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照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本以為「天之驕子」(The Emperor’s Club,2002)只是部老套的教化片,像「心靈捕手」或「蒙娜麗莎的微笑」之類,教師一開始都會遇到冥頑不靈的學生,學生一開始也百般刁難老師、不肯敞開心房,到後來才兩邊互相「影響、感化」,達到最佳催淚效果。因此我並不抱多大期待(雖然我很愛「心靈捕手」)。想不到,上述那種老套的模式正是導演所期望避免的,因為他想由另一種角度來看師生關係、傳達另一種訊息,使它成為一種頗為另類的「教化片」。我覺得導演成功了,至少他成功地吊住我的胃口,又不肯滿足我的猜測與預期,在結尾卻能給我最大的感動。不知為何這樣一部佳片,在IMDB的評價反而普普,也未受到各大獎項的重視,真可惜!

我是衝著Emile Hirsch才看這部片的,但這部片讓我注意到另一個也很優秀的演員---Kevin Kline,他飾演教授古羅馬和希臘史、把教書當成信仰、原則與教育熱忱兼具的好老師。平時他總是不茍言笑,但內心其實很熱情善良,甚至抱著(一般社會人士口中)天真的理念。就這點來看,他跟「竊聽風暴」的衛斯勒實在很像!而Kevin Kline的氣質和眼神跟Ulrich Mühe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種冷靜、威嚴,王者般的氣質。就是這點讓我注意到他的。

而Emile Hirsch在此片演的桀驁不馴學生貝爾塞卓,亦同樣搶眼,和Kevin Kline激出耀眼的火花。之前看的兩部Emile Hirsch的片,他都是演乖乖牌型青少年,還差點把他定型為這類型男生,想不到他演這種外放的角色也能演得如此逼真,且極具魅力!我這才發覺,他的眼神和眼睛,跟李奧納多超像的!有時他們的表情看來簡直一模一樣,難怪當初看到Emile Hirsch時,我會有眼熟的感覺。

我喜歡這部片想傳達的:一個教師的成就,不在一次的成功或失敗。因此杭德老師雖然到最後還是無法把塞卓導向正途,並不代表他多年來的教育就是失敗的,他依然可以贏得其它學生的敬重。片中一段話很感動我:「好的老師從沒有自身的成就,他們傾一生之力灌注在學生的生命裡。他們像是樑柱,撐起學校的一片天;他們也點燃起學生的生命火炬,指引他們人生最重要的方向…。」

唯一令我感到遺憾的是塞卓(或許杭德也這麼想)。常忍不住想,如果杭德老師當年更堅決地讓塞卓知道,是他「操作」讓塞卓進入凱撒獎決賽,但這和不揭發他作弊的事實一樣,都不是因為他是議員的兒子,而是因為杭德不願傷害塞卓的自尊、讓他放棄自己好不容易努力得來的成果(不過我還是不太懂,為什麼塞卓明明有讀書,一上台連第一題都答不出來,他不是很聰明嗎?如果編劇安排他到後面比較難的題目才開始答不出來,我覺得會比較合理),25年後的塞卓會不會有所不同?塞卓從自己和父親相處的經驗得到的教訓是:好好對待自己的兒子、做個好父親。然而他還是步上父親的後塵(或是25年前杭德老師帶給他的傷害?),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因而無法真正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金錢和權力?最後安排他兒子無意間聽到他作弊的真相,或許是想傳達「就算是贏家又如何,如果他失去兒子對自己的信任,他贏得開心嗎?」的道理吧…

P.S.感覺劇組蠻用心的,長大後的演員都找得跟少年期演員很相似,只有塞卓這個中心人物例外。實在不敢相信塞卓長大後會變醜這麼多啊…(哀嚎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