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晚看「大公司小老闆」(In Good Company,2004)到半夜一點半才睡,這部由「非關男孩」導演自編自導的電影,由丹尼斯奎德、Scarlett Johansson、Topher Grace主演。本來我對它沒啥興趣,因為我一向不喜歡丹尼斯奎德,加上看DVD封面,覺得Topher的長相不討喜,故事大綱也不怎麼合我胃口,因此從沒租它的打算,直到前晚看「敲開我心門」時順道看了它附送的幾部電影預告,覺得這部片似乎沒想像中差,且意料之外地有我頗喜歡的Scarlett Johansson和比在DVD封面帥多了的Topher Grace談戀愛,因此衝著Topher Grace和Scarlett Johansson,我昨天還是租了這部片。(along with ”Mean Girls”、”蒙面俠蘇洛”、”I love Hucklebees”)看完後覺得劇情普普,Topher Grace卻因此成為我欣賞的男星之一。

它主要在描述兩個男人的衝突:丹尼斯奎德演的51歲資深主管Dan,及Topher Grace飾演的26歲年輕新主管Carter。當Dan發現自己公司(“American Sports”雜誌)被購併、自己一夜之間成了比自己小一輪的Carter的「副手」,且得幫著Carter裁掉自己雇用的工作夥伴時,人情和飯碗讓他內心掙扎痛苦不已。但衝著老婆即將生下第三胎(很可能是他盼望已久的兒子),大女兒Alex(Scarlett Johansson飾)又轉學到學費較貴的紐約大學就讀,家裡正值急需用錢之際,他怎麼說也不能貿然辭職,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留在Carter身邊聽候差遣。想不到就在此時,他竟發現Alex和Carter已暗中交往了一段時間…

我覺得這部片挺新穎之處在於:不只是描述Dan這個中年危機的主管(一般好萊塢片,這種角色都是百分百主角,故事往往只由他們的視點單線進行,事件都是圍繞著他們發生的),亦同時描寫Carter的生活情況,顯示出一個外表年輕有為、野心勃勃的「新/小老闆」,並不如表面看起來那麼光鮮亮麗、深具威脅。片中的Carter一直給我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可能是他本來就有點神經質結合脆弱的特質吧,在妻子離開他後,他內心的寂寞和黑暗就越來越大,讓他隨時都像要倒下或崩潰的樣子。不知是不是因為女性就是比較容易被這種男人激發母性本能,讓Alex對他首先產生感情,然後主動出擊。(說真的,我有點驚訝是Alex主動追求,一直以為會是Carter先追她的…)可惜這段感情隨著Dan的反對,最後無寂而終,反而給我一種「既如此何必來這段」的感覺。畢竟片尾都老套地安排Dan重拾舊職,讓Carter被炒魷魚了,既然Carter不再是Dan的老闆,為什麼他不能跟Alex在一起?若Carter真如Alex提出分手時所說的,只是想找個感情依靠才跟她在一起,那也就罷了,偏偏劇情又演得像他們有培養出真正的感情,因為他們都覺得跟對方在一起有種前所未有的自在,可以盡情地聊天什麼的…

劇情最令我垢病的莫過於結局安排Dan復職。前半劇情稍顯平淡、沒讓Dan和Carter擦出期待中的火花也就算了,這安排更如Carter的同事所說的一樣「讓人感覺被耍了」。不知美國企業互相購併的情況是不是像片中描述的那麼嚴重、頻繁,否則真有種兒戲的感覺…而且我本以為劇情會安排Dan和Carter雖價值觀對立,卻在共事中學到彼此的優點、互相欣賞之類的,想不到根本是一面倒地安排「薑還是老的辣」,在最後那個關鍵兩人事業的「拉大客戶」行動中,Carter可說是毫無用武之地,一切還是得靠Dan來搞定,一切還是照好萊塢的老步調走,讓我好失望…

說真的,比起遭遇事業危機的Dan,我更同情Carter。雖然他出場時感覺有點白目,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內自high,連老婆厭倦他、前方有台車都沒查覺,才導致先出車禍後離婚的窘況,但也不知是不是印證「表現出越渴求某樣東西的樣子,別人越吝於給予」這句老話,在他越寂寞越渴望有人陪的時候,偏偏周遭沒半個人想鳥他,大家像是一致排拒他似的,連好好聽他說句話都不願意,只想盡快遠離。感覺他除了沒家人、失去老婆外,連半個朋友都沒有,工作之外就只能在家邊踩跑步機邊打電話找人,生活超級空虛。Carter唯一有一絲權力的地方就只有職場,除了職場外就沒人願意正面回應他了。像是他不被任何人需要似的。不知編導為何要給Carter這種盡乎極端的設定(或是因為他是個怪咖,所以大家不敢或不想接近他?),但看他這樣,我真的忍不住要同情他,並忍不住埋怨Dan為何明明查覺這點,卻依然不肯給Carter好臉色看。(他看到Carter到後來索性住在公司,也聽到Carter說他青少年時期,父母從未打電話找他過,etc.)除此之外,我也不懂Carter為何會偏愛Dan而不是其它人,是因為Dan給他「父親的感覺」嗎?總覺得打從第一次見面,他對Dan就有種莫名的好感,遠在他知道Dan就是Alex的父親之前…

不過撇開劇情面不談,演員的表現倒相當令人激賞。最亮眼的莫過於Topher Grace。他的長相略嫌稚氣,跟陶比馬奎爾氣質很類似,都是娃娃臉、膚色很白、文弱書生的類型,但他的演技有種英國演員略帶神經質的感覺(很難形容,可能是因為他常常高揚的禮貌語氣讓我想到英國人吧),卻在不安與神經質間穿插一種沉穩與悲傷,賦予Carter這個角色更複雜的層次,而不是個看來職過其實的小丑型年輕主管而已(有時我真的這麼覺得),讓人很難不把目光定在他身上,觀察他內心更深層的側面,這令我對Topher Grace的其它電影產生莫大興趣,很想看看他演其它類型的角色會是什麼樣子的。反而丹尼斯奎德依然難以贏得我的好感,覺得他的演技就是四平八穩而已…可能他的氣質和演戲方式就是不對我的味吧,我比較喜歡用眼神交流那種「眼神會發光、好像河流一樣眼波流動、感情豐富」的演員…但丹尼斯奎德的眼睛怎麼看都不亮,也就難以對我展現他(應該有的)魅力了。Scarlett Johansson則依然亮眼。雖然戲份不算多,但她把Alex這個女孩演得好特別、好有魅力,可能是因為Scarlett Johansson雖然外型美豔,但打從童星時期就一直給我一種中性的堅毅印象之故,她演的女性在美貌之下總有種聰慧、深層的特質待挖掘,讓人會對這角色在螢幕之外的一舉一動感興趣…而且她金髮白膚的外表也常會給我一種「她不屬於這星球」的錯覺…

總之這故事雖不算推陳出新、令人眼前一亮的類型,但至少它沒安排Carter轉而成為Dan的副手,這點已夠令我欣慰的,再來就是看演員啦,光這點就蠻值得花一兩小時在電視機前的了。

P.S. Carter常令我想到臭蛋,覺得他們同樣是私生活不太行的菁英份子,對自己的本事感到自傲,對生活卻有些不知所措…可能臭蛋不是這樣也不一定,但在看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像在看臭蛋,感覺好熟悉,超怪的!

下面是一篇在批踢踢看到的影評,我覺得觀點很新、很棒!

作者 asity () 看板 movie
標題 [心得] 大公司小老闆
時間 Sat Jul 2 13:55:09 2005
──────────────────────────────────

這部片我覺得,他其實在表達一種價值間的對抗
兩位男主角一位是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
靠著人脈、熱誠,以感性從事他的廣告行銷
而另一位是新貴,靠著創意,在大集團裡嶄露頭角

這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
丹尼斯奎得其實象徵的是傳統價值中的好男人
一個可靠,有肩膀的,可以稱起一個家的男人
而且靠著情義去建立生意

而那位小老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理想路程
進入一家好公司,追隨的時代的腳步,被大老闆提拔
開著名貴跑車
但是卻在私生活上,遭遇挫敗

當然,看的出來編劇及導演站在的是哪一邊
追隨時代的人,卻被淹沒在時代當中,
新興的管理人形象不過是經過妥善包裝後的漂亮口號
背後卻只是冷酷無情與唯利是圖的交易手段
正如同奎德所質疑的
當公司只注重成本與效益的時候
人在哪裡?
跨越國境的商業集團並不是個對人民負責的國家
而只是個跨越國境的壓榨
但是那樣的壓榨卻成為被信奉的價值
被奉行的規律
那些員工,根據這樣的價值毫無愧疚的資遣掉不需要的人
直到自己也被資遣的那一天

這樣的信仰,不就是存載我們的生活之中嗎?
被塑造出來的商場英雄
被商業雜誌傳播的企業文化(或著該說是意識型態?)
審或所謂的教育訓練
在口號之下,這些人,其實都只是同質性的可替代品
用過、即丟

而印在小老闆臉上的那一拳
正是舊有價值對資本主義浪潮的反動(至少被奎德包裝成這樣)
人生、歷練、經驗、人情、這些都不是有效率的事
但卻是維護過去社會關係的基礎
當管裡潮流意圖淹沒這些社會價值時,
從過去走來的這些人卻感到無力抵抗.............
那一拳,看在那位被女婿說服的大亨眼中
正像是個革命的號角,激起了他對自身的肯定和認同
同時也就成就了奎德的價值和認同

當然真要說,我會說這部片其實到最後走向了很父權的保守價值觀
但是他對現代大企業的批判我是肯定的
在剝削與交易之中,人該何去何從
誰該對他們負責?
當天下或遠見作了專題,讚揚某人有效為企業瘦身時
那些人,又在哪裡?他們的子女又在哪裡?
我想這些都是這部片所點出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