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武俠小說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浩然劍

看了『清明記』,我就一直想看『浩然劍』(目前作者也就這兩部作品問世而已,後者是第三屆溫世仁百萬武俠獎首獎得主)。兩者的時空背景基本上一致,登場人物更有若干重疊,在作者趙晨光所創造的舞台上,每個角色都有拔升為主角的機會,因此,看自己喜歡的角色不時在其他作品裡出場客串,也是閱讀她小說的樂趣之一。
 
當然,前提是得要有喜歡的角色才行XD
 
司馬中原在兩本書的序中,對趙晨光讚賞有加,簡直到令人懷疑是否溢美之詞的程度。縱觀網路上的心得評論,不認同他這番吹捧的大有人在,極度厭惡的也有,可以想見趙晨光的作品並不是大眾普遍能接受的類型,支持者和批判者正好站在兩個極端。
 
據我推想,會造成這種現象,應該是因為趙晨光的筆調陰柔,文字屬於主觀而非客觀,淒涼哀怨的氣氛瀰漫全書,言情重於論武,好似連作者本人都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因此很難讓人在閱讀時產生什麼暢快淋漓的感覺,想來與她深受古龍和溫瑞安影響有些關係。又因為她個人偏好BL情節,女性角色多屬插花性質,男性則都屬高傲俊美飄逸一類(就是不俊美,也會高傲;不高傲,也必俊美,總之這兩種特質一定會出現一個),形象單薄片面了一點,少了武俠最吸引人的陽剛之氣,無論師徒還是摯友,關係都深刻到有些曖昧,因此喜好此道的讀者(尤其是女性)會看得很開心,反之就會哧之以鼻、不屑一顧了。
 
剛翻開這本書時,我其實是很驚豔的。採倒敘手法以製造懸疑效果的開篇、順敘中不時穿插回憶場景,逐步還原主角千里迢迢趕至西域、右手被廢內力盡失的原因,層次井然,結構嚴謹;主角謝蘇被迫加入西域羅天堡那一段,作者寫他被各方人馬追殺,武打場面有時明寫有時暗寫,技巧豐富多變,氣氛緊張刺激,令人看得十分過癮。
 
然而,從中段羅天堡主帶謝蘇到江南與石太師談判開始,故事就變得沉悶遲緩,雖然文筆華美依舊,但總給人一種搔不到癢處的感覺,說不上來是那裡寫得不夠力道。有時作者太刻意要寫一些深刻的感情,看得出她的努力,卻處處是精雕細琢的斧鑿痕跡,如同一塊精美的蛋糕,吃第一口時令人驚豔,吃第二口、第三口……就漸漸令人覺得厭膩了,反不如一塊平凡無奇的海綿蛋糕,越嚼越有味道,能讓人打從心底感動。
 
因此,起初我興致勃勃地想:「太精彩了!等我看完,就去書店買下來!」(我是在圖書館借來看的)到中段變得可有可無,看到最後,則覺得看一遍就夠了,沒必要買回家收藏。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大概就是我對它最大的感想。
 
不過,批評了這麼多,這本書其實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一段羅天堡追捕記,中段敵友分辨不清的描寫也很有意思。看得出作者探討「情」與「恨」的企圖心,她讓主角與生平最痛恨、欲殺之而後快的人無意間成了至交好友,卻沒讓他們真正反目成仇,也不刻意安排感人肺腑的大和解,只是把這段仇恨置於一個「不知是否該恨」的情境中,懸而未決。
 
然後到了尾聲,謝蘇在夢裡與所有死者重逢,眾人不分敵友,全和樂融融地聚在一起,一笑泯恩仇,那樣的情景讓我沒來由地感動。似也說明人死後,什麼愛恨情仇,全是過眼雲煙。這時,我才真正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失落,人生好像也就是如此而已。經歷執著與追尋,逐漸看開,最後放下。
 
當時謝蘇可說是身心俱疲,心灰意冷了。一再被迫面對死別與分離,一再被人利用與背叛,他似已連最後一點希望和氣力都已失去。但作者寫了這一段插曲,讓他醒後決定重新振作,積極面對人生,不能說不是一個帶有正面意義的快樂結局。
 
題外話,這部小說最得我心的角色,竟然不是主角謝蘇,也不是其他那些飄逸絕塵的人物,而是戲份超少的方玉平。他是江南御劍門的少主,因為從小養尊處優,年紀又輕,難免有些任性衝動的脾氣,但是他面對謝蘇時,那種單純率直的表現實在很可愛,面臨危險也毫不退縮的性格,更使他顯得特別,不是一般純跑龍套的平面角色。可惜這種陽光角色不但出現得少,下場也有點令人欷歔,作者怎麼就這麼愛「扼殺純潔」呢?(苦笑)
 
至於謝蘇,我個人覺得他有點像『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李尋歡,所作所為也和古龍筆下的俠客較為接近。與金庸擅寫的「大俠」不同,古龍筆下的「浪俠」較注重個人的「情」,不會刻意行俠仗義,或者懷抱憂國憂民、經世濟民的理想,助人都是路見不平、舉手之勞的性質。是個人主義的俠,而不是集體主義的俠。雖然格局(以儒家觀點來看)較小,但不代表他們的人格就不偉大,胸襟就不開闊。只要有人在眼前受害,他們絕不會坐視不管,甚至願意為此犧牲性命,就算這人是自己的敵人,或傷害過自己的人也一樣。
 
因此有人說這樣的俠不配稱之為俠,我個人是持反對意見的。
 
最後忍不住想問一句,這本書叫『浩然劍』,但謝蘇用最多的不是浩然劍,也不是浩然劍法,而是銀梭機簧啊。那麼作者以它為書名,純粹是覺得很好聽嗎?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hotobucket

他眼前一片黑暗---燈燭處越發黑。他第一次感覺到,黑暗也像光一樣,有灼燃的源頭,並且能不斷向外發散。
                                                       ──節錄自《血劍‧倪淑英》
 
 
翻開這本書前,先別急著依封面插畫風格,將它定義為一本寫給青少年看的青少年小說。它的主角是青少年沒錯,寫的也是青少年的成長,但這成長並非我們想像中那種──充滿光明、積極正面又熱血的成長,而是孩子受困於環境,被迫提早成熟,戴上冷血面具,以求自保(兼保護親友)的殘酷成長。
 
在法國女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驚世駭俗的處女作《惡童日記》中,寫了一對行事作風令人悚然的年幼雙胞胎。這本小說的介紹文說:「當我們為書中主角荒謬、冷血、無情的行徑,感到不解、嫌惡、鄙夷時,請先認真的想像一下,你(妳)在一場戰爭中,住在一座被敵軍佔領的城市,一個既沒有仁慈,也缺乏道德的地方,糧食短缺,日子艱困。無處可去,無處可逃,唯一和你(妳)相依為命的,是一個不識字、骯髒、吝嗇、兇惡,甚至是一名殺人兇手的老太婆──你(妳),會怎麼樣?
 
這段話同樣適用在倪淑英身上──為了替父親報仇,殺了人人稱頌的大俠柳雨溪,與無論聲望、勢力與人脈都如日中天的柳家結上天大樑子,也因此幾乎得罪了整個武林。天下人個個都想將他們先凌虐後痛宰,不帶仁慈同情,也不講求道德規範(沒人會對「壞人」講道德)。他們勢單力薄、三餐不濟,師叔師兄師姐都像驚攻之鳥,軟弱善良、缺乏主見,面對接踵而來的殺機與危機,跟待宰羔羊毫無分別。在這種時候,能依靠的只有倪淑英。易地而處,換作是你,會怎麼辦?
 
有網友寫評,說這本書是給青少年看的,故事簡單,純娛樂、零負擔,拿來殺時間不錯,不必用到什麼大腦。對此,我很不同意。這部小說的確是單線敘事,也沒什麼旁支末節,但它對人性、社會醜惡面的觀察和揭露,並不亞於任何一本出色的小說;它把武俠中最常出現的復仇主題處理出新意和豐富的層次來,深刻到有時甚至令人不寒而慄的地步。
 
黃健畢竟是個中年人,寫出來的江湖,和年輕人那種意氣風發的江湖就是不同。
 
他把握住古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名言的精髓,筆下江湖也承襲了古式江湖的無奈、矛盾(但黑暗中仍透著一線曙光)。之所以身不由己,是因為活在江湖裡的人無法回頭、挽回或改變,沒人知道究竟該譴責什麼,也不知道就算一切能夠重來,要怎樣選擇才能達成最圓滿快樂的結局。
 
這個江湖是不講理的江湖。柳家找來評理人,想透過公權力討回公道。但一旦評的不是他們心中的理,討回的不是他們心中的公道,還是要以暴力來解決。這公道,說穿了只是私道。公不公平,全由個人來決定。除非倪淑英死,雪玉劍門被殺得片甲不留,否則不會善罷甘休。仇恨就是這麼自私、恐佈又霸道的東西。
 
因此,黃健在書中運用了好幾次「XX版」的寫法。誰的說法,就冠以誰的名字,不厭其煩地重述同樣事件。這樣的寫法乍看好像很拖篇幅,當中卻透著一股諷刺,及由此而生的惡趣味,令我聯想到黑澤明著名的電影『羅生門』。片中每個人(包括鬼)都專挑對自己有利的話說,因此模糊了整個事件,讓人摸不清頭緒。每個說法都只是某個人的觀點,要不要聽信,就看你心中那把尺和它合不合貼了。
 
除此之外,這個江湖,也是不公平的江湖。倪淑英他們要報仇,得餐風宿露,時時刻刻提防追殺隊伍;柳家要報仇,卻有整個江湖的資源聽任調度。倪淑英的報仇和出於自衛的殺生,被認為心狠手辣、行事偏激;柳家的報仇和捉到人質後的折磨虐待,卻被認為情有可原,甚至是「為武林除害」。對江湖正派人士來說,仁義道德,永遠只對自己打得過的人講。若對象是武功高強的「魔頭」、勢力龐大的「邪教」,就不再講江湖道義,以眾擊寡、不擇手段,都視為合情合理。有這種雙重標準和群眾暴力作為立足點,在審判前就已先定了一個人的罪,怎麼還會公平?
 
這個江湖,還是個現實的江湖。同樣是一條命,背後象徵的價值卻不同。報仇,絕非「殺人償命」就能一筆勾銷,還牽扯到與當事人有關的所有脈絡,涉及整個江湖的權力消長與勢力劃分。那些看熱鬧的圍觀群眾,其實不是與這場恩怨完全無關的局外人,也不是吃飽了撐著,因為柳家是勝是負,正攸關他們將來在江湖的地位和利益啊!
 
據我所知,幾乎沒有一個武俠小說作者點出過這個層面,因此看到時,我對作者的觀察敏銳,及一針見血的點評,十分驚豔。
 
與其說黃健在寫江湖,不如說他在寫我們所處的現實社會,只將「江湖」兩字套在它頭上而已(對報仇的探討,就類似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廢死問題)。因此它少了武俠小說中快意恩仇的浪漫,多了許多現代觀點與道德加諸其上的沉重。
 
比如倪淑英在書中有一段心靈獨白,認為他們這次的行動只是在報她自己的仇,與師叔他們無關。但這在武林觀念中,其實是毫無根據的自責。師叔他們都是雪玉劍門的人,掌門遇害,等於讓他們門派蒙羞,其嚴重性不亞於柳家這個古老大家族的名譽受損,為掌門報仇是天經地義,怎能說是連累。會這麼想,已經是現代思維,而不是古人會有的念頭了。
 
無論如何,正因為這個江湖既不講理,又不公平,現實得很,因此倪淑英非強不可。如果作者沒安排她學會所向披靡的冰魂劍法,在揭露江湖的真面目前,倪淑英一行人早就被斬草除根,沒什麼故事可演了。漫畫『聖傳』中,有句名言叫「我喜歡強者,強才是一切。」為此不惜犧牲自己所愛的東西。以前看到時覺得很扯,現在卻發現它是真理。因為不強,就沒有發言餘地,就沒有人會把你說的話當作一回事,就只有忍氣吞聲、任憑欺負的份。
 
這就是為什麼心狠手辣的人可以變成歷史上的英雄、梟雄,做出一番大事業;軟弱善良的人卻只能默默被歷史的浪濤吞沒。前者的成功,往往正是因為他們不惜犧牲身邊最親的事物,包括同甘共苦的親人朋友。只是成功背後的血腥味,在清算豐功偉業時,已漸漸稀薄淡去,人們選擇了忽視而已。
 
所以我覺得,黃健的小說更像一則長篇寓言,最終目的是烘托一個主題。書中人物幾乎沒有名字,只有一個稱號,如「師叔」、「師姐」,或綽號「小精靈」,更加深了這種印象。而為了達到說理目的,主角不宇宙無敵強就行不通了。因此無論王雨煙也好,倪淑英也好,都能技壓全場。這樣的寫法,就武俠中的「武」層面來看,是枯燥無聊又誇張了點,因為沒有驚喜,但卻是黃健小說中不可少的元素。
 
然而,令人激賞的是,黃健不曾為了說一個寓言,讓筆下人物淪為一個個樣板符號。無論有沒有名姓,也無論出場長短,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形象鮮明。或許性格並不完美,卻十分貼近真實(以大師兄為最)。倪淑英這個關鍵人物,更發揮所有魅力來吸引讀者,讓人能了解她那份冷血背後的無奈,為她暗地裡破碎的心掬一把同情淚。就像書中的神醫唐公子一樣,既為了她膽戰心驚,又忍不住關心她的安危。黃健在塑造人物上的功力,可說是非常出色成功的。
 
書中對啞姑的身世、快刀王良及兩位閔南刀客的下落,都沒有太多交代,給人許多想像空間;倪淑英與母親間點到為止的愛恨糾葛,也使故事在戛然而止的同時,留下無限悵惘與感傷。
 
回想當初剛翻開這本小說時,我曾因它迥異於武俠小說素來剛硬俐落的風格,筆法太接近中國白話,有股土味,而感到興味索然。毫不華麗的角色設定、毫不帥氣的打鬥場面,也讓我在看前五章時,有一搭沒一搭的。但進入第六章後,故事突然像搭上雲霄飛車般快速運作起來,且漸入佳境,給人倒吃甘蔗的驚喜,這驚喜一直持續到最後一秒。因此,就結果而言,它仍是部值得大推的小說。
 
聽同時看過『王雨煙』和『血劍倪淑英』的人說,後者比前者精彩,黃健在故事和人物的掌控力上,都比前作更成熟,可說是位有潛力的作者。看來我可以繼續期待黃健未完成的江湖八夢,看他還會以另八種不同的主題,寫出怎樣動人心弦的故事!
 
P.S. 感謝明日工作室提供的試讀機會。因為父親住院手術,心得無法及時完成,但編輯不但沒把我踢出試讀名單,反而願意先寄書給我,讓我找時間慢慢地寫,實在太貼心了!感激編輯大人~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京畫本

最近試讀的兩部武俠小說,不約而同出自女性作家手筆,從出版社舉辦的試讀迴響來看,不只平時不怎麼涉獵武俠的女性讀者大聲叫好,連看慣武俠的男性讀者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不分男女,全臣服在作者高妙的文字魅力下。在武俠榮景不再,一般讀者提起武俠名家唯知金庸(頂多外加一個古龍)的慘況下,這些新生代作者要突破僵局,扭轉人們對武俠的刻板印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無論我喜不喜歡這種突破,都要為她們的勇敢與努力大聲喝個采!
 
與深受各種外來文化影響,寫作風格偏向日系、歐美系,普遍帶有嚴重翻譯語氣(病)的台灣小說寫手不同,中國作家一直堅守數千年文化的根本,無論是對古文的理解、對歷史的洞察,還是對文字的掌握,都令人望之興嘆,深度廣度兼具,充分展現出中國文化奧妙精深的一面。比如這本書中寫景、抒情、敘事所用的辭彙,就給人精煉豐富、瑰麗纏綿的印象,許多字詞我連讀音、字義都不知道,更遑論運用。因此我每看幾行就暗叫一聲慚愧,明明是差不多的年紀,怎麼國文造詣卻差這麼多?
 
 
[女性觀點出發的新武俠]
 
這本書的故事就像一幅極其豔麗多彩的圖畫,武俠向來必備的報仇、奇遇、神功樣樣不缺,一般小說少不了的俊男美女、多角戀愛,也俯拾皆是。特別的是一般武俠大概因為作者是男性,描繪的又是以男性為中心的豪情世界,因此多半以男性視角出發,大抵不脫「一個平凡的少年,為報家仇或其他原因,歷經種種磨難與奇遇,終成一代大俠,贏得美人歸」的模式,即便是寫女性比男性出彩的金庸也不例外,只有少數能擺脫此種限制(就我所知有古龍的『大人物』及『武林外史』;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及王度盧的玉嬌龍不知道算不算?)。
 
『三京畫本』的作者盛顏則目光一轉,將重點擺在女主角觀音奴身上,寫她坎坷不凡的一生,寫她與幾個男人間的情感糾葛,並透過她來寫遼、西夏、宋、金四國間錯縱複雜的割據爭戰。開闊的格局有之,纖細的情感有之;大至兩國交戰,小至兩人交鋒,武打層面也兼顧了,各方面的讀者都能滿足。
 
觀音奴的不幸起於父親的失誤。也不知是自信過剩還是捨不得與妻女稍作別離,武林世家子弟崔逸道(這名字老讓我想到韓國人)為了替母親採藥治病,攜家帶眷遠赴遼國黑山,半途被仇家派人圍堵攻擊,尚在襁褓中的女兒夜來不幸被擄,陰錯陽差被母狼叼去養了數月,又被契丹部落裡倔強的十二歲少年蕭鐵驪當成死去的妹妹,帶著一同浪跡天涯。自此,夜來成了觀音奴,一個集野性、自由、明朗、純潔於一身,既是契丹人又是漢人的奇特女子。
 
作者自言下筆極慢,加上酷愛旅行,對歷史和諸般細節都很考究,無論是明媚秀麗的江南、蒼涼壯美的大漠,還是神秘縹緲的西夏廟宇,都令人感覺如在眼前,加上每節最後都會加上附註,說明引用史料和改編的部分,因此讀完小說也像讀了一部歷史入門,令人佩服作者的用心。只是這樣的作法,多少減低了閱讀樂趣,讓人隨時隨地意識到這只是一部小說。如果能把附註擺在最後列成表,那就好了。
 
除此之外,作者捨棄以往武俠小說「必備」的少林武當等名門大派,別出心裁地選擇遼國、西夏等異國作為故事舞台,由此發展出不同的江湖體系,加入充滿玄幻意味的宗教奇陣、幻術、靈魂操控術等,是她的聰明處,也是她獨到之處。如此一來,幾乎所有書中出現的武功、招式、丹藥,乃至兵器等,都無需拘泥於前人所創的套路與門規,能任憑想像力恣意鋪陳揮灑,而有帶催眠效果的「夢域影刀」、暗血城的七道惡德之門、散人功力的紫瑰散等有趣的設定出現,走出與前輩們截然不同的嶄新道路。
 
 
[難以蓋棺論定的感情線]
 
不過,比起歷史或武功招數,一般讀者最在乎的,還是人物間的感情發展;這也是整部小說最讓我驚豔的地方。故事中所有的愛情線都暗潮洶湧、隱晦不明,沒有一個猜得到最後結局。
 
原以為蕭鐵驪撿到觀音奴這樣一個有驚人美貌的「妹妹」,最後的效用鐵定像許多富豪的「乾女兒」一樣(有人稱之為源氏養妻計劃XD);原以為銀喜將蕭鐵驪的貪婪注視當成愛慕的表示,對他的感情會陷於愛恨交織;原以為觀音奴與嘉樹法師極端接近,連初經都是與他一起時發生,鐵定會在不知覺間愛苗滋長……想不到我都錯了。至少到這本「第一集」完結為止,各人的感情歸宿都是跌破我眼鏡的!
 
上次有這種撲朔迷離的感覺,是看『飢餓遊戲』的時候。因為女主角的感情動向不明,因此就算絞盡腦汁,也猜不出她最後會和誰在一起。是和既定的兩位男主角呢,還是大爆冷門冒出頭的黑馬王子?這故事同樣令人捉摸不透。看起來似乎基本上定了譜:觀音奴和沈皓岩訂了婚、蕭鐵驪即將到大宋去求親,但仔細想想,又會發現其中的變數太多,隨時都可能來個徹底翻盤。
 
比如銀喜,會不會像郭芙一樣,到了嫁為人妻的中年,才驀然發現自己對蕭鐵驪一往情深?比如觀音奴,會不會中途發現自己真正愛的是嘉樹,只是一直把他當成神一般的存在,不敢有任何「非份之想」,才會自然而然把感情轉移到與嘉樹相貌相似的沈皓岩身上?比如蕭鐵驪,會不會猛然驚覺自己重視觀音奴更甚一切?
 
不只如此,角色隱藏的過去,或者各種現實的狀況,也加深了這種不確定性。衛家以世家大族自居,會願意讓女兒嫁給異族(還是宋國之敵)嗎?對衛清櫻一往情深的小太歲秦裳,會心甘情願祝福她結婚快樂嗎?沈皓岩與「十九姨」那段聽來頗為不堪的過去,以及嘉樹法師刻意造成的誤會,會為他們的婚事帶來怎樣的衝擊?
 
可以這麼說:這部小說擺明了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易讓你看見底牌。因此,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不管支持那一對,不支持那一對,都大可以先停戰火,耐著性子觀望一陣再說。搞不好到頭來,作者轉了一大圈,還是回到讀者預期(希望)的配對也說不定。
 
總之,若說古龍引進推理懸疑及西方小說筆法是種創新,現在這種破除舊有男性思維、揉和女性感性觀點與秀麗文風、由女性領軍的陰柔武俠門派,也可說是武俠小說的又一蛻變。能不能以此開創一番新局面,吸引更多人關注「武俠」這種小說類別,將是我這個武俠迷最關切也最期待的事。
 
 
[出彩而飽滿的人物]
 
作者在書中塑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極深的人物,無論討喜與否,都性格鮮明躍於紙上,比如守舊強勢的秦綃、深沉善妒的沈皓岩、柔順堅毅的耶律歌奴、豪邁心軟的雷景行、嚮往自由的衛清櫻等。極力鋪陳的幾個主角就更不必說了,各有各的支持者,也都各有其特色與魅力。
 
與觀音奴感情牽扯最深的三個男人中,我最喜歡蕭鐵驪。雖然我也是外貌協會,但作者把嘉樹的外表寫得太俊太完美,反而讓我下意識產生反感,直到看他夾在愛與恨的縫隙中苦苦掙扎,想恨卻難以恨得徹底,想愛又難以放手追求,種種真情流露的脆弱、悲傷、痛苦、醜惡與良善,才開始讓他變得可愛真實起來;沈皓岩在我眼裡則完全是個孩子,說他溫柔倜儻,那是真的看不出來,大概是因為作者把他心胸狹窄又獨佔欲強的內心世界徹底攤在陽光下,怎麼看都覺得小家子氣,層次完全比不上蕭鐵驪和嘉樹的關係吧。他與觀音奴的感情,在我眼中也像國高中生的純純之戀,上了大學出了社會受了風波就會自動分手那種,因此我完全沒把他真正放在心上。
 
但蕭鐵驪,他和其他兩個玉面小生,甚至書中其他正反角色都不同,非但不俊美,連清秀也稱不上,作者給他最深刻的描述,只有一雙黑多白少的眼睛。但這樣一個不以貌取勝的漢子,卻憑著他的倔強血性,深深打動了我。他可以為了國家和所愛的人,忍下屈辱痛苦,拚上性命,也可以為此拒絕拜入武功蓋世的「南海神刀門」下,只因他無法保證自己永不殺人。
 
我不愛殺人,不過傷我妹妹者,必殺;奪我族人土地牲畜者,必殺。殺不過,只好給人殺。你這規矩希奇古怪,我做不到。
 
他不是一個善於言辭的人,但這番不經修飾的話,說起來是那麼斬釘截鐵,不留餘地,因而格外令人動容。
 
說出這番話的好幾年後,在戰場上,他果真成了斬人無數的阿修羅,就算對象是未滿弱冠的少年,出手也絕不留情。但他就像『天龍八部』中我最欣賞的蕭峰,同樣義無反顧,同樣豪情萬丈,也同樣因全然不曾顧念自己,而令人為之心痛。
 
因此,我總覺得蕭鐵驪是書中境界最高的一個人,甚至超越了主角觀音奴。
 
 
[後話]
 
看文宣中提到這部小說的出版歷程,其曲折離奇的程度,完全不遜於觀音奴的遭遇。作者先是在網路上發表創作,聲名大噪,被溫世仁武俠小說第一屆的參賽者盜用,引來一場風波,也引來明日工作室編輯對她的關注,才有了這部破天荒先有繁體版的小說問世。至於小說本身的創作,同樣波折重重。作者在序中說她2004便開始寫這故事,開始時命名為『刀上舞』,並說原本的嘉樹是現在的蕭鐵驪、嘉樹、完顏清中三人的綜合體(這點實在有點難以想像),但寫到一半因為故事和歷史背景難以磨合,索性棄寫,之後改了時間及人物等設定,才以『三京畫本』之名重新出發。因此,若論及它的寫作年月,竟一口氣橫跨了六年,作者的精雕細琢、萬般斟酌,可見一般。
 
只是,當初接試讀時,我完全不知道它是「第一集」,而不是一冊結束的故事,看到最後真有點錯愕。只希望作者這次別再斷頭,千萬記得給讀者一個圓滿的交代啊!
 
 
◎碎碎念之劇情篇:
 
一、觀音奴的遭遇有蕭峰的影子,不過蕭峰是從契丹人變成宋人,觀音奴是從宋人變契丹人,唯一的共通點是同樣在父母路過山區時遭襲,因此骨肉分離。不過,個性像蕭峰的不是觀音奴,而是她的義兄蕭鐵驪(剛好也姓蕭!)
 
二、剛看到蕭鐵驪這三字時,心裡有點暗自同情他,因為如果他上過學,一定很怨嘆父母給自己取了個筆劃多到爆的名字(XD)。
 
三、觀音奴擔心蕭鐵驪,毅然決然前往西夏居延城,這份兄妹之情令人動容,問題是崔、沈、衛這樣的大家族,怎麼可能讓掌上明珠般的寶貝兒女在這種戰亂時期到戰地去?除非他們是離家出走,但看情形又不像。此外,觀音奴與蕭鐵驪重逢前,只靠簡短信箋保持聯絡時也罷了,重逢後怎會還不知道耶律歌奴的死,與部族的滅亡?蕭鐵驪可不像那種善於說謊的人,一被她詢問,還有不老實招供之理嗎?
 
五、作者想來讀過不少武俠小說,看書中提到燕南天我真是驚喜呀。(這可得看過古龍小說的人才知道了)
 
 
◎碎碎念之其他篇:
 
一、我看的試讀本,有些簡體字沒改過來,如「仿佛」,希望正式出版時已改掉這些部分了。
 
二、作者的國文造詣高,那是無庸置疑的,但老實說,有時這反而為我帶來困擾。文中不常見的冷僻字詞、過多過長的形容詞,都在一定程度上減慢了我的閱讀速度,有時令我有點消化不良。比起堆砌華美瑰麗的詞藻,我仍然喜歡那種反樸歸真的文章。只用最白話淺顯的字詞,就能透過各種排列組合,達到最佳敘述效果,讓讀者充分感受到字裡行間所蘊含的詩意與音韻之美。(所以說,我會是白話文運動的支持者,而不是漢魏駢文的)
 
三、明日工作室的美編真是強者啊!設計出來的書一本比一本美,光看封面就令人心癢難耐,油然生出收藏欲望,真是武俠創作者的一大福音!(有誰會希望自己的書被醜醜地出版呢?)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清明記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在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節錄自『清明記』
 
對『清明記』,我很難簡單地說喜歡,還是不喜歡。要給它幾顆星,全得看是從那個角度出發。若是從武俠小說本身來看,這部小說武俠味不濃,反而文學味重,有大量個人創作的詩詞(這情形在中國作家較常見,想來是自幼浸淫在中國的秀麗山水下,深受文學與歷史薰陶之故),筆法纏綿繾綣、秀麗雅致,很多網友因此喜歡它,覺得它如同山水畫般,朦朧中帶有悲涼的美,勾人心魂。
 
這的確是它的優點,卻也是缺點,在小說中穿插詩詞,用得適當,將有畫龍點睛之妙,像是『斜風細雨不須歸』;但若用得過多,便有濫情的感覺,像是作者在感動讀者之前,已先沉溺在自己營造出的情境不可自拔,這在小說創作而言,其實不是好事。
 
也因為它的文字感情豐沛,有著女性作家的溫婉細膩,卻缺少武俠向來必備的雄壯陽剛,給人的感覺真如清明時節雨紛紛,綿綿悠悠,沒什麼波瀾壯闊或熱血沸騰的豪情;描繪武俠場面儘管如古龍般輕描淡寫,卻缺少古龍的犀利俐落與強烈渲染力。正如網友嵐野所說,「趙晨光的作品,有激情無詩意」。因此,比起武俠小說,它更像套上武俠背景的言情小說。若把它視為言情小說,我想,喜歡的程度會提高很多。對武俠接觸不深的人應該沒差,但老武俠迷能接受到什麼程度,我就不敢說了。
 
再說到故事風格,單從武俠小說的範疇來看,它的設定的確推陳出新,整部小說沒有什麼壞人,敵對雙方只是各為其主;而且主角清明的個性深具魅力,在傳統武俠找不到什麼前例可循。但若換個角度,從漫畫或輕小說的範疇來看,這樣的走向卻不是絕無僅有。事實上,打從開頭,我就覺得描述風格和角色設定非常有漫畫/日本輕小說的味道,詼諧場面更是如此。因此,以我這個老漫畫迷的眼光來看,驚豔的程度就低了。畢竟更精彩深刻的作品都看過啦。
 
但它的情節確是很令人揪心的。「沒有一個壞人」的設定雖清新,但沒有誰對誰錯,只有立場不同,即使是至交好友、結拜兄弟,有朝一日也要因彼此選擇的道路不同,殺個你死我活,看了怎能不令人心生感傷?作者以這樣的方式來寫,實在很聰明,因為這種沒有正邪,沒有刻意為惡,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互相傷害,正是悲劇的最高境界呀!悲劇向來比喜劇更深刻、更令人難以忘(釋)懷,難怪試讀的網友有大半為它溼了眼眶。
 
(關於京華七少各分東西、反目成仇的橋段,我總會聯想到郭箏的『龍虎山水寨』,或許因前者著墨不深,給我的感慨便不若後者深刻。)
 
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也很高明,雖不是全無漏洞,但線索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節奏舒緩有致,有抒情有嚴肅。整部小說篇幅雖短,卻鋪陳得極為完整,沒有倉促行文、虎頭蛇尾、交代不清的毛病,寫來不慌不忙且有條不紊,殊為難得。且從故事發展中,充份顯現出「人算不如天算」的諷刺,與「政局倏忽即變,難以預測」的無常;清明雖號稱玉京第一殺手,實則僅如上層手中的一枚棋子,只能隨動盪的時局搖擺,最後被無情捲噬,讀來更能體會他內心的那層苦悶與無奈,也就更會為他那置之一笑的灑脫,與全力維護所愛的多情所感動。
 
清明實在是個令人難忘又令人心疼的人物。看到他,我經常想起『神劍闖江湖』的拔刀齋。那麼年幼便被迫走入大人的世界,拿著劍四處執行見不得光的血腥殺戮。只是,拔刀齋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開創新時代,清明背後有著什麼理由,卻顯得模糊。讀者只知道他忠於玉京,忠於一手培植他的段軍師,至於他何以不惜犧牲一切,即使是生命和愛情,就不得而知了。
 
但或許這是無庸置疑的吧,以清明多情而執著的個性,認定了什麼,便要不顧一切去做,又何需冠上什麼理由?清明的悲劇性也在此:儘管他極力隱藏內心豐沛的情感,試圖將自己偽裝成一個蠻不在乎、雲淡風清、冷血無情的人,卻終是壓抑不住,導致最後功敗垂成,反而賠上了性命。他若用潘白華算計他的同樣心機去算計潘白華,潘白華是否能得逞?他最後全力的一刀,若是投向潘白華而不是龍千石,潘白華是否能躲得開?在那一刻,或許清明早忘了玉京的危急,只記得那是他相交五年的唯一知己吧。
 
可以這麼說:真正害死清明的,不是寒毒,而是他的多情。
 
我不諱言,這是個BL(耽美)味很重的作品。清明和潘白華,南園對清明,靜王對江涉,差不多都已脫離曖昧境界,表露愛意到露骨的地步了。有網友誤以為這部小說沒有愛情戲,殊不知熟知此道的人早看出它閃光四射。但說實在的,我不是很喜歡這種風格。更合我脾胃的是古龍小說或『魔戒』那種「生死相許、過命交情」的義氣,及樹夏美漫畫中慣常出現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我不太知道為什麼這部小說的愛情線無法打動我,以前連由貴香織里筆下帶點病態和殘酷的露骨之愛,我都看得很投入。或許是作者在描寫時,還不夠渾然天成,還看得出斧鑿痕跡的關係吧。
 
話說回潘白華。我相信他也愛清明,只是他和清明不同,他夠狠,心機夠重。沒有愛情,照樣能活得很好。那些傷懷的往事,他只會擱在內心深處,留待無人處獨自品嘗。該下手的對象,該做的事,他是不會心慈手軟的。總括來說,潘白華理智深沉,是個標準的歷史梟雄。
 
其實這樣的描寫也好,使這個人物、這段關係更耐人尋味,也更多了幾分惆悵。只忍不住為清明感嘆兩句,怎麼他刻骨銘心愛著的人,總是用無情來回報他。阿絹如此,潘白華亦如是。反而一個他不那麼看重的南園,肯在他死後,不惜冒生命危險盜回他的頭顱;一個他認為只會是敵人,不會是朋友的青梅竹,肯設法暗中相助。人間事的奇妙矛盾,莫過於此。
 
看得出作者煞費苦心在經營潘白華和清明的關係,然而他倆真正令我動容的場景並不多,大都是後半清明獨處時的小橋段,比如梅林中的驚鴻一瞥,比如客棧病重時的午夜夢迴,但整體而言,描寫太用力反而顯得煽情,失去感動人的力量。比較深刻、真正讓我低迴再三的,是鋪陳不多的部分。像是上面提過的青梅竹安葬清明、南園冒險入敵營盜清明首級,以及「京華七少」中的老七江涉對往事的追悔。尤其是江涉那令玉京人恨透了的一箭,那改變了玉京歷史與所有人命運的一箭,原來背後竟有那樣的隱衷。再對照之後的結果,不禁令人黯然神傷。
 
上面提過這部作品過於陰柔的問題,它也反映在人物的描寫上。每個出場人物,總是秀麗絕倫、文武全才、孤傲卓絕之輩,除了燕然這個戎族三王子,就幾乎找不出粗獷豪氣的綠林豪傑來,人物間的特性頗為重疊,不容易看出分別。特別當作者在寫潘白華時,每次出場,總全力鋪陳他是如何脫塵絕俗,乍看之下令人心生嚮往,多看幾次反而生厭生膩,顯得空洞無味。還不如只用寥寥數筆點出外表,其餘都以言談行事的描寫,來讓讀者自己體會那人的脫俗不凡,來得高明多了。
 
此外,這部小說取名『清明記』,顧名思義,就是清明一人的故事,因此除了他之外,其他角色都塑造得有些扁平,如同「享樂生活家」網主所言:「對潘白華這個人物的描繪全然是幾個堆砌文字,用許多形容詞去描繪這個人,卻沒辦法從故事裡去感受這個人的丰采。南園除了最後要去清明收屍的場景,他也很難讓我感受到那和清明並稱於是兩大殺手的美名。」女性在小說中的地位更是無足輕重,頂多一個江陵還稱得上有戲份,其餘都只是出來串場的花瓶,毫無發揮空間。
 
不過,這不代表作者描寫人物的功夫不到家,光是一個愛樂成癡的宋別離,就足以證明她有兩把刷子。這角色出場雖短,卻形象鮮明,絲毫不顯突兀,對結局也有畫龍點睛的妙用。只是,若作者肯多花點篇幅來寫寫配角,讓他們更活躍,這故事想必會更加豐富精彩吧。
 
無論如何,這是趙晨光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能寫到這種程度,已足以令人掩卷驚嘆了。聽說她現在正埋首於第三部小說『東京夢華』的創作,描寫的是京華七少年輕時的故事,不禁令人期待她將來發展的無限可能,及她能將言情武俠發揮到怎樣淋漓盡致的境地!
 
下面是題外話:
 
一、司馬中原先生的序實在太煞風景了,竟然把整個故事完完整整敘述了一遍,害我這個不知情的讀者被雷得徹底,減少許多閱讀樂趣。建議出版社把這篇序擺在最後當成小說賞析,免得繼續加害無知的讀者。
 
二、可能因為這還不是正式出版的版本,書中有些簡體字沒完全修正過來,比如「樹陰」,這還要靠編輯大人幫忙注意一下。
 
三、之前元人曾說不喜歡作者把未完成作品拿來投百萬首獎的稿,但看了『清明記』,發現它雖是『浩然劍』前七年的故事,故事和角色卻沒有必然的連結,頂多只能當成系列作,像金庸「XX三部曲」那樣,獨立、合著欣賞都有樂趣,要不要每部都看,全憑個人興趣,這樣的寫法我蠻喜歡的。而且,甲作品中的主角,在乙作品中只是擦身而過的配角,頗類似錯縱複雜的現實人生,令我想到我非常喜歡的『公主徹夜未眠』(成英姝著),也是我個人未來想嘗試的寫作方向。
 
四、第二次法會到底奠祭的是誰?我以為鐵定是清明,但為什麼是一個「身份極高的女人」,生出來的孩子封為節王,長相很像當今聖上?有那位高明的讀者能為我解惑嗎?

五、明日工作室出書真的很用心,無論排版、字體還是封面都設計得有形有款,典雅具質感,令人光看就興起收藏慾望。多麼希望古龍和溫瑞安的小說也能交由他們再版啊!!(現在的風雲出版社實在讓我太失望了)


P.S. 感謝明日工作室提供試讀機會!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八陣無極圖
 
故事開始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天氣。金陵城內兩大世家之一──諸葛府為獨生女舉辦比武招親,引來各路人馬躍躍欲試,誰都想當上這個與南唐皇室關係匪淺,武功財力皆屬武林頂尖的豪門快婿。結果,頭一道「試題」就令人意想不到:吃荔枝不能沾上汁水。更絕的是,別想取巧作弊矇混過關,凡是沾上汁水,或索性不吃荔枝還不乖乖離場的,諸葛府通通有法子一一揪出來!這匠心獨具的開篇,正預告了『八陣無極圖』這本破天荒由兩位作者共同完成的武俠小說,會是個驚喜不斷、令人拍案叫絕的閱讀經驗。
 
主角周濟是個承襲金庸武俠的典型角色。他原是另一世家赤壁莊門下的小僕,跟隨主子周瑕到諸葛府看熱鬧,不想卻被捲入腥風血雨的鬥爭中,成了一方欲除之而後快,一方卻傾全力相護的關鍵人物。誰也沒料到看似單純的比武招親,背後卻藏著無比複雜的糾葛,不只攸關諸葛府的榮辱,更將決定一國的存亡。周濟在諸葛府遭人重傷後,陰錯陽差遇到被囚禁密室的「武癡」玉彌陀,習得武林高人扶搖子所創的絕世武功,從一芥無名小卒,一躍成為當代無雙的高手,也在歷經一場患難後,整個人脫胎換骨,成了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像這種小兵立大功的故事,大抵不脫固定模式,即遇難,因禍得福,奇遇,高人,絕世武功等,金庸自己都寫爛了,後起之輩要寫出新意,就不那麼簡單。這部小說難得之處,在於它雖然套用舊招,卻能與新招巧妙結合,帶出一種全新的趣味來。正如宇文正在序文說的,原本不懂作者為何要採雙線敘事,這樣的分割一開始讓我有點混亂兼興味索然,畢竟氣氛營造到一個高潮後,突然中斷,從另一個全新的視角開始鋪陳故事,好一陣子都看不出與前面情節的關聯性,是有點考驗讀者的耐心。但一旦雙線逐漸合璧,能夠理出一個脈絡之後,這樣的雙線敘事不但不會造成困擾,反而拉快了整個敘事節奏,一環扣著一環,令人迫不及待想知道後續如何。到雙線正式交會,一切真相大白,所有伏筆都有了酣暢淋漓的發展,回頭去看前面的情節,又會發現整個故事首尾相連、結構完整,才明白作者此舉的高明。
 
許多評論者都已提過,作者在設計書中的武功與人名時,常可見精心的巧思,尋找思索本身就是趣味。比如周「濟」之於周「瑕」,諸葛「荷」之於夏「蓮」,「諸葛」莊之於「赤壁」府等。只要把握命名的大原則,書中孰正孰邪,勝衰消長,也就不言而喻了。這當中,最令我驚喜的是諸葛府與赤壁莊各自獨勝擅場的武功──一陽一陰的天魁功與天鉞功,與陰陽相合的太極神功之間的淵緣。其背後蘊含的意義,及造成悲劇的人性弱點,都引人深思與低迴。
 
不過,這部小說之所以讓我看得意猶未盡,還不是單憑情節的峰回路轉,還有人物塑造的成功。許多武俠小說奇則奇也,就是人物寫得太平板,教人難以記住,出場人物一多,就看得頭昏眼花。『八陣無極圖』起初也給我這種感覺,機靈聰明的女婢、美若天仙的小姐、丰神俊朗的公子、口齒伶俐的小僕,加上或為利,或為色而來的各方高手,固然顯得熱鬧非凡,卻沒有太推陳出新之處。直到這些人物隨著故事發展,或顯露本色,或逐漸成熟,才漸漸變得「有趣」起來。
 
我最欣賞諸葛家的小姐,她們的武功雖不高強,卻有智計,有膽識,也有為國捐軀的氣概,巾幗絲毫不讓鬚眉,令人欽佩。同時,她們遇難時事事以大體為重的覺悟與堅強,也令人心疼。比如下面一段,周濟得知諸葛小姐其實另有辦法對付上門的強敵時,以為她哭得梨花帶雨的模樣只是在做戲,不由得對她又產生猜疑:
 
諸葛荷苦笑了一下又道:「我是真怕那刀子割在我臉上,絕非作假。」
周濟道:「但你卻知道,他絕對不會真劃傷你的臉。」
諸葛荷緩緩地道:「我不知道。我怎麼會知道?俗話說:『人心隔肚皮。』我只能猜想、只能希望他別真的劃下那一刀,便是如此而已。」
周濟愣了一下,心中忽地對這位諸葛小姐心生憐惜。她以一個女流之輩,加上年紀如此之輕,竟不惜以自己的容貌、貞操作為賭注,也要使盡全力守護諸葛府、守護八陣圖,甚至於守護南唐命脈。
 
我向來最討厭那種凡事只想到自己,不顧大局也不懂得將心比心的角色,無論作者或編劇給他們戴多高的帽子,將他們捧成多好的人也沒用,我就是看不順眼。而『八陣無極圖』中的主要角色們,雖然同樣有七情六欲,不失人的真情,卻會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做出最恰當的選擇,整部小說看下來,感覺很舒服,沒什麼想掩卷大罵的時刻。再加上幾個人物的感情線鋪陳得引人入勝,沒有煽情或灑狗血的片段,大都是淡淡帶過,這種曖昧卻顯得格外美,尤其是夏蓮與司馬徹之間若有似無的情緣,「他也只能默默對夏蓮點了點頭,心中卻知如今一別,再見已是敵非友」,讀了不由得升起一股悵然之感。
 
書中的雙線人物,除了利欲薰心、圖謀不軌的之外,都是為自己的國家或信念而戰,各代表一方的勢力與立場。但即使抉擇不同,他們依然互相尊重,惺惺相惜,有時反而能變成盟友,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比如周濟等人見司馬徹傷重,即使知道對方是敵人,仍出手相救;司馬徹清醒後,雖然感激周濟,卻也不肯因此壞了大事,寧願束手待斃;司馬岑感念周濟救子,暗中保護周濟等人,才使他們倖免於難。這種不失原則的互助關係,是全書的一大亮點,值得一觀。
 
順道一提,書中文字雖然稱不上精煉,對話卻很聰明,機鋒相對的場面妙趣橫生,偽君子表面的場面話講得夠漂亮,也不乏令人叫絕的思維辯證,可見作者的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哲學系總不是念假的XD)。看著看著,我不禁有些感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煜宅心仁厚,打從宋朝開朝以來就俯首稱臣,不想多生事端,卻還是能被趙匡胤拿個「沉迷佛教,陷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罪名加以討伐,旗號打得冠冕堂皇,其實還不是為了一己的野心?而那些「不願逆天道而行」的「正派人士」,除了司馬父子,又有幾個不是出於私心?比如上清派分支,他們不正是因為李煜信仰佛教,使道教香火衰敗,才恨不得宋朝當政的?
 
『八陣無極圖』在溫世仁百萬武俠大獎得了評審獎,可惜的是網路上並沒找到太多稱讚的聲音,這點讓我有些意外,若不是頭一兩章比較沉悶,結尾與史實的結合又有些畫蛇添足,我給它的評價會更高。不過,創作者都有個人的理念與想法,要共同創作,磨合過程是困難重重,往往溝通到一半就分道揚鏢,這兩位作者卻能堅持到最後一刻,而且交出如此漂亮的成績單,實在不簡單,這也是我想多給他們一些肯定的原因。




P.S. 感謝明日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幽冥一線〉
他的妻子死了,會使「幽冥一線」劍法的,看似都有嫌疑。兇手呼之欲出之際,牽扯出劇毒「三日醉」的秘密,那三日醉之毒有得解嗎?
 
〈佳人如畫〉
鬼氣森森的寒山寺,魔女彷彿要從畫中走出;一眾和尚接二連三遇害,樁樁命案,癲狂的殺人魔是畫中佳人?
 
〈卿須憐我〉
一彎蘭舟上殺殺打打,情孽難捨,迷離的是岸邊景色、款款情意,以及看似無端上演卻不動聲色的一齣齣好戲。
                                                               ──摘自博客來介紹網頁
 
在第四屆溫世仁百萬武俠獎的作品中,我最感興趣的本來是首獎『王雨煙』,一來評審們簡直把這部作品捧上了天,令人好奇,二來它的情節有幾分古龍的影子(江湖險惡、揭發「大俠」的小人嘴臉)。但在書店翻了前面幾頁,故事鋪陳和文筆並不如想像中吸引人,因此後來先讀完的,反而是另一部只得到評審獎的『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孫雪僮是武俠小說的著名研究者林保淳老師的舊識,在林老師的序中,她是個精通詞曲書畫、玉石古玩、多才多藝的女子,她這部由三個短篇所構成的小說,則是在武俠小說界繼古龍和黃鷹之後,「失傳」了好一陣子的偵探推理武俠作品。
 
這類作品,雖說在武俠小說界並不常見,但從古龍留下的大量良莠不齊的小說(我沒看過黃鷹),及數以百千計、非武俠類的偵探推理作品來看,要寫出新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古龍說過,讀者的胃口已經被作家們養大了,閱讀的過程中,已經預料到故事會「奇峰迭起」,比如看起來最不像兇手的就是兇手、一開始就被咬定有犯罪嫌疑的反而是無辜等等,因此,要怎麼寫得讓讀者拍案叫絕,對作家來說就是種考驗了。
 
古龍主張應該回歸到人性面來寫,寫人性的光明、黑暗、情感糾葛,孫雪僮則選了另一條路──「反璞歸真」,也就是逆既有公式而行,利用讀者原有的心理期待,製造意料不到的驚喜。
 
關於這點我非提一下不可,我跟孫雪僮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因為我在看第一個短篇『幽冥一線』前半時,心裡正盤算將來要寫一個眾人以為A是兇手,其實真兇可能是B,案子查到後來,卻發現A才是真兇的故事。結果,孫小姐竟然就這麼寫了,把我嚇了一跳,不敢相信我們竟會如此心有靈犀。而除了第二個短篇『佳人如畫』稍微走回「看似不可能的就是兇手」路線外,第三個短篇『卿須憐我』也和『幽冥一線』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這部作品真正的趣味在於揭發兇手的行兇動機及真正身份,意外之處在於主角「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佈局,「兇手是誰」倒是其次了。
 
除了兇手令人耳目一新外,作者在案件的設計上也別出心裁。線索經常隱身在某個容易被讀者忽略的細節中,看似無聊冗贅的情節(比如『卿須憐我』宋秋發瘋似地為夫報仇那段),其實攸關整個案子的破解。破案方式及犯案手法在在令人意想不到。
 
當然,這並不是說它沒有漏洞。現實中,再怎麼聰明的兇手設計出來的詭計,都無法做到真正天衣無縫,何況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寫手,在揣摩這些案件的發生和結束呢?而三部短篇在連結上,其實也不如原先想像的那麼周密。雖說不是毫無關聯,但並不像古龍寫『楚留香傳奇』或『陸小鳳傳奇』那樣環環相扣,即前兩個事件導向第三個事件的大高潮,第三個事件的伏筆在前兩個事件隨處可見等。但無論如何,以一個新人來說,作者能構思到這種地步,已經很值得稱許了。
 
比起案件的縝密複雜度,或者是否前後呼應、一氣呵成的問題,這部作品真正讓我感到可惜的是人物。並不是說角色設定得不好,事實上,這些角色剛出場時,曾讓我驚豔得不得了。一個傳統武俠小說絕不會賦予男主角的個性──好色貪杯又懶惰愛財──破天荒被放在男主角身上。於是,我們看見這個靠父親庇蔭坐到蘇州知府的位置,又靠母親聲威贏得江湖中人顧忌的柳斜風,解決地方案件時跟師爺曾細雨合力A錢,沒事則和歌妓楚兒廝混,和其他武俠作品中沒事就惹來一身腥,在兒女私情和國家大義間掙扎翻滾的男主角相比,日子可說是過得舒服愜意極了。
 
再看他身邊的人,果真映證了「物以類聚」:曾細雨雖然外表英挺,腦袋精明,又有一些文采,卻同樣貪財(只不好色);楚兒這個嘴巴刁鑽的美女,要是客人沒有兩把「銀子」,根本就不屑一顧。唯一不貪財的捕頭李鐵,雖然武功高明,人看起來也挺酷,實際上卻是個怕老婆的男人。這些角色隨便寫幾個字介紹,就看得出鮮明的個性,有幾分漫畫的味道,自然令人期待萬分。只是,看到後來,我不禁感到失望,因為這些角色雖有骨,卻無神,雖然特別,卻缺少了什麼讓人難以忘懷、堪稱「經典」的東西。似乎就只是設定特別,如此而已。
 
仔細想來,大概是情感吧。無論是柳斜風,曾細雨,楚兒,李鐵,還是其他配角,都沒有令人動容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或者對貧苦、對弱勢的憐憫同情,在這部作品即使提到,也是輕描淡寫,像白開水一樣,食之無味。作者或許有意將柳斜風塑造為一個看似昏庸,實則清醒的好人,縱觀全書卻很難找到這種根據,因此他和曾細雨、楚兒偶爾閒聊所觸及的人生感慨,聽起來就有點像在無病呻吟,當然更不可能打動人心。
 
古龍說的沒錯,再機巧的詭計,都不如人性、情感來得吸引人。當機關算盡,故事到了尾聲,真正能讓人銘記在心的,應該不是那些完整的佈局或精密的細節,而是角色間的愛恨糾葛、恩怨情仇。這就是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總是讓我掩卷輕嘆,古龍的情節人物總是繚繞我心久久不散的關鍵。然而這部作品中的人物雖然互動頻繁,卻沒有什麼深刻的關係(羈絆),也看不出什麼真摯的情感,因此,他們的死活並不會讓我太關心,我關心的焦點,變成只有該事件如何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我看來,它的寫法就「推理」而言,或許是成功的,就「小說」而言,卻是失敗的。
 
另一個讓我在意的是文字。這點好像大部分評論者都挺欣賞的,但我覺得流暢度不足,很多地方都卡卡的,好像一半想寫得像古龍那樣白話俏皮,一半又想效法金庸的文言(相較古龍而言)嚴謹,結果風格不統一,有意無意間造成我閱讀的障礙。但我也得說,作者運用自己的專長,在小說中放入自創詩詞,實在是一大(令人羨慕的)優勢。尤其是結尾,那種感傷的意境不需贅言,便躍然紙上(雖然就故事本身而言,似乎沒啥特別值得感傷之處):
 
「時不計而匆匆兮,命不知而有年,心不解也迷離兮,鬢不覺也斑斑,
痛運命之未濟兮,誰可以解憂?哀時光之苦短兮,此生豈可無求?
今攬鏡也驚疑兮,竟半生皆僝僽,夫孤寒者依舊兮,無歸處可勾留。」
 
總之,從林保淳老師的序看來,作者似乎還在寫續集,期待上述的缺點都能在續集得到改善,寫出一個真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瀟灑故事。
 
P.S. 最後想誇一下這本書的封面,黑底,黃白線條的設計,古典中帶點奇詭的畫風,乾淨俐落又吸人眼球。我會在書店裡拿起這本書,這個封面功不可沒。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龍虎山水寨(上)

花了大半天把『龍虎山水寨』一口氣啃完,對郭箏這個作家又多了幾分欽佩。

與語調戲謔kuso、形式創新的小品武俠『鬼啊!師父』相反,『龍虎山水寨』敘事毫不叛逆破格,現代用語不多,文風雄渾豪邁,簡直像出自不同作家的手筆,令人訝異郭箏在兩種文風間的游走自如。

不只如此,無論描述武打,寫景或寫意,郭箏寥寥數筆,便能勾勒出形髓,讓人如臨其境,比如「血金色的光芒先是尖針一樣戳上天空,繼而濡染揮灑,剎那間便在半壁蒼穹上搭起一座華麗絢爛的宮殿」、「記憶如同幻影,上前一步,它就迅速後退消逝,或乾脆像泡沫一樣迸得粉碎」,隨便那個場景都描述得如詩如畫,由此可見他在掌握文字方面的功力。

故事描述南宋年間,「太行八俠」奉師命追查寶刀「大夏龍雀」的下落,排行第五的燕懷仙在偵察途中,邂逅了夏日雷及夏夜星兄妹,並佯裝成鐵匠獲取他們的信任,藉機混入護送寶刀的金國部隊。為了從夏氏兄妹的父親──武功高強的夏紫袍──手上奪取大夏龍雀,燕懷仙情急之下以夏夜星作人質,此舉傷透了夏夜星的心,她發誓要燕懷仙付出代價……

這本書不但有耳熟能詳的岳飛、秦檜、梁山泊好漢等相繼露臉,「太行八俠」除了主角燕懷仙,也都真有其人,而且貫串全書的大重點,嚴格說來,並不是燕懷仙與夏夜星的恩怨情仇,而是宋金長達十六年的拉鋸戰;歷史上出現過的「山水寨」(盜賊們組成的義勇軍)、由其帶動的「縮頭湖」之戰等事件,也都在書中佔了不小篇幅,因此,若把『龍虎山水寨』當歷史小說看,似乎也無不妥。

可以這麼說:在歷史與虛構的結合、歷史的再詮釋、對史實留白部份所作的想像等,郭箏都做得比金庸更徹底。若金庸是將歷史元素放入小說,郭箏就是將小說元素放入歷史,這之間沒有孰優孰劣,不過郭箏能在一片仿金趨勢中另闢蹊徑,寫出迥異於金庸的武俠,光是這點就值得為他拍拍手。

但是話又說回來,正因為故事跨幅十六年,開頭是少男少女的男女主角,到了結尾都已步入中年,整部小說加起來卻不過四五百頁,時間跳躍之快、內容之濃縮可想而知,因此有時我實在記不清楚誰是誰,每看完一章,也都得花點時間適應接下來一次跳N年的落差。好在郭箏在陳述史實與推展故事上,分寸拿捏得不錯,沒有細數流水帳的感覺,節奏也不會拖太慢(田中芳樹寫花木蘭的『風翔萬里』就嚴重犯了這個毛病,讓我越看越沒耐心),除了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一拖十六年稍稍讓我有些不滿(欷歔)外,基本上沒什麼毛病可挑了。

話說最後的爆點實在有夠大,以致這雖不是推理小說,我卻有看推理小說真相大白、真兇曝光時,那種震驚到不行的感覺。若說『曙光中的機器人』是將科幻融入推理,因此真兇難猜、真相撲朔迷離,『龍虎山水寨』就是將武俠融入推理,以此達成同樣的效果,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匠心獨具。

整體觀之,這是部濃縮的南宋史,經作者精心消化,用有別於傳統的角度切入(尤其是岳飛的部份),以一個動人的故事呈現,裡面有特別的愛情(我不知道它算不算happy ending,因為瘋掉才敢去愛,在我看來挺悲哀的,雖然很感人沒錯)、親情(葉帶刀的部份很耐人尋味)、友情(太行八俠無論求名求利求財,始終不忘師兄弟情誼,令人動容)等,還有對戰爭的批判與反思,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讀罷回味無窮,回過神時已經上了癮,開始搜尋郭箏的其它作品了。

這時不禁感慨萬分,像郭箏這樣一個有才氣的作家,怎麼沒大紅大紫,以致無法靠寫小說維生,得轉換跑道去當編劇呢?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鬼啊!師父

『鬼啊!師父』是在武俠版看到介紹而注意到的小說。那位網友在描述這本書及它的作者郭箏時,字裡行間充滿熱情與推崇,加上故事題材夠特別,作者筆法又幽默有趣,看得我心癢難耐,當天就趕著上網一連訂下兩套郭箏的作品了(另一部是『龍虎山水寨』,待啃中)。

[郭箏這個人]

「郭箏」聽來陌生,查一下履歷,卻相當傲人,而且充滿傳奇性。他的祖父陶希聖是蔣介石的文膽,負責撰寫總統文告及中央日報社論,他家從祖父這一代,更是一口氣出了將近二十位碩博士。然而郭箏是「家中的黑羊(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只念到初中畢業,之後不是因曠課過多被退學,就是因為和舍監及訓導主任吵架而辦休學,很年輕就到印刷廠當小工。但他從19歲開始寫小說,1984年以『好個翹課天』一砲而紅後,不想重覆成功模式,轉而去寫他一直有興趣的武俠小說及歷史小說,藉著深厚的歷史底子,藉古諷今,讓人在哈哈大笑之餘,反思政治及人性等的黑暗與荒誕。

近十多年來,郭箏轉換跑道創作電影及電視劇本,作品有『去年冬天』、『國道封閉』、『施公』等,最近則是擔任『赤壁』上下集的編劇(看到這裡我好驚訝!原來赤壁是他寫的),鮮少再涉足小說創作,但他對小說熱情不減,偶爾仍有新作問世。

[故事大綱]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與官軍鬥得不可開交,官軍規定每次戰役過後,每人都要繳交一具流寇屍體作為「戰利品」(因為大家混太兇,一具屍體分成好幾部份充數,後來長官才要看全屍),闖王軍則規定鬆一點,交一顆頭顱就行。

但是問題來了,官軍找不到流寇殺,就殺無辜百姓,搞得方圓五百里內寸草不生,闖王軍小廝姜小牙為了交差,不得已只好去挖死人墳,割了才死半天的男屍頭顱,倒苦了晚他一步前來的官軍小卒李滾,沒了男屍可交差,只得借男屍「那話兒」一用,找修屍匠把男屍隔壁的女屍帶去「換陰為陽」!

這下可好,兩個鬼魂因為男不男、女不女,才到陰曹地府門前就被攔下,堅持要他們把性別搞清楚才能投胎,否則只能永世做孤魂野鬼。於是這兩個生前的死對頭、「一抓二劍三快刀」中的「風雨雙劍」──燕雲煙與蕭湘嵐,只得回陽世找姜小牙與李滾算帳……

[好一個別出心裁的故事!]

郭箏講故事的筆法活像說書人,看書就像聽故事,無比荒謬的情境在他講來,都能妙趣橫生,沉重黑暗的部份也透著歡樂,這都是拜他犀利幽默、如話家常的口吻所賜。他的嘲諷有時雖然露骨尖銳,卻又絕到令人無可反駁,比如下面這段當初吸引我看此書的文字,只有「妙不可言」足以形容:

只有兩種哺乳類動物會仰躺著睡覺:人和貓。
只有兩種生物會在睡夢中打鼾:人和豬。
只有兩種肉食性野獸會在黑夜裡磨牙:人和狗。
由此可見,人類的低賤達到何種程度。
(中略)
只有兩種哺乳類動物能夠翹起腳尿尿,人和狗。
只有兩種生物能夠把花草尿死,人和貓。
只有兩種雜食性野獸能夠把自己的尿喝下去,人和豬。
由此可見,人類的低賤達到何種程度。

看過不少諷刺人類劣根性的文章,就這段最令人拍案叫絕。讀罷,實在不能不佩服郭箏淵博的知識(XD)及巧妙的聯想力。相信看了這段,應該沒幾個人會不對這部作品感興趣吧(至少老媽一看完,就默默捧著書走了)。

這本小說的設定看似無釐頭,竟是由兩人兩鬼開啟整個故事,但它誇張中帶有真實,有些發展像是已到絕境,但郭箏筆鋒一轉,便能將死路寫活,不但交代得合情合理,還順便帶出史實,寫出崇禎帝的荒誕不經、明末百姓的苦不堪言、明朝鬼神文化的迷信等,配合書末郭箏的補充講解,簡直像上了一堂有趣的歷史課。

以一個武俠小說創作者而言,郭箏相當另類,他和古龍一樣,不太鑽研武打場面,幾乎都是過場性質,且作者經常現身說法,論理意味濃厚。加上內含大量現代用語,用得比古龍更徹底,而且此書實驗性質濃厚,不按傳統章節分述故事,而是以有主題的簡短小節串連整部小說,帶點警世錄或寓言小品的味道,讀慣傳統武俠的人,乍看可能會不太習慣,但只要融入他天馬行空的武俠世界,包準樂趣無盡無窮!


活人的特徵是:不但記憶極差,而且永遠不會學乖。
幾天前明明就在這裡跌了個頭破血流,等傷養好了,立刻就忘記了痛,又蹶著屁股趕來同一個地方摔跤。
               ──摘自『鬼啊!師父』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最喜歡的武俠小說家們〈金庸─古龍篇〉

無意中發現這篇文章, 整理得好仔細, 看了彷彿又重溫一遍故事情節, 大推!

小學四五年級時, 最早是看金庸, 當時非常沉迷, 簡直是廢寢忘食, 他的大作我也收藏得差不多了, 目前沒看過的只有"鹿鼎記"(因為討厭韋小寶而看不下去)、"碧血劍"(因為看之前就轉而迷古龍去了, 轉眼十幾個年頭過去...)

金庸作品中, 我重溫最多遍的是"神鵰俠侶", 最愛"神鵰"、"天龍八部"、"連城訣", 印象中"射鵰英雄傳"也很好看。對"倚天屠龍記"及"笑傲江湖"印象不佳, 則是因為對張無忌及令狐沖反感。最愛人物基本上以配角及女角居多, 比如蕭峰、黃藥師、洪七公、周伯通、黃蓉(不含"神鵰"中的黃蓉)、郭襄、木婉清、陸無雙、任盈盈等。因為若說古龍筆下男主角神格化居多(事實上對這點我不太同意), 金庸筆下男主角就以懦弱無用、優柔寡斷的痴情白面小生居多, 偏偏我最不愛這類人物... 唯一一位敢愛敢恨的奇男子楊過自然是我心中首選。

一部"絕代雙驕"讓我的心徹底轉向古龍, 永遠忘不了天下第一聰明人小魚兒, 他已經成為我心目中最最經典的角色(可惜版主沒列出他來, 唉), 他和蘇櫻的絕配也讓我永難忘懷。古龍擅寫機鋒相對的對話與聰明絕頂的人物, 正正合我胃口, 古龍之所以深得我心也是為此, 私以為金庸就絕對寫不出這麼聰明的人, 他筆下的聰明人很少, 以女性為多, 但就算是這些聰明人也從未聰明得像古龍筆下人物一樣讓我掩卷輕嘆。

雖然已成為古龍迷十幾年, 他的作品還是沒看完整過, 實在是因為拙作太多, 看到不愛的就會讓我熱情暫時冷卻個幾年... 但最近又繼續加緊火力猛啃, 若真能把他所有佳作爛作通通啃完, 以我個人來說已經算是奇蹟了!(他的爛作實難下嚥...囧)

最愛的古龍角色也很多, 小魚兒就不必說了, 刀子嘴豆腐心, 壞卻壞得可愛, 就算上人家當也能設法扭轉形勢(古龍筆下男角最大的優點, 就是總能置死地而後生, 不會放棄希望, 也夠機智冷靜沉著), 實在是我所見過最驚豔的角色;楚留香當初看鄭少秋的形象(沒看劇)實在倒胃口, 大概我天生跟鄭少秋無緣吧, 因此連帶著對楚留香反感, 想不到看了小說才知道他實在很有魅力, 可惜女性關係混亂了點;李尋歡雖然很多人罵, 我也不愛古龍把他捧上天的寫法, 但他就是有種說不出的魅力, 看了很難不愛上他!

除此之外, 我也喜歡葉開、馬如龍、沈浪、方寶兒(不說方寶玉是因為長大後就魅力減半以上)、金無望、王憐花(剛重溫完"武林外史", 一整個迷上他)、王動等, 陸小鳳因為還沒看, 先不予評價。

金庸寫女角出色, 古龍則是男角, 他筆下的女子給我深刻印象或好感的實在不多, 數來只有寥寥數位, 蘇櫻當數首選, 能中途冒出來卻擄獲所有讀者心的女人, 天下非她莫屬;沈璧君、林詩音、風四娘、燕七、大婉、黑珍珠、鈴鈴(多情劍客中的)也是我喜歡的角色。大部份都是配角, 因為古龍的女配角常比女主角還出色。

除了金古, 溫瑞安也是我喜歡的武俠小說家, 但真正迷的只有四大名捕...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