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張國榮專區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照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其實幾年前就看過『阿飛正傳』,當時已對這部電影留下很深的印象,但第一次看時並沒完全看懂,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外加四處搜尋相關影評和專訪資料,才勉強捉出一個輪廓。因此,這次在台北電影節首度在大螢幕與它相見,突然發現原來它不是那麼抽象難懂,這發現結合電影本身帶給我的享受,使我走出戲院時,既驚喜,又滿足。
 
很多人聽到『阿飛正傳』,第一反應都是把它和魯迅的名作『阿Q正傳』混為一談,其實兩部作品可說是風馬牛不相干,不過同樣都在描寫社會上的一種人。阿Q是自我麻(陶)醉、茍且偷生的中國人代表,「阿飛­」(也就是廣東話裡「小混混」之意)旭仔,則是遊戲人生、放蕩不羈的浪子。他把自己比喻為無腳鳥,半帶驕傲地訴說:
 
據說有一種鳥,一直在天上飛呀飛,飛累了,就在風中睡覺,牠一輩子只落地一次,就是牠死的時候。
 
旭仔也不負這「無腳鳥」之名,從沒有停歇的時候,他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在一個又一個女人間來去,到後來,不只是心,連整個人都漂流於浮世裡,不在乎明天,也不在乎終點,只是日復一日的放縱自己。但是在這樣的紙醉金迷與任意妄為中,透過旭仔與養母的幾幕對手戲,觀眾又隱隱察覺:這個人其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灑脫,當他一意追求自由的同時,也被某種執念牢牢綁住,無力掙脫。

 
對旭仔來說,這種執念就是對「根源」的追尋。他想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什麼樣子,為了從養母口中逼出答案,與她進行著不惜玉石俱焚的角力競賽。養母受不了這種互相折磨的關係,最後率先投降,但她附送了一段話,第一次讓旭仔露出不安又徬徨的神情。
 
我把真相告訴你,是不想看到你拿這個作藉口,成天墮落下去。你想飛是吧?飛啊!別讓我知道,到頭來你只是自己在騙自己。
 
潘迪華這一段演得真是好,雖然我是衝著哥哥張國榮看本片的,每當他們對戲,目光卻總是忍不住被潘迪華吸引過去。雖然她年華已老,眉梢眼角的韻味卻隨時間越陳越香,更加迷人。特別是她的眼神,好似迷失在寂寞之中,又好似始終保持敏銳與清醒。非常令人難忘的一雙眼。

 
換作一般通俗劇情片,旭仔最後應該會大徹大悟:與其追尋虛幻的血親,不如好好珍惜相依為命的養母,從此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發現真愛就在身邊,之類。
 
但這種套路可不是王家衛的作風。
 
在他的電影裡,原本就不存在道德批判,只是饒富興味地一再探討類似的概念與主題,像是城市人的孤單與虛無、拒絕與被拒絕、遇見與擦身而過、宿命與錯失等等。透過一幕又一幕關於時鐘的特寫,與指針單調規律,在一片靜寂中更令人悚然心驚的清晰聲響,具象地表現出時間的無情流逝,與它在人們心中留下的沉重壓迫。
 
旭仔就只是這麼漫無目的地活下去。在被生母拒絕後,以自己的方式,也驕傲地拒絕了她。我喜歡他頭也不回大步離去的背影,那腳步堅決中帶著怒氣與霸氣,像頭受傷的獅子般,盡力武裝自己僅剩的尊嚴。在舒緩而慵懶的背景音樂反襯下,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大概就是這種「說不出的感覺」,讓我愛上王家衛的電影吧。

 
因為旭仔既任性又不負責任,乍見之下實在很難給人留下好感,但不可否認,他確是個充滿魅力的存在,所做所為總能充分引起我一探究竟的心。比如劉嘉玲飾演的舞女咪咪(或稱露露)與他一夜情後留下電話號碼,他看一眼後便隨意擺在旁邊,她生氣地指控他一定會忘記,他不客氣地回敬一句:「要是電話都可以忘,人也可以囉!」
 
又比如張曼玉飾演的前女友蘇麗珍想跟他復合,他說:「我不是個適合結婚的男人,妳和我在一起,將來一定會後悔」,她問他有沒有愛過她,他含糊其詞地帶過,但這個好似「記性很差」的男人,其實點滴都在心頭,只是,說他沒有承諾的勇氣也好,說他還有一絲為對方著想的體貼也好,選擇了表面上的遺忘。
 
其實那隻鳥那裡都沒有去過,因為打一開始,牠就已經死了。」
 
看似放浪形骸隨心所欲的人生,不過是掩飾空虛與無能為力的硬殼。因為害怕失去而不敢承諾,因為傷心失望而自暴自棄,到了最後一刻什麼也不曾擁有。就連這樣的哀傷,王家衛都能把它處理得不煽情而淡然。

 
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在九十分鐘的戲裡,沒有一個鏡頭是多餘,沒有一個演員是浪費,沒有一個角色是平面蒼白,每一段人物關係都令人回味無窮。唯一的一點缺憾只有後來劉德華在車站開槍的鏡頭。也不知是王導從原本的劇情中那一幕剪接過來的(註:王導習慣邊想邊拍,邊拍邊改,最後成品往往是拼湊而成。這部片最初的男主角其實是劉德華,張國榮只是客串,但拍到後來張國榮的戲越加越多,劉德華拍了三個月的戲則全部作廢,據說這令他相當不滿),劉德華看起來就像在演其他商業英雄片,與整部片的調性十分不搭。

 
要說經典場面,那是數也數不完,幾乎每一幕回想起來都是經典。我特別喜歡結尾的安排,在彷彿歌頌著晨曦那般透著微光的背景音樂中,旭仔走到人生盡頭,不知情的咪咪卻才剛從香港風塵僕僕地遠赴菲律賓去找他;劉德華飾演的警察在蘇麗珍失戀時陪她聊了一個晚上,建議她若想找人聊天,可以打他巡邏時會經過的公共電話。結果他徘徊了數夜始終沒等到來電,在母親去世後辭去警察,跑去一圓跑船夢,某一天公共電話卻毫無預警地響起,卻只是徒然在寧靜的夜裡鈴鈴迴響。
 
擦身而過的失落,在這一幕展現無遺。

 
我還喜歡咪咪跑到旭仔養母家去找他那一段。我以為她想進屋去看看,是不相信養母的話,認為旭仔還躲在屋裡,想親自確認,結果她說:「以前每次他來找妳,都要我在樓下等著,不讓我上來。我一直很好奇這裡頭是什麼樣子的,今天進來一看,發現其實也不過如此。
 
她雖然看清了現實,最終還是捨不下對旭仔的眷戀。愛情造成的盲目與不求回報,令人欷歔又令人動容。我一直不是很喜歡劉嘉玲,因為她給我一種很肉慾又現實的印象,但她在這部片演活了世故豔麗又奔放天真的舞女,雖然有時作法任性蠻橫了點,卻不令人討厭,反而覺得她很可愛。見她執迷不悟地拚命抓緊旭仔的幻影,又不禁為她黯然神傷。其實她和張學友飾演的超仔很像,只要認定一個人,就會不計代價地付出,那份傻勁讓我一度忍不住落下淚來。

 
電影宣傳說是有六大巨星同台合演,名單中包括了梁朝偉,但他只在片尾稍微露臉,說是客串還比較恰當。不明就理的人可能會覺得導演安插這段莫名其妙,只有熟知內情者才會會心一笑:「啊,這是在為當年胎死腹中的『阿飛正傳』下集鋪路(宣傳)的橋段吧。」不過就算不管這些,單就電影本身來看,其實也可以解釋為「阿飛精神長存」,一個阿飛故事的結束,正是另一個阿飛故事的起點。
 


不得不說,梁朝偉這短短一場戲演得真令人驚豔!他表現出來的阿飛和張國榮正成對比:哥哥是飛揚外放,又帶著自戀味道的,眼神帶著侵略性,梁朝偉則相對地內斂,一舉一動卻無不流露灑脫漂撇的味道。看他從容不迫地在鏡前梳頭、一一將打火機等物品收入口袋,最後熄燈飄然而去,影片隨之戛然而止,梅豔芳清亮低迴的嗓音緩緩響起,我被震懾得坐在椅上無法動彈,久久無法回到現實。
 
實在難以想像王家衛評這段時期的梁朝偉,是說他「眼神很棒,但因為演慣了電視,肢體語言完全不行,需要我一再提醒」,若果真如此,我只能說王導實在太有化腐朽(誇飾法)為神奇的能力了!

 
話說這部的台灣DVD版雖然畫質差到像盜版,又是國語配音,乍看之下遠不如原音原味的港版,但我還是推薦影迷(特別是榮迷)找來一看,因為最後火車上的鏡頭,港版清一色是劉德華,台版則清一色是哥哥。聽說早期港片經常有這種台港版內容不一的情況,不知是為了順應兩邊粉絲的需求,還是另有其他緣故。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部分照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一、    text:賈志俊
 
在王家衛的作品中,我特別喜歡《東邪西毒》。倒不是因為王氏其他的作品不好。事實上王家衛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難得一見的佳作,但是我卻獨愛《東》片,因為它和王氏其他作品有著顯著的差異。王氏其他作品自由、頹廢,甚至有些虛無飄渺,像現在都市生活的預言;而《東》片卻像是精雕細琢、匠心獨具,可以傳世的複雜工藝品一般;遠離都市深入大漠的場景,依然吐露出那份特有冷漠、孤獨及疏離感。在感情上的描繪,絲絲入扣,有著一份比較以往作品的更多複雜及細膩;除了提供一個思考空間外,更透過劇中人物彼此的關連性,及哲理般的對白,告訴我們一個解決感情問題真實且真正面對的答案。(這點和王氏以往作品有著相當大的差異)
 
杜可風的鏡頭呈現出的那種疏冷、精緻卻又有些夢幻的風格,及其間夾雜著些看來略帶粗沙粒的沙漠攝影,和蒙太奇氏打鬥場面,水中閃閃的倒影,編織出一幕幕猶如詩畫般的意境。(我甚至覺得杜氏在本片中每一幅劇照,都可以作為單獨的攝影作品來看待)無怪乎可以摘下威尼斯影展的奧賽拉攝影特殊貢獻獎。而透過杜的鏡頭,也似乎更可以深入王家衛影片劇中人物感情世界。

 
其中最精彩的兩段便是在慕容造訪西毒,屋內鳥籠的影子,不時地映在慕容(嫣/燕)的臉上,暗喻慕容的處境猶如鳥籠一般。其後,慕容與西毒相擁而眠,慕容將歐陽鋒當作「東邪」,歐陽鋒則幻想慕容為其大嫂。當慕容將手伸進歐的內衣,鏡頭出現的竟是黃藥師;而歐陽鋒轉身而去,面對的竟是大嫂。上下的連接鏡頭中,早已將兩人的心中世界清清楚楚的交代。(我這才發現,原來鏡頭也會說話!)
 
王家衛的電影美學,若是沒有杜可風,必定失色不少;然而張叔平的美術設計,加上陳勳奇的配樂,幾乎使我們忘記這是一部武俠片。看了《東邪西毒》之後,我才驚覺其實我無須羨慕像「原野奇俠」那樣美的西部電影,原來中國的西部竟也是如此的迷人! 

 
二、
 
張國榮憑《東邪西毒》奪得第一屆影評人學會的最佳男主角大獎,頗有點滄海拾遺珠的慼覺。
 
過去一年,張國榮共演出三部片:《金枝玉葉》、《錦繡前程》,及《東邪西毒》,平心而論,個人覺得《金枝玉葉》中的張國榮的確魅力四射,在製作認真、包裝華麗之中,張依然突出到個人的風格,演出同性戀與異性戀的矛盾心理亦能做到恰到好處,個人成績與影片的其他部分合成得相當好,稱職之中,神采不減。
 
《錦繡前程》中,突破性地演出無良人物又可謂一絕。可見他的確是有心求變,演得毫不尷尬,而且帶動了全片的大部分節奏,與《金枝玉葉》相比,同樣是時裝片,一樣魅力四射,但似乎《錦繡前程》更見血肉,這可能與《金枝玉葉》的世界比較童話,而《錦繡前程》則比較接近生活有關。
 
至於《東邪西毒》中的西毒以難度計算,似乎比以上兩片更具挑戰性:一個失落於迷戀世界的逃兵,躲在沙漠的一角,挖空心思地生存在人生邊緣上;古裝世界中帶著時裝的人性,夾押幾分怨毒式的邪氣,演來入木三分、一新耳目論難度及出來的成績,西毒張國榮似乎勝了半招。可惜本屆金像獎連提名的機會也沒有,亦反映出某個大圈子的趨勢及喜好。如今影評人學會補上一獎,對這演員可說是另一種成就的肯定,有人批評影評人學會是小圈子,其實只要聲音明確,小圈子又何妨?在外國不是有不同的獎代表不同的成就嗎?

 
三、1994明報評論
 
《東邪西毒》引起彈與讚的分歧很大,大褒大貶。這種自由爭論越熱鬧越好,因為是健康、益智和有趣的。其中一個有趣之處,是無論彈派或讚派,大都同意張國榮在片中演得好
 
張國榮目前的聲價和狀態俱佳,他是今年暑期最紅男星,《金枝玉葉》和《錦繡前程》叫座,加上《東邪西毒》,他在三片都表現得有自信、有變化,惹人好感。他在《東邪西毒》演西毒歐陽峰,本來是個反派人物,身為收買人命的「殺手經紀」,充滿冷嘲,甚至自私殘忍,但被張國榮賦予了感性與人味。他在《錦繡前程》演花心滾友亦生動傳神,被觀眾樂於接受。另一方面,儘管港片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太多,但普遍對人物描寫比以前複雜,是一個進步。男女主角都可以脫離「好人」樣板。正邪之間的邊緣人、問題人,甚至大奸大惡,都能榮升主角。
 
嚴格來說,目前港片對人性心理的探討仍嫌淺薄,不夠具體深入。《東邪西毒》的張國榮其實仍作「好人」包裝,用失戀自憐加以浪漫化,比起金庸小說的正牌西毒,只能算是文藝腔小兒科。 

 
四、活在這一分鐘──王家衛電影裡的時空寓言
1995年12月號影響電影雜誌   文/侯季然
 
大量的夜景、室內景、人來人往,陰鬱灰暗,正是都市裡不見天日、非人性化的空間特性,甚至《東邪西毒》中一幕幕構圖精巧,彷彿風景明信片的大沙漠,也像一個隔離的空間。西毒不就說了:「翻過了那座山頭,仍是一樣的沙漠。」旅行或逃亡之所以有意義,在於遷移到一個不同於原來的空間,可是當到處都一樣時,辛辛苦苦翻山越嶺便是一種徒勞,這些具象的或隱喻的封閉空間,正指向生命的無處可逃

 
五、王家衛電影策略:人物觀念的重建    
文/司徒健恩(名編劇)
 
王家衛的第四部電影《東邪西毒》(1994),當年評價極端分歧,好惡褒貶各異。這部影片可視為險走偏鋒不入主流怪奇之作;與其說是武俠片不如說是大破武俠片模式,主題探索人的深沉情感、執迷、幻破的心理實驗電影。(略)
 
同是在「新武俠片」潮流中出現的《東邪西毒》,王家衛這回顯然野心很大。他的這部「武俠片」試圖重塑整個類型的規範,他對常規電影直線敘事法的顛覆和重建,遠遠超出普通觀眾的接受程度。《東邪西毒》表面上敘事架構複雜,其實是以歐陽鋒(西毒)作為敘事中心。西毒妒嫉心極重,害怕被拒絕,自困於自我世界。他不再具有傳統「俠士」所保存的重公道、仁義、慷慨輕財等特徵;相反,西毒這個中心人物違反了這些傳統俠士特徵。一般「武俠片」以保衛武林或報仇、尋寶等作主題,《東邪西毒》則是愛情悲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從前傳統俠士闖蕩江湖為求復仇或建功立業,在《東邪西毒》片中的俠士則是借「俠」的身份而游離飄泊於江湖,無法為自己的情感歸處定位。

 
六、倒帶王家衛   玩弄情慾的高手   
文/葛大維  2005/04/30 聯合報
 
《東邪西毒》裡的愛情,都是苦澀的單戀。騎在馬上的劉嘉玲,不停撫摸馬背,卻怎麼都盼不回馬的主人;林青霞的手繞著像鳥籠的燈籠,無止境地轉啊轉,自己成了情慾世界的籠中鳥,終究發瘋。

 
文章/資料來源(包括前面系列文章)
 
1.<張國榮歇斯底里的一次>   電影雙周No. 405 (1994)
2.<A director’s Dream  An actor’s Nightmare>   text:Scarlet Cheng   SCMP 1993.8.15  
3.<Wong: "My critics are indulgent, not me' >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1994.11.3
4.<王家衛的它與他>    電影雙周刊402期
5.<《東邪西毒》角色簡介>    壹本便利 (1994)
6.<反璞歸真的張叔平>   電影雙周(1994)
7.<陝西榆林拍攝《東邪西毒》花絮>   《電影世界》94年1月號
8.<張叔平: 除了王家衛別人都以為我是瘋子>    2006年2月9日
9.<《東邪西毒》外傳--王祖賢在哪裡?>   文:竹聿名
10.<冷眼中的熱淚--打開王家衛電影音樂的"樂"光寶盒>  作者:hi_lover  網易娛樂論壇
11.<張國榮公開批判王家衛>    民生報1995-02-09
12.<王家衛,他抓得住我>    聯合晚報1994-09-11
13.<王家衛 雙喜臨門>    聯合晚報1994-09-0
14.<《東邪西毒》魅力難擋  坎城影展破例邀《東》片明年以新版參賽>    民生報1994-09-03
15.<趕最後一刻 東邪西毒”創紀錄”>     民生報1994-09-01
16.<杜可風:喝酒像王家衛戴墨鏡 愛張曼玉愛得要死>   2004-11-01   千龍新聞網
17.<從《旺角卡門》到《2046》的王家衛>    南方週末2004-09-30  陳漢澤
 
<補充>若對這部片有興趣,希望作更多了解,可以再參考:
<沙漠.春/秋--記王家衛的武俠世界>  黃建宏  電影欣賞 89.02  及http://www.brigittelin.com/AOT.html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之一、《東邪西毒》的三種閱讀角度

作者:李焯桃

《東邪西毒》在多倫多電影節放映,反應遠不如王家衛的另一部《重慶森林》熱烈,這現象不難理解。以該片對白與旁白交錯之頻繁、角色之多及關係之復雜,外國人要通過字幕看個明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加上多數對武俠片這類型傳統一知半解,更不曉得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原著是怎麼回事,自然對《東邪》的種種破格手筆毫無反應。影片在威尼斯角逐大獎落空,戰果其實十分合理。
 
但《東邪西毒》在港上映以來,似乎多數觀眾都表示失望,部分評論口出惡言,票房也很快顯著下挫,就像《阿飛正傳》歷史重演。事實上,二片都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幕前幕後陣容之盛及傳聞之多,使大家都充滿了期望。可以說,每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一部《東邪西毒》,偏偏王家衛卻是最難以捉摸的導演,加上影片拍攝經年,演員及扮演的角色與起初大異其趣,大家因期望落空而感到失望,也屬自然不過。
 
事實上,王家衛這回野心更大,初拍古裝武俠片便打算重塑整個類型的規範,表現形式亦比《阿飛正傳》更離經叛道,尤其是對電影敘事法的顛覆與重建,簡直是一部大銀幕的實驗電影。由於王家衛這回「自尋煩惱」給自己開的難題實在太大,《東邪西毒》的成績也許不及《阿飛》美滿,但那份無時無刻力創新境的勇氣和心意,卻殊值得大家欣賞。

 
在《阿飛》與《重慶森林》之後,觀眾應對《東邪》沒有完整的劇情早有心理準備。但王家衛這回不但在多重敘述者的運用上變本加厲——片初便一連出現三把旁白的聲音,分別敘述四個不同的「故事」,但張國榮(歐陽峰)及梁家輝(黃藥師)的旁白卻自由穿插——更把對白/旁白的作用大大提高,敘事之外更重要的是抒情;同時影像也成了另一平行而獨立的符體,主要為了營造氣氛境界、渲染感覺和情緒,而非為了推動劇情的發展。這不但與主流劇情片的習慣相反,亦與一般「藝術片」的作法迥異——如《愛情萬歲》便十分強調影像的敘事能力,而把對白/文字的作用減至最低——《東邪》因兩面不討好,也是理所當然。但這正是影片大膽實驗的意義所在,而且起碼在把對白變成獨白方面十分成功,從而拉近了與旁白的距離。張曼玉自言自語一段固然最明顯,張國榮頭尾出現兩次的招徠顧客長篇說辭,對象只有鏡頭後面的觀眾;他向村民解釋穿鞋的武士比沒穿鞋的可靠,也是在畫面左邊向畫外自說自話。

 
事實上,無論是村民、馬賊(包括殺死梁朝偉的左手刀高手)或太尉府刀客,都是面目模糊的一群。主角們則無論在特寫或遠鏡裏,都經常是形單影隻,加上沙漠實景在杜可風的鏡頭下顯得懾人地荒涼,《東邪》人物的孤獨、傷逝的鬱結,程度可說比《阿飛》更甚。不過張學友(洪七)一段卻明顯是張國榮的對照 (antithesis),像《重慶》的王菲一樣,提供了較樂觀的另一種可能
 
王家衛作為一位電影作者,從不會為實驗而實驗;今回比《阿飛》更斷續的敘事結構、更徹底的旁白/獨白形式(更少對手戲、全部是倒敘回憶),完全是為了承接前作的主題(失落愛情、時間回憶)企圖作出突破和發展。如今回想,很可能是《東邪》遇到的困難,使他在拍《重慶》時不再去盡,保持大量內心獨白之餘,減少了抽象的哲理化及加強了幽默感;回歸城市背景之外,又強調年青人的即興活力,有別於前作的中年懷舊情懷,觀眾的接受程度果然較高。

 
另一方面,《東邪》借用了武俠片的形式,卻顯示出對類型的反思。像沙治奧里昂尼的《萬里狂沙萬里愁》對西部片作總結一樣,《東邪》誇張的音樂、自覺的影像風格,皆可收把類型常規「陌生化」之效。此外三場大戰的鏡頭處理各有不同,卻同樣把傳統的招式和殺陣設計棄如敝屐。林青霞的慕容燕/慕蓉嫣精神分裂的構思,以至練劍場面的誇張拍法及變了「獨孤求敗」的安排等,自然是開她的「東方不敗」神話的玩笑。
 
《萬里狂沙萬里愁》的主題是西部片傳奇牛仔英雄時代的消逝及資本主義的興起,武俠世界卻歷史時空不明,張國榮的「市儈」與張學友的單純的對比因此是抽象的。《東邪》對武俠類型最深刻的反思,在於對主角(成為英雄前的常人)實際的生存/吃飯問題及感情生活的質疑,而後者更與王家衛一直執著的主題息息相關。事實上,闖蕩江湖(與至愛分離)與攜妻歸隱(安居故鄉),一向是武俠片的兩難處境,本可與西部片中家園與荒原、西部開拓者與流浪槍手的矛盾(antinomy)一樣,發展至神話的層次,但可惜一直無人問津。
 
總之,王家衛(以至關錦鵬等有另類創意和野心的導演)是在香港的主流電影工業的規範下從事創作,不像大陸和台灣的新銳導演般與主流互不相干,自然沒有那麼清脆俐落地好得有目共睹。但正因如此,無論破與立是多麼有限,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東邪》的成線可能瑕瑜互見,創意卻是絕對值得肯定的。

 
之二、《東邪西毒》的形式和結構   

作者:李焯桃
 
最近才補看了《東邪西毒》的公映版本,發覺加於片首的武打場面純為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片末的一輪蒙太奇倒有點重新為影片在武俠類型中定位的意味),反而新加的旁白開宗明義道出了歐陽鋒的「妒忌」心理。王家衛在訪問中,也不厭其詳地解釋了戲中人「害怕被拒絕」等主題。其實這些通通在影片中不難找到,王今次一反常態地高調,相信是預感到要觀眾接受《東邪》實在困難重重。
 
但事實證明於事無補,《東邪》的挑戰性不在主題不清,而在敘事法與觀眾的習慣背道而馳——主角張國榮一直在說「別人」的故事,每個人物出場時於整個劇情布局的作用皆隱而不彰。換句話說,它要求觀眾付出精神和耐心,不斷調整自己原來錯誤的期望,才能進入影片的狀況,到最後一切都水落石出。這本來也是一般「藝術片」觀眾應有的心態,但對多數《東邪》的觀眾卻未免是緣木求魚。



要判斷一部作品的成敗,形式、結構與主題的配合會是一個不錯的標準。《東邪》的敘事結構表面上有如斷截禾蟲,但只要我們抓緊歐陽峰(張國榮)這個中心的敘事觀點,便可知一連串他人的故事,其實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暗示和映照出他與大嫂(張曼玉)的愛情及性格悲劇,甚至是他一個重新面對過去、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

 
片初黃藥師(梁家輝)攜「醉生夢死」酒來探歐陽峰,已點出了記憶與遺忘的主題。回憶由慕容燕/慕容嫣(林青霞)開始,正是因為她與黃藥師的一段愛恨糾纏,激烈處觸動了他(歐陽鋒)感情上的傷口。他不斷在慕容身上看到了自己,先是醒悟到未離開不知最愛,繼而換上一個他人的身分(慕容醉酒誤認他為黃藥師),發覺示愛其實不是那麼難以說出口,後來終於在睡夢中把她撫摸自己的手當成是他大嫂的——他努力壓抑的平生憾事,終於浮現一個輪廓,張曼玉的面孔亦首次在他的幻想中閃現在我們眼前。

 
有趣的是,慕容燕/嫣卻同時把西毒當成東邪,那一幕的剪接隨著二人的心緒而切入不同的主觀幻象,複雜微妙得來條理井然,境界在港片中不可多得。另一方面,這場戲之前也揭露了慕容燕與慕容嫣同為一人,之後接著是孤女(楊采妮)出場,歐陽峰覺得她使他想起另一個人(大嫂)——三者綜合提示了影片的一個主要的敘事策略,就是人物的可替換性,使不同的段落實串著相同的母題︰不同的人物,演的其實是同一個故事的不同可能性。 

 
因此,緊接著的夕陽武士(梁朝偉)與洪七(張學友)兩段落,前者是歐陽峰未來悲劇方向發展的預演,後者卻是他遺憾的過去的另一個喜劇的版本。在感到被愛人拒絕而遠走他方拒絕原諒這一點上,武士與歐陽的處境是相同的,而桃花(劉嘉玲)與大嫂一樣在故鄉空等一場。到武士回心轉意想回鄉看桃花時,一切已經太遲了。

 
洪七則不但性格與歐陽相反(他終憑義助孤女復仇一役,拒絕了與後者看齊而重拾真我),與妻子也可一起闖蕩江湖,而毋須重蹈歐陽的覆轍。歐陽峰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一手放棄的幸福機會,而不禁心生妒忌。那時候,他仍未有足夠的自省與徹悟。但隨著大嫂向黃藥師傾吐心聲,影片在最後二十分鐘突然一切都真相大白,處處扣人心弦。她終於明白自己因為驕傲而拒絕歐陽峰,結果傷害了所有人;黃藥師也承認,他是為了這個女人而妒忌歐陽峰,從而引誘了桃花和慕容,但自己從一開始就是輸家;歐陽峰聞摯愛死訊先是萬念俱灰,自責之餘卻因無法回頭而圖付諸一醉,繼而發現遺忘原來不可能,而擁抱記憶才是面對虛無失落的唯一出路。主題的發展至此逐告圓滿
 
在形式的層面,這到最後才出現的揭露高潮,也呼應了影片一直以來的另一項敘事策略——從背景資料不詳的局部開始,逐漸砌成圖案的拼圖原則。例如慕容燕、桃花、洪七等的出現都在介紹身分的旁白出現之前;半醉的黃藥師被手掩面,那紅藍二色的衣袖後來才顯示屬於慕容嫣……

 
正因為每個人物(洪七也許除外)都有他/她執迷的一段憾事,所以他們說話的對象其實都是自己。影片不論對白或旁白,統統是他們寂寞的內心獨白。既然是歐陽峰逐漸面對過去和自己的心路歷程,敘事體由他的獨白帶動便有其必然性了。但隨之而來影像與旁白/對白之間,敘事功能的分裂及主從關係局部的逆轉,卻是令不少觀眾無法接受本片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文字成了主要的敘事手段,自然無法(亦毋須)要求影像不斷提供「具體的情景和連扣的過程」。
 
這並不表示影像淪為次要,首先是猶如獨白的對白場面,演員的演出、鏡頭(如淺景深)和場面調度的配合,對造成的感染力皆不可或缺。其次是平行的閃現鏡頭(如桃花及大嫂隨旁白的主觀心緒出現),及意在言外的表現性段落(如孤女由左至右,武士由右至左的兩組粗微粒慢鏡,通過對稱暗示孤女成了桃花的替身),皆有畫龍點睛之妙。此外,獨立渲染情緒和造境的意象(如武士身亡一段的破幔和茅草、夢迴白駝山的山水倒影如海市蜃樓等,無不前後呼應),也不時美不勝收。
 
當然,《東邪》在作者電影(發展王家衛一貫的主題視野,主要見諸文戲)與反思類型(尤其是武打場面)之間,其實存在不少張力,甚至直接影響到影片的成績。但以其野心之大及突破性,不過是大醇小疵而已。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王家衛看演員】
 
(一、)初次合作的:
 


梁家輝--「我覺得家輝是一個好有『心計』的人。在《射雕英雄傳》小說裡面,好多人都覺得東邪是一個好飄逸、不受傳統規限的人;但我覺得東邪好保守、好攻心計、驕傲,而且妒嫉心好強。所以適合家輝去演。」

 
林青霞--「對我來講,林青霞是一個有多種面貌的人,在公眾場合有一種,對朋友有一種,私底下又有另一種 … 我早覺得她應該演一些『精神分裂』、成日顧影自憐的人!由於我覺得自《東方不敗》之後,青霞女扮男裝的角色都沒試過好好發揮,所以,我安排了這個時男時女的角色給她。」 

 
楊采妮--「Charlie是美少女的象徵,就好像在戲裡面,她對每個男人來講,都屬於『多人喜歡』的那種女人。」
 
(二、)繼《旺角卡門》或《阿飛正傳》之後再合作的: 

 
張國榮--「我會用『恰如其分』去形容這部片的所有演員,但比較難得的是張國榮,他基本上是『擂台躉』,所有角色都會路過他的旅店。但張國榮不單做到姿態從容,兼且角色統一。所以,對張國榮來說,這部戲是一個成就!」

 
張學友--「他一直都只是做些大哥哥角色,其實我覺得他需要時間去令自己成熟。而當進入熟期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男人』,就是學友演員生涯最光輝的時刻!所以我安排他在《東邪西毒》中做洪七公,有老婆,成為一個『男人』。」 

 
梁朝偉-一「這次的角色只是將《阿飛正傳》的角色延續下來,一樣很浪漫。偉仔其實是一個好喜歡作夢的人,好會演戲!」 

 
劉嘉玲-一「同《阿飛正傳》一樣,她的角色依然好『實淨』。亦一如嘉玲本身,一樣是好『physical』、好『實際』的!」

 
【拍攝點滴】
 
和傳說中一樣,王家衛拍片速度非常慢,總是邊拍邊想、不時改變攝影機動線與角度,並不斷調整演員們的演出。更糟的是,他的劇本是跟他的拍攝同步進行的,常常昨天的戲他思考後作了修改,隔天又要重拍。張國榮就對之前拍了一個月的東西都要棄用,感到非常沮喪。
 
「高佬是一個很難應付的導演。其實我覺得他很有才華,但是他的策劃可以說是全港最差的一個。不知是否他太藝術家脾氣或是什麼的,他的東西都藏在自己裡面。每次約我拍片,跟我說什麼故事也好,最後總不是那麼一回事,這對一個演員來說非常困難。」
 
林青霞開玩笑說:「我們應該把不用的那些底片版權買回來,用它們剪部電影。」同年還有15、6部電影要拍的梁家輝則萬分焦慮:「希望他們能趕在我離開前把我的戲份拍完。」
 
演員大多是在化妝時才拿到當天剛出爐的劇本,沒有人知道劇情是怎麼連貫起來的。「先前一場戲是甚麼?接下來發生甚麼事?一概不知!根本令人不懂得如何承前接後,這其實很依靠一個一致性,即做演員的要維持自己的調性。」張國榮說,「我對王家衛的電影已逐漸喪失信心,要再合作一定要先看劇本。」他形容拍《東邪西毒》是他從影以來最辛苦、最費勁又不認同導演工作方式的一部片。梁朝偉也表示:「這部戲拍了兩年多,我也迷糊了兩年多。」

 
張國榮認為,這兩年王家衛的電影「跳」得很厲害,有時候前面拍的戲只是在幫導演自己熱身,不僅演員有不受尊重的感覺,也覺得情緒無法連貫。一般而言,演員在拍戲時心裡大概會有個譜,演重頭戲時會多出點力,但王家衛的電影無從得知那幕是高潮戲、那幕和那幕有連結關係,因此演出時只有盡力做得平平淡淡。「叫作做緊野就算(叫作在演戲便算了)。」
 
不只張國榮有這種困擾,林青霞也曾在拍攝完某一場戲後問:「這些台詞到底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得說這些台詞?」但沒有人能回答她。
 
除此之外,王家衛時常靈感一來,就臨時改變拍攝場景或故事。例如:有次散步時他發現一個很美的瀑布,便要求林青霞拍一場站在瀑布下方的石頭上大叫的戲。雖然這相當危險,林青霞仍敬業地上場拍完。幸好這場戲最後有被剪進片裡,否則林青霞賣命的演出就等於白費了。同時,王家衛對演員的要求也出名地嚴格,由於希望拍到理想的鏡頭,因此演員吃NG是家常便飯,連張國榮都吃過他40幾次NG。有一次梁家輝連續兩次都是一次OK,還嚇得問王家衛:「我是真的演得很好,還是已經無可救藥?」

 
有人說王家衛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全賴身邊數人的幫助,即張叔平、杜可風及譚家明等,對此張國榮倒無法茍同:「我覺得這說法太不公平,因為作為一個導演,最終決策始終在自己。再說,我親眼在現場目睹高佬駁回 William(張叔平)的一些美術指導,也有在杜可風(Chris)擺放機位後,覺得景框不好,而要更改的例子,並非William他們想做甚麼,高佬便照辦的,我想這點我可多多少少為他平反一下。」
 
「我覺得這是chemistry,當然能找到這樣一班一流的人幫忙,一定事半功倍,可問題在於你能否有能力找到一班這樣的人,對嗎?」
 


【演員小秘辛】
 
(一)
 
有一場在紅石峽山洞拍攝的戲,因為林青霞另有片約,得日夜趕拍。結果凌晨三點左右,張國榮演到一半突然感到脖子一陣刺痛,本能地用手一拍,卻見一隻白色的蠍子落在地上--原來他被蠍子螫了!頓時他的脖子麻了起來。張國榮嚇得驚呼:「家衛,我被蠍子蟄了,怎麼辦?」當下整個攝影停擺,王家衛立即派人護送張國榮去看醫生,想不到當他們好不容易把當地醫生叫醒,對方卻說沒有醫治這種螫傷的藥,白色的蠍子毒性不大,請他們放心。
 
話雖這麼說,但張國榮痛在靠近頭部的頸部,深怕在睡夢中毒性發作,便找來製片陳佩華陪他共渡「最長的一夜」。一直到天亮紅腫漸消,才安下心來闔了一會兒眼。事後,他說:「我脖子痛,心裡害怕,想到就這樣被毒死了,真的很不甘心。」

 
(二)
 
林青霞在拍攝與張國榮的重頭戲時,NG了15次,王家衛還要求她:「眼神能不能有更多表現?」讓林青霞既疲憊又焦慮。諷刺的是,她卻因此得以接近戲中慕容嫣/慕容燕的精神分裂兼邊緣人格狀態,逼真的演出令現場工作人員驚豔不已。
 
(三)
 
張國榮是自己從北京租小汽車,開21小時到榆林拍戲的。豈知才動身,汽車就故障,只好另換一輛車前進。但這輛車在途中無人煙的地方熄火4次,迫使張國榮下車演出一場又一場「推車記」。為了保險起見,第四次發動成功後,張國榮又租一輛吉普車隨行。這輛吉普車果然派上了用場,在車子第五次熄火後,為了及時趕到榆林,張國榮便換車行進。但車主--兩位長相粗野的彪形大漢--不知為何,卻不斷端詳他,令他頗感不安。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才開口問:「你是演《縱橫四海》那個張先生嗎?」張國榮這才知道遇到的是影迷,不是搶匪,放下心來打了一會兒盹。
 


【劇情小秘辛】
 
(一)
 
選擇楊采妮飾演片中孤女,張叔平笑言絕對是劇集需要:「我需要一個貌似張曼玉的女孩子,因為西毒張國榮覺得孤女有心愛女人(張曼玉)的影子,才不肯幫她報仇,希望她永遠別走。」
 
(二)
 
這幕要注意看才會發現。洪七出來闖蕩江湖,在登場之戰中,有次出刀後發現對方是女人,緊接著的一刀便斷然而止,放她一條生路。一劈一收,充份顯示出洪七仁慈的一面。

 
【製作小秘辛】
 
(一)
 
在《東邪西毒》中堪稱一大亮點的鳥籠,其實是張叔平無心插柳的結果。(這個特色在其它與王家衛合作的電影一再出現)對此,張叔平表示:「當時帶了一個道具過去,他(大概是指王家衛)會編藤器籠子,就讓他編了一個,結果大家一看都覺得不錯,杜可風用光的感覺也很好,大家配合起來,感覺就出來了。」
 
(二)
 
攝影杜可風是個嗜酒如命的澳洲人,他時常清晨起來就喝啤酒。「我弟弟是個很有名的廚師,而我很愛吃,這是上天的搭配(大笑)。」
 
而拍《東邪西毒》時,有一次醉酒經歷令他至今印象深刻:「因為我們要跑,有許多運動的鏡頭,收工的前一天晚上,我請所有攝製組人員吃飯,他們把我灌醉,第二天是一場很重要的戲,我到現場,神志不太清楚,六七部機器在開動,我什麼都想管,跑來跑去,有兩台相距1公里。還好沒出現大問題。」結果王家衛見了,倒沒發火,只是要工作人員「把他送到旁邊去」。
 
(三)
 
《東邪西毒》製作龐大,進度緩慢,不只一班演員拍到快瘋掉,連王家衛本人也快受不了。因此片子拍到一半,他又穿插著拍了輕鬆喜劇《重慶森林》,當成調劑之作。結果《重》片拍得毫無壓力,反而顯得既幽默、有創意又有趣,不但創下王家衛個人拍戲最快紀錄─—只花兩個月就完成,還在國外受到熱烈歡迎,讓王家衛得以正式打入國際市場;心血之作《東邪西毒》的接受度反而普遍不高,這倒是王家衛始料未及的。
  

 
【王家衛訪談】
 
當年《東邪西毒》在港上映時,部份人給予它相當高的評價,另一群觀眾卻在片子未播完就中途離場,對此,王家衛表示:「我的電影通常會引起不同反應,我特別清楚《東邪西毒》並不是一部能貼近群眾的片子。他們可能會覺得這部片跟他們的生活完全脫節。我覺得大部份的觀眾都有個問題:他們都把我的電影想得太複雜了,他們不會想到這部片其實是個非常簡單的愛情故事。」「我不贊成別人武斷地說我的電影是藝術片,那有藝術片呢?從來只有電影的藝術,沒有藝術電影,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便是做到好了。」
 
他認為至今他拍的片子總是叫好不叫座,原因出在片子與觀眾的期待不符。「大家看《阿飛正傳》時,會期待看《旺角卡門》(註:這是部以黑道情義為背景的商業片,當年上映時相當受歡迎),看《東邪西毒》期待看武俠片。」因此,王家衛自言接下來的目標,是要讓觀眾知道他的電影就是這種類型的,等觀眾抱有這種預設心理時,再去看他的電影,會比較能接受。「大家知道你拍的就是這些東西,觀眾接受,我又輕鬆,也沒有人損失,就是最好的。」
 
「起初我很在意人們對我電影的評價,但現在我已經看淡了。有些人看我的電影來證明他們的品味,有些人只是人云亦云。很多人說我在製作上很浪費,但我覺得他們在思想上浪費:他們通常關心一些諸如電影製作費這類瑣事,甚於電影本身。」
 
事實上王家衛也不能怪他們,這部片確實是大製作─—既號召了香港幾位巨星張國榮、林青霞、張曼玉、梁朝偉、梁家輝等,又花了四千萬港幣(相當於美金七百六十萬),費時兩年才拍攝完成。對此王家衛也感到無奈:「其實,我一直強調要找一個空間,要明白自己的觀眾量有多少,然後在這觀眾量的預算中,做一些自己想做的戲,不要勉強自己。譬如拍《東》我有很大負擔,因為我知道票房會很高,而票房這樣高,他們一定會期待這是給大眾看的,那我就要用某些元素去面對那麼大層面的觀眾。拍《重慶森林》就輕鬆得多,因為我只要在那個預算內完成,有一些接受我的觀眾來看便OK。如果能夠有預算,我拍戲也會輕鬆很多。」

 
【東邪西毒in國際影展】
 
廣受港台影圈矚目的《東邪西毒》,在國際上同樣吸引影展單位注意。坎城影展自1994年五月就一等再等,最後忍痛放棄;威尼斯影展則苦等至最後一刻才等到它宣布參賽。(值得注意的是,這同時是該片首次公映)
 
《東邪西毒》拍了兩年,共用掉48萬呎底片,剪出來的一個半小時標準版卻才8400呎,還不到全部底片的1/48雖然王家衛努力趕工,花了半年將電影完成,仍趕不上坎城影展。不過坎城影展並不死心,《東》片發行人蔡松林指出,坎城影展主席透過此片海外公關宣傳舒琪,請舒琪轉告導演王家衛,坎城影展知道《東》片拍了五、六十萬呎底片,威尼斯影展版本只有八千多呎,王家衛如果願意再剪一個有別於威尼斯的版本,坎城隔年願意破例邀請,甚至所有修剪、後製費用,坎城影展當局都願意全數負擔。因此王家衛信心滿滿地答應隔年要再剪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參展。
 
被人稱為「剪接天才」的王家衛說,事實上,要他再剪三個畫面、劇情,甚至角色個性截然不同的版本都沒問題,因有48萬呎的底片在手邊太好用了。由此也可得知,為什麼許多與王家衛合作的影星在演出時會說根本不知道在演什麼,等片子上映後才驚覺被王家衛塑造得有稜有角,實在是王家衛的剪接工夫太厲害了。
 
至於威尼斯影展的參展過程亦是一波三折。它是直到影展開幕前夕,才滑壘將拷貝送達大會的。過去這種大會破例讓影片入圍競賽的情形很少發生,多半是電影大師的作品才能獲得這種禮遇。據了解,《東邪西毒》之所以有這種機會,主要是影展主席龐帝柯夫先前看過《東邪西毒》的工作帶,雖然看不太懂義大利字幕的《東》片,對它的影像風格卻很欣賞。因此之前曾傳真給負責《東》片宣傳的舒琪,承諾只要影片在最後一分鐘前趕到參展,大會就會盡力讓它入圍。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東邪西毒的敘事手法】
 
王家衛作品的最大特色,始終是影片的「說故事方法」:無論是「有頭無尾」的《阿飛正傳》,或是片段式的《重慶森林》,都明顯有突破傳統「起承轉合」的結構。而《東邪西毒》則是由中心人物──張國榮(西毒)──以日記的形式敍述各人遭遇,因此片中大量使用旁白。「我開始接觸武俠小說時是聽收音機。小時候晚上總是躲起來聽收音機,感覺很親切;所以我這次用很多旁白,試試看可否放在電影裡。因此這部戲是聽也聽得懂的。」王家衛解釋。
 
但其實,之所以使用大量旁白,還有另一個現實一點的原因。由於《東邪西毒》整部戲除了張國榮,其他人拍的鏡頭並不多,且全是些零散的片斷,因此只能以旁白把畫面串連起來。但電影拍的時候根本沒設計旁白,張叔平等人剪接時困難重重,只好硬著頭皮邊剪邊寫,不想隨時間推移已被奉為經典,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除了大量旁白,《東邪西毒》還承繼了王家衛電影的一貫特色──對「數字時間」的著重。較特別的是,因為《東邪西毒》是古裝片,片中出現的數字自然也要隨之轉變為「幾月初幾,宜什麼,忌什麼」的中國曆法,當中的「經典」時刻,則選在二十四節令之一的「驚蟄」(桃花開的時候),因為片中東邪西毒愛上同一個女人張曼玉,每當「驚蟄」到來,桃花盛開的時候(張曼玉極喜愛桃花),兩人便會相約暢飲。

 

【東邪西毒的音樂】
 
王家衛向來愛選自己喜歡的罐頭音樂(如”Always in my heart”、”California Dreaming”)為電影配樂,這次則一反常態,在號稱電影全才的陳勳奇統籌下,找來在香港居住的菲律賓編曲能手Noel負責(原本計劃找陳昇,但檔期無法配合)。
 
「《東邪西毒》是部古裝片,且準備到外地參展,基本上需要較濃厚的中國味,但又不能太中國化,以免出來的效果與黃霑的作品或其它古裝片過於類似。」在《重慶森林》中與王家衛合作愉快的陳勳奇說。「由於整部戲以大漠風味為主,洞簫的採用正好給電影營造孤獨、冷肅感。此外,有一場戲講梁朝偉廝殺敵人,便加入了北方的高胡作配樂,以增加那種孤淒冷傲的感覺。」
 
不過,基於王家衛對中國樂器始終有所抗拒,陳勳奇在配樂時,其中一段竟以吉他代替琵琶,誓要演奏出同樣的效果,還笑言觀眾也未必認得出來。「我以吉他模仿林青霞傾吐心聲,好襯托出那種悲傷的情懷。當然也有什麼樂器都不用的片段,如那場打馬賊我找來四個男聲作和音,沒有任何歌詞。至於描述林青霞被梁家輝拋棄的一場,我只用了一位男士作solo和音,就是想做出一種孤獨淒傷的感覺。」
 
「最初王家衛只給我看少許毛片,向我講述故事內容,聽起來戲中人物感情相當複雜,男女感情交錯得很厲害,故我創作的意念便由此出發,盡量以感情為主。若是男演員的對手戲,音樂會較簡單化,有時甚至是沒有旋律的,多以笛為主;若是女演員的部份,我就想表現她們的內心感覺,故配樂不能過份單調,主要用中西樂器來配合。基本上,整齣戲主要以洞簫、二胡、中國高胡、薩克斯風等幾種樂器來配合不同場面、不同情感。」
 
「這次負責配樂,心情戰戰兢兢得很,不過這也是一種挑戰。」陳勳奇說。
 
<補充>後來陳勳奇做的那首氣勢磅礡的經典序曲「天地孤影任我行」,也曾被劉鎮偉用在電影《大話西遊》和《天下無雙》中。

 
【東邪西毒的武打】
 
在武術指導洪金寶的掌舵下,《東邪西毒》的武打並不如王家衛素來的作品,以鏡頭取勝,「硬淨」的劍打攻擊才是焦點中心,且眾演員都是親身上陣。以張學友、梁朝偉為例,他們雖然武打戲不少,但全沒使用替身,因為他們強調「打架都是戲」。「其實我(落拓武士)想自殺,『死』對我來講,是一種解決。所以,我一路殺人,一路笑。如果用替身的話,又要『遮遮掩掩』,又要背住臉對鏡頭,那有『戲』呀?」梁朝偉解釋。
 

【東邪西毒的幕後製作】
 
燈光、營造氣氛:
 
王家衛:「《東邪西毒》的主角其實是那個寬闊空間,最大的困難是我們不用蠟蠋。在古代,光源是蠟蠋,我們打燈,杜可風都盡量避開蠟蠋,這樣他可以發揮得自由一些。而我們這次拍完出來的正片,是再做了些工夫,才成為觀眾在銀幕上看到的效果。」
 
服裝設計、人物造型:
 
《東邪西毒》中的髮型皆是長且直,不帶半點修飾,服裝也相當樸素,美術指導張叔平表示:「由於電影的背景在沙漠,每個角色都予人實實在在一個『人』的感覺,故在造型上實在沒必要過份誇張或突出。男的都梳髻,四位女角則全梳一樣髮式,並沒有特別的意思,只是直覺認為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的人,不應有人幫他們梳理頭髮。以前的人常從一個地方流浪到另一個地方,這要花上很長的時間,根本沒時間打理那頭長髮,所以要做到寫實的效果,便無需梳洗頭髮。」
 
至於服裝,張叔平表示,原本他們構思的複雜花巧的顏色、頭飾,實地看景後都發現派不上用場。原因無它,當地實在太荒蕪了。「和現代不同,那時候沒有這麼多款式可供選擇,即使有,布款也不多,色彩更少,尤其是劍客,需經常流離浪蕩,那有機會換衣服呢?這是沙漠的環境,風塵滾滾,周遭環境骯髒不堪,不可能像一般的古裝片那麼光鮮。」
 
考慮到真實性,張叔平還是決定將設計「反璞歸真」,一切以最簡單的方式去處理:「一般人比較喜歡特別的東西,不論衣服、顏色都要很特別,但我這次不同,就算服裝也是一人一套,絕不是層出不窮那種,更換次數少得可憐,幾乎什麼也沒有,非常寫實。就像看清明上河圖,畫中每個人都同一個模樣、穿著同樣的衣服,除了特別工作的,如農夫穿較短的褲子外,基本上是沒分別的。我們想做一些從沒做過的東西。」
 
做過服裝設計師的張叔平,也一肩擔起片中許多服裝的製作,甚至連布料都是經他重新處理過的。「很早我就開始處理那些布,過程很長:首先要給布褪色,要壓皺然後燙平,之後再做出褶皺來,經過多次。還要自己染色。放個洗衣機在公司裏,我就開始實驗什麼顏色最好。」

 
底片的特殊處理:
 
張叔平:「質感改變,是因為用了E沖C的方法。由於對比很大,質感會顯現,黑白的對比會很厲害。如沙漠本是個帶有濃厚黃色的地方,但有時會拍得很白,陰影的地方會很黑,中間亦有灰色地帶,偶爾會出現某些顏色,是紅色的話會很紅很出位。我們試過許多底片、許多方法,想試一些新的不同的東西,也試過許多次,拍出來的是一種東西,沖的則是另一種。想得到不同的感覺,為這部戲營造一個特別的面貌。」
 
剪接:
 
《東邪西毒》從拍攝到後期製作近兩年的時間裡,動用了四個人擔任剪接工作,分別是譚家明、奚傑偉、鄺至良和張叔平。譚家明負責第一剪的工作,為電影起一個主要大綱,其餘則依此結構再作修改。
 
談到與王家衛合作的感覺,譚家明說:「王家衛是一個工作十分認真的導演,替他的電影剪接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但同時也是一個很艱鉅的工作。」「王家衛較著重演員的演出、人物關係及對白,對鏡頭的編排、整部戲的組織、結構都不太注重,比較自由。特別是拍外景的時候,他是依據當時的空間環境來拍攝,不理會分鏡、場面調度等。然而我認為這是導演應做的東西。因此,當我接手這部電影時,可說是把整部電影重新建構一遍。」

 
談到在片中使用的剪接技巧與處理手法,譚家明說:「剪接是一種雕刻,也是一種創作;是隨著戲的感覺、呼吸節奏來剪。我覺得能與這方面配合的便留下來或作修改,反之則要刪除。《東邪西毒》的場景多是山谷、河流、沙漠等遼闊的景象,有很強的空間和視覺領域。它給予我很乾很澀的感覺。我剪接便是依據它給我的感覺、演員的演繹而行,然後才分析每個場面、每個鏡頭的先後及場面調度。」
 
「然而,剪接是難以用文字及話語來形容的。說得具體一點,剪接是不分快慢、沒規限長短的;是順應戲的動作和流向、當時的情況,透過詮釋去剪,把演員的情感放置於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旗未動 風也未動 是人的心自己在動--

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記的時候,你反而記得更清楚。
我曾經聽人說過,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出自『東邪西毒』



【影片介紹】 

歐陽鋒將自己放逐在沙漠邊緣,以殺手經紀的身份謀生。人來人往,每個經過旅店的人都有一個哀傷的故事:每逢驚蟄便來把酒問友的黃藥師、愛得太深而精神分裂的慕容嫣、一心回故鄉看桃花的落魄武士、想為弟弟報仇的孤女、決心在江湖闖出名堂的洪七……這些人先後來到旅店,不一定相識,彼此的命運卻微妙地牽連在一起。旁觀者歐陽鋒,又從這些人身上,看到了什麼?
 
愛恨情仇,總是糾纏不清;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甚麼叫作忌妒。

 
【東邪西毒的誕生】
 
《東邪西毒》最初的創意來自劉鎮偉(王家衛的老友,兩人一起成立「澤東」公司)。他有一晚在酒店天馬行空地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年輕時的故事,嫌一個人無聊,就抓王家衛過來聽他講。由於他說得天花亂墜、精彩無比,令王家衛聽完後興奮得在床上跳上跳下。那時約1992年,時興古裝片,愛看武俠小說的王家衛覺得拍古裝片會很有趣,可以天馬行空,便著手策劃《東邪西毒》(王家衛很喜歡這個名字)。
 
起初王家衛想拍一個東邪、西毒是女人的故事,但買版權時發覺買《東邪西毒》這個片名與買《射鵰英雄傳》沒有分別,便買了《射鵰英雄傳》的版權回來。預定拍兩部:上集《東邪西毒之華山論劍》,下集《東邪西毒之射雕英雄笑傳》,由王家衛和劉鎮偉一人一部。而王家衛最有興趣的人物還是東邪、西毒:「因為東邪是很飄逸、憤世疾俗的,大家都覺得他很有型,但其實我自己對東邪的看法不是這麼回事,我覺得這個人很自私;至於西毒,我喜歡他是因為他這個人最悲劇。」
 
王家衛本來打算和金庸接觸,以了解他設計人物時構思過,但沒寫出來的人物前半生的故事,但後來接洽不上,他便開始自己想像。「這個做法讓我有更大的創作空間。我幻想東邪、西毒和洪七公年輕時會怎樣,自己塑造另一個故事,所以我的故事完結,正是《射鵰》故事的開始。」
 
王家衛自言,他並沒有野心拍一部借古諷今的武俠片,而是以最現代的方法去拍。他認為古裝片是很正式的,不同階層有不同的禮節和生活,但他無意花時間去考究。「就是連斟茶、吃飯的小節也考究又怎樣?你始終不知道是真是假。」
 
這部片集合了眾多香港當紅巨星,如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等,除了新加入的林青霞及梁家輝外,都是《阿飛正傳》的老班底。「我喜歡跟熟悉的人一起工作,而且,強勁卡司對投資人來說也是票房保證。」王家衛說。

 
【場景設定】
 
「我們最初的意念是要張國榮去報仇,後來我看有關中國復仇的書,講古代人復仇有很多規則,然後我想一個人若要替親人復仇,起碼要花上十幾廿年,而有一件我們從未提及的事是:當時由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是要經過許多杳無人跡的地方。他開始不懂得說話,又或者開始自言自語。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的經歷,最初的動機便變得模糊了;而中間那段旅程和時間是古裝片從來沒強調的。
 
因此,本來王家衛打算拍一部類似公路電影的片,從黃河的源頭,即青海一帶一直拍到壺口,順著河流一路過去。「我們看『Researchers』 會很感動,用那麼多年去找一個人,真的能體會到時間的轉變,在找尋過程中,他要謀生、要賣野,這是十分好看的一部戲,令人看到人生和它的闊度。」但這種拍法難度實在太大,預算和時間不可能支持住這樣大的開銷,眾多忙碌的大牌演員也不可能配合,最後只好放棄,改成張國榮飾演的西毒一直待在同一空間,也就是沙漠上(所選的景位於榆林)一間由木、竹搭成的房舍。
 
【東邪西毒的中心課題】
 
美術指導張叔平說:「這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不同種類的愛。」
 
導演王家衛則說:「最重要的是講感情,有些感情是恆常不變的。這個故事其實是一段半生緣,是東邪西毒和一個女子的半生緣。」
 
《東邪西毒》被香港影評人看成是《阿飛正傳》的武俠版,對此,王家衛說:「這兩部片都是關於拒絕別人和被拒絕,《阿飛正傳》中每個人都因為害怕被別人拒絕而先拒絕別人;《東邪西毒》中的角色則在被拒絕後選擇自我毀滅。」他補充道:「我覺得《東》是頭三部戲(《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的總和,只是道出『被人拒絕』、『逃避』等問題。有人說我的電影是講時間、空間,其實不是,可能只是和我自己有關係;戲裡人物也因此很封閉,不容易表露自己,而且同樣害怕受傷—就像我一樣。
 
而對於很多人關心他後期電影是否都帶有《阿飛正傳》的影子,王家衛則表示:「《阿》對我來說其實影響不太大,它只是一個過度、是一個階段;是我小時候看事情的感覺。」

 
【換角秘辛】
 
東邪<--->西毒:
 
「原本打算找Leslie演東邪,但後來覺得有些悶。而且他其實可以做西毒-一自卑、不想受到傷害。張國榮從未嘗試過這類角色。」        ──by 王家衛
 
話說張國榮在榆林演東邪演了一段時間後,由於拍攝進度緩慢、經費不足,拍到1993年11月快過年的時候,才拍了1/10。為了籌得更多經費來支援《東》片,只好以原班人馬趕拍另一部原本預定要作《東邪西毒》搞笑版續集的《東成西就》作為那年的賀歲片,由劉鎮偉導演(一開始王劉兩人就商量好,要一人拍嚴肅版,一人拍搞笑版)。結果片子大賣,王家衛也在這段時間內得到一個好好思考的緩衝期。他發現安排張國榮演東邪一點驚喜也沒有。
 
「大家都期待他會是瀟洒倜儻,像《阿飛正傳》的形象,所以我就不讓他做東邪,要他做西毒。西毒經常懷恨在心,有很多心事;加上他是個孤兒,所以他很懂得保護自己,他知道不被人拒絕的最好方法便是先拒絕他人,這是他的做人態度。他永遠封閉自己,不讓別人接近。後來他終於明白這樣是行不通的,也明白有時這會令他錯失一些機會。他這個啟發大部分來自對抗的對象的死亡,另外,是來自洪七(張學友),這個人永遠不覺得被拒絕是件難堪的事,他認為對的事,便會去做。」
 
因此,張國榮便由原定的東邪改成西毒,之前拍的幾萬呎底片全部作廢(*註1),故事走向自此徹底改變,所有角色也都來個大洗牌(原本的角色分配跟《東成西就》大抵上是相同的)。(*註2)對此,張國榮表示:「This is ridiculous。其實以演員來說我是絕對可以拒絕的,但可能高佬(王家衛)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是很親近的,很友善的,很多他的不好之處,就會給他一些不必要的解釋,這其實是不成立的。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否還會與高佬合作拍戲,太累了,加上時間也實在拖得太長了。」語中對王家衛突如其來的安排頗為埋怨。

 
(*註1)不過,張國榮在「東邪」時期花費150萬拍攝的開場畫面,因為王家衛實在捨不得刪掉,加上這部電影的確需要一些武打來爭取觀眾支持,便將它一分為二,分別置於片頭與片尾。所以那兩場「西毒」的武打戲其實是「東邪」時期的張國榮拍的,從鏡頭也可發現兩者造型不同:早期東邪造型是長髮無鬚,後來的西毒則是梳髻蓄鬚。至於如何交代造型轉變的原因,張國榮說:「大家可能忘記王家衛是個出色的編劇,懂得自圓其說,他很輕易地將劇情一轉,變成西毒失意於情場,很傷心地一把火將客棧燒了,同時也將鬚剃掉重出江湖,最後決戰洪七公死於沙場,劇情便通了。」
 
(*註2)由於《東邪西毒》已被王家衛改得看不出本來面目,很多當初劉鎮偉和王家衛一起「度」出來的橋段都沒用,劉鎮偉覺得很可惜,就把這些沒拍的人物、元素都放到他自己的電影《大話西遊》裡。比如原本打算由劉嘉玲飾演的山賊至尊寶變成現在的周星馳至尊寶;林青霞扮的慕容嫣、慕容燕變成了朱茵的紫霞和青霞;地下墓宮也成了盤絲洞。新推出的《情癲大聖》,一些概念和場景則又來自十幾年前的《大話西遊》
 


消失的王祖賢:
 
剪接之一張叔平在剪輯時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他會為鏡頭沒把他擺的一只碗一盞燈拍進去而扼腕歎息,卻絕不會憐惜那些沒日沒夜在鏡頭前晃來晃去的女星。《花樣年華》孫佳君只見背影;《春光乍洩》關淑怡連影都沒了;《東邪西毒》的王祖賢則在片尾出現了不到兩秒。對著梁家輝,僅僅一個側面。
 
當年打出的宣傳陣容其實是四旦四角,包括了王祖賢。而且早在電影籌拍前,王家衛和劉鎮偉就已物色好演員,對各角色的安排也大致底定:例如梁家輝演的本來是南帝;張曼玉則演慕容公主,兩人被指腹為婚。因為梁家輝不喜歡慕容公主,選擇出走躲進妓院,認識了妓女王祖賢,兩人因而相戀。至於其它人,東邪本來是梁朝偉的角色,楊采妮則根本不在演員名單中。


照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



[寫在後面] 『東邪西毒』是王家衛的電影中,難得一部我看第一遍就懂的片子。大概是它跟我特別有緣吧,那些令許多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人物關係,在我眼中是清晰明瞭。若把人物關係理清楚,這部片其實再容易理解不過,就像王家衛所說的,它只是在探討一個拒絕與被拒絕的故事。

其實我挺好奇若成本足夠,能讓王家衛照原本的構想拍,這電影會呈現怎樣的風貌。他提出的概念其實是很有趣的,當一個人追尋著某種信念,費盡千辛萬苦也要達到的時候,可能過程中經過了十幾二十年,等他有機會達成這個信念,最初的動機可能早已模糊淡忘了。這讓我聯想到『通靈王』,葉特訓的目的原本是當上通靈王,能為大家帶來幸福,但特訓到後來,特訓本身反而已經變成他的目的了,這在現實生活中不是常發生嗎?但很少有人想到並主動將這個概念具象化。因此,這部片沒朝這方向拍,還挺可惜的。

另一個讓我感到可惜的是哥哥演東邪的畫面,竟然連這次新出的Redux都沒收錄,或許永遠不見天日了。早前一直跟別人開玩笑,說在哥哥已逝的今日,最有資格幫哥哥出紀念特輯而不會讓資深粉絲因為重覆購買而懶得再掏腰包的,就只有王家衛,畢竟他手上的都是人家沒有的,還是以幾萬英呎為單位!只是從王家衛的發言看來,當年在底片的保存上並不怎麼細心,這次要出Redux版都很辛苦了,更別提那些廢棄不用的膠卷,令我白期待一場,想到這就覺得很遺憾。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部份照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作者:的灰
來自網易紅版
 
1994年是港片全面滑坡的一年,無論是在數量上、品質上還是票房上都出現崩盤跡象,以往大收特收的暑假檔期平均票房竟然不過七百多萬,全年票房未達四百萬的影片有六十多部。就在這樣的頹勢中,張國榮主演的幾部作品仍然逆流而上,繼《大富之家》獲得賀歲檔期票房冠軍之後,《金枝玉葉》連續放映兩個月而勢頭不減,票房直收三千萬,又拿下了同年度暑假檔期收入冠軍,雙雙名列全年十大賣座電影。叫座的同時,《金枝玉葉》也得到多方叫好,女主角袁詠儀憑此片蟬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張國榮獲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他演唱的主題歌《追》傳唱一時,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提名和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將他在複出樂壇的道路上又用力推進了一大步。
  
在《金枝玉葉》的片頭,你可以看到這部電影的製作公司:UFO(United Filmmakers Organization),「電影人製作有限公司」。這是由一群有理想的年輕電影人組成的製作機構,陳可辛、李志毅、阮世生、張之亮等都是其中的成員。UFO出品的電影有幾個明顯的特徵:一、重視人性的挖掘與表現;二、擅長以童話般氛圍展示真實生活;三、製作極其精細,每部電影投資均在千萬以上;四、作品賠本的多,賣座的少,原因參見上一條。《金枝玉葉》是其長期虧損後的第一部營利作品。一個不擅長鬥票房的團隊在一個不適合鬥票房的年景竟然取得了驚人戰績,聽來匪夷所思,不過這樣的現象不會有什麼其他奧秘存在,答案只能在電影本身。

  
「月光在今夜分外明,只為了愛情的魔力;春風在今夜分外暖,只為了愛情的魔力。但願我能永遠享受這甜甜蜜蜜……」影片在三十年代金曲《愛情的魔力》的浪漫曲調中開始,片名《金枝玉葉》華麗地出現。香港影史上叫做《金枝玉葉》的電影有好幾部,我們熟知的《羅馬假期》在香港的譯文也叫做《金枝玉葉》,不過哪部也沒有這一部「金枝玉葉」得特別,片名出現時的背景竟是:水溝,垃圾,手偶娃娃,娛樂畫報,煙頭,花生殼,可樂罐,舊衣服……等到女主角林子穎呲牙咧嘴地撲上來,你才會發現這段不知所云的片頭原來是出自一隻登堂入室的蟑螂的視角,它從一開始就道明了片子的喜劇基調、林子穎的出身環境和男孩子一樣的性格。這個爽朗天真的男仔頭正在自家的爛屋裏觀看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晚會,那是一台真實的頒獎晚會,真實的紅館,真實的四大天王,真實的主持人軟硬天師,除了玫瑰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這時候一陣飛機的轟鳴,電視只剩嘈雜的雪花,香港人看到這一幕就會立即明白:這女孩是個窮得不能再窮的窮人,她住的是貧民區九龍城寨。

林子穎的扮演者袁詠儀是1990年度香港小姐冠軍,當時芳齡十九,如花似玉,是歷屆選美中最為美貌的幾位港姐之一。她踏入影圈後星途比較順暢,第一部電影《亞飛與亞基》就獲得了金像獎最佳新人獎,隨後憑《新不了情》一舉拿下影后,第二年又憑《金枝玉葉》蟬聯,聲勢一時無兩。誰說美女就一定要做花瓶?袁詠儀的奮鬥史雄辯地證明,秀外慧中的美女大有人在;誰說不做花瓶就不是美女?《金枝玉葉》中的她打一出場就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說話粗聲粗氣,舉動張牙舞爪,但是一張秀麗的面孔始終是無法掩蓋,反而具有一種不事雕飾的性感,難怪顧家明會不由自主地為她動心。話說袁詠儀與張國榮合作這是第一次,她直腸直肚地對記者承認自己非常緊張:「當然緊張,怎能不緊張?他那樣的前輩……」其實張國榮對袁詠儀遠不止是前輩而已,八十年代的張國榮稱霸樂壇之際,正上中學的袁詠儀已經是他狂熱的歌迷,不但去看過張國榮的演唱會,還有由於過分激動而在現場暈倒,中途被抬出來送醫院之輝煌記錄。這樣的淵源,如今來扮演情侶,誰能不緊張,你能不緊張?但是袁詠儀有一個好處就是性情磊落,頗似片中的林子穎,天塌下來當被蓋那種,面對著自己的偶像也毫不拘泥。她與張國榮第一次見面時,大模大樣地對自己背臺詞的功力自誇自讚,張國榮不動聲色,排練時一對臺詞,張國榮幾乎是熟極而流,袁詠儀招架不住,敗得心服口服,直稱張國榮為「千年辣手老前輩」。
 
 
強勁的音樂響起,顧家明以一個狂野樂手的形象登場。顛倒眾生,吹灰不費,張國榮演繹這樣的情境真是手到擒來。當一個演員與他的角色神乎其似,幾乎合為一體時,有些觀眾喜歡稱之為「量身訂做」,而實際上,至少就張國榮而言,程蝶衣、旭仔、十二少、寧采臣一干人等都不是為他寫的,他與這些角色的神似只不過是他演繹的結果,倒是這位金牌監製顧家明,確實是先有張國榮而後有之。導演陳可辛在談到《金枝玉葉》的構思時說:「我一向拍的電影都是小男人式的,這類型的角色放在梁家輝或梁朝偉身上會比較適合,但是張國榮太有巨星味兒,所以我們花了很多心思,構思出顧家明這個角色……」張國榮自己也說過《金枝玉葉》演繹得比較輕鬆,因為這個角色的身份和氣質與他頗有相似:都是才華出眾的音樂人,都是備受推崇的「行尊」,都是優雅超凡的精神貴族……尤其在與音樂密切相關的一些情節,他的表現真是無可替代。這第一次出場他翻唱的是批頭四的名曲Twist and shout,這首歌後來收入了他自己的唱片中,但是,唱片版本遠不如電影中這個現場版精彩,短短幾句的演唱,一個全情投入音樂,具有無限的激情和號召力的音樂天才已經呼之欲出,張國榮其人在演繹歌曲時的臨場發揮一向給人以驚喜,這一幕也不例外。
 
《金枝玉葉》時代的張國榮,仍然處在樂壇的退休期,不肯公開獻唱也不肯出唱片,所以《金枝玉葉》的電影原聲碟中,沒有一句是他的聲音,就算是電影中他親自演唱的三首歌曲,碟裡也都是作曲家李迪文翻唱。說到他在《金枝玉葉》中開口的經過,影片配樂和編劇之一、著名音樂人許願——片中客串林子穎的發音教練,在天臺上高唱「豬嘴左,豬嘴右」的那位——有一段很詳細的回憶:

……那時候大家都要求他再唱歌,但是他覺得沒有一個理由去唱。很有緣地,《金枝玉葉》的劇本出來了,我便趁機安排Leslie在戲中唱《今生今世》和《追》這兩首歌。我對他說:雖然戲裏角色不是歌星,但他是監製,要作曲,他在戲裏需要唱歌,這樣騙了他唱歌。其實是半騙半哄,一半是他情願的。而在Leslie過世前半年內,他購回這兩首歌的電影版版權,我相信Leslie是有計劃再推出這兩首歌。這兩首歌大家在電影裏面聽到只是部分的版本,全部版是stereo的,希望唱片公司快些出版他替我錄音的stereo版本,是很震撼,很了不起。《追》他唱了三次,由頭到尾沒有停過,一次我說好;二次我說好;再來,都好……三個都是無懈可擊的,三個都有不同的感覺,三個都是一次性錄完。和這種歌手合作最開心,用功得連歌詞也熟讀才走進錄音室。  

 
影片中顧家明唱的第二首歌是《今生今世》,是在衛生間裏一段交代前因後果的過場之後,Peter夫婦發生爭吵,顧家明不發一言,坐下來獨自彈唱:「……風裡笑著風裡唱,感激天意碰著你,縱是苦澀都變得美;天也老任海也老,唯望此愛愛未老,願意今生約定他生再擁抱……」許願在回憶中說:「《今生今世》更加了不起,因為《今生今世》是沒有音樂,即彈即唱的,通常即彈即唱要有拍子,因為跟著鋼琴唱很難,但他竟然不需要拍子機輔助,他說:『得了,你彈我唱。』在沒有拍子的情況下唱了《今生今世》,亦是一次錄完。我要求他給我安排這幾首歌在《金枝玉葉》的原聲碟內,那時他還未決定是否再加入樂壇,很可惜沒有放進去……」 

那樣美的詞句,那樣美的演繹,那樣美的一首歌,不知是音樂的力量還是他的精神力量,影片中他一開口,所有的人都安靜下來,那夫婦倆慚愧地低頭,對視,擁抱在一起……顧家明始終沒有回頭,迷茫的光影在他的身上劃出夢一樣的輪廓,他投入地彈著給別人的歌和給自己的夢想,若有所思地微笑著望向遠方……
 
所有人都認為,他的今生今世就是玫瑰。其實劇本中「顧家明」和「玫瑰」這兩個名字是有典故的,他們出自名作家亦舒的愛情小說,亦舒喜歡將自己筆下的神仙眷屬命名為家明和玫瑰,久而久之,「家明和玫瑰」在香港已經成了神仙眷屬的代名詞,這也正是片尾那一句「我們是金童玉女,我們是天生一對,我們是家明與玫瑰」的由來。林子穎與手偶娃娃的一番「對白」代表了公眾心目中的家明與玫瑰:「他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他們彼此的心目中,也是沒有人能夠代替對方的,直到永遠永遠。……好在有家明和玫瑰,證明這個世界上有天長地久的愛情!」是,他們看起來那麼般配,完全符合普通人對完美愛情的理想,但是真正的愛情需要精神上的契合,他們有嗎?一個與樂隊老友重溫舊夢的時候,一個在千嬌百媚地領獎;一個希望與愛人共度二人世界的時候,一個在組織群魔亂舞的狂歡舞會;一個不喜歡濃妝豔抹,一個熱衷於口味離奇的性感睡衣;一個夢想著去非洲吸收音樂靈感,一個盤算著去歐洲購買名牌包包……這不叫神仙眷屬,這叫貌合神離,唯有一點點情感上的慣性和不自覺的迴避使他們仍然保持著情侶關係,顧家明仍然情意綿綿地給玫瑰送花,儘管實際上每次一碰那花,他就要狼狽不堪地打噴嚏。
 
 
玫瑰舉行狂歡舞會的時候,我們跟著顧家明一起回到了他的家。這是一個不但豪華而且極有品味的家,室內裝修的每一個細節都精緻到了極處,彌漫著英式古典風格的氣息。《金枝玉葉》的美術指導奚仲文是香港電影界最有才華的美術指導之一,又撞上了陳可辛這位精益求精的導演,兩人不惜血本地確保畫面的華麗與完美,嚴謹到了近乎奢侈的程度:顧家明家中幾乎所有的油畫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一件件英式古董傢俱都是花高價遠道租來,地上鋪的一塊塊雲石、牆上的一張張名貴飾板都是貨真價實,連那窗簾,那床飾,那不同凡響的黑被子都下足工夫,營造了一個真正「金枝玉葉」 的精美環境。當然奚仲文的功力決不僅僅是鋪陳豪華場景而已,你且看看家明和玫瑰大被同眠的天臺,他們周圍不但有綠意盎然的植物,還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充滿民俗風情的罎罎罐罐,空間雖然狹小,全然不失精美雅致;當然你還可以留意一下顧家明興起之際赤裸著上身跪在罐子旁邊擊鼓的動作,那種充滿樂感的肢體語言與《阿飛正傳》中的經典之舞相比也不相上下。
 
從始至終,玫瑰浮游在家明的精神世界之外,她不瞭解家明的心。真正能夠鑽到家明內心深處的,倒是那位充滿世儈氣息的樂壇大哥大 Auntie,片中顧家明稱他為「肥婆」。扮演肥婆的曾志偉是《金枝玉葉》的出品人,幕前幕後都是名副其實的大老闆,不過倒是沒有什麼老闆的架子,一如既往地不介意誇張與搞笑。誇張歸誇張,肥婆在劇情發展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事業上,生活上,還是愛情上,這個不男不女的黃頭髮大胖子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一針見血,直指人心。他說:「你是怕做了別人,就愛上別人。你以前做劍蘭,就愛劍蘭的……」他說:「樂壇哪個不是捧出來的啊?這裏個個都走音的,都是你在錄音棚裡一個音一個音地校出來的嘛!」他說:「有問題的不是他,是你呀,問問你自己是不是GAY?」……

 
在肥婆的勸解和鼓動下,顧家明產生了新的靈感,決心去培養一個特別的新人。他的目光越過眾多帥哥照片,落在不知打哪兒冒出來的西斯廷天頂畫上……那強壯的上帝和初生的亞當出現在此處,真是妙趣橫生,做成海報之後加上的那支麥克更是神來之筆;「哈利路亞」的聖歌中,顧家明發表了他自己的「創世紀」宣言:「我要去『做』一個男人,一個普通的男人,就算不會唱歌都無所謂,因為只要我捧紅他,就會讓千千萬萬普通人知道,這世界還是有希望的。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樂-壇-神-話!」
 
《金枝玉葉》的編劇名單很長,張國榮和許願都是其中的一員。許願曾經是林憶蓮的監製,與林憶蓮發生過一段感情故事,分手之後許願轉而監製男歌手,捧紅了男生組合「風火海」……這段歷史使許多人聯想到了《金枝玉葉》中顧家明和玫瑰的關係。其實許願是否在片中「夫子自道」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張國榮等樂壇同道將自己熟知的樂壇規則與典故融入電影之中,使這部描寫樂壇幕後故事的影片活潑生動,妙趣橫生。《金枝玉葉》創作的當年,是四大天王在樂壇爭鬥最激烈的年景,各自的fans為誰最有實力誰最紅打得一塌糊塗,然而在幕後,一群氣定神閑的音樂人只為到底選誰來捧而傷腦筋。其實真正的樂壇天王是顧家明,是肥婆,他們掌控著音樂也掌控著遊戲規則,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撥亂反正點石成金;無論玫瑰還是林子穎,都只是他們手中的棋子罷了。就算張國榮本人,早年也不過是被唱片公司操縱的偶像,甚至是唱片公司之間爭鬥的犧牲品,允許他紅,他才能紅;不允許他拿獎,他就怎麼也拿不到。至於後期的超然地位和自主權,那是他用實力和血汗換來的,「樂壇像他這種級數的歌手能有幾位,卻又英年早夭」,黎小田、許願、梁榮駿等一干著名音樂人提及此事,無不扼腕歎息。
 
然而明星夢永遠是普羅大眾不可遏制的欲望。自我實現的夢想或是快速成名的浮躁漲滿眾多青少年的心,不管自己有沒有天分和條件,不管前路有多少荊棘和血腥,前仆後繼地擠在娛樂圈的大門口,一年又一年,一年比一年更甚。《金枝玉葉》公映的當年,片中選拔新秀的情節看起來還比較誇張;放到如今回頭再看,現實生活已經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其實片中幾場新秀選拔賽的戲,並不是編劇憑空想像出來的,幾乎個個都有影射,如果瞭解當時的樂壇背景,效果分外爆笑。首先出場的這位仁兄,身著一條印度沙龍裙,臉上穿著耳環和鼻環,頭髮鬍子亂蓬蓬……還記得片頭的fans群中,小女孩馮寶寶叫賣「梁朝偉的靚底裙」嗎?對,這造型是在模仿梁朝偉。如今的梁朝偉已經成為成熟男性代言人,你可能不會想到他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位充滿銳氣的叛逆青年,進軍歌壇時嘗試過許多另類造型,這個穿裙子戴鼻環的造型由於風格實在太前衛視覺效果太烏糟,曾被評為「年度最差著裝」之首。這位模仿他的仁兄不僅惡搞了他的造型還惡搞了他的歌,影片粵語版中唱的是《一生一心》,國語版中唱的是《一天一點愛戀》,以念經一樣的語調唱出的都是梁朝偉當年的新歌。
 
第二位出場的仁兄模仿的是李克勤,李克勤當年勢頭直逼四大天王,演唱實力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颱風略嫌生硬,舞姿不倫不類,影片中這位仁兄先打了一套疑似太極拳的動作然後唱歌,唱的就是他的代表作《紅日》,連這人的髮型都是李克勤的克隆版。
 
第三位出場的就更爆笑了,這是張國榮在拿自己尋開心。國語版中這人唱的是《我是一隻小小鳥》,實際上粵語原版中他唱的就是張國榮的名曲《愛慕》。1989年,張國榮在告別樂壇演唱會上身穿一件白襯衫演唱了這首歌曲,緊接著又唱了一首《想你》,將那件白襯衫緩緩除下……以前從未有人敢在舞臺上當眾除衫,一時間整個紅館熱力爆棚,但是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以後,無論是觀眾還是媒體,提起這一幕都是津津樂道,沒有一句惡評,難怪張國榮自己也有小小的得意:「性感和色情原只有一線之隔……」有《金枝玉葉》中這位仁兄做參照,很容易就會明白他的話。
 
後面出場的幾位,一個大唱「忘記他」的是在模仿張學友,你去聽一聽張學友的原版就知道為什麼好笑;一個演默劇的是在模仿黎明,更以他的同伴之口說他不出聲也走音;另一個千嬌百媚地爬過去跟顧家明套近乎的,唱的就是許願寫給林憶蓮的歌《不如重新開始》。顧家明手裏拍得「叮叮」作響的鈴子在歌手選拔中總是佔有重要的地位,一「叮」之下此路休矣,《今夜不設防》的談話中說的「只唱六七句就『叮我』指的就是它了……」這一段在拍攝時還有小小花絮:記者探班時正逢新鏡頭開拍,他驚奇地發現張國榮不但熟記自己的臺詞動作,而且還記住了全場所有人的臺詞和動作,甚至連那面試歌手在上一個鏡頭中唱歌的key都記得精準,為了保持鏡頭的連貫性,親自示範給那位演員聽!



有時候想來,真不知道張國榮的這些功課都是在什麼時間做的。《金枝玉葉》的拍攝過程中,張國榮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的覺,因為《金枝玉葉》的檔期一再調整,結果與他的另一部影片《錦繡前程》撞車,一向不肯同時開兩組戲以求品質完美的他,在這段日子裏也只好破例,白天跑去陳可辛那裏做顧家明,晚上跑去陳嘉上那裏做林超榮。林超榮是何許人也?找來《錦繡前程》看看就知道。你很難想像這兩個角色是同一個人在同一時間裏演出來的,媒體報導《錦繡前程》時用的標題是「張國榮天仙下凡做爛癱」,這句話用來形容顧家明和林超榮之間的差距,真是再合適不過了。不過張國榮本人倒沒覺得這種精神分裂式的演繹方式有什麼難度,反而興致勃勃地說:「是演爛癱呀,好過癮!」
 
林子穎突發奇想,要扮成男人去應試,做「家明和玫瑰」的守護天使,漁佬幫著她忙前忙後,為如何使她更似男人而煞費苦心。這位漁佬先生的身份略有些古怪:與林子穎同在一個屋簷下,彼此知根知底親密默契,卻不是兄妹也不是情人,看起來只是一對合作夥伴。漁佬在片中的地位不甚重要,戲份也不多,幾乎連個特寫都沒有,但是陳小春仍然憑他獨具特色的表演,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新人的雙料提名。陳小春早年是伴舞出身(1989年張國榮的MTV 《側面》裡,張國榮背後一群跳啊跳啊的飛車手中,你可以看到陳小春的面孔),後來許願組建「風火海」組合,吸收了他做歌手。《金枝玉葉》中露這一小面,本來是個客串性質,沒想到卻一鳴驚人,此後星途一帆風順,「古惑仔」系列中的山雞一角更是眾所周知的經典角色。
 
由《金枝玉葉》起飛的演員還不止陳小春這一位:扮演娘娘腔歌手Joseph的羅家英,本來是粵曲名家,也是因為客串而涉足影壇,《金枝玉葉》是他第一次扮演搞笑角色,生活中嚴肅拘謹的他玩起搞笑來大收驚豔之效,此後紅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那幾年幾乎所有的喜劇片裡都有他老人家軋一頭。扮演顧家明助手George的林曉峰也是影界新人,你會發現他與當時正當紅的軟硬天師之林海峰相貌酷似,是,他就是林海峰的親弟弟。提及《金枝玉葉》為何請他參與,他謙虛地說:「大家都覺得軟硬天師很有搞笑的感覺嘛……他們請不起貴的,請個便宜的頂住先。」扮演肥婆那位情人的鄭丹瑞倒是娛樂圈的老人物了,片中百分百是友情演出,角色名字和身份都出自他的舊作《風塵三俠》,也是UFO出品。 

 
 
說到林子穎扮男人,其實我覺得片中的噱頭不是不流俗的,但是太多港片都是這樣,看得也習慣了,何況《金枝玉葉》本身就是二級。當年記者採訪導演陳可辛,說到女主角的人選,陳可辛笑說袁詠儀最合適:「要扮男人嘛,她本來就沒身材,不用箍身。」袁詠儀聞言連忙表白:「我都有少少身材啦!」這兩句話給陳可辛用在了《金枝玉葉》的對白裡。要說袁詠儀的身材,還真是「少少」而已了,但是她一向不以肉彈形象取勝,自然也沒什麼關係;而片中的劉嘉玲的身材則是大有一觀。同屬性感女星,劉嘉玲和張曼玉的性感是不同的,她沒有張曼玉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高雅氣息,卻更具世俗風情,顧盼之間嫵媚逼人,是一種能夠引起欲望的攻擊性極強的性感。玫瑰這個角色對她來說是駕輕就熟,幾乎一點難度都沒有,閒暇之時,輕鬆地在片場欣賞張國榮唱歌:「實在太動聽,聽得我毛管都動了……」片中愛怨糾纏的情侶在片外是好友兼牌搭子,張國榮常去劉嘉玲的家裡打麻將,跟梁朝偉也混了個鐵熟,在朋友面前經常「口花花」的張國榮當然少不了拿他倆開玩笑,例如他會把家明和玫瑰的親密合影塞給劉嘉玲:「擺家裡!別讓他以為你就他一個,你也有國榮呀!」——全香港恐怕只有他自己會稱自己為「國榮」,這也是他老人家到大陸拍戲的諸多收穫之一吧。

一場賭氣撒潑使性子,玫瑰大錯鑄成,令顧家明不加考慮地簽下了近萬名面試者的最後一位:乏善可陳的林子穎。這個小毛頭的介入使家明和玫瑰的生活天翻地覆。「他」簡單,直接,天真,開朗,說哭就哭,說笑就笑,說翻臉就翻臉,說搬去你家,就搬去你家。金牌監製顧家明顯然沒遇到過這種性格的人,起初真是被「他」攪得哭笑不得,但是他欣賞「他」的“heart”,他很認真地要捧紅「他」,他努力去瞭解「他」努力去勸「他」:「本來我不應該干涉你的私生活,我知道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隱私。但是我懷疑了一段時間……我想我們大家都應該坦白……你是不是GAY?……可以這麼講:行有行規,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遊戲規則。我不介意不表示別人不介意。不要誤會,我對這個一點都沒偏見。但是做娛樂圈這一行,尤其是幕前呢,這樣是很避諱的。」  
 
 
他知道。他什麼都知道。這樣的台詞從他口中說出來,令人無語。有的人如林子穎,是真正的天真;而有的人不是,有的人飽經風霜雪雨,看透世態炎涼,早已成為熟知人情的老江湖,但是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一點天真,雖萬千人吾往矣。《金枝玉葉》其實只是一部浪漫愛情電影,並沒有深入探討同性戀問題,但是看看顧家明的緊張,玫瑰的鄙視,看看那群製作人窺探林子穎與漁佬的對話時,那種居高臨下、如避蛇蠍的態度,已經可知這個群體生存的艱難;在這種環境下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多麼強大的勇氣,憑此可見一斑。
 
說自己沒偏見是在說謊,顧家明之見不僅有偏,而且大大地偏。自打誤以為林子穎是GAY,他怕「他」怕到遠避三舍,入睡前要仔細地檢查門鎖,恐嚇說自己被驚醒會打人,一不小心在走廊碰上,他渾身顫慄手足無措,飛一樣地跑回自己房間去。偏偏命運捉弄人,一向有電梯恐懼症的他,竟然與那位危險人物一同給困在電梯裡,上一回他還只是大喊大叫,這一回,幾乎聲都嘶了。說起來這一段的劇情有些誇張:以顧家明的生活圈子,周圍十個人裡只怕有八個都是GAY,怎麼也不至於給嚇到這個程度;但是《金枝玉葉》本身就是一部輕喜劇,適度的誇張隨處可見。電梯裡這場遭遇倒是順理成章地使顧家明和林子穎從師徒變成了朋友,那些充滿童心的繞口令和舞蹈似乎使他找回了生活的真趣(提醒留意一下張國榮的舞姿),他和林子穎開始逐漸互相接納,走入彼此的生活圈子,他甚至帶著「他」一起去和老友們玩樂隊,連坐在鋼琴前寫歌的時候,也現出了從未有過的輕鬆笑容。
 
 
接下來這一場,咻咻,是我至為心愛的一場,一提起它來,都不知道該怎麼寫下去。張國榮一生,扮演過的角色無數,顧家明或許不是最優秀的一個;《金枝玉葉》中,出色的鏡頭也無數,這一段想必不是最精彩的一場,但是這一場,太美了,給我的感動,無法言傳。想當年我在看到《霸王別姬》的時候,還只是單純地欣賞張國榮的演技,是這部《金枝玉葉》使我目眩神迷,徹底傾倒於他的個人魅力。《金枝玉葉》中的顧家明,集中了我對一個男人的所有夢想:才華橫溢,風度翩翩,高貴的氣質,權威的姿態,成熟,優雅,英俊,善良,體貼,風趣……所有的一切在他創作《追》的這一幕中更是發揮到了極致。且看他坐在了林子穎的身邊,略為沉吟,慢慢地彈奏出那個聽起來很簡單的旋律,歪頭看看林子穎:「是這樣?」然後,他專心思索著,手指在琴鍵上輕輕移動,譜出浪漫的詞句來:」這一生也在進取,這分鐘卻掛念誰……」
 
 
張國榮自己是擅長作曲的,他太知道一個藝術家的創作狀態,那種火花的尋覓,靈感的爆發,一切的奔湧,彙聚,水到渠成,讓他表現得張弛有致,順理成章。樂聲的流轉中,畫面也在流轉,我們可以看到林子穎目瞪口呆地望住他,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視著他的臉……她愛上他了,當然愛上他了,勢不可擋地愛上他了,誰會不愛上他,那沉浸在創作的喜悅之中,臉上充滿光彩,神祗一般的男人?他無意地回頭望了她一眼,她像觸電一般地驚跳了一下;他將一曲彈罷,隨手攬住她的肩,更使她如坐針氈,落荒而逃。一切都不同了,從此一切都不同了,愛情本來就沒什麼道理,這樣大有道理的愛情,又叫你如何逃避?
  
《追》這首歌,一直是張國榮最為鍾愛的歌曲之一,歌中所表達的深情,執著,義無反顧,正與張國榮本人的人生理念一脈相承。如許願所說,電影中的版本比唱片版本要精彩許多,不過我個人以為最精彩的一個版本還是他在跨越九七演唱會上的壓軸演唱。那是他復出之後首次舉行的二十三場盛大演唱會的最後一場,一萬四千名現場觀眾聽到了他獻給「生命中至愛的朋友與親人」的歌與心聲。《追》是緊接著《月亮代表我的心》的壓軸歌,他把編曲,節奏,演繹方式,全盤改變,將這首纏綿的情歌唱得如進行曲一般慷慨激昂:「誰比你重要,成功了敗了也完全無重要;誰比你重要,狂風與暴雨都因你燃燒……」舞臺上,他的姿態堅定,神情從容,聲音充滿力度,氣勢籠罩全場,那情境仿若不是一個歌手在唱歌,而是一個戰士無視敵人的迫近,在千軍萬馬之前吹響他的號角。


 
而顧家明完全沒有這種強悍的人生態度,起碼,暫時沒有。一次偶然的手偶遊戲,使他迎頭遭遇了自己的真實情感:他竟然被一個男人吸引了,不止是精神上的吸引,還有感性的欲望。
  
你我從開始就知道他的噩夢只是一場虛驚。喜歡上一個男人和喜歡上一個女人扮成的男人,本質是完全不同的,片中吸引顧家明的更多地是林子穎自然散發的女性氣息,那種性感那種女人味兒根本不是外表的裝飾掩蓋得住,說到底,這不是王子遇上王子的故事,只是一個略為曲折的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故事而已;但是張國榮將這整個過程中顧家明心態的轉變刻畫得極為真實細緻,耐人尋味,為影片加了不少分數。面對洶湧而來的情感,他緊張,他逃避,他奔去玫瑰那裡證明自己,卻依然擺脫不了「他」的影子;他無法克制激情的爆發,扳過「他」的頭頸強吻,卻又痛苦地丟開「他」走掉;他找肥婆分析自己的心理,卻搞得更加混亂更加茫然;面對著玫瑰的詢問他不肯承認自己在愛,但是也不願否認,他的眼神躲閃,臉上沁出細微的汗珠,一隻手劇烈地顫抖著,下意識地咬住手指……玫瑰請求他回來,繼續做他們的金童玉女,但是他知道,不成了,已經不成了。長時間以來有意無意地維持著的一個童話,在真正的愛情到來之際,灰飛煙滅,潰不成軍,他再也無法騙別人,更無法騙自己,他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顧家明是一個重視心靈默契的人,影片從頭到尾都在強調這一點,一步步細說愛情的真諦和他最終戰勝自己的原因,喧囂的舞會裏,他不再迎合玫瑰去做一些無聊的事,而是靜靜守在一旁,靈魂浮游到遙不可知的遠方,那首夢想之歌的後半段不知是在他的腦海中還是在劇情的幻境中飄起:「好風光似幻似虛,誰明人生樂趣,我會說為情為愛仍然是對」,是,只要有真情,有什麼是重要?外表,性別,身份,地位……再多的牽袢再多的避忌,對於至情至性者而言,又有什麼比愛情本身更重要?


(電影中我最鐘愛的一幕)
  
「男也好,女也好,我只知道我愛你。」林子穎以女人之身重新出現在家明面前,為這故事畫上一個皆大歡喜的句號,但是家明仍然一字一句地講出這句話,這是他終於站定了的立場。不要說他矯情說他得便宜賣乖,仔細看這一幕你就明白,從重逢的第一眼起,家明的眼睛就沒有離開過林子穎的臉,他沒有看她的髮型沒有看她的模樣沒有看她的女性衣衫,他根本沒有留意她的任何變化,他只是深切地欣慰地望住林子穎的眼睛,那裡有他最為珍惜的精神世界


  
《金枝玉葉》公映之後,廣受觀眾和業界的推崇,在當年的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電影配樂、最佳電影歌曲等十一項提名,但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三項最重要的大獎全部被王家衛《重慶森林》包攬,成為當年的獎項大贏家,只有最佳女主角和最佳電影歌曲落入《金枝玉葉》囊中。其實頒獎禮揭曉之前,影帝的最大熱門是張國榮,影后的最大熱門倒是《重慶森林》中的王菲,獎項開出全然爆冷,一度是影界的熱鬧話題。我個人覺得呢,《重慶森林》何志武和《金枝玉葉》顧家明哪個更具實力倒是見仁見智,但是《東邪西毒》歐陽峰竟然連提名都沒能拿到,這才是最大的古怪。同年舉行的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大獎就與金像獎的口味南轅北轍,他們將影帝頒給了扮演歐陽峰的張國榮,而扮演何志武的梁朝偉卻落在七個提名之外。
  
讓我將對《金枝玉葉》的最後視線,投向那款精美的海報。這部電影的海報是三位元主角的造型照,其中顧家明穿著極其正式的禮服,髮型一絲不苟,指間夾一支香煙,微微側著頭,半張臉埋在陰影裏,唇邊似笑非笑,意味深長地望向鏡頭。這個造型與他在電影中的造型判若兩人,完全找不到聯繫也找不到出處,或許是為了襯托「金枝玉葉」這個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華貴主題吧。這張海報如今已經變得舉世聞名,因為它成為了張國榮的遺像,那支香煙還被精心去除,只餘他的手指以一個沉思的姿態懸在那裏。據說選它做遺像是因為張國榮自己很滿意這張照片,這是他的家人所言,我完全相信,不過以前從來沒聽說過有人用角色造型照來做遺像,這使我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盼望此事背後另有玄機,或許在暗示著去世的是顧家明,是虛構的人物,而不是他?他那樣的閱歷,那樣的個性,不可能自殺,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自殺……然而到頭來,時光洗禮,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我終於明白了他的病痛,他的掙扎,他的無奈,他的不捨,終於明白他是走了,不會再回來;我也終於明白顧家明根本不會離開,他將永遠活著,歐陽峰,十二少,寧采臣,何寶榮……都將永遠活著,在銀幕之上,在光影之間,在我們的眼裡和心裡,延續著那個人的夢想與生命。





[寫在後面] 的灰是何許人也?她就是寫哥哥的評論寫得最深刻入骨、最扣人心弦的中國榮迷。打從四年前迷上哥哥,瘋狂搜集哥哥的相關資料那刻起,這名字便時常出現在搜尋引擎的頁面內,現在則已成了我崇拜佩服的對象。

的灰的文章向來內含有趣又豐富的秘辛及資訊,讀來增長見聞,且能一下子就把讀者拉進哥哥的戲劇世界,從裡到外把電影認識一遍。即使是還沒能入手觀看的影片,經她活靈活現地一解說,也歷歷在目,如親眼所觀,文字功力相當了得。因此,當時我如獲至寶地一篇又一篇啃著她文情並茂的影評與追思文章,折服於她對哥哥的熱愛、心痴、投入與專注,不但沒被篇幅的長度嚇到,反而渴求看更多。後來的灰果真以這些文章出了一套書,與他共度61世,在台灣及香港也出過繁體版。

嗯,不過粉絲嘛,再怎麼客觀中肯,畢竟還是免不了超乎理性的偏愛,會放大一些優點,縮小一些缺點。有時的灰的評論也會給我這種感覺。比如榮迷最愛講的其中之一,就是哥哥青春永駐,看不出年紀,但後來據我觀察,發現有這種特質的演員雖不多但也不算少,因此哥哥不能算「前無古人」啦。

題外話,文中一些與台灣不符的名詞我都做了修正,覺得最好笑的中國譯名是「甲殼蟲樂隊」,看得出是啥嗎?就是批頭四!他們的譯名還真直接...(猶記得『一大桶的淚水』差點害我笑死在地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眼中的男女主角
 
張國榮:
 
「一直以來,Leslie有個頗cool的外型,他主演的電影也很多面,但我拍他,卻希望能表現出他多些『人氣』,讓人們看到Leslie樂觀愉快的一面。而且《金枝玉葉》是以他為中心,可以說有張國榮才有《金枝玉葉》的產生,甚至用樂壇為背景多少也和張國榮的前歌星身份有關。」
 
第一次與張國榮合作,陳可辛對張國榮評價極高:「他是個絕對專業的演員,交戲極準,走位、記台詞均一流,演喜劇的收放自如更是我始料未及的。演一個有性別疑惑的男子對他來說是個新挑戰,但他提供不少有趣的笑料給我們,我只能說個人極期待下一次與他合作的機會。」
 
袁詠儀:
 
「當初找到Leslie合作,想到這個劇本時,就覺得那少女角色非袁詠儀不可了。因為這次這角色要扮男孩,卻是個女孩,有很多個人表演,尤其是喜劇,沒有多少女演員做得到。而且 Anita 很「細路」(孩子氣),常以天真去橫行霸道做許多事。在現今電影界,近乎沒有人具有這種氣質,再加上得讓觀眾願意接受,袁詠儀可能是唯一一個!」

 
張國榮看金枝玉葉
 
「其實《金枝玉葉》的結局我不太認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香港人對同性戀的處理太喜劇化,太醜化,我覺得並不需要如此。」雖說如此,但張國榮也知道,在香港,要談同性戀且讓大眾願意接受,用輕鬆搞笑的手法比較保險。不過,他自有對電影表現手法的另一套見解:「(曾)志偉在戲中(把同性戀)演得很好,但其實最適合演的不是他。最好是由我一人分飾兩角,演一對同卵雙胞胎,兩個人各走極端,這一人是那一人的影子。」
 
有訪談問他,顧家明與《費城》中丹佐華盛頓飾演的律師是不是態度相似,也就是對同性戀從排斥到接受,但張國榮認為兩片不能相提並論:「家明對同性戀一直持抗拒態度,雖不介意別人同性戀,但極不喜歡與同性戀者有任何關係。後來他接受林子穎,不表示他的抗拒態度有所改變,只是接受這個人,是無需理會性別的一個人,所以顧家明的內心才會非常矛盾。顧家明只是喜歡一個人,而不是接受同性戀者。此外,《費城》是一部對同性戀抱持嚴肅態度的電影,《金枝玉葉》則較輕鬆。」
 
袁詠儀的扮男秘訣
 
或許是因為袁詠儀本身的性格比較男孩子氣,反串扮演「林子穎」對她而言並不困難,但演繹時需要注意的細節還是不少:「首先,一定不可以說很多女性用語,聲線方面也要粗豪一點。正巧最近我聲音有點沙啞,不需要過於刻意調校聲調;即使聲音沒問題,我本身的聲線也不是溫柔那一類,所以問題不大。此外,要學習一些男性的小動作,如猥瑣動作、走路姿勢,還有說話方式也得學習。這一點我常問身邊的朋友,問他們這句話在這個情況應該怎麼說,但很奇怪地,不同的人,即使同是男性,所用的語調和態度都不同,所以我只會多方參考,不會特定遵照某人的版本,最後再加入自己的理解來演。」

 
張國榮和袁詠儀
 
張國榮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他尊重自己,尊重專業,所以不太理會和這些原則相違背的人。要說明張國榮的觀念和特質,可以用觀念與他相近、對他心服口服的袁詠儀來作例子。袁詠儀當選香港小姐第一名之後,演了兩年電視,沒什麼表現也很不開心。「香港的電視環境、人際關係非常複雜,新人好像一定要去巴結奉承前輩,我的個性很直,有什麼說什麼,當然被排斥,而且他們還覺得我沒有禮貌、不懂規矩,我又不想改變自己,所以那段日子過得很痛苦,一有機會演電影,我就不回去演電視了。」
 
袁詠儀的個性很真很直,而且尊重自己的工作,令張國榮蠻欣賞她,可是又覺得這個小妮子星運太好,好像需要挫挫銳氣。電影《金枝玉葉》開拍,張國榮和袁詠儀初次合作,看她在片場輕輕鬆鬆,沒什麼事的樣子,就說:「聽說你背台詞很行。」結果才出道兩年的袁詠儀,竟敢笑著對這個出道將近廿年的前輩說:「以前比較好,現在有點退步了。」張國榮笑笑,表示開拍前要先和袁詠儀對詞,結果,張國榮一入戲魅力萬千,和不少大牌天王合作過的袁詠儀不知怎地,碰到張國榮就全身冒汗,台詞結結巴巴的就是講不順,一共吃了九次NG才對完一場戲。
 
事後,袁詠儀當眾對張國榮表示佩服,以後都尊稱他「師父」;私底下,則給他取了一個「千年辣手老油條」的封號,有事沒事就撒嬌作怪一番,讓張國榮悔不當初,竟然惹上這位「千年辣手小油條」。
 
不過,平時相處起來,兩人感情倒好得像兄妹一樣,不時拿對方來開玩笑、揶揄一番。一場顧家明和玫瑰在床上火熱,一轉眼家明卻把玫瑰錯看成林子穎的戲,袁詠儀和張國榮在試完戲後,便你一言我一語地互相捉弄:「嘩!哥哥你(胸部)好犀利!你有乳溝耶!」「可不是嗎?不像妳啊!我閒閒地都夾到條鑰匙,你就連支牙籤都不行!」
 
拍完吻戲後,袁詠儀封張國榮為「Kiss聖手」,因為哥哥夠放,能帶她入戲,既然如此,那麼有沒有引起張國榮的反應?袁詠儀聞言立刻大叫,要站在另一邊接受訪問的哥哥不要答:「如果回答沒有,我不是好沒面子?」怎知張國榮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說:「沒反應。」立刻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某次工作人員突然將片廠的燈熄滅,漆黑一片之下,袁詠儀一邊大叫:「哥哥小心啊,好多女人圍住你。」一邊作勢擋在哥哥前面:「我要保護你。」逗得張國榮啼笑皆非。大家都看得出,哥哥好照顧靚靚,靚靚在哥哥面前也特別乖巧精靈,兩人的深厚情誼完全不受年齡及性別限制。

 
小秘辛1
 
劉嘉玲只要回想起跟張國榮在片中的床戲,就會忍不住大笑。原來為了應張國榮「效果誇張」的要求,拍攝時兩人只穿件小內褲就上場,但演著演著太投入了,動作未免大了些,竟意外引起張國榮的抗議:我又不是女人,怎麼會沒反應?兩人因此吃了個大NG。除此之外,據說這場差點令張國榮失去定力的激情畫面,在香港送檢時挨了好幾刀才過關。
 
小秘辛2
 
許願是故事的提供者,片中當紅監製與當紅女歌手之戀,難免令人聯想到許願與林憶蓮的過去式愛情;而有趣的是,許願當年監製的唱片又以男歌星(如風火海)為主。究竟《金枝玉葉》中,有多少是與「許林之戀」有關的成分?編劇阮世生的答案似乎已透露一二:「雖然片中 Leslie 與嘉玲是一對情侶,但因 Leslie 是個很容易愛上旗下歌星的人,所以這次他做嘉玲的唱片監製,就只挑男孩為合作對象。袁詠儀為了親近偶像 Leslie 與嘉玲,才會假扮男孩去應徵歌手。」
 
小秘辛3
 
張國榮每次面對鏡頭都非常認真,對每一位演員的對白也瞭若指掌。例如有場戲是張國榮替參賽者面試,他連對方在上一場戲時所唱的Key都記得,還親自示範。



幕後趣聞節錄  張國榮篇   --text:小不點   星島晚報 (6/7/1994)
 
我(記者)說他(張國榮)「好人」,化妝、服裝的阿嬸笑著點頭。Leslie說:「我當然好人啦,我不好誰好?我是頂頂大的好人!」然後說:「妳不信問他!問她!問他!」順手指著他周圍的一眾人等。「好人」Leslie人是好,就是「情緒化」得全世界都看得出。這天就屬他「情緒大好」,他說他只睡了兩小時,因為拍完了陳可辛的《金枝玉葉》中班,又接陳嘉上的新戲註:指另一部電影《錦繡前程》)晚班,然後又到『金』組來,中間只有四個鐘頭空檔,一來一回,沖個涼,真能睡的時間就只剩兩小時了。「情緒大好」當然不為沒好覺睡,「情緒大好」主要是為陳嘉上那戲裡他的角色好。他跟(奚)仲文說:「演個『爛癱』(下三濫),好過癮!」
 
大家都知道Leslie回港來拍戲,是因為加國「悶得慌」(註:張國榮90年代初一度引退到加拿大進修,但只待了九個月就回港)。他情緒好的時候會說:「他媽的悶得個屁都沒有!」,情緒不好就說:「沒甚麼,高興就回來玩玩囉。」若他心情好,我要拍照,他把黑襯衫敞開說:「拍呀拍呀,脫了給妳拍都可以。」情緒不好他就矜持起來啦,會客客氣氣的說:「不要拍好不好?」或:「我不想拍照。」

「情緒人」那陣子因為跟毛毛(註:指女演員毛舜筠,張國榮唯一曾對外承認的前女友)一起拍戲,就連私生活也彷彿與毛毛共進退起來。現在跟劉嘉玲一起拍戲,他又跟劉嘉玲「公私與共」了,除了跟她天天拍戲見面之外,還成了必然的「牌搭子」。「樓上樓下方便極了。」Leslie說:「她一個電話下來,或者我一個電話上去,就開枱啦!」我問都在誰家打?他說兩家都有,不過:「我喜歡上她那兒去,她家佈置得好溫暖,好有家的感覺。」

看著她化妝的Leslie還遞給嘉玲一張照片說:「擺家裏!別讓他(梁朝偉)以為就他一個,他是嘉玲都成(註:梁朝偉在拍《重慶森林》時,曾與對戲女演員周嘉玲傳出緋聞),妳也有國榮呀!」逗得這「劉」嘉玲哈哈大笑。那是張Leslie跟劉嘉玲擺Pose扮情侶的照片,倆人一派「金枝玉葉」貌。
袁詠儀跟Leslie拍戲,Leslie就得扮大人招呼著她,得忍受她精力過剩地跟他瞎攪和--如一彎腰把他鞋帶鬆開,由她說:「好聽!我也要!」地拿走他的錄音帶。不像跟劉嘉玲跟奚仲文,甚至跟服裝、化妝,更甚至跟我,還能發個嗲,要我們說好話「氹」他。但雖然「情緒人」,Leslie卻不教情緒影響他的工作,拍起戲來還是很認真。背台詞,問我表現好不好,不時給導演意見。導演對演員完全沒有異議,袁是那種頑皮完了卻能考第一的「醒目仔」,Leslie 則是偷偷躲起來溫書型,都不令導演失望。

Leslie與劉嘉玲演「分手戲」,是少數幾場文戲中的一幕「重頭戲」,Leslie背熟了台詞已入戲到「六親不認」了,窗外卻突然大雨傾盆,「同步收音」受阻。Leslie於是鬆了口氣,跟我拋眼色,朝 「小電視」嘟嘟嘴,問:「好不好?順不順?」我遠遠地給了他個大姆指。
 
幕後趣聞摘錄  袁詠儀篇

這次Anita(袁詠儀的英文名)扮演男孩實在太優待她,因為她可名正言順地調戲女孩子,就連茶水姐姐也被她「摸下巴」,她更聲稱自己是「女鹹豬手」。不過,記者還是覺得Leslie給她的外號「鹹濕四眼仔」較鬼馬!

 
資料來源:(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

1. <張國榮歇斯底里的一次>  電影雙周No. 405 (1994)
2. <劉嘉玲談金枝玉葉> 中國時報 1994/08/12
3. <張國榮袁詠儀 金裝愛情賣錢> 明報 (11/6/1994)
4. <因為張國榮不正常才有《金枝玉葉》> 一本便利
5. <新童話年代 --專訪《金枝玉葉》導演陳可辛> 金枝玉葉電影寫真集
6. <《金枝玉葉》星光燦爛的匯聚> 電影雙周



[寫在後面] 看哥哥談顧家明的性向問題,我心有戚戚焉。忍不住聯想,現實中的哥哥是否也是一樣?從許多哥哥的訪談和報導可以感覺到,哥哥應該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同性戀,甚至搞不好連同性戀也稱不上。畢竟哥哥早期的緋聞女友,除了公開承認且求過婚的毛毛外,數來至少有三、四個,後來哥哥也一再對張曼玉表示欣賞。許多人因此把哥哥當作雙性戀,我卻覺得哥哥基本上是喜歡女生的,只是他和唐先生的感情太深,而唐先生剛好又是男性,在一起就難免被視為同性戀而已。換作其他男性,哥哥不見得會感興趣。當然這只是我的片面臆測之詞,不過是看到許多有心人士用哥哥的性向來攻擊他、毀謗他、看輕他,有感而發而已。

另一個令我感慨的是哥哥對劉嘉玲家的評語。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要做一個成功的演員,甚至任何領域的藝術家,都要有一顆敏感纖細的心,如此才能對「美」有更為敏銳的感知度,從平凡的事物中看見一般人看不見的細膩幽深之處,並將它用各種方式呈現出來。但這種特質意味著他們無法太豁達,因為理智無法說服感性,也無法凌駕於感性之上,即使知道人生要看開一點,內心深處還是免不了鑽牛角尖,因此會比較容易帶有傷春悲秋的情懷,陷入惆悵、失落、空虛、寂寞的情緒中。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優秀的天才藝術家總是早死,要不就是自殺。

對哥哥來說,童年失歡應該是心裡永遠無法填補的大洞吧,他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的開朗、外向、花蝴蝶般的個性,或許正因為他害怕寂寞。就像古龍總是得呼朋引伴到家裡大開筵席,就連半夜也興沖沖地把朋友挖來家裡聚會一樣。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這一生也在進取 這分鐘卻掛念誰 
我會說 是唯獨你不可失去 
誰比你重要 成功了敗了也完全無重要
一追再追 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 
原來早不缺少
有了你 即使平凡卻最重要 
         ~摘自《金枝玉葉》主題曲「追」


故事簡介

顧家明是樂壇舉足輕重的當紅唱片監製,與他一手捧紅的女歌手玫瑰是演藝圈令人稱羨的金童玉女。但事實上,喜愛平凡生活的家明,和不可能回頭過平凡日子的玫瑰,感情已經逐漸冷卻。就在此時,男扮女裝闖盪歌壇的林子穎住進家明家,使兩人表面上的恩愛關係面臨崩解… 


關於導演
 
陳可辛被譽為當今電影界最出色的「包裝人」。「一部好電影若沒有經過妥善包裝,未必好看,就算賣座也是僥倖。但如果在包裝上有完善計劃,則會成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陳可辛侃侃而談:「要拍一部賺錢的電影,故事需要有爭議性的重點,除了演出,還要搭配精銳的後製人才,這是電影包裝最基本的條件。」
 
陳可辛將自己比喻為成功的「包裝者」,而不是成功的導演。在陳可辛心目中,成功的導演應該是任何題材都可以發揮,但他只拍自己喜歡的題材,因此他一直擔心自己不能在電影圈長久生存。但事實上,自《風塵三俠》開始,他的作品基本上已有一定市場,《新難兄難弟》、《晚九朝五》的成績有目共睹,看來他的擔憂是多餘的。 


金枝玉葉的誕生
 
最初是許願(著名音樂監製)有個「女扮男裝的女孩與一個男人談戀愛」的構想,陳可辛覺得這與傳統「梁山伯與祝英台」式的愛情故事截然不同,是個頗新的題材,便產生拍攝《金枝玉葉》的興趣。決定題材後,接著就是為故事設定背景。陳可辛想到當時的香港樂壇一直是男性的天下,70年代有許冠傑、羅文,80年代有譚詠麟、張國榮,90年代又有四大天王,女性在樂壇的地位總是略遜一籌,便利用這個特色來發展故事,劇本則以《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為骨幹來創作。 

至於英文片名,為了表現「現今社會的道德觀念有所改變,沒有真正的男人或女人,當傳統枷鎖失去時,女性特質會在男性身上出現,同樣地,男性特質亦會在女性身上出現」的性別概念,陳可辛選擇了” He is a woman,she’s a man” 這個顛覆性別的片名。 



導演眼中的金枝玉葉

陳可辛透露:「這次是先有張國榮,後有劇本,跟我以往先有劇本才選角的情況不同。以前我們『度』的劇本都在寫小男人、小人物,但這些都不適合 Leslie(張國榮)。因為Leslie的螢幕形象是不平凡的人,都比較深沉、古怪,不像梁家輝、梁朝偉那麼 down to earth(腳踏實地),太有巨星味,所以我們為 Leslie 量身打造一個角色,以樂壇做背景,也可以順便反映現在頗瘋狂的樂壇。但我們只有輕輕地『玩玩』樂壇,而不是諷刺它。」 

《金枝玉葉》雖然是借靚人(張國榮、劉嘉玲、袁詠儀)、靚衫、靚景(樂壇)來描述一個美麗的童話,但它與傳統的童話很不同。「從前的愛情童話總是“HAPPY ENDING”,王子與公主會永遠開心地生活下去,但其實金童玉女是很難長相廝守的,他們對本身的吸引力和觀點很有自信,容易造成意見分歧與磨擦,加上外界帶來的壓力,金童玉女反而成為現實中非常罕有的狀況。例如片中的張國榮和劉嘉玲,一個是樂壇最出色的監製,一個是樂壇最紅的女歌手,兩人在一起正是童話的美滿結局,那知兩人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後,已經互相厭倦,外界壓力和傳統童話觀念卻像金剛箍般困著他們,舊童話有時反倒害人不淺。」 

「但我認為,每一對情侶都有甜蜜的開始、深愛過的時刻,分手後互相怨恨是很可惜的事,試想:一對愛侶因了解而分開,分手後仍能成為好友,互相關懷幫忙,那是多麼美好的結局。我認為這才是九十年代愛情的“HAPPY ENDING”,因此我想借《金枝玉葉》去啟示-個『新童話年代』的開始。而張國榮與劉嘉玲之間關係變化的過程,就是我最想在片中表達的其中一件事。」 

片中除了袁詠儀會以「林志穎造型」登場,《金枝玉葉》的出品人曾志偉也會演出同性戀,男女界限相當模糊,對此,陳可辛表示:「其實打從女性在社會冒出頭後,性別的分界已經逐漸消失,我們可以發覺周遭很多女人具有傳統觀念中的男性特徵:堅強、進取、野心大;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很多男人具有傳統觀念中女性的缺點:小器、婆婆媽媽、優柔寡斷,男女性別角色已經混淆不清,沒有100%的男人和100%的女人。可是男人女性化,或女人男性化,都不代表他們是同性戀。」

因此,片中加入張國榮懷疑自己是不是同性戀的情節,便是陳可辛對這種現象的探討。「我試著用有趣的一面去闡述這個狀況,帶出笑料,也希望帶出一點現今男女對性別分界感到疑惑、苦惱的訊息。」 

陳可辛也在片中保留了對男性的一貫自嘲:「我常在戲裡講男人的罪惡感:想做個好男人,事實上卻不是。例如片中嘉玲的名字叫玫瑰,又好喜歡玫瑰花,家明為了做個負責任的男友,就送玫瑰花給嘉玲,但他一見玫瑰花就敏感得打噴嚏。」 




豪華打造金枝玉葉 

這次我並不是拍一部現代愛情小品,而是一個基本上很傳統的、童話式的愛情故事,會有一種很豪華、很好萊塢的感覺。
                ~導演  陳可辛

顧名思義,《金枝玉葉》是一部以美和豪華為基礎的電影,主演是張國榮、劉嘉玲、袁詠儀,美術指導是奚仲文,配樂由許願負責,陳可辛擔任導演及監製,個個名頭不小,與戲名非常貼合。不只如此,無論是搭建還是借用的佈景場地、道具、服裝等,都極盡精美之能事,頗有好萊塢電影的味道。例如片中張國榮的家用中西方藝術品來裝飾,所有傢俱都是英國進口的古董貨,地板也都鋪上雲石。

對此,奚仲文表示:「陳可辛要求很高。他在想故事時,心中已有類似的畫面出現,有自己的偏好。他喜歡英式、古典的東西。做現代的風格容易古舊味太重,尤其在香港做景很難,心中想要的未必一定有,所以許多東西都是租來的,每件都很貴。最困難的是時間,太緊迫了,只有一個月,根本沒時間去思考。」 



[寫在後面] 這是2006年為了幫哥哥辦影展而整理的資料,po上來前有再次修改、精簡過,使它變得更有條理。『金枝玉葉』是我個人非常喜歡,也很經典的電影,就算用今日的眼光來看,依然劇力萬鈞,因此希望藉這些幕後報導的整理,讓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對它產生興趣、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對它有更深入的了解。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盛夏光年』是以康正行為出發點在看整個故事,觀眾看到的多半是正行的心理狀態。相較之下,余守恆和杜慧嘉神秘多了,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因此,我寫了這篇文章,就我在電影裡看到的余守恆和杜慧嘉,來談談對他們的感覺和想法。
 
[余守恆]
 
在這部用星系來暗喻關係的電影中,正行被定位成繞著恆星運轉的行星。但若細究正行和守恆的相處模式,會發現守恆才像行星,總是繞著正行打轉:

每天都去接送正行、叫正行起床。
看到可能和正行有牽扯的女孩(慧嘉),就忍不住跟她較勁(騎腳踏車一段)。
對可能搶走正行的人有敵意,語帶挑釁,乍看像在爭風吃醋(咖啡店一段)。
要是沒有正行看他打球,就渾身不對勁,贏不了球。
正行和他約好吃飯卻失約,就反覆追問、非常在意。
和慧嘉交往後,依然一天到晚去找正行,逼他翹課或翹掉考試陪自己兜風、打球。
正行問他為什麼和慧嘉在一起,他說:「因為那段時間你都不來看我打球了。」
非常想去的舞會,要是正行不去,他也不去了。
……
 


因此,我總覺得,無論守恆有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對正行的看重是勝過一切的(甚至超越正行不想/能失去他的程度)。就算後來他對慧嘉說「我不能失去你們任何一個」,我仍覺得他其實是想說「我絕對不能失去正行」。
 
理由很簡單,縱觀全片,我看不出守恆對慧嘉有什麼深刻的感情,交往後也少見熱戀的情節,反而守恆對正行的依賴不減反增。說不告訴正行自己和慧嘉交往,是怕影響到正行考試,但每次正行要讀書、上補習班或考試,都被他硬拉去兜風、觀球,可見守恆根本不在意正行重考的事。他或許只是在逃避非得面對、理清這份感情的那一天。

 
「妳和正行是怎麼認識的?」
「校刊社啊。」
「我怎麼都沒聽他提起過?」
「他不一定每件事都告訴你吧。」
「我覺得他喜歡妳。」
 
這是守恆和慧嘉在正行缺席的籃球賽後的對話。在此之前,守恆和正行吵了一架,原因是慧嘉出現在籃球場看守恆打球,接著正行出現,站在她旁邊和她談笑,守恆因此分神,不慎被另一隊的球員撞倒受傷。
 
乍見這一幕,我以為守恆是在嫉妒正行。因為不久之前,他才對慧嘉油然生出好感。但後來我猛然驚覺,或許守恆吃醋的對象不是慧嘉,而是正行。他質問正行和慧嘉說了什麼,又問「你幹麻突然跑掉?」,或許他真正想問的是:「那之後你和她跑去那裡、做了什麼?難道她比我還重要嗎?」
 
有了這層體悟,再來看這段守恆「告白」前與慧嘉的對話,就覺得意味深長了。若說慧嘉之所以跑去看守恆比賽,是為了對這個「情敵」有所了解,守恆要求慧嘉和自己交往,或許也是出自同樣的心理。尤有甚者,或許他是想藉此消去慧嘉和正行交往的可能性。否則,依守恆的個性,我覺得他若真喜歡慧嘉,一開始就會跟正行直說,或向正行下挑戰書,不會這樣扭扭捏捏的。

 
「我真的太寂寞了。一直到現在,我都很怕那種感覺。」

守恆回憶童年時,因為調皮搗蛋而被老師處罰,得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操場上時,對慧嘉有感而發地說。
 
由此可以推知,就算長大後成了體育健將、風雲人物、朋友成群,那個跟課桌椅一起留在草坪上的小孩始終留在守恆心裡。或許在他的認知中,正行一旦談了戀愛,就會離他而去;一旦正行離他而去,他就真的完全孤獨了。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正行和守恆的角色設定。表面上看來,正行成熟、聰明(功課好的優等生)、懂分寸,扮演照顧人的哥哥角色,守恆則純真、率直、體育好,是被呵護照顧的小弟弟。但電影中,每次賴床的都是正行,大清早去接送正行、叫正行起床的反而是守恆,這和大部分有同樣角色設定的故事都不同。雖然只是細節,卻頗令人玩味。
 
其次,表面上看起來,是正行在暗(苦)戀守恆,並保守童年時和老師的秘密協定;但後來真相大白,原來守恆心裡也有秘密,他從一開始就知道正行是老師指派的「好朋友」。而且,或許他也早就知道正行對自己的感情(否則不會主動和正行發生關係)、早就猜出慧嘉和正行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之所以什麼都沒說,或許是出於體貼,也或許是基於自私,因為一旦說了,就必須面對,就可能失去。
 
當正行在舞會上被逼急,撂下似乎要拆夥的狠話時,我以為守恆第一反應是揍正行,但他沒有。那瞬間他似乎慌了,或許他以為正行要就此離他而去。然後他邊哭邊騎車,因為心神不寧而發生了車禍。躺在路上時,他仰望著天,那時也許他正在咀嚼正行的話:「我和慧嘉,你會選誰」?
 
結果,守恆在警局打給正行,而不是慧嘉。

 
因此,對於導演安排床戲時,正行是單方面的「受者」,我實在覺得有點無趣。前半段,正行始終是那個付出感情的人,顯得無奈、壓抑、悲傷,有點『春光乍洩』中黎耀輝的味道,被守恆吃得死死的不說,在感情中也趨於弱勢。更糟的是,他根本不能讓守恆發現他的感情。被守恆載的時候只能凝望著守恆的背,守恆睡著的時候,也絲毫不敢逾矩(連偷吻都沒有)。
 
但到了後半段,劇情急轉直下,守恆變成那個弱勢的人。向來是載人位置的他,在車禍後第一次被正行載著。這時的守恆彷彿卸下一直以來開朗的武裝,露出孩子般無助、脆弱的眼神,輕輕把頭靠在正行肩上。這一幕讓很多人震撼,就是因為想不到這兩人會立場對換,更想不到接下來主動跨越友誼界限的,竟然不是正行,而是守恆。

而且,注意到了嗎?三番兩次提出要結束這場「孽緣」的總是愛得苦哈哈的正行,三番兩次逼正行留下的,卻是看似一無所知的守恆。
 
這樣的對比(對照)讓角色的層次更複雜深刻,正行因此不是單純的「怨婦」角色,守恆也不是純粹的「無知被愛者」,增加許多想像空間(也就是換守恆當敘事者的時候,觀眾可能會發現他的目光追著正行跑的時間,比正行追著他更多)。

因此,看了這些小地方的細膩描繪,再來看兩人床戲時的對應關係,就覺得平板到讓人失望。

 
此外,導演既然安排兩人發生關係,海邊結尾戲就不該再讓守恆說出「我們不是好朋友嗎?還有什麼是不能說的?」,這只會徒增觀眾疑惑:「關係都發生了,守恆還不知道正行對自己的心意嗎?那他幹嘛要主動跟正行上床?」倒不如像網友平烈偉說的,把床戲「用一種模糊的方式呈現,如守恆喝醉而在睡覺時把手放在正行的身上整夜,不用到發生性關係,這一切對應到後面海邊結局的劇情發展,就更加合情合理並更具有說服力及想像空間」。

令人疑惑的部分不僅於此,當守恆對正行大喊「康正行!你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時,正行為什麼要露出感動的表情?是因為守恆即使知道他的心意也把他當朋友?還是因為守恆這麼說,是種迂迴的暗示,暗示守恆也非常喜歡他?(就像哥哥張國榮對外一律稱唐先生是「好朋友」一樣?)

接著我又想到,望著這一幕的慧嘉,為什麼表情和正行一樣(感動)?



[杜慧嘉]
 
一直覺得慧嘉和守恆很像,比起正行,特別害怕孤單。因為他們都深刻地體會過孤單。電影並沒對慧嘉多作著墨,但看得出她的家庭生活並不幸福(她母親口中香港的「阿姨」可能就是她的繼母),或許這就是她毅然決然從香港回到台灣的原因。至於當初為什麼主動提出去香港?是為了守恆剪她的頭髮?還是因為父母離婚?就不得而知了。
 
(順道一提,我覺得剪頭髮的前後對比沒什麼必要。守恆童年時剪髮的對象若能改成班上任一個女同學,會更能說明他為何被其他同學排擠。)
 
總之,遇到正行前的慧嘉,是沉默而叛逆的,或許也很不快樂。和守恆一樣,慧嘉需要正行的注視和關愛。
 
因此,慧嘉答應守恆交往的請求,在我看來有點「同類相吸」,或說「互取所需」的味道──守恆想以此將正行留在身邊,慧嘉則想以此介入這兩人的世界,以免被排除在外,變得和過去一樣孤單。
 
可能有人會覺得我這種推測太武斷,但若非如此,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能讓慧嘉如此「開明」──知道男友(正行)喜歡男生,沒什麼反彈就接受並體諒了,卻同時選擇情敵當男友,轉而成為心上人的情敵(正常人不會想淌這種感情渾水吧?)接著,當她接到正行的電話,要她「接收」守恆時,看見裸體躺在床上,睜眼就問「康正行呢?」的守恆,她竟然還能平靜以對。若說不是因為她別有心思,我實在不敢相信任何一個精神狀況正常的人,會有這種淡然的反應。
 
很多人被慧嘉聽守恆訴說時流下的眼淚打動,說那時的慧嘉「好美」。而那眼淚在我眼中,也是意味深長的。我忍不住猜想,慧嘉究竟是因為理解守恆而心生同情,還是因為守恆的話勾起內心的傷痛,而為自己、為守恆與正行,及這段複雜的三角關係感到悲哀呢?(必須藉由這種奇怪的交錯,才能免於孤獨)
 
P.S.關於正行的部分,值得探究的比較少,唯一讓我想拿出來談的只有那位稍嫌詭異的中年菁英。在許正平的原作小說《光年》中,正行像拒絕慧嘉那樣拒絕了這個人,因為他發現自己除了守恆就不接受別人了。但電影呈現的方式像是正行自暴自棄地和這位大叔發生了關係。老實說,我寧願正行拒絕。因為一個徹底的同性戀(戀愛對象只限同性),和「不管你是男是女,我喜歡的只有你」的境界,是有很大差別的。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託台北電影節主辦單位之福,總算看到這部令我望穿秋水的電影。打從聽到終極版(以下稱新版)即將問世的消息,我就一直抱著高度期待,期待王家衛用當年拍的四十萬呎底片剪出一部全新的故事,或者釋出更多從未曝光的畫面。雖然後來聽說新版無論故事還是畫面幾乎都與舊版無異,但衝著它被重新製作、上色、加特效、配音,我的期待依舊不減,至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它重新在電影院上映,已經很幸福了。 

由於上一次看,是三、四年前的事,細節我忘了很多,因此觀影當天,我很驚訝,我竟然不如想像中激動,甚至沒有從前看DVD時的感動。我以為是事過境遷,觀影心態變了,後來拿出舊版重看,才發現,我不是不再愛『東邪西毒』,而是不愛這個新版。 

我不想討論王家衛是不是江郎才盡,畢竟重新詮釋經典,或許本來就不可行。當然舊版不免有缺點,但也造成一種殘缺的美,硬要去填補這份殘缺,讓它變得完美,反而多餘了。 

題外話,當天電影院幾乎坐滿,男女一半一半,讓我感到很溫馨。有些片段我自己看的時候,根本不覺得好笑,但大家笑成一片(比如洪七說「如果我死了,你不用帶人來看我,我不想做一條會說話的死屍」),突然間自己也覺得好笑起來,之後每次看到那些片段都會微笑,這種感覺真好! 



[配樂]

和許多『東邪西毒』迷(不分中西)一樣,我還是喜歡陳勳奇配樂的舊版。它的音樂性很強,時而氣勢磅礡、詭譎迷離,時而情濃意長、蒼涼哀傷,且節奏抓得極好,忽動忽靜,張中有弛。光聽音樂,就能充份感受到劇中人濃烈扭曲的情感。我尤其喜歡有人聲吟唱的部份。

馬友友重新配樂的新版則相對地弱,沒能和畫面相輔相成,有各說各話的感覺,以盲劍客之妻摸馬(影射自慰?)、慕容嫣摸歐陽鋒等場面為最,使原先具有的奇異兼無奈的美感盡失。此外,新版配樂稍嫌平淡,盲劍客出戰馬賊,不再有「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結尾亦不夠有力,舊版給人餘韻不絕的感動,新版則是「這樣就沒了?」的錯愕;一些靜態、沒台詞的畫面,也因此變得沉悶。 

結果新版我喜歡的配樂,大都是沿用舊版的那幾首。

這時我才了解,為什麼看新版我看到很想睡覺,看舊版我卻是一眼就愛上;我也再次體認到配樂對於電影的重要性。同一個片段,採用不同配樂,給觀眾的感覺就會全然不同。合適的配樂能為電影畫龍點睛,造成加分效果;不合適的,則會讓好片失色不少。 



[呈現方式]

新版加入許多風景畫面,此外,幾個舊版只用幾秒就帶過去的場景,新版都延長了,比如歐陽鋒的情人新婚之夜那段。但這些片段拉長,對理解劇情絲毫沒有幫助,只是拖慢敘事步調而已(王家衛可能會說他是在「醞釀氣氛」),加上弱掉的配樂,讓人更覺冗長。因此,雖然新版的片長比舊版短,實則沒有比較緊湊明快,只是刪去一些舊版中經典或沒必要刪的戲,反而減低了新版的價值。 



另一方面,舊版大量運用前後呼應的手法,比如開頭及結尾都有歐陽鋒對付丐幫的片段,許多畫面甚至重覆出現,比如歐陽鋒的表情(饒富趣味的是,兩次對手不同);另一個很明顯的則是歐陽鋒以殺手經紀的身份,挑撥別人復仇的片段。可惜新版只保留了後者,嚴密對比的感覺淡化許多。 



王家衛說新版要為哥哥張國榮致敬,但我沒看到幾個新增的哥哥鏡頭(這說明就算有增加,也是讓人查覺不出來的程度),倒是我心愛的畫面被剪掉不少。媒體報導時,常提到結尾停在歐陽鋒的畫面,似乎這就是「致敬」了,但這也是舊版原本就有的,只是把在那之前出場的其它人(交代後續部份)刪掉而已,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嗎? 

不知道將來出DVD,有沒有可能把舊版和新版裝在一起?聽說日版DVD畫質不錯,表示有一些現有素材可以運用,能不能想辦法讓舊版看起來更好,而不是把全副心力放在新版上呢?連原聲帶我都比較想收藏舊版啊...



下面是我後來用網路低調新版對照舊版,所找出來的差異,雖然我已經盡可能小心留意,還是可能有疏忽之處,歡迎眼尖的網友幫忙指正、補充。 



1. 片頭片尾樣式不同,舊版是白底黑字,新版是黃底黑字加潑墨效果(且開頭增加演員名單),兩種我都喜歡,各有特色。 



2. 歐陽鋒與黃藥師對打時,新版加了幾幕巨大的太陽畫面。 



3. 歐陽鋒與丐幫打鬥的場面被刪
 
據說這段是當年上映時,為了爭取觀眾而加的,參展時好像有被拿掉,但我覺得加了這段,更有前後呼應的感覺──開頭歐陽鋒獨力大敗丐幫,片尾再次與丐幫對陣,相似的場面再現,歐陽鋒的對手卻變為洪七(因為前幫主已死在他手裡?),獨具意義,刪去可惜。 



4. 黃藥師對付馬賊的畫面被刪: 

個人覺得沒必要,因為如此一來,之後提到馬賊,觀眾就不會知道前因後果,還不如刪去黃藥師和歐陽鋒打鬥的場面,畢竟這兩個朋友為何會打起來,故事中並沒交代,稍嫌突兀。不過我也承認,黃藥師一劍就搞得山崩地裂、人倒馬翻是誇張了點,不知王家衛是不是為此才刪掉它。

5. 刪去一大段令影迷津津樂道的歐陽鋒經典獨白

「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嫉妒。我不會介意其它人怎樣看我,我只是不想別人比我更開心。我以為有一些人永遠都不會嫉妒,因為他太驕傲。」

刪去這段實在太可惜。這番話除了帶出歐陽鋒是西「毒」的原因(因嫉妒而狠毒),他對黃藥師的看法,到了最後也有對比之效,因為事實上黃藥師也會嫉妒,而且他最嫉妒的人,就是歐陽鋒。 



6. 新版以時序牌示不同季節,意圖把結構弄得清楚易懂一些。但我偏好舊版,讓觀眾自己去拼湊整個故事,想像空間大,樂趣也多。 



7. 林青霞的聲音用原文(國語)配音: 

雖然這樣比舊版搭軋,因為舊版配音實在抓不到林青霞的特色,但在一群說粵語的演員間,突然出現一個說國語的,感覺也有點怪。好在後來洪七和他老婆對戲時有出現家鄉話,顯示武林各地方出身的人都有,倒也解釋得通。 



8. 慕容嫣砍中黃藥師時,舊版有貓被驚起(還是死在牆上?),新版刪去,改加一個金色燈影的水波畫面。這畫面在回顧黃藥師開玩笑說要娶慕容燕的妹妹時,也有出現。 



9. 慕容嫣/ 慕容燕站在湖上練劍時,新版刪去了大叫的畫面。

10. 歐陽鋒對孤女的註解,舊版一氣呵成,都在孤女剛開始求他的時候說:「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要為弟弟報仇,還是沒別的事可做。每一個人都會堅持自己的信念,在別人看來,是浪費時間,她卻覺得很重要。從這裡看下去,她好像一個人。」新版則把中間那句挪到孤女再次去求他之後才講(當時洪七已經來了),中間改留一段空白,催眠度攀升。 



11. 歐陽鋒因孤女而夢見舊情人,新版加入兩個畫面:桃花盛開,及後面會出現的過去歡樂片段。 



12. 盲劍客對付馬賊一節,新版刪去盲劍客衝上屋頂打鬥的畫面,並用模糊影像表現盲劍客看不見馬賊。此外,舊版用雄壯配樂搭上合聲來表現這一戰的慘烈,新版則盡可能將配樂減到最低,並加入盲劍客的呼喝聲。雖然在電影院看新版時,這一段我也看得很投入,回家翻舊版來看,卻發現還是舊版的剪接、配樂、整體呈現較佳,至少我個人較喜歡。不過盲劍客中刀瞬間,新版的呈現方式較有感覺。 



另外,新版也加入一個沙子快速流動的畫面。 



13. 盲劍客死後,舊版有一幕黃藥師坐在酒館喝酒,獨白:「那晚之後,我的那個朋友再也沒來過,我是為他而來,但他到死也沒原諒我。」新版則刪去。 



14. 舊版洪七病重時,跟孤女說了一番話,「別做傻事」之後有一句:「記住,總會有個人在等著妳。」孤女聞言哭倒在病榻上,新版皆刪去。

 

15. 舊版是洪七在妻子照顧下康復後,孤女才離開;新版則是孤女沒等洪七痊癒就離開(真不合理),洪七妻子餵他喝粥的畫面也被刪了。我很喜歡這一幕,且這幕可以解釋洪七戰勝病魔的原因(愛的力量?),不懂為何要刪? 



16. 歐陽鋒情人成他大嫂那天,在屋子裡找歐陽鋒的片段拉長,處理方式也很不一樣。舊版鏡頭較近且比較隱晦,情人都在畫面角落不明顯之處,很少整張臉、整個身體入鏡,新版則拉遠鏡頭,看到的是她的整個舉動。



此外,新版多加了兩人面對面的特寫畫面(歐陽鋒突然冒出來,嚇她一跳,兩人僵持著)。 



17. 黃藥師獨白喜歡桃花時,加入桃花畫面。 



18. 結尾刪去歐陽鋒與洪七雙雄正式對立的場面。這段我非常喜歡,被刪掉真是太揪心了!已成丐幫幫主的洪七酣戰一陣,才發現對手竟是舊識。我很愛洪七那個驚愕的表情,更愛歐陽鋒鎮定如昔,卻慢慢流露的張狂微笑,好像在說「我早知道有一天我們會對上!」 



19. 眾所皆知,本來有一秒的王祖賢沒了。老實說,這次要不是特別仔細看,我還是不知道王祖賢在那。原來她在是結尾交代黃藥師後續時登場的,那一秒就是和黃藥師相對的鏡頭,但不是正面,又一閃而逝,難怪以前看都沒發覺。 



慕容嫣的後續也被刪,她還是半男半女地出場。慕容燕的部份是打鬥戲,慕容嫣的部份是在坐一堆紅辣椒上,半痴半狂的模樣。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寫在前面] 這是2006年要幫哥哥張國榮辦五十歲生日會時剪的,當時用三首歌名有「情」字的歌剪了「情字三部曲」──濃情、心中情、當年情,每首歌代表一個主題。濃情代表的是哥哥當年來台點滴,有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上節目、參加金馬獎等活動片段,還有整理一些年表。因為要在一首歌的長度內塞下這許多內容,難免有匆匆忙忙的感覺,文字部份可能得停格才能好好看清楚,是美中不足之處。但我盡量放入可看性高的畫面,像哥哥一些有趣的動作或可愛的小表情(我最愛他扮酷廚師,結果被火嚇到那邊XD),希望能引出大家心中對哥哥的濃情啦。

值得一提的是,MV中出現在哥哥周遭那些驚鴻一瞥面孔,大部份都來頭不小喔。有些是現在依舊當紅的,比如陶子(當年超級青澀)、小燕姐、董志成(扮成小妹在哥哥背後作怪那個)、張菲、黎明(衝出來抱住哥哥)、林志玲(混在一堆名模中,應該認不出來吧XD)、雪歌妮薇佛、張曼玉(遠遠的身影)、歐陽菲菲等,也有些是我小時候紅過一時,現在已經消聲匿跡的,比如王祖賢、方芳,都很令人懷念呢~尤其是方芳,我記得我小時候很愛看她的節目,不知何時她就消失了,巴戈也是...@__@

至於「濃情」,它是哥哥和紅姑八零年代主演的電影『殺之戀』主題曲,雖然電影本身比較偏驚悚,歌曲倒帶著一種溫馨夢幻的氛圍,我個人非常喜歡,聽了心情會跟著平靜起來,是首很好聽的慢歌。


濃情

曲:林敏怡      詞:林敏聰

濃而暖的情       蓋在柔弱的生命
一剎的安祥
是我在聆聽著你輕震的心境 

緣盡似飄雲        那樣無助地相認
可變的將來
可會仍是我       因你變得更起勁 

理不清多歡欣      多少高興
在腦內在各環境跳著未停
殺不清分不開的戀愛          直到未來     
雖消失還更堅定 

濃而暖的情         注在疲乏的生命
可變的將來
可會仍是我         跟你愛火裡交並

理不清多歡欣        多少高興
在腦內在各環境跳著未停
殺不清分不開的戀愛         直到未來
雖消失還更堅定(還更豐盛) 

濃而暖的情       注在疲乏的生命
可變的將來
可會仍是我        跟你愛火裡交並
這點愛可會得勝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造型設計:張叔平 / 美術指導:奚仲文 / 配樂:黃霑、戴樂民 / 動作、武術指導:程小東 

◎ 獲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美術指導獎(奚仲文)、 最佳音樂獎(黃霑、戴樂民)、 最佳電影歌曲獎(《黎明不要來》黃霑詞曲;葉倩文主唱)、 柯達傑出技術獎 

◎ 獲第24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阮繼志)、 最佳服裝設計獎(陳顧方)
 
◎ 獲第16屆法國科幻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 獲葡萄牙科幻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演員表: 

張國榮──飾寧采臣
王祖賢──飾聶小倩
午馬──飾燕赤霞 (獲第24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劉兆銘──飾姥姥 



劇情簡介: 

窮書生寧采臣前往郭北縣收帳,由於帳本不慎被雨淋濕,帳收不回,不得已只得投宿蘭若寺── 一個傳說鬧鬼、連野狼都不敢靠近的荒山廢寺,在那裡,他遇上法力高強的避世道士燕赤霞,邂逅了神秘女子聶小倩。原來小倩乃是城內員外的女兒,死後元神遭樹妖姥姥控制,被迫以美色引誘路宿男子,以供姥姥吸取精氣。小倩明知人鬼殊途,仍情不自禁與善良單純的寧采臣相戀。兩人真情感動了燕赤霞,決定幫助小倩逃離姥姥魔掌。然而此時姥姥已將小倩許配給黑山老妖, 為了救出小倩,讓她能重新投胎轉世做人,寧采臣不惜和燕赤霞同闖陰府,與黑山老妖展開一場大戰....。



電影解析:

本片改編自清朝文人蒲松齡的小說《聊齋誌異》中的『聶小倩』一節。1960年,香港導演李翰祥首次將之搬上大銀幕,由有古典美人之稱的台灣金馬影后樂蒂飾演聶小倩,轟動一時。樂蒂是邵氏電影中,唯一一位演遍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演員,她將受鬼母控制的可憐女鬼,演得清秀幽怨,具當時極含蓄而深沉的「文人電影」風格,很難讓人聯想到鬼魂的恐怖。可惜她年僅31歲便以安眠藥結束一生。這版本的《倩女幽魂》成就非凡,曾入選第十三屆法國坎城影展,是邵氏兄弟影片公司當年進軍國際市場的第一部作品,深得法國影評人好評。

1987年,由徐克監製、當年尚為新銳導演的程小東執導的新版《倩女幽魂》,則由張國榮、王祖賢取代趙雷和樂蒂演出書生和女鬼角色。搭配香港電影界最出類拔萃的人物們---武術指導程小東、造型設計張叔平、配樂黃霑和戴樂民等人---的聯手打造,加上當時最先進的電影特效,使這部徐克電影工作室的創業作品,不但掀起一股古裝鬼片的跟拍熱潮,如《畫中仙》、《射日》、《千年女妖》、《陰陽法王》等(但它們無論製作水準還是票房成績都不能與《倩女幽魂》相提並論),還創造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神話,名列當年十大賣座片第三名,在藝術性與娛樂性方面都得到很高評價。先後當選1987年港台十大佳片冠軍和八十年代港台十大名片之一,並多次參加國際影展與得獎,論成就更甚前作。至今已被喻為難以逾越的經典。

《倩女幽魂》的成功,很大因素來自選角的成功,特別是王祖賢,她的確是「小倩」這個角色的不二人選。那幕她獨立窗外,衣袂髮絲隨風飄然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她成為淒豔女鬼的最佳代言人。其實徐克原本屬意由日本紅星中森明菜飾演小倩,直到看見王祖賢一襲定妝照,為之驚豔懾服,這角色才落到王祖賢身上。而她確將女鬼那股空靈之氣拿捏得入木三分,蒼白、美豔又難以捉摸,正是蒲松齡筆下那位「千里柔魂」。而張國榮飾演的寧采臣,雖文弱但憨厚正直、重情義,亦相當討喜可愛,背著竹簍子的模樣則成了古代書生的經典形象。其它如午馬飾的道士燕赤霞、劉兆銘飾的身著宮裝、忽男忽女的姥姥,也都是形象鮮明、有血有肉的角色,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選角及新穎別緻的造型設計,片中運用的特效即便在今日看來,依然奇幻多姿、效果奇佳,把武功推向神奇境界。在電腦科技尚不發達的80年代,僅能以最陽春的方式拍出科幻效果,如姥姥那根能鋪天蓋地、到處伸縮糾纏的舌頭,便是以兩塊海綿加帆布做出來的「特效」,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但它拍得有動感,因此看來仍十分逼真、活靈活現。

也因該片實在太成功,即使影視界早已存在為成功的影視拍續集的風氣,徐克及程小東仍不敢貿然拍續集。隔了三年,到1990年才推出第二部《人間道》,不似之後同樣出品自徐克電影工作室的《英雄本色》、《黃飛鴻》、《笑傲江湖》,都是在首集大賣後馬上開拍續集。而作為續集的《人間道》及《道道道》(拍自1991年,主角變成梁朝偉演的小和尚十方,和名字已由小倩變為小卓的王祖賢演出)雖然票房亦不俗,但論口碑及成就,仍遠不如第一部。

或許是徐克本人對這部片寄予深厚感情,1997年,他再一次重拍《倩女幽魂》。耗時四年、耗資四千萬港幣,將之改編為動畫《小倩》,在平面動畫的基礎上嘗試加入3D立體效果。而該片成績亦不俗,獲得第3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第43屆亞太影展最佳卡通片等多項殊榮,是國產動畫片的佳作。 



慕後製作:


徐克 (監製): 

我在八十年代有個奇怪嗜好,就是重看小時候愛看的影片。這方面的西片有錄影帶,但唐片則十分難找,要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才看得到。方逸華小姐很客氣,那時跟她說一聲,就能看邵氏的影片,也就看了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小時對該片的印象是,樂蒂這樣斯文,竟能演富魅力及誘惑性的角色;及至長大,她的演出仍歷歷在目。那片亦將《聊齋》拍得賞心悅目。《聊齋》故事以鬼神為主,少談人性。八四、八五年重看該片,覺得可能以後沒有機會再看,便考慮重拍。李翰祥與邵氏都同意我重拍《倩女幽魂》,但還未確定下來。到了八六年,程小東找我跟他合作,我提議拍愛情片,但他說觀眾不太受落他剛拍完的《奇緣》(1986),我覺得只需改變手法就行,況且我們本來亦少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倩女幽魂》正適合他將古裝動作拍得輕逸、細膩及浪漫的風格。那時《英雄本色》尚未上畫,新藝城覺得拍這個題材很冒險,但《英雄本色》成功,一切都變得好辦。創作《倩女幽魂》時,題材太舊,便想到將之變新,但我認為從來沒有所謂新題材,只要把舊題材與現世的血脈相連,就能達到一定效果。

(節錄自徐克訪問,1996年12月10日,訪問者余慕雲、周荔嬈、黃淑嫻、蘇芷瑩、廖昭薰;『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導演(程小東):

《倩女幽魂》劇本已很完整,我只是著眼於每一場戲的設計。影片其實是童話式的浪漫愛情故事,我們重新包裝,揚棄從前的拍法。因此我們找歌星來演,而王祖賢也有新鮮感,此外還加上浪漫、愛情、動作,再有特技元素,整體組合成新的包裝。浪漫是我自己的喜好,我覺得浪漫情義的東西必須存在,光是「由頭打到尾」是不好看的。

(『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編劇(阮繼志):

初時大家也想不出怎樣重拍《倩女幽魂》(1960)。後來我說:這故事最有趣的其實就是「人鬼殊途」,這題材很好寫。人鬼戀,明明不能開花結果,但我們可怎樣鋪排?故事就是根據這意念寫的。

當時八十年代,西方鬼片早自《驅魔人》(The Exorcist,1973)都已用上特技。要是我們拍只有「人鬼殊途」的鬼片,卻沒有驚嚇場面,又沒有給程小東發揮的動作場面,著實說不過去。於是,徐克便想到用特技效果做「鬼」,當時意念十分籠統。我們便朝著這個方向,想到乾屍、可活動的骷髏和一丈長的巨舌,當時來說都是很新穎的,因為之前的鬼片如《凶榜》(1981),只利用噁心場面製造驚嚇效果,卻沒用上特技。 

我們想找一些日常生活細節,一經放大,便能帶出恐怖效果。例如走在路上,牆上突然出現怪手,很快又縮回去。要是怪手不消失,便是賣弄恐怖,但它一瞬即逝,幻象便留在腦海,便很恐怖了,這是《鬼玩人》(Evil Dead 2,1987)給我們的靈感。又如樹枝像有生命般把人抓住,卻很快鬆開,好像沒動過一樣,但包圍著你,使人覺得很恐怖。

導演程小東也是武術指導,所以現場一聽,便知道某個效果能否辦得到。可是,過了他這一關,未必能過特技一關。徐克熟悉特技,一問便知是否可行。因此,必須他二人同時首肯的特技,我們才會研究。

我們又想到姥姥該怎樣才最恐怖。要是不知是男是女,根本不知是什麼的話,便最恐怖了。我們先從外形入手,但發現不行,所以便在聲音下工夫,使姥姥時男時女,總之不知道是什麼。

我先寫出一些橋給徐克看,然後一頁頁地談劇本。驚嚇、動作都談好以後,才給小東解釋一遍。前前後後寫了很多稿,從開拍到看完舊的《倩女幽魂》,到決定起用張國榮,已有四、五稿,後來邊拍又邊改,也不知改了多少遍。例如拍蘭若寺,可能搭好的景與劇本有出入,便要改劇本,牽一髮會動全身。演員埋位時不對頭,又得改。

徐克的世界觀很廣,腦海裡有很多東西,可是他不能花時間研究,所以只得告訴我,例如說:這兒放些儒家東西似乎不錯,於是我得花時間慢慢嘗試,找資料塞進去,試到合適為止。找材料時要參考很多書籍,我看母親的佛經,發現每本經書首句總是「般若波羅密」。真正佛家不會說這句話,但我覺得燕赤霞施法時念這句話也挺有趣。

郭北縣那段其實是「光棍戲」,那年代很盛行,較容易創作。要是我們現在再創作,可能不會這樣子寫了。我想這是潮流使然,也是市場需要,說的是當時一窩蜂的社會,說得好聽點便是諷刺時弊。

(節錄自「編劇的謬思---四個系列」之"《倩女幽魂》系列---人鬼殊途與六四陰影"一節,何思穎整理;『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場景設計 (奚仲文):

《刀馬旦》之前在青衣搭了個舞台,徐克拍《倩女幽魂》時廢物利用,改建了這個景,原來看戲地方是天井,一邊的舞台變為兩層的蘭若寺,支柱變成枯樹,另一邊變成燕赤霞的房間,再加建瀑布。門口石獅子,在西貢三杯酒拍的,再運用接景造成的。(『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角色服裝設計 (奚仲文):

徐克最初跟我談時,我說自己不懂做古裝。可是他立刻給我一個方向:「你大可當作時裝片處理。」這實在是很大的啟示,至少知道他會讓我自由創作。程小東拍很多動作場面,我們便把衣服設計得較飄逸,亦參考時裝設計,用皺布、雪紡以至剪裁方法,使衣袖走動時動感較大。雪紡看來較輕、較軟,我們大量運用,過去是很少有的。寧采臣的則用洗舊的麻和錦,他風塵僕僕,衣服總不會很光鮮,就是內衣,也改用軟的。徐克說「時裝」,我們則覺得必需是舒適的服裝。(『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姥姥的造型設計:

雷楚雄 (亦為美指):八七年《倩女幽魂》服裝指導陳顧方設計姥姥的造型 (見右圖,點選可放大),考慮到老樹成精,理所當然用綠色和樹的外質作設計重點,反覆試驗下,總欠神采,徐克導演適時拋出一句:「試用金色!」因為「金色」,陳顧方就在設計上擺脫「樹」的概念束縛,設計出高冠華服、富麗堂皇的老妖造型,在連場黑夜樹叢中,因為金色的選擇,其形象依然鮮明獨特,那不是綠色可以替代的。其後九十年代美國影片《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Bram Stoker’s Dracula,1992)的殭屍伯爵,那頭髮髻髮飾,那身閃金華服,靈感會否來自《倩女幽魂》姥姥的造型?遙遠西方的一個回響,頗堪玩味(《驚情》的服裝指導是日本人石崗惠子)。

(節錄自「撒下幾片甘草」一文,『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奚仲文:我覺得設計姥姥造型,要很有威勢,因為她既是妖精,也必需有大王、女王的氣勢,故特地給她造了一件斗蓬,只要擺出架勢,單看剪影已覺得很有威勢。(『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特效: 

阮繼志(編劇):徐克有一個特技小組,約五至六人,專責《倩女幽魂》的特技。我們要求會動的乾屍、骷髏。那群小伙子便將骨頭逐小逐小移動,一格一格拍。拍好後,再在黑房加工幾次。他們並非專業人士,做的時候需要不斷嘗試…樹枝的戲全靠小東,我們依劇本畫好分鏡草圖後,便製造特别的樹枝、樹幹,由小東決定如何吊威也。拍的過程常有失敗,百次失敗之中才找到一個成功的,花了很多資源。老闆肯支持,因為徐克。小東那時當武指成名,導演地位尚未奠定,全靠徐克應付投資者,讓我們繼續搞下去。(『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XXXX

(訪問中提到《倩女幽魂》裡的模型,例如鬼怪的拍攝方法) 

徐克 (監製):噢,呵呵!那更誇張呢。我到美國碰到Peter Kuran,就是在《星際大戰》拍motion control、拍飛船的特技師,看到他在桌上拍《華盛頓末日》,方法是縮小光圈,然後打燈,搭一個光學背景。我利用這個方法,回港後叫人造了些很小的模型,扭它們的手腳,放在書桌上,用紙和飛機木作背景。記得那時用兩張辦公桌,中間橫放一塊玻璃,地上放紙板充當地面,在上面打燈。光圈縮得很小,就可以拍景深。那實在挺有趣,當時來說,放上螢幕效果也不錯。後來我把這種技術延伸到其它拍攝,效果亦不俗。 (節錄自徐克訪問,2001年6月29日,訪問者何思穎、傅慧儀;『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

樂 (黃霑):

我一聽到徐克搞《倩女幽魂》,馬上自動獻身。我看過李翰祥的《倩女幽魂》,而synthesizer那些電子組合當時剛剛面世,作聲音無懈可擊,能試驗很多特技聲音,鬼片作得怎詭秘都可以。但徐克說小東找了人,半年後我再問,仍然說已找了人,如是者問了三次都給拒絕了。我喜歡做的事情就會求人家讓我做,幾乎不要錢都願意。據說那人寫了歌,但他們全不喜歡,便來找我。我著他們理好和人家的糾葛,便開始寫,很愉快。記得張國榮唱的主題曲『人生路』(即電影同名主題曲『倩女幽魂』),便是那年隨他們初次到康城時寫的,寫好旋律填過詞便馬上獲通過。『道』是跟徐克在回程飛機上,兩個醉漢邊呷酒邊寫的,歌詞也一併寫好,回來後覺得太長,刪了些。最初本想找林子祥唱,但他在美國,找不到,再想到找樊梅生,但他去了北京醫治腳傷,沒辦法下唯有自己唱。

還有一首『黎明不要來』,後來添加的。其實初時只有『人生路』,『道』也是後加的。康城回來後徐克說多作一首,我說趕不及了,但我有一首舊的旋律,沒出版過,是過去替嘉禾的戲《先生貴姓》(1984)寫的,鐘鎮濤當男主角。那旋律講述曾慶瑜演的高級應召女郎,很怕黑夜,因為一到晚上便要接客。我做過資料搜集,妓女都說她們真的怕黑夜,黑夜便會給男人蹂躪,所以晚上不睡覺,那劇本也是我寫的。後來她遇上年輕的硬照攝影師,在一閃一閃的燈塔下、開蓬的福士車廂內造愛,畫面響起『黎明不要來』,那是她頭一回不怕黑夜,反而想黎明不要來。我在電話唱給徐克聽,便通過了,所以合作非常愉快,用了原作少許歌詞,中段是新加的。其實很好笑,其中一句歌詞「不許紅日教人分開」,是有別人不曉得的意思。那時我親友全沒有了,都去了加拿大,是因為「紅太陽」照著,大家要分開,很生氣。

徐克的戲隨時有這種味道,《倩女幽魂II 人間道》,張學友唱的『人間道』,歌詞其實是講六四的,沒有人知。我們是很奇怪的,人家不知道不打緊,我們宣洩了便算。什麼「故園路怎麼盡是不歸路」,是六四後我們都過不了的關口:幹嘛會這樣子?幹麻還是「血海滔滔」?但歌又很配合戲的內容。徐克常有這樣的東西,是他給我靈感的,相信沒半個觀眾明白他說什麼,但我們心裡著實想把這個情感放進去。(中略)

《倩女幽魂》雖是(程)小東的戲,徐只是做監製,但他由始至終和我一起在錄音室作音樂,我逐段問他,做了十二日,還在那兒睡。他覺得那兒不行便馬上跟我說,我自己用synthesizer馬上改,他要加音由我來加,用我的方法加。那次合作是最愉快的,以後都沒有這樣子的了。(中略)

徐克其實是個很有情的人,但不知為何他在戲中卻很怕醜,情都沒法講出來,點到為止。譬如十三姨和黃飛鴻的影子一場,我覺得仍可再加以發揮。我看過《黃飛鴻》的毛片,有一場拍李連杰突然知道有槍這東西,且打死了很多人,那夜他拿著一顆子彈,外面下著雨,房內都是藍色燈光,他只一個人對著槍彈在想:怎才可以打贏子彈?這場戲很有中國人的感受,因為我們有拳術,卻突然發現有洋槍。我配上箏彈的『將軍令』,彈得非常之好,是單音的。如果他按初時那樣子有這樣的一分鐘,戲的層次便很好了。他是拍了的,但剪去了。我覺得他要表達這種情懷時便好像很怕醜,但他其實是有情的,有情才拍得到這些場面。《倩女幽魂》的『黎明不要來』也是一樣,整首歌一分半鐘,畫面很美,但最後他要剪掉後面,歌沒有唱完,沒有了餘韻。你造完愛,仍需要跟女孩親一親,摸一摸她的頭髮。他就是欠缺這些東西,造完愛便完了。

(節錄自「愛恨徐克」;『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 



片場花絮:

摘自" 姊妹雜誌第307期" ‧1986年

首先,從張國榮的樣子說起。汪汪(記者名)覺得他臉黑黑的,個樣「好殘」,好疲倦! 

「我好疲倦呀!一日拍兩組戲,從早拍到晚,沒有一覺好睡。」汪汪知道他正在青衣島的友聯船廠,日日趕拍《倩女幽魂》,連忙追問:「何來兩組戲拍?」 

「早班、夜班都是拍這部戲。」張國榮說:「我們為它改了一個片名,不是《倩女幽魂》,而是《倩女煙塵》,即是拍戲時,全個廠沙塵滾滾,撲口撲面都是灰塵,空氣十分混濁。」 

汪汪看見張國榮一邊聊,一邊吩咐侍者拿香菸,順口說:「不是戒了嗎?」 

「不拍戲時,可以戒的,一旦拍戲,無法戒去菸癮。」他說:「在片廠,等候的時間甚長,缺乏香菸在手,更提不起勁!不過,近期數量已減少,以前吃(抽)兩包,現在一天才吃(抽)十幾枝。」 

「我看過王祖賢在《倩女幽魂》的造型,你的又如何?」 

「幾好啊!」他賣花讚花香說:「有書卷氣!」 

《倩》片是由程小東執導,徐克間中也會拍一、兩場戲。 

張國榮告訴我:「不要以為這部戲,像以前趙雷、樂蒂的那一部,你聽到《倩女煙塵》就知道,這部片很看重特技部份,反而感情戲不多。」 

他又說:「前晚,我在片場拍戲,坐在椅上,突然有一份很失落的感覺。」 

「啊!為什麼?」 

「徐克拍一場戲,我覺得自己NG第二次演得最好,徐克卻一直NG,當時我已麻木了,直到第五次,我已有點機械化演出時,徐克卻說:『OK!』和我的理想有距離。」 

他就坐在椅子上發呆、失落! 

對徐克,張國榮是很尊敬的。在他心目中,徐克非常地有才華。 

張國榮無論拍戲多辛苦,絕不會在中途打瞌睡,他怕瞌一會兒,臉也會睡了!所以,拍兩組戲他也堅持到底。


參考資料:

世紀前線/ http://www.fifid.com/subject/1358273/ 等網路、書籍資料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品
:威禾/ 導演:關錦鵬 / 編劇:邱戴安平、李碧華/ 配樂:黎小田 / 同名主題曲『胭脂扣』 (由梅豔芳主唱。)
 
首映:1988.1.11

『胭脂扣』歌詞 

誓言幻作煙雲字 費盡千般心思
情像火灼般熱 怎燒一生一世 延續不容易
負情是你的名字 錯付千般相思
情像水向東逝去 癡心枉注 願那天未曾遇
只怕相依 那管見盡憾世事
漸老方華 愛火未滅人面變異
祈求在那天重遇 訴盡千般相思
祈求不再辜負我 癡心的關注 人被愛留住 (問那天會重遇)



◎ 法國第10屆第三世界影展金球大獎

◎ 獲1989年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關錦鵬)、最佳女主角(梅艷芳)、最佳剪接(張耀宗)、
最佳電影配樂(黎小田)、最佳電影歌曲(「胭脂扣」);張國榮獲提名最佳男主角

◎ 獲1987年第24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梅艷芳)、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改編劇本獎

◎ 獲1988年 獲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 1988年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Golden Montgolfiere

◎ 獲1989年 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梅艷芳)  



角色介紹:

陳振邦 (張國榮飾):為一風流倜儻、外型俊俏的紈絝子弟,又稱「十二少」,但這並非暗示他在家中排行十二 (事實上他排行第二)。1930年代流行於望族之間的習俗中,取這種別名是為了聽起來人丁旺盛一點。

如花 (梅艷芳飾):為香港30年代石塘咀的紅牌妓女。對十二少一往情深,為情不惜一死,死後亦念念不忘舊情人而苦苦
等待五十多年,是一感情激烈、專一的女子。

袁永定 (萬梓良飾):在香港報館任職的正直男子,同情如花的遭遇而傾力幫她尋找十二少。

凌楚絹 (朱寶意飾):永定的同事,事業心強的現代女性。和永定一同幫助如花,在發現如花和十二少殉情的真相後一度
無法諒解。 



劇情介紹:

三零年代的香港。紈絝子弟十二少深深迷戀上名妓如花,使盡追求絕招,終於擄獲美人心,兩人以一個胭脂匣定情。然而因十二少父母的反對,兩人情路坎坷,最後只能攜手走上殉情之路。

八零年代的香港。一位欲刊登尋人廣告的冷豔女子,四個承諾再見的「密碼」,揭露一段歷經五十多年等待的愛情真相…



深入解析---小說與電影: 

      

《胭脂扣》(Rouge,註一)改編自香港女暢銷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該小說被視為女性主義意識覺醒之代表作。據推斷,其寫作背景資料應來自羅澧銘(筆名「塘西舊侶」)的半歷史小說《塘西花月痕》。因相隔大半個世紀,目睹當年盛況的人大多已離去,有關塘西(註二)花事的史料,大概只有在羅氏這本遺留下的著作才找得到。

這部作品的深刻之處,是從一個女鬼的愛情中,確立了一種永恆的價值觀,以此來對應當代社會易碎的人倫關係。在小說中有這麼一段話:「我們都不懂得愛情,有時,世人且以為這是一種『風俗』。」這句話已暗中把作品的浪漫性與社會因素契合在一起。

李碧華所塑造的人物,如程蝶衣、如花,其引人入勝之處之所以遠超出純浪漫,不僅因為他/她是屬於「過去」的人物,更重要的是他們已成為一種「傳奇」,他們所代表的那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在當代社會已不復存在。而這種缺失,看在李碧華眼中,是對現世的莫大諷刺。因此,她常把「傳奇」和現世的愛情並置、比較,讓在其中進進出出的人物彼此在有意無意中把對方看作自己的鏡子;在鏡中,他們會發現自己不為人知、甚至不為己知的另一面。

正是出自構設鏡像關係的考慮,李碧華經常把普通的情節特定化,並將角色指派到時常變動的位置,賦予他們流動而多變的功能,他們在得到映射的同時,常受到鏡像的另一位人物的震擾。袁永定和凌楚娟就是被如花的痴情所感動,而重新檢討兩人之間的關係。跟現世的眾多情侶一樣,這對現代戀人似乎原只是為了「互相方便」才走在一起的,他們對婚姻並不熱衷,生活與工作的急速節奏又往往使他們心浮氣躁、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會感動於如花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但最終,他們也就停留在此而已,如花為愛情所做的,他們是絕不會做的。「傳奇」依然是「傳奇」,或者這也說明了李碧華對現世愛情,乃至文明進程的失望吧。

周茜評論李碧華時說:「對八十年後期的讀者和觀眾來說,這種鴛鴦蝴蝶式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勝,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社會背景。李碧華顯然為寫這篇小說做了不少歷史調查,搜羅了二十世紀初各方面有關香港娼妓這門職業的有趣資料。小說《胭脂扣》因此也可看作某個歷史時代的重構,透過這個時代的習俗、禮儀、言語、服飾、建築,以至以賣淫為基礎的畸型人際關係,這個時代得以重現眼前。」

《胭脂扣》由此而在香港颳起了一股「懷舊」風潮,與世紀末世界性的「懷舊」潮流相契合,並使香港的「懷舊」與當初的「西洋風」轉入「中國式」,從中讓人看到文學跟社會、政治、經濟變化的莫大關聯。李碧華的觀察力是敏銳過人的。

而由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執導的電影版,雖然以當時香港風行的鬼怪靈異故事為主題(註三),但拍得非常哀怨纏綿、自然流暢,把如花這個「鬼」刻畫得甚通人性,塘西風月的部分則拍出了港片罕見的頹廢美感,是可以較完整地反映關錦鵬電影中情色世界的代表作品。

電影情節大致忠於原著,但不再將敘事觀點鎖定在袁永定身上---原著是以袁永定的第一人身敘述進行故事,讀者是隨著他與如花的交往而獲知一切;電影版則不斷穿梭於三十年代的塘西和八十年代的都市之間,現世的部份似乎是袁永定的經歷,昔日塘西風月的璀璨影像卻是如花回憶的呈現。歷史的論述向來都以男性為中心,關錦鵬卻透過一個女人---特別是一個處於邊緣位置的女人---來創造過去。《胭脂扣》的懷舊並不是純然理性的歷史,而是在帝王將相的正史以外,提供一種對昔日的另類想像。

名妓如花這個全劇的關鍵角色, 是由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影視歌星梅豔芳演出,原本這是不太合適的,一來當時梅豔芳的戲路經常是活潑壞女孩(例如《緣份》、《壞女孩》),二來梅豔芳的樣貌算不上標緻,與八十年代中後期最年輕靚仔的張國榮飾演的十二少(據傳這角色本由鄭少秋來演),實在毫不相襯。但梅豔芳把生前的如花演得風情萬種,把死後的如花演得楚楚動人,表現令人刮目相看。而在《塘西花月痕》書中附的舊圖片告訴我們,當時的名妓其實也不是傾國傾城的佳人,甚至反而是貌不驚人、身材矮小扁平的普通女子。(註四)

此片推翻了一些(在以前的電影中)關於鬼的固有觀念(如讓鬼可以在白天出現,以及吃東西是用鼻子嗅等),上映後轟動一時,國內國外獲獎無數,除了讓梅豔芳榮登影后寶座之外,導演關錦鵬因此片及後一部《人在紐約》的大獲成功,躋身港臺著名導演之列,原作者李碧華亦開始走紅,自1989年起,進入創作的旺盛期。

題外話,由於李碧華很欣賞張國榮,當初籌拍電影時,十二少的第一人選便非張國榮不作他人想,後來還為十二少加了許多戲。而張國榮不俗的演出讓他獲得許多正面評價,戲份雖少,仍獲提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註一:電影的英文名稱Rouge,是指現代口紅出現前,婦女用細長紙片染上紅色色素,然後用嘴唇抿住紙片,讓顏色附於唇上的胭脂,如花在影片開頭便是用此方法抹上口紅。 

註二:塘西是石塘咀的舊稱,乃燈紅酒綠的煙花之地,但絕不是三教九流聚集之處。不單是尋歡作樂的公子哥兒甚有文化修養,連老舉本身也是知書達禮的。而塘西這個熱鬧的小社會久而久之也培養出一種小圈子的文化(有點像廟街或現今的「旺角」),在《塘西花月痕》一書中,羅氏原原本本地記錄了這種文化,那些可堪玩味的名詞便是一例:「乾煎石斑」形容心急乾等的人客,「蓆嘜」形容情迷戲子。在片中,十二少送大床到妓寨,古慧珍演的老妓對如花說:「我由水坑口做到黎石塘咀,都無見過好似你呢個「溫心老契」咁,咁識「溫」姑娘("learn"聲)」。汪禹演的少爺投訴妓女珊珊來遲,令他的朋友「一個身後蕭條,一個後顧茫茫」。《塘》書特別指出,當時各名寨的門口都有一副對聯,沒有對聯的大寨,並不入流。片中,十二少為博取如花的歡心,也題了「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一聯。今日的石塘咀則僅是港島區普通的商住地方,與筲箕灣、北角等地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別。

註三:不少學者都以九七大限來解讀八十年代末的懷舊風與鬼片熱潮,視之為對當前身份危機的反應或是對前途恐懼的投射,片中一再出現的「五十年不變」便令人聯想到北京政府回收香港前的政治承諾。

註四:二三十年代的香港社會風氣依然很保守,正當人家的女子鮮有淪落風塵,通常只有無依無靠的才會在塘西當妓女。電影中,如花以妓女之身冒昧拜訪陳家,譚倩紅飾演的陳母諷刺她說:「這可能就是你們風塵女子的作風吧。」可見當時的保守風氣與深厚的階級觀念。而當時從妓的,最終目的其實是找頭好人家「埋街食井水」,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塘西大寨似是高級的徵友會社,多於人肉橫流之地。又因為物以稀為貴,塘西妓女的身價都非常高,散盡千金為博紅顏一笑的亦大有人在。而當時社會的審美觀以林黛玉型的骨感美人為準,所以當時的塘西妓女身材都較羸弱。如花醜,也得到俊美的十二少的心,除了有歷史的根據之外,也是因為十二少認為「老婆醜,老公就靚溜溜」才算有夫妻相吧。



補充介紹:

導演(關錦鵬):

香港出生,浸信會學院大眾傳播系畢業。從早期被定位為女性電影導演,到「出櫃」後被人評說作品裏的「同志」暗流,關錦鵬的電影中一直含有悲美的情愫。他擅長用不加粉飾的純粹情色來描述男人、女人、異性亦或同性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感糾葛。

如果說,電影反映人生,那麼關錦鵬的電影便是不斷呈現了現代人在感情中,載浮載沉的人生際遇。從1985年的處女作《女人心》、1986年的《地下情》到1987年的《胭脂扣》,關錦鵬將自己對女性電影的理解推至極致。


原作者(李碧華):

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專欄作家,中學時代開始給報刊投稿。1986年至今,曾任職記者(人物專訪)、電視編劇及電影策劃,在影視、舞台劇等藝術領域頗有建樹,並由劇作家跨入小說創作,認為寫小說是「先娛己,然後再娛人的享受」。其作品大部份在發表同時拍成電影,影響較大的有《父子情》、《胭脂扣》、《霸王別姬》、《潘金蓮之前世今生》、《秦俑》、《川島芳子》、《誘僧》、《青蛇》等,屢獲多種國際獎項,有「奇情才女」之稱。

李碧華認為,人生所追求不外「自由」與「快樂」,作風低調,行蹤神秘,堅持不公開照片、身世、年齡。為回避與讀者見面,她甚至放棄了「香港十大暢銷書獎」。自述最愛、最恨的都是男人。又因為『極度虛榮,無可救藥』,所以希望『不勞而獲,才色兼收,醉生夢死』,遺憾的是『上述願望俱成空想泡影』。

她的小說選材冷僻刁鑽,揭示人物複雜豐富的心靈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情的執著追求,並融入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所以她書中的人物獨具一格,故事別出心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為她贏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譽。她尤擅長寫帶有血腥味的愛情,一直探討女人、愛情與命運的奇妙關係,大膽質疑蓋棺定論之說,為古今有爭議的女性進行故事新編,展示出新的女性主義觀點,而被文學評論界喻為「新女性主義視角」代表人。

李碧華的小說有豐富的內涵、深刻的主題、渾然天成的技巧,有別於通俗小說,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出現李碧華是個奇跡,可以說,她在純文學和商業寫作之間找到了第三條道路。


資料來源:

http://www.taiwan123.com.tw/song/movie/newmovie01.htm  
http://bn.sina.com.cn/movie/2005-12-02/170012739.html  、維基百科
http://www.mymui.com/film-rouge.html  (照片亦出自此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3-02/17/content_731710.htm  
http://www.hkbookcity.com/searchbook2.php?key=author&keyword=李碧華&startnum=1  、http://read.anhuinews.com/system/2006/02/14/001433970.shtml  
「超越男性視角:改編自小說的關錦鵬電影」(文‧蕭恒)
http://hqys.ccwb.net/News.aspx?id=1437  、
http://www.booktide.com/news/20020620/200206200001.html  
「李碧華的詭異言情小說」(劉登翰作,選自<香港文學史>,香港作家出版社)
「胭脂扣---悼念梅艷芳(1963-2003)」(http://www.stanleyng.net/12012004.htm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09年3月25日訊,北京,電影《東邪西毒終極版》發佈會舉行。王家衛攜梁朝偉、劉嘉玲、杜可風亮相。劉嘉玲紅色套裝紅色指甲油喜慶艷麗,嬌笑難掩甜蜜。王家衛坐在梁朝偉、劉嘉玲中間,得這對巨星夫妻左右護駕,風光無限。

來源鳳凰娛樂

《東邪西毒》北京首映禮     劉嘉玲紅衣亮相緬懷張國榮

即將於3月27日在全國上映的《東邪西毒:終極版》,是春節以來第一部華語大片,同時也是本年度陣容最為鼎盛的電影。《東邪西毒:終極版》的導演是享譽國際的著名電影人王家衛,他與電影發行方光線影業董事長王長田一起出席首映新聞發佈會,同時出場的還有梁朝偉、杜可風、劉嘉玲、楊採妮、吳彤等主演和主創人員,新聞發佈會由著名主持人謝楠主持。

王家衛導演首先闡釋了“珍惜”這個詞彙和《東邪西毒:終極版》的關係,與觀眾分享珍惜當下的體會,並在活動最後的“懷念張國榮”的環節中拿出神秘禮物:張國榮當年曾經使用過的道具送給現場觀眾。王家衛與王長田分別從創作和發行兩方面,對《東邪西毒:終極版》做了深談,希望觀眾能夠感悟生活中的點滴,珍惜生活,珍惜愛人。

《東邪西毒》拍攝於1992年,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後一部大製作,王家衛集合港臺最具實力的八位當紅巨星聯袂主演,張國榮、林青霞、梁家輝、張曼玉、梁朝偉、劉嘉玲、張學友及楊採妮構成的豪華陣容空前絕後再也不會重現。主演陣容既不可複製,幕後主創也是極為罕見。監製劉鎮偉、攝影杜可風、動作指導洪金寶、美術張叔平、剪輯譚家明、配樂陳勳奇,如今再由馬友友做大提琴演奏、吳彤與陳勳奇再度重新編配音樂,每個人都是獨當一面的傑出電影人。

《東邪西毒》開華語電影古裝大片之先河,在海內外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皆因本片既是一部開創時代的古裝大片,又是反映現代人生存狀態的經典之作。王家衛通過對東邪西毒、孤獨求敗等江湖豪傑的前塵往事的再度創作,帶出一系列與時空有關的話題,打通全世界觀眾的情懷,超越文化、種族、宗教、政治等現實物質與精神的障礙。《東邪西毒》之所以製作終極版,是因為一場意外,王家衛回憶道:“20世紀末,一家存放底片的公司突然關門,他們通知我們去把很多電影的底片拿回來,其中就有《東邪西毒》,底片給水淹了好久,讓我很心痛,因為這部影片對我有特殊的意義,沒有這部影片就沒有現在的我,所以我決定修復這部影片。”這一修就是4年,修復完成後於2008年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參展。

在謝楠對話梁朝偉與劉嘉玲的時候,兩位明星分別講述了自己和電影的緣分、對人物的理解,電影和現實中的愛情觀,而梁朝偉還特別談了對華語大片製作的印象和看法。杜可風和吳彤則從攝影和配樂方面講了自己對《東邪西毒:終極版》的做的工作,如何理解王家衛的電影主題,而且重點解答了作為外國和內地的電影工作者與王家衛的配合協作,這一切的緣分都需要珍惜。

《東邪西毒:終極版》新聞發佈會從“珍惜”出發,王家衛和梁朝偉、劉嘉玲、杜可風等人深切緬懷了張國榮,回顧了當年創作時的艱辛和收穫,說出了許多觀眾聞所未聞的故事。在珍惜和期待的氣氛中,新聞發佈會意猶未盡的結束。

王家衛電影的超凡魅力,在於可做多層次的欣賞。《東邪西毒》選取金庸小說中的經典人物,進行具有絕對意義上的再創作。終極版和1994年版本的劇情區別不是很大,但是在精心的微調之後,節奏更加平衡有秩,以張國榮飾演的西毒歐陽峰作為引子,由頭到尾串連了東邪黃藥師、慕容公主、盲武士和孤女、桃花、北丐洪七公,以及西毒和大嫂的故事,全片結構脈絡清晰,主題明確,絕不拖泥帶水,畫面神采飛揚、流光溢彩,有如油畫般絢爛熱情奔放,故事更是豐富飽滿,電影即將於3月2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



林青霞在《東邪西毒 》片場過生日。
林青霞(左2)在片場同張國榮梁朝偉劉嘉玲
當時已39歲的林青霞以素顏粧容出演《東邪西毒》。


林青霞39歲素顏照曝光       同張國榮片場過生日

來源鳳凰娛樂

鳳凰網娛樂3月9日訊 1994年,王家衛以一部《東邪西毒》成功開闢了香港新武俠電影市場,多年後,他耗資千萬港幣,歷時三年重新修複製作了《東邪西毒:終極版》。近日有位名為“NOKIOUS”的網友在某知名論壇首次公佈了一組林青霞在《東邪西毒》片場生日照片,令林青霞早前形象曝光。

據了解,林青霞和張國榮私交非常好,兩人經常相約喝下午茶,一起看電影,形同姐弟,和劉嘉玲也是閨中好友。在這組照片中,林青霞心情和狀態都不錯,薄施粉黛,在片場同張國榮、梁朝偉、劉嘉玲等友人一起慶生,顯得十分開心。

此外有網友透露,54年出生的林青霞在拍攝《東邪西毒》時已39歲,不過,在導演王家衛的要求下,林青霞以素顏的粧容出演電影。對於林青霞多年未改的美麗容顏,眾多網友看完照片後紛紛留言表示稱讚。



[寫在後面] 首先是首映禮感想,好想要那個神秘小禮物啊~~>O< 再來就是林青霞當年竟然已經39歲了(驚),那她現在不就快六十了嗎?簡直難以相信! 難怪上次看到她出席活動時發福了一圈,以年紀來想倒覺得她能維持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

說到"東邪西毒",雖說這是改編自金庸小說,其實我一直覺得它的調性及敘事方式比較類似古龍,都充滿濃厚的哲學意味與人生探索,也滿是自我放逐式的孤寂,乍看之下並不好懂,我想這就是為何許多人看第一遍都霧煞煞。但就是因為我太愛古龍,古龍的思想已經滲入我的血液,深深影響我的思考,所以這部片很難得地是我一看就懂的王家衛電影,而且第一次看就很愛,王家衛能選這部來重製,的確是我的幸運^^

不知將來王導有沒有考慮拍古龍的題材?很好奇像"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流星蝴蝶劍"等充滿江湖味的故事給他拍,他會拍出什麼樣的味道?總覺得他就算把故事整個改寫,基本精神也不會相去太遠...(所以我才會喜歡王家衛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柏芝初次見面就表白

來源
鳳凰娛樂

“我問我自己,在我死的那天,有誰還會站在我身邊?在我心目中只有她。”陳冠希出庭後開始頻繁出現在公眾視線,張柏芝忍無可忍走上熒屏怒斥“艷照”事件,而謝霆鋒則頻打溫情牌,無處不流露自己對妻子的支援和包容。日前做客滬上知名訪談節目《可凡傾聽》時,更是對主持人曹可凡大談“愛妻論”,甚至首次曝出17歲時就被張柏芝一見鍾情。而在採訪中流露出隨時準備退出娛樂圈之意的他,更是不小心透露,自己的手掌掌紋竟然和哥哥張國榮一模一樣。

專輯取名“最後”洩退意 斷掌竟是翻版張國榮

從年少時經歷父母離異獨自海外求學,到曾經一上臺就被噓的叛逆男孩,再到如今一切以兒子和老婆為重的好男人,這些年來謝霆鋒經歷了巨大的人生曲折和轉折。而他將這些經歷全都寫進了自己即將發行的新專輯,“其實覺得有點愧對歌迷,三年沒出專輯,他們都以為我放棄音樂了,其實只是因為我覺得音樂是需要時間去沉澱的,就像心聲一樣,有東西想說才唱。”

新專輯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將親自操刀拍攝一部別出心裁的MV,其中還要動用到海陸空,而更難能可貴的在於這支MV邀請到爸爸謝賢友情出演,“我覺得這是比所有都更重要的因素。”不過,這張新專輯也很可能成為謝霆鋒的“音樂絕唱”,他坦言,之所以將之取名為《最後 謝霆鋒》也正是這個原因,自己一直都有想過將來有一天要離開這個圈子。

在與他合作過的導演陳凱歌看來,謝霆鋒的叛逆和發展像極了張國榮,骨子裏都有孤傲清高的東西在。對此,謝霆鋒不但毫不避諱,還自曝:“我和張國榮從小就認識,認識很久,最後一次聊天是在他家裏,我們兩個突然開始比較掌紋,沒想到是一模一樣的。”謝霆鋒回憶稱,當時張國榮看了他的掌紋就說:“怎麼你二十幾歲的人,掌紋那麼多皺像個老太太一樣?”還勸霆鋒別想太多。沒想到,當霆鋒要張國榮的手掌也拿出來看看時,自己也嚇了一跳,“你也不是想那麼多嘛。”兩人竟然都是斷掌。

柏芝初次見面就表白 瘋癲女孩變身好媽媽

“你說我沒有過去嗎?沒有缺點嗎?可能比她更多。如果大家往前走的時候,還總是拿著以前的東西來說,那沒意思。”

關於“艷照門”,謝霆鋒的態度從一開始就無比明確,無論外界輿論如何沸沸揚揚,他始終選擇站在張柏芝身邊。他對曹可凡說:“第一,我認識她那麼久了,你說我不了解她的個性麼?我不了解她的歷史麼?那我當然了解。但是在我跪下來求婚的那天,我已經跟我自己說過,謝霆鋒你那麼大男人,但是你今天既然確定要求婚,你就要把這個人的歷史過往,好處壞處都接受。所以在(艷照門)那天,我也再次提醒自己,你已經是她丈夫,你必須得支援她。”因為這樣的包容,當時的謝霆鋒才對張柏芝說了那句如今人盡皆知的話,“沒關係,有老公在。別哭,沒關係。”

說起求婚,謝霆鋒透露,在菲律賓求婚是早有預謀的,而做出求婚決定之前,他竟然就已經未卜先知地想到了張柏芝從一個瘋癲女孩到好媽媽的轉變,“這麼多年來,我們經歷了多少風雨,她誇過我,也罵過我,但我可以感覺到,就算罵我也是為我好。雖然那個時候大家都覺都我們還是兩個小孩,都是很瘋癲、很叛逆的。但是我那時已經想像到一個好媽媽的轉變了,想到她會從一個大家覺得玩得很瘋的小女孩,變成一個很成熟、很顧家、很懂得照顧小孩和老公的女人。

所以,我就決定要求婚了。”雖然婚姻的那一步是霆鋒主動跨出,但他也曝料說,愛情的第一步,卻是張柏芝勇敢邁出的,而且還是在兩人的第一次相識。“頭一次跟她接觸時,我大概只有17歲,剛入行,在她的第一部電影中客串,當時就覺得很難得有一個這麼直率的藝人,還是女性。”

雖然當時就很欣賞張柏芝的個性,但張柏芝對謝霆鋒的好感顯然更勝一籌,當時的她竟然就毫無顧忌地對霆鋒表白愛意——“我喜歡你”。這是謝霆鋒第一次對外透露兩人最初萌生愛意的具體時間和情節,也令人著實佩服柏芝的勇氣可嘉。



[寫在後面] 嗯,越看越欣賞謝霆鋒,也越加喜歡這對夫妻了! (相關文章貼太多,真的詞窮了,還是用紅線畫出的幾句話來表示我的心得吧XD) 不過,謝霆鋒相較張柏芝,對演藝事業果然看得淡一些,在張柏芝計畫復出的時候,就已經在想退休了,那之後奶粉錢就要靠張柏芝賺囉?(什麼?不是重點?大概吧)

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句:如果大家往前走的時候,還總是拿著以前的東西來說,那沒意思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力宏希望章子怡不要太在意被偷拍一事,圖為《色,戒》劇照。

2009年1月11日
來源:中新網 

來源:東方新娛樂

  章子怡遭偷拍侵犯隱私,王力宏感同身受!在電影“色,戒”表演出色的他,7日接受陳文茜廣播專訪時透露,曾參與導演陳凱歌執導的“梅蘭芳”試鏡,特別懷念已故的張國榮,被問及對女主人公章子怡遭偷拍一事,也感嘆地說:“她又沒有做錯事,希望她加油,不要太Care!”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王力宏看過“霸王別姬”10多次,由此獲得靈感創作“蓋世英雄”,2000年他拍攝短片“煙飛煙滅”時結識張國榮,當時“哥哥”一見到他就問:“你看過‘霸王別姬’嗎?”他立刻點頭稱讚是“good movie”,張國榮開心回說“Yes”,兩人一拍即合,張國榮像大哥般照顧他。

  前年參與“梅蘭芳”試鏡時,王力宏畫上京劇裝扮,身邊都是哥哥生前協作的任務人員,他內心情緒複雜,說到當前位置一度哽咽,才表示當藝人是很孤獨的過程,很少能找到朋友,但常回憶起張國榮,因為他是可分享藝術、百老匯、音樂的對象,“在我心中可以跟梅蘭芳畫上等號”。

  買榜風波沸沸颺颺,王力宏說起初會想反駁解釋,但現在愈不在乎領獎、排行榜,只希望歌迷懂得分辨,不要被風聲左右。 



[寫在後面] 每次看到有人回憶哥哥就會很開心... 雖然哥哥已經去世快六年,但大家提到他還是會充滿懷念,並沒有因時間而淡忘他,這種感覺很溫暖啊。

看這則新聞覺得王力宏也很辛苦,一般對他的印象都是光鮮亮麗:音樂才子、外表帥氣、得獎無數,想不到他內心也很苦悶。有時真的覺得快樂和人生成就並不相等,如果真是如此,我想哥哥也不會尋短。人心本來就很複雜了,外在環境又不是自己能控制,特別是成名之後,許多流言裴語都得一一面對。

聽認識的記者、之前上相關課程的老師,還有修過傳媒課程的人講,記者訪問時通常都有預設立場,因此他們會不斷誘導受訪者講自己要的內容,然後再來斷章取義、自己編故事,偏偏很多人不明白,或者會有"無風不起浪"的想法,記者怎麼寫,他們就怎麼信,怎麼信,就怎麼傳,最後以訛傳訛,毀的是一個人的名譽和幸福,真的很可悲。

雖然哥哥的死還有很多因素造成,但因為狗仔隊胡亂的報導一直以來給他很大壓力,所以每次想到他都有種怨念,如果那時記者對他能再寬容一點就好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家衛:張國榮像花蝴蝶

來源:新民晚報

    王家衛昨晚帶著《東邪西毒(終極版)》,在萬裕影城舉行觀眾見面會。自發組織前來悼念張國榮去世五週年的榮迷成為最主要的觀眾群。
    
    現場的提問也多是圍繞著張國榮。王家衛說:“與張國榮合作的三部電影《阿飛正傳》《東邪西毒》《春光乍泄》,恰恰代表了張國榮從影的三個階段,而《東邪西毒》正是張國榮決定重返影壇的重要作品,西毒這個角色也是張國榮三個角色中難度最大、最出彩的。”對比梁朝偉,王家衛說這是兩個個性不同的優秀演員,“張國榮非常敏感,很喜歡照顧人,也很需要別人的照顧,而梁朝偉比較沉穩、個人一些。”王家衛特別提到張國榮在拍攝時對張曼玉、楊採妮等演員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他總結:“張國榮就像花蝴蝶,在片場所有人都能聽到他的聲音,而梁朝偉在片場一點聲音都沒有。”
    
    這次《東邪西毒(終極版)》使用的是從北京調來的原聲帶,就是為了讓榮迷更清楚地聽到張國榮的聲音。 



張國榮、梁朝偉 當年有段餵粥情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春光乍洩」是張國榮(左)和梁朝偉合演的經典之作。
梁朝偉(左)和劉嘉玲去大陸宣傳「東邪西毒終極版」。
照片/東方日報提供
張國榮逝世六周年前夕,導演王家衛透露「哥哥」(張國榮在圈內的暱稱)和偉仔當年在阿根廷的一段情。王家衛說:「那時張國榮染病腹瀉,梁朝偉不但煮粥餵他吃,還當他的護士照顧他。」 

王家衛帶梁朝偉、劉嘉玲、楊采妮、攝影杜可風等去大陸宣傳「東邪西毒終極版」,該片重映是紀念張國榮逝世六周年(4月1日)。大陸「新浪網」報導,王家衛受訪說著說著,就憶起當年在阿根廷拍「春光乍洩」的往事。王家衛說:「當時張國榮不慎感染,每天都會腹瀉,搞得臉色很慘白,梁朝偉每天都為他煮粥,還餵他喝,所以他們在電影裏的感情,才會那麼貼切自然。」

其實從「阿飛正傳」合作以來,張國榮對王家衛的付出,可以說把整個人和心都交給了王家衛。「阿飛正傳」一拍再拍,張國榮無怨無尤;「東邪西毒」在大陸偏遠的榆林取景,張國榮被毒蠍子咬,林青霞光聽就嚇壞了,他當啥事都沒發生過;「春光乍洩」遠赴阿根廷拍攝,張國榮生病每天拉肚子,當地醫生治不好,他自掏腰包搭機往返香港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瘦了一大圈,還擔心影響拍片。

如今王家衛終於說:「『東邪西毒』裏雖然有8個大明星,但張國榮是真正的主角,因為你無法把目光從他身上移開。」所以王家衛自資上千萬港幣重新修復,把最後一個鏡頭留給張國榮。原本一些在香港片庫裏意外泡水的底片還有張國榮,但失去聲音,王家衛覺得沒有人可以為張國榮配音,寧可不用。杜可風每次談到張國榮都會紅了眼眶說:「我和王家衛已經把他的真、善、美留在電影裏了。」

向來不想比較演員的王家衛破例坦言:「張國榮在片場像蝴蝶,到處都能聽到他的聲音,他需要別人關注,也很會關心別人;梁朝偉比較自我、安靜。」不過在活動上偉仔被大陸媒體問「為何沒帶婚戒」?偉仔微笑妙答:「我不但不喜歡戴婚戒,也不喜歡戴手表,因為我覺得很重。」 



[寫在後面] 看到這新聞總覺得有些感傷,因為哥哥生前跟王家衛常因意見不合鬧彆扭,想不到王家衛對哥哥這麼有感情,不但特地從北京調來原聲帶,以呈現哥哥的原音,也不願用沒有聲音的底片。雖然很感念他這麼做,但還是很希望王傢衛可以考慮把這些畫面放在幕後花絮裡,讓每個欣賞哥哥的人都能多見到一些哥哥的身影。(如果是東邪畫面就更希望了,因為哥哥演東邪實在帥到爆)

可能是因為四一快到了,最近多好多哥哥的新聞,找這新聞時一連看到好幾篇,就一併放上來了。今年因為第一年上班,不能請假去香港參加活動,就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緬懷哥哥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國榮主演的「東邪西毒終極版」何時在台灣公映備受矚目。
本報資料照片
導演王家衛自資千萬港幣(約台幣4,500萬元)重新修復的「東邪西毒終極版」,確定於3月27日在大陸公映,王家衛將邀林青霞、梁朝偉等演員宣傳,紀念張國榮逝世6周年,但台灣上片時間尚未定

大陸「新浪網」報導,「東邪西毒終極版」確定大陸的公映期,選在3月27日為了紀念該片男主角張國榮逝世6周年,屆時在上海或北京的首映,王家衛將邀演出該片的林青霞、梁朝偉、劉嘉玲、楊采妮等出席。

「東邪西毒」於1994年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後來拷貝流落各處,王家衛從舊金山唐人街老戲院及香港被水淹的沖印廠等地,搶救出底片,自資上千萬港幣,耗時約3年,請張叔平重新剪輯,並請馬友友配樂,完成「東邪西毒終極版」。

「東邪西毒終極版」去年應坎城影展之邀特映,後來應紐約電影節邀請特別觀摩,林青霞隨片登台,締造她將復出影壇的話題,可見「東邪西毒」這部她婚前拍的第100部電影,在她心中占了多麼重的分量。

「東邪西毒」當年是台灣學者公司投資拍攝,王家衛曾說基於道義,將來「東邪西毒終極版」的台灣部分仍將交由學者公司發行,但學者公司老闆蔡松林表示,今年農曆年去香港和王家衛見面尚未聽他提及此事,王家衛的澤東台灣分公司昨天表示,王導尚未確定台灣檔期。

蔡松林表示,當年耗資約5億台幣拍「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2部電影,他握有該片的版權,蔡松林堅持表示他沒有賣「東邪西毒」的任何版權給王家衛,他也相信王家衛不會做違反版權的事。

【2009/02/28 聯合報】@ http://udn.com/ 



東邪西毒終極版 王祖賢徹底消失
 

王家衛(左起)、林青霞、攝影杜可風去年去紐約電影節宣傳「東邪西毒終極版」。
本報資料照片
將在本月下旬於大陸率先上映的「東邪西毒:終極版」,王祖賢的戲分從原先的8秒完全歸零,但舊版中只露出2/3臉部的鄒兆龍終於得到一個露出全臉的鏡頭。

將在本月下旬於大陸率先上映的「東邪西毒:終極版」,王祖賢的戲分從原先的8秒完全歸零,但舊版中只露出2/3臉部的鄒兆龍終於得到一個露出全臉的鏡頭。
打從王家衛宣布重剪「東邪西毒」推出「終極版」起,不少觀眾好奇當年已等於在片中消失的王祖賢戲分是否會復原?結果謎底揭曉,不但沒有恢復,反而徹底剪光。其實15年前的舊版也只有台灣放映的版本保留她最多的鏡頭,卻也只是片尾字幕出現前的兩分鐘花絮出場8秒,在香港、大陸等地流傳版本,只有一個側臉的鏡頭。

在「終極版」中,王家衛把絕多數的花絮片段剪光,只留了張國榮幾個畫面,因此王祖賢的正臉或側臉都全部不見。

少了一個王祖賢,「東邪西毒:終極版」卻多了個鄒兆龍與一樹桃花。在舊版中,與梁朝偉飾演的盲劍客比出手快的刀客,從頭到尾沒有拍到全臉,觀眾不知道他的長相。「終極版」裏,他的全臉總算出現,原來就是擔任武術指導的洪金寶力捧的鄒兆龍,雖然他的臉還是一晃即過,卻可以讓觀眾看得清清楚楚。

王家衛在製作「終極版」過程中,對劇情的更動極少,但利用最新特效,強化顏色間的對比,因此舊版中大都看來灰灰舊舊的場景,變得繽紛炫目,且張國榮旁白講到夢見家鄉桃花開了,「終極版」立刻多了一幕桃花盛放的美麗景象,讓全片更增視覺上的吸引力。 



[寫在後面] 看了這新聞,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中國上映了,台灣的映期應該也不會遠到那去;憂的是電影好像更動不大,那期待中的新畫面也就沒有多少了,本以為可以多看點哥哥的鏡頭的...>___<

話說林青霞現在的樣子真的嚇到我... 看來她退隱是對的,把最美的形象留在觀眾的記憶裡。(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因應首集大賣而產生的續集,描述宋子豪(狄龍飾)被迫進入萬英培手下作臥底,其弟子杰(張國榮飾)亦以臥底身份接近關鍵人物龍四,藉機偵查該集團的犯罪證據,結果發現萬英培利用龍四的船廠為掩飾,從事偽鈔印刷,並企圖殺龍四滅口,兄弟二人便暗中將龍四護送到Mark住在紐約的攣生弟弟阿KEN(周潤發飾)手中。但萬英培手段毒辣,不擇手段對龍四趕盡殺絕,阿KEN只得回國,與子豪、子杰一同對付萬英培。

唉,看電影前先看劇情大綱果然很傷,已經預先知道阿杰會死、其它三人會為他報仇的事了,因此打從開頭看到阿杰,心裡就一陣難過。


                                                                               
第二集嚴格來講,拍得不如上一集出色,主要是因為加了"龍四"這個角色,焦點被分散、支線變得太雜,光是他發瘋那段就拍得太冗長,讓人看得不甚耐煩。雖說龍四一心漂白,誤以為自己失手殺人會受到很大打擊,但總覺得他的反應太超過了。事發當時,因他腦中一片混亂,無法好好思考也就算了;之後冷靜下來,他卻還是任憑周遭朋友擺布,完全沒有深思熟慮的大哥風範,令人不敢相信他在金盆洗手前,曾是個叱吒風雲的角色,總覺得這麼天真的人,在黑道爾虞我詐的世界裡,早該被幹掉或被推翻掉了。而且,我實在很討厭看他發瘋的樣子,也因此蠻討厭這個角色。看他出場時曾以為會是個老謀深算的大人物,想不到竟是這種結果,真可惜。
                                                                               
這集劇情上也有若干漏洞,例如:
1.龍四爺問阿豪怎麼從牢裡出來時,阿豪騙他說是逃出來的,龍四還勸他回去,之後龍四再看到阿豪,卻似乎完全忘了這回事,也理所當然地把他留在身邊;
2.阿杰為了查清龍四是否仍與黑道有所往來,不惜混入他家、接近他女兒,之後龍四卻完全不追究,好像也理所當然地明白阿杰和阿豪其實是兄弟這個事實;
3.阿豪是Mark最好的死黨,怎會從不知道他有個雙胞胎兄弟Ken? 之後兩人相見,表現得卻又好像已經很熟一樣;
4.堅哥(就是計程車行那位)在上集明明一再鼓勵阿豪,要他把持住自己,別再走回頭路,這集卻反而變成阿豪扮黑道的贊助商,不但提供槍械彈藥,還主動跟他們上戰場,個性轉變快到不合理的地步。


                                                                               
但最最讓我無法接受的,還是阿杰的死,總覺得像為死而死,編劇的企圖很明顯。前半段阿杰為了取信於壞人(忘了名字)而受阿豪兩槍,都救得活,怎麼後半只中一槍就掛了? 雖然我極力說服自己,這是因為阿杰後來被打中的是要害,但後來龍四等三人全身被打得像蜂窩似的都死不了,相對之下阿杰的死就顯得很奇怪。畢竟,就算龍四他們受的傷都不在要害,好歹也會失血過多吧。而且總覺得阿杰若沒堅持講電話,趕快送醫急救,也許還救得活的…@___@
                                                                             
話說我本來不太能接受阿杰這樣拋妻送命式地辦案,為了臥底成功,甚至不惜要阿豪對自己開槍。警察一生中要辦的案何其多,他每個案都這麼拚,再多條命也不夠用
;而且阿豪若不小心射死他,下半輩子不就得永遠活在內疚當中? (不過事後想想,以當時的情況看來,如果阿豪反抗,兩人大概都會當場被殺吧) 但阿杰片中說了一句話:”這些事總得有人來做的”,我聽了才恍然大悟。其實每個危險的案件都需要像阿杰這樣的警員不要命地去辦,若非抱著必死的決心,是破不了案的。

即使明白了他的用心,我還是不禁同情他的太太小孩。對他太太來說,不單得時時為他擔心受怕,之後還有一大段艱苦的單親媽媽之路要走,光是想像她知道阿杰死訊時絕望的模樣,我就感到難過(這集的阿杰也給我這種感覺,他的眼神時時刻刻都好嚴肅哀傷);而孩子則是生下來就沒了父親,兩邊都很可憐啊。


                                                                               
至於另兩位男主角---狄龍和周潤發,老實說,我覺得前者在這集沒什麼發揮的餘地,最具可看性的,只有他被迫槍殺弟弟那場戲。那一段,狄龍和哥哥的演出都很精彩,既驚心動魄又令人心酸動容,是全劇最戲劇性也最具張力的一場戲,甚至比結尾亂七八糟的大槍戰還來得有看頭;而周潤發,雖有影評認為他演的Ken在餐館逼老外吃下炒飯那場戲,只是民族情結下的產物,但我覺得這段既屌又有趣,個人相當喜歡,Ken的大將之風在此也充份顯現,其魅力不輸給哥哥Mark。這段出場把他跳脫中帶威嚴的個性鮮明地表現出來,雖然突然冒出個雙胞胎弟弟的安排既老套又誇張,還是很高興他出場了,因為沒有周潤發的"英雄本色",實在不像"英雄本色"啊!



感覺周潤發和狄龍都是飾演大哥的不二人選,也正好在"英雄本色"中演出兩種大哥典型。雖說我喜歡哥哥,但我覺得就算哥哥能演出大哥的"威嚴",因他天生帶有的優雅感,或者娃娃臉的限制,所散發出來的威嚴仍是文人的,無法像狄龍或周潤發一樣,一站出來就有種光芒四射、帶狠勁的大哥本色。
                                                                               
總歸來說,第二集最有看頭的還是哥哥和發哥,對於他倆一大段對手戲被剪掉一事,我真的打從心底感到遺憾,好想多看一些這兩個”弟弟”的互動啊!! 若能用龍四發瘋那段來換該多好@___@ 而且,好不容易看到阿豪和阿杰又回復到以前親密的兄弟關係,卻不久便天人永隔,真令人傷感。
                                                                               
結果,到了最後,有”A Better Tomorrow”的反而是Ken那群遠在異國的小弟小妹們,看他們將餐館重新開張,大家聚在店中央拍大合照的歡樂景象,彷彿阿豪等人的夢想透過他們在異國實現了,或許這也是一種Happy ending吧…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