先要介紹的是「化妝」。基本上,只要五官的位置不要偏差得太離譜,再平凡的臉都有「補救」的可能。平時走在街上毫不起眼的人,化上濃麗的舞台妝,也有可能搖身一變,成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帥哥美女。

不過,所謂「化妝」,當然不是把化妝品依次搽在臉上那麼簡單,要化出一張美麗的臉,化妝師的角色可是很關鍵的。經驗老到的化妝師,能夠根據演員的臉部特色,加強優點、淡化缺點,就像藝術品一樣精雕細琢。看看上面一字排開的用具,大家應該多少可以體會到這項工程有多龐雜了吧?



正式化妝前,還得先做好下列準備工作:

一、洗臉,搽BB霜或隔離霜;

二、穿上無領白長袖上衣:這是因為戲服很久才洗一次,但一堆人都會穿,演出時大汗淋漓,就很不衛生。常演戲的人多會購買演戲專用的白襯衣和褲子,上衣是外套式的,就不必急著穿。若是穿非襯衫式的白上衣,就得事先套上,否則會把妝弄壞。

三、綁頭髮、戴髮網:其實自己把頭髮盤起來就行了,不過我們還是請專業的孟逸老師幫忙,綁起來比較美觀、牢靠。在這階段,會視角色造型需要,決定是否留兩撮頭髮在前面做長鬢角。先前看河洛劇團的『御匾』,我最羨慕嚮往的,就是禹安老師演的文弱書生那種公主頭式的髮型,配上長長的兩條鬢角,帥氣度瞬間爆增數倍!可惜我演的許仙是戴帽的,大家說戴帽的留長鬢角很詭異,我只得飲恨放棄這個願望。

順道一提,在歌仔戲界,職業演員差不多個個會自己梳妝打扮。一方面人力不多,能做的就盡量自己完成;一方面自己也最了解自己的相貌特徵,能化出最適合自己的妝。因此就算是大牌,不願假手他人的演員仍然居多。不過我們只是學生社團,不必那麼講究,都請外面的化妝師或職業演員們幫忙化,孟逸老師就是一例。她的先生也非同小可,就是大名鼎鼎又才華洋溢的阿旺老師,不但化妝技術一流,還會自己設計頭飾和衣服呢!



孟逸老師幫我盤的頭好漂亮,可惜觀眾們都看不到。



隨興版就像這樣。這張比較能看清楚髮網罩住頭的樣子。



開始打粉底。(註:因為我當時沒想到要拍完整的化妝過程,在此只能將大家的照片拼湊起來,若造成閱覽上的困惑,敬請見諒~



用眼線筆畫出上揚的眼尾(千萬不能化下垂,否則看起來會很沒精神!)



在這時候化上下眼線,做記號的成分居多。因為之後它會被顏料蓋過去,最後得再化一遍才行。



舞台上,為了讓後方的觀眾看清楚,要將眼睛放大,視覺效果才會強烈。因此要化「假雙眼皮(簡稱假雙)」,位置基本上在眼球正上方。用藍色勾勒出鳥尾般俏麗的形狀後,自眼尾往下斜至內眼角作渲染,其他空白處塗上黃色。



接著輪到下面。



既然化了假雙,就不能以真眉毛示人,否則搭配起來會很詭異。假眉毛化在原本的眉毛頂端,若是化小生,就加粗一些,以製造英氣勃勃的效果。化得夠精細時,就算近看也看不出眉毛是假的。不過因為真眉毛通常只用粉蓋過,還是很容易露餡,聽說更正式的作法是塗上某種白膠。

將假雙和假眉毛之間的部分塗上粉紅色後,接下來就要用眼線液,把假雙和藍色眼影的部分重畫一遍。



完成後就像這樣。



接著輪到上下眼線。



化完妝,連學弟都變得嫵媚起來XDD



看,是不是變成水汪汪的大眼睛了呢?



打上腮紅、貼上假睫毛,就暫時大功告成囉!



阿旺老師最近的習慣,是用可愛小貼紙在額頭上加工,設計各種花樣,漂亮極了!



先不塗口紅,是因為吃飯喝水會把它弄掉,所以口紅到上場前才會塗。



剛才是主要角色,比較不重要的配角,化得就比較隨便。



至於更次要的跑龍套,通常不是自己動手化,就是請學過化妝的社員幫忙。當然效果是不能跟職業化妝師化出來的相提並論啦,不過因為歌仔戲圈很小,大家往往互相幫忙,在彼此的戲中跑龍套。這時不必擔心妝太醜會被觀眾嫌,或自己看了難過(誰會希望演主角時不是美美的上場?),想練習化妝或讓別人練習化妝的,這就是個大好機會了!



化妝篇到此告一段落,不知大家對歌仔戲的妝是不是多了幾分認識呢?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我深深體會到,熱情的確會感染別人。以前喜歡上什麼,總是巴不得向全天下的人宣傳,結果騷擾得太過火,反而引起別人的反感,本來有興趣的,也變得沒興趣了。現在我痛定思痛,喜歡的自己欣賞就好,有機會再跟別人提個一兩句,那人會不會喜歡上,就看他自己的機緣造化了。
 
這招果然生效,爸媽現在幾乎每晚都跟我一起看戲;一開始表示完全沒興趣的姐偶爾經過,也會跟著看幾分鐘,而且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起初聽說我去學戲,笑得了不得的阿媽,嘴上說沒動力再重溫,也開始注意起相關消息,前兩個禮拜見我面就說,她聽到廣播,小咪和王金櫻主演的『御匾』即將在中山堂公演,問我會不會去看。我心想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便施展三寸不爛之舌,極力遊說阿媽一起去看。結果遊說到最後,連老弟和他女友也一併被「牽拖」進來,上星期六連同老媽,五個人浩浩蕩蕩地出發看戲(可惜姐耳朵動小手術,不然還會加上她和爸),好不熱鬧!
 
戲開幕前,我是帶著七分緊張的。一來,在媽催促下,我當晚便上網訂票,隔天跟朋友提起,卻聽她說,透過禹安老師買可以打七五折,等於多花了一千多塊票錢;二來,朋友說這部戲她從沒看完過,十五年前由唐美雲主演的版本,她就覺得有點悶,時過境遷,現在唐美雲的角色換成小咪,小咪的角色又換成禹安老師,雙方功力有差,演出效果勢必又會受到影響。她的話令我十分不安,就怕花了這麼多錢,找了這麼多親朋好友,觀賞到的卻是一部催眠戲。這也罷了,要是從此抹煞親友對歌仔戲的興趣,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好在我的擔心並未成真,這部戲非但一點也不悶,而且精采絕倫!它的劇本完整、言之有物,且頗有深意,看完後,有種淡淡的惆悵,卻又不致太過悲傷。整齣戲沒有歌仔戲最常出現的才子佳人,描述的是一個衙門小人物的故事,據說最早的故事原型1881年便已出現,是楚劇的『九人頭』,之後幾經演變移植,由編劇陳永明根據薌劇(歌仔戲傳至中國後衍生的劇種)『獄卒平冤』加以改編,才成了現在看到的歌仔戲版。
 
劇中的角色沒有什麼樣板化的情形,給人的感覺非常真實。就拿主角巫明來說吧,他是江夏縣的一名小捕快,見書生楊文祥因為趙知府誤判,被冤枉為殺死岳父母的兇手,縣官為了不得罪恩師、影響自己的前途,也將錯就錯,試圖屈打成招。巫明出面抱不平,反而招來一頓打,被貶為獄卒。受了這樣的挫折,他開始怕事、推縮起來,不願再管這個爛攤子,直到熱心的葉婆半激半哄地趕鴨子上架,才重燃信心,四處奔走搜集證據。如果當初沒有葉婆,那麼巫明屈就現實的反應,和縣官其實相差無幾,只是前者不先吃點苦頭便不知道痛而已。種種描寫,不正是一般古道熱腸的小老百姓最真實的寫照嗎?就連最後幫忙翻案的知府,也不是本著伸張正義的立場,只是為了掀倒政敵,樂得順道做個好人罷了。
 
再說到死不認錯的趙知府,以前看過艾爾帕西諾一部電影『針鋒相對』(Insomnia,直譯『失眠症』),艾爾帕西諾飾演的老刑警,在追查犯人途中,不慎開槍射死拍檔,為免這事影響到自己一生清譽,一念之差把罪名套到犯人頭上,結果為了圓這個謊,只得使盡心機手段來撒更多謊,終至筋疲力盡,夜不成眠。直到死亡那一刻,才能真正解脫,獲得安息。
 
一念之差,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了一個人,就是『御匾』給我最大的感悟。與楊文祥同鄉的黃大夫因為一念之差,起了貪財之心,想冒領王玉環準備送給楊文祥的珠寶,又因為一念之差,逼姦不成,反而犯下殺人大案;江夏縣官因為一念之差,明明看出案情漏洞,卻視而不見,間接成了姑息犯罪的幫兇;趙知府也因為一念之差,為了不損及御賜「江南明鑑」的大好名聲,影響升至巡府的良機,明知自己判斷錯誤,也不肯承認,反而想暗中殺人滅口,一步錯,步步皆錯,終於導致自己的毀滅。
 
前一陣子是否廢除死刑的議題討論得沸沸揚揚時,朋友介紹我看一篇文章,叫做「殺戮的艱難」,立論很精彩,裡面提到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悔過也不是容易的事吧?越大的過,越難悔。踩到人家的腳很簡單,『歹勢』。但是把人殺死了……或許是說不出的吧。自私卑劣的死刑犯可能說不出,高潔廉明的法官也可能說不出。」上至『針鋒相對』的艾爾帕西諾,下至『御匾』的趙知府,都是如此。人為盛名所累,很多時候身不由己,明明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卻怎麼也做不到。
 
不要以為認錯很簡單,它不是單憑一點正義感、一點良心發現就可以的。一般人總是有點落井下石的心態,見到成功的人的失敗,站在高處的人的墜落,總難免幸災樂禍,尤其一群人聚在一起,信口批評也不必負責時,更是能罵得多難聽,就罵得多難聽。先前極力稱讚吹捧的對象,可能一夜之間便成了追打的過街老鼠,要承受這一切異樣眼光與批評,是需要莫大勇氣的。能做到的已不是一般人,而是偉人、神人、勇者了。
 
我沒有辦法責備趙知府,他失去了認錯的瞬間機會,就更難回頭。我不知道自己處在他的情況下會怎麼做,雖然我也同情那個莫名其妙便成了代罪羔羊的巫明。
 
這部戲沒有什麼壞到骨子裡的惡人,只有錯得無可救藥的可悲人;結局也沒有傳統的皆大歡喜,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圓滿,而是在欲語還休的一刻戛然而止,令我心中千迴百折,一時也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可我還是為巫明小小的正義感,葉婆急公好義的真性情所感動。有時,這些但憑良心和公理行事,不顧一切的小人物,儘管傻氣無知了一些,卻反而比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更可敬可佩,更能造就一些什麼,人世間也因為有了他們這種人,才不致於一片黑暗,尚存溫暖人心的光明。
 
再說到演員部分,可謂一時之選。小咪和王金櫻都是老戲精了,雖然已屆耳順之年,演起曖昧的感情戲,依然不失年輕人的熱情害羞情懷,逗趣中帶著溫馨,光看他們火花四濺的對手戲就值回票價。禹安老師論資歷,當然比不上十五年前的唐美雲,可她在戲中表現可圈可點,並沒什麼過當或失職之處,加上扮相俊美到讓人流口水,病弱的模樣更是我見猶憐,煞到我不只一次,因此我根本不在乎換角的事,反正小生以養眼為要嘛(爆)!
 
這次觀戲,除了精湛的劇本令人驚豔,優秀的演員群令人激賞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觀眾的觀戲態度。無論是要角登場,還是一些精彩的身段、動作表演,觀眾總是不吝給予熱烈的掌聲,整場看下來,感覺非常舒服,是一次很有質感的觀戲經驗。美中不足的是字幕上得有些混亂,以致不太懂台語的老弟,及不太懂文言漢語的阿媽看得有點霧煞煞,而我自己感冒未癒,為免影響或傳染給別人,看戲時都在拚命忍住咳嗽,難過得要命,多少有點分心。
 
更可惜的是,這樣一部好戲,竟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不僅只演出一場,而且聽說票房並不好,自去年七月開賣以來,到前兩週我上網訂票時,都還有不少空位,與『彼岸花』的盛況不可相提並論,真令人不勝感慨!真希望這樣的戲能有更多人支持啊。(現在我有兩個目標,一是找十五年前的版本來看看,二是收集它的DVD!)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早在幾個月前,社團便圍繞著睽違九年再度公演的『彼岸花』熱烈討論個不停,幾個狂熱的朋友早已買好最貴的前排位子拭目以待,沒那麼狂熱的朋友提起它,眼中也閃著興奮的光芒。我是少數幾個仍能保持冷靜的人之一。倒不是我刻意裝酷,而是我對這齣戲真的沒什麼特別感覺。
 
看戲要靠緣份,我想我天生就跟這類戲無緣。猶記得國中時,李奧納多憑『羅密歐與茱麗葉』打下高知名度,班上那個女生不是圍著電視機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但儘管我強烈認同李奧納多的羅密歐演得夠狂野,夠深情,夠魅力,印象中也不曾為這部片特別感動。同樣是一見鐘情的浪漫愛情故事,『鐵達尼號』給我的衝擊力強多了。當然,克萊兒丹妮絲在我心目中,怎麼也比不上凱特溫絲蕾,這也有影響。不是我討厭克萊兒丹妮絲,而是她根本不適合清新美麗的千金小姐,她的外形和氣質都太鄰家女孩了。相較之下,近年來她演的幾個獨立有個性的女性,反而比較吸引人。
 
回歸正題,之所以特別提到『羅密歐與茱麗葉』,是因為『彼岸花』就是一部台灣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它將背景設在一百五十年前的艋舺,當時泉漳州移民為了爭地盤,對立非常激烈,陳秋生與林秀蘭就是兩邊帶頭者的子女。他們對彼此一見鐘情,卻因為雙方家族恩怨難解,戀情受到阻撓,只得詐死逃婚,計劃私奔。結果天不從人願,這兩人在生死間來回擦身而過,她假死時他生,他死了她卻還魂,最後她跟著殉情而死,留給雙方家族無限欷歔與悔恨。
 
九年前的版本,朋友津津樂道,去年我們剛認識時,她就興高采烈地介紹我看DVD。當時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看完,後來也一直沒有看完的動力。一個原因是這部戲用了太多西洋弦樂器來詮釋新編曲調,以增加唯美柔和的氣氛,無論音樂還是唱腔,都像台語歌唱劇而不是歌仔戲,沒有我熟悉的充滿生命力的鑼鼓奏樂,在身段上的運用也不多,以砸大錢的實景為主,令我直覺排斥。一個原因是石惠君的林秀蘭,聲調和表情都太刻意要塑造出一個柔情似水、嬌憨可人的美麗千金,反而少了渾然天成的自然,令我不禁起了陣陣雞皮疙瘩。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它的劇本改編。
 
我對原版『羅密歐與茱麗葉』是抱著同情的,雖然它擠不進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但就種種設定來看,它的確悲得很有宿命難逃的味道,因此很無奈很淒美。一見鐘情的兩人,偏偏是兩大世仇的子女,就在他們偷偷相愛,私訂終身的時候,男方卻在爭鬥中誤殺了女方的表哥,被判放逐,女方則在父親的逼迫下,即將與另一個男人結婚。因此,兩人相約私奔,是不得已的選擇。至此,上天依舊不肯成人之美,這對有情男女,竟連彼此的最後一面也見不到,這是多麼令人悵然扼惋的結局!正因如此,我為他們悲苦的命運嘆息,嘆息造化弄人,他們的悲劇很明顯地肇因於兩家族的仇視爭鬥;最後雙方愧然和解,也就合情合理了。
 
(這故事最大的諷刺,也最令人感慨的地方在於:如果羅密歐不夠愛茱麗葉,沒有立刻喝下毒藥殉情,就能和茱麗葉快快樂樂地私奔。偏偏就是因為他太愛她,兩人才無法在一起)
 
但『彼岸花』不同。它只是神似,卻不得精髓,使這段愛情故事從經典成了庸俗。姑且不論「彼岸花」在劇中到底起了什麼實質上的作用(雖然法師講解過,我仍聽不出它是如何連結起這段愛情的),種種設定,本身就很難讓人產生共鳴:留學歸國的男主角陳秋生,想以他在國外學來的新知識,撼動幾十幾百年來根深柢固於泉漳州人心中的毒瘤(鼓吹放下仇恨,和平共處,平等博愛),甚至挑戰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主張自由戀愛),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的革命鬥士精神,我很敬佩,但看完全劇,發現他除了在壽宴上阻止父親對付上門挑釁的金龍,講幾句響噹噹的好聽話外,其他時間都在忙著談戀愛,全然不曾為了和平四處奔走、居中調停過。更糟的是,一旦問題無法解決,他的第一個反應,竟也是私奔,既然如此,陳秋生有沒有浸過洋墨水,又有什麼差別?反正這種主意,沒出過國的也想得出來。倒不如安排陳秋生只是個年輕氣盛、感情充沛的讀書人,來得合情合理。
 
其次,林秀蘭的未婚夫金龍,跟茱麗葉的未婚夫不一樣,不是一個半途殺出來的程咬金,而是一個至情至性有血有淚的好漢子。他與秀蘭一起長大,把她小心翼翼捧在手上,盡力呵護,這樣的痴心,這樣的情意,卻被秀蘭視若無睹,毫不在乎地踐踏,怎能不教人心生同情?我不是說金龍愛秀蘭就一定要得到回報,只是秀蘭明知道金龍對她有情,卻對他做出無理的要求,令我很為金龍不值,因此痛恨秀蘭的無情自私罷了。
 
這個金龍,讓我產生了一個小說人物的靈感。我想像詐死逃婚成功的林秀蘭和陳秋生恩恩愛愛,雙宿雙飛,卻留下一個悲痛欲絕,一心認定今生所愛和父母一樣是被自己剋死,因此等她父親安享天年,就決心隨她而死的李金龍,乍然發現一切竟只是場騙局,他就這樣守著這個可笑的悲劇哭了十幾年,替她奉養老父和阿姨,自責了十幾年,卻原來,他只是被她玩弄於鼓掌之間!悲憤之餘,他決定展開報復。(聽了我的設定,老弟插嘴說換成他,會決定讓這個男人看破一切,這也不錯,但我一定要讓他先報復,因為我太為他不平了,哈哈)
 
再說到私奔和殉情這件事,說真的,若非萬不得已、走投無路,我實在不贊成這種激烈的方式。想想陳秋生要捨棄什麼:對他寄予厚望,不惜花大錢送他出國念書的父母;再想想林秀蘭要捨棄什麼:一個自從喪妻,便把她當成唯一希望,對她無比寵溺的父親;一個宛如母親般疼她愛她的阿姨;一個把她當成心上肉,掌上珠的青梅竹馬。這樣巨大深厚的感情後盾,支撐了他們,讓他們得以心無旁騖地幸福成長,正因如此我會不禁懷疑,為了僅見過四面的情人,便要捨棄這一切,讓這許多愛他們的人傷心失望,值得嗎?他們忍心嗎?
 
無論答案是什麼,一旦產生了這種懷疑,唯美就不再是純粹的唯美,就無法專心地為之驚嘆感動了。
 
如果,陳秋生不是留學歸國的新知識青年;如果,李金龍不是林秀蘭的青梅竹馬,不是這樣深情又講義的好漢;如果,陳秋生和李金龍沒有任何瓜葛,沒有差點成了朋友的旁枝末節,那我想,我投入這故事的可能性會大一點。可惜的是,原作中無可奈何的悲劇性,在此已經不存在了。
 
看到最後,我差點沒噗嗤一聲笑出來。林秀蘭的暴斃被法師講成「瘟疫」(瘟疫死者的處理法不是趕快燒掉嗎?);泉漳州大混戰打著打著打到和尚頭上去了(關他屁事啊);李金龍和陳秋生這一文一武兩種好男人的典型,面對心愛女人的死,卻不約而同潑婦罵街,指著對方的鼻子互相怪罪;陳秋生喝下毒藥,滾來滾去滾了半天還沒死,最後竟還能抱心愛女人上「花轎」(郭春美撐起石惠君的那一刻,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我偷偷地掩嘴爆笑)……我實在看不到任何一點值得我流淚的淒美元素啊!
 
老實說,我覺得這部戲之所以受歡迎,只是衝著觀眾心目中的俊男美女罷了。這是男女主角出場時,現場高分貝的尖叫聲給我的感覺。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一場戲,而是一齣秀,或一部偶像劇。故事好不好不重要,演得好不好也不重要,演員帥又美就夠了。試想,如果郭春美演的是金龍而不是陳秋生,觀眾看到秀蘭私奔,還會一面倒地支持嗎?當然,這樣的比喻是有失恰當,而且我也有自己支持喜愛的演員,只是我實在不喜歡看戲時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支持,尤其當一些真的很棒的演員(比如呂雪鳳)出場時,卻沒有同等級的尖叫聲或掌聲來表揚他們的演出,我會很為他們難過。
 
說到呂雪鳳,大家都在比較九年前九年後如何不同,夢幻度孰高孰低,何者較扣人心弦等等,但對我來說,只要兩個版本的陳海旺都是呂雪鳳就夠了(雖然我也想念許亞芬的金龍和林久登的林父)。她的陳海旺,是我還不知道「呂雪鳳」是何許人也,對歌仔戲的印象也只停留在童年看過的電視歌仔戲的時候,就非常驚豔、欣賞的。和陳勝在一樣,呂雪鳳有本事在幾秒內,用無比的舞台魅力和演技征服觀眾,可謂戲精。可惜她在『彼岸花』只有短短兩場戲,其中一場還是插花性質,看得真不過癮!最後的謝幕,她妙語如珠,一下子炒熱整場氣氛,多年外台經驗所造就的好口才果非等閒可比。只是,我不懂為什麼她誰都介紹了,就是沒人幫個忙,介紹一下她這個好演員?
 
至於郭春美,她不愧是風靡無數戲迷的當紅小生,一舉手一投足都牽動著觀眾的心,就算不認同陳秋生的逃避、無作為,也很難不承認秀蘭被他吸引是應該的。這樣一個玉樹臨風,風度翩翩的男人出現在眼前,有幾個女人抵擋得住他的魅力(勾引)?而當陳秋生以為秀蘭已死,無比絕望地懇求金龍讓他再見秀蘭一面,在秀蘭「屍體」旁哀切痛哭時,我一時間竟忘了對這部戲的所有不滿,跟著紅了眼眶。春美的演技的確渲染力十足!只是,她的唱腔怎麼聽都像在唱聲樂而不是歌仔戲,或許那是她的個人風格,卻讓我非常不習慣啊。
 
順道一提,我竟然直到謝幕才知道演阿姨是狄枚演的……(驚)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觀賞『猩猩膽』,可說是一連串的驚喜。
 
上星期朋友邀我看戲的時候,我並沒想太多,只覺得既然要演戲,就多多接觸,比較能抓到朋友口中的「舞台的節奏」,再加上久仰明華園大名,即使不是我最好奇的孫翠鳳所領軍的總團,能去看看、領教一下他們的舞台魅力也是好的。結果沒做功課就到現場,才知道日團是由我看了『暗戀桃花源』就大大欣賞的陳勝在、鄭雅升夫妻率領的團,這部戲還是陳勝在編導的(2004年首演,因此我朋友已經看過了),當下就是個天大的驚喜!
 
這齣戲論劇情,並沒什麼太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傳統的(母)動物報恩故事加以豐富擴充,所演變成的溫馨催淚悲劇,其中有些情節挺聳動的,比如男主角梁文豪先愛上的,竟然是一隻含情脈脈的黑猩猩,而不是化為絕世美女的猩猩女,他的妻兒見了,反應竟然一個是「看相公對牠有意,若牠是個女人,就讓相公娶她當小姨」,一個是「哇!這樣我就有個猩猩阿母了!」,讓人覺得是個非常不可思議的脫線家庭(^^;;;),但如此一來,這讓故事簡單化許多,編劇能專心發展猩猩女與梁文豪一家人的感情線,不必額外操心猩猩女的愛情受阻、人獸無法結合這類嚴肅的部分。


鄭雅升這身戲服真是華麗無比。
 
現在看歌仔戲,我已經不太會去在乎劇情有沒有創意和爆點了。考量到現實的製作環境,只要整體結構把握得當,沒有嚴重的失衡問題,兼且能做到節奏明快,演出有張力,我就覺得是部成功的戲。『猩猩膽』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從頭到尾吸引觀眾目光,幾乎沒有冷場,除了開頭的皇帝忘詞有點嚴重(還少唱一首歌),字幕上得很混亂令我無所適從,結尾拖了點戲外,服裝、笑料、對白、演員等,都是一等一的棒。陳勝在就不必說了,「國寶級丑角」絕非浪得虛名,演技渾然天成,喜感與生俱來,他演的狐狸公公戲份不多,卻非常搶戲,一舉手一投足都令人叫絕。光看他那段賣身葬父就不虛此行。聽他行雲流水般一口氣唱/念完一長串妙到毫巔的爆笑唱詞,就像夏日午後傾盆而下的雷陣雨,令人胸懷一暢,難以言喻的痛快淋漓!而女主角(明華園當家小旦)鄭雅升雖然不屬於演技細膩型,一舉一動都像經過精心設計,但分寸拿捏得當,相較於上次在『暗戀桃花源』所見的世故與大辣辣,這回整個人都散發嬌俏可愛的氣息,唱功聽起來也比『暗戀桃花源』好很多,同樣是很能鎮場的一位。
 
男主角陳麗巧長得和陳昭香簡直一模一樣,下午四點半到現場佔位時,看到時裝的她,還是個平凡的中年婦女(逃~),晚上一上妝站上舞台,就活脫脫是風流英挺的小生,令一旁的朋友為之瘋狂,我也為她的風采所傾倒。一般來說,身材偏壯碩的小生不會是我的菜,陳昭香、陳麗巧姐妹卻是例外,主要是因為她們豐富多變的表情及帶點無辜的迷人氣質。無論是笑起來的樣子,不知所措的樣子,還是煩惱的樣子,都可愛得要命!像戲中梁文豪被黑猩猩電到的場景,本來是很詭異的一幕,在陳麗巧及超超超超級可愛的黑猩猩演來,卻電力十足,我竟然很變態地覺得他們互相吸引是理所當然(爆)。後來梁文豪回到家仍對黑猩猩念念不忘,被老婆一問,趕緊假裝沒事,那個窘到不行的表情也非常逗趣,令我情不自禁地邊狂笑邊拍手叫好。


陳昭薇版小楓。


女大十八變。
 
另兩個非提不可的亮點,是陳勝在、鄭雅升的女兒陳昭薇,及陳子陽、翁妙嬅的女兒陳書涵。前者飾演溫柔穩重的梁夫人,後者飾演聰穎可愛的梁小楓。看網路上的海報,當年梁小楓一角原本是由陳昭薇演,想不到幾年後她已經進級為夫人。雖然才高中生的臉龐稚氣未脫,站在母親身旁稍嫌嫩了一些(尤其她演的又是母親的「姐姐」),但從小在戲班調教出來的戲感非同凡響,表演生動自然,毫不怯場,頗有大將之風。相對於母親的外放,她的演技內斂細膩,情緒的表達幾近真實,渲染力極強。比如小楓被翻天鮫所殺,梁夫人傷心得肝腸寸斷,正在絕望的當口,聽猩猩女說有辦法救治小楓,急忙衝過去緊抓她的手,再三懇求她務必救救小楓,那種驚疑中夾雜著狂喜,既期待又不安,既感激又焦慮,以致半呈現歇斯底里狀態的母親形象,竟能在一個不可能有這種人生經驗的高中生的臉上、身上看見,絲毫沒有一般演員的匠氣,難怪朋友說陳昭薇演囝仔生時就已經很催淚,以她的投入程度,的確很容易感染觀眾的情緒。這一場戲,周遭許多觀眾不是在抽泣,就是默默拭淚,可見陳昭薇天生就是塊當演員的材料,加上她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又很年輕,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1_45ffce948ec1a.jpg 667X1000 px
 
至於陳書涵,雖然沒陳昭薇那麼令我驚豔,但表現也很不錯,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沒什麼缺點好挑。不過朋友說她超催淚,我倒覺得還好。
 
最後非提不可的,是我在這部戲裡最愛最愛的角色──黑猩猩!由於牠穿著玩偶裝,觀眾看不到演員的表情和眼神,內心悲喜只能全靠肢體語言表現,因此稍一不慎,就會讓觀眾覺得誇張可笑,但這位演員(我不知道「牠」是誰,以前好像是由翁妙嬅及陳麗巧交替演出)不但能精準地抓住這隻母猩猩春心蕩漾、嬌羞無限的少女情懷,甚至可愛到讓我希望鄭雅升的戲份全換成牠,由牠直接和梁文豪談情說愛算了(爆)!
 
總而言之,這場演出,是繼尚和的『慾望當鋪』後,讓我看得最心滿意足的一次。唯一的缺憾是現場反應有點冷淡,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明明表演得這麼精彩,結束時觀眾的掌聲卻那麼小,明明很多阿公阿媽都沒有手舉相機啊!



照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葉青七零年代在台視的『豪傑傳』,有一幕是這樣的:葉青所飾演的羅成被流言所害,成了武林同道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連結拜兄弟也懷疑他,萍水相逢的竇線娘無意間出手相救,問他:「(傳言)是真的嗎?」他不答反問:「依姑娘看呢?」竇線娘打量了他一會,說:「若換作以前,我是半信半疑,但現在見了你,覺得你看起來並不像個壞人,我想,那絕不是真的。」
 
那一刻,羅成看竇線娘的眼神很微妙,似乎訝異這個天真無邪、不解世事的小姑娘,竟比一眾老江湖更能辨別善惡。似乎也是從這時開始,他不再把竇線娘看作一個小孩,而是一個女人。
 
為什麼明明在評『彩雲天涯』,卻要先扯到『豪傑傳』呢?因為看『彩雲天涯』時,我一直很憤慨,苦命男主角敖子都愛上的女人,並不是竇線娘,沒有她那種明睿的眼光與不凡的見解。終其一生,他一直被對父親和梅青虹的愛、黑蝴蝶對他的扭曲之愛等感情所絆,始終無法活得自由,就連不顧性命守護的人,也不斷誤會他,傷害他。好不容易到手的幸福,就如曇花一現,僅留下一個殘餘冷冷花香的夢。

 
我不喜歡這部戲,若由客觀評戲的角度,我會說劇情漏洞太多,不合理和前後矛盾俯拾皆是,連帶地影響我的入戲程度及對角色的認同感。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悶。角色所處的環境悶,幾近把他們逼進無法呼吸的絕境;角色面對問題的反應更悶,使這本就悲到極點的情境令人難捱。因此,我對主角們的悲沒有同情,只有冷冷的憤怒,或許也是一種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氣急敗壞吧。也因此,雖然去年底就看完這部戲,卻一直沒膽子寫評論,就怕寫了,也只是一面倒地批評而已。
 
喜歡這部戲的朋友聽我大罵梅青虹,反問我,如果現實中,我遇到和梅青虹一樣的狀況,深愛的人在社會輿論裡,是個大奸大惡的壞蛋,所有最信任的親友都不斷在耳邊提醒我,那人是非不分、人面獸心,壓根兒不值得我放感情,就連那人都當面承認接近我另有目的,我還能毫無動搖,全心地信任他嗎?
 
朋友又說,檀郎問梅青虹是不是勉強答應婚事(其實看到這裡覺得檀郎很欠揍,都先斬後奏要師父促成婚事了,木已成舟,才來問人家願不願意),梅青虹明明不愛檀郎,卻說了大篇違心之論,是因為她對敖子都投入太多感情,愛得深,卻換來一身傷痕與疲累,已經不想再做無謂的堅持。這麼做,是想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順便逼自己死心,忘了過去那段戀情的痛。

 
朋友的話讓我委實思考了一陣。她說的沒錯,這點我也很清楚,放在現實上來看,梅青虹的反應合情合理,我身邊很多朋友也用類似的態度來處理事情(失戀就找新感情療傷,對象往往是自己不愛但愛自己,能依靠的人),而我,更沒把握能信任到什麼程度,即使是日夜相處,曾經情同姐妹,或者根本就一同長大的親人也一樣。一個我曾經很有好感的人,可能會因為別人不斷說他的不是,讓我越看越覺面目可憎;一樣我曾經很喜歡的東西,可能會因為別人三不五時的批評,就讓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眼光。信任信任,說來容易,實際上做得到的,又有幾人呢?
 
信任似乎就像泡沫一樣,看起來那麼亮麗那麼晶瑩,卻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輕輕一碰,就幻滅了。
 
或許人性有些側面的確醜陋不堪一擊,但一個有正面想法的人會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消極脆弱,也有人積極堅強,不輕易被流言蜚語所惑,能全心信任,也能全心地愛。就算對方誤入歧途,也會苦苦相勸到他回心轉意為止。『彩雲天涯』之所以悶,就是因為沒有一個角色是這樣的人。無論是正派的檀郎,機智的鐵葫蘆,痴情的梅青虹,還是俠義的敖子都,都是外強中乾,經不起敵人的挑撥與打擊。只要敵人放出一點風聲,製造一點誤會,就能輕易把他們打得分崩離析。所以,又有什麼值得我熱淚盈眶,感動得無以復加的呢?又有什麼值得我遺憾或悲傷?我熱愛武俠小說,是愛那些俠客們為了義氣,甚至一個萍水相逢的朋友,就能拋頭顱灑熱血的壯志豪情,熱愛那種「不為什麼」的義無反顧。看到他們的勇氣,自己也感到勇氣倍增。
 
所以我不懂,為什麼梅青虹不能不顧一切地相信敖子都,或至少相信她自己呢?為什麼她不能相信敖子都深鎖的眉頭,時而深情時而痛苦的眼神,並不意味著欺騙,而是一種說不出口的愛?為什麼她寧願相信黑蝴蝶──一個她明知是敵人的女人──所說的話,也不肯相信曾經那麼親近那麼深愛的人?
 
我不懂,為什麼梅青虹不能拿出勇氣,告訴敖子都「我相信你,我知道你一定有什麼苦衷,我會一直等你,幫你」,為什麼她不能成為敖子都精神上的支柱,反而是摧毀他的利刃?
 
因此,看著她流淚,悲痛,心碎,我只是輕蔑而且愁悶地笑。無論這是不是代表社會上某種人遇到事情的反應,無論這真不真實,都絕不是我會同情會喜歡的那種。所以,我為敖子都不值。

 
但,這不代表敖子都是一個徹底令我同情的人。大概也是因為他的不乾不脆吧。黑鑼以他父親的性命相脅,如果他打一開始就拒絕,寧可玉石俱焚,無論是為了不辱父親的俠名,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還是為了正義,都令人肅然起敬。但他的選擇卻是屈服。這也罷了,若父親的命在他看來比俠義更重要,也不能說他錯了。但他加入賊軍之後,卻沒有一次為黑鑼賣過命,做過事,反而一再暗助義軍。好不容易,他終於開始懂得忍辱負重,以行動博取黑鑼的信任,以達到暗助義軍兼救出父親的雙重目的了,故事卻已經發展到三十幾集,要不是黑蝴蝶對他有情,刻意替他隱瞞,這些行為怕只會讓他父親死得更慘。
 
因此,究竟是黑蝴蝶害了他,還是成全了他呢?也很難分個清楚了。相較之下,『秋霜燕子飛』的燕江天來得有魄力多了。至少,就算在臥底的過程中,燕江天已經對秋玉郎產生了感情,也不曾為這份友誼出賣自己的信念。無論這份堅持是否值得,無論我認不認同他的想法,都同樣佩服他,欣賞他,因為他不會為了個人的感情,犧牲(在他的觀念中)大部分人的幸福。
 
不過,當敖子都發現父親原來早已病死,面對那座孤墳,愛敖冰心愛得刻骨銘心的李丹霞流幾滴淚便能瀟灑離開,敖子都卻已徹底失去面對的能力,連一聲喊也來不及發出,就昏死過去,可以想見父親的死帶給他多大的打擊。從這一幕能了解敖子都與父親的感情,真的是非常非常深的,多少讓我對他前半段的掙扎與優柔寡斷,多了幾許同情的成份。

 
至於黑蝴蝶,由於網路上一片同情之聲,看戲前我曾抱著不小的期待。但結果,我並不如預期的那麼喜歡她,坦白說,反而挺討厭。她和師父及敖子都朝夕相處十年,卻是非不分,邏輯混亂,甚至默許父親拿心上人的父親當人質,這樣扭曲無理的個性究竟是怎麼養成的,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無論如何,這種只懂得用威脅利誘來達成目的的手段,怎能不令敖子都悚然心驚,不心生厭惡呢?
 
以整體角色設定而言,我會更同情與理解(和這部戲同樣架構,只是少了神怪元素的)『瀟湘夜雨』中的鐵明珠與冷秋湖。但就外型而言,林美照的確比當年嬰兒肥得很嚴重的狄鶯來得美豔,這部戲中的葉青也更顯英俊挺拔,喜愛帥哥美女的觀眾,應該比較能從這部戲得到滿足。只是,若論演技,我覺得林美照的演繹並沒有令我特別感同身受的地方,也沒有那個眼神特別讓我難以釋懷,三不五時就想撰文剖析一番,是可惜了(『瀟湘夜雨』還沒重看,無法評葉青和狄鶯的部分)。不知道換作葉青,會怎麼詮釋這個既可恨,又可悲的女人? 

 
我倒很喜歡這部戲中的狄鶯,無論造型還是氣質都非常可愛。她演的雪兒,雖然不完美,也曾鑄成大錯,卻是個令人恨不起來的角色,和檀郎的感情也有蠻多動人之處(私心很想看她以這形象演出『瀟湘夜雨』的孟瑤琴)。遺憾的是編劇不肯成人之美,最後還是給了他們一個慘不忍睹的結局。不過,雪兒出於自私的動機害死一大票人,後來為了自保,挑撥清風道長和司馬英,卻又在無意間幫了義軍的忙,使我聯想到,好人想做好事,卻常陰錯陽差造成壞結果,反而壞人沒打算做好事,卻常誤打誤撞造成好結果,世間事就是以這種奇怪的方式彼此連結,環環相扣,難以明白區分好壞的界限,真是耐人尋味。


P.S. 照片收集自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
 
蘇映雪和劉燕玉都是承繼『玉釧緣』的角色,前者是對謝玉輝有意,卻無緣結合的有夫之婦陳芳素;後者是因妒挑撥謝玉輝和鄭如昭的曹燕娘(上天為了磨去曹燕娘的妒怨之意,安排她轉生在心上人的仇家)。這兩人轉了一個輪迴,依舊情緣難斷,不約而同對皇甫少華一見鐘情,為了心上人,不惜採取激烈手段。一個行刺劉奎璧未果,投江自盡;一個抗婚懸樑未遂,離家出走。在現實中,這樣的深情付出不見得能獲得回報,但這是小說,因此她們的痴心,都為她們在皇甫家贏得一席之地。

 
我個人比較偏好劉燕玉。她不像孟麗君有驚人的才氣與政治手腕,卻有持家的智慧,懂得把握分寸,善守本份,也能體諒夫君的難處,與強勢的蘇映雪正好相反。或許這和兩人的成長背景也有關係。蘇映雪雖然是奶娘之女,身份低微,卻和孟麗君一起長大,孟麗君尊她為姐,生活算得上養尊處優;相反地,劉燕玉雖貴為劉家二小姐,卻是女婢所生,在家中沒有實質地位,大小事都要看母兄眼色,養成壓抑哀怨、溫婉順從的脾氣。對她而言,能嫁到皇甫家已是求之不得的福氣,不該多要求什麼,因此,當皇甫少華提出分房睡、等孟麗君三年的請求時,她不但一口答應,也沒有絲毫怨懟,讓皇甫少華少了後顧之憂,這份包容大度給人很舒服的感覺。

 
不僅如此,這個甫登場時個性並不突出的女子,在如願以償嫁入皇甫家後,或許是終於揚眉吐氣的緣故,她像是被注入一股全新活力,顯得聰慧靈秀,多次獻計幫皇甫少華探孟麗君的虛實。要不是她,皇甫少華想娶孟麗君回家,可能等十年還嫌太短呢!

 
至於蘇映雪,她雖然和孟麗君一起長大,論境界卻難以望其項背。孟麗君待人處世宛如鴨子划水,底下的雙足划得再艱辛,表面上仍一派悠然自得,冷靜理性而多慮;蘇映雪則缺乏孟麗君的遠見與智慧,熱血一沖上腦袋,連自己是誰都忘了,行事完全受感情驅使,很少顧及後果,說好聽點是天真無邪,說難聽點就是不識大體。與冰雪聰明的孟麗君一比,更顯庸俗愚眛。

專情與深情,本是討喜的特質,放在蘇映雪身上,卻讓我頻頻皺眉。原因無他,蘇映雪呈現出來的形象,太自我中心,太得寸進尺,太短視近利了。若不是孟麗君心胸寬大,肯和她共事一夫,她再怎麼喜歡皇甫少華,也只有在一旁流口水的份,這位蘇小姐卻似乎把這事忘得一乾二淨,不但不知感恩,反而一天到晚拿孟麗君不改妝的事出來鬧,怪孟麗君不盡早讓她和皇甫郎相見,要孟麗君低聲下氣地哄她,才肯擺出好臉色,真不知誰才是小姐,誰才是下人。這也罷了,後來孟麗君因為脫靴一事陷入絕望的深淵,事態都已經這麼嚴重了,蘇映雪竟還有心情跟前來探視的皇甫少華談成親的事,談妥才引他去見孟麗君,自私的程度令人咋舌。

 
角色已經這麼不討喜,飾演者再不加油,就會惹人生厭。可惜的是石惠君非但無力回天,反而把蘇映雪推向令我厭惡的深淵。她演戲太求好心切了,每個表情動作非得做個十足十才肯罷休,卻顯得矯情做作,鮮少打動我的時刻。有時會想,石惠君這麼多角色都令我反感,到底是她的問題,還是劇本的問題,後來發現問題出在石惠君本人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同樣的台詞,從舊版蘇映雪的飾演者狄鶯口中說出來,就沒那麼令我生氣。
 
 
七、
 
最後撥出一點篇幅談談皇帝。很多網友都寧願孟麗君選皇帝,說他風流多情,對孟麗君也挺有誠意,知道她病了,就扮成太監溜出宮,探病兼求愛。但老實說,我一點也不欣賞這個所謂的「明君」。在我眼中,元成宗只是個假公濟私、擅用職權來逼人就範的無賴罷了。明明已經查覺酈丞相就是孟麗君,卻堅稱不是,陪孟麗君在朝廷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戲,我覺得根本不是出於愛才惜才之心,也不是替孟麗君擔心什麼觸犯四大罪的問題,只是想看好戲,找找生活樂子罷了。若說還有其他理由,那也是出於私心,怕一承認事實,孟麗君就得嫁入皇甫家,正式遠離他的視線範圍。

 
光是他在上林苑的作為,就夠令人不齒的了。嘴裡叫著賢臣,言語動作卻極為輕佻,絲毫不帶尊重,甚至想找理由逼孟麗君同床共枕,活脫脫一條色狼。假扮太監去探病,也只是為了將孟麗君納入後宮的「前製作業」,看看孟麗君以行動拒絕他求愛後,他有什麼反應吧:竟是惱羞成怒,斷然下令處斬!他的心態,難道不是「我得不到的,誰也別想得到」嗎?猶記得太后懿旨傳來,賜孟麗君無罪,皇帝聽到時的表情。看起來既像戰敗的公雞,也像壞人奸計被揭穿時的狼狽樣,是一種灰頭土臉的失望。由此可見他的自私小氣、缺乏風度,這種追求者,孟麗君拒絕也不為過吧。

 
或許有人會說,皇甫少華已經娶了兩個美嬌娘,孟麗君應該要讓給皇帝。問題是,這位元成宗已經有了皇甫長華這個內外兼修的皇后,人家可是天界玉女轉世的,也算豔福不淺了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四、
 
以往看葉青演多情種子,那份痴情總是奠基於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比如李煜對蓮花美人,羅浮對瓊花仙子,周乾對小桃紅,全是先震懾於對方的美貌,產生傾慕之心,才有那如山似海的深情。這次的皇甫少華比較特別,比起「美色」,他更重「情義」,對三個妻子的感情,全是從情義起頭的。娶蘇映雪,是因為她為他投江守身,娶劉燕玉,是因為她是他父子的救命恩人,又是皇上賜婚。對孟麗君的執著,也是因為她為了守節離家,救了他滿門,提拔他為官,對他們一家情深義重的緣故。
 
感覺上,皇甫少華把美色看得很淡。對畫中孟小姐驚人的美貌,他不曾特別留意,就像開頭射柳斷袍,劉奎璧為了蘇映雪分心,皇甫少華卻心無旁鶩地射出三箭。這種認真寶寶的個性,及美人當前而不亂的紳士態度,是他最大的魅力。

 
不過,或許是為了搭配孟麗君的「硬」,這個少華相對地「軟」,在劇中少有展現英雄氣概的時刻,有網友說他像某種可愛小動物,比喻得還真恰當。就拿上林苑吃醋那場戲來說吧,楊(懷民版)少華的「心中有話,不吐不快」,是表面上雖然盡力維持對恩師的尊重,隱忍的怒氣卻一觸即發,葉少華則壓根兒沒想過要做表面工夫,直截了當地發洩不滿,十足小孩子行徑。再往前追溯,少華特意邀恩師到放有孟麗君自畫像的書齋,藉機觀察她的反應,三不五時來句暗示(手亂指還得記得收回來XDD),卻不敢說得太明,免得惹恩師不高興,那種三分小心,三分無辜,四分裝傻的神態,令人絕倒。待恩師駁然大怒,要打道回府了,他回頭對父母撇了撇嘴,聳了聳肩,那神態也像挨了罵的調皮孩子在說「我沒料到她惹不起」。皇上賜婚,他追出殿外抱怨:「爹!我不要娶劉燕玉!」,接著被恩師數落到抬不起頭,那一臉可憐兮兮的模樣,彷彿是個受了委屈的孩子。

 
雖說少華是這樣一個孩子氣的角色,不常有需要詮釋內心的戲,但我喜歡葉青在一些細處的想像和補充。一直覺得好演員要具備的其中一項能力,就是在劇本沒有交代的地方,或者鏡頭在拍其他演員的戲時,能自行想像角色的反應、心情和表情,演出才會真實自然。先前看『秋江煙雲』時,葉青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對細節的留意。舉個例子,克威發現賀蓮蓮是弟弟的未婚妻後,刻意和她保持距離,賀蓮蓮靠近他或伸手去碰他,他或是微微側過身子,或是悄悄放低了手,總是不著痕跡地避開。這幾場戲不是中景就是遠景,克威的動作若不明顯,根本不會被觀眾注意到,有時他的手僅佔了畫面一塊小角落,就算向旁邊挪了一點,觀眾也不見得看到,葉青卻連這樣的細節也用心經營,是她的獨到之處。


(殿外求饒的無辜相)

還有前述觀畫那次,少華送孟麗君出府,孟麗君回頭勸他以國事為重,不要再胡思亂想,少華先是露出笑意,似乎很高興孟麗君關心自己,接著又趕緊正色,繼續裝傻感歎「孟小姐真是太狠心」,那露出笑意的部分,我想應該是葉青自己理解後加上去的,也是神來之筆。



而皇甫少華奉命娶劉燕玉那場戲,孟麗君在喜宴上要少華出來敬酒,我以為少華見麗君「滿臉殺氣」,會表現得既無辜,又尷尬,不是閃躲她的目光,作出愧不可當的模樣,就是用哀求的眼神請她諒解。結果,少華是目不轉睛地望著孟麗君,正面承受她譴責的目光的。在他眼裡,有憐惜,有歉疚,有無奈,就是沒有為自己脫罪的意思。看到這裡,我第一次覺得,這的確是個配得上孟麗君的男子漢。


(孟麗君這個眼神真的很「殺」XDD)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孟麗君回復女兒身,皇帝下令斬首,皇甫少華焦急萬分卻束手無策,只能亦步亦趨地跟在孟麗君身後。有網友認為,依少華的個性,應該會不惜性命力保孟麗君才對,但我覺得這是劇本的限制,不能怪罪演員,比起舊版楊懷民的木立原地,葉青這樣的演繹,已經算很好地呈現出台詞之外的少華的內心糾葛了。順道一提,這場戲的孫翠鳳也演得很棒,在被衛士帶離之前,她轉頭對少華深深望了一眼,那一刻雖然沒有台詞,我卻知道孟麗君是在對少華告別,心中頓時蕩漾出一片淒涼。相對地,舊版葉青那一望的眼神,就太哀怨、無奈、溫婉,不足以表現孟麗君的堅強。

 
 

五、

原作中的孟麗君,是為了保住名節離家出走,為了替夫家申冤,而求取功名的。但到了位居宰相,位高權重之後,她反而不那麼想嫁給皇甫少華了。這樣的發展,我覺得合情合理,根本不必用「無情」這種字眼來加以批判。以往的孟麗君,成長在深閨之中,儘管才氣縱橫,見解不凡,照樣要遵守三從四德,沒有自主權,也沒有能任意翱翔的天地。踏進男人的權力核心後,見的世面多了,接觸的人廣了,眼界開闊了,首次品嘗到自由的滋味,對事情的看法自然不會和先前一樣。尤其她對皇甫少華,從來就只有情義和責任,沒有愛,如果能為皇甫家和孟家傳宗接代的不差她一個,她又何必放棄好不容易到手的一切,去淌這趟渾水?

 
只是,這樣的發展固然合乎邏輯,也符合現代思維,照原作來翻拍,卻不見得受歡迎。為什麼呢?因為觀眾想看的是浪漫的愛情喜劇,不是女性向上奮鬥的故事,如果到後來只是皇甫少華一個人在自作多情,不但皇帝這個情敵顯得多餘,皇甫少華也會變得跟丑角無異,要不,就是阻撓孟麗君邁向成功之路的絆腳石。

 
或許就是為此,無論黃梅調,連續劇,越劇,還是歌仔戲,沒有一個版本會這樣處理孟麗君。『皇甫少華與孟麗君』為了加強孟麗君對皇甫少華的感情基礎,還特意安排孟麗君在劉奎璧和皇甫少華招親比試時,就對皇甫少華存有好感。只是,從孟麗君後來的許多作為,卻又能隱隱感覺到她內心的矛盾。不能說孟麗君不喜歡皇甫少華,她也會為皇甫少華的安危擔憂,也會被皇甫少華的情義感動,但她對皇甫少華的感情,始終沒有蘇映雪或劉燕玉那麼深刻,因為她和蘇劉二人不同,她有事業,有理想,有能力爭取想要的一切。愛情和家庭對她來說,並不是人生的唯一。

 
因此,這個孟麗君的內心世界,是我最好奇的部分。當她說至少要再等幾年才能脫下朝服,回復女兒身的時候,有幾分是故意逗蘇映雪、跟皇甫少華鬥氣、畏懼斬首之罪,又有幾分是留戀官場呢?當她請皇上下詔尋找「孟麗君」時,是出自怎樣的心態?如果是原作的孟麗君,那不難猜,就是找個替身代替自己嫁入皇甫家,好安心地繼續做官。但在這部戲中,孟麗君對皇甫少華顯然有情。那麼她難道只是為了報復皇甫少華的苦苦相逼嗎?問題是,這種事弄不好,將來她的正室寶座就得換人坐了,還有一大批爛攤子等著收拾,孟麗君是聰明人,應該不至於意氣用事才對。

 
寫到這裡,突然發覺孫翠鳳的孟麗君雖然飛揚跳脫,帶有幾分大辣辣的豪氣,沒有半點城府深的樣子,對感情,對事業的態度卻出奇曖昧,令人難以摸透。也有可能是我多心。無論如何,這個唇紅齒白,面如冠玉,個性剛強的孟麗君,並不是從靜止照就能讓人愛上的類型。她最大的魅力,在於舉手投足間流露的神氣。外台演員出身的孫翠鳳,很清楚如何才能緊抓住觀眾的視線不放,讓觀眾在不知覺間喜歡上她。
 
我看連續劇,向來比較欣賞會用眼神演戲的演員,這次也不由得被孫翠鳳的舞台魅力折服。不可諱言的是孫翠鳳演起小生既帥氣,又靈活,因此她的戲雖然不深刻,卻很討喜,和葉青演鬥嘴的戲最好看。兩人氣質互補,搭起戲來別有一番味道。
 
 
(脫下朝服這身素白的裝扮,是我心目中,孫翠鳳全劇最美的時刻)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再生緣』
 
『孟麗君』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原作『再生緣』是與『紅樓夢』並稱「南緣北夢」的彈詞小說(即全篇都是七字韻文,可供彈唱的小說),出自清代才女陳端生的手筆。這部小說跟『紅樓夢』類似,結局都是後人續上的,不過陳端生寫作的過程曲折一些,約十八歲時動筆,寫到十六卷時,因為母親生病過世而擱筆,直到十二年後才重拾筆墨。這時的陳端生已經嫁為人婦,丈夫被科舉作弊案牽連,發放邊疆,到死都沒能團圓。寫作的環境和條件變了,心境和想法自然也不一樣,陳端生嘗遍生離死別,不再是當初那個無憂無慮、純粹為樂趣而寫作的少女,正如孟麗君已由黃花大閨女一躍成為當朝宰相,或許已不願,也不能照初衷走下去了。
 
花了一年完成第十七卷,陳端生便不再續寫(她又過了至少十年才過世),後來三卷,是可能與她有親戚關係的梁德繩依她開卷表明的態度(圓滿結局)來寫的,但這是不是陳端生所樂見的事,陳端生是不是寧願結局懸宕未明,就不得而知了。
 
 
女扮男,男扮女,本來就是人人愛看、百看不厭的情節。除了這種身份轉換本身就帶有趣味,也因為它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因此,陳端生寫孟麗君女扮男裝,還當到宰相,並不新奇,新奇的是它與一般扮裝的故事不同。後者基本上免不了「一見鐘情」的前提,或兩方日久生情,不知情的一方誤以為自己有斷袖癖而煩惱的橋段,但孟麗君和皇甫少華第一次見面時,孟麗君已經是皇甫少華的「恩師」,不可能一見鐘情,之後兩人也沒產生什麼曖昧情愫,這就投下一個很大的變數:對皇甫少華始終「沒感覺」的孟麗君,還會放下事業,回復女兒身去嫁給他(還是三女共事一夫),做個孝敬公婆、平凡的家庭主婦嗎?



我個人覺得,陳端生最初寫『再生緣』時,動機應該很單純,只是想為『玉釧緣』寫部同人小說,給受了冤枉,無法和謝玉輝快樂廝守的鄭如昭一個圓滿的結局。在這樣的前提下,孟麗君能力再強,最終一定會步上衛勇娥和皇甫長華的後塵。可陳端生寫著寫著越來越捨不得埋沒了這個奇女子,又不好自打嘴巴,把開卷就點破的結局大翻盤,左右為難之下,才索性停筆不寫了。

的確,這是一個死胡同。孟麗君既然不那麼愛皇甫少華,渴望自由遨翔,就不可能改妝出嫁。但瞞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除了蘇映雪和梁丞相的問題有待解決,元成宗軟硬兼施的求愛,及皇甫少華步步進逼的行動,也無法讓她全身而退。到最後,如果孟麗君不愛上皇甫少華或元成宗,乖乖做「男人背後的女人」,鐵定會以悲劇收場。這是孟麗君的悲哀,也是所有古代女人的悲哀。(奇怪,我怎麼連看個喜劇都可以感傷起來啊?)

 
二、
 
據說,葉青原本要找李如麟合作一部武俠版的『孟麗君』,由李如麟演女主角,搭配葉青,後來這計劃不知怎地胎死腹中,李如麟後來是藉由和陳亞蘭合作『紅塵奇英』,實現了這個構想(該劇為楊麗花出資製作),葉青則回歸傳統,找來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才有了這部『皇甫少華與孟麗君』。
 
孫翠鳳曾在自傳中提到,劇團的當家小生到別家劇團演小旦,有「降格」的味道,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這次能順利合作,除了葉青在業界做人口碑好,也因為葉青與明華園有遠親關係(她說帶大葉青的是明華園一位阿姨)。結果,這個大膽嘗試獲得大成功,不但創下高收視率,這部戲也成為許多人認識並喜愛歌仔戲的「啟蒙劇」。回憶起這段往事,孫翠鳳在字裡行間也不禁流露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情。


(挑一張美麗一點的放~意外發現孫翠鳳有雙下巴!)
 
但,我得老實招供,剛看這部戲時,感想是失望居多。被一些網友奉為經典的「史上最美的孟麗君」,在我眼中怎麼看都像男人,即使是小旦的柔媚身段,依然有股揮之不去的陽剛味,顯得彆扭,造型也有點臃腫(是裡面穿太多層了嗎?)



相對地,葉青的皇甫少華無論造型(眼妝)還是氣質,都十分陰柔。以往聽學戲的朋友說葉青「娘」,我總是力辯到底,現在才發現,演氣質陰柔的角色,這傾向並不明顯也不突兀,若是演英挺雄壯的武將,某些場面就的確看得出濃濃的「女人味」。比如哀怨或無辜的神情、徬徨時的手部動作及轉身方式等,令我時常暗中捏一把冷汗,就怕少華一不小心就比麗君看起來更嫵媚。

 
此外,孫翠鳳的表演外放,不會夾膀(即手肘往身體靠),身段俐落,念台詞時音調較高(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腔調,聽起來很舒服),氣質飛揚跳脫,在在看得出外台/舞台影子,和其他電視演員的區隔很明顯。演起小生戲,是魅力十足,帥氣度滿點,在眼神的表達上就比較弱,細膩的內心戲或悲苦的場面,總覺得缺了什麼,與葉青的憂鬱哀怨細膩正好相反。不知道狄珊是不是也看出這個關鍵性的差異,安排劇本時,新版雖與1984年葉青版的孟麗君在架構、台詞、唱詞上大致相同,呈現方式卻很不一樣。舊版的孟麗君比較纖細溫柔,新版則偏剛強率性,從孟麗君離家出走前在自畫像上留詩一段就能看出。
 
言歸正傳,既然少華不太對,麗君不太對,楊懷民的皇帝也沒有網友形容的那麼帥,想來這部戲應該不是我的菜了,想不到才這麼想,自第七集起,整部戲(包括演員)便漸入佳境,劇情雖然不能說毫無瑕疵,但難得的是剪接俐落,石導演的運鏡和構圖都比過去更好,調性明朗,新加的情節讓故事豐富不少,人物無論戲份多寡,也都有血有肉,整體而言是值得推薦的佳作,令我又驚又喜。


(演衛勇娥的演員如果不是下巴突出,其實很有潛力,唱腔演技都很不錯)
 


(陳秀嫦發福不少,圓圓的好可愛)


(唐萍其實挺可憐的,是個痴心的傻女人。這演員演技挺不錯,有戲感)

三、
 
看到現在,越來越覺得狄珊其實最擅長喜劇及正面人物,寫起來駕輕就熟。她的喜劇(或走向悲劇收場前歡樂的前半段戲)總是熱鬧非凡,經典橋段俯拾皆是,尤其是鬥嘴戲,場場趣味盎然。筆下角色給人的感覺是溫暖的,可愛的,善良的,比如『蛇郎君』中的璧珠、青兒及阿香,比如『新七俠五義』中的展昭、雀兒、雨墨,比如這部戲中的崔扳鳳、歐陽俊、顧嬌兒。他們代表了人性良善正直的那部分,帶有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令人由衷喜愛,敬佩難忘。
 
因此,我實在不懂,狄珊明明不是寫悲劇的材料,情節往往鋪陳得太牽強,給人為悲而悲的感覺,為什麼不好好發展所長,反而要刻意寫那麼多悲劇呢?是因為悲劇比較深植人心,還是基於個人偏好?

 (劇中的老牌演員都演得很棒,選角也很恰當,比如上圖的太后。她講話也有外台味,不知道是不是外台出身?)

四、
 
歐陽俊是原作沒有的人物,在劇中,是皇甫少華打出娘胎就失散的雙胞胎哥哥,自從養母過世,就一直在江湖打滾,由此養成孤僻冷傲的性格。
 
這種外冷內熱,看似無情實則有情的憂鬱俠客,正是葉青最擅長的戲路,甫一出場,就幾乎把皇甫少華的光彩搶盡。大多時候,歐陽俊都不是用嘴來說話,而是用眼睛,用背影,用神態來說話,更加突顯了他的個人魅力。我好幾次為了歐陽俊,差點討厭起少華來,不懂為何明明是同一張臉,遭遇卻有雲泥之別?

 
歐陽俊是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他驕傲,從不把別人放在眼中,除了翠姨和母親,對誰都不假辭色,宛如獨行江湖的一匹狼。一場邂逅讓他對劉燕玉情根深種,不惜把無辜者(皇甫少華)拿來當作追求的籌碼,輕然諾(對彭公子),重私利(不顧劉燕玉的感受)。當唐萍依樣畫葫蘆,把這套用在他身上逼婚時,他因著驕傲不肯退讓,兼且對唐萍毫不客氣地冷冷刺傷,說與她過去的一切只是在逢場作戲,她於他而言,與那些青樓女子無異。
 
但,這個自私又冷酷的歐陽俊,也有柔情。從翠姨口中得知身世後,翠姨問他會不會與皇甫家的人相認,他只淡淡一笑,說:「他們根本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又何必相認?」他又說,「我姓歐陽,是歐陽敏的親生兒子,這段身世,出自妳口,聽入我耳,永遠埋藏心底,再也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

 
對一切,歐陽俊看得很開。他對老天,對母親,對幸福的弟弟沒有怨恨,只有感傷。他說「露水吟吟花一枝,人生好似無題詩,千古荒塚若埋怨,徒惹花露笑人痴」。就算被傷得體無完膚,歐陽俊仍堅持活得瀟灑。他可以為佔去所有幸福位置的弟弟犧牲一切,所求的,不過是在離去前,短短的一次相會。
 
我原本不懂,為什麼歐陽俊可以心胸這麼狹窄,又這麼開闊,可以這麼自私,又這麼無私。看到顧嬌兒的回憶我才懂了,原來這一切都不是矛盾。驕傲只是自卑的另一種呈現而已,就像虛張聲勢的孔雀,他傷害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歐陽俊一直介意著童養媳的逃走,這就和父親在人生中的缺席一樣,意味著自己不夠好。對劉燕玉的強硬與執著,或許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只是在追逐那份逃離的愛罷了。
 
偏偏無論是令他傾心的對象,還是當年逃走的未婚妻,都沒有多餘的愛分給他。我多麼希望顧嬌兒能把對皇甫少華的思慕,轉移到歐陽俊身上啊。

 
顧嬌兒是除了孟麗君之外,全劇最令我欣賞的女性角色。我喜歡她毫不忸怩作態的行事作風,也喜歡她暖人心脾的溫柔。她讓我想起『蕭十一郎』的風四娘,雖然在個性上有許多不同,對感情的執著和無保留,卻是一致的。豪爽俠義如她,一定能讓歐陽俊走出冰封的殼,多情的歐陽俊,也一定能填補她內心的寂寞。為什麼狄珊這次竟忍心讓他們重逢,相識,卻錯過了呢?
 
以往狄珊的喜劇,往往會錦上添花,用牽強的巧合來為失戀的角色湊對,『周公與桃花女』的彭剪與多兒就是如此。因此,我以為顧嬌兒與歐陽俊的婚約,又是狄珊的一番「美意」。想不到,歐陽俊的確移情別戀愛上顧嬌兒沒錯,顧嬌兒卻不肯接受這份愛,兩人最終還是各奔東西。這樣的發展或許比較合乎現實,卻令我深深感傷。我寧願期待有一天,歐陽俊能找到顧嬌兒,用真情感動她,一同隱居在梅虹莊,終於找到那份追求已久的幸福。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相關介紹請看按上圖的連結。


我對外台歌仔戲接觸不多,了解也不深,包括老藝人演出前只知道角色和劇情大綱,就能上台即興發揮的超強功力、靠經驗累積的外台歌仔戲傳承困難而青黃不接、被許多人認為不夠精緻而面臨消失危機等,都是從熟悉外台的朋友口中得知的。到目前為止看過的外台戲,屈指算來也只有三部,其中兩部就是上週在板橋深丘福德宮舉辦的「2010好戲開鑼‧廟口瘋歌仔」活動的第三場『宇宙鋒』及第四場『慾望當鋪』。
 
在看第三場之前,朋友興奮地告訴我,國光劇團的呂瓊珷是她非常欣賞的演員,大概是因為家族沒有女兒可以反串小生,只能以男性為主角,因此他們劇團的戲不談兒女情長,專攻歷史大戲,這次的『宇宙鋒』就是以秦始皇的寶劍「宇宙鋒」為主線,引出趙高滅秦計劃的復仇劇。



開場前。



正式開演前的扮仙酬神。朋友說,這是趁機介紹劇團「人力資源」的時機,所有團員都會在此時登場。


(順道一提,這兩個劇團的服裝都製作得很用心,尤其是國光劇團,精緻度跟舞台歌仔戲有得拚)
 
經過朋友介紹,本來就對歷史劇興趣濃厚的我,對它抱著不小期待,但結果,整個觀賞過程對我來說如同折磨。一來台詞很文言,我的視線不得不在字幕和舞台兩邊轉換,無法專心在表演上;二來演員們基本上雖有實力,卻不知是劇本還是演出方式出了問題,總覺得整齣戲卡卡的,台上的情緒傳不到台下來,再血腥的場面,我也無動於衷(朋友倒是對剖腹取子那段反應激烈);三來老演員們不管念口白還是唱歌都好用力,聽起來像在嘶吼,幾乎聽不出調子,那聲音透過麥克風傳出來,聽久了頭都痛了。反而年輕的新人(朋友推斷是戲曲學校的學生)唱的還悅耳一點。我最喜歡身兼匡扶、趙忠兩角的施青佩,她外表俊俏,唱念俱佳,頗有大將之風。趙義(游智秀飾)戴著面具的沉默演出,則比摘下面具說台詞時更有可看性。子嬰(黃意婷飾)光是外型就引人生憐,唱功也很不錯。
 
結果,從頭到尾,這部戲娛樂到我的只有兩幕。一幕是李斯臨刑前大呼的「七罪」,一幕是經典的「指鹿為馬」,這兩幕我都忍不住跟朋友拉著彼此爆笑。前者實在是因為演員搥胸頓足的表演方式太over了,反而帶有說不出的喜感;後者則是那隻穿著玩偶裝的「鹿」太引人注目,出退場都得靠人家拉牠那大大的「鹿角」前進,超級可愛,因此,雖然那段的劇情很慘烈,我卻看得歡樂無比。

 
綜合前兩次觀戲經驗,我對第四場『慾望當鋪』基本上已不抱什麼期待,心想外台的演出風格或許不是我的菜,或許是我跟它無緣吧。想不到出乎意料之外地,這個朋友口中「業餘」的劇團,卻演得暢快淋漓,每場戲都表演得很滿,角色的喜怒哀樂,都顯得真實自然,因此能強烈地衝擊到我心裡。
 
就拿劇中阿山和雅兒的對手戲來說吧。失去雙親的姐弟,被勢利的嬸嬸收養,年幼的弟弟做著當上國王的美夢,卻老是過著挨打飢餓的生活,姐姐為了維護弟弟也常跟著受皮肉痛,弟弟發誓有一天一定要讓姐姐過好日子……這種戲碼從以前到現在已不知上演過幾百遍了,但這些觀眾應該早已看膩的東西,在演員真情流露的演繹下,卻依然能令人掬一把同情淚。甚至接下來一場戲,阿山朝著觀眾席大叫「有沒有人能給我一些錢啊!」,許多觀眾真的走到台前送東西,宛如以前丟金子上台的時代,就令我嘖嘖稱奇。如果沒有一定的表演張力,我想是無法產生這種影響力的。


(遺憾的是沒照到開頭結尾那隻代表索求慾望的手~)
 
除了阿山姐弟,愛華王子、溫爵主、心魔等,演出也都在水準之上(溫爵主是我最欣賞的一位)。雖然小旦方面較弱(芙蓉和麗莎郡主),尤其是唱歌部分,但也還不到成敗筆的地步。而且,整齣戲給人的感覺很有誠意,打從開場那個投影的字幕效果就令人驚豔,很有質感。中途,一向從開闔的石門布景現身的心魔,突然從舞台外的一角冒出來,與舞台上強烈打光的溫爵主對那場「靈魂交易」的戲,也處理得氣氛十足,處處看得見劇團的用心。


(勉強拍到的演員合照。芙蓉好正!雅兒唱歌很大氣,有許秀年的fu~)
 
最令我激賞的部分,則是歌曲與劇情上的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看得出它在選曲上下了不少工夫,選的調子都很好聽,調與調的轉換沒有絲毫違和感,也充份搭配戲中情境,而且歌唱在整部戲裡佔了很大比重,一兩句台詞就來一兩首歌,真真正正像在看一部歌仔戲,讓愛聽歌的我大滿足! 它也不像我之前看的兩部外台戲一樣,有結構散漫、幕與幕之間連結得不夠緊密,容易看到恍神的毛病,每分每秒都能緊扣觀眾的注意力。只可惜結局有點後濟無力,沒將先前累積的情緒一舉爆發出來,製造令人難忘的高潮。即使如此,這次演出對我來說還是很成功的。
 
看戲看到現在,我已經很清楚歌仔戲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劇本。大部分劇本都是團裡的人寫的,沒有什麼專職、專業編劇可言,因此,要拿它的劇本來開刀,我覺得過於苛刻,不評也罷。基本上,只要能做到首尾兼顧,兼且寫出起承轉合,其他的瑕疵都能透過演員的演出來彌補。不過,還是忍不住想提一下,這部以『乞丐王子』為基礎所發展出的宛如『第八號當鋪』的玄幻故事,若能去掉心魔那部分,或把心魔那部分再強化、合理一點,整部劇本會更完整;具有教化意義的台詞,不要一再強調,而是透過劇情自然地帶出,比較不會給人說教的感覺。(我發現歌仔戲劇本好像都覺得非得用力說出來不可,但就這部戲來講,我覺得那句「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就足以說明大部分。慾望那一塊,交給劇情去說明就夠了。)
 
無論如何,『慾望當鋪』讓我記住了高雄尚和劇團,期待他們未來能推出更多更好更精彩的戲!

P.S. 這兩場我本來都有錄一些我喜歡的精彩片段,打算放上網誌分享,想不到放進電腦一看,竟然都沒聲音!(暈)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眼看到葉青的『秋江煙雲』劇照,我就被照片中雙目炯炯有神,忒有氣勢,散發剛勁冷峻之氣的青年將軍給徹底吸引。當時,我以為那會是個果敢豪俠的英雄人物,對他怎麼會走上悲劇之路十分好奇,才忍不住先找了這部戲來看,結果看了戲才知道,這角色並不如想像中完美,他勇猛有餘,卻魄力不足;不夠果斷,甚至可說是優柔寡斷。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他的悲劇除了命運捉弄,有一半也是自己造成的。因此,實在很難概括地說同情,還是討厭他。
 
看過幾篇『秋江煙雲』劇評,裡面對克威的批評,多半是批他為了權位接受政治婚姻,卻又對結髮妻不理不睬,害她大著肚子還得大老遠追去中原;對畫中美人表現得一往情深,卻又把白牡丹的肚子搞大,逢場作戲得很徹底;跟弟弟的關係怎麼也搞不定,終於答應回國,給妻子的條件卻是得娶畫中美人,還不管人家願不願意;知道這美人原來是弟弟的未婚妻,他礙著親情不敢碰人家一根手指,雖然是有情有義,但反過來說,若跟弟弟沒關係,他就會無視自己拆散人家姻緣的事實,安安心心將她留在宮中做愛妃了。
 


更糟糕的是,白牡丹去行刺他時,挺著那麼個大肚子,瞎子也看得出她懷孕,就算把她打成重傷是無心之舉,好歹也該上前探視一下,送她去給大夫醫治,他老兄卻只是道個歉,丟包銀子就了事,也不管人家傷得就快死了。若說無心犯下的大錯(打傷盛金龍、白牡丹)不能完全怪他,那麼只會逃避現實,將錯就錯,就不能說他沒有責任了。
 
這些批評說得都很對,除去這些,克威還有一個地方讓我看不慣。表面上他態度強硬,實際上,每到關鍵時刻,他卻都會「軟掉」,不懂得堅持立場。比如他決定成全五羅門,讓他們用自己去換盛金龍的命,方振卻冒出來「救駕」,雖說是出乎意料之外,若他能在事情變得無法收拾之前,命方振不准輕舉妄動,或者在方振動手之後傾全力阻止,天逸和五羅門對他的誤會應不致於那麼深。然而,克威的表現卻是軟弱無力、跌足長嘆,事後才想到去找天逸解釋,那時傷害已經鑄成,要讓天逸相信他的話,就不那麼容易了。

 
被方振逼回會稽山那次也是,就算打不過方振的雪花劍,是男子漢大丈夫就該搏命一戰,讓方振看看他不是好欺負的。方振算是他的屬下,還要靠銀冰公主升官,也不敢真的用雪花劍對他怎麼樣。所以,不管基於衝動還是冷靜,克威都該先打再說。被打成重傷才被抓,也好過束手就擒,做隻虛張聲勢的軟腳蝦。偏偏克威呈現出來的態度就是這麼曖昧不清,雖然他還沒消極到完全聽從命運安排,卻三番兩次自打嘴巴,明明說自己已經無心當大王,卻又聽公主的話即位;明明才鏗鏘有聲地說不做大王也行,被燕山雙老用王位一逼,卻又無言反駁出兵攻宋的提議。如果是因為燕山雙老說「你若不肯,就退位給握凡悟,他自會帶兵」,克威不得已只好先答應,還比較說得過去。

總而言之,就是因為克威太容易妥協,缺乏原則,才會一次又一次被銀冰公主牽著鼻子走,一次又一次陷入方振設的局。

 
克威的優柔寡斷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心腸軟(仁慈),否則,他也不會阻止銀冰公主殺死打破龍鳳杯的侍女了。和世上大部分人一樣,他的問題是始終看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老是東抓一點,西抓一點,抓到了這邊,那邊又捨不得放手,結果好也好得不夠徹底,壞也壞得搔不到癢處,到頭來搞得自己一身煩惱一身腥。

 
忍不住想,所謂「罪孽」真是種微妙而奇怪的東西,似乎就只是看你怎麼想,還有看你知不知道某些事實而已。成英姝在短篇小說『那不是我丈夫』中提到,如果一碗麵裡有蒼蠅,客人根本吃不下去,但如果服務生在客人看到之前先把蒼蠅挑出來,客人仍會吃得很開心,因此感受如何跟事實本身沒有關係,只是看當事者知不知道罷了。同理,若克威自始至終都不知道真相,攻打宋朝對他來說,就只是理所當然的「義務」與「榮譽」,根本不會因此覺得罪孽深重,就像他不知道自己誤殺白牡丹,也不知道這一來等於是間接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就不會在這方面有罪惡感一樣。

那麼,世上有沒有「絕對」的罪孽呢?像這種無心(無知)的罪孽,人們該不該為它負責?如果說應該的話,是不是又太殘酷、太苛刻了?



看到劇中幾場銀冰公主和克威的回憶戲,我是感慨的。那時的克威,笑容是那麼直接而沒有心機。雖然身為孤兒,卻有父王母后的疼愛、銀冰公主的愛慕,不必擔心王位,也不必為身世煩惱,如果這種日子能一直持續下去,該有多好?



以前我一直覺得,如果編劇把角色寫爛,就算實力派演員也無力讓他顯現出光芒來。但看了『秋江煙雲』後,我重新體認到,原來一個真正優秀的演員,仍然能突破劇本限制,賦予角色某些特別輝煌的瞬間。克威這角色雖然不討喜,換了別人來演,可能還會被我罵個狗血淋頭,但葉青的演技為他挽回了一點頹勢,讓我對他的悲情和無奈感同身受,心情就像夏日午後打著悶雷,烏雲重重,卻半滴雨也下不出來的沉鬱天色一樣。 

因此,現在看戲時,只要演員演得不好,或者角色寫得不好,我就會在心裡想像改由葉青演會是什麼樣子。畢竟差勁的演員能把好角色演得令人討厭,優秀的演員卻能把壞角色演得令人同情,葉青無疑是後者。



不過我得承認,雖然我最初是被克威的劇照給吸來看戲,克威出場時,我卻沒有特別驚豔的感覺,反而被唐美雲演的盛金龍給電得七暈八素的。直到盛金龍潛入皇宮告訴克威身世這場戲,我的目光才逐漸專注在克威身上。葉青沒有用表面化的方式去詮釋,比如用誇張、戲劇化的表情或動作強調克威的震驚,而是用眼神流轉來表現克威一時間茫然不知所措的複雜情緒,細膩、有層次又不落俗套,令人眼前一亮。



到克威易裝改扮入中原,無意間和天逸碰個正著,受到親情「感召」,對王位越來越沒有興趣(我覺得這轉折描寫得不太夠,轉得有點硬),一心想和弟弟相認,卻苦於自己在弟弟心中的形象已經差到極點,不敢說出實情,只能以「李子春」的化名和弟弟相交後,戲劇張力越來越強,葉青的演技也越發耀眼奪目起來。



我個人認為最精彩的是這場戲:克威滿心以為天逸知道盛金龍沒死,就會跟自己兄弟相認,想不到天逸竟想抓他來換盛金龍的命,若銀冰公主不肯放人,還要「大義滅親」。這一段克威的情緒起伏相當大,從掃墓的傷感,到以為可以相認的歡天喜地,再到得知天逸計劃時的晴空霹靂,終致絕望灰心、決定成全,要把每種情緒及其轉折演好並不容易,堪稱高難度,演得好是經典,演得不好,戲就會失去應有的力道,顯得平淡無味,無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葉青不愧是運用眼神的高手,她把這場戲演得非常精彩。在歌仔戲界,甚至傳統八點檔連續劇界,像她這麼善於運用眼神的演員都很少見。但我也知道,在小螢幕用眼神演戲,對某些觀眾來說太艱深了,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欣賞這樣的表現方式。內斂和細膩,本來就需要電影那樣的大螢幕加以放大,才能看出端倪。我想這應該就是批評葉青的人說她演戲像木頭的原因。

這件事讓我想起艾爾帕西諾。他一開始也面臨過同樣的批評,還差點被『教父』的出資者換掉,後來卻證明他是影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他的演技和葉青不太相同,看似外放實則內斂,更不容易從臉上看出情緒,乍看之下真的有點像木頭,但也不知為什麼,看著看著就是會被他的演技所影響,跟著心痛跟著焦慮,可見有渲染力的演技,是不需要明顯的表演,就能直擊觀眾內心的。



話說回這場戲,它實在可惜了,最後竟然迸出一個方振來攪局,否則它的壯烈淒美度,真可稱上全劇之最。



話說看這種誤會一堆的戲,最令人期待的就是真相大白那一刻。處理得好,之前累積的鬱悶和怨念一掃而空,感覺特別暢快,比如『蛇郎君』;處理得不好,就會像這部一樣讓我很想殺人。解開誤會那場戲,丁桂秋、盛金龍這些把克威罵得最難聽的人都不在也就算了,編劇還安排要角們幾乎死光,賀畫俠家全軍覆沒,白牡丹(和肚裡的孩子)、沙燕奇、丁桂秋也個個死於非命,完全沖淡克威死去的戲劇張力,還轉移了焦點。更令我心理不平衡的是,劇中每個角色死掉的戲都演很長,只有克威竟然半句話也沒說就翹掉,那一段還跟片尾曲接在一起(所以好鏡頭都被片尾名單遮光了)!

換作我是編劇,我會把傷亡減低,除了沙燕奇和克威以外的人都活著,當克威和方振同歸於盡時,終於趕到的賀蓮蓮把克威不打算攻宋的真相說出來,李豹、沙總管和銀冰公主悲痛之下,也把過去的誤會解釋清楚,眾人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克威,自責悔恨不已。後來天逸決定完成克威的遺願,在銀冰公主使計協助下,一同阻止握凡悟,促成兩國交好。



題外話,除了哀怨動人的內心戲,我最愛的就是葉青勃然大怒的模樣,因為她凌厲雪亮的眼神實在太帥啦^O^



唐美雲在劇中演五羅門的大師兄盛金龍。黑亮有神的大眼睛,正直穩重的氣質,精緻美麗的五官,甫出場就吸去我的所有目光。要不是盛金龍戲份太少,角色太單薄,以唐美雲的演技和外貌,跟葉青較勁還真不知道鹿死誰手。說到這就覺得很可惜,無論從那方面來看,唐美雲都比楊懷民更適合演陸天逸,若由她來演,陸家兄弟的對手戲就不會是現在看到的,像葉青在唱單簧,而應該是火花四濺、可看性十足吧。



唐美雲也很善於運用眼神,念白的節奏掌握得很好,戲味十足,外型又佳,是個天生的演員。



第一次看陳秀嫦扮小旦,果然演得有模有樣,將在家嬌聲嬌氣、盡全力討老公歡心,在外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的銀冰公主演得絲絲入扣,無論身段、唱腔都看不出小生的影子,轉換得非常自然,令人驚豔。私以為她是葉青劇團裡可塑性最高的一位,演技好外貌佳,生旦皆宜,可惜卻老是演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角色,連石惠君後來都升上去演女主角了,陳秀嫦還在演配角。私以為論演技,她比石惠君高明多了,氣質上也更能撐場,若後來的小周后、益春都給她演,應該會更出色才是。



大概是為了用銀冰公主的「粗勇」來反襯賀蓮蓮的嬌美,陳秀嫦在劇中化了個大花臉,遮蓋掉她姣好的面貌,真可惜。若能好好打扮,我覺得她的姿色並不輸給狄鶯多少啊。



銀冰公主是個可悲的女人,雖然愛克威愛得很用力,力量卻完全用錯了地方,認為讓克威當王是為他好,就千方百計促成他登基,從不考慮克威是不是真的想當王,也從不考慮克威心裡真正要的是什麼。她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廂情願的父母,替孩子準備好(他們認為孩子)所需要的一切,替孩子隔絕掉所有危險,幫孩子決定好每一條未來的路,結果孩子受不了起來反抗,又埋怨孩子不懂事,辜負了自己的一片苦心。

把銀冰比為母親似乎不太妥當,但銀冰對克威的態度還真的挺像母親,很威權。雖然她嘴裡說要對丈夫順從聽話,回顧過去卻會發現,每次關鍵的時候都是她說了算,克威根本沒有反駁的餘地。加上她不只作風強勢,手段還十分狠毒,只要被她認定為障礙,就不擇手段地排除,這種恐怖的老婆,有幾個老公承受得起?難怪克威好幾次都一副被她驚嚇到的模樣。



楊懷民在劇中的內心戲,我覺得演得有點over,前面提到的幾場克威的戲,要是改由他來演,應該會讓我更討厭克威吧^^;;; 而且楊懷民外表比較老氣,怎麼看都不像克威的弟弟,演這角色有點勉強。好在他和葉青對戲時,眉眼嘴角都流露出弟弟對哥哥的依賴與依戀,表現還算稱職。



前面說克威優柔寡斷,陸天逸其實也不遑多讓。和情人的訂情物,竟然結拜兄弟說想要就送出去,也不對人家說明一下原委,如果說了對方還堅持要,那是對方霸道,他不說,就是他自己的問題了。

因此,我覺得陸天逸根本是個悶葫蘆,有話也不說清楚。每次方振跳出來製造誤會,他都跟盛金龍丁桂秋一樣,對方振的話堅信不疑,連聲「你為什麼要跟殺父仇人在一起」也不問一句,完全沒想到方振既然可以為了富貴,出賣一起長大的同門師兄弟,就也有可能暗中害克威,害我看得氣急敗壞。

只是,到了最後,我發現最慘的不是克威,而是陸天逸。一夜之間失去最親最愛的兩個人,就算活著也是痛苦終生,何況其中一個是為了完成他交代的任務而死(若他提早將賀蓮蓮帶出宮,她就不會死),其中一個被他誤會暗殺了好幾次,他不只要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還得承受自責和悔恨的煎熬,真是夠淒慘的了。



之前有網友提到『秋江煙雲』的設定很類似『書劍恩仇錄』,賀蓮蓮(台語諧音好像「禍連連」)就像香香公主,外表嬌柔美麗,夾在乾隆和陳家洛這對兄弟之間,最後香消玉隕。我不記得當年看『書劍恩仇錄』時對香香公主有何感覺了,倒是很肯定自己不喜歡這部戲中的賀蓮蓮。她不食人間煙火,也不堅強,嘴上說要為陸天逸守身如玉,一輩子都要等他,但婢女的三言兩語就能讓她開始懷疑天逸是不是已經把自己忘了,再加上克威的深情攻勢,若不是陸天逸後來出現在她面前,又或者克威終於查覺她和天逸的關係,賀蓮蓮接受克威似乎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因此,看她聽克威說那些古代的痴情故事聽得那麼陶醉,我不但不感動,反而覺得她不過是個小女生,在追求浪漫夢幻的愛情故事罷了,根本不懂什麼是真愛。



雖然我不希望賀蓮蓮移情別戀,但我倒挺樂見她被克威感動的(哈,很矛盾嗎?)。最喜歡的一幕是克威對裝睡的賀蓮蓮說,她就像天上的星星,想摘也摘不到,結果賀蓮蓮起身說:「大王聽過流星嗎?星星有時候不必去摘,也會自己掉下來的」。克威驚喜地問她「我不是在作夢吧?」,蓮蓮回答:「天都已經亮了,怎麼還會作夢呢?」這段雙關語很棒。

話說這是狄鶯最後一次參演葉青歌仔戲,之後她就引退,專心朝連續劇和電影界發展了。之前我曾為此相當扼腕,現在接連看了『孔明三氣周瑜』及『秋江煙雲』,倒很慶幸她做了這決定。狄鶯給我的感覺悟性很高,能像海綿般快速吸收進步,因此加入劇團後,短短一兩年就挑大樑演女主角。但她的演技到某一程度就不升反降,越演越流於匠氣,已經失去早期的質樸自然,反而沒有那麼吸引人。就拿賀蓮蓮這角色來說吧,開頭天真無邪那一段,由『周公與桃花女』時期的她來演,不必有什麼特別的表情動作,就已經讓人心生憐愛,這時的她卻只是睜著一對大眼睛,盡力表現出賀蓮蓮的「可愛」,加上造型太花俏(尤其是跟姐姐賀飛霞比起來),怎麼都沒有令克威陶醉沉迷的出塵氣質,似乎不比庸俗的白牡丹高明多少;進宮後的賀蓮蓮,看起來則像一具雙眼空洞的美麗娃娃,毫無神采,反而白牡丹這種流裡流氣的風塵女子,還比較適合這時期的狄鶯來演,形象鮮明生動多了。



說到白牡丹,這角色真的很可惜。起初以為是個不怎麼重要、純粹用來推動克威找錯人劇碼的角色,想不到她戲份還真不少,發展也很有意思。一個愛財如命的妓女,真愛上了一個人,就再也不想要他的銀子,只想要他的真情,讓我聯想到古龍小說中身世淒涼卻良知未泯的青樓女子們。比起賀蓮蓮,至情至性又坦率真誠的白牡丹,顯然更為有血有肉。想不到我才在擔心她和克威的發展,編劇竟然就大灑狗血,給她加了個白城守將女兒的身世,個性也來個180度大轉變,從輕佻活潑變得端莊穩重,既牽強又令人失望。一個突出的可愛角色,就這麼給面譜化了,唉。

我也不懂,既然白牡丹的真面目是溫柔多情又知書達禮的官家女,跟賀蓮蓮的差異就不怎麼大了,克威還有什麼理由不愛她?我無法被克威的痴情感動的原因也在這裡,我不懂他愛的究竟是什麼。一具美麗的皮相?還是他心裡的想像?如果關於克威和賀蓮蓮的部分,能像『美國心玫瑰情』那樣處理,我會覺得比較真實(註)。

註:這部片中的父親,和妻子女兒的關係不佳,某次在啦啦隊表演上看到女兒美貌的同學,驚為天人,把她當成逃避現實的性幻想對象,結果後來有機會和對方發生關係時,才發現想像和現實畢竟不同。



這是我第二次看狄玫演戲,但無論是『紅塵客』的水青萍,還是『秋江煙雲』的丁桂秋,都讓我很感冒。我最討厭的就是這種為了愛情四處給別人添麻煩,不識大體又自我中心的角色。尤其丁桂秋為了盛金龍,好幾次把同伴鬧得雞犬不寧,大家都忙著四處去找她、救她,等到角色對換,盛金龍平安回來了,她又用理智的態度勸陸天逸冷靜等待,別貿然闖去西夏宮中救賀蓮蓮,根本是雙重標準。對這種類型的痴情,我是完全不以為然的,看她後來悲慘的模樣,自然更難心生同情。

至於林夢梅飾演的賀飛霞又是另一種類型。她識大體,端莊嫻淑又溫柔穩重,照理說是個令人心疼的薄命女子,但她對陸天逸的深愛是奠基於守舊和迂腐的思想(還沒見到天逸就已經「深愛」這個從沒見過面的未婚夫,還打算為他守寡一輩子),感覺上對世俗規範的執著比愛更多一些,實在很難引起我的共鳴。


[一些碎碎念]


1. 回憶戲太冗長了,應該拿這些篇幅來拍對推展劇情有用的鏡頭,比如克威從貪戀權位到不愛江山的心境轉變比較好。

2. 克威認為方振在意血書,是因為血書的內容跟方振有關,若非如此,太后她們都已經知道他是漢人,血書對方振來說應該沒用;但後來方振不燒血書,卻是想以此要脅克威,不是很矛盾嗎?以克威的聰明才智,竟猜不出方振就是殺父仇人,也很不合理。

3. 原以為賀蓮蓮知道陸天逸就是姐姐的未婚夫,會因此排拒他,想不到兩人還是打算如期完婚……囧rz。

4. 賀蓮蓮對西夏婢女說:「我們漢人的衣服比較漂亮」,但她明明是在西夏國長大,原本也都穿西夏國的衣服,這話聽起來就顯得不倫不類。
 
5. 這部戲有時挺像老弟轉述的『無極』(我沒看過,因此是聽他轉述),雖然編導很認真,有幾幕卻拍得很搞笑。比如賀蓮蓮答應婚事時,克威驚喜地衝到她床邊,導演用慢動作處理,看起來超有喜感,害我忍不住爆笑;又如克威想以自己也會狂飆掌的事嚇退方振,於是大笑三聲,開始比劃招式,結果比著比著賀蓮蓮竟就被方振抓過去了,令我當場傻眼^^;;;

6. 克威最後那口血,看起來好像故意吐在天逸臉上的哦。

7. 常演三八ㄚ頭的璉蓮,這次飾演五羅門的老二張同。第一次看她扮男生,還挺新鮮的,感覺比女裝還讚。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其實幾星期前就看完『秋江煙雲』了,只是思緒太雜太亂,不知道該從何下筆,才硬是把心得拖到現在。現在我依然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把這些雜亂的思緒理清楚,只能盡力而為,寫到那算到那了。

『秋江煙雲』的故事設定,乍看之下很像『陸文龍』的改編版。陸文龍是宋朝潞安州節度使陸登的兒子,金王金兀朮攻陷潞安州後,陸登夫妻雙雙殉國,金兀朮便將還在襁褓內的陸文龍帶回金國,收為義子。長大成人的陸文龍英勇善戰,是岳家軍的勁敵。後來部將王佐不惜自斷右臂,混入金營當奸細,找機會把陸文龍的身世告訴他,陸文龍為了報父仇,便反金投宋,為宋朝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無獨有偶地,『秋江煙雲』也將背景設在宋朝,男主角克威也姓陸(本名陸天俊),父親陸敬文也是宋朝守將,幼年時也被外族撿去當養子(收養他的是西夏王),長大後也驍勇善戰、大破宋軍,甚至也有一個「王佐」──陸敬文的師兄所創立的五羅門弟子,同時也是克威的弟弟陸天逸的大師兄盛金龍──混入王宮,企圖勸他認祖歸宗。不同的是,西夏王並沒有害死克威的父母,真兇是他父親的師弟方振,後來改名方思辰,在西夏做到將軍。此外,克威從盛金龍口中得知真相(不包括殺父仇人)時,才剛娶銀冰公主不久,西夏王位唾手可得,因此一時鬼迷心竅,失手打傷了盛金龍,沒有叛出西夏。自此故事便與『陸文龍』分歧,克威也逐漸走向與陸文龍截然不同的命運之路。 



一直覺得陸文龍的故事很殘忍,就像希臘悲劇一樣,人在命運的捉弄下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養育之恩重如山,照理說,陸文龍對養父母應該要盡心奉養才對,想不到這個要盡孝心的對象,卻是害死他親生父母的兇手,對一個才十六歲的少年而言,情何以堪?因此,我會忍不住去猜,陸文龍反叛時,有沒有掙扎矛盾過?一個從小叫「爹」的人,竟是自己的殺父仇人;從小生長的國家,竟是祖國的敵人,他不會陷入國家認同的錯亂中,再也分不清對與錯、敵人與朋友,再也不知道自己該相信什麼、依恃什麼嗎?他不會放不下王族的身份地位、西夏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而能毅然決然地轉投宋朝,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金兀朮的心態也是我很好奇的部分。收養陸文龍,簡單來說就是養虎為患,別人斬草除根都來不及了,他為什麼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在我的想像中,他不是心機很重,就是完全沒有心機。前者類似『絕代雙驕』狠毒的邀月宮主:「陸登你讓我吃了那麼多虧,好啊,我就養你的兒子來對付你的國家!」後者則純粹覺得這孩子很可愛很討喜,剛好膝下無子,就帶回去養,或者更英雄氣概一點的,是敬陸登是條漢子,雖然兩國交戰,陣前不留情面,但陸登死後,依然不希望他的兒子過得太淒涼,才會帶回王宮,給他榮華富貴,盡心培植他。若果真如此,那麼金兀朮的悲劇,將會遠比陸文龍來得令我感傷。

 

相較之下,克威的道德衝突輕多了,至少他不必面對這種無解的人倫難題。但這不意味著他的選擇比較容易,事實上,我覺得更困難。因為西夏王對他既然只有恩,沒有仇,他當然不能像陸文龍那樣說反叛就反叛。而且,少了父母之仇的包袱,面對權位的誘惑時,克威將會更難取捨。

對克威來說,宋朝是生他的祖國,西夏是養他的母國,生養之恩同樣重,宋朝和西夏卻都逼他選邊站,就像夾在離婚父母之間的孩子,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才對,也似乎怎麼選擇都不對。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克威比照陸文龍採取鮮明的立場,否則只有像『天龍八部』的喬峰、『兩個祖國』的天羽賢治(註:山崎豐子的小說人物,為二戰時期在美國長大的日裔後代)一樣,不是自我犧牲,就是以死逃避,才能稍稍化解這種衝突與矛盾。 



可惜的是,一個原本可以寫得很悲壯很感人的點並沒被好好發揮,反而在灑狗血兼刻意的誤會戲及多角關係中被消磨掉了。克威的心力並不是放在該選那邊站上,而是該怎麼解開銀冰公主及方振為了不讓他站在宋朝/五羅門那邊,而在他們之間製造的種種誤會。觀眾看到的不是一個夾在兩國間,被擠壓、感受被漠視的人物所面對的無可奈何的宿命,而是方振如何使壞,克威如何追著陸天逸跑,試圖解釋並要個(殺父之仇的)真相,陸天逸和五羅門如何聽也不聽,就認定克威「背宗忘祖,不忠不義」,拚命想宰掉他。到最後,克威只感嘆過一次自己夾在兩國間的為難處境、他的死跟兩國間的紛爭毫不相關也就算了,他死後誰來阻止凡親王的野心、促進兩國友好,銀冰公主和太后對此的反應等,通通沒交代(她們在最後兩集都人間蒸發了),彷彿報完仇,一切就圓滿結束似的。既然如此,先前鋪那麼久的梗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把克威推到絕境嗎?



另一方面,看戲時我一直在想,究竟什麼是忠,什麼是孝?所謂忠,不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嗎?那麼克威該忠的豈不是西夏國?所謂孝,不是報答生養之恩嗎?那麼西夏和宋朝豈不都是克威該盡孝的對象?陸天逸和五羅門說「克威忘了自己是漢人,忘了自己姓陸,一心要做耶律克威」,這話用來形容方振還合適,形容克威卻大大不妥。在克威28年的人生中,有24年以為自己是西夏人,不知者不罪,何「忘」之有?他從小在西夏長大,思考模式和西夏人一樣,更精確地說,是和西夏王族一樣,既然他有那個能力,又屬於積極入世的性格,想爭取王位,有什麼不對?

因此,我時常感到疑惑,克威為什麼要表現得那麼卑微?他明明有理由可以堅持立場,為什麼要反過來去求別人?照理說,應該是天逸他們要設法說服他,而不是他千方百計地求他們接受自己,還被拒之於千里之外吧。 


(這張的氣質和氣勢,都讓我聯想到林青霞)

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連克威都說出「我曾認賊做父」這種鬼話。他說自己曾為了王位迷失過,這話不假,畢竟剛得知身世時,克威不是陷入選邊站的煎熬,或自責曾領兵侵宋的事,而是擔心漢人的身份曝光,會影響他爭奪王位。但西夏為什麼就是賊?這話從五羅門人嘴中說出來還OK,反正對宋朝人來說,邊疆國家跟賊無異,但克威可是從小在西夏長大的啊!不管怎麼說,他都不該有這種想法。這就是劇本最令我垢病的部分之一:太宋朝本位,沒寫出國與國之間相對的價值觀,使劇情流於膚淺、偏頗,缺乏深度與廣度,變成只是克威一個人的悲劇。 



依我看來,這部戲的結構應該要重新調整一下。前半描寫克威得知身世,從意氣風發野心勃勃到認同錯亂王位無望,內心調適的過程。中間描寫克威終於接受事實,遠赴中原找弟弟相認,和五羅門聯手報仇。後半則描寫凡親王率兵攻宋,五羅門要克威一起出戰,銀冰公主卻冒險潛入宋營,帶來自己懷孕、西夏王病重的消息,要克威回西夏繼承王位,使他陷入兩難。這時編劇想用誤會戲就可以盡量用了:五羅門和天逸都不諒解克威,認為他不肯打西夏是貪戀王位;西夏則在凡親王挑撥、太后授意下,計劃若克威不肯攻宋,就把他殺掉。

在這個脈絡下,雖然克威悲慘的命運不會改變,至少整個故事的格局會大一點。也因為雙方只是立場不同,不是絕對的善惡對立,因此克威的無奈會更深刻,就像『八郎探母』中的楊八郎一樣。 



或許在編劇的觀念裡,戲劇張力非得靠壞人製造的誤會來營造不可吧。結果,為了讓誤會維持到最後一刻才解開,每個角色都淪為劇情附庸,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不是他本身的個性使然,因此常給人莫名其妙的感覺。比如西夏太后原本把克威這個漢人義子視如己出,先是把獨生女嫁給他,又不顧西夏王法扶他為王,後來卻對克威百般算計,還跟方振有一腿,彷彿變了個人似的,像是為了給「逼克威出兵」一個理由;西夏將領之女‧麗兒女扮男裝,只隱瞞陸天逸一個人,也像是為了讓「賀飛霞和麗兒是一對」的誤會繼續下去,好讓陸天逸和飛霞不可能發展的安排。

這種牽強的例子還有很多,又比如盛金龍和丁桂秋喬裝成西夏人,一下子就被人認出,原因是「外表一看就是漢人,講話的口音也不對」;克威喬裝成漢人,卻沒人看出異狀,甚至他對天逸謊稱自己是杭州同鄉,也沒在口音上被抓包過。 



總之,看戲前我對它的期望很高,或許就是太高了,跌下來的失望也深。老實說,我完全不懂它當年為什麼會得金鐘獎,反而後來的『玉樓春』和『陳三五娘』連提名都沒有。這部戲讓我再次體會到劇本有多重要。畢竟演員演技再好,若劇本把角色寫差或者寫不夠深,都會對他們的表現造成限制;導演、配樂、服裝、製作再講究,若劇本空洞,也會像一條畫得精緻細膩,卻缺少眼珠的龍一般,不具備最關鍵的靈魂,讓人只記得住它表面的華美,卻無法被它深深打動。 



好在,這部戲還有葉青。

若問我看完這部戲還剩下什麼印象,除了生氣,鬱悶,就是葉青的眼神。早期的葉青雖然已經很會演戲,但總沒有九零年代後這麼深刻入骨,角色彷彿早已化為她血肉的一部分。平常看連續劇或電影時,我雖然入戲,心裡某塊部分仍清楚冷靜地知道,這只是戲而已。因此,無論演員哭得多麼梨花帶雨,我都不會被輕易打動。但葉青的內心戲會給人一種錯覺,覺得一切都是真的。即使隔了一層螢幕,那種濃濃的心痛仍會像一把刀,狠狠刺進你心裡,讓你跟著她痛。一個絕望的眼神,就能把你的心揉碎。 



克威這個角色有很多缺點,換作別人來演,我肯定會覺得他很討厭。但葉青的表演讓克威儘管不討喜,卻也讓人討厭不起來,反而常常忍不住去同情他。要是少了葉青的演繹,我想『秋江煙雲』應該只會是部狗血灑盡、乏善可陳的戲,絕不會讓我想再看第二次吧。其他演員的表現雖然也不錯,尤其是唐美雲和陳秀嫦,但多少仍會在某些場面顯得做作,葉青卻幾乎沒有這種情形。因此,我苦思許久的結果,就是這部戲得的其實是演員獎,只是因為傳統戲曲類沒有演員獎項,才頒個整體獎作為肯定。

無論事實是否如此,對我而言這部戲的金鐘光環,是屬於葉青一個人的。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唐美雲演這部戲時人有點圓,帥氣度遠不及隔年演出的『秋江煙雲』,但她這時才二十幾歲,就能演出一國之君的霸氣,眉宇間英氣逼人,目光炯炯有神,依然很搶眼。私以為唐美雲詮釋內心戲的功力不在葉青之下,眉頭輕輕一皺就有說不出的感染力,也是屬於那種不靠外部功夫(皺眉、嘆氣、嘴形等),只靠眼神就能傳達角色情緒的演員。



前半段孫權不是猶豫著要不要對曹操動兵,就是陷在對大嫂(大喬)的暗戀情結中,優柔寡斷又窩囊;到了後半,孫權為了殺劉備、爭天下,開始拿出一點魄力來,角色給人的印象就比較鮮明,也開始讓唐美雲銳利的眼神有用武之地。加上她演後半段時,整個人明顯地清瘦了,帥氣度自然跟著提升不少。

話說我小時候大概是看多了唐美雲演反派或一些爭風吃醋的角色,對她的印象普普,現在才發現她帥起來也是魅力十足。



對陳秀嫦這個小生,我看『金雕玉芙蓉』片段時,第一眼的感覺是「外表太嫩了,演少年還可以,演熟男就不適合」。不過她在『孔』劇演趙子龍,倒是很到位,尤其是劉備赴宴那一段。這場戲描述周瑜命部下以他丟杯子為暗號,在營帳內殺了劉備,趙子龍看穿周瑜的企圖,硬是不讓杯子落地,周瑜一丟杯子,他就飛身使劍去接,然後唰地把杯子送回周瑜面前,淡淡丟下一句「都督,你醉了」,我咧,帥到爆表!!當下把我電得七暈八素~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陪劉備赴宴的是關羽,但劇組大概是找不到合適的飾演人選,索性讓這個角色空著,沒正式露臉過,只好勞趙子龍多費心了。結果劇中每個需要護衛的人都靠趙子龍,真可謂超級保鑣XD



孫權的妹妹尚香郡主在劇中戲份不輕,我看過的評論大都對石惠君的詮釋很滿意,稱讚她可愛到不行,但老實說,石惠君是我心目中最大的敗筆。



只看劇照時,我對這角色曾充滿了期待,以石惠君可愛嬌小的外型,飾演單純任性又俏麗可愛的小郡主,簡直太適合了,為此我曾大聲鼓掌叫好。事實上從小我就覺得石惠君長得很漂亮,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她明明外型佳,唱腔好,卻始終在演婢女之類的小角色,如今才明白,那是因為她的演技不夠純熟。比如小郡主,她的詮釋方式就是老把下巴抬得高高,眼睛往上看作無辜狀,搖頭晃腦兼蹦蹦跳跳,不時咬個嘴唇跺個腳,大概以為這樣就叫天真無邪,咳咳,但我怎麼看都覺得是花痴、做作,又有點腦殘耶。跟孔明描述的「靈秀如明珠」的境界還差得很遠,好幾次都看得我快吐了(個人意見,別鞭我~)

之前朋友給我看『彼岸花』,當時就覺得石惠君演大家閨秀的演法很做作,後來看『七俠五義』才挽回一點對她的好感,覺得她若是演率直的角色,不要裝賢淑的話,演技還是不錯的。想不到這印象在小郡主又破功了。尤其是小郡主後來和劉備、孔明一起站在庭中看白虎星隕落那場戲,郡主明明知道自己闖下大禍,陰錯陽差成為氣死周瑜的幫兇,舉止動作卻還像個三歲小孩一樣,放根手指在嘴邊,墊著腳尖露出好奇的表情看星星,讓我很無言。郡主雖然單純,但可不是白痴啊...



不過,若是扮男裝的戲,小郡主就還挺討喜的,可見石惠君演男生比較適合。比如這段和劉備邂逅的情節,石惠君的表情我就非常喜歡,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配上當時的配樂(我超喜歡它的旋律),一整個有fu。



這表情也很不錯。

話說小郡主真是劇中的惹禍精,周瑜會氣死,她要負一半責任。因此看戲時,老媽幾乎都在罵她「就是有這種人在,吳國才會完蛋!簡直敵我不分!」不過。對此我是持保留態度的,畢竟小郡主會處處護著孔明,一來是對孔明的才華和氣度心生仰慕,二來是以為孔明站在吳國那邊。後來確定孔明對吳國不懷好意後,她就沒再像大喬那樣執意幫孔明了。所以說,這件事不能全然怪小郡主。以她那種嬌生慣養的成長環境,對人間險惡、政治的爾虞我詐根本一點也不懂,很容易就會受人利用。雖然因此闖了不少禍,但也不能因此就說每個人最好都開始培養心機,心機越重越好。不管怎麼說,社會上還是需要像她這樣單純善良的人,才能保有一絲光明啊。


(劉備這個表情超好笑XD)

劉備剛出場時,看起來好像很純樸、很好欺負的樣子,赴周瑜的宴時,手抖得連杯子都拿不住,在江邊見到孔明,更是哭哭啼啼,像個大姑娘似的。雖然他的用意是不忍拋下孔明,堅持要孔明跟他一起逃,但那個樣子實在很沒用,令人懷疑「這傢伙真的適合玩政治嗎?」

隨著劇情進展,劉備深沉的一面慢慢顯現,比如見到孔明答應郡主不傷周瑜性命,就私下找孔明「溝通」等,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劉備是在扮豬吃老虎啊。嗯,好吧,如此一來,他能在政治圈混下去,總算有了個好理由:心機夠重XDD



至於大喬,這女人的光彩差不多全被妹妹搶盡了,說實在的沒啥可觀之處。看她和小郡主的戲時,我差不多都在祈禱她們別又為吳國惹出什麼禍,還有就是別給孔明添什麼麻煩(引誘他或想報復他),最後乾脆希望她們別出場算了,省得我費心費神。偏偏編劇大概是打定主意要把歌仔戲迷最關心的愛情戲放在她們身上,給了她們不少戲份,讓她們吳蜀兩邊跑,不管演那邊的故事都看得到她們,對我的心臟實在是一大負擔。

身為男人的陳永明,在設定女人角色時有失偏頗(有點大男人主義),但他透過周瑜的口給女人下的點評「為了愛可以犧牲一切,相愛的時候什麼都幫著他,不愛的時候為了報復,什麼都做得出來」倒也不失精準。
 
其實大喬不能說不可憐。她喪夫七年,照劇中喬國公的說法,原本應該能回家改嫁的,但她堅持要做孫家人,為孫家守寡。姑且不論喬國公勸她改嫁一事到底合不合史實,合不合那個朝代的社會規範,大喬都算是謹守禮教的端莊女人。從眾人的言談,也可得知她和喬國公對吳國貢獻良多,武功高強又明理聰慧,沒有那點輸給妹妹小喬。偏偏她愛上別國的軍師,為了他可以拋棄一切,而且,她是狄鶯演的(爆),這就使她很難得到我太多好感了。

(在此澄清一下後一句話,這無關乎我個人對演員的好惡,我只是越看越覺得狄鶯的演技流於表面,沒有那場戲讓我留下深刻印象,也無法用演技讓我對角色產生同情或喜愛,如此而已)


(每次看到狄鶯的打扮太夢幻,一堆薄紗啦,蝴蝶結什麼的,穿著跟角色或整齣戲不太協調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想,她是不是又在片場耍任性,堅持打扮得美美的才要演了?)

老實說,在劇情的編排上,我不喜歡大喬愛上孔明,又主動示愛的安排。以這齣戲的調性,及大喬、孔明的身份處境來說,若能讓雙方的情愫停留在「曖昧」階段,若有意似無情,或者大喬雖然愛著孔明,卻把這層愛意藏在心裡,只有在一些特殊場合情不自禁地真情流露,兩人的互動會更扣人心弦。有時候留白、含蓄之美,會比把話挑明來講更吸引人。
 


有趣的是,這齣戲的女性不只在愛情上比男性積極主動,還偏愛反串。大喬、小喬、郡主,個個全反串過XD



自從葉青在廣播中提到林中林演戲時也不敢直視她,我就一直好奇林中林是那一位。葉青說他是以前的名演員,但我在網路上查不到他的個人資料,大概是年代太久遠了吧。結果這次看了片頭演員名單才知道,原來就是在『紅塵客』中,演技被我嫌到臭頭那位啊(笑)。我之所以嫌棄他,是覺得他演戲時眼神太會飄,表現很像新人,但他這項「特質」在『孔』劇中反而變成演戲的助力,因為他的角色是善良愚直的魯大夫嘛。



大小喬的父親喬國公戲份也不少,我還在稱讚這位老演員長得好可愛,很適合演太上老君、土地公之類的神祉角色,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文戶導演呀!(他是戲班演員出身,難怪演技不錯)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孔』劇,我跟一起看的爸打趣說,目前為止看了葉青六、七部戲,第一次沒看到她在劇中吐血,爸聽了大笑。不只如此,這還是她第一次沒在劇中被打成重傷、被陷害、被暗算,也沒在戲中失戀,因種種原因露出悲傷痛苦的表情。就連唯一一場哭戲,都不是出自真心,而是孔明演給吳國看的。由此可見,孔明是葉青演過最特殊的角色之一。

沒能看葉青在戲中展現高超的悲情才華,是有點可惜啦,畢竟她唱『初一十五』、『柳燕娘』、『秋夜曲』、『思情二調』等悲傷的調子時,唱腔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每個音符都像在胸腑間迴蕩一般,令人情緒久久不能平復,幾乎要跟著落下淚來;那時她的表情也最有感染力,眼神像是會自己說話似的,帶著種說不出的韻味,是我看她的戲最期待的部分。即便如此,能看葉青挑戰與過去迥然不同的新角色、新戲路,看她發揮變色龍般細膩又豐富的演技,也是樂事一件。



只是,孔明這角色在陳永明的編排下,深藏不露、笑裡藏刀、莫測高深,如風般捉摸不定,和印象中超凡脫俗的飄逸形象大相逕庭。有網友評他「陰森森」,老爸則說他「有點奸詐」,可見這角色只差臨門一腳,就會變成反派了^^;;;



在回劉備陣營前,這種感覺還不明顯。那時孔明眼中閃動的光芒,基本上溫和內斂,令人聯想到「智慧」而不是「陰險」,但在他回到蜀國,性命無憂後,眼神就越發凌厲森冷深沉起來,令人不敢逼視,雖然還是很帥,但這樣的孔明有時會令我感到害怕不安。

不知道這是劇本的要求,還是葉青把他詮釋成如此。或許前者的可能性大一點,因為葉青掌控眼神的功力一向令我佩服,只要眼神一轉變,角色的氣質個性便隨之改變,因此就算她在劇中分飾兩角,也能演出分別性,不會造成混淆。不過葉青瞪起人來,威力同樣有目共睹,因為她不怒而威的凜然氣質,讓共戲的演員也「皮皮剉」,林中林、連明月都這麼說過。因此,照這麼說起來,我會害怕,會不會正是葉青眼睛一瞪,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這股懾人威嚴的關係?

總之,眼神有這種殺傷力(銳利)的,目前為止我只看過三個,一個是林青霞,一個是十幾二十歲的堂本剛,還有一個就是葉青。而某些角度、眼神、氣質,葉青和林青霞還挺相似的呢。



孔明深諳談判技巧,經常與劉備串通好,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一搭一唱達到目的。若只有他一個人談條件,就由他分飾黑白臉,軟硬兼施。先是笑容滿面、禮數周到...



一旦對方不肯接受條件,就馬上變臉。



但他很少像周瑜那樣發脾氣,無論笑還是怒,說到底都是演給別人看的,這就是孔明的過人/ 可怕之處。


(孔明一身白衣,清晨坐在窗前讀書的模樣,活脫脫是個神仙般的人物。可惜這模樣在劇中不常見,也不是重點)

其實,我真希望這版本的孔明和『三國演義』所描述的一樣,宛如閒雲野鶴、風流儒雅,令人心生仰慕。之前在『康熙來了』(葉青上節目那集)看到片段,就是周瑜要求孔明造十萬隻箭那裡,孔明的反應和我的想像如出一轍;網友po出的劇照,無論造型還是神情,也都是我心目中的孔明形象(舌戰群雄那幕尤其帥),因此看戲前萬分期待,想不到孔明的個性竟會被更動得這麼多,讓我的心情很複雜。



但也正因為孔明在劇中大多時候給人冷眼旁觀的漠然印象,偶爾的真情流露,就格外扣人心弦。比如這幕求東風前,大喬冒著名節敗壞的風險趕來警告孔明,要他在周瑜下令殺他前快走,孔明一瞬間露出感動的表情,聽大喬流著淚說「莫忘今宵在水津」,終於情不自禁地和大喬擁抱,那一刻孔明,喔不,是葉青的眼神真的好美、好深邃,那種無聲的激情就像一粒石子投在平靜的湖面上,激起人心中的漣漪,一圈又一圈,一迴又一迴,緩緩蕩漾開來,在心中醞釀著淡淡的愁思。



這一幕已成為我心目中的經典,主要原因就是葉青出彩的演技。她讓這一幕顯得好美。少了她,我不會對這幕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更不會被深深震撼。之所以敢這麼說,是因為這裡還有一個狄鶯,她的演技正給我這種感覺:稀鬆平常。

其實剛開始重溫葉青的歌仔戲時,我曾對狄鶯很驚豔,覺得她無論那種角色都能詮釋得很好,活潑的、賢慧的、嬌弱的、哀怨的、心狠手辣的,種種跟她本性(不良少女、大姐大)差了十萬八千里的氣質,都能透過眼神舉止表現出來,演技很到位。但後來戲看多了,發現她的演技也就只是到位而已,演的是人物在那場戲該有的表情動作,卻不夠投入,做戲的痕跡還在,少了真情流露的感覺,因此看她演戲很少會被真正感動。

反之,葉青就算沒有露出哀怨的表情,就算只是靜靜地凝視對方,眼中卻像是有千言萬語、無限情思,很輕易地就能把我的心揪緊。我覺得要看一個演員的功力,就要看這種內斂的戲,外放的戲只要演技不差,通常能演得不錯,靠眼神傳達感情的戲,卻不是人人能演,也不是人人都能演得好。葉青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在這種戲中,把一個原本平凡無奇,甚至令人反感的角色,演得讓人認同、引人同情、產生共鳴。

也因為葉青和狄鶯的演技有落差,鏡頭在兩人間轉換時,我的感覺總是一起一落的,沒有看演員尬戲時興奮刺激的感覺。精彩的演技果然還是得和精彩的演技互相烘托,才能激發出光芒萬丈的劇力啊~(不過兩人的年紀和經驗值都差很多,或許狄鶯磨到現在,演技也到這火侯了也說不定)



話說孔明求東風的造型是全劇最讓我發花痴的,配上他冷靜的表情,實在帥到爆表~(灑花)而孔明在七星壇做法(那場景搭建得真用心)、赤壁之戰爆發、周瑜命人上山殺孔明這整段,在氣勢磅礡的主題曲烘托下,顯得高潮迭起,拍得好有感覺!



劇中孔明「假仙」的橋段很多,尤其是還在吳國做人質時,不是裝無辜就是裝無知,把個魯肅耍得團團轉。我特別愛看葉青演這種裝模作樣的表情,看上去雖然很欠揍,但是又說不出的可愛(毆飛)!!



輕鬆的場面不用說,當然是我的最愛。這種時候的孔明最符合我原本的想像:總是笑容滿面,胸有成竹,瀟灑從容。可惜回蜀國後,孔明就離這種形象越來越遠了。



據說這齣戲最初的設定是讓葉青演周瑜,好加在,最後她演了孔明。雖說她演周瑜一樣很有看頭,而且俊美易怒、恃才傲物的角色本來就是她擅演的戲路(白玉堂是其中翹楚),但我實在無法想像楊懷民演孔明的樣子,太恐怖了!楊懷民的外型比較「大隻」,而且氣質外放、張揚,也缺乏靈秀之氣,因此怎麼說都是目前的選角最恰當。



孔明很少失態,驚嚇的表情更是絕少出現。就算被小郡主或大喬聽見自己的「奸計」,也能面不改色。但聽到小郡主失足掉下山崖時,他露出了這種表情,可見小郡主在他心中份量不輕。這也證明了孔明並不是一個無情無愛的人。



話說孔明在劇中雖然沒受傷生病過,但災難可真不少,老是被人拿把劍架在頸子上,少說有四五次吧。



其中兩次還都是被張飛攻擊的XDD



不過劇情把孔明改為稍諳武功,所以孔明不會有生命危險。老實說我不喜歡這種設定,我只希望孔明是個足智多謀的儒生。



這個設定更扯:大喬不但會武功,還能一手抓住張飛,讓他動彈不得!!(驚)

雖然我有看到資料說大喬「巾幗不讓鬚眉」(在孫策遇刺時奮勇退敵,有詩稱讚她:「大喬雖為女兒身,戰場猶勝好男兒。只為夫妻情義深,願拋胭脂報君恩」),但可以制住張飛就太誇張了一點。



在講周瑜前,先來幾張孔明的圖欣賞一下^^



若有所思的孔明。



這表情好帥!!



強悍(堅定立場)、不容人欺的孔明。



好深沉的眼神!(這段又驚到我^^;;;)



再來談談周瑜。楊懷民曾感嘆自己像在演白面張飛,原本我對他的說法不以為然,覺得這部戲既然選「孔明三氣周瑜」的橋段來演,周瑜既然注定會被孔明氣死,那他當然就要具備被氣死的條件,比如易怒、好勝、愛面子、能力不及孔明等。若是一個氣度雍容,和正史相去無幾的完美周瑜,要說他會被氣死,打死我也不相信。所以要怪只能怪羅貫中,誰教他要在『三國演義』中扭曲了周瑜的本來面目!

但和最近通信的網友聊,她的意見帶給我不同的想法。她說,若能無損周瑜被氣死的前提、無損周瑜和孔明在小說中的形象,卻能增加一些人性化的層面,才是最上乘的改編。我覺得她說得很對,因為這種寫法不是不可能,在情感層面也更為飽和。比如說,周瑜沒小說寫的那麼無能妒才,他會氣死是因為連環失利,自覺愧對主公與吳國;孔明依舊儒雅,他和周瑜因為立場不同,在戰場上對彼此毫不留情,私下卻惺惺相惜,因此得知周瑜被自己的計策氣死時,打從心底感到悲痛和惋惜。

這樣的人物設定,想來會讓整齣戲更成功,日劇『白色巨塔』便是最鮮明的驗證。它把小說中交情普普的財前和里見寫成立場相反、意見相左的知己,雖然不能認同彼此的做法,各有各的信念,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直到財前病死那一刻。這種衝突性的角色安排,讓日劇的可看性暴增數倍,造就許多令人傷感的情節、衝擊心肺的情感。

想到這一層,我才了解為什麼看完『孔』劇,我一方面覺得滿足,一方面又感到失落。滿足的是劇情緊湊完整,失落的,現在想來,應是劇中缺乏真正能觸動心弦的人物羈絆,除了周瑜和小喬的夫妻情還有些可觀外,其餘都顯得貧乏無力。



不過,周瑜這角色會顯得這麼衝,我覺得一方面也是楊懷民的演技特質造成的。和朋友聊天時,她曾打趣說楊懷民就像歌仔戲界的馬景濤,這話真是一點也不錯。楊懷民的演技雖然不錯,很多時候卻太over了一點,比較有舞台味,在電視上也許還好,若去演電影就不太合適。

其實衝動的角色也沒什麼不好,葉青演白玉堂,那個衝味兒和小心眼可不是普通的強,劇中大概有一半時間在生氣,但也無損這人物的可愛啊。所以說,只要演技出眾,自然能賦予角色吸引人的魅力。當然,演員本身的氣質也會有影響,這是天生的,不太能靠後天努力來彌補,因此無論演技再好再多變,還是會有最適合、令人印象最深的戲路。比如張國榮最適合醉生夢死、梁朝偉最適合憂鬱穩重等。葉青雖說角色豐富多元,要演出楊麗花的雍容大度,黃香蓮的甜美風流,也無法演得像她們那麼極致,最深植人心的始終是白玉堂這類高傲冷峻的角色。

同理,楊懷民最適合的不是內斂,無論外型、氣質還是演技形式,在在說明他適合周瑜這種神采飛揚、意氣風發的外放角色。所以要演周瑜,他的確是不二人選。之前電影『赤壁』開拍前,電影版曾討論過大家心目中適合的演員,就有好幾個人提到他,可見楊懷民的確把周瑜演活了。



剛看到大小喬出場時,我覺得很不協調,因為小喬怎麼看都像大喬的姐姐。畢竟連明月天生「老臉」,長得比較成熟,跟狄鶯的可愛娃娃臉正好是對比,兩人年紀又差很多,要是對換一下還比較剛好。但看到後來,我發現這樣的選角反而好。因為我發現,要狄鶯演賢慧可以,演俏皮可愛也可以,若要一個角色身兼賢慧和俏皮可愛,她可能就無法轉換自如了。薑還是老的辣,在這方面,連明月對角色的掌控力就比較精準,在她的詮釋下,小喬冰雪聰明、體貼溫柔又有點小性子,是劇中最完美鮮明的女性角色,跟周瑜夫唱婦隨的情景,宛如神仙眷侶一般。

(剛好楊懷民也老臉,兩人搭配再適合也不過。葉青和連明月就沒那麼配,站在一起像姐弟戀)



周瑜每次都要等到四下無人,才敢放心把嘴一嘟,雙膝一跪,向老婆大人撒嬌求饒,實在太太太可愛啦!!



來個連環圖:老婆大人氣得不跟他說話。



走到窗邊看看四周有沒有人。



回頭看老婆還在生氣。



捧著燕窩粥下跪賠罪,臉上還帶著超無辜的表情。



看到老公這樣子,還有那個老婆忍得住,不噗嗤一聲笑出來?結果當然是言歸於好囉。



周瑜不能理解為什麼郡主和大喬都被孔明迷倒,連眾將都要替孔明說話,跟自己作對時,大喬不是陪周瑜一起罵眾人無知,而是替他指出問題所在,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唱詞)對人就像照鏡一般同,你笑他笑,你怒他怒,你狂他也狂。要人對你有個好面孔,你先要讓人見面如沐春風。諸葛亮初次到東吳,原是地不熟來人生疏,他用誠懇有禮含笑的風度,贏得大姐、郡主和眾將的口喉。」

換句話說,周瑜事事不順,是因為他心高氣傲又沒耐心,懶得對人多作說明,自以為看穿孔明真面目就是拿孔明開刀的充份理由,卻沒想到很多時候,讓事情成功最重要也最關鍵的,不是你有沒有理,而是你人際關係經營得好不好,會不會做人。就算周瑜的話是真的、對的,人家看他臉色不好,一開始就不怎麼想聽他說了,又怎麼能照他的意思去做呢?要是像小郡主這種率直單純的人,更是一言不合就開始吵架,吵得嚴重離題,甚至很可能故意唱反調,增加事情成功的困難度。

因此,周瑜有小喬這個賢內助,實在是他的福氣。當他的銳角太尖刻時,小喬會適度替他調整,幫他把鋒芒收斂一些。這才是妻子最佳的典範啊。可惜孔明的醜妻在劇中沒有這種時刻可供發揮,讓人看看孔明稱她為「賢妻」的基礎,也可惜劇中孔明娶醜妻是別有所圖,而不是欣賞她的才華和賢慧。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江後浪推前浪,英雄代出豪傑亡,征衣戰馬干戈動,鳥飛兔走去匆匆;
赤壁依舊水流東,靜觀世代誰稱王,歷經幾代狂風浪,是非成敗總是空。
                                                                                 ──『孔明三氣周瑜』主題曲
 
「孔明三氣周瑜」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橋段,簡單地說,就是孔明三次使計坑了周瑜,把周瑜給活活氣死的經過。所謂「三氣」,指的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孔明趁周瑜和曹仁作戰時,派趙子龍取南郡,又使計取得荊、襄兩城)、「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使美人計,把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引劉備到江東軟禁起來,結果被孔明識破,孫尚香和劉備一起逃走)、「一著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周瑜假借替劉備取益州之名,兵至荊州城下,想奪取荊州,孔明派四路大將包圍周瑜)。


(喜歡看老實的魯肅被孔明耍得團團轉,老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的橋段^^)
 
一般來說,歌仔戲觀眾已經習慣忠奸分明、情情愛愛糾纏不清的世界,因此,看到『孔明三氣周瑜』竟會選這樣一個(因為亂世而)善惡對錯界限模糊的題材,且在劇情的呈現上,脫離『三國演義』以來的一貫視野,寫出觀點獨具的新詮釋,愛情戲也能點到為止,將重點擺在群雄割據的局勢上頭,我在驚訝之餘,不禁由衷地開心。想不到歌仔戲也能拿出這樣好的劇本,讓我看得如此痛快淋漓!沒有一個「典型壞人」在鏡頭前齜牙裂嘴地使壞,也沒有一個「典型好人」在鏡頭前用完美的人格悲情給你看,這樣的戲,本身就已有一定的質感。


(曹操由擅長奸角的呂福祿飾演,再合適不過)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製作上的嚴謹度不遜於八點檔連續劇,甚至有凌駕之勢。上至主角、配角,下至跑龍套,都演得有模有樣,選角也恰如其份,整體水準之齊,用「完美」來形容也不為過,可見製作方在挑人與拍攝上的用心。這在各戲劇都是很少見的。

其他諸如服裝、場景、外景等,不但沒有粗製濫造的感覺,設計得相當精美考究,各場面也在有限預算下,拍出氣勢壯闊的歷史格局,難以想像它在當年根本不是八點檔,而是放在七點到七點半的半小時內播出,更難想像它是近二十年前的戲,精緻的程度令人驚嘆。因此,它得了當年的金鐘獎,是實至名歸。


(可惜劉備這邊少了關公,大概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索性從缺,不正面描寫)
 
私心認為,它比葉青隔年同樣得獎的『秋江煙雲』,要好太多了。這倒不是說製作或演出水準下滑,而是劇本優劣之差。對此,我非常慶幸『孔』劇的編劇是陳永明,而非狄珊。雖說狄珊早已是名留電視歌仔戲史的大編劇,但我總無法打從心底對她歌功頌德一番,原因就是她的劇本嚴謹度不足,常有虎頭蛇尾的情形,bug、不合理、冗贅情節也太多,只有唱詞很優而已。目前看的幾部,讓我想一再回溫的,都是幾個最愛的經典場面,而不是整齣戲(有些橋段則在看戲過程就快轉)。而且,狄珊的風格比較夢幻唯美,傾向在劇中添加大量愛情戲,要是『孔』劇由她來寫,八成會看到一堆孔明和大喬纏綿悱惻的鏡頭、孫權為爭大喬,和孔明爭風吃醋的場面、沒完沒了的多角戀和誤會等,光想像就讓我不寒而慄了!

相對地,陳永明雖然也安排孫權暗戀大喬,大喬和孔明互相有意,小郡主曾情歸孔明等『三國演義』沒有的戀愛線,讓不少三國迷覺得「扯」,至少沒什麼太灑狗血的情節、濫情老套的台詞,而且節奏明快,唱詞優美又簡潔有力,整體而言,給人文學性很高的感覺。

 
看戲前,在名編劇江佩玲(『秦淮煙雨』前五集的編劇,曾為明華園、春美劇團寫過劇本,國語連續劇也寫過不少,比如『劉伯溫傳奇』、『俠女闖天關』等)的部落格上,看到她把『孔』劇的劇本嫌到臭頭,覺得該劇把周瑜扭曲了,楊懷民也說他覺得自己在演「白面張飛」,我因此一度擔心劇本很爛,現在我倒懷疑他們是否沒看過『三國演義』。因為把周瑜從正史中的「胸如城壑」改為「衝動易怒,量小易激;自視才高,不能容人」,是從『三國演義』開始的,它很明顯地揚亮貶瑜,魯迅還寫過文章批評書中的孔明是妖非人,因此陳永明的劇本讓周瑜幾度想殺孔明不是為了嫉妒,而是為了替吳國除後患;之所以計劃老是失敗,不是他無能,而是身邊的人處處作梗;連孔明借東風,他都立即懷疑有詐(『三國演義』的周瑜可沒想這麼多),已經替周瑜板回不少顏面了。

 
而我在看戲時,也完全不覺得劇情在貶低周瑜,把周瑜寫壞,相反地,我還直覺編劇想為周瑜平反,把瑜亮的差異拉近一些哩。觀眾看了這部戲,幾乎一半以上會支持或同情周瑜,而不是孔明,就是最好的證據。若非如此,以『三國演義』中的孔明形象,得到壓倒性的支持並非難事(陳永明筆下的孔明比較不完美,有私慾和缺點,不像聖人而是凡人)。何況,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大叫數聲「既生瑜,何生亮」後翹掉,這部戲則安排他穿上戰袍,在小喬的琴聲中舞劍而亡,豈不是比原作體面百倍?陳編劇這麼用心良苦,再怪他就太說不過去了。


(孔明對醜妻其實是很尊重的。歷史上這位貌不驚人的妻子深懷才華,是孔明的最佳賢內助)
 
所以說,周瑜的粉絲看到這部戲,內心應該會平衡一點,反倒是孔明的粉絲會心裡不是味道。這部戲的孔明越看到後來,越覺得像個凡夫俗子。為了獲得治國之才,他可以娶老師的醜女為妻,將感情生活捨棄,專心拚事業、打天下,即使遇到主動示愛的超級美女大喬也不為所動。幾乎所有周遭的人事物,都是他人生中的一著棋,早在相遇那一刻,他就開始佈局,非「物盡其用」不可;甚至連氣死周瑜,都在他的計策之中。可以說這版本的孔明,是個比較深沉(陰險?)的人物。

 
即便如此,我也不覺得這就構成批判孔明的理由。縱觀全劇,每個角色不是利用別人,就是被利用,造成這差異的只是看誰心機比較重而已。曹操在劇中沒有正面描寫,姑且不論,周瑜那邊其實也沒正派到那去,詐降、詐死、美人計、苦肉計……那一種不卑鄙了?還不是用「兵不厭詐」四字,就堂堂正正地超越了道德的界限。

當周瑜裝醉,使計令來勸降的蔣幹回家害死曹營兩大將時,可曾顧慮過昔日同窗情誼?當孫權利用妹妹,先是用她為餌引來劉備,後要她在洞房花燭夜刺殺劉備,又可曾顧慮過兄妹之情?若觀眾認同周瑜之計,又何必苛責孔明利用魯肅、小郡主、大喬他們,就是無情無義呢?大家不過是立場不同,各為其主罷了,怎麼選擇,都有它的理由和支撐點,沒有所謂絕對的對錯。只能說從某國的立場來看,某人是錯的。但這樣的評判角度本身就不公正,因為那表示在說話前,已經先選邊站了。

 
有個網友的評論說得好:「政治人物,要談論他的道德感本來就很可笑。亂世出英雄,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的人們對道德的要求會比較低。一將功成萬骨枯,英雄的事業都是建立在屍體上的」。
 
所以說,大家都在扮豬吃老虎,都在互相利用,對敵人仁慈,就是陷自家於不義,沒什麼好說的。不只亂世,現代其實也一樣,政客都愛用冠冕堂皇的說詞粉飾醜陋又卑鄙的行為,就像劉備明明想取得天下,卻口口聲聲「滅曹賊,興漢室」,只不過想求個出師有名而已。認同主子的這種思想,起而助之的人,無論孔明還是周瑜,打一開始就已經「同流合污」了。因此,我在看的時候很超然,無論是孔明贏也好,周瑜勝也好,都沒什麼差別,反正他們的主子野心都是一樣的。



倒是孔明的「利用論」令我印象深刻。這段話出自大喬和孔明的對話。當時大喬偷聽到孔明對醜妻說,他是因為大喬還有利用價值才來找她,傷心之下衝了出去,孔明去追她,我本來擔心孔明會很沒種地哄哄大喬:「我剛才那麼說是因為老婆在旁邊,不能說實話,我那有利用妳的意思呢?」想不到他不但老實告訴大喬他的確在利用她,還振振有詞地說了一番令我不得不佩服的道理:
 
「(唱詞)可被利用才是材料,不可被利用是所謂朽木不可雕,我過江東妳曾多關照,動機也為保護東吳根苗。那時妳要將我來利用,利用我的計謀破曹保吳疆,我也要將你來利用,用妳來保性命,破曹回家鄉。」

大喬回答:「(唱詞)如今事過境已遷,我對你的心情非同早前。」 

孔明又說:「(唱詞)無論心情怎樣改變,互為利用乃是天地所當然。樹為禽鳥來所棲,鳥為樹木除蟲蟻,即使是父母養兒女,也說待老傳宗基。陰陽相克又相生,籬來傍壁是壁傍籬。」


(孔明和大喬在江邊相別的氣氛營造得很棒)
 
也就是說,「利用」聽起來很難聽,其實是天地間再自然不過的原理,只是人們情感上難以接受罷了。雖然孔明直接了當地對大喬這麼說,只談理性,不講感性,似乎很無情,我卻覺得把話講明白,別搞什麼曖昧,對他們兩人都好。像大喬,我最不欣賞她的地方,就是老愛口是心非,明明愛孔明愛得要死,連私奔叛國都願意了,卻一再騙郡主和妹妹自己是為公不為私,對孔明只有惜才之意、護才之情;孫權要她否認喜歡孔明,甚至威脅要殺掉孔明的時候,她卻偏偏不肯說謊,看到後來實在令人厭煩。
 
因此,我很高興孔明的自制力贏了,他終究沒有聽大喬的話,拋棄一切和她在一起,也沒有終日為此長吁短嘆、緊鎖雙眉。也因此,對我來說,他還是個英雄,在情感上對別人也對自己誠實的英雄。



孔明的雄辯之才不只用在大喬身上,劇中好幾次他都用利劍般的口舌辯倒眾人,比如這段剛到吳國談聯盟時,舌戰群臣的戲:

眾人譏笑孔明是來獻「逃曹」之計,因為劉備被曹操打得落荒而逃,孔明答:「(唱詞)逃曹總比降曹好,降曹永做階下囚,逃曹嘛,這叫做知進退為英雄。兵家並無常勝的道理,吾主退兵乃為制勝出奇,他如鴻鵠,胸懷萬里,尋常雀鳥,焉能測知。」

群臣:「對對對,劉備是大鵬鳥,不然怎麼能從新野一下飛到江夏,不但飛得遠,又飛得高,連曹操的箭也射不著。」

孔明:「(唱詞)時運好壞天所注,暫時退兵未必輸,當年高祖終於勝項羽,因為有個張良好軍師。」

群臣:「這個村夫竟然自比興漢四百年的張子房!」

孔明:「(唱詞)吾主是大漢皇叔仁義主,百姓來歸,豪傑來扶,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目前氣勢,猶勝東吳。蘇秦六國配相印,張儀二度相于秦,我獻破曹之計江東進,莫要狗眼看人輕!」

群臣:「曹操來殺劉備,與我東吳何干?」

孔明:「(唱詞)東吳地廣民又富,糧谷豐登帝王資,曹操若是不爭取,沿江佈陣又何如。」

群臣:「曹操是漢室丞相,東吳是漢室之臣!」

孔明:「(唱詞)曹操乃漢賊為篡漢位挾天子,吾主是皇叔為保宗祧社稷扶。」

群臣:「曹操是曹高之子,劉備自稱皇叔難稽考。」

孔明:「(唱詞)皇叔爵位是皇上按譜欽賜,你目無尊長,讀什麼書!」



說服魯肅幫忙借箭的時候也是。當魯肅因為周瑜「任何人都不准幫忙孔明」的命令,猶豫著不敢借孔明船隻和士兵時,孔明說:

「(唱詞)盡忠有分精與愚,盡忠又分公與私,盡忠又分大中小,會曉走路也要會曉過橋。
精忠是明辨,是非擇善而忠,愚忠是不分事理猶如犬走鷹揚,公忠為國家社稷處身設想, 私忠為朋友兄弟有始有終。
大忠忠於天理至朝廷,中忠忠於主上至友朋,小忠忠於職務與環境,我問你你盡忠盡在那一層?」

結果,當然是說服魯肅行精忠、公忠、大忠啦XD


(孔明看見白虎星的光芒即將消滅時,表情出奇地嚴肅)


(耐人尋味的是接下來這一瞬間的表情。似乎在惋惜,也似乎有一絲諷刺,像在說「想不到你周瑜果真栽在我手裡了」)
 
要說劇本那裡讓我覺得可惜,就是編劇沒安排瑜亮二人惺惺相惜。雖說兩人互鬥得厲害,但那是因為他們各擁其主。論才智,他們都是舉世無雙。因此,若在周瑜千方百計殺孔明時,能加一句「此人若為吳國效命,倒是個難得之才」,或者孔明企圖氣死周郎時,能嘆息一句「要不是我們立場不同,他倒是世上唯一知音」,該有多美啊!可惜劇中的周瑜多少仍對孔明有嫉妒不服之心,似乎就算孔明肯為吳國做事,也看孔明不順眼;孔明則幾乎讀不出情緒,只有看到白虎星殞落時,露出些許複雜的神情,但也是稍縱即逝。後來那一大串聲淚俱下的弔詞,則左看右看都是為了減輕吳國對他的怨恨與猜疑(比如搬出自己跟周瑜過去「合作愉快」的事蹟),順道提醒他們曹操未除,還不能把他給幹掉,不能不繼續聯吳抗曹……


(孔明和趙子龍進入靈堂時,隨時有殺身之禍)

孔明劇中弔詞:

論功你比泰山高,論才你比大江河,論名你比日月皓,論德你比天地多。
公瑾,當年孫策將軍臨終托孤,外事不決問周瑜,今你一命先死,強予辜負,今後吳侯國事,與誰商量,向誰吩咐?
公瑾,你看東吳將士個個勇猛,個個忠良,今你一面西向,曹操北面,虎視眈眈,聞你已終,若再南侵,誰來領導,誰人與共。
公瑾,東吳縱有鐵血雄軍,卻似無首蛟龍,你才三十六歲,三十六歲而已啊,二姐與你恩恩愛愛,指望白頭偕老,幼年甥兒,正需要你養育教導,你哪走得開腳,走得放心。
公瑾,你放下二姐年輕喪夫,放下甥兒年幼失父,你放他們變成孤兒寡婦,你如何為人夫,為人父。
想當初,百萬曹軍到江東,你我同心用火攻,若非你,運籌帷幄得妥當,若非你,搭壇讓我借東風,焉能以寡敵眾,將曹軍大掃蕩,赤壁大截建奇功,使得天下無人不敬奉,創下了千古輝煌。
公瑾啊公瑾,你明知曹奸尚未除,東吳隨時有危機,你卻壯志未酬身先死,從今後,漢室的江山誰人來扶持?
我哭,我哮,我縱有破曹的妙計,你死叫我向誰提。
不幸啊不幸,你英年早逝,叫我與誰來共保國家,放眼當今滿天下,知心之友再無第二人。
我哭,我哮,我哭吳軍失良將,我哭吳侯失棟樑,我哭三位小甥兒失了慈父,我哭二姐失親夫。
痛哉,哀哉。
千呼萬喚喚不回。



但我個人比較偏愛『三國演義』的弔詞,寫得真是感人肺腑: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
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丞嘗!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
吊君弱冠,萬裏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
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
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
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
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
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
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
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
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
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
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
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不過,還是不得不提一句,那段唱詞葉青演得真精彩。雖然明知孔明是哭假的,看到葉青悲痛欲絕的模樣,我還是忍不住眼眶泛淚。最後以孔明昏倒作結,更是神來之筆,一切嘎然而止,留給人無窮餘韻,卻已心知肚明孔明和蜀國這下安全了,這樣的結局,真是再好不過。



呵,不過真正的結局其實藏在這裡──孔明完成任務平安回國,大喬在江邊相送。如果觀眾一進片尾曲就按停,就看不到了。
 


說了這麼多嚴肅的東西,其實這部戲不全是正經八百的劇情,也常出現讓人會心一笑,甚至捧腹大笑的橋段。大多都是角色的動作或應答所造成的,尤其前半段孔明還在吳國當人質的時候,不是把周瑜氣得腮幫子鼓鼓、把魯肅和郡主哄得團團轉,要不就是假仙裝蒜,氣氛超溫馨超可愛,好希望那時光能繼續下去啊。因此,後來孔明離開,我的心情也像望著空船的大喬一樣,說不出的蕭索。



周瑜因為吹西北風而震驚過度病倒時,孔明左袖掏一封「病因」,右袖掏一封「藥理」,也拍得超有喜感,差點沒把我給笑死!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看到劇照中的白冰冰,我原本有點失望,覺得她站在葉青旁邊不夠出色,對這部戲的興趣也就不怎麼高。後來是因為蛇郎的造型太可口,看了幾支粉絲為這部戲剪的MV,又發現劇中好幾幕都很誘人,才臨時興起觀看的慾望。不過,先看了幾篇網友的評論後,我發現大多人都不喜歡女主角李珊瑚,認為她太過份,三番四次傷羅浮的心,個性很不討喜,令我不禁擔心起來,怕自己也會因為女主角的緣故,半途就看不下去。
 
該說是「幸好」嗎?總之看完戲,我不但很喜歡白冰冰的演出,也很喜歡這個刁蠻任性的李珊瑚。她和羅浮相處的情景,好幾次都讓我聯想到「郭芙及(對郭芙有愛意版的)楊過」。珊瑚有些地方跟郭芙很像,比如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府中的千金小姐,因此待人處事上不夠圓融,比較自我中心等等。但她們之所以如此,只是因為被保護得太好,沒有機會成長、成熟罷了。如果羅浮/楊過能用婉轉一點的方式引導她們,給她們空間和機會,她們未嘗不會開始去體諒別人。

偏偏羅浮/楊過骨子裡都挺傲,又不懂她們那些不講理的舉動、尖酸刻薄的言語、大小姐的架子,都只是為了保住自尊的手段,好幾次硬碰硬,搞得她們下不了台,也難怪她們會恨他們恨得牙癢癢的。

有趣的是,珊瑚/郭芙後來都發現,自己恨羅浮/楊過,或許只是恨他們不肯像對別人那樣溫柔地對自己,卻也因為他們「可恨」,才對他們一輩子難以忘懷。

 
 
話又說回來了,珊瑚討厭羅浮的理由,其實比郭芙合理許多。試想,一個才認識不久的男生,就把你藏在內心多年的情話誤打誤撞聽光光,還有事沒事就對你說教,要你放棄那個從小暗戀到大的對象,不該做這個、不該做那個的。別說珊瑚被寵壞,所以個性高傲了點,就算是我們這些普通小老百姓,應該也會有「關你屁事」、「你叫我不要做,我偏要做給你看」的感覺吧?如果這男生長得很抱歉,那真的抱歉了,等一下就叫警察……不對,是報官。但珊瑚慘就慘在她對誰都不能抱怨,畢竟她暗戀葉俊英的事,除了阿香和羅浮就沒人知道,而且羅浮還是葉俊英的救命恩人!
 
再說,我們觀眾知道羅浮和瓊花仙子的過去,因此會覺得羅浮關心珊瑚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就珊瑚的立場,羅浮跟她非親非故,卻口口聲聲關心她,有事沒事就出現在她身邊,為人似乎又挺風流,左抱夏玉虹,右擁名歌妓,當然會覺得莫名其妙,氣羅浮不先管好自己,卻專管別人的閒事。何況,換作我是珊瑚,也會覺得自己和葉俊英之間的情份,不是羅浮這個半途殺出來的程咬金能理解的,更不可能聽他的話,說放棄就放棄。珊瑚原本就不是那種手無縛雞之力、凡事逆來順受的傳統大閨女,相反地,她略懂武藝、思想前衛、個性剛烈,這點從她談論女人該不該多讀書就能看出來,因此,羅浮化身為朱仙客,在夢裡變出一個葉俊英說不愛她,對她來說不過是場夢罷了。她不會為了一個夢就改變心意,就此對葉俊英死心。

 
珊瑚對葉俊英的自作多情,仔細想來,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這又是『蛇郎君』的優點──回憶戲用得恰到好處)。三個人童年玩在一起時,璧珠害羞又愛哭,葉俊英比較不喜歡跟她玩;長大之後,談起女人該不該進學的問題,葉俊英比較認同珊瑚的看法,而不是璧珠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加上璧珠自己也認為論容貌、才華,她都無法跟珊瑚相比,珊瑚推論葉俊英喜歡的人應該是她,不是璧珠,就理性層面來看的確合理。只可惜珊瑚想來想去,就是忽略了一點:情感是無法用理性來衡量計算的。
 
在我看來,如果葉俊英不是那麼遲鈍,能夠早點發覺珊瑚的心意並做出明確的表示,或許珊瑚就能提早結束這份單戀,重新開始。因為珊瑚並不是那種「你不愛我,我還是堅持愛你」的類型,我覺得她遲遲無法放棄葉俊英,只是因為她以為葉俊英也對她有意,一旦確定葉俊英愛的不是她,她就會很乾脆地退出了。

 
珊瑚其實是個單純、可愛、勇敢、善良的女孩子。即使埋怨璧珠搶走葉俊英,對璧珠的態度也沒有絲毫改變,還是那麼關心;當她擔心遠在汾陽的父母,急於回家探望時,也沒因為璧珠生病拖慢路程,就把璧珠當成拖油瓶,表現出不耐煩或責怪的樣子。甚至後來以為葉俊英要向自己告白,為了不傷害璧珠,還掩起耳朵大喊著不要聽。這樣率真卻老是把苦往肚裡吞的珊瑚,有時看了真令人心疼,羅浮會愛上她,或許也是因為了解她的這一面吧。
 
因此,雖然珊瑚的騾子脾氣有時令我反感,比如明知道三個女人在戰亂中長途跋涉,不能沒有羅浮這種武功高強的男人同行,卻為了爭一口氣,不是跟羅浮唱反調,就是三番兩次吵著不要羅浮護送,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但有時她的倔強反而是種討人喜歡的優點,比如葉李兩家被流匪弄得家破人亡時,她一肩扛起全家的生計、義不容辭地包辦葉俊英的醫藥費,卻從沒叫過一聲苦,也從沒向人邀過功。

也或許正因為她倔強,才能那麼專心一意地愛一個人。先是為了葉俊英,甘願拉下自尊向羅浮借錢,後來又為了羅浮,甘願住在虎狼毒蛇出沒的荒山。
 
所以說,被珊瑚愛上的男人,可以很不幸,也可以很幸福(笑)。

 
無論如何,我個人非常喜歡編劇為珊瑚安排的一連串「心理掙扎及調適過程」。從她得知羅浮其實是蛇郎君、守在羅浮山時見到(秦兒化身的)小蛇,到王母娘娘在她面前變出羅浮的原形,珊瑚受到的驚嚇一次比一次大(從尖叫音量推斷),卻一直在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告訴自己既然要愛,就不要害怕,這比她很自然地接受羅浮是蛇的事實要來得感人、真實多了,也更符合珊瑚「身為凡人卻是個不凡女子」的角色特性。
 
最後想專門提一下白冰冰。她的演技真的很不賴,演起內心戲不輸葉青,好幾場戲的表情變化、眼神流轉,都演得非常自然順暢,口白也講得很有戲感,完全沒有首次演出歌仔戲的生澀,令我對她刮目相看。如果不是外型不夠討好,我想她會是個非常傑出的小旦。可惜她後來沒有再演歌仔戲,我還蠻想多看幾部她的演出說~(事實上,比起連明月,我更愛看她和葉青搭配)

 
【葉俊英和章璧珠    許儷齡/黃迦凌飾】

 
我對這一對的喜愛程度僅次羅浮和珊瑚。看葉青歌仔戲到現在,這還是我第一次喜歡非主角的配對呢。
 
葉俊英,他的髮型雖然聳了點,但是他這人真的好純好可愛,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聽見婢女阿香用驚天動地的老樣子衝過來喊「好消息」時,一聽說是璧珠姐弟來了,馬上露出再明顯不過的笑容叫「唉呀!這的確是天大的好消息!」(XD)比起正經八百的角色,我現在最愛看許儷齡演這種有點傻氣的人物。之前對她本來沒有特別好感,就是看她演『新七俠五義』的書呆子顏書敏,才一下子喜歡上她的。可能許儷齡本來就比較「樸實」,氣質上不屬於細緻那一型,演這種角色更能充份發揮她的特色,因此會比其他任何角色來得搶眼的關係。

 
至於璧珠,則是目前看過黃迦凌的所有配角演出中,最搶眼的一個角色。基本上我一直覺得黃迦凌可塑性挺高的,長相中上,而且好人壞人、少女老婦都能勝任,唯一的問題是氣質太溫吞了一點,以致有時表情顯得有點呆板,唱腔也有點平,這點跟葉青劇團裡另一個常出現的小旦──王星燁一樣。看她們演戲常有一種悶悶的感覺,好像缺少了什麼,很不痛快。但這種感覺在『蛇郎君』一次也沒出現過,相反地,黃迦凌詮釋的璧珠,溫柔穩重中帶有幾分天真柔弱,既令人肅然起敬,又忍不住想好好呵護,幾次她遇到危險的場景,我都看得心驚膽跳,就怕她還沒撐到結局就領便當了。

 
言歸正傳,璧珠是個和珊瑚正好相反,但同樣可愛的女孩子。她的個性溫柔明理,在所有人都以為羅浮是個貪生怕死、醉生夢死的敗類時,只有她堅決相信羅浮。這份信任其實是從相信葉俊英而來的,因為她認為葉俊英願意結交的朋友,一定不會是個沒用的人。此外,當璧珠終於發現珊瑚一直在暗戀葉俊英時,並沒有一廂情願地退讓(比如離書出走),而是先試探葉俊英的意思,可見她不只懂得體諒別人,在待人處世上也很慎重,考慮得十分周全,不會為了讓珊瑚幸福,就不顧葉俊英的感受。就是這點讓璧珠顯得與眾不同,不是一個在戲劇小說中出現到浮濫了的爛好人。這樣一個傑出的女人,也難怪羅浮會打從心底佩服,俊英會打從心底愛護。
 
【夏玉虹   連明月飾】

 
夏玉虹是讓我緊張過一陣子的角色。看她到故事中途一直和羅浮以朋友相稱,我本來還在高興:難得葉青沒在戲中吸引一堆深情少女,想不到羅浮誤飲雄黃酒一節,夏玉虹竟然就告白了!(好在花姑那邊有「守住」,自始至終對羅浮只有感恩之情)
 
之所以緊張,是因為我不怎麼喜歡看連明月和葉青配對,很怕夏玉虹會跟羅浮「有什麼」。這麼說可能會被粉絲K,但老實說,我一直覺得連明月外型豔麗,身段美,歌喉也好,就是少了女主角的感覺,或說,和葉青演情侶的條件。正因為她長得豔麗成熟,因此倚在葉青身邊,畫面看起來總有那麼一點不協調。他們演情侶的劇,到目前為止,我覺得自然的只有『秋霜燕子飛』,但那次連明月演的是大葉青很多歲的表姐,而且是飽受嫉妒折磨、霸氣十足的狠毒太后,比起嬌滴滴的公主、美豔的俠女,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多了。
 
幸好夏玉虹是個理性的角色,她很清楚羅浮愛的不是自己,也有意專心修煉,以成正果,因此她大多時候都把愛意藏在心裡,只有羅浮遇到危險、需要她幫忙的時候,才會稍稍顯現,這點讓我對她的好感提升很多。
 
(夏玉虹告訴珊瑚真相時,連明月嘹亮的歌聲超級動聽,我好喜歡這一段!)
 
【秦兒   小豔秋飾】

 
秦兒和夏玉虹一樣,都把愛意化為情義,夏玉虹是對羅浮,秦兒則是對夏玉虹。不過,或許因為秦兒年紀還小(只有兩百年道行),還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因此與其說他愛夏玉虹,倒不如說是年輕弟弟對成熟姐姐的一種仰慕。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夏玉虹後來面對羅浮時,眉目間總是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怨,秦兒和夏玉虹改以姐弟相稱後,卻再也沒有一絲為情煩惱的模樣。

 
至於秦兒和羅浮的主僕關係,則讓我聯想到『魔戒』中的Sam和Frodo。秦兒就像純樸善良的Sam,雖然頭腦不太好,人也有點冒失,卻是忠心耿耿,常在關鍵時刻救了聰明穩重的主人(羅浮、Frodo)。他們之間那種既像主僕,又像朋友或兄弟的感情,有時比羅浮和珊瑚的愛情更令人動容。最後羅浮成為凡人,人仙殊途,再也不能和秦兒相見時,秦兒一個人倚在柱子邊黯然流淚,那一幕是我看這部戲的過程中,第一次溼了眼眶。雖然剛開始不怎麼看好秦兒跟著羅浮(因為嫌棄小豔秋的扮相&演繹方式XD),到後來卻越看越愛羅浮和秦兒相處的片段,看他們分離,反而好感傷。 



除了上面提到的角色,狐妖花姑(狄鶯飾)、珊瑚的婢女阿香也有非常討喜的演出。花姑的部份,我最愛看她和羅浮還沒化敵為友前,對彼此「虛情假意」,處處暗藏心機、鬥智鬥力的情節,看他們你來我往的,感覺超過癮!而阿香每次大驚小怪地亂叫時,我都會掩起耳朵咕噥:「吵死了!」但她腦袋不怎麼靈光,重要的事卻看得比珊瑚清楚,雨宿破廟時,還懂得提點小姐,令我對她刮目相看。光是衝著她始終挺羅浮這點,就該給她五顆星以示表揚了!(XD)

 
 
 
 
最後以一段影片──羅浮告白──作結。這是全劇我最愛的一段,百看不厭。羅浮的告白詞「相親相愛相譏諷,不是冤家不聚逢,遠在天涯茫茫路,近在眼前,就是妳李珊瑚」我都已經能倒背如流了。其中那句「近在眼前」唱得好有感覺,聽了整個人差點要化了。但我最愛的,還是羅浮唱「有個人為了情緣未盡,從那天庭追隨到凡塵,換作別人早已將舊情遺忘,他卻是誠心真意在愛著那個女紅粧」的「那個」時,彷彿溫柔到鑽進人骨子裡去的眼神和轉音。
 
一直覺得葉青是個戲精,尤其擅長用眼神演戲,只要眼神改變,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狄鶯演戲也給我這種感覺。但狄鶯唱歌時,比較欠缺豐富的層次,葉青卻是有增無減,感覺她每句唱詞都是戲,都能透過眼神、聲音、動作來表現歌詞中的幽微情緒,這就是她唱的戲常讓我愛不釋手、回味再三的主要原因。
 
這場戲之所以精彩,除了葉青,白冰冰的表現我也很滿意,她將珊瑚聽到告白後的反應演得很精彩:幾度欲言又止,似乎有點感動,有點猶豫,又有點不信,接著逐漸卸下武裝,終於忍不住大哭著撲向羅浮,整場戲一氣呵成,無論節奏還是氣氛都掌握得很棒,將觀眾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或說羅浮「苦盡甘來」的滿足感一下子拉抬到最高,專業的表現令人豎起大姆指。
 
話說鬼母雖然作惡多端,觀察倒挺細膩的嘛,「看似無緣緣已來,看似無情情似海」,這點連當時的珊瑚都沒察覺,鬼母倒看得很明白(笑)。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完這部戲,應該沒有人會否認「羅浮很痴情」這句話吧。但羅浮的痴情,跟段譽迷戀王語嫣那種缺乏自尊的痴情不同,他痴情得很驕傲,很有原則,從而使他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我想羅浮之所以能迷倒眾生,原因就在這裡。
 
怎麼說呢?羅浮雖然痴,卻不傻,他對珊瑚並非百依百順。當他猜到珊瑚是為了試探葉俊英的心意才答應與璧文成親時,責備她說「(唱詞)妳為賭氣允婚姻,賭氣的結果害自身,此舉愚昧又可恨,連累璧文無辜人」;他想磨一磨珊瑚任性的大小姐脾氣,因此珊瑚自知理虧,態度軟化下來時,他搶先說「妳不必跟我道歉,只要以後別再惹這種不必要的麻煩就行了」;珊瑚激他不會射雁,他不但射,還一次射下兩隻,帶著得意洋洋的表情從珊瑚面前晃過;就連聽珊瑚說「現在雨下那麼大,你要是出去會淋溼呀」,明明心裡開心得要命,嘴上卻說「想不到妳也會關心我羅浮啊?」就因為這樣,明明好幾次有機會能跟珊瑚和平相處,最後卻都搞得不歡而散,關係更僵。說來說去,都是理性惹的禍。

 
但要說羅浮全然是理性的,那也不對。珊瑚在氣頭上甩掉他送的金釵,指著他罵「我討厭你,我根本就瞧不起你!」就讓他傷心得大醉,面對前來請求自己護送的珊瑚,先是狠狠嘲諷一番,再不留情面地拒絕;為了葉俊英的醫藥費,珊瑚低聲下氣向他懇求,他忍不住說「為了葉俊英,妳竟然連自尊都不顧了」。再看珊瑚只是在他抓住歹徒時幫忙遞條繩子,或者他煎藥給璧珠時過來接個碗,就開心成那個樣子,理性在這些時候八成早被他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可見哪,咱們這位羅公子也很矛盾。有時他的確是想挫挫珊瑚的銳氣,逼她悔改,有時那些捉弄的舉動似乎又純粹是感情作祟,或者出自好玩。比如用肩膀撞一下珊瑚,或用扇子撩一下珊瑚的下巴,讓珊瑚怒氣沖沖地撥開。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幾句話把珊瑚說得啞口無言(這種場面我最愛看,因為珊瑚那時的表情都好無辜XD)。加上他每次氣頭過了,理智恢復,該做的事還是會做,比如護送和借銀子,珊瑚不了解他的心事,自然會以為他是故意給她難堪。


(補充一下無辜的珊瑚)

 
另一方面,其實羅浮和珊瑚是半斤八兩,兩人一樣痴心,一樣驕傲。珊瑚相信葉俊英愛著自己,羅浮則相信有一天珊瑚會愛上他。他對珊瑚的感情基本上是自信的,認為自己比誰都了解珊瑚,而珊瑚對葉俊英的感情,在他看來只是出自不服輸的心理,因此他雖然一遍又一遍地被珊瑚傷害,仍選擇一遍又一遍地原諒。他不會抓住珊瑚的肩膀搖醒她,告訴她葉俊英愛的根本不是她,也不願利用珊瑚對朱仙客的好感,讓她愛上自己。相反地,他要等珊瑚愛上自己之後,才告訴珊瑚朱仙客就是他。

 
有時會想,如果羅浮不是這麼驕傲,或者不是這麼矛盾,能夠像對璧珠那樣和顏悅色地對珊瑚,或許珊瑚會更快接受他,兩人甜蜜的時光就能更長了。好在編劇用心良苦,至少安排了鬼母假扮王母撮合兩人,否則到後來徹底失去信心的羅浮,在太乙真人、夏玉虹、秦兒的聯合苦勸下,已經不打算對珊瑚表白情意,怎麼還有可能老實供出暗中護送、吃醋、把珊瑚的玉珮帶在身邊的事呢?而若不是銀裳帶珊瑚去玉屋洞找羅浮,想害羅浮死得快一點,兩人也不會有那段充滿閃光的重逢。這又是這部戲的優點,好人壞人都有值得稱讚的地方(笑)。

 
至於羅浮愛的到底是瓊花仙子,還是李珊瑚呢?我認為是後者。沒錯,他對瓊花仙子一見鐘情,剛和珊瑚相遇時,連名字都會叫錯,可見這時的羅浮把珊瑚看作瓊花仙子,不過是瓊花的替身罷了。
 
但隨著和珊瑚相處的時間拉長,真正認識了珊瑚的內在,他對瓊花仙子的感情,就慢慢轉化為對珊瑚的感情了。他自己後來也說「(唱詞)我在天是愛她美嬌娘,在地愛她性倔強」,可見羅浮愛瓊花,愛的是她的美貌,或者說是一瞬間的感覺;愛珊瑚則是愛她這個人,是日久生的情。

 
 
如果羅浮最愛瓊花,在瓊花被貶凡間的二十年間,應該會設法四處尋找她才對,但他沒有;同樣地,在葉家莊巧遇珊瑚的剎那,雖然一下子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情緣,對她格外關心,但這時的羅浮還能用理性來做決定,比如為珊瑚試探葉俊英、勸珊瑚另覓如意郎君等。換作後來的羅浮,就絕對做不到。

 
無論如何,羅浮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他無時無刻都在關心珊瑚。編劇把這點處理得很細膩,好幾幕都讓我眼冒愛心。比如秦兒勸羅浮放棄珊瑚,要是因此讓千年修行毀於一旦,未免太不值得時,羅浮回答「(唱詞)若非苦修怎會在天庭,怎會與瓊花一見鐘情,苦修並未成泡影,換得瓊花一段情」;用靈蛇劍殺了仙吏南雲書生,則是為了避免原形曝光,要「留一個好印象在她(珊瑚)心中」,即使因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就連大難臨頭了,他掛心擔憂的還是只有珊瑚一個。當珊瑚找到玉屋洞,堅持跟他同患難時,他一聽見雷曹來索命,第一反應就是用身體護住珊瑚(那幕「撲倒在床」好讚XD)。



綜合上述也可得知,羅浮是個很看得開的人。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很清楚選了A就得犧牲B。如果A對他來說很重要,就算放棄B很可惜,他也不會後悔。這種灑脫、乾脆的個性在其他地方也能看見,比如狐精花姑為了替哥哥報仇,用鬼母的法寶對付羅浮,羅浮從鬼門關繞了一圈,卻只輕描淡寫地對太乙真人說「(唱詞)我為歷劫下凡來,受盡磨難也應該」;為了接近用名歌妓作身份掩飾的花姑,以得到流匪的名單,羅浮被人誤會為敗類,受盡唾棄辱罵,璧珠問他為什麼不辯解,他回答「(唱詞)如果我是敗類沒志氣,向人解釋也多餘,如果我不是醉生夢死,誤會自有澄清時」。 

 

我喜歡羅浮,就喜歡他這種凡事怡然自得,不輕易被外界所惑,能夠把持原則而不動搖的特質。每次看他臉上那抹淡定自若的笑,就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我想,應該和這笑容所蘊含的意義有關吧。

 
話說羅浮剛出場時,髮型和化妝本來都不怎麼吸引人,從進入葉家莊開始,就越來越精緻「可口」,讓人捨不得移開視線了,可見造型真的很重要啊(笑)。

[圖片欣賞]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整兩天,我熬夜到凌晨,就為了看『蛇郎君』。
 
也不知是我太會選戲,編劇太會編寫角色,還是葉青太會演,總之目前依角色造型及故事大綱首先選來看的戲,幾乎每部都能刷新我的「最愛男主角」排名。看『新七俠五義』時,以為白玉堂會是我的最愛,到了『秋霜燕子飛』,心想非秋玉郎莫屬了,想不到看完『蛇郎君』,又發現羅浮比前兩者更有魅力!
 
不可思議的是,這三個角色無論外型、氣質還是個性,都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白玉堂驕傲任性,秋玉郎剛猛冷峻,羅浮風度翩翩,就算同時出現在眼前,也能很快分辨出他們的不同來,可見葉青在詮釋上相當細膩且富有層次。

 
而就劇情來講,『蛇郎君』也是目前看過的幾部中最值得推薦的。一來,它是喜劇收尾;二來,它描寫廣受歡迎的愛情,而且講得深刻動人;三來,男主角簡直就是白馬王子的化身。雖然本相是小蛇進化成的巨蟒(當年的特效用現今的眼光來看很可愛^^;;;),但英俊瀟灑、武功高強、胸襟開闊、行俠仗義、通情達理,最重要的是,還很痴情。為了女主角,上山下海,下地獄都沒關係。這樣一個幾近完美的男人,應該沒有女觀眾見了不眼冒愛心的。

 
故事描述蛇郎君羅浮修煉一千五百年,躲過雷劫、火劫等劫數後,終於名列仙班,在瑤池看守西王母的仙草紫玉芝。王母壽誕當天,瓊花仙子奉命到瑤池採靈芝,羅浮對她一見鐘情。由於仙子對人間感到好奇,羅浮就帶頭和她玩起cosplay,扮演人間的新郎新娘,結果此舉觸怒王母娘娘,瓊花仙子因此被貶入人間,羅浮則在太乙真人的力保下,改為下凡懲奸除惡,將功贖罪。二十年後,羅浮在路上救了被盜匪所傷的新科武狀元葉俊英,受邀到葉家莊做客,因此與轉世後的瓊花仙子,同時也是葉俊英的青梅竹馬、李員外夫妻的掌上明珠──李珊瑚相遇,牽扯出另一段隔世情緣。

 
可別看劇中特效不怎麼樣就笑它沒看頭。在播出當年(1984年),它可是相當先進的技術,隔年的『周公與桃花女』更將這股神仙劇風潮推向高峰,其他戲劇爭相引進,在當時是項創舉,搞不好1990年的連續劇『浴火鳳凰』也是受它的啟發而生。最近和網友聊歌仔戲該如何復興,我想引進新劇本、新類型就是個好方法,回顧電視歌仔戲史,即使在七、八零年代,它也不總是叱吒風雲。尤其在當年新聞局推行國語運動,台語節目被縮減到只能演半小時的情況下,要不是靠狄珊這個名編劇不斷推陳出新,先是引進武俠元素,之後又推出大受歡迎的神仙劇,電視歌仔戲也不能一再引發觀眾的熱情,可見求新求變對歌仔戲的存亡有多麼重要。

 
言歸正傳,『蛇郎君』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找來歌星出身的白冰冰擔任女主角。小時候對白冰冰的印象主要來自綜藝節目秀,大概是低級搞笑之類的,因此看到這部戲格外驚豔,當時心裡想「原來白冰冰扮起古裝,演起正經的戲這麼漂亮!」

事隔多年,回頭重看這部戲,雖然光看劇照時曾一度懷疑自己當年的眼光,但把整齣戲看完後,我發現白冰冰雖然不能算很美,但演技出奇地自然;唱腔雖然有時接近台語歌,但唱得很有感情,也很動聽,比某些小旦更加出色;她圓臉寬鼻大眼的特質,演起嬌蠻不講理、善良勇敢、倔強高傲,又有幾分天真爛漫的李珊瑚,也會比連明月、林美照、狄鶯等原劇團的小旦更合適,令我在佩服葉青的演技之餘,也佩服她的眼光,既懂得朝外挖掘人才,挖出來的也個個是璞玉。


 
除此之外,我最愛劇中的人物塑造。在狄珊的劇本裡,愛情的份量一向最重,友情、親情、夢想等,就算描寫也是點到即止,看完就忘得差不多了;但這部戲的友情和恩義卻寫得令我難忘,沒有人是單方面的給予者,也沒有人是單方面的接受者,受過羅浮好處的人,後來為了救他,都盡過一份心力,這種團結的感覺很棒也很溫馨。可以說『蛇郎君』是花最多篇幅描寫「羈絆」的一部,也最光明、正面,每個角色無分大小,都有他鮮明的人格特質及可愛的一面,雖然少了真實人性的缺陷與醜惡,戲劇化的程度比較強,但看戲的時候開心多了。

 
當然,它不是沒有缺點,比如鏡頭不夠精簡,切換沒抓到節奏,時常出現尷尬的空白(比如演員說完話要往前走,走個兩步就可以切下一個鏡頭了,導演卻讓他多走好幾步才切,使這段留白顯得多餘);演員說台詞時,不是每個人都能把語調的抑揚頓挫隨時都掌握得很好,尤其是外台歌仔戲出身的小豔秋(飾羅浮的跟班秦兒),看得出她不太背台詞,幾乎都是「抓文意即興發揮」,因此跟她對戲的演員一旦默契不夠,就會搶詞或太慢接詞,多少減低了戲劇的張力。而飾演太乙真人的演員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一句台詞總要拆成好幾小段來講,我好幾次都聽到快睡著,葉青跟這兩人對戲也最常出狀況,比較沒有跟其他演員對戲時,那種一來一往互相尬戲的精彩度。 

 
此外,當年的導演在要求上似乎不怎麼嚴格。演員卡詞(吃螺絲)、出槌(講錯一兩個字但即時改正)、台詞講不順(一時忘詞又想起來)時,都沒要他們NG重來,甚至連葉青某場戲唱一唱,剛好遇到華視長官來探班,對著長官笑著點頭致意的鏡頭都剪進去了。或許是當年的製作環境不允許精緻取向,一週要播五集,錄影時間很趕,太要求品質就無法如期播出的關係。如果能夠減少這種粗製濫造的情形,或者索性拍個更精簡的電影版,用電影的精緻來彌補當年技術不足的缺憾,我想葉青歌仔戲在藝術方面的成就會更高。(事實上,葉青偏內斂含蓄的演技,我個人覺得在大螢幕更能發揮)


(1.47左右,就是葉青向長官致意的有趣畫面啦!)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這週本來要看『彩雲天涯』的,但是在網上看到中國網友的精彩評論,裡面說『紅塵客』裡有一串對人性和命運的哲學式探討,感覺很有意思,讓我對它興趣大增,就臨時決定改看這部了。
 
它比我想像中還長,以半小時一集(切掉廣告後平均十幾二十分鐘)的長度來算,共演了66集,但真正精華的片段不多,枝節冗戲卻不少(尤以薛素素的回憶戲為最),拖慢了整個節奏;加上我向來最厭惡誤會戲碼,若劇情沒什麼特別吸引我的爆點,就一整個興趣缺缺,因此後來我得不停快轉才能勉強看完,連葉青的部分也忍不住跳著看了。
 
整體論之,我覺得這部戲並沒有中國網友們推崇的那麼優秀,當然它的大主題及一些設定很不錯,才會讓我生出這篇落落長的心得,但細節描寫得不夠精緻細膩,不合理的劇情也太多,比如薛素素竟能在官兵眼皮底下,沒有其他水手的協助,獨力把「海龍號」開回水寨,就讓我忍不住想大喊「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我這個看戲講究邏輯的人,實在無法忽視這些堪稱幼稚的安排與橋段,也就無法為它深深著迷。


(郡主要張七喝毒酒一節)
 
另一方面,記得老弟以前被我拖去看台劇時,曾表示他不喜歡台劇那種「男女主角整天愛來愛去,沒有理想也沒有抱負,失去了愛就形同失去一切」的情節。因此,相較之下他還是喜歡電影或日劇的多元。
 
這部戲正犯了相同的毛病。所有角色被困在愛情的天地裡,只顧著談情說愛,正事很少做,為了愛什麼都可以犧牲,愛人一死就循死覓活。(簡單地說,個個都不愛江山愛美人)如果各位看倌跟我老弟一樣,對這種堪稱消極又沒建設性的價值觀不能認同,要融入劇情,就不怎麼容易了。
 
我算是介於其間,雖然不喜歡一部戲以愛情為主軸,但只要拍得深刻,倒也不很反對。而且這種以古代為舞台,以傳統為背景的戲劇,比一般古裝劇多了幾分真實性,比如信奉男女有別的觀念、遵循禮教、尊師重道等,因此看到劇中女子名節被污、丈夫亡故就爭相自盡,或者婚嫁(付出貞操)後,就把對舊情人的愛自動「昇華」為友情,全心全意地愛丈夫,會比較能夠理解並接受。畢竟當時那個年代就是這樣,女人在乎的是一生的依靠。只要老公對自己好,人品佳相貌俊,山盟海誓的感情通通可以婚後再培養。


(狄鶯在這部戲中游走於正邪之間,讓人恨得牙癢癢,在角色的個性切換上掌握得很不錯)
 
至於這部戲的劇情,可以說得很簡單,也可以說得很複雜。簡單是因為故事老套,海賊頭目張七在有心人士薛素素的操作下,搶了朱王爺的妹妹,同時也是新科武狀元兼江南第一俠‧楚天遙的未婚妻──絕色大美人朱鳳琴,以真情感動她,與她共結連理。但好景不長,薛素素為了奪取海龍號,使計害張七被鬼漩渦吞沒。幸好張七命不該絕,被無極老人所救,改名余夢蝶,花了五年時間脫胎換骨成風度翩翩的佳公子,並成功逃脫。但他以為當初害自己的人是楚天遙,又以為是鳳琴裡應外合,楚天遙才能得逞,傷心絕望之下,決定效法『基督山恩仇記』,來個終極大復仇。
 
很灑狗血的劇情吧?但為什麼又說它複雜呢?不是因為出場人物多、感情線縱橫交錯,而是因為每個人物的心理都值得細細探究。探究起來會發現,「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就算是表面上看起來再好、再無辜的人,都是這整場悲劇的始作俑者之一,誰也逃不了責任。
 
因此,這部戲雖然狗血灑盡,但換個角度來說,它又探討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一直覺得要彰顯人生的荒謬矛盾,不灑點狗血是不行的。狗血的劇情之所以狗血,是因為它極端,有各種少見的巧合讓角色們的人生交織串連在一起,產生A陷害B,但A的父親是B的救命恩人,A的女兒又和B相戀等等「恩怨理不清」的情況,讓B陷入一種無所適從的錯亂中,報恩、報仇突然間都失去了原有的正當性。這在快意恩仇、恩怨必報的江湖裡,就如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容易激起人心中的陣陣漣漪,讓人思考、感觸更多。
 
也正因為這種設計,觀戲者才能看得明白,悲劇是一環扣著一環發生的;事出必有因,播什麼種結什麼果。所謂誤會,乍看之下是命運玩弄,其實何嘗不是人為的惡果。命運的轉輪,又何嘗不是人性的自私,及人心的脆弱所推動? 


(張七和鳳琴婚後甜蜜的景況)
 
就拿楚天遙來說吧。很多人看完這部戲都把他當成大聖人、大情聖,因為他為了救人才讓未婚妻被擄走,大費周章找到了未婚妻,卻發現她已經琵琶別抱,做了人家的壓寨夫人,肚子裡還懷著那人的孩子。但他非但不加以責怪,反而甘願與她做有名無實的夫妻,以保住她肚裡的孩子,並把這孩子視如己出地撫養。換作張七,我不認為他能做到這種地步,他只會加倍憎恨楚天遙與他的遺腹子。在這方面,楚天遙的胸襟,是張七遠遠不及的。
 
但這樣就能說楚天遙完全沒有私心嗎?若他真是一個大好人,當他知道張七並沒有死,而是以余夢蝶的身份活著,而且余夢蝶這個「來自安南的將領之後」,各方面條件都令他激賞(若非如此也不會提議結拜),已不復海賊身份的不可靠時,為何不索性成人之美,要鳳琴和女兒重回張七身邊,讓他們一家團圓;為何拚著和張七決鬥也要隱瞞真相?
 
我覺得,那是因為楚天遙已經把鳳琴和玉兒當成自己的妻女,無論何者都不願失去,尤其是那個和母親不同,全心全意敬愛著他的女兒。特別是余夢蝶擄走玉兒後,楚天遙的反應讓我覺得,在世上他最重視也最愛的人,就只有楚玉兒一人而已。他不願讓余夢蝶知道真相,或許正如丁香不肯對余夢蝶轉述鳳琴的話一樣。就是因為太害怕失去,才寧願裝聾作啞。


(楚天遙終於找到桃花寨裡的鳳琴,卻人事已非)
 
因此,丁香和薛素素的自私固然令人痛恨,楚天遙的自私同樣令人嘆息。為了顧全父親性命,始終不肯說出真相的水青萍、為了妹妹,跟著一錯再錯的薛素英,不也同樣因為私心,無力阻止悲劇擴大?李敖寫過一篇批「好人」的文章,裡面一段話我覺得很棒,詳情記不清了,大意在說好人其實也是一種惡,因為他們雖然沒有做壞事,卻為了明哲保身而漠視、姑息犯罪,結果讓犯罪更加猖獗,就某種意義上,和做壞事的人一樣值得譴責。
 
也因此,在多數人感佩楚天遙的情義、水青萍的正直痴情、薛素英的手足愛時,我雖然還不到厭惡他們的地步,卻怎麼也無法把他們當成百分百的正面人物來支持喜愛。在我心中,這是個無法簡單區別好人壞人的故事,每個角色都是在紅塵中打滾的俗人,即使某些表現極端、誇張、偏激了一點,仍充份反映人性真實、充滿缺陷的一面,或許這就是劇名叫作『紅塵客』的原因吧。
 
[張七/余夢蝶   葉青飾]

 
我看到的評論中,十個有九個在稱讚張七,簡直把他捧上了天。張七的確是個不錯的傢伙,為人重情重義、賞罰分明、存有憐憫弱小之心、個性豪邁率直。擄來了朱鳳琴,也不勉強她嫁給自己,只想用真情讓她點頭答應。
 
但另一方面,張七也是個耳根子軟、徹底強盜作風的人,凡事遵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準則,不考慮後果,也不考慮別人的處境和感受,過於自我中心,因此容易被薛素素之流操控,淪為實現其野心的工具,間接連累了眾弟兄。對這樣的人,我向來抱持同情卻不欣賞的態度,自然甭提喜愛。
 
我承認我對張七的審查標準嚴苛了點,畢竟他本來就是海盜,免不了燒殺擄掠的勾當,而且就連『七俠五義』、『水滸傳』等書中的英雄豪傑,都有濫殺無辜、草菅人命的紀錄,因此張七為了擄去鳳琴,殺得柳樹莊傷亡慘重,我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之後張七一廂情願地認為楚天遙和鳳琴聯合起來陷害自己,使出連環毒計要逼死楚天遙、讓鳳琴痛不欲生,就實在太狠,太毒。畢竟先奪人妻的是他,就算楚天遙出手報復、鳳琴不擇手段配合也不為過,他卻始終沉溺在被害者的妄想中,一味自哀自憐,完全不肯睜眼看看事實,以致最後和薛素素一樣,陷入永無救贖的深淵。 


(「讓女」一節)
 
雖說如此,但當余夢蝶最後答應楚天遙,要把玉兒送給他,並說:「鳳琴當初說過,父母不幸的事,能瞞住孩子最好,所以,你永遠不必告訴她什麼。」看見他的表情,想到他的心情,那種永遠不能父女相認的痛苦,我的心還是忍不住為之揪緊。看到他選擇和丁香搭船遠去,我突然覺得,或許他再也不會回來了,或許他從此會自我放逐,因為塵世已經沒有值得他留下的理由。帶著丁香,只是為了完成對師父的承諾,我不認為余夢蝶能像丁香期望的那樣愛她。鳳琴的死已經像一條鴻溝,永遠隔開了他們。


(經典的「鳳琴咬張七」一節)
 
不過,話說回來,我一直覺得張七變成余夢蝶的理由鋪陳得很牽強。張七愛鳳琴的方式一直是無償的,似乎只要她開心,他什麼都願意做。這點從他忍痛讓鳳琴咬住手臂(那時他臉上帶著的那抹笑容帥呆了!)、聽見鳳琴說他這個區區海賊不配娶金枝玉葉的郡主云云,也毫不發怒,以及凡事往好處想,知道鳳琴要他喝的真是毒酒時,只開心她最後阻止他喝,卻不計較她想殺他等場景中,都可以看出來。 

因此,張七會因為(誤以為)鳳琴背叛他,就怨恨並想報復鳳琴,非把她逼入地獄不可,實在教我難以置信。
何況,短短五年就能讓一個純真的海賊從裡到外變化成這種地步,也未免太驚人了。要是十年、二十年,說服力還大一點。畢竟張七又不是天才兒童,能在五年內變成絕世高手、在氣質學養上脫胎換骨已經不容易,要從胸無城府變成城府極深,更是難上加難。IQ可不是受了刺激就會增加的,除非編劇在前半刻劃張七時就賦予他聰明機智的腦袋,否則這種劇變只會造成角色的不統一。
 
至於葉青的演技,由於張七和余夢蝶性格相差太大,姑且視為「一人分飾二角」好了。她在詮釋上做得恰如其分,尤其是余夢蝶森冷的眼神、憤世嫉俗的表情,因為是擅長的戲路,演得特別鮮明精彩,但張七的部份我就覺得不夠自然,摸鼻子的動作也像刻意在學楚香帥。
 
[朱鳳琴    林美照飾]
 
一般來說,我不喜歡楚楚可憐、消極被動的女主角,比較推崇快意恩仇的俠女、敢愛敢恨又獨立堅強的女性,現在想來,這應該就是我小時候一直沒太注意林美照的原因。但在這部戲中,我不喜歡水青萍,不喜歡薛素素,不喜歡鐵娟娥,就只喜歡柔弱的鳳琴。更正確地說,是中後半的鳳琴。
 
其實鳳琴也是個改變很大的人物,只是在轉換上比張七更不著痕跡,也更為合理。甫登場的鳳琴就像張七一樣,除了空閨寂寞,基本上生活是無憂無慮的。身為金枝玉葉的郡主,所有人都把她捧在掌心,因此她的個性單純,遇見英俊俠義的楚天遙很容易就動了心,遇見不講禮教規矩和君子風範、直接表明愛意、充滿熱情與生命力的張七,也很容易就陷了進去。一個總管的三言兩語,就能讓她相信自己已經孤苦無依。
 
直到張七的死訊傳來,桃花洲水寨被破,她真正經歷過生離死別,才成長、蛻變,變得穩重內斂,思考也更周密謹慎。這時,她顧慮的已經不像先前,只是自己能不能得救、獲得幸福的問題,還有更多現實的因素,比如對楚天遙的虧欠,比如楚家和王府的名譽,比如在怎樣的環境長大對女兒最理想。受過完整封建教育的郡主,就算一時情迷,情歸張七,也無法憑衝動和情感行事,為愛拋下一切。
 
因此,見到張七平安歸來,她雖然又驚又喜,卻不敢奢望和他破鏡重圓,只盡力勸他自己退出,別再節外生枝。


(連雲寺重逢。超愛余夢蝶的表情變化!後來官兵來抓余夢蝶時,鳳琴衝過去擋在他身前護著他,也很令人感動,不過這段我沒抓就是了)
 
這樣的鳳琴,實在像極了古龍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林詩音;雖然有一個堪稱完美的未婚夫,卻被不見容於社會的盜賊吸引,既想和他廝守,又無法毅然決然拋下丈夫的矛盾,又和『蕭十一郎』中的沈璧君如出一轍。不知為什麼,我特別能體諒這類角色,對她們總是同情大過反感,同時帶著一份憐惜。大概是我認同她們為別人著想的那份理性與溫柔吧。
 
話說我原以為鳳琴、張七、楚天遙是「三角戀」,原來只是有點錯綜複雜的「三角關係」,鳳琴真正愛的只有張七,「兩男各有各的好,不知該選誰」的內心掙扎,只在她接受張七求婚前,出現了很短一段時間而已,這讓我大大鬆了口氣。要是鳳琴因為張七已經死了,一見到楚天遙來接她,就改投楚天遙懷抱,余夢蝶出現在眼前,又在兩個男人間搖擺不定,我應該會看到抓狂吧。
 
但我還是忍不住埋怨編劇,花一堆篇幅描述薛素素和李崑崙的過往,及薛素素的情痴與瘋狂,卻不肯多加點筆墨在余夢蝶和鳳琴身上,多讓人失望啊。畢竟觀眾真正想看的不是薛素素,而是余夢蝶和鳳琴相隔五年後重逢所擦出的火花啊!同樣是誤會百生、不斷錯過的情節,台劇『放羊的星星』就處理得好多了,給了男女主角不少精彩絕倫的對手戲,充份表現出誤會方(男主角)面對朝思暮想的愛人時,想憎恨又想相信、想摧毀又想保護的矛盾心理,可看性爆增數倍。
 
好在『紅塵客』終究還是有一、兩場值得戲迷津津樂道的戲。比如連雲寺中兩人終於正面相對,鳳琴不知道丁香沒有轉告余夢蝶真相,開口閉口就是要他考慮女兒,令余夢蝶當場心碎絕望,更加深了恨意,大怒之下和鳳琴決裂的場景,就拍得張力十足,令人揪心啊~


(鳳琴重傷時三人的反應)
 
另一個我喜歡的場景,則是最後余夢蝶和楚天遙決鬥時,鳳琴衝進兩人之間,身受重傷,楚天遙和余夢蝶同時扶住她,兩人對望一眼,余夢蝶想起自己沒有名份,黯然地把身子慢慢抽開,讓鳳琴倒在楚天遙懷裡。但鳳琴掙扎著往余夢蝶的方向靠,口裡叫著「七郎,我並沒有背叛你」,余夢蝶和楚天遙再次對望一眼,這次換楚天遙把鳳琴交給余夢蝶,黯然離場。這段非常細膩地描寫出這段三角關係的微妙之處,令我百看不厭。


(夜探鳳琴)
 
但我最最喜歡的,還是余夢蝶夜探鳳琴那場戲。由於余夢蝶戴著(很可笑的)面具,鳳琴以為他是匪徒,拿出楚夫人的架子來壓他,要他想活就快滾,讓余夢蝶傷透了心,又怒又恨。想不到他正要轉身離去,她又叫住他,說「為什麼你的身影看起來好熟」。這時我的心跳就跟余夢蝶一樣加快了一倍,我可不想看鳳琴猜了半天還猜不出是誰,就讓余夢蝶這麼離開。
 
好在,編劇佛心大發,就在余夢蝶一言不發,頭也不回地往門口走去時,鳳琴在他離去的背影上,看見了張七的影子,大喊一聲「七郎!」,這聲喊讓余夢蝶幾乎難以自抑,衝出去靠著牆傷心流淚,卻讓我開心得上了天,變態似地不斷倒帶重看。
 
[題外話&殘念集]
 
1. 楚天遙的扇子上大辣辣寫著「江南第一俠」,害我聯想到『鋼鐵人』裡那句:「主人,選紅色這套,才符合您低調的性格。」XDD

2. 鳳琴在廟中乍見余夢蝶,第一反應竟然是嚇得別過頭去,太讓我失望了。雖說她怕余夢蝶出現會再生風波,但我覺得她應該要先驚喜再說啊。

3. 楚天遙真是個難以摸透的男人,在家裡不准水青萍提起張七,卻跟一個跟張七長得一模一樣的男人結拜為兄弟,還打算把他帶回家住,跟鳳琴朝夕相對,有沒有搞錯?不過我還是頗怨念編劇沒讓這事成真,增加余夢蝶及鳳琴相處(製造戲劇高潮)的機會。

4. 要說楚天遙完全正派,那也不盡然。雖說「威脅」這種手段不好,但唐婆威脅他也是為了唯一的兒子,他既然那麼會體貼、原諒別人,怎麼不為唐婆想一想,卻要殺唐婆滅口?還是說楚天遙比較鼓勵來找他幫忙的人都效法薛素素,暗中搞心機,不傷和氣又達目的?

5. 張復健客串演出薛素素的情人李崑崙,雖然外型和狄鶯蠻搭的,但台語實在太破啦~跟演玉兒的小童星有得拚!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