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無法理解"利家與松"中的角色心態描寫...利家從柴田勝家倒戈到秀吉陣營的兩集, 因此成了我心目中到目前為止全劇最大的敗筆。覺得編劇為了讓利家跟松的形象符合"正義剛直", 把他們的倒戈都描述得冠冕堂皇的, 甚至安排讓柴田本人去勸他們倒戈, 簡直不合常理到極點...而且阿市對建議開北庄城門向秀吉投降的不破直斥不諱, 卻對臨陣倒戈的利家無半句怨言, 甚至聽到他的聲音還一付開心感動的樣子, 實在令我無法理解...
而且利家的心情也未免轉變得太快太突兀了, 原本誓死追隨柴田父親, 後來態度卻一再軟化、妥協, 最後索性聲明柴田的首級要由他來取, 如此才對得起父親大人云云...天啊! 這樣的價值觀也太混淆了吧...我寧願利家別表現得這麼假仁假義, 心機重就心機重嘛! 反正戰國時代不這麼做就很難活下去, 就像利家和柴田雖然私交甚篤, 但沒人能保證戰爭一打起來還會互挺(可能也是因為互打的都是好友吧), 因此柴田還是要求利家交出一個女兒當作人質一樣, 在那種誰對誰都不留情的時代, 何必一定要裝得有情有義呢? 雖然角色們過於冷靜的態度往往讓我有種錯覺, 好像日本戰國時期的人們都不需要感情一樣, 為了保住領土、向上爬升, 妻女母親都要外送到其它領主的城內充當人質, 感覺好冷酷無情啊...
劇中利家和柴田口口聲聲自己舉兵是為了天下百姓, 但我實在不懂為什麼讓秀吉取得天下就是枉顧百姓, 明明他才是最得民心的一個啊! 而且利家和秀吉明明就是好友, 有什麼理由認定他無法治理好天下? 讓我懷疑一切不過是利家不甘輸給秀吉、又礙於對柴田有人情債要還的藉口。 而柴田, 我也無法理解他至死不屈的理由, 當年他扶持織田信長的弟弟失敗, 後來不也投靠到織田信長那邊, 背叛自己原本的主公, 還害他被殺嗎? 因此他倆都口口聲聲為了主公, 說些好聽的表面話, 反而讓人起雞皮疙瘩...我不禁聯想起"白色巨塔"中的一眾教授, 往往都以完美的理由作為草菅人命或實現自己野心的藉口, 但跟隨他們的人何其無辜啊...那時真為這些領主們的士兵及家臣百姓們感到沉重, 主子的一時意氣, 就可能導致他們的滅亡, 但他們只能默默接受這命運...
我也不懂, 對這些古人而言, 到底是家族重要, 還是名節重要? 我原以為日本武士最重的就是名節, 如果主公過世, 一定會集體自殺以明志, 但利家和松到最後卻又口口聲聲一切都是為了前田家, 這不是很矛盾嗎? 尤其是松到後來簡直被描述得像個神佛般, 真令我受不了...我受不了明明做著卑鄙的事, 心機明明很重, 卻還被他人拱得高高的那種人物劇情...希望後段會好一點, 不然我對這部劇的好感就要幻滅了...(不過在本能寺之前的每一集都很棒)
- Dec 13 Wed 2006 21:40
"利家與松" 果然倒戈被冠冕堂皇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