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札記& 隨想 (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會參加這個手工製作布盒的聚會,其實是來自一個偶然的相遇。

大概是上個月吧,去社教館做外場義工的時候,和以前在武功班的同學小蓁不期而遇。說來也有趣,以前上課時,我們完全沒有交集,連話也沒說過一句,想不到事隔多月,反而能像這樣熱烈地聊天,人生真是不可思議。

在閒聊中,我得知小蓁等會要去朋友家,參加手工製作物品的聚會。這聚會每個月不定期舉辦一兩次,每次都會挑戰一個新的主題,由擅長的成員來教其他人。之前挑戰過的有手工包包(她身上背的可愛防水包就是自己做的!)、袖珍屋等,下午則要嘗試做手工肥皂。

小蓁問我,對手工物品有沒有興趣,若有,下次聚會可以邀我。就是這樣的機會,促成了我與手工同好會的緣份。

當天最可惜的是我只記得帶相機,卻忘了充電,想開來用時才發現已經沒電了,只好用小蓁的照片來寫網誌。上面這張裁紙的前製作業,是在我到達前做的,我當天遲到了,沒能從頭開始參與,真汗顏。



布料是大家各自買來的,在永樂市場就能買到。我的部分是託小蓁幫我買的,她還帶了許多以前買的可愛布料給我選,因為採購當天沒看到什麼好花樣。看上面標價,五十元就能買到一塊布,如果要買長一點,或好一點的質料,幾百塊應該是跑不掉(其他如白膠、刷子、紙膠帶、裝白膠的小盒子等,則由召集人,也就是此地的房子主人,為大家事前集體採購。一人需要分擔八十元)。



上圖的圓形厚紙板是最後的「回家功課」──筆筒──所需的材料,做法聽說和布盒大同小異,不過我還沒做,不知道那個比較難。



布盒需要一塊厚紙板當底,先將另四片厚紙板用白膠(加水稀釋過,說是1:10的比例,但我們往往要多加水才不會太濃稠)與紙膠帶黏在底板上,注意,是立在紙板上,而非黏在邊緣四角最好呈現30~45度的開口狀,這樣黏起來會最漂亮。紙在裁的時候也要小心,盡量大小一致,最後的盒子才不會東凸一塊,西凹一塊的。

光是這個步驟就十分費工,需要很仔細的裁切技巧,特別是厚紙板用大美工刀也不好切,在描線時又容易出現誤差,之後往往需要一修再修,但總是越修越糟。要把需要一會時間才會乾的白膠塗在紙板上,也很容易垮掉,因此同組的小蓁和憶芬最後都直接用紙膠帶黏上去,略過白膠這步驟了。這時,大家的口頭禪都是:做得開心最重要

說的也對,若目的只是拿來用,去外面買,不但美觀又便宜,之所以自己做,不就是想挑戰動手做的樂趣嗎?既然如此,就沒必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非做出專家級的水準不可,放鬆心情去享受過程吧!



不過,開始有這樣的心態後,我就變得越來越隨便了,本來裁紙板都該用鐵尺,我到最後卻幾乎都是直接用手畫,剪布也是目測個大概就開始剪。就老師的眼光來看,我一定是個不合格的學生(汗)。



把布黏到紙板上時,要注意白膠不要塗太厚,如此會使布太過緊貼盒面,失去布本身的質感。可惜等我知道此事時,已經把四面黏好,難以回天了;後來在做底部、內層和蓋子時,雖然想盡量避免,但白膠塗太少,又很容易脫落,分寸超難拿捏,最後索性豁出去,能黏就好!

黏四個角落時也有訣竅,為免布重疊,影響美觀,要把它摺成45度角,用剪刀裁掉,就會變成上圖中密合的模樣。但是看老師做很容易,自己剪卻老是剪得歪七扭八,一下子左邊多剪,一下子右邊少剪,事後又修不好。這時要秉持的就是:布可多,不可少的原則,因為布多總有辦法解救,布少,卻連老師都無能為力了。



布盒比我想像中還耗時耗力,把布黏在四邊後,要先做內層,需要另四片薄紙板、一個薄底板,各自黏上布料,再黏到盒子裡去。最後還要黏上蓋子裡外的夾板,與底部的紙板。這部分因為沒有相片,直接用寫的大概也難以理解,乾脆直接跳過。

總之,原來蓋子要做得肥厚可愛,是在夾層放入兩片海綿的效果,真有創意。



結果我們就這樣,從下午兩點做到晚上八點左右才完工(提早完工和尚未完工的人都有,端看個人速度)。想不到要做一個小小的盒子,竟要如此大費周章,難怪外面賣的手工藝品會那麼貴!



第一個完成者的作品。她做得比我細心,無論是紙板大小還是布料黏貼,都比較切合,因此形狀看上去頗勻稱,比我的細緻多了。



大家選的布料都不同,做出來的感覺也天差地遠,每種花色各勝擅場,令人看一個愛一個。



這個內部花色選得好棒,像在歐洲商店裡賣的一樣。



為了讓白膠的黏貼效果更好,等它乾時要夾夾子,最好用夾力輕一點的,免得把盒面過度擠壓,留下不好看的痕跡。



這是鮮豔華麗風。



看到大家的作品,我不禁自慚形穢起來,突然覺得自己選的花色好平淡,應該要更鮮豔、更有活力一點才對啊。



當初選的時候,我其實是看上它的小兔兔花紋啦,覺得淡雅可愛,很有日本風。花邊是後來另外黏上去的,主要是因為我的四角黏得不好,在剪角的時候失敗了,因此用花邊遮蓋一下。



內層是用我喜歡的紫色(這時才驚覺我的內面盒蓋黏錯了,應該要用紫色布才對!)。



原來先前之所以嚴格要求紙板大小,就是因為盒子關上的時候,凹凸不平的邊緣會無法與盒蓋完整密合,很多地方也能看見明顯的瑕疵。但是做也做了,後悔也沒用,雖然成品稱不上好,但從小就不擅長手工藝的我,能有這個機會鍛鍊一下自己的手指,向更精細的動作挑戰,感覺還是挺不錯的。只是,若問我還想不想再做一次,我的答案應該是No,因為光是做這一個,我的精神和體力就差不多被搾乾了呀!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轉眼間一月就快過完,到現在才想到要寫回顧,真是很不應該。但是說要寫,一時腦中卻一片空白,想不起去年到底發生了那些事。把去年的回顧文及日記大致瀏覽一遍,才總算理出個頭緒(時間順序)來。本打算趕在除夕夜前發文,想不到後來還是不斷拖延,到初二凌晨才總算完成,寫得也不夠順暢,就請各位看倌多包涵了。

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照例,以十條為目標。


一、日本大地震

這算是去年最大條的事件。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大地震,結合海嘯重創日本,導致核輻射的危機,不知使多少家庭破碎,流離失所,但也讓我們見識到日本人團結互助的精神、迅速振作與重建家園的生命力,與台灣人雪中送炭的暖暖(滿滿)人情味。

若說這事件對我個人造成了什麼影響,主要便是打工度假。錯過了前年十一月那次申請,我本將希望放在去年六月,但結果,日本輻射問題遲遲沒有解決,不只家人朋友擔心我去之後的安全問題,我自己也擔心要是成了輻射體回來,會央及無辜,只得將此事擱下。這一延,就是一年。

對這次地震我之所以記憶猶新,還有一個原因是它距離我的家族旅行非常接近。五到九日,我們家才到沖繩玩五天四夜回來,因為太開心,回台灣後,我仍對沖繩念念不忘,整天處於悵然若失的狀態,幾乎無法回歸生活常軌。就在這時,地震發生了,一下子把我拉回現實,這才治好我的「思日病」,對我來說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二、社團研習營:

停滯半年多的歌仔戲社,以轉型的方式再次運作,以「推廣」而非「演出」為主軸,推出這個為期兩天的入門研習營。我和另兩位社員,也在暑期接下語文中心主辦的外國人研習活動。本希望有一番作為,想不到最後還是不敵現實,在歌仔戲社二十週年之際,正式演變成「社務無限暫停」的狀態。雖然有些無奈,但就研習營本身來說,還是挺有意義的,為我帶來不少「初體驗」。

這是高中大學幾乎不曾為社團付出心力,也對主辦活動興趣缺缺的我,第一次嘗試各班跑透透的宣傳,並且為了增強效果,節省資源,放棄了傳統的文宣海報,第一次試著剪有趣影片作廣告。可惜我們籌畫之初考慮得不夠周祥,儘管影片頗受好評,但活動選在期中考尚未結束之時舉辦,很多人就算想來,也不會為了參加活動而削減讀書時間;或者就算一時有興趣,過了一個考試週,也早把它拋到九霄雲外,只惦記著要去那裡狂歡了。因此最後活動辦得差強人意,雖然參與者都表示肯定,參加人數卻不多,而且大多是本身已對歌仔戲興趣濃厚的校外人士,完全沒有預期中的校內新生,順道招生的美夢,也就隨之付諸東流了。

另一方面,二十週年紀念MV,是我第一次以身邊事物而非日劇電影為題材,用Movie Maker剪出的影片。當初剪出來,自己挺滿意,也得到挺正面的迴響,不少人說看了很感動。但是最後反而顯得有些諷刺,畢竟社團並沒有繼續興旺下去。

不過我還是沒有放棄延續歌仔戲社的想法。目前的努力方針是在外面學戲,紮好基礎,等將來能獨當一面,成為學弟妹的輔助,同時不依靠學姐自己接活動,再來考慮復社的事。


三、三花初挑戰:

秉持著上面的想法,我在社教館報名了陳春發老師的武功班,後來也加入小明明老師的「明霞劇團」,練習小生小旦的基本身段,去年底公演了一場『烽火情緣』,第一次挑戰三花的角色。

說起來,我對演出的感覺其實一直在變,最初覺得只要能站上舞台,什麼角色都無所謂,都是一種新鮮的挑戰和學習。但後來發現歌仔戲和舞台劇不同,每種角色都有它特殊的演出方式和身段,以我這種新手來說,最好不要一直變換角色,專注一種路線好好學習比較實際。加上我個子高,大家見到我都說我是演小生的料,我也就將目標放在小生上,沒想過要演其他類型的角色。

但是到了明霞劇團,老師的觀念是:要演好小生,就要先挑戰三花。所謂三花就是丑角,不太講究身段,而是在舞台上肢體是否夠放得開,能不能演得靈活。若是從頭到尾都演小生,因為受限於類型,多半舉止中規中矩,容易顯得木頭,而若能把三花演活,之後無論什麼角色,都能手到擒來。

這樣的觀念我很能認同,但理智上如此,情感上知道自己被選為三花,還是挺受傷。因為所有角色中,只有三花不能穿漂亮衣服,正正經經地唱歌,而要盡可能醜化自己,烘托他人。演得可愛討喜固然很好,但要是就此被定型,將來換演正經角色,一出場觀眾還是想笑,那可就事態嚴重了(想想羅家英和周星馳!)。

經過一番心理調適,我終於改變想法,決定承受這份風險,將目標放在演技的精進上。我希望有一天,觀眾看到我演小生,就認為我是小生;看到我演三花,就認為我是三花,而不會把我和小生形象結合在一起,反而在知道真相時,驚訝地脫口叫道:「你們是同一個人?!」

能聽到這句話,就是我心目中的成功。


四、肚皮舞比賽:

要維持曼妙身材,光運動是不夠的,還要看是什麼運動。若是選錯,徒然增長肌肉,毫無修正曲線效果也就罷了,要是運動後飢餓難當,忍不住吃得更多,反而得不償失。

基於這份考量,我選了肚皮舞和印度舞。它比有氧溫和,而且全身肌肉都會用到,可以使筋骨變軟,適度修正曲線,達到最佳減肥效果(肚皮除外)。

慶幸的是,我遇到的老師很適合我。她總是一步步來,慢動作拆解,教完腳步,再加入手部動作,最後兩者合一。而且每多教一小段,就從頭跳一遍增強記憶,進度慢則慢矣,對我這個手腳嚴重不協調的人卻很有效,讓我得以儘可能確實記住整支舞步,而不是學後面忘前面,船過水無痕。

老師也有缺點,因為她總是現學現賣,拿在外面學到的舞來教我們,因此一旦老師的班進度落後,或者老師自己缺課,我們的進度便也就跟著陷入膠著,無法把整支舞學完了。但整體而言,我還是挺喜歡這門課,除了跳舞真的很開心外,班上氣氛很好也是一大原因。我們總是和樂融融地閒聊、一起練習,既健身、養生,也交到一群好朋友,一舉三得。

去年十一月中旬,為了讓我們增加歷練,老師特地報名一個地方性的比賽,讓我們參加,並親手縫製舞衣。美麗的舞衣讓我們成為當天最亮眼的一組,雖然最後沒能得名,但是有這個機會站在台上,在上百名陌生人面前揮灑,已是相當難得且有趣的經驗,實在也不該冀求太多。


五、首次家教:

在國小做義工時,認識不少叔伯阿姨,他們知道我在教書後,都紛紛表示要把小孩託付給我,因此做了一陣子的高中英文家教和小學英文家教。只不過前者的對象只有一人,後者則一次要應付四五個小孩,在比較家庭式的環境裡,資源缺乏,地方也小,要怎麼教實在是一大考驗。

我有朋友比較偏好家教式的教學,因為可以跟學生談心,試過之後,我覺得的確如此,就算閒聊一陣,也可以很快拉回正題,不必擔心其他學生感不感興趣,或是有沒有反應之類的問題,而且也比較容易成為朋友,聽對方傾訴煩惱,給予一些課業以外的、生活面上的建議。不過整體來說,我還是偏愛熱熱鬧鬧的教室環境。多一點人,也可以進行各式各樣的遊戲或活動,達到更好的練習效果。


六、挑戰日文老師:

之前就一直想教成人。因為成人本身就有學習動機,不必像教小孩子一樣,想方設法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之外,還得設計各種教室制度和賞罰規定,在教室管理上傷腦筋。教成人最重要的,只是如何把每條文法說明清楚,深入淺出,讓人能快速抓到重點,真正專注在學習上。

然而,實際投入後,會發現兩邊其實各有各的好處與難處。教小孩固然耗費體力,卻也能和他們打成一片,玩得很嗨,隨時從他們的表情和反應知道他們開不開心,是否學到東西;成人就比較高深莫測,就算心裡有所不滿,臉上也不會輕易表現出來,默默消失也會找各種藉口,除了經常自我反省之外,很難得知自己的教學問題在那,並做出改善。

此外,教成人時口才格外重要。除了教正課,也要懂得和學生閒聊,講些切題笑話炒熱氣氛,適時給予學習上的經驗或建議,以作為參考,並幫他們做好心理建設,別讓他們輕易受挫(否則就會人間蒸發了)。惰性是很可怕的事,小孩子不喜歡學,父母會逼他繼續學;成人不喜歡學,或者學到後來越來越懶得學,通常就直接莎唷娜拉了,因此就某種角度來說,這一行比兒美更加嚴苛,更富挑戰性。

只能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無論那一行,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上手的,需要時間經驗的累積,與不斷的磨練。我再次體認到了這點。


七、「陞超快」的義工生涯:

前年還只在實習階段的義工,到了去年,前半年不但正式上陣,週一說故事,週二做園藝,週三上成長課,到了下學期,我更莫名其妙被推選為下學年度的故事組副組長,從說故事變成巡堂開會的管理職。雖說是涼缺,做起來卻也不輕鬆。以前只要八點前到,講到八點半就可以自由離開,現在卻是盡可能七點半就要到(因為組長幾乎都這是時間到,副組長太晚到不好意思),而且之後要確定沒事才能走,每次都差不多近九點才離開。

對於自己陞得如此神速,老實說我也感到很不可思議,畢竟我只是個新人,連環境都還不熟,大家的臉都不認得,就突然要變成副組長,做起來總是很心虛。不過故事組的阿姨姐姐們都很照顧我這個小妹妹,藉著參與義工,我也交到幾個好朋友,對我來說還是收穫頗豐!


八、成為嵐飯:

前年回顧文中提到,我這幾年每年都有「新歡」,不知接下來會看上誰,結果還真的又迷上一個以「i」音結尾、眼睛大而漂亮、個子矮又可愛型,眼神時而憂鬱的男演員(這些特質可參見前年的回顧文),那就是當前日本國民天團「嵐」的成員二宮和也。

認識二宮其實很早了。在2000年左右迷上傑尼斯另一團體V6的時候,就知道「嵐」這個師弟團,但當時對他們可說是毫無興趣,反而十分看不順眼,覺得這個團幾乎沒一個長相正常的人──隊長八字眉、二宮人中太長、松本潤暴牙,櫻井翔和相葉雅紀雖沒有明顯的怪特徵,但看上去也不夠帥。直到看了『青之炎』,被二宮的演技深深震撼,才對他刮目相看,徹底改觀。

但是喜歡上二宮,進而成為嵐飯,卻是去年十月看完『流星之絆』後的事。而這部日劇的DVD,早在兩年前左右,就已經跟朋友的朋友借了,只是一直擱置著沒拿出來看。或許這就是緣份吧,緣份不到,就算覺得不錯,也僅止於欣賞,直到時機成熟,才會突然產生強烈喜歡的感覺。

不過,最初我只想跳著看二宮的部分而已,對其他成員仍是興趣缺缺。但是二宮個人上節目的頻率,終究比不上嵐的,不得已,還是多少接觸了一些嵐的常態節目,或者各種番宣。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每個團員的可愛。像是經常狀況外,毫無隊長架勢的大野智,其實把各團員的狀況都看在眼裡,隨時考慮整團的平衡,在大家需要時給予關心;或者一臉桀驁不馴,好似跟大家格格不入的松本潤,總會在成員遇到挫折或受欺負時,第一個挺身而出。

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經歷過不紅的滋味(儘管在我印象中,他們一直很受歡迎),共同渡過最艱難的時期,錄過各式各樣近乎刁難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節目,因此即便現在暴紅,依舊不失純樸自然的氣息,不但不驕傲,反而姿態更低,更加謙虛,對現況更加珍惜。每多看一些他們的節目或訪談,我就對他們多一分欣賞,漸漸地,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喜愛之心。


九、賽德克巴萊:

我看過很多電影,喜歡的很多,但若被問到最喜歡那一部,我鐵定會說『魔戒』,再來就是『教父』。第三的空缺,過了這許多年一直沒有電影可以補上,直到我遇見了『賽德克巴萊』。

它稱不上一部完美之作,甚至,數得出的缺點就有十來個之多。但我還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它不只讓魏德聖導演開拓另一番演藝新天地,也為台灣電影創造一個新局面,讓大家看到另一種可能性。小小的島國台灣,也拍得出媲美好萊塢的大場面,也能讓觀眾在觀看戰爭場面時,被那股真實感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熱血沸騰得無法自己。

很難得有那部電影,會讓我看完之後想了解它更多,而買了各種相關書籍;也很難得有那部電影,會讓我大老遠從台北殺到高雄,只為了參加演員的簽名會。因此,拿它作為2011年的一項代表,我想並不為過。


十、主辦同學會:

很多人提到同學會,都是拒而遠之,因為怕尷尬、怕生疏、怕比較,去了也不知該說什麼話,見同學事業有成總覺得高攀不起,或者曾經的同窗密友,再見面卻連問候都不知該怎麼啟齒,教人情何以堪。

我很幸運,高中所待的班級,就算有特別熟稔的小團體,也會張臂歡迎每個同學。不管經過再多年,只要見了老同學,無論過去熟還是不熟,總能真誠地互相噓寒問暖,聊得不亦樂乎,讓人打從心底感到溫暖。畢業後每年兩度(出社會後改為一度)的同學會「傳統」,也延續至今不曾中斷,濃厚的人情味與歡樂的氣氛,使同學們出席的意願從來不減,儘量撥冗參加,導師更是從不缺席,這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地方。

不過,我們舉辦的方式是在每次同學會上,由當次主辦者選出下次主辦的人選,如此便能確保同學會的舉辦。經過這麼多年,我從沒被選到過。這次擔子陰錯陽差落在我肩上,說實在的我也很錯愕,有些不知所措。特別是主辦者只有我一人,而不是照慣例的兩人。好在同學們很給面子,出席率創下新高不說,我特地剪輯的高中精華片段及音樂MV,在會場上播放,雖然遇到一些小狀況,大家的反應仍十分熱烈,笑得合不攏嘴,使這次同學會圓滿落幕。




最後想說的是,我真的太感動了!原以為依過往經驗來看,回顧八成不滿十項,想不到加加減減還是湊成了十件,比去年進步一些。希望明年可以有十一件、十二件,甚至更多更多可供列舉。我也想說,雖然這些大事印象特別深刻,現在的我,仍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累積形塑成的。正如過去高中錄影照相時,老是被質疑「這有什麼好照?」的日常片段,經過多年洗禮,回顧起來,卻讓大家充滿懷念,最可貴的,往往不是那些大事,反而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日常」。

當我們處於幸福之中,因為太理所當然了,而往往視而不見,直到經過一段時間,脫離那個時空狀態,才會了解到,它有多麼重要與獨特,我們曾經距離幸福如此之近。

而幸福就在每分每秒,在我們以為已經「太遲」的當下。千萬不要等到回憶之時,才發現這已成過去的一切多麼美妙,那樣,就會永遠活在懊惱與悔恨之中,懊惱自己為何不曾好好把握,悔恨自己為何不懂珍惜了。

因此,每一份日常生活的感悟,那些在我生命中來來去去的人,所帶給我的,都是2011年的,我的收穫。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鏡子】

搭捷運,或者走在路上的時候,我有個習慣,就是隨時轉過頭去,看看櫥窗或車窗所反映出的自己。

也不是自戀什麼的,只是有時怕風吹亂了頭髮,有時擔心後面的衣服沒穿好,或者想確認自己減肥的結果如何而已。

如果看到鏡中的自己狀態不錯,心情就會雀躍起來,反之,則會開始感到不安,盡可能做出各種修正。要是無法修正(比如越看越覺得今天自己的配搭很奇怪,妝化得很詭異,或者腰或腿很粗),就會變得自卑,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

仔細想想,把當天的心情交給鏡中影像,其實挺不智的。鏡子反映出的,畢竟帶有各種鏡子本身的特性。有的鏡子反映出的影像本來就會看起來比較胖,有的看起來比較瘦,有的則顯得扭曲可怕,這在鏡子館之類的地方已充分得到驗證。因此,鏡子反映出的只是不確定的幻影,根本不代表真實的狀況。

深入再想,我們生活在世上,鏡子無所不在。所有我們周遭的人,都是一面鏡子。從他們的反應和表情,我們可以看見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形象。當他們喜歡我們,將我們視為某一形象的人,在我們心情低落時說:「這不像你!堅強起來!」或者見我們得意忘形時點評一句:「想不到你也會這樣啊」好似對我們的本質已經充分了解,這時心中雖不免疑問:反映在你們心中那面鏡子裡的我,是真實的我嗎?但因為不想被討厭,希望自己看起來可愛討喜,所以即便是虛幻,也要順水推舟地配合下去。

或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人就算想驗證自己的樣貌,也沒辦法轉過頭來看看自己,唯一的方法是透過鏡子。

所以這疑問大概就像宇宙有多大之類的問題一樣,永遠得不到解答吧。


【曖昧】

最近瘋狂喜歡二宮和也。

在注意他的同時,也跟著注意到他所屬的團體──嵐。

二宮在接受訪問時經常提到,隊長大野智跟其他團員都曾私下一起出去吃飯,就只有他,邀了幾百次,在這認識的十四年來,大野從來不肯答應他的邀約。

所以我一度以為大野該不會討厭二宮吧。

後來發現事實根本不是如此。他們兩個的感情好到可以用曖昧來形容。也不知道是否刻意挑起女歌迷想入非非的能力,他們從來不對外掩飾對彼此的好感。在Wink Up雜誌上類似情侶對話般的留言,公開場合經常可以見的牽手(十指交扣)、擁抱,甚至親吻,感覺都不是普通好友會出現的行為。

我在臉紅心跳的同時,也曾想過,他們該不會根本就以心相許吧?

不過最近在剪輯同學會要用的影片時,回顧當年女校生活的點滴,我的想法又有所改變。

當年班上幾對好友,感情好到曖昧的地步。被目擊過的「聳動」畫面包括:其中一人睡在另一人的大腿上、擁抱牽手、經常做出親暱動作、會為對方的「出軌」(和其他人要好)吵架冷戰或傷心落淚....

班上常傳言誰和誰其實在一起,我也對此堅信不疑,只是大家心照不宣,從來不肯說破。

但是轉眼間畢業近十年,這些「情侶」們大多已經各奔前程,嫁作人婦,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時我才明白,有些情感是情竇初開的年紀的錯覺,並不代表一切,但是那份深刻的友誼,一定還是長駐在他們心裡,成為永生難忘的美好回憶吧。

所以,我也就對二宮和大野的舉動淡然處之了。


【忍耐】

昨天跑去染頭髮,為了貪圖生日壽星的對折優惠,而選了相隔一兩年沒再光顧過的美髮沙龍店。

剛踏進店裡時,我有點後悔。不但店裡人可羅雀,每個小姐看起來也都精神委靡,有氣無力,招呼客人時,一點也沒有其他同行那種積極開朗的樣子。替我洗頭的小妹,動作隨興粗魯,一會兒水龍頭的水開太大潑得我滿臉滿脖子都是水,一會兒水溫過冷還要我主動提醒,加上臉上毫無笑容,當場我真有衝動想問她:「妳是不是沒什麼幹勁啊?是這裡的待遇太差的關係嗎?」

既然要做服務業,就該拿出一點服務精神來,好好招待客人,我是這麼想的。

好在話衝到口邊好幾次,我都硬是吞下,沒說出口來。漸漸地,在幾次小提醒、眼神交會和互相微笑後,小妹的表情柔和親切起來,話也變多了,我這才發現,其實小妹人挺好的,或許是她本性害羞,一開始才顯得臉臭不友善吧。

先前去Body Shop買保養品時也是,我曾對詢問店員時,對方愛理不理的態度非常不高興,當時也有衝動想反諷她:妳在這裡的營業額應該不怎麼高吧?這麼不會招攬客人!

後來發現她其實也很親切可愛,一打開話匣子就會熱情地哈啦,介紹各種產品的優缺點和使用方法給我知道,完全沒有先前那種我問一句,她答半句的情況出現了。

這兩件很小的事,讓我再次體認到忍耐真的很重要。抱怨或發脾氣或許可以一吐心中怨氣,表達內心的不滿,但適時的忍耐,則能讓自己不失風度,不在彼此或聽話的第三者心中留下疙瘩,有機會認識更多朋友,得到更多友善而溫馨的交流。這樣的收穫,實在比一時的情緒發洩來得有價值多了。


【紀錄】

前兩天,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徹夜未眠。

本來應該不會這麼淒慘的,但在修剪高中同學會要播的回顧影片時,出了致命的差錯,花了兩三天時間剪輯的影片付諸東流,只能挑燈夜戰,盡可能趕在隔天中午的同學會之前,把影片重新剪輯出一個可以播放的版本。

(過程中一直擔心自己會爆肝,奇怪的是心情卻很平靜,並不焦慮或絕望,或許是累到一個程度,情緒已經難有起伏,也或許是我隱隱相信,事情一定可以圓滿解決吧)

後來影片是趕出來了,但播放時依舊狀況不斷。比如家庭式音響在會議室大小的包廂內播放,聲音大不了,大家都聽不清楚對話內容;辛苦做了半天的MV無法製片,最後播出的版本是時間軸嚴重跑掉的失敗作等。但因為是九年前的片子,許多點滴大家基本上都忘光了,甚至連當年擔綱英文話劇編劇的同學,都忘了自己寫了什麼故事,因此見到青澀的同學和自己以各種出乎意料的姿態出現在螢幕上,大家都笑開了嘴,全場氣氛熱烈無比,每個人都看得津津有味,絲毫不介意影片在播放上的一些小瑕疵。

原本擔心播出這段影片會踏不出包廂、看不見明天太陽的我,最後戲劇性地搖身一變,成為大家感謝的對象。

「謝謝妳有這樣的遠見,當年先拍了這些片段,好令人懷念啊!」
「謝謝妳願意花這些時間來拍這些片子,當年覺得沒什麼好拍的東西,現在看起來,都是無可取代的寶物呢。」
「謝謝妳這麼用心,辦了一個前無古人,後來主辦的同學都會感到壓力的超讚同學會!」

大家的讚美讓我受寵若驚,心裡卻也感到說不出的滿足與幸福。

其實剪輯過程中,我是難掩落寞的。作為一個拍攝者,我得置身事外,像旁觀者一樣冷眼紀錄一切。我不能參與到那溫馨的畫面裡,跟大家一起盡情地哭、盡情地笑、盡情地玩,因為我隨便一個情緒波動,都會使手上的DV受到影響而晃動,拍出來的效果就不好看,因此我得盡量客觀冷靜。同時,也要忍受同學們的揶揄:「又在拿DV拍了!真的很愛拍耶!」「妳拍出來老是怪畫面,還是別拍了吧」。

回顧過去這段紀錄的過程,其實是可歌可泣、有血有淚(?)的。

我聯想到老媽。她也熱中於在每次家族聚會、出遊、聊天談話時,舉著相機或DV狂拍狂錄,成了大家揶揄嫌棄的對象。

但是我記得有一次,心血來潮點開一個幾年前全家到溪頭玩的影片來看,畫面上只是我們幾個人悠閒地漫步在山路上,交換一些身邊的瑣事和趣談,我卻看得感觸很深,特別是姐和弟如今都即將各組家庭,一年到頭難得回家幾趟,從前頻繁到不行的家族聚會大幅減少,爸媽的頭髮也已相繼斑白(而且爸還跌斷了脖子)的此刻,見到那樣燦爛地笑著的大家,我有一種重逢故友的感動。

這讓我又堅定了紀錄下去的想法。無論拍影片作側錄也好,寫日記也好,現在看來無意義的舉動,十年二十年後,難保不會成為無可取代、價值連城的寶物。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字每一句,代表的都是我們與身邊的人,這一路走來的每道足跡。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美班上有個小女生,今年要升四年級。
令我驚訝的是,她媽媽竟然已經放心讓她上完課,自己一人搭公車回家。

因為她不會過馬路,因此主任要我每次下課後都帶她走一程。
原本說是帶她過馬路即可,但我不放心,還是陪她走到公車站才折返。
這時就會有許多讓我無言的狀況出現...



比如有一次,
她拿出一個小玩具說要送我,
我心想這是小孩子玩的東西,看起來又不是全新的,
就委婉地拒絕:
「謝謝妳,妳有這份心意老師很高興,
妳很喜歡XX(某玩具系列)吧?妳自己留著玩就好了。」
想不到她接著說:
「沒關係,反正我沒有很喜歡這一個。」


心之音:就是因為沒有很喜歡,所以才想送我啊....(清倉用?)



送她到公車站之後,通常我都會以「接下來還有課」為由,先行離開,
(基本上不是在說謊,但不想陪到底的心情也是有的)
一開始還有點歉疚,
不過當我聽到下面這句話後,我就毫不後悔這樣的決定了:
「老師,我好希望有妳陪我等,妳知道嗎?
上次妳走之後,我等了一個多小時車子才來,都快無聊死了!」


但人畢竟還是有惻隱之心的,
我想說,好吧,不然我送她到公車站之後,跟她多聊一會再走好了。
就在我這麼想而沒話找話努力跟她聊天時,
她突然揮揮手對我說....


「啊!車來了!妳可以走了!」



心之音:原來我留下的唯一功能是供人排遣無聊...



現在的小孩是越來越無情了啊(嘆)。



她媽也一樣,電訪時我以為她媽至少會謝我幾句,
想不到電話一接起來,就聽到那一頭劈哩啪啦地向我數落她女兒不主動念英文,
還跟她嗆聲態度惡劣等等等等的抱怨。
我耐著性子聽完後說:媽媽妳真是辛苦呢(OS:聽這抱怨的我更辛苦)
她這才回過神來(?),放緩語氣說:
唉呀,老師不好意思啦,這件事其實跟妳沒什麼關係...

心之音:妳都罵快十分鐘了還說跟我沒關係,我都懷疑妳其實是在罵我管教無方....


現在這時代,要當一個兒美老師,心臟不強一點可不行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影片頁面在此

順道廣告一下,有閒有善心的人就幫忙投個票吧!
雖然不抱期望會得什麼人氣獎,但至少票數不會太難看


如果有人問我:妳怎麼會報名這個活動的?
我會先要他把崇拜的眼神收起來,
因為首先,壓根兒就不是我自己發現Discovery的網頁在舉辦這個短片活動,
是我一個朋友特地留私噗通知我的。
當時是五月初,她建議我可以拿歌仔戲社的影片去投稿。
大概因為我剛剪了社團二十週年的影片之故吧。

只是看了比賽規定,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侵權,因此那支MV的歌曲不合格,
也不能再找其他適合的歌來當背景音樂。
最後只能以演出時的音效(文武場)或歌唱部分來用,
效果難免減弱了一些。

再來,因為我手邊的素材有限,
雖然加上前社長燒給我的排練影片,還是相當少,
內容不得已便和MV有若干重疊(說實在的,經典場面也就那幾個)
因此看過那支MV的人,或許會有看膩的感覺吧。
至少我自己就覺得似曾相識。

這回我還是用了同樣的主題──好戲開鑼
只不過呈現的方式因為受到上述限制,變得不太一樣。
但鋪陳基本上是一致的:
先描述開場前後台的情景,接著跳到過去排戲的過程,
我自己最滿意的部分就在這裡──
把排戲場面和真實演出的場面作連結

效果感覺還不錯呢!

雖然影片拍得並不專業,只是用相機的錄影功能拍的,
當初角度和構圖也沒特別調整過,
我在剪片方面又不專業,沒辦法用很酷炫的特效把它弄得多彩多姿。
但我已盡力把它做到最好。
沒有遺憾了。

缺點是難免啦,不過三分鐘剪了我大半天,也夠了。

明天起,要加把勁趕溫世仁武俠獎的稿了!
距離截稿日,還有三天。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晚飯時無意間看到緯來日本台的『日本學問大』節目,裡面談到日本人如何將環保落實到餐飲業,由於我對這主題特別有興趣,因此雖然最近不太喜歡把時間花在看電視上,還是破天荒地把整集看完了。

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這時刻,如何提升經濟、降低失業率,似乎已成為政客拉選票最大的訴求。大多數人的觀念似乎是,所謂發展經濟,就是要蓋大飯店、蓋工廠、蓋核電廠、蓋橋樑,如果這時有個人插話進來說:那環保呢?大家便會嗤之以鼻地說:「飯都吃不飽了,還提什麼環保?!」

環保,真的只是一個花錢又不切實際的「理想」嗎?

對此深信不疑的人們,或許可以看看這一集的節目。裡面介紹的一家吃到飽餐廳,為了減低廚餘處理的費用,將擺出來超過三十分鐘的義大利麵和披薩等熱食,放到「自由打包區」讓客人免費帶走。這麼一來不但減少浪費、響應環保、減少成本,也無形中增加了許多客人,因為大家都覺得能打包回家吃實在太划算了,店家看準客人這種「貪小便宜」的心理,自然能打響名氣,為自己開拓更多客源。

比較可惜的是,這家店採用的是提供保麗龍餐盒給客人的方式(讓客人帶走時還會裝在塑膠袋裡),雖然規定一個客人只能拿一個餐盒,但這樣還是會增加許多垃圾,不能說真正做到環保。

另一個例子是便當工廠,他們每天製作便當時,一定會剩下許多沒用完的材料,要是全部倒掉,不但很浪費,也需要一筆可觀的處理費用。於是老闆靈機一動,設計出一個很棒的點子──「三百元便當」,將前一天剩下的便當材料,任員工自由排列組合成豪華的超值便當。關於製作上的要求只有一個:自己看了也會想吃!於是,每個便當都是獨一無二,菜色絕不相同,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份量都超多,而且配菜豐富多變,光看就十分賞心悅目,而且每天的菜色都不一樣,有時連鰻魚這種奢侈品都會出現,因此,期待每天會拿到怎樣的便當,也成了吸引客人的要素之一

除此之外,很有生意頭腦的老闆還設計出「免費便當」,也就是把臨時取消訂單或改變數量、原價一千多日圓的便當,轉送給當天優先訂購的前十名顧客,並在運送其他便當時順道宅配到家,客人連到店裡去拿的工夫都省了,也讓客人知道這家店在「三百元便當」之外,還有那些正常便當在販賣,間接達到宣傳的效果。

這麼一來,不但本來要被丟棄的食物被妥善再利用,甚至還為店家創造了新的商機,這不是皆大歡喜嗎?

reina 【携帯型食べ残し料理持ち帰り用容器】 ドギーバッグフラット ドット GP001ET11-DOT    モッタイナイ(MOTTAINAI) 【携帯型食べ残し料理持ち帰り用容器】 ドギーバッグ ナミダ MT001ET11-ND
另一個我很喜歡的點子是「ドギーバッグ」(Doggy Bag),有點類似台灣的環保袋或環保筷。這種盒子可以折疊成像上圖那樣小的體積,放在包包裡不會佔空間,可以隨身攜帶,外食時遇到吃不完的情況,就可以請店員幫忙打包帶走;因為是塑膠產品,因此用完後洗乾淨便可以再利用。日本自2008年開始在各大超市販賣這種盒子後,光是東京區,至今就有超過兩百家商店響應,而且數目還在持續增加中。有個協會專門與各店家溝通,請他們共襄盛舉,只要參與這項環保措施的店家,就會在店裡貼一張綠色的小貼紙,讓客人知道亮出這個袋子要求外帶,可以為自己帶來九折的消費優惠。

看!誰說環保就一定賠錢?只要花一點心思,環保反而是幫自家店面降低成本的好幫手!

現在民間環保意識逐漸高漲,一般民眾知道店家有這份心,都願意協助配合,說不定還會介紹親朋好友一起來消費呢!

至於餐飲業之外,有沒有其他類似的雙贏例子呢?

我想到一個:觀光。還記得以前看台劇『我在墾丁天氣晴』時,裡面曾談到:台灣只是這麼小的一個島,要蓋大型渡假村,無論規模還是華麗度,都絕對超越不了其他大國。既然渡假村全世界都有,而且都長得差不多,人家幹麻不去泰國、去美國、去日本,而要大老遠跑來台灣?我們何不省點力氣,轉而將資本投注在保存和發揮地方特色上,用台灣獨一無二的自然環境與生態,來吸引源源不絕的外國觀光客(=觀光效益)?

劇中提到墾丁的豆丁海馬,其實何只這一樣,台灣令人目不暇給的蝴蝶和青蛙種類、比沖繩更大片的美麗紅樹林、各式各樣的候鳥景觀、西海岸的白海豚,不都是台灣的寶貴資產嗎?為什麼我們寧可犧牲這些不但能為我們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能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而去追求會慢慢扼殺我們自己的財富?

千萬不要認為環保是政府的事,是熱血青年的事,是環保團體的事,更不要誤以為憑自己的綿薄之力,根本做不了什麼。

套句田中宇佐小姐的話:小小的力量累積起來,也會變成很強大的力量

就當是為自己省電費、水費、瓦斯費吧,小小的一些拔插頭、省水關燈動作,累積起來,就是無比巨大的財富。這財富不只是每月省下的家庭開支,同時也是一個花錢也買不到的美麗環境。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一下網址可進入該頁面,我在第10頁~)

非常感謝我的好朋友Nana,要不是她及時在噗浪告訴我,我很可能就會錯過這一周的確認身份時間,失去入選的資格了。

曾經,在我說:「最近好忙!」並把寫網誌也算進行事曆時,一個朋友問我:「為什麼妳堅持要寫部落格?」

當場我其實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有一瞬間我覺得或許這只是一個習慣,一個我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的習慣,不要像畫畫、烹飪或其他我曾想投入的領域一樣,最後不了了之。我想往寫作這方面努力,因此持續磨練文筆就是我每天該做的功課。

但後來我想了想,我覺得或許不只如此。上次有另一個朋友問我和Nana,為什麼妳們看完電影之後都要寫影評?Nana的回答道出了我的心聲:因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不是跟隨潮流走的,是比較冷門的東西,身邊完全找不到朋友可以討論,這時就會很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po在網路上,志同道合的人就會被吸引過來,能夠一起交流,甚至因此交到朋友,那種感覺很棒,不再令人覺得孤單

沒錯,就是這種渴望,讓我一直一直寫下去。

看了一部冷門片,喜歡上一個冷門演員,為一項冷門藝術著迷,到了一個冷門觀光地。沒有網路的無遠弗屆,只靠著身邊小小的生活圈,我如何能找到共鳴、得到知音、發掘出更多美好的論點呢?

就連我和Nana,也是在這個小園地裡認識,並成為朋友的。

但我也知道,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不跟隨流行,自己的文風、偏好和觀點,也屬於小眾,因此看到少少的來訪人數,或者隔好些天才出現一次的留言,內心還是難免感到失落。這次報名全球華文部落格大賞,第一次沒有槓龜,入圍了初選,就算之後不能進入複選,對我來說也已是一種莫大的肯定和鼓勵,已經足以支撐我,讓我繼續努力不懈地經營這塊園地下去。

在此也想順道感謝一直有來關注這個部落格的網友們,或許我認識你們,或許我不認識,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當面碰見,或許我們的人生只在網路裡交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緣能在這裡相聚,互相獲得一些啟發與力量。

之後也請大家多多指教喔!!


P.S. 主辦單位網頁上面的資訊有錯,我2006年11月就開始經營這個部落格了,不是2011年才開始的。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 May 16 Mon 2011 14:40
  • 雨天

好久沒分享心情了。其實年紀增長之後,我發現我對分享心情和感覺這回事真的有點恐懼症,我敢保證我有一票朋友都以為他們了解我,但仔細回想起來對我的了解都很表面。其實我對我的朋友也是,因為不敢投入太多,怕將來感情疏離、變質,甚至出現鬧翻或背叛,所以不敢將自己攤開在別人面前,任人閱讀,同時為了避免別人問我的事,我也不去探究別人的私事,結果變成就連多年好友也像泛泛之交一樣。這也算一種心理病吧。

前陣子和一個朋友聊MSN,因為當時的情境使然,談了比預期中更多的事,那種感覺就好像在心理醫生面前剖析自己的心理病是從那裡來的,感覺真的很怪,過程中也很不安,而且之後我甚至出現想跟這朋友斷絕聯繫的念頭,因為「已經被看光了」(不過事實證明就我一個人在怕,那朋友下次見面早把我的話忘得一乾二淨),但是那種碰觸到傷口的感覺讓我變得清醒一點,我覺得自己到了這個年紀,該開始想著面對問題,好好把它解決,而不是繼續逃避下去,這使我開始產生分享自己的念頭。

然後為什麼我會想講雨天呢?其中一個原因是看了吳祥輝的『拒絕聯考的小子』,這本書今天就得交心得,我還在看,不過因為書很薄,晚上應該就能K完開始動筆。這本書促使我寫一些私密的心情,大概是因為裡面的文字真的很有魅力吧。

我不知道大多數人是怎麼想的,但就我來看,大部分拿在手上的試讀,不含翻譯文學,那些被貼上光環大肆褒揚的小說,大都缺乏耐讀的文字。不是說作者的文字本身不好,他們(很多中國作家)往往用一堆我看都沒看過的冷門字,詞藻也寫得很華美(一個特點就是筆劃都很多),照理說應該是飽讀詩書的人才寫得出的文章,我卻無法從中看到幾個佳句。那些字分開來看都很美,合起來看卻一點韻味也沒有,不適合一遍遍反覆咀嚼。

吳祥輝的文字就挺有意境,他沒有用什麼精雕細琢的詞句,但是他筆下的親朋好友個個形象都很鮮明,很能引起我的好奇心;我也喜歡他句子的節奏,舒緩有致,長短把握得恰到好處。看著他的文章會讓我湧現寫作的欲望,光憑這點我就覺得他絕對是當作家的料,他可以激起我的好勝心和鬥志。

就在看他的書時,我聽見窗外的雨還是一波波地降下,嘩啦嘩啦的,就好像我住在瀑布旁邊似的。雨的味道自窗戶飄進來,雨滴從屋簷一顆顆成串地往下掉,這時我突然沒來由地想起很多關於雨的回憶,大概是因為這本年少輕狂的書寫的是高中生活,我很自然地想起我的高中同學,其中一個長頭髮有氣喘病的女孩,記得她跟我說過,她喜歡雨,而且不是只喜歡雨降下的樣子,她還喜歡奔入雨中,在雨裡面奔跑,享受被雨淋得一身溼的感覺。

那時我只覺得她是個怪人,對於只喜歡陽光卻討厭雨的我來說,雨就是種黏答答,讓人出門興致全失,弄得全身怪不舒服的東西,但是這時改變了心境去回想,竟然覺得她挺詩意的,就在那麼多人深鎖著眉頭,用厭惡的表情瞪著大雨,埋怨地說:「要下到什麼時候啊!」的當口,就她一個人懂得雨天的快樂,樂在其中,於是就連雨天都成了她個人的小秘密。這雨天是她一個人的舞台。

我想起我高中時期也曾是個多愁善感、憤世嫉俗的人,看待事物總是用偏激的眼光,有那種非要爭一個理不可的執著。但是漸漸地,我體會到事物總是有它的兩面,光背後就是影,乍看之下好像有點無奈,因為沒有人不想當光,也沒有人想要當影,可是換個角度來看光和影,會發現它們都有好與不好的一面,比如一直照光會口乾舌燥、會覺得刺眼,而影的出現讓人可以稍微喘息,閉上眼安心地休息,獲得片刻清涼。

雨天也一樣,雖然山林在雨天裡顯不出那種光彩,葉子不會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碧綠,而是灰濛濛的沒有半點精神,但是它被洗得更乾淨,更清新,隱藏在葉裡的芳香也隨之迸放出來。我常說,雨天的山,才有台灣真正的味道,才顯出台灣的迷人來。山在雨的洗滌下,好像煥然一新,也好像換上一副淡雅幽靜的面孔,靜如處子,從中又感受到一股昂然的生機,好像中國的水墨畫,雲霧造成的留白,使它更激起人們一探究竟的心。

換作幾年前的我,一定不會這麼想,不過我衷心喜歡能這樣想的自己,這讓我稍微安心了一點。現在接觸很多年輕自己六七歲的「小妹妹」,她們很多都很有見地、想法,有時會懷疑自己真的比他們多活了六七年嗎?只有在這種反省和獲得的時刻,我才會覺得自己終究還不是那麼原地踏步的。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徵人、求職之類的文章裡,十之八九會出現一個詞,叫作「草莓族」。意思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像草莓一樣經不起「蹂躪」,只要略施壓力,就會讓他們徹底崩潰,棄職敗逃(說「不爽就走人」也可以,隨個人高興)。
 
我可以理解批評者恨鐵不成鋼的心理。站在為公司多賺錢(兼省事)的立場,當然也希望雇進便宜耐用又有穩定性的員工。只是環顧周遭,我發現造就這些草莓族的,往往就是對他們頗有微詞的成人(那些老闆家裡八成也有一個以上的草莓族)──看看他們對孩子的態度就知道了。
 
話說前幾天跟表弟表妹等一群人玩「疊疊樂」,也就是把積木疊成高塔,大家輪流抽一塊起來,疊到最上層去,把塔弄倒的人就輸了。其中一輪,由於大家抽下層的積木時,都抽了三塊之中的中間那塊,地基特別穩,竟然撐到29層之高都還沒倒。
 
這時輪到年紀最小(讀小二)的表弟了。當上一個人平安無事地疊好積木時,大家都開始為小表弟擔憂,擔心他做不到、擔心他做不到後幼小心靈會受打擊、擔心他受打擊後會哭……總之大家都面帶不安地看著他,各種安慰的話語紛紛出籠:
 
要是你成功,姑姑就獎賞你一百……不,兩百塊!」
 
這對他來說太難了,直接換下一個人吧!」

找個人幫他弄好了,有誰自願?」
 
面對眾人七嘴八舌的建議,小表弟一臉驚恐徬徨,顯然不知道該聽誰的意見。我在旁越聽越不對,趕緊插嘴:
 
「你們就讓他試試看嘛,都還沒試怎麼知道做不到?動不動就鼓吹他放棄,或者用錢來利誘他,會給他不好的觀念。應該讓他知道努力的快樂,和奮鬥到底的可貴才對。失敗也是一種好的經驗,為什麼要讓他養成怕失敗的心理,或因為怕他失敗,就盡力想辦法幫他逃避呢?
 
大家一下子住了嘴,大概是想想此言有理,都沒再鼓吹放棄的話。只不過,包括我自己在內,之後都忍不住繼續提供雜七雜八的建議,要小表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勢和做法,把不同位置的積木抽出來。想當然爾,小表弟再度陷入摸不著頭緒的盲從深淵……
 
事後反省,我自己也覺得實在沒必要幫小表弟想好所有解決方法,應該讓他自己去嘗試摸索出來才對。現在很多所謂的「直升機父母」,就跟我們這些熱心過頭的表哥表姐一樣,往往在孩子自己想到之前,就已經預先幫他鋪好所有的路,設想好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為了避免孩子跌倒受傷,便將所有可能的障礙物先排除掉。結果,孩子的人生路上,幾乎沒有過真正的挫折,頂多是一些連父母也無法控制的小小不如意,個個都是保護得風雨不透的溫室花朵。美則美矣,卻中看不中用。
 
照這樣發展下去,當孩子遇到真正可怕的風浪時,我們還期望他們像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一樣,勇往直前、自己面對困難?──還是別奢求那麼多了吧。
 
現在我兼職教兒美,經常在家自己動手做教具。不過,只到畫紙人偶、從網路上印圖卡,黏上軟磁鐵之類的陽春程度而已,跟一些資深的老師們動輒做手工人偶、大海報、護貝並製作字卡等,還有天壤之別。
 
儘管如此,看在我媽眼裡,我已經是「了不得的認真」。因為剛應徵到目前的工作時,面試者口頭答應我,三個月後會幫我調薪,結果到現在一年多了仍毫無動靜,老媽非常為我不滿,認為像我這麼認真的老師難得一見,應該要給我相對應的報酬才對。因此,在外人面前,經常忍不住替我抱不平。
 
好在我沒被她的迷湯灌倒,腦子還很清醒,雖然心裡難免也會嘀咕,但我知道,自己的經驗仍然不足,還需要繼續摸索努力。當我到了自認為游刃有餘的階段時,再來談加薪不遲。何況,凡事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永遠都有比自己更混幾百倍的人,但永遠也都有比自己更努力幾百倍的人,所以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照自己的期望一步步邁進,就已經是最好的回饋了。

因為無論薪水多少,經驗、成就感和自信,甚至在這過程中累積起來的交情與人脈,都是自己的寶貴資產。
 
當然,話是這麼說,在全天下的父母眼中,幾乎都屬自己的小孩最可愛、最棒,見他受了委屈,自然最為他心疼。所以「你已經很努力了,是他們不懂得欣賞而已(後句可自由代換為「運氣不好」、「對手太強」、「環境不良」等等選項)」之類的安慰,好像也就理所當然地用在他的各個人生階段。
 
這種說法的確可能是一部分的事實,也會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但它的危險在於:孩子會不自覺地依賴父母,漸漸地越變越懶,其實根本沒那麼努力,一旦事與願違,就興起「天下人皆負我」的怨嘆。最後不是放棄、逃避,就是在虛應故事中養成一顆憤世嫉俗的心……
 
下次,當您的孩子遇到難題時,先別急著替他解決。試著放他自己去想一想,看看他會怎麼做?孩子的潛力和彈性,比我們想像中還要高出許多,只要我們願意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學習,他們一定會交出令父母驚訝不已的成果來。

就算最後他還是一籌莫展,或者以失敗收場,也沒有關係。別急著塞給孩子幾百塊慰問金或任何等值的禮物。只要給他幾句鼓勵的話、一個了解的微笑,以及「失敗是成功之母」的人生經驗分享,那就夠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過年,台北總像一座空城,街上空空蕩蕩,少見行人,我們回(本來就住在台北市)的阿公阿媽家時,一路上總是暢行無阻。然而,隨著物換星移,近幾年,這樣的好景不再,路上行人和車輛越來越多,今年我們又遇到塞車。大伙兒忍不住針對這個話題討論,追究原因,我們都覺得,一來,都市人越來越喜歡利用假期舉家出遊觀光,二來,家中老一輩人去世後,大家就自己過年,不再回中南部跟家族一起過了。

想想也對,大舅媽之所以過年都不回娘家,就是因為父母都已經去世;而我們家族現在能這樣熱熱鬧鬧地過年,也是因為阿公阿媽都還在的關係。要是他們都不在了,大家應該就會在自家圍爐,而不是齊聚一堂圍著圓桌吃火鍋、玩「喜八豆」和撲克牌了吧。

因此,今年玩骰子時,我不像以前一心專注在自己有沒有贏錢,而只是無比眷戀地注視著眼前這片歡樂與溫馨。我知道,有一天這樣的情景只能在記憶裡出現,所以我要趁還有機會看到它時,用心地咀嚼,牢牢地記住。

小時候自己的世界很小,很多事見怪不怪,都視為理所當然。長大後見的人事物多了,才發現有些生命中看似必然的事物,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奢望。比如我有個朋友,父親社經地位不低,家族的人對面子和排場十分看重,舉凡過年送什麼禮、停留多少天,父母兩家的人都很計較,絕不允許「偏袒」任何一邊,因此他們事先都要萬分謹慎地準備,以免稍一不慎,就掀起一場家族的風暴糾紛。

因此,對我來說引頸期盼的年節,對她來說是從小到大的惡夢,甚至一想起過年,就會煩惱到胃痛。所以她能避則避,若能因為在國外求學等原因無法回台過年,反而求之不得。

自從聽了她的話,我更覺得自己該好好把握眼前的幸福,因為它不是必然與絕對的,是一種運氣,而且像青春一樣,只能停留很短的時間。這種想法或許稍嫌多愁善感,但如果這樣的多愁善感能讓我懂得珍惜,那又何妨?

話說痛苦和歡樂有個共同點,就是無論當事人願不願意,都會用同樣的速度離開。年,轉瞬就過了。不知道是不是景氣不佳,每家老闆都急著找員工回公司上班,身邊親友的年假都很短,有的甚至只有一兩天。因此,雖然我自己下週三才復工,但親人們一個個回到他們來的地方,家裡一下子冷清了,我的年假好像也跟著匆匆提早結束了似的。想起小時候,我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從熱鬧回歸平靜的過渡期,就連陽光都會令我憂鬱。明明過年前也是一樣在過日子,不知為何,心裡的行程表就是不甘願回歸從前,還想抓住一點熱鬧的餘溫。

這種適應不良,導致我對過年又愛又恨。既貪圖它帶給我的快樂,又厭惡它留給我的失落與寂寞。就像一個人收拾杯盤狼藉的餐桌,那份冷清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所以我分不清自己究竟喜不喜歡過年,或許聰明點的作法,該是像姐一樣,吃完年夜飯就將自己關在房裡靜靜讀書、聽音樂,不和親戚們瘋狂玩樂聚賭,就像我平時從不把觸手可及的人們當作心靈上的依靠,在某程度上將自己與他人隔離,以免承受難以預料與避免的失去(或背叛),及它附加的痛苦與難過。

但是,我所以為的聰明,是不是其實是一種懦弱,我所以為的愚蠢,是不是反而聰明呢?因為至少擁有過,不枉來人世間走過一遭?

還是別想太多吧,不管答案是什麼,都該收斂心情,回歸原來的生活軌道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有沒有想過,
 有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在高一的課堂上睡著了,
 現在經歷的所有其實只是一場夢。
 陽光照得你臉皺成一團,
 你告訴同桌,說做了個好長的夢,
 同桌罵你白癡,要你好好聽課。
 你發現現世靜好,歲月安穩。一切都還充滿希望...」 


在朋友的噗看到轉貼的這則微博的一瞬間,我很震撼,我從來沒用這種視角看過人生。以前早就聽過黃粱一夢的故事,卻沒想過,若故事成真,發生在我身上,一切只是一場夢,我會怎麼樣?慶幸嗎?高興嗎?求之不得嗎?興奮自己原來有機會重來一次嗎?

我以為我會這麼想,但奇怪,我並沒有。而且相反的,我竟然感到恐慌、害怕。kuso一點的說法,是我壓根兒不想回到那段還沒熬過大學聯考的日子,可是,就算時光倒流回我最懷念的童年時光,我想我也是興趣缺缺的。


從這一點,我查覺到自己現在很幸福。我沒有非常悔恨、遺憾的事,希望扭轉時空去改變。雖然有些時候,我也會後悔自己過去沒多學一些東西,多看一些書,累積一些深厚的文學底子,以致現在開始也顯得略遲;另一些時候,我遺憾自己沒像其他人一樣,和朋友保持無比緊密的關係,三不五時相聚哈拉,一起玩樂翹課、一起忙社團、一起揮霍青春。

但每個時期的我,都有那個時期認為重要的事,我該尊重那時的選擇,而不是用現在的視角來否定它們。我一直在長大,在改變,因此對於這些我都無能為力,誰知道將來我還會變成什麼樣子,有什麼樣的想法呢?我能做的,只有盡量把握現在而已。


過去有許多美麗的瞬間,現在也有屬於現在的快樂;現在有許多煩惱苦痛,過去也有屬於過去難熬的關卡。所以沒有什麼時候比較好,比較強,最主要還是自己怎麼看。我不想抹殺自己這一路走來的痕跡,失去這一路來的領會。我只想讓自己在變得更成熟、更沒有稜角的同時,還能回歸到剛來這世界時的單純,用簡單的眼光來看這世界。如此一來,就連複雜險惡的人情世事,也能用寬容廣闊的心去包容、面對。


以前我一直是個緬懷過去的人,到這時我猛然驚覺,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漸漸地淡忘過去。過去的事,很快就忘了(就像患上健忘症或老人痴呆那樣無可救藥)。我只看著現在,我只想著未來。我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好是壞,但是,現在的我,不想回頭。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面那張照片拍攝於一百年前,當時2010年對這四個孩子來說,還是遙不可及的未來,想不到一眨眼,卻已成了過去。轉眼間,就是2011年了。

記得去年我曾寫了篇回顧2009年的文章,回想起來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想不到一下子又要寫回顧2010年的了。怎麼覺得年紀越大,時間就好像過得越快呢?

無論如何,記憶力隨著年紀增大而變差,倒是無庸置疑的事實。很多事要是不趕緊紀錄下來,一會兒就被拋在腦後,像是從未發生過了。因此我還是要來紀錄一下去年發生在我身上的大事,看看2010年的大事有沒有超過十條?


一、爸受傷

這是2010年最大條的事,將近三個月,我們一家人過著昏天暗地、前途未卜、人心惶惶的生活。因為爸跌斷了不易治療的高位頸椎,我們又遇上庸醫,外加一大串說起來讓人笑掉大牙,卻生死攸關的烏龍事件,期間心情起伏很大,就像洗三溫暖一樣,一會兒充滿希望,一會兒無比絕望。雨過天晴後,有時覺得這樣的經驗也好,將我們一家人更緊密地連在一起;有時卻也覺得它讓很多家裡的問題浮上抬面,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無論如何,這件事除了讓我體會到人生無常,該多把握現在以外,也讓我發現人的潛力和適應力果真不可小覷。以前我壓根兒不敢想像幫別人換尿布、擦澡、鼻灌餵食、做腳底按摩什麼的,現在卻做得游刃有餘。其實當人面對非做不可的情況,就沒有什麼敢做或不敢做,做得到或做不到的問題了。這樣的體會,也是一項收穫。


二、網友去世

另一件讓我感觸很深的事,就是網友的去世。雖然我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是癌症末期,與病魔搏鬥了好幾年;2009年頭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的樣子也不樂觀,應該已有心理準備,得知她去世的消息,還是感到很震驚。或許是因為我難以想像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不在了,再也見不到了,一切只剩下回憶。在她去世前不久,我的另一個親戚也才剛去世,但她是個年邁的老人,這網友卻是大我沒幾歲的年輕人,本該還有大把青春可供揮霍。這時我好像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死。平時看電視或新聞報導,裡面那些各式各樣的死亡,因為離我很遠,沒有切身之痛,看了也不痛不癢,但現在我稍稍體會到了,那是一種沉,一種悶,又有點酸酸的,很難說明白的奇怪感覺。

到現在我還是將她保存在MSN上的連絡人名單內,手機裡的通訊錄也保留著。我覺得這是記憶她的一種方式,否則就像將她活過的證明一起刪除了似的。每當我對人生產生懷疑或不安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她,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人事物,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千萬別讓自己後悔。


三、歌仔戲公演

這是我第一次穿歌仔戲的戲服站在舞台上,也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非話劇類的正式演出。雖然只是演短短半小時不到的折子戲,心情還是很緊張、亢奮,接收到台下觀眾傳來的肯定(笑聲、鼓掌或見面時的驚呼聲浪),也讓我更加體會到站在舞台上的無比快樂。不過後來看了演出DVD,我發現自己的表現只能用「不忍卒睹」來形容,身體軟趴趴、唱歌會走音,高音飆不上去,肢體語言也太僵硬,根本乏善可陳。慶幸的是攝影鏡頭拉不近,看不到特寫,還不致於讓我立刻昏倒在電腦前。當下唯一的念頭是:觀眾對學生社團的容忍力真是太偉大了!


四、與葉青見面

周遭的人一直覺得我很有行動力,想到什麼就去做,之前參加過任賢齊的酒會,跟本人要過簽名,之後又為了山田孝之跑去鹿兒島觀光,還去他爸開的義大利餐廳聊天,收了人家不少禮物。但我看多了粉絲追星的狂熱舉動,早就明白自己這些「事蹟」跟人家相較,根本微不足道,不足掛齒。總之,無論我是那種粉絲,這回重新迷上葉青,我又伙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殺去台中參加她的影友會。說起來,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一迷上她就等到這個機會。聽與會的其他粉絲說,這影友會已停擺了幾年沒辦,下一次還不知是何時,想不到這麼碰巧就讓我遇上!

她是我小時候迷過的偶像,能跟本人見到面,真的很興奮、開心。當然歲月催人老,眼前已經不是電視上令我著迷的英俊小生,但猶存於眉宇間的英氣依舊教人懷念。而且葉青有一股說不出的威嚴,叫人不敢對她造次,起初我不太敢接近她,只敢遠遠觀望。後來見其他人熱情如火,才斗膽跑去要求合照,還比照歐美模式給她來一個熊抱,她也沒有拒絕。離開前我還在飯店樓下跟她雙手合握,聽她對我說加油,哈哈!真是太幸福了!


五、丹哥與張衛健

我向來抱持博愛主義,最近幾年,每年都有新歡,去年是葉青,前年是林志穎,再之前是山田孝之等等,幾乎可以將他們當成我的該年代表了(汗)。今年一口氣則「一反常態」地出現兩個,先是看了『葉問2』愛上丹哥,後來老爸受傷住院,每天忙著照顧他,沒時間多看,熱情就淡了。就在這時,在病房裡無意間看到『鹿鼎記』重播,一下子就轉而陷入張衛健的世界不可自拔啦(套句老姐調侃我的話,是進入「張衛健era」)。

(在此想為自己辯白幾句,這只是跟我喜歡某作家就找一堆他的小說來看,之後發現其他優秀作家,又轉而收集那人的作品一樣。套在導演、漫畫家、編劇身上同樣合適,這樣就說是花心,用詞也未免太重了吧~)

說起來也是緣份。『鹿鼎記』當初播的時候我就看過了,那時我只感慨張衛健怎麼跟我小時候迷過的樣子不一樣,從『小心黑夜』、『逃學外傳』痞中帶邪氣的反叛少年,轉為可愛頑皮兼穩重的大俠,看了很不習慣,想不到相隔十年後,才讓我看出這角色的魅力來。

日本朋友知道我喜歡他們後,笑說:「妳喜歡的好像都是眼睛大大、可愛型的人耶。」本來我還在反駁,因為我被他們電到,都是衝著劇中某些脆弱、憂鬱、傷感的表情,但仔細一想,好像還有點道理,我喜歡過的演員,的確都是眼睛大而漂亮、有赤子之心(犬系男)、笑起來純真得像孩子那種。果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旁觀者清,沒聽她說我都沒發現呢!


六、家庭問題

因為涉及隱私,細節就不多說了。總之,去年的風風雨雨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走入婚姻有多麼不容易。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也是兩個家族的事,因此在兩個不同背景下長大、有著不同思想觀念的人,除了要學著彼此磨合,也得拿出最大的智慧,做好與對方家庭的溝通,否則關係難以穩定長久。有些問題,與其忍在心中,讓錯誤的情緒持續累積醞釀,最後轟地爆發,還不如盡早提出來,大家盡量溝通協調。擔心說出來會失禮或影響對方的觀感,種種顧慮到頭來反而傷彼此更深。何況有時透過別人傳話,非但無法委婉間接地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新的問題,因為傳話者的斷章取義、表達不清、傳達錯誤,或者聽話者的多餘解讀、鑽牛角尖,而造成更深的裂痕。

我的新年新希望,就是一家人能和和樂樂,不要為了表面的和諧,去強迫自己偽裝,但也不要為了爭一口氣,蒙蔽自己的雙眼與心眼,將自己關在不愉快的情緒裡。老爸的傷,已經讓我知道健康的重要,這次家庭間的紛爭,又讓我知道一家人能健康快樂地在一起,就是最簡單也最難得的幸福。


七、桃花運

說到這個是挺怨念啦,遇到幾個以為會有所發展的對象,結果都不了了之。我想我還是個不適合談戀愛的人吧。


列了半天,終究沒有十條,哈哈!希望明年能破紀錄啦。順道一提,去年開始參加國小的故事媽媽培訓,今年應該會正式上陣,現在真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上兒美課時,Sam和Candy打從我進教室就吵個沒完。Candy率先跑來,表示不想跟Sam坐在一起,說Sam會一直抓傷她,又在上課過程中不斷抱怨Sam很吵,影響她聽講。接著Sam也怒氣沖沖地指控Candy弄他,兩人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這場紛爭以Candy被Sam罵三字經,依我的指示到旁邊一張桌子去坐,哭哭啼啼,Sam則不甘示弱地大聲亂叫收場。

我一向不喜歡在課堂上處理這類糾紛,除了有課程要趕,一處理就會花掉所有時間,會影響到其他想聽課的同學權益;也因為這種小孩子的吵鬧根本是羅生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理也說不清。各執一詞的結果,就是我根本搞不清誰對誰錯,幫誰講話,都會被戴上偏心的帽子。

因此,最近我都依同事的建議,除非情況特殊,否則一律不理小朋友的爭吵或投訴,告狀跟被告狀的人都扣分、問問題,或下課來找我。

Sam聽了我的處分──下課跟Candy一起來找我──後,就一直臭著臉,嘴裡依然喋喋不休地罵個沒完(聽起來我遭到池魚之殃,同在被罵名單內──向來如此,這是「執法官」的宿命嘛),也不肯專心聽課,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平常這種時候,把哭鬧的小朋友置之不理,他們沒多久就會自動被活動或遊戲所吸引,盡釋前嫌,既往不咎。但剛好這時的活動比較靜態,是分組對話,這下他的怒氣看來還會再持續一陣子了。

我要其他同學繼續練習對話後,就走到Sam旁邊,跟他講道理。由於Sam堅稱三字經是好話,我就說,如果你講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那當然很好,但如果不是,就要小心了。當你這麼說別人的時候,別人聽了一定很不高興,就會來找你麻煩,到時把你揍一頓怎麼辦?Sam臭著臉說,那我叫警察來抓他!我說,警察也要講道理的,如果是你先罵人,警察伯伯還會幫你嗎?而且如果你連警察一起罵,搞不好連警察都要來揍你。

話題拉回他和Candy的糾紛,我又問他,Candy弄他,他的感覺是不是很不舒服?如果當下他不是選擇報復回去,而是故意忽視,讓兩邊的情緒冷靜一下,大家是不是還能和平相處?就像看到一堆柴著火了,我們一定會想辦法澆水,而不是在裡面添木頭不是嗎?否則整棟房子不都要燒光了。

Sam氣沖沖地頂回來:「房子燒掉就算了!反正再買就好了!」

我說:「買?是你出錢,還是爸爸媽媽出錢呢?」Sam默不作聲。於是我繼續說:「如果不是自己賺的錢,怎麼能說買就買呢?何況燒掉房子有什麼好?還要拿錢買一棟新的,多浪費。你之前說澆水會生出一朵花(小孩子就連賭氣說出來的話,切入點都特別有趣!XD),一朵花不是比一棟燒爛的房子更棒?」

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使出所有嘴炮的本事,滔滔不絕說了一大串,Sam還是沒有軟化的意思,旁邊的小朋友倒有幾個開始表現出無聊的樣子了。因此,我只得將Sam暫且擱下,先上正課再說。後來因為忙著交代作業、安排考試,就把這事淡忘了。直到下課時間,我改完考題時,剛好瞥見Sam晃過來,便把他叫住說:「對了,剛才老師說要找你跟Candy過來談話,現在來把事情講清楚吧!」

出乎我意料之外地,Sam回答:「不必了,我剛才已經跟Candy說過對不起了。」

因為見Sam的臉還是有點緊繃,我便開玩笑說:「那老師呢?剛才老師也被你罵了不是嗎?(Sam直說沒有)你是不是也要跟老師說一聲對不起?你看老師都哭了。」

Sam這個老實人,很快就上勾:「騙人!老師才沒有哭呢!」

「怎麼沒有?老師的心在哭呀,你沒看到嗎?(指著心口)這裡已經積成一片小水窪了,你還不趕快跟老師說對不起?」

Sam被我裝出來的可憐狀及冷笑話逗得忍俊不禁,終於展露一絲笑容,聽話地說:「老師對不起。」

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立刻趁勝追擊:「你看,『對不起』是很奇妙的咒語喔,講了之後老師心裡的水窪馬上就烘乾了,很厲害對不對?」(其實也不知為什麼,說著說著我真有點流淚的衝動了)

Sam徹底笑了,一會兒,大概是想到有些不對,又認真地說:「但是有的人跟他說『對不起』,他還是不肯原諒你啊。」

我和顏悅色地說:「那是因為他心裡的水窪太大片了,沒辦法那麼快就烘乾,遇到這種情況,你只要更誠心地說『對不起』就行了。沒問題的,一定能成功的!」

Sam這次似乎終於完全被說服了,露出燦爛的笑容,溫順地讓我摸摸頭,一溜煙跑了。我不知道這番話能對他帶來多大影響,但在這一刻,我還是有種莫名的感動,和一點點的傷感。好像我是個聖誕老人,散播歡樂和溫暖的種子在人間,期待它發芽茁壯,卻又忍不住擔心,小朋友們長大後,就不再相信聖誕老人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打算到機場,因時間來不及,因此我拜託一位好朋友載我去。正當我們開上正確的車道時,突然間一輛黑色轎車從停車位開出,正好擋在我們前面。

我朋友立即踩剎車,車子滑行了一小段路,剛好閃開來車,兩車之間的距離就只差個幾英吋!

這一輛車的駕駛兇狠地甩頭,並且朝著我們大喊大叫。

我朋友只是微笑,對那傢伙揮揮手。我的意思是說,我朋友表現得很友善。

於是我問他:「你剛才為什麼那麼做?那傢伙差點毀了你的車,還可能害我們受傷送醫院!」

這是當時我朋友告訴我的話,現在我就稱呼它為「垃圾車定律」。

他解釋說:許多人就像「垃圾車」。
他們到處跑來跑去,
身上充滿了垃圾、
充滿了沮喪、
充滿了憤怒、
充滿了忌妒、
充滿了貪心不滿足、
充滿了怨言、
充滿了比較、
充滿了見不得人好、
充滿了算計、
充滿了仇恨、
充滿了傲慢與偏見、
充滿了無知、
充滿了愚痴、
充滿了煩惱、
充滿了報復、
和充滿了失望。

隨著心中的垃圾堆積又堆積,他們終需找個地方傾倒;有時候,我們剛好碰上了,垃圾就往我們身上丟……

所以,不要介意,只要微笑、揮揮手、祝福他們,然後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路就行;千萬別將他們的垃圾接收,擴散給同事、家人、或其他路人。

這兒的底線是:成功的人,絕對不讓垃圾車接管自己生活當中的任何一天;人生苦短,絕對不要浪費心思在這些上。

所以,仁愛對待與你以禮相待的人;不用去理會那群「無理取鬧者」。

生命只有10%由自己決定,但90%看你如何利用它!

可以天天過著心裡沒有垃圾的日子,你今天所裁植的種子,會決定你明天的收穫。 


[寫在後面]

看到這篇,我很感動。剛好昨天看完張衛健的《阿有正傳》,心裡正好很有感觸。很多時候我們計較太多,為了種種的理由,或許是面子和自尊,或許是金錢和利益,或許是權勢和地位,或許是一句道理,而和不認識的人、和身邊的人,甚至和自己過不去。

但是,爭到後來又怎麼樣呢?好像不過是把自己當成垃圾車,不斷接收人家丟來的垃圾,再把它四處擴張,最後整條街都烏煙瘴氣,大家都不好受。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的成了當事人時,卻很少能平心靜氣地去看待、處理。所以我很佩服那個後來什麼都不去計較、什麼都能寬容原諒、事事與人為善的陳大有,也很佩服這篇文章裡那個身體力行、拒絕與垃圾為伍的朋友。 

他們不是沒自尊沒脾氣,而是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到頭來,他們才是最有機會享福的人。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很重視配音,因為我覺得演技不只是透過臉部表情和眼神來表現,聲音也是一大媒介,它同樣有豐富的表情。難聽的聲音就和不起眼的男女主角、亂七八糟的演技一樣,都會令人退避三舍,倒足胃口。
 
讀一本小說,我們會從書中形容的一舉一動來想像角色的音容笑貌,如果影視改編作品的選角不符預期,就讓人提不起勁去看。最近的『流星蝴蝶劍』收視雖然火紅,評價卻很兩極,負評主要就是來自原作迷,這我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每次我基於好奇,打開電視想觀望一下,總是沒幾分鐘就轉台了。這不能怪我,選角和原作的差異,實在大得誇張,就是接受度寬大如我,也沒辦法忍受。我想『哈利波特』和『魔戒』之所以堪稱經典,主要就是因為選角成功。食色,性也。要是不能在第一印象就勾住觀眾的眼光,單憑精彩的劇本和高妙的演技,是有點難以回天的(如果兩者都沒有,就更不必說了)。
 
同樣的,看見一個人的照片,我們也會根據那人的外型、氣質,對他的聲音產生某種期待,要是聲音跟長相怎麼也搭不起來,違和感便油然而生,使人失望。
 
一般來說,電影、電視劇也好,卡通動畫也好,我都愛看原音版。因為原音最能精準地傳達演員演出那場戲時的情緒,聽起來最過癮。畢竟,配音配得再好,在感情戲上所能達到的效果,始終不如原音那麼動人;演員演戲時,從聲音中透露出的淡淡情緒,諸如喜悅、感傷,甚或嗚咽、氣音,除非是受過高度訓練的專業配音員,否則也都難以演繹,只能就劇本看得到的台詞來作表面上的發揮,無法和演員的臉部表情相輔相成,在深度上自然打了折扣。
 
舉例來說,哥哥在『阿飛正傳』中最經典的「一分鐘的朋友」橋段,國配版平庸無奇,甚至招人反感,粵語版卻在哥哥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聲音演繹下,萬分性感、挑逗,充分表現出阿飛的自戀與魅力。張衛健的『短刀行』,同樣是粵配國配經典。每次拿兩個版本來對照,我總是忍不住驚嘆,同樣的一張臉,同樣的一個表情,同樣的一個橋段,為什麼說話的聲音和語調不同,給人的感覺,就有如此大的差異?
 
不過,早期國片或港片不像現在,沒辦法現場收音,大多是事後配音。而現在很多電視劇,即便演員本身就是說國語,也會找配音員重新配過。若是找演員本人來配也就罷了,反正對演技精湛的演員而言,運用聲音就和運用表情一樣自如,就算是坐在錄音室演,出來的效果也跟拍戲現場一樣好。但若是找別人配,就未必每次都令人滿意,有時可能會不堪入耳。我在看『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時,就對納蘭元述的配音很有意見。
 
現在影視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跨國跨地區的合作越來越頻繁,一齣戲裡往往集合兩岸三地、日韓,甚至馬來西亞或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藝人,自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收原音,一定是在那個地區或國家播出,就用那種版本的配音。那麼,如果一齣戲,有的角色是配音好聽,有的角色是原音好聽,觀看時究竟該選那種版本好呢?而要是配音員狀況不佳或臨時有事,中途換人,觀看時也會令人適應不良。比如『絕世雙驕』中江小魚的聲音,到某集後半突然變調(就我找到的線上版而言),完全失去前半的靈氣,聽在耳裡根本是種折磨。
 
不過,換個角度,如果演員本人的聲音不如配音來得符合想像,或者沒有配音那麼動聽,有配音反而是件值得額手稱慶的事。就我個人而言,石斑瑜那有點浮誇、神經質,又不失帥氣的高亢聲音,就比星爺正港的低沉聲音來得吸引人;袁詠儀、曹駿(『真命小和尚』的開心)和林志穎的配音也是如此。前兩者原本的聲音都比較低沉、穩重,反不如天真爛漫又清脆的配音來得適合他們可愛的外表。至於後者,要憑聲音表現出古靈精怪的感覺,就演技而言不太可能,透過配音的強化,演起小魚兒或江小魚這類角色,才比較有信服力。
 
不只真人演出的戲劇如此,我小時候看的國配卡通,有些也配得比原音還好。最讓我津津樂道的是『魔神英雄傳』,到現在我還是聽不慣它的原音。無論孫達陸、錫巴師父還是喜美,都是國配比較有味道(但可不是線上找得到的中國版國配喔!層次差太多了)。前幾年很紅的『花田少年史』也一樣,比起日文原音,台語版更有親切感,聽起來更生動有趣。
 
而若配音員功力高強、錄音環境專業、準備工作紮實,有時配音也能以假亂真。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某次搭飛機看到『X戰警』時,當下滿肚子狐疑:「這部片怎麼有這麼大段的日文對白啊?而且怎麼每個老外的日文都講得那麼好?」
 
花了好些時間,我才搞清楚,原來那些都是日文配音,不是基於劇情需要讓演員講日文的橋段。日本配音員的功力竟然高深到,讓演員講英文的嘴型跟日文發音搭配得天衣無縫、不留破綻,開口閉口的時間,計算得分秒不差。因此,當外國演員霹靂啪啦講出一段話,觀眾難以一一確認嘴型和發出的聲音時,聽起來就像他們在講日文了。
 
當然,要是演員本身的口條不佳、咬字不準,不懂得運用聲音來演戲,有配音更是阿彌陀佛、功德一件。像台灣許多新生代演員,演技青澀,表情和眼神都還抓不到演出訣竅,更遑論在聲音中表現情感,講台詞不是抑揚頓挫沒出來,就是表現得太over,不夠真實自然。好加在,外銷到日本後,一經專業配音員加工,修飾得有聲有色,看起來就有質感多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爸的第二次手術成功啦!
 
昨天早上八點左右,爸被推進開刀房,進行第二次的高頸位(C2)接合手術。這次感覺比較匆忙,因為亞東醫院的規定是親屬不能進等候室,因此我們加油的話幾乎都還來不及說,爸就被推進去了。
 
相隔一個月,姐和弟感覺都比第一次手術時鬆懈很多。手術前沒有每天都回家來看爸,盡忙著工作和自己的事;手術前一晚他們都回家睡了,但是不像上次輾轉難眠;隔天同樣起了個大早,但也沒有上次的默契:一起床就各自準備,盡快出門趕赴醫院,連早餐也沒心情買。而且,只有我穿跟上次手術一樣的亮粉紅色上衣(希望給爸好兆頭),他們都只隨便穿件灰色和米色衣服,就出門了。
 
說不在意是騙人的。我這人比較悲觀,往往先往壞處打算。因為我覺得事先設想好了,就算結果不盡人意,至少不會太受打擊、太徬徨無措、追悔莫及。因此,先前爸堅持不告知阿公阿媽要動手術的事,以免他們反對(他們一直很不希望他動刀,認為順其自然就會好),出面阻止或大老遠跑來探望,在忙著拜普渡時兩邊忙時,我就不斷勸爸,該講的還是得講,而且得由他親口講,否則手術順利也就罷了,若是有什麼萬一,阿公阿媽鐵定會把一切推到媽身上,認為是媽慫恿他動手術,到時媽百口莫辯,可就跳到黃河洗不清了。
 
但無論我們怎樣費盡唇舌,爸就是不為所動,打定主意不想惹麻煩上身。而我又不可能把話攤開來講(那種不吉利又消極的話,怎能在手術前說出口!),最多說:「這不太好吧!瞞著阿公阿媽也不是辦法啊。」見爸依然故我,維持一貫輕鬆的口吻說:「等手術成功,爸再跟他們講就好了,沒關係啦!」我又能奈他何?
 
另一方面,這幾天只要一有時間,我就往家裡跑,盡量陪在爸身邊。因為我覺得,要是手術不成功,至少我已經爭取到最多時間跟爸相處,回想起來不會那麼後悔。所以看到姐他們的態度,實在很為他們焦慮。可基於上述理由,我不能,也不想跟他們明說。
 
好在手術過程中,弟盤膝、結手印替爸念佛;我和姐一人一本經書替爸禱念,比上次一個睡覺、兩個聊天或枯等來得進步多了。其他親友,同樣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為爸祈福。媽則根本是沒日沒夜地為爸奔走,一下子上承天寺,一下子四處打聽探訪,一下子每日讀誦經文、為爸吃素念佛,完全不顧自己的健康,操到身體比爸還虛。想來這份真誠和心意,佛祖一定感受到了,才願意讓這個俗辣的老爸,繼續留在我們身邊。
 
話說這回我們不像上回決定動手術時那麼莽撞,早就多方查訪。命也算過了,各醫院的名醫也拜訪過了,最後才拍案決定找亞東的楊琳煦醫生執刀。他替人收拾爛攤子(動第二次手術)的經驗聽來很豐富,知道在什麼情況該做什麼事,規劃和解釋都很詳盡清楚,沒有模糊地帶留給我們擔心,感覺很有把握,因此我們都像吃了定心丸,沒有那種一不小心就會天人永隔的煎熬。
 
即便如此,醫生也明言,第一次手術的沾黏狀況不知多嚴重,處理起來要很小心,無法肯定手術需時多久。因此我心裡還是七上八下,深怕醫生一個不留神,手術刀就會劃破爸的食道,造成無法挽救的大失血;或者一個沒處理好,斷骨就會碎裂、移位……
 
在醫生正式出來告知手術成功前,我就是無法安心。這年頭,連麻醉都可能讓一個聰明的小女孩變成智障,有誰能保證什麼事不會發生,什麼事絕對能成功嗎?
 
人生永遠難以預料、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我才害怕。
 
幸好,天未絕爸之路,下午一點半左右,便有喜訊傳來:已順利取出(第一次手術留下的後遺症:角度不好因此固定斷骨效果不佳,會卡到食道和氣管,造成吞嚥不良和咳嗽問題的)鋼釘,重新打一根釘子進去了。雖然手術不是百分之百成功──前一根釘子在骨頭上留下的洞,讓打釘角度不好找,只能退而求其次,醫生也不敢保證癒合情況,還是得祈禱爸的骨頭會自己長出來,免去日後得做「後固定」手術之苦(也就是用人工骨融合斷骨,以犧牲轉動靈活度的方式,讓它不會移位去壓迫到神經)。但至少,解決了爸目前的吞嚥和咳嗽問題,對我們而言,就已是件夠值得感動、開心的事了!
 
畢竟,先前在台大醫院,整個神經外科的態度給我們的感覺,都像老爸得了治癒機率不大的絕症,開刀很可能會立刻威脅到他的生命,但不開刀,又像他體內被植入了地雷,那天踩到,就會爆炸、一命嗚呼──那種不確定感,真會把人逼瘋!
 
何況,兩邊醫生處理爸的方式有天差地遠:
 
台大:手術後,主治醫生不見人影,只有一個R1還是R2的住院醫生來跟我們簡單說明狀況,而且絕口不提釘子沒釘好的事;之後爸被推入加護病房住一晚,全身插滿大小管線,折磨得頭髮一夜間都白了,還在頭上被釘進四個釘子,戴了個廠商宣稱八九公斤,實則僅兩公斤重的頭架,以固定傷處讓它不致移位。接著就是接踵而來的問題:連口水都無法吞嚥,只能插鼻胃管灌食、肺部積痰太多,咳嗽不休,咳啞了嗓子,也不能說太多話,否則又會引發劇烈咳嗽……
 
亞東:頭一次門診,醫生就把爸的頭架拆了,只讓他戴頸圈;術後,醫生馬上出來說明開刀狀況,把所有事項交代得清清楚楚(爸回一般病房後又來一次);爸不必進加護病房,到恢復室待一個多鐘頭,就送回原本的一般病房,可以跟我們閒話家常,呈坐姿靠床躺著,隔天也能開始吃布丁之類的軟質食物;肺部雖有積痰,但也沒嚴重到要擺一架抽痰器,在旁隨時待命。
 
表弟見了嘖嘖稱奇,打電話跟他爸(我大舅)報告狀況時還說:「姑丈很好,看起來就跟手術前沒兩樣,只差少了根要命的釘子!」
 
因此,橫豎怎麼看,爸目前的狀況都像奇蹟。遇上楊醫生這等神醫,再抱怨,就是不知好歹,可會遭天報應的!
 
這也讓我感觸良多。台大這個響噹噹的招牌,其實不見得樣樣都比人強;院內醫生,也有擅長與不擅長的項目。看病這檔子事,就是少見多怪;事前打聽清楚什麼樣的毛病看那間醫院的那個醫生最好,對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可以少受一點罪,免去不必要的缺憾。
 
因此,談起第一次失敗的手術時,爸沒有怨恨,只自嘲地打趣說,要是當時只打聽台大那個醫生最厲害,一開始就找他,搞不好現在後頸已經給人家固定起來不能隨意動了。因為那位醫生聽說也最常做後固定,從前面打釘子的經驗不多;後固定對大部分醫生(包括各醫院的名醫)來說,畢竟還是比較容易且有把握的。
 
這類事,醫生不會主動告知,就算相問,也不會老實承認:「這種刀我不太會開,也沒有經驗,建議你去找某某醫院的某某醫生,他這方面比我強多了!」只會用專業術語混淆病人及家屬的判斷,讓他們以為找誰都一樣,多花時間只是白費力氣,還是趕快動手術,病人可以少吃點苦。
 
於是,一時衝動之下,家屬很容易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昨晚,爸的大學同學帶妻子來探望他。聊沒兩句,那阿姨便轉而聊起她朋友的遭遇。她說,那朋友第一胎生的女兒,一出生便肝功能不全,但未滿五公斤,身體不堪負荷手術。本以為沒救了,想不到在(創價)學會的阿姨替她念經後,醫生孤注一擲的手術,竟然成功,讓她順利撿回一命。之後這小孩持續與病魔奮鬥,每回動手術,儘管波折不斷,卻總能在祈禱念經聲中,化險為夷,逃過死劫。
 
起初,我以為她說這些話是想安慰爸,要他別放棄希望,找到信仰、保持信心。但很快地,我就知道自己錯了。對於爸的病情,她問得不多,只是滔滔不絕又滿懷熱情地敘述那個小女孩如何數度危急,如何在學會阿姨的念經協助下安然度過。這時我才發現,她真正的目的不是來探病,而是來傳教。
 
「但那個小女孩怎麼想呢?我是說,她自己也希望繼續治療嗎?」
 
聽了一陣,我忍不住發出疑問。
 
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很簡單,這小女孩的人生,聽起來就是在不斷進出醫院,如果她本人其實並不想受這些苦,大人們何必以自己的希望去「逼迫」她活著?
 
阿姨的臉瞬間僵了一下,顯得有些尷尬,接著她便說,有,這小女孩的求生意志應該很強,念經只是輔助,若當事人沒有強烈的求生意志,也無法一路撐過來。
 
但不久後,我就從她口中得知,這小孩因為是獨生女,又打自出生便屢受折磨,父母都不忍違悖她心意,造成她性情乖戾任性,脾氣暴躁。我忍不住想,這樣的小孩,能如阿姨所說的,身上背負著某種非她不可的使命,將來能幫助許多人嗎?
 
接著,阿姨繼續細數種種不可思議的奇蹟,連叔叔也加入陣容,說要不是自己也體驗過多次,絕不會跟著相信。我聽了半天,忍不住又不識相地插口:「呃……那麼,有沒有幫著念經祈禱,卻失敗的例子?」
 
阿姨的笑容再度垮下,語氣有點譴責的味道。「這……也是有。當然有!我們不能期望念經能百分百治癒我們的所有毛病,任何宗教都不能。最重要的還是信心。要堅定,要夠虔誠,要有足夠的意志力去面對!」
 
我知道她說的是事實,只是覺得很怪異。他們述說時,就像推銷員在吹噓自家產品有多好用,有多厲害,當客戶提出質疑,卻又說瑕疵是在所難免,而且把這種問題視為一種侵犯。這已經不像是純粹關心對方而給的建議,反而比較像強迫推銷,只准對方接受,不准對方懷疑。就我來說,這其實是種困擾,因為我不能像對待一般傳教或推銷的人一樣,一口回絕。
 
我不是鐵齒的無神論者。我跟著家裡拜觀音佛祖、恩主公,也相信世上有神明、有命運。我認為有些事,的確是科學無法解釋、人類智慧無法企及的。因此,聽他們說這些,我並不會在心裡冷笑:「真是迷信!無聊!」。我不喜歡的只是他們貶彼揚己的態度,認為其他宗教和信仰,都比不上創價學會來得靈驗、可依靠,所持的論點,卻充斥著顯而易見的矛盾。
 
比如他們都不贊成算命,認為算命只是迷信,人的命運該靠自己創造,但接著他們會開始說種種不可思議的、有象徵意義的怪夢。或者他們說最重要的是人的意志力,並不想以奇蹟為根據來說服我們,但又會說基督教也談奇蹟,但他們的奇蹟數目,遠不如創價學會的多。後來,他們聽說媽主要在念觀音菩薩的法號,也不因「殊途同歸」而放棄勸說,相反地,他們更積極勸媽改信創價學會的法華經,因為「佛陀講道到最後,就是在講法華經。法華經才是最值得研讀的經書」。
 
我相信冥冥之中,有個神明存在,祂可能是耶穌,是阿拉,是佛陀,也可能祂們根本就是同一人,或者同時存在。這件事永遠都無法證實。既然所有任何宗教最終目的,都是勸人避惡向善,又何必非要別人信仰自己的宗教,把它視為獨一無二的真理;難道就不能彼此尊重?你的神,就一定比我的還靈嗎?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爸出事住院後,忘了那一天,媽跟我們三姐弟說:「從今天起,我們要替爸爸吃素。」
 
當時覺得是替爸積功德,沒有多想,就答應了。事後卻發現,要吃素,並不是件容易事。一來,素食往往比其他飲食貴上幾倍,沒有一點錢還吃不起;二來,並不是滿街都有素食,非素食店,就連燙青菜都會淋上滷肉,超市裡賣的御飯糰、便當等,也有八九成是葷的。
 
在姐和弟的公司裡,要找到素食,就更形困難。為了兼顧健康,他倆只得彈性地吃素,有辦法就吃,沒辦法就破戒。
 
但真正讓我質疑是否該吃素的引爆點,是有一晚,媽為了處理爸的事,八點多才能閒下來吃飯,姐到醫院裡的美食街繞了一圈,素食自助餐已關門,只好買小吃套餐,裡面有滷肉飯、燙青菜和貢丸湯。姐特地交代燙青菜別淋滷汁,心想萬事俱全,想不到媽吃沒兩口,就想到什麼似地,停下筷子說:「這油是不是豬油?如果是豬油,媽也不能吃。」
 
我當下覺得太超過了。這陣子照顧爸,雖說我們也有力出力,但總比不上媽勞心費神,感覺上,媽比爸這個病人還不健康,之前替爸媽做腳底按摩時,爸幾乎甘之如飴,媽卻不管按那個部位都叫苦連天,可見媽積疾在內,本該好好進補,但媽動輒發願吃素,卻破壞了她的營養攝取,加上她時常胡亂吃過一餐,更讓我擔心她的身體會累垮,很不贊成她繼續吃素,這下見她連油都要計較,且連只剩下湯的貢丸湯都不喝,忍不住提出質疑抗議。
 
「這樣吃素有意義嗎?在台灣,根本是有錢有閒的人才有能耐吃素,我們這種小老百姓,還是算了吧。比起吃素,珍惜食物重要多了。妳看『與狼共舞』,不也很欣賞他們狩獵後感激獵物供給他們一餐,絕不浪費,把牠們作最好的利用嗎?澳洲原住民同樣抱著這種態度,嚴懲浪費食物的人。若真懷著慈悲心,不願做無謂殺生,不如鼓吹政府立下法律,禁止浪費食物。」
 
媽反駁:「如果是不得已吃肉,媽當然沒有話說,但若是為了逞口腹之慾才吃,就不好。」
 
我繼續遊說:「但我覺得所謂逞口腹之慾,是明明肚子很撐了,只是嘴饞想吃,買來咬個一兩口就丟掉。如果是吃正餐,等於是為了維繫生命而吃,把它煮得好吃點也不算罪過吧?何況素食還不是做得精緻可口,吃它們的人,不也是拋不開口腹之慾?」
 
媽無言可駁,只說這是她發的願,不能違背,不再與我和姐多說。
 
我越想越有道理。那些素食館,多花心思將素菜做成肉丸、炸魚、豬血糕之類的口感,真正的青菜,卻為數不多,反而葷的自助餐較多各色蔬菜。人們吃素食,究竟是基於怎樣的心態?
 
有人主張吃素是發慈悲心,但平時多幫助人、看見蚯蚓或小蟲躺在路中間,將牠們移到不易被人踩到的路肩;或者看到螞蟻溺水,順手將牠撈起,這些不都是慈悲心的展現?何必硬要違反自然原則,非吃素不可?
 
我所謂的自然原則,是人的身體構成。人之所以生為雜食動物,而非肉食或草食動物,一定有它的道理,代表人需要雙邊攝取,才能獲得所需的必要營養素。看看身邊只吃素食的朋友,少見容光煥發、紅光滿面的,大多瘦得不太健康,若想兼顧營養,非得額外吃些藥丸不可,這豈不是本末倒置?人就是人,何必勉強自己去當羚羊呢?
 
小時候看動物頻道,看到獅子要吃小鹿,總是為小鹿著急,恨不得有個獵人在旁對空鳴槍,嚇走獅子,保住小鹿一命。但媽媽充滿智慧地告訴我,獅子吃小鹿是為了活命,要是為了救小鹿而嚇走獅子,獅子就會餓死了。這是自然界的奧妙,也是生命的難解謎題。既生鹿,何生獅,自然界的法則以弱肉強食為基礎運轉,天意不可測,人們何必以自己狹隘的視見去解讀其間的善惡是非?若說殺生是惡,那所有肉食動物豈不都惡貫滿盈?又或者廣義來說,世間一草一木無非生命,那些吃素的人,又怎能理直氣壯地說不是殺生?
 
世間事紛雜難料,一個行為,往往就像蝴蝶效應一般,無法令人事先預料到它帶來的後果。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若一個善人路過現場,救了小鹿,卻餓死了獅子,不知情的善人或許還在心中自鳴得意,認為今日又行一善。其實他的作為,並沒有真正幫助到誰。以自然界整體觀之,依舊是以一命換一命的平衡。
 
這樣說是苛刻了點,在哲學探討裡,持動機論(只要做事的動機是善的,無論結果是好是壞,都算善)與結果論(無論動機是善是惡,只要結果正面就行)者皆有之,究竟那個才是真理,爭半天也沒個定論。我無意去比較好壞,只是認為順其自然、不違反本性,才是該有的生存之道與生活態度。
 
另一方面,我也懷疑,一個吃素的人,若同時在殺人放火,或者嘴上念佛,實則做著剝削員工、循私舞弊的勾當,或者是石化工業的老闆,工廠排出去的污染物,不知毒死溪流裡幾千萬隻的魚蝦貝類,造成多少物種滅絕,他平時也從不關心環保,吃素食還拿著免洗餐具,那麼這樣的「殺生」,難道就不罪孽深重了嗎?佛祖又願意給他多少庇佑呢?
 
說到魚蝦貝類,順道一提,有些人會為了做功德去放生,這也是我很反感的事。這回為了替爸祈福,媽同樣託大學佛學社的朋友,帶老弟去海港,買整箱的螃蟹放生,據老弟轉述,那些阿姨叔伯們,竟大意到,買了螃蟹,便準備在旁邊海港放了,還是釣魚者看不下去,出言提醒:「那旁邊就是捕網,要放的話,到更遠那邊去比較好。」
 
被捕捉了一次,死裡逃生,已是這些魚蝦們的惡夢,牠們那經得起二度驚嚇,與前途茫茫的絕望呢?(所以,我從來就不贊成釣魚)
 
先前還聽過一些關於放生的烏龍事,像是在水庫裡放生,令人直捏冷汗。如果放生會造成其他違害,給別人帶來困擾或麻煩,或者因此讓業者有「供不應求」的感覺,更大量地捕捉,放生這行為就壓根兒不是在幫助生命,而是在害牠們了!
 
以前也聽說過,有些不法集團會利用人們的善心,故意將孩童抓來,打成殘廢,天天將他們運到定點去行乞;或者有些「乞丐」根本就是有錢人,每日行乞時間結束,就拿這些錢去花天酒地、招妓賭博(中午看新聞,才又看到一個!)。
 
這並不是說行善不好,也不是說以後一律不放生、不捐錢,而是說不要盲目行善,行善時,也得拿出判斷力和理性才行。
 
小時候有次替媽媽慶祝母親節,媽媽說:「不要在母親節這天才來幫忙媽媽做家事、對媽媽好,要把每一天都當成母親節。」同樣地,不要在發生事故時,為了祈求平安,才刻意去行善、吃素、放生,而要在平時就存著慈悲心,去幫助別人,包括動植物,如此累積起來的福報,才能真正廣及親友,福澤眾人。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舞台是個充滿魅力的地方。

V6的坂本(昌行)說過,比起拍電視電影,他更愛演舞台劇,因為觀眾的掌聲太令人難忘了。經過這次演出,對他這番話,我更有體會。在舞台上,雖然觀眾席是一片黑,看不清楚他們的表情(尤其我為了減輕緊張,又沒戴隱形眼鏡上場),但還是感覺得到他們的情緒。那是一種即時的回應,觀眾喜不喜歡你的表演,當場就能立即知道。如果他們喜歡你,他們會私下議論:「這個小生/小旦不錯喔!」如果他們被你戳中笑點,得到娛樂,他們會用掌聲和笑聲傳達給你知道。就連他們的靜默,也能讓你查覺,他們是看得太專心而屏息靜氣,還是無聊得坐在位子打起盹來。

演出結束後,其實我有很多遺憾。好幾個練習時沒問題的音,因為太緊張,氣不夠,沒飆上去;幾個水袖動作,因為不熟悉戲服(演出當天才第一次穿戲服做動作),沒能收好袖,而且也因手會抖,沒能做到前一天學長給我的建議:盡量別把手藏在袖內,要伸出來,挺在身前。最大的遺憾,則是演出時情緒太嗨,下意識想逗樂觀眾,演得太超過,把理應「很斯文、很老實」的許仙演得有點色咪咪的(根據老姐和老弟的說辭),讓我每一回想,就恨不得找機會重演一遍!

我想有這種遺憾的,絕對不只我一個。前一齣折子戲『戲鳳』的彩鳳和金龍都因為各種原因,聲音出不來;下一齣折子『棋盤山』則在演出時發生各種小出槌,比如掉(演員頭上的)翎子、掉槍、忘了把地上的道具拿起就進幕等。但現場觀眾照樣笑得開心,這些意外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缺陷,反而是驚喜,是娛樂。中場休息時,幾乎沒有觀眾趁機離去,包括只是來幫演員捧場打氣的親友團;散場後的募款,觀眾也給得很踴躍。

反正是學生社團,不是專業劇團,這樣的插曲,只讓他們覺得很新鮮、很可愛吧?

換個角度想,演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觀眾。只要觀眾看得開心,其他不完美,好像也就沒有那麼在意的理由了。

有時會想,到底怎樣才叫一部好歌仔戲?歌仔戲有身段,有唱腔,有演戲,最重要的到底是那個元素?(問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怎樣叫一部武俠小說一樣。是武,還是俠,或者兩者兼是?)

就我所知,傳統外台歌仔戲,是不重身段的,演員演得很隨興,反正觀眾不是專家,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現在舞台歌仔戲的種種身段,都是請京劇老師來指導、精緻化的成果。第一次去看外台時,沒有心理準備的我,就被他們隨性的身段給嚇到,看得好不習慣。朋友告訴我,傳統外台更重演技和唱腔,我們這種學生社團和舞台歌仔戲,才會去講究身段。

但是,觀察外台戲的唱腔,卻也會發現一個問題:因為過度使用(每天早晚演出),加上舊時沒有麥克風,又是唱真嗓,演員都得使勁全力嘶吼,資深一點的演員,除非嗓子得天獨厚,到現在幾乎都已唱啞了,聽他們唱歌,我很難產生什麼欣賞美的感覺,反而吃力得很,聽年輕戲專演員唱戲,儘管他們經驗不足演技生澀,至少還聽得舒服一點。

因此,推想起來,歌仔戲最必要的,還是演技吧。如果演員不夠投入角色,身段和唱腔再優美,也很難打動觀眾的心。不只歌仔戲,任何戲劇都是如此。有時看身邊的朋友苦練身段,卻沒有花同樣的時間琢磨角色,演出來的眼神表情、肢體語言不夠生動,就覺得很可惜。那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一個華美的殼子,卻少了靈魂,乍看令人心動,多看幾遍,卻開始感到無趣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天晚上,一年一度的社團公演,在大稻埕的戲院舞台劃上令人難忘的句點。

直到現在,想起演出時台下給予的熱烈掌聲與互動,內心的澎湃依舊,恨不得再多演出幾場。我這才明白,為什麼這個舞台令那麼多人難以割捨,即使出了社會,仍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以兼職演員的身份不斷演下去。

說到加入歌仔戲社的經過,我靠的完全是一個緣字。旁聽時認識的朋友剛好是社團成員(上屆幹部),在她引薦下,我很快入了社,與大家一起學戲、唱戲,甚至成了年度公演的一員。當初原只冀望演個小龍套或配角,過過戲癮,但其中一齣折子戲的演員中途人間蒸發,我便臨危受命,從可能的渡船伯或黃員外,晉升為『白蛇傳』中「遊湖借傘」一折的許仙。

剛開始,我不了解整件事的「嚴重性」,還以為僅有半小時長度、不到幾頁劇本的戲份,只消寒訓,外加一兩個月的排練,就能搞定。接下來,就能學其他角色的唱腔與身段,比如小旦、彩旦、老生等。想不到,人算不如天算,每個人對於演出的認知不同、對於社團定位的看法不一,造就中途的數段波折與風雨;加上當初分配角色時,並沒考量太多角色與演員在形象、氣質、個性上的吻合度,對我們這些從沒接觸過歌仔戲表演,只會演舞台劇的新人來說,要適應它唱作兼顧的形態,本就需要一段時間,何況還得想辦法詮釋與自己全然不同的角色,這實在令人一個頭兩個大。因此到最後,我們足足花了半年,才逐漸進入狀況。

這麼長的排練時間,對大多數還在學的新社員而言,都是一場惡夢。除了排練欠缺規劃和效率,以致士氣低迷外,大家平時要忙課業又要忙其他社團,同時還得兼顧家人朋友,無法把所有重心擺在演出上;兩位幹部有行政方面的事務要操煩,上面的學姐不只練自己的角色,也得撥時間指導學弟妹。雙方一旦溝通不良,或者溝通時不夠委婉、體諒,就會對彼此產生誤會,導致摩擦和不愉快。

不可諱言,我也是從開頭的滿懷熱情,到後來變得有些意興闌珊。同一齣戲排練了這麼久,本來就很容易讓人生膩,何況當演員們沒取得共識,努力的程度不一時,感覺就像是在原地打轉,一點意義也沒有。

有社員說,要不是排練時間拖太長,或許大家就不會這樣怨聲載道的。或許她說得不錯,但換個角度想,卻也是這段痛苦的經歷成就了我們。它其實是一種必經的磨合期,把我們從完全不懂身段作表,也不會做舞台表情、拋給觀眾情緒的悶石頭,慢慢磨成舉止有個模樣、表情能讓搭檔入戲的明玉。

若換作幾個月前的我,肯定是有心無力,上不了檯面、見不了人。就算想演出某種情緒,表情眼神和肢體動作也無法跟上腦袋裡的想像,表達不出角色的內心感受。不是太鎮定,就是太挑逗,不符合許仙給人的傳統印象。身段更是慘不忍睹,毫無小生的架勢。老師或學姐看我演戲,總嘆著氣說我身體太軟(她們沒見過比我更軟的人)、動作太娘。勉強上台,只會被人嗤之以鼻。

不過,當時的我不知自我反省與檢討,只顧著一味傷心挫折,覺得自己用心、努力地演,還是演不出大家要的感覺;前輩們那種威武的姿態和手勢,我根本學不來。一心想著演完這次就轉戰舞台劇,反正我壓根兒就不是演歌仔戲的材料。

直到有一天,也不知是不是身體和腦子持續接收眾人的指導,潛移默化出了一套方法,我慢慢開始抓到訣竅,懂得讓觀看的人入戲、得到樂趣。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先前所有批評,都是其來有自,不是雞蛋裡挑骨頭;我也才體會到,曾讓自己深受挫折、咒罵再三的,不見得沒有能力辦到,也不見得如想像中困難。一旦跨過障礙的那一步,就是海闊天空,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像我曾覺得架山膀(手臂不靠著身體)、夾臀收小腹兼打直身體站立、走路時壓低重心(跑圓場)、出場時亮相、講話和動作抓緊鑼鼓點(有節奏和韻律感)、甩水袖、唱高音,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突然開竅之後,卻覺得一切不是那麼難以辦到,只是當時身在雲中,不知雲外世界的開闊,還以為自己永遠處於低潮,沒有跨越的那一天。

我想對戲的學妹應該也是如此。起先,她無法演出嬌羞深情的眼神,說話語調也沒有戲感,不管我們怎麼給她建議都沒用。每次我跟她對戲,都要靠想像來補足戀愛的感覺。也是到這個月的某一天,她一夜間娧變,突然抓到了感覺,才一下子成了美麗溫柔、令我眼前一亮的白蛇。

所以說,成長,真的需要時間。沒人知道它需時多久,只能耐心等待與準備。

於是我恍然大悟,過去一遍又一遍的沙盤操演,都是我成長的機會和踏板。沒有那些時刻的挫折和困惑,就沒有現在的滿足和快樂。

可惜,我是到站上舞台的一兩個星期前,才終於體會到這一點。這時表演已迫在眉睫,轉眼間便成了過去,所有輝煌和失誤,都在那一晚鑄成,再無挽回或重來餘地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