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歐美翻譯小說 (100)
- Nov 16 Wed 2011 12:19
[書評‧中國] 稻香渡──憶起青春的純淨美好
- Sep 24 Sat 2011 11:15
[書評‧日本] 流星之絆──東野圭吾難得的溫情之作
大哥,那丫頭是認真的。她愛上我們殺父仇人的兒子啦...
──摘自《流星之絆》
- Sep 21 Wed 2011 10:21
[書評‧台灣]灰色愛情──一個混蛋的成長故事

感謝明日工作室提供試讀機會!
- Aug 01 Mon 2011 09:41
[書評‧日本] 鴨川荷爾摩──青春、奇幻、熱血!

- Jul 29 Fri 2011 11:14
[書評‧台灣]私家偵探──令人掩卷驚嘆的台灣正港本土推理

我得老實承認,剛翻開這本『私家偵探』時,是有點難以下嚥的。
P.S. 感謝印刻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 Jul 04 Mon 2011 16:42
[書評‧日本] 告白──被害者與加害者的結合
痛失愛女的中學女老師發現女兒的死不是意外,而是班上的兩個男同學所預謀殺害,為了讓他們嘗到和女兒同樣的痛苦,她以「借刀殺人」的方式展開報復,讓他們在巨大的精神折磨下,一步步走向毀滅。
加害者、受害者,在這樣的迴圈中,界限似乎模糊了。
我上課時,要是小朋友打起架來,問起原因,說是誰先動手打他,我會這麼說:「你喜不喜歡被打?你覺得打人對不對?如果你不喜歡被打,也覺得打人不對,為什麼他打你,你就要打回去?這樣你不就和他做了一樣的事嗎?」
那兩個男學生的所做所為確實令人髮指,身為母親,女老師內心的痛苦與怨恨也可想而知。但就像漫畫『風火英雄』所說的,若沒有人在某處斬斷仇恨之線,仇恨的漣漪就會逐漸擴大,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冤冤相報何時了?女老師像男學生毀了她最重要的女兒一樣,毀了男學生心愛的人,若男學生一輩子走不出這陰影,在她好不容易找到第二個幸福時,無所不用其極地加以破壞,最後,又是誰成功報復了誰?
小說『卡瑪俱樂部』中,女主角認為報應遙遙無期,因此決定像美少女戰士一樣「代替上天施加懲罰」,好讓傷害自己的人沒有好日子過。但是,施行各種報復,其實就等於在做壞事害人,若因果真有報,最後終會報到自己頭上來的。既然對方做錯了事該受懲罰,我們又何必自己往這渾水裡跳,陪那人一起下地獄呢?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看完兩個少年的「告白」,我有這種感覺。他們也是大人不當的生養方式所造成的可憐產物,內心恐懼不安,卻找不到適當的管道發洩,只能用殘忍的罪行來肯定自己的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不是加害者,而是被害者。那麼我們該同情他們,認為他們的所做所為都是情有可原,值得原諒的嗎?
每個人都有內心的「罩門」,都有必得單獨面對的人生關卡。誰該同情?誰該譴責?本就沒有絕對。就連法律也只是個相對的概念。因為人性兼具善惡,為了懲惡揚善,才制訂一套大家都得遵守的規範,以保障大多數人的權益。因此,無論是誰,無論出自何種動機,只要選擇成為加害者,就該受到譴責,我是這麼認為的。
善惡不是絕對 剛看完這本書時,我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沉重。就連看完『白夜行』時,都不曾感受到這樣強烈的黑暗。仔細推敲起來,或許是因為作者將重點放在人們的黑暗面,集中探討人性中醜惡的部分,光明面卻略過不提之故。
書中每個角色,無論是前述的女老師與男同學,還是急於膨脹自我形象的菜鳥教師、宛如審判女巫般群起棒打落水狗的全班同學、明知真相卻秘而不宣以致釀成悲劇的女班長、溺愛兒子是非不分的母親,人人都或多或少助長了罪惡,在這起悲劇中,沒有人可以徹底置身事外,聲稱無辜。 所以我覺得看這本書不只需要很強韌的神經,同時觀念也要清楚,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這股黑暗所影響、誤導,甚至吞噬。
什麼觀念要清楚?就是世上沒有絕對的惡,也沒有絕對的善這一點。正如書中所述,沒有人是打出生起就認為殺人是種罪惡,都是被教導而來的。所謂是非對錯都是在「情境」之下的判斷,這判斷又是受當時的社會風氣與道德觀念所左右,隨著時代演變,不斷在變化。因此,設法從這樣的制約中跳脫出來,從上方俯瞰一切,不斷地思考、質疑,才不會在巨大的時代潮流中迷失自己。
人都是複雜而矛盾的,就像女老師將道德掛在嘴上,卻做出反道德的報復行動;班長陳述是否該對殺人犯進行審判的見解,卻一邊在策劃恐怖的毒害行動;男學生左一句笨蛋右一句笨蛋地瞧不起身邊的人,卻忘了自己正是受到這些「笨蛋」的庇護和幫助才能活在世上。
我們沒有必要把目光放在書中描述的邪惡與不堪,變得絕望、消極、悲觀,而應該反過來,把這樣的負面能量轉為自身的正面能量,不重蹈角色們的錯誤,過得積極、快樂,那才是一種收穫。
大部分的人多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讚賞,但是做好事做大事太困難了,那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呢?譴責做壞事的人就好了。話雖如此,率先糾舉的人,站在糾舉最前線的人還是需要相當勇氣的,但是跟著打落水狗就簡單了。不需要自己的理念,只要附和就好,這麼做除了當好人,還能發洩日常的壓力,豈不是一舉數得的樂事麼?而且一旦嚐過甜頭,一次制裁結束後為了獲得新的快感就會找尋下一個制裁對象吧。一開始的目的是要糾舉壞人,漸漸地就變成強行創造出制裁對象了。
──節錄自『告白』
書中的男學生十三歲,介於大人和小孩間的敏感年齡。
小五、小六到高中,是一個人的人格形塑時期。這段時間,人的思想漸趨成熟,開始會去思考何謂自我、何謂生存,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是最為脆弱徬徨,也最為高傲勇敢的時期。青少年不像大人會瞻前顧後,他們勇於逐夢、追求與眾不同,同時又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從外表看來,他們已具有大人的雛形,卻不是完全的大人;天真稚氣,卻硬要充成熟;能夠侃侃而談自己的見解,許多觀念卻又似是而非;不屑於大人的現實世故,卻又經不起跌倒的挫折。特別在現代少子化社會裡,在父母寵愛下長大的孩子,一方面急於脫離父母保護的羽翼,一方面又容易依賴父母無限的付出,動不動就設法逃避。
這樣的巨大矛盾,正是罪惡絕佳的溫床。
於是,許多半生不熟、充滿不確定感,又容易憤世嫉俗的青少年,為了向父母師長證明自己,就這樣犯了罪。
在現階段,或許他們毫無悔意,因為在他們看來,有充分的理由做這種事。但十幾二十年後,當他們在社會上經過一番歷練,見識到學校和家庭以外更廣大的世界,思想觀念有所改變,對於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也說不定。 就是因為這樣,政府才會制定少年法,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吧。
但是,一味用少年法來保障無所顧忌的青少年,是不是反而會助長他們犯罪的風氣,違害了其他人「生」的權利呢?
我認為書中的女老師說得對:與其因為犯罪手法越來越殘忍,犯罪年齡漸趨下降,而在輿論壓力下,把少年法的保護範圍從十六歲下修到十四歲,還不如減低對犯罪事件的討論與報導。
越是煞有其事地報導兇手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分析他的心理狀態,用長時間大篇幅的報導弄得舉國皆知,就越容易給青少年一個錯誤的觀念:只要犯罪,而且是越殘忍的罪,就能受到越大的矚目,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明星」。如果做好事只能搏得一個小小的報導欄位,壓根兒沒有人注意,何不轉而犯罪?這社會就像嗜血的蒼蠅一樣,只對血腥味有所反應。 這,難道是我們期望的結果?
我們要的是一群經過媒體渲染後,盲目崇拜犯罪者的青少年?還是一群眼見所有人都把犯罪者當成蠢蛋,不屑一顧,因此也跟著爭先恐後與這種人撇清關係的青少年?
我們要的是那一種呢?
不甘平凡
書中綽號「維特」的菜鳥老師,因為崇拜轟動全國的「熱血教師」,渴望追尋他的腳步,忽視了學生的心情,一味追求自我滿足,反而給學生帶來更龐大的壓力。
對此,我頗有感觸。
或許我們都在無意識中,渴望成為別人的「救贖者」也說不定。因為想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生存的意義;因為想被別人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因為缺乏自信、感到寂寞、不甘於平凡,而希望自己至少在某些人心目中,是個難以取代的偉大存在。
但這樣的想法是不是錯的呢?越是從各種角度切入,試著讓自己面面俱到,就越是徬徨無所適從。小說中譴責熱血教師向來的作為:為少數問題學生停下課業,對全班說理,等於是賠上了大多數同學求知的權利。但若老師一律不理會學生內心的苦惱與問題,不做任何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只求順利趕上課程進度,滿足大家求知的部分,這,不會太冷漠了一點嗎?
無論如何,每個人都希望成就一番事業,做一個重要的人物,至少是無庸置疑的。書中的男學生認為一般人老愛說犯罪者「內心黑暗」,試著找出他們黑暗的源頭,都是老掉牙的「陳腔爛調」,這些台詞已經聽膩了。但當他將過去娓娓道來,卻又正符合這樣的論述。
這讓我想到,或許他對「分析內心」的反感,只是不願承認自己到頭來只是個庸俗的平凡人,一點也不特別,這個事實而已。
結語
最初翻開這本小說,原本只想當做吃早餐時的調劑,看看是什麼原因讓它名利雙收,無論原作還是改編電影都掀起一股話題熱潮。想不到接下來幾個小時,我就這樣無可自拔地陷了下去,竟一反最近「同時讀好幾本書,一次只讀一點」的模式,一口氣看完了。好在看過電影的朋友願意撥空跟我討論了近兩個小時,讓我的情緒得以平復下來,換個方式去冷靜思考,否則接下來幾天真不知該怎麼度過。
其實書中不少論點我都很喜歡,也很贊同。諸如對犯罪、對青少年、對人生的省思,都給我醍醐灌頂的感覺,提供我各種嶄新的思考角度,激發更多想法出來。它的書寫方式獨樹一幟,每章都是一個人物的「告白」,雖然描述的是同一段時期的經歷,卻因為人物的個性立場不同,而有全然不同的風貌。
也就是說,這故事最大的懸疑和謎題,不在於事件本身,而是「人心」。只看表面所呈現的事實,很多事只能靠推斷,但當真相透過各種人的「告白」逐步揭露,先前的想法不斷被推翻(比如男學生想殺人,不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是為了引起母親注意),那種驚訝與震撼,不亞於看見一個複雜的神秘案件被偵破。
只是,看到「好」與「壞」在書中不斷重新洗牌,我把這本書買回家收藏的衝動也逐漸平淡,等我看完毫無救贖、寬恕或光明可言的結尾後,便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對我而言,這本書是值得一看,但不值得一看再看。近乎病態的人心,實在也無需過度關注咀嚼(除非個人興趣是研究人性暗黑學)。
最後我很好奇,男學生(渡邊修哉)的母親究竟對女老師說了什麼?似乎也是她的話,使女老師下了最後的決心。
|
- Jun 21 Tue 2011 02:06
[教育‧書評]老師如何跟學生說話──原來讚美也是一門藝術!

於是,原先胸懷大志的,最後熱情消磨殆盡;原先滿懷希望的,最後一個個陷入絕望深淵。其實,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讚美本身,而在於如何表達。這其間的分寸若拿捏不好,就會自掘墳墓,造成壞結果。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會深受其害。
所謂重點,就是「就事論事」,用體諒、同理的角度出發,訴諸對方的感受,不針對他的品格或個性發表言論,對方累積的負面情緒自然能得到消解,進而得到面對問題的勇氣。
另外一些人會問:說話時瞻前顧後,不是不夠坦誠嗎?以這種態度與人相交,好嗎?
可惜,在心理教育這方面,社會給予的關注一直不多,國中以下的師資培訓,也尚有不足,因而造就許多本身心理就不健全的恐龍教師。
- May 20 Fri 2011 11:43
[繪本‧田中宇佐] 『謝謝你,小花新書』發表──心與心的交會
雖然身邊有好幾位親友對繪本感興趣,希望能投入這方面的創作,但因為繪本於我仍停留在「高貴」階段,也就是像畫冊一樣小小一本就動輒兩三百塊的書,別說荷包不夠大買不起,就是家裡空間也容納不下,因此平時逛書展或書店時,繪本完全不在我的採購範圍之內,對優秀的作品或作者,自然也就一問三不知。
這回會接觸田中宇佐小姐的繪本,主要是托了工作的福,有幸在她的新書發表會裡擔當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因此在發表會前,就先拿到她過去在台灣出的三本繪本作品:『禮物』、『暖綿綿的禮物』、『紅線』,以及這回重點宣傳的新書──『謝謝你,小花』。
小心翼翼地翻開來,第一眼,我就被畫中溫暖的色調與可愛的動物所吸引。就連夜晚在田中小姐筆下,都流動著溫柔透明的氣息。她的故事雖然簡單,卻充滿人文關懷與對地球的愛,讓人能夠徹底放鬆心情,帶著愉悅的微笑闔上書本,油然產生面對困境的勇氣。
在發表會之前,我已先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比如狠攪色在2009年所做的專訪。我非常推薦各位去看看這段專訪,不長,總共不到二十分鐘,卻非常發人省思。雖然我不太贊同田中小姐說她不畫人的理由,因為就我看Discovery的粗淺認知,動物其實也有許多所謂負面的特質,諸如群起攻擊敗者、弱者,卻對強者勝利者趨之若鶩等,只不過牠們的能力不像人類這麼高,做不出掀起戰爭這類舉動而已。就本質而言,牠們與人類沒有兩樣,我們只能說人類獸性未脫,卻不能說動物一定就比人類來得善良美好。我寧願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些負面特質,把悲傷殘酷化為樂觀積極,而不是一味歌頌光明。畢竟假裝看不見黑暗,並不代表黑暗不存在,更不代表它就會就此消失。
(再者,其實戰爭也是一種抑制人口的機制,讓地球上生物的數量保持平衡,由這角度來看,壞的東西又變成好的了。死亡也一樣,雖然大家都不喜歡死亡,但要是人人都不會死,地球不是很快就要人口爆炸了嗎?)
不過,我還是被田中小姐對生命的熱忱和理念深深打動了,比如她說「最堅強的不是那些剛硬的東西,而是柔軟,是能包容所有人的真心」,以及「不要覺得自己的力量太微薄,看似渺小的力量,只要累積起來,也會變成非常強大的力量」。大概是因為田中小姐本身就在以身力行,因此這些話說出來,更加具有說服力。
田中小姐本人就跟看影片給我的印象一樣,皮膚黝黑健康,笑容爽朗陽光。雖然個子比想像中更嬌小,卻充滿源源不絕的活力,在她身上映證了「年齡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內心」,我完全看不出她比我大上十幾歲,她就像我的好朋友,不帶半點架子,跟她相處很快就能放鬆心情和戒備,連帶地連工作上的緊張都忘了(因此我老是忍不住跟她哈啦起來,害老闆得不斷提醒我們時間,對老闆真不好意思!)她說比起山,她更喜歡海,而她的確是個海洋般的人,好像能包容一切的感覺。
她最讓我佩服的地方是她的認真。以往我對簽書會的印象,往往是粗獷豪邁,為了爭取時間,少有人願意在簽名上精雕細琢的。但田中小姐希望每個來捧場的人都能盡興而歸,因此她很用心地為每位簽書者畫上一隻小白兔(新書因為主角是猴子,所以畫的是猴子),沒有一本是偷工減料的,使大家看到自己手中的書,都綻放出滿足與驚喜的笑容。
發問時間所提問的,大都是關於繪本創作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現場有不少創作者,希望能從田中小姐身上得到一些經驗的傳承。在此依我的記憶整理如下:
Q:請問妳是怎麼設定角色和故事背景呢?
A:每個人的創作習慣不同,有人是先畫好圖再寫文字,有人是先寫文字再畫圖,我是畫與文字同時產生的,它們就在我的腦中像動畫一樣播放。當我看到生活上的一些事物,產生了靈感,角色和故事就會自己冒出來,並不會特地去做設定。比如『暖綿綿的禮物』中,兔子把毛送給其他動物,讓大家可以做出暖綿綿的床,這個構想就來自我家的兔子(註:田中小姐養了兩隻兔子「福」和「雪」)。因為兔子常會脫毛,有一天我在掃那些毛,把它彈到窗外去時,見到乘風而去的毛被一隻小麻雀叼走。當時我很好奇,不知道這隻小麻雀要拿這撮毛來做什麼,觀察了一下,我發現牠把毛叼回去,鋪在自己的巢裡,給自己的小鳥當床睡。
這件事給了我啟發,有些我們以為沒有用、想丟棄的東西,其實只是對我們自己沒用,對其他人或者其他生物而言,卻是能拿來重新利用的東西。因此我想把這故事畫出來,把這樣的觀念傳到更多人的心中。
Q:請問妳是如何堅持繪本這條路的呢?對於想從事繪本創作的人,是否能給點建議?
A:首先就是熱情,如前所述,我不是專科出身的繪本家,完全是因為自己很喜歡畫而畫下去,要畫繪本,沒有這樣的熱情是不行的。還有就是要確定自己的方向,看自己適不適合走這條路。如果自己很介意經濟能力之類的部分,還是希望有個穩定的工作,或許就不要嘗試比較好(註:田中小姐現在為了維持生計,還有在外面打工。不過她的打工很有趣喔!是考古挖掘,這也是沒有相關背景,只是看到報上徵人的廣告,很有興趣就衝去毛遂自薦而得到的工作,可見行動力和熱情才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
至於怎麼得到出版機會,我也跟一般人一樣,在日本國內就拿自己的作品到處投稿,然後每年都會去義大利的波隆納繪本展,在那裡認識的人,往往能夠促成作品在國外出版的機會。總之只要有熱情、個性適合,又有行動力的話,就能當一個繪本家了。
新書發表會在兩個地方舉行,下午兩點到三點在新北市圖書館地下一樓,四點到五點則在東區的花栗鼠繪本館。
這是一家很可愛的繪本書店,佈置得像童話世界一樣溫馨可愛,營造出一個讓人能夠靜下心來看書的空間。
田中小姐的座位(喔喔,木桌也好可愛!)。
書店特別做了一個田中宇佐作品專區,不過右邊那幾本書(『下雨了!』等)不包括在內XD 田中小姐走過來看到了,指著最上方的介紹牌子說:「哇,好用心,畫得比我還要好!」我這才發現那是店員比照書裡的圖案手繪上去的,以假亂真耶!真是太厲害了!
田中小姐才走到店外就開始驚呼,進了店更是讚嘆連連,拿著相機四處拍照。
這裡的店員和店長個個都慈眉善目,笑容親切又溫柔,一進門就給人回家的感受。她們有幾人似乎也是田中小姐的粉絲,其中一人跟我聊了一下,她和我一樣,最喜歡田中小姐的成名作『禮物』,這本書是在最多國家發行的,描述一隻黃金鼠撿到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彩色球,將這顆美麗的球到處拿去送給其他動物,讓動物們實現內心的願望,最後則把這顆球送給每個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希望大家都能得到幸福。
田中小姐說她畫這本書的動機,是想激發大家的思考,想想自己的幸福是什麼、自己又希望得到什麼。然後當大家接過這顆彩色球,也不要忘了把它送給自己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能心想事成。
雖然整本書完全是由圖片來呈現,第一次看或許無法查覺作者的苦心,但多翻幾次,就會有不同的體會。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繪本不一定需要文字輔助,只有圖片,也有很豐富的故事可說,因為這時故事取決於每個翻開它的人,是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去創造的。這也是田中小姐一再強調的「創造力」。當沒有了文字的限制,只有一幅又一幅的畫面時,讀者的注意力會完全放在畫面上,去注意每一幅畫的細節、彼此間細微的差異,從而得到各式各樣的驚喜,想像力也能在這樣的過程中無限延伸,肆意揮灑。
說了半天,好像都沒進入正題?接下來趕緊就來談一談這次的新書『謝謝你,小花』吧!
台灣讀者應該會感到特別親切,因為書中的主角就是高雄柴山裡的猴子。田中小姐熱愛登山,之前到高雄宣傳開展時,私下曾跑去爬了三次柴山,在這三次當中,她體會到各種在柴山生活著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生命週期,有的長,有的短,但無論他們的生命是長是短,都一樣重要,也一樣有價值。因此她想藉由這個故事,傳達自己對生命、對愛情的一些想法。
我很喜歡她藉由這個故事所表達的東西,雖然平實簡單,卻讓人感動。看到一半的時候,我曾以為最後會有奇蹟出現,但是沒有,田中小姐想畫的不是一個童話故事,它的本質是真實的,可是動人的地方也在此,她讓讀者看見,生命與愛都會不斷傳承下去,這就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田中小姐的簽名(放大版),右下角是她的日文簽名「うさ」,是不是很可愛呢?
結束在花栗鼠的新書發表會後,接著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王朝大飯店。那裡正在舉辦第三屆國際當代藝術發表會,當天正巧是最後一天,時間只到六點,田中小姐的作品也有參展。雖然我不是工作人員,但因為有讀家出版社的老闆和田中小姐帶我進去,因此我很幸運地免去三百元的門票,有機會來參觀一下這個特別的畫展。
它的展出形式很特別,不是如以往我們對畫展的印象那般,在一個明亮寬敞的畫廊展出,而是在飯店的小房間內。
這層樓的房間大概都是畫展的展示間。
田中小姐的單幅畫作表現的是她的心境,同樣寧靜而溫柔。
她說作畫時之所以最常用壓克力,是因為它相較油畫,較不會污染環境。這份時時考慮到環保的心,特別讓我感動。
每幅畫上都有標價,喜歡的人當場就能把畫買回家。看了看標價,每幅都要上萬,難怪這活動會選在王朝大飯店舉辦。畢竟會被畫展吸引來的,除了內行人,就是房客,而能住在大飯店裡的,不是名流,就是富豪。放眼望去,那些參觀者的穿著打扮大都入時高雅,和街上的路人截然不同,出手大方也在意料之中。
這件T恤是田中小姐手繪上去的唷!能製作自己獨一無二的T恤,真是酷斃了!
前後還有用特殊顏料做成的兔子腳印。
量販的T恤。
田中小姐的周邊展示櫃。
- May 17 Tue 2011 16:01
[閱讀‧台灣]拒絕聯考的小子──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Image.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lh3.ggpht.com/_PoG40q94FsM/Tc_79-xY1JI/AAAAAAAAFGQ/xWhYMv6FyGA/s1600/Image.jpg)
吳祥輝這本『拒絕聯考的小子』很薄,拿到試讀本時,我自信滿滿地想,不一會就能把它解決了。卻想不到零零碎碎花了三天左右才全部看完。
一方面,這本書的內容比我想像中更有深度,不是純粹一本青年勵志書或自傳,而有很多思想性的東西在裡面;另一方面,我自中途便刻意放慢速度,捨不得一口氣看完,想讓這本書帶給我的勇氣與鼓舞,能多陪我一會兒。
P.S. 感謝遠流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這真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 Apr 23 Sat 2011 01:37
[閱讀‧日本]馬克斯之山──交錯複雜的人間悲歌

最後我忍不住想,所謂「馬克斯之山」指的究竟是什麼呢?每個人心中,是不是都有一座交替出現的明山與暗山?
P.S. 感謝獨步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 Mar 18 Fri 2011 01:21
[閱讀‧中國懸疑] 大懸疑──果然萬分懸疑!
- Feb 27 Sun 2011 19:16
[教育] 愛‧上課──台灣GTO創造的教育傳奇
- Feb 25 Fri 2011 01:48
[實用工具書] 拿起麥克風就能說:教你風靡全場的說話之道

書、自然、音樂,我打從心底慶幸世上有這三樣東西,讓我在人際關係遇到瓶頸,生活不順遂的時候,從緊繃無助的狀態中放鬆下來,找回自己,重拾平靜,並能開啟視界的另一扇窗。
好比今天在書店裡發現了這本書──《拿起麥克風就能說:年薪上億講師教你風靡全場的說話之道》,作者大谷由里子從家喻戶曉的藝人經紀,轉為專業講師兼作家,以自己的親身經驗出發,給立志成為講師的人種種實用建議,無論標題還是內容都相當吸引人(而且名副其實)。
我不但從中學到不少說話技巧、演講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也得到一些反省。能夠對昨天在工作上遇到的不快釋懷,並換個角度想,或許別人不尊重我,是因為我先在不知覺中惹火了別人(但我並不因此認為那個沒敲門就一語不發闖進來干涉我學生的女老師,所做所為是正確的。相反,我認為為人師表者,教人一套,自己做一套,非常之不可取),這也是意料之外的豐富收獲啊!
最近我對書的興趣越來越濃,十幾年來,我欣賞喜愛的重心一直擺在影視上,直到這兩年因為想嘗試寫作,才開始大量接觸書籍。而且不像以前只看小說,也會多多涉獵實用工具書。不分類別,幾乎只要看標題,覺得:「好像蠻有趣的!」就會拿起來翻翻看;跟我感興趣或工作需要的領域相關的書,更是多多益善。結果因此發現不少好書,而且深刻體會到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是什麼意思:
只要你願意,願意忍受書店裡硬梆梆的椅子,或圖書館破爛的書籍狀態;願意花上一些時間,無論是一個週末還是一個下午,不必花錢報名參加各種心靈成長課,也能免費學到豐富的知識與人生道理,因為書就是我們現成的老師!
比如說話術,我對它之所以深深著迷、想多下苦工鑽研,不是因為我從小就立志當講師或推銷員,而是我知道它能多麼深刻地影響我們的人生。
想想看,我們有多少時候「需要」上台面對聽眾?──學生可能要上台報告,上班族可能要對老闆、贊助商,或者一群同事報告;學生參加社團,學長姐要把知識技能傳承給學弟妹,同樣需要上台報告。再想想看我們有多少時候「需要」說話(或「推銷」)?──看到一部好看的電影或一本好看的書,迫不及待要介紹身邊的人去看;求職面試時,試著讓老闆相信,雇用你絕對是正確的選擇;買東西時,想辦法說服老闆算便宜一點;追女友(或男友)時,盡力以三寸不爛之舌,表達你的愛意與欣賞...
我們的人生,是不是很多時候都是由說話來決定的?(如果不會說話,你甚至不能為你的小孩說床邊故事!)
所以我始終相信,要改善自己的人生,首要之務就是加強說話技巧,讓自己敢於表達,善於聆聽,樂於溝通,這樣無論做那一行業,想追求事業還是愛情,都能手到擒來,無往而不利(當然,前提是不能光嘴炮,行動上,以及最重要的──人格上,也要能加以配合才行)。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翻開這本書。而且我想說的是,它真的寫得很棒!書本身並不厚重,字體大,行距字距也大,如果縮小或縮短,應該會更小本(對我來說這是個缺點:佔空間。我會比較猶豫要不要買下它),但每字每句都是精華,是作者經由每年平均兩百場演講的經驗中得到的,簡直就像蚌殼裡的珍珠,簡短有力又切中要害。
當一個講師所需要注意的每一項每一點,都扼要易懂而幾無保留地展示在讀者眼前。
就算不是專業講師,而是教授一般科目的老師,或其他因各種理由需要上台面對聽眾的人,都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誰知道將來會不會派上用場呢?先讀了,總不會是損失吧。
至少,我還發現了一個跟「說話」無關的好建議。它可以幫助我們增進人際關係、拓展人脈、得到更多機會。
而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隨身在包包裡放一些貼心禮物,依場合,在適當時機拿出來送給別人。如此不但加深別人對你的印象,那印象一定也是充滿美好與溫暖的!
作者:大谷由里子
譯者:林佩儀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30日
- Feb 20 Sun 2011 01:13
[歐美] 畢業後──輕鬆詼諧的愛情/人生小品

我本來以為我是老虎,但其實我只是驢子,我只是馱馬或牛,任何一種吃苦耐勞,乏人賞識的動物。
──摘自『畢業後』
畢業後,該有多麼光明的大好前程在等著自己?相信很多畢業生,都曾雄心萬丈地這麼夢想過吧。
這部小說的女主角蕾登也不例外。她從小就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而且精心規劃好了未來的每一步,堅信以她的能力,必能如願以償地登上成功的頂端。然而,很快地,她就發現事與願違。有些時候,不見得比自己強的對手,就是有辦法拿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機會;有些時候,費盡千辛萬苦才圓的夢,不見得就和當初預想的一樣美麗。
面對這人生的交岔路口,該如何選擇?
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堅持下去,還是另闢蹊徑?
『畢業後』份量不厚,用充滿現代口吻、輕鬆詼諧的文風,透過女主角的獨白來發展故事(這種風格最近很常見,並不令人陌生),易懂易讀,就像一部小品電影(它也的確改編自某同名電影)。不過,這也代表,它跟大部分好萊塢愛情喜劇一樣,起承轉合很清楚,女主角最後的選擇也在意料之中:開始懂得珍惜身邊被她忽視的人事物,拋開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空想,把握看起來平凡卻陪她一路走來的幸福。
順道一提,女主角一直擁有全世界,但她渾然不覺自己手中握著滿滿的幸福,反而把言行舉止異於常人的家人,當成麻煩兼丟臉製造機,也不曾正眼看過默默守候自己的青梅竹馬,總是想向外追求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事物,認為那才是幸福。我忍不住回顧自身,是不是我也這樣輕忽了我所擁有的幸福呢?跟不喜歡打扮的爸媽出門,總是有些為他們邋遢的穿著或不按牌理出牌的舉止抬不起頭來,無法抬頭挺胸地向人介紹:這是我的父母。我想我最需要的,也是這種洗盡鉛華(和虛榮心),注視本質的眼光吧。
就算外頭的天氣陰雨綿綿,只要心裡陽光普照,世界看起來也會充滿色彩,無比美麗。只要換個角度去看,陰雨的反面,或許正是海闊天空。
作者:艾蜜莉.卡索
原文作者:Emily Cassel
譯者:黃宇瑩
出版社:八正文化
- Jan 03 Mon 2011 23:30
[中村文則] 掏摸──擁擠中的寂寞
譯者:葉韋利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 Nov 07 Sun 2010 00:47
[李碧華] 餃子──做一個永遠青春美麗的我
- Oct 25 Mon 2010 04:58
[李碧華] 霸王別姬──不是鮮血,而是一句再見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也因為如此,程蝶衣(虞姬)所選擇的與段小樓(霸王)訣別的方式──不是鮮血,而是一句淡然的再見──給我的震撼和衝擊,更強更深。
你不愛我
詞:李焯雄 曲:薛忠銘
有一些痛楚看不見淚水 有一種防衛叫做我無所謂
丟給我一些喜悅的碎屑 卻帶走我一切
你不愛我 你真的不愛我 盡力而為我拚命給也是浪費
你不愛我 是我捨不得 是我不配 和命運作對
你不愛我 你真的不愛我 一直以為我是後衛 原來只是那後備
- Oct 10 Sun 2010 02:36
[李碧華] 胭脂扣──我要是愛上了你,你就死在我手裡!

還不是大家自己騙自己?
什麼叫痴?什麼叫迷?
- Sep 07 Tue 2010 00:29
[歐美] 食夢者的黑暗書──生死界限的崩壞

翻開『食夢者的黑暗書』不久,我就驚訝地發現,故事的調性和上集明顯不同。上集結尾給我一種浩劫餘生、苦盡甘來、撥雲見日的輕鬆感,雖然經歷一場死鬥,血流成河,愛恨交織,苦澀感傷,但繆小姐跳下海往前游去的那一幕,讓我看到了希望,覺得這一切還不算是灰暗的悲劇。天大的困難,有繆小姐、小張主教、史文生大夫在一起,一定能攜手克服。
而且,若這復活壓根兒就不是自己想要的,只是為了達成某人私慾的媒介,根本沒有人會去考量當事人的感受,管他目標對象是什麼阿貓阿狗,只要能成功移轉、達成目的就行,這樣活著,不也如行屍走肉,生不如死?
難怪書中一再提到「腐化」、黑色膽汁一類的字眼,全然沒有重生理應具有的歡騰喜悅。這種生死界限的崩壞,代表的其實是一種更殘酷、更可悲的毀滅──當個人對自己的意志和身體不再享有自主權,人人隨時可能淪為野心家的奴隸,無法痛快支配自己的人生,又怎能算是活著,不就只是一種工具、一具機器而已?
- Jun 24 Thu 2010 23:05
[日本時代小說] 大帝之劍──令人眼前一亮的人物
……
出色的人物設定
滾雪球般的劇情
P.S. 感謝皇冠提供試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