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口氣把之前在緯來斷續看過片段的"白色巨塔"第十話及十一話看完了.
書都沒念,真糟!^^||
因為老媽難得來跟我一起看,忍不住就多看了點,十一話又比想像中長...

話說回來,
我好像比較能理解會何日劇中的里見會一次次地向不安的佐佐木太太保證,
把病人交給財前沒有問題了.
之所以說"比較"能理解, 是因為副教授時代的財前的確比較負責任,
即使有他冷酷的地方, 依然能盡醫生的本份;
然而一旦升上教授, 財前就整個自信過剩起來, 表現得更加勢利與剛辟自用,
再也聽不進里見的任何建言
(小說中財前的傲慢程度還不只於此,是更加自我膨脹到令人厭惡的地步...)
因為有這前後落差的存在,
因此里見由拍胸脯為財前保證,到連他自己都懷疑財前程度的轉折,就比較合理點.
畢竟里見也不知道財前升上教授後,對人的態度會180度轉變啊...

只是, 副教授時代的財前, 真有里見說的那麼值得信賴嗎? 我很懷疑

從先前的種種跡象看來, 兩人理念不合的情況已經存在很久了,
這點里見也很清楚, 財前並不是那種重視病人生命勝於一切那型的醫生.
那麼, 為何他還要打這種人命關天的包票?
如果我是佐佐木太太, 在憎恨財前之外, 最恨的會是里見.
因為這個人等於是披著好醫生的外衣, 間接把丈夫推上鬼門關的兇手.
日劇中佐佐木的死, 不只財前,
姑息他犯下此錯誤的柳原及第一外科醫局員, 甚至里見, 都要負很大責任.
首當其衝就是里見.

醫局員們的勢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柳原則太嫩
(不知道現實狀況中, 派柳原這樣的菜鳥擔當主治醫師是否可能.
小說中的柳原此時早已是當過六年不支薪助手的支薪助手,
雖然年紀也不算大, 但已有一定的經驗了,
不致於在急救佐佐木時毫無用武之地, 或對診療方法毫無概念,
只能對財前或其它醫局員唯命是從)
里見等於是醫術及醫德兼具, 有經驗又熟知財前個性的人.
但他堅持把佐佐木交給財前治療, 在財前未盡責時, 先是向家屬掛空頭保證,
查覺不妙後, 又向現實妥協, 未能答應家屬幫忙診療佐佐木的要求等.
小說中的里見, 感覺上已盡了最大努力在幫佐佐木, 但他事後仍感到後悔,
如果自己在佐佐木死前就如此堅持, 而非到他死後才幫他出庭作證, 那就好了.
日劇中的里見比小說更需要自我反省這一點.
因此對日劇中的里見, 我多少有些厭惡, 覺得他有點偽君子的味道.

小說很多情節安排都比日劇合理許多
但財前探訪集中營一節, 我卻偏愛日劇的版本
雖然小說也不錯, 但帶給財前的是另一種訊息.
即德國人(小說中財前是到德國參加學會)在面對這種歷史罪名時, 不會逃避
雖然或多或少是受龐大猶太人團體的壓力所致,
但財前認為若德國人真有心想泯滅過去、掩飾罪行, 可以不顧一切把集中營毀掉
因此他相當佩服德國人.
他認為若換作日本人, 一定會想盡辦法掩飾過錯(他指的似乎是南京大屠殺).
同時, 財前也想到, 雖然是如此殘忍的人體實驗,
卻也同時促使德國在二戰後醫學進步神速, 而得以拯救更多人. 真是諷刺
更諷刺的是, 財前自己終究也脫離不了"日本人的習性",
在佐佐木事件中, 為了掩飾過錯不擇手段...

話說回來, 日劇的集中營, 帶給財前的又是另一種思考.
"執行這些殘忍事的人, 是本應拯救人命的醫生."
這句諷刺的話微妙地對照出此時財前的處境.
他雖無法理解殺人者的心態,但他無形中卻作了和殺人者無異的事--
因對病人漠不關心, 而意外導致病人死亡...

通往集中營的鐵軌分作兩條, 到此的猶太人會先在月台被分類,
尚能工作者往右, 老弱病殘往左, 也就是有毒氣室的地方.
但這並非天堂與地獄的分別, 因為兩邊都是地獄.
站在分歧點上的財前, 他選的是那條路?

我突然想到, 財前的病人們, 似乎也都在一個無形的月台被分過類
有錢有勢的一邊, 沒錢沒勢的一邊.
有錢有勢的通往良好診療與性命保證,
沒錢沒勢的則連總會診都別想教授伸手為你觸診...
只是,在財前的月台,那個命運的分歧點真的代表了天堂和地獄.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看日劇"白色巨塔"第八回, 在財前為教授爭奪戰焦急不已的時候
里見送上個病人要他幫忙治, 就是之後讓財前惹上官司的佐佐木庸平
"不管你有沒有當上教授,你都是我心目中值得信任的外科醫生."
一句話,就哄得本想拒絕的財前接下這個病患
之後因財前心繫選情, 沒心情好好為佐佐木診治,
佐佐木太太見狀, 不安地問里見把自己的先生交給財前沒問題嗎
對此里見也肯定地表示:"我保證沒有問題, 財前是值得信賴的醫生."
一句話, 又哄得佐佐木太太消除了內心的不安...
結果因為這個選擇, 佐佐木太太失去了丈夫,
財前最後也因忙於官司及新大樓而未能早期發現癌症去世
說到底, 還是里見的保證害死他們的啊...

雖說財前也要為這事負責任, 畢竟他向里見保證過一切都沒問題
但怎麼說呢~ 里見的過於天真也難辭其疚吧...
因為他應該比任何人更了解財前才對,
實在不懂他怎會做這種沒根據的肯定結論...

或許小說還好一點, 因為小說中里見與財前並不熟, 但很肯定財前的醫術,
加上里見在內科檢查時無法確定佐佐木是否患有癌症,
因為各項檢查都在擬似胃炎與癌症的邊緣, 無法真正讓人安心,
胃鏡又有照不到的死角, 才會去找食道癌專家財前商量,
請他為佐佐木作進一步檢查.
也就是說小說裡的里見在去找財前幫忙時, 並不確定佐佐木得了癌症,
是財前聽了里見的描述後, 特地用X光仔細檢查胃鏡照不到的死角
才發現了常人難以查覺的賁門癌.
財前還為自己高明的讀X光片能力沾沾自喜.
也因此才決定由財前進行手術. 一切都是很自然地發展成的
不像日劇是一開始里見就檢查出食道癌,
在明明也可以委託其它人進行手術的情況下,
依然選擇去找忙於選舉的財前.

而且小說中的財前在佐佐木庸平事件時, 早已當上教授
是因為要忙出國參加國際學會的事
加上過於自信與自大
對里見凡事謹慎處理、詳細檢查到安心為止的作風不以為然
認為主門灶在賁門的癌應該不可能遠距轉移到肺部, 因此不主張照斷層攝影
而且手術非常成功, 他在手術時仔細檢查四周臟器皆沒有轉移現象
由此判定癌細胞更不可能出現在肺部
才會把癌性肺肋炎誤判為術後肺炎, 造成佐佐木死亡
這個理由比日劇中為躲掉最後一次東教授總會診, 刻意在當天安排手術合理多了...
或許日劇有日劇的考量吧, 不過在很多情節及細節的安排上
小說還是比較面面俱到、兼顧戲劇性與合理性. 也比較能說服我...
只可惜, 小說中的財前在當上教授後, 越來越不可一世
不論對誰都冷酷無情, 完全沒有身為醫生的良心
不像日劇中的他, 至少還有理想, 對里見也既往不咎,
所以看小說時我是里見派, 看日劇就變成完完全全的財前派了...

小說中的里見, 真的是個很令人敬佩的人.
光看他出場就令人感到安心
他是個以研究為職志的醫生, 個性上完全是大河內一派的基礎組,
沉默不善交際, 平時除了看診, 就是埋首研究
追根究柢及謹慎小心是他看診的一貫作風
在還未確定病患得了什麼病以前, 總要一次次不斷檢查, 從不願以直覺來推測
也因此才能一次次發現其它醫生難以發覺的早期癌症

日劇中的里見相對之下熱血外向許多, 有時看了反而對他反感,
覺得他熱血過頭, 過於理想化, 反而有點白目...
日劇中他對佐佐木及其它病患的態度, 都有點關心過頭了
小說中他就純粹是從一個醫生的角度來對待病患,
在面對因病情棘手而多次檢查的病患時
也不忘注意別因對病患產生個人感情而影響診斷
之所以建議佐佐木家人解剖屍體、為他們出庭作證, 都是基於誠實的良心
以及希望此舉能促進醫學進步, 將來幫助更多人的前提
相較之下客觀理性很多...
也因此, 小說中的里見更能引起我共鳴, 令我認同
或許他只有一個缺點, 就是對家庭幾乎漠不關心吧~
不像日劇是個好爸爸、好丈夫的感覺...
呵, 不過不論日劇還是小說, 三知代都是個我討厭的角色就是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瘋狂迷上"白色巨塔"
上上星期起, 每天都去書店報到
像在看連載一樣把小說上跟中集都看完了
很久沒這樣積極地閱讀了說...覺得這樣的感覺很好, 很充實^^

上周日終於開始看下集, 但因為期中考在即, 想說考完再來看
目前小說是暫時擱下了, 日劇卻戒不掉...
星期一跑去光華買了DVD, 現在每天都固定看一集...

小說和日劇的差異真的蠻大的, 兩邊各有我偏愛的部份, 比如說:
看小說可以了解更多人物心理層面以及角色關係的複雜糾葛
( 我常會忘記誰是誰, 誰又是誰的誰...)
看日劇則更能感受戲劇衝擊性, 大概因為有配樂跟明確影像在眼前出現的關係吧...

我非常喜歡日劇的配樂!
每次看到片頭那座白塔在雨中灰濛濛地高高聳立著時
配上音樂, 那種無論塔中亦或塔外者與另一邊隔絕的孤獨感便襲面而來
一種沒來由的失落感及震撼隨之湧上心頭...真的是很棒的設計!

日劇讓我很喜歡的一點也是:它加強了財前和里見的感情基礎
小說中的財前和里見其實稱不上好友, 只是同期而且在同所醫院工作罷了
雖然小說中的財前對里見也有別於其它人的感情
比如在教授選戰弄得財前身心俱疲時
他會沒來由地想拜訪里見, 向他傾吐心中的鬱悶
臨終前, 財前心中也想著, 里見是他這一生最信任的人
但比起日劇, 兩人之間的交集少之又少, 小說上集中里見的出場次數更是屈指可數
日劇中兩人是好朋友的設定就很特別了(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之前從未接觸這個作品前
我一直以為它會以"活得比你好"(織田裕二及石黑賢93'年的作品)的模式
讓一個理想派的熱血醫生和一個現實又冷酷的壞醫生相對照
從中發展似敵似友的故事
想不到"白"劇卻一開始就安排兩人是好友, 只不過在行醫理念上有所歧異罷了
這件事嚴格來說, 只有造成期間幾次不愉快, 卻從未讓兩人分道揚鏢、憎恨對方
反而不時流露出惺惺相惜的意味來, 讓我眼前一亮~

只是, 突然想到, 如果現在里見不是第一內科而是第一外科的醫生
是有可能阻礙到財前成為教授甚至他大放光彩的人
(大河內應該會第一個投里見一票吧)
他們還有可能是好朋友嗎? 財前還會如此信任並喜歡里見嗎?
會不會也不擇手段想排擠掉里見呢? 在那時, 里見還會接納這樣的財前嗎?

這是友人Y 給我的感觸...她平時平易近人, 也很開朗, 是個不錯的朋友
但當彼此(可能)有利益衝突時, 她往往會給我一種"寧可犧牲我"的感覺...
因為她一直是個對未來很積極也很有規畫的人, 為達到目的總是想盡辦法...
還不能說是不擇手段啦, 但未來如何就不知道了...
這讓我感到很不安, 還以為學生生涯裡不會遇到這種事
想不到現在就有這麼現實的朋友出現在身邊...
我不知道自己該用怎樣的態度繼續和她作朋友
所以我實在很想知道, 如果是里見, 他會怎麼做?
野心家財前,又會怎麼對他的朋友?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來自這裡)

因為八點家人要看新聞, 11點的重播又變成"漂亮寶貝"
無奈之餘, 只得下載網路版來看
中視版則在新聞廣告時才偶爾抓到機會轉台看一下
目前用快轉把全部劇情大致run過一遍( 下面是我就看過的部份所寫的個人感想

可能是演員重覆率高以及整體感覺相似的關係
看這部總會跟"仙劍奇俠傳"的印象重疊
它們同樣是音樂佳、演員陣容漂亮、畫面美氣氛佳、製作用心精緻的戲
而且最大缺點都在編劇, 劇情不合理及前後氣氛差異太大等部份都很類似
(比如搞笑歡樂的部份都很現代且有些脫序, 且都刻意安排在角色大領便當之前
以氣氛落差使觀眾看到後面的悲劇更覺悲愴、增加戲劇效果等等)
偏偏編劇把故事編得一堆bug的同時, 卻又能把各角色描述得魅力十足
加上選角得當, 觀眾(包括我)也只能邊抱怨邊看下去, 看完再來"嘖嘖"地遺憾一番

要說劇情不合理處, 實在太多了, 光是角色智商設定就覺得前後矛盾
明明某些角色感覺蠻精明或聰明的, 偏偏一些基本點就是參不透
比如聰明如楊六郎, 心細如楊夫人, 伶俐如七郎
竟個個都看不出"仇木易"這名字的涵義
也沒人認出長大後的四郎, 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若說他回楊府後, 刻意易容之類的, 大家認不出他也就算了
但他明明沒作任何易容, 離家時算算至少也比八妹大或差不多大, 有這麼難認嗎?
何況母子連心, 怎麼楊夫人一點感覺也沒有啊?
而且他每每提及四郎的事, 大家怎麼都不會懷疑、楊將軍和夫人還任他指責?
畢竟這是人家家務事, 一介外人有可能了解這麼清楚, 又有資格加以評論嗎?
何況四郎這些年來被師父養活, 似乎也沒吃多大的苦...有必要恨家人恨成這樣嗎
當時戰爭兵荒馬亂的, 又不是像八妹的情況是確定父母選擇不救自己
(不過楊將軍和夫人為什麼只帶他去沙場, 沒帶大郎二郎三郎啊?)
而且他被七郎逼得一同回家吃飯時
質問楊將軍他們送子入鬼門關、無子送終之類的話
太口無遮攔以外, 感覺也極不合理
因為在忠臣將領之家, 父子理應一同上戰場報效國家, 為國捐驅萬死不辭
這在當時代的價值觀來講是天經地義的事, 根本沒有質疑的餘地吧
編劇安排他這麼說, 是要為金沙灘作伏筆嗎(所以大家都是四郎咒死的囉?)

還有因為快轉的關係, 對崔應龍的個性了解不深
他是個亦正亦邪的角色嗎? 如果是還可以理解
如果不是, 那他對四郎的教育還真怪
對四郎針對楊家的恨意竟然全不設法調停一下, 這些年明明住那麼近也不帶他回家
四郎自己沒回家也蠻怪的, 畢竟再怎麼怨父母
若知道家近在咫尺, 不管怎樣都會常偷偷回家看看吧...
有些部份沒看到, 若是我誤會了請見諒

前半劇情大致上是嘻笑怒罵與正經嚴肅的戲交替出現
後段金沙灘那場戲倒令我一整個驚豔, 雖說不合理處還是有
比如行軍打仗兩邊都毫無戰術或陣型可言, 一整個亂衝亂打, 多是有勇無謀之舉
也難怪一二三郎一下就壯烈犧牲, 但畫面拍得倒很有可歌可泣的悲壯氣氛
運鏡上不會讓人查覺到現場臨時演員不夠多之類的, 真的有那種戰爭的慘烈

而且老實說, 前半劇情很多時候有適合國高中生看的傾向
這段卻是出乎意料地真實、血腥與殘酷, 比較不適合在大眾時段的八點檔播
光看大郎二郎三郎領便當的經過就夠觸目驚心的了, 後面還加個滿身浴血的七郎
以至五郎發瘋似地狂殺敵人, 和六郎在雨中嚎哭, 都有一種令人心碎的悲傷
從金沙灘回府後描述夫人們悲痛的情狀用了很大篇幅, 也很感人
其中以楊夫人故作堅強卻掩不住悲痛的眼神最令人心酸
她是在場的人之中, 最悲慘也最傷心的
對她而言不是死了一個丈夫, 而是一個丈夫五個兒子(把四郎也算進去的話)
但身為此時的一家之主, 她不能表現軟弱, 必須好好安排夫子的後事
因此她一直強忍悲傷硬撐著, 直到她見到那片園圃及幼苗...
老實說前面描寫園圃這段
因為我總覺得編劇是藉此刻意製造舉家歡樂氣氛, 以突顯之後的悲慘
因此沒什麼特別感覺
但在此時回想起來, 竟格外感到難過
就好像心靈和楊夫人相通一樣, 徹底地感受到她心中那份痛...
見她一夜白頭, 那份憔悴與絕望也令人感同身受



至於各角色
我最喜歡七郎, 所以他的部份看最多
本來看網路片段以及討論串, 對他和七娘的愛情戲最期待的
真正看了反而有點失望, 覺得安排得挺草率的, 和官網寫的完全不一樣
杜金娥對他一見鐘情、七擒七縱的女中豪傑般的設定沒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智商不高的夢幻小女孩, 一心想化身千金小姐把自己嫁掉
(說到這裡, 她跟她爸也太奇怪了, 若說名門貴公子, 楊家不就是嗎
捨棄眼前的金龜婿, 只把他當成軍師不會太詭異嗎)
雖說動機主要是為了父親, 但實在是有點...orz



兩人相處的片段有些是挺可愛的
但大部份對我來說...說好聽是孩子氣, 說難聽就是幼稚(喜歡的人別k我)
發展也很怪, 竟然是"排練"的時候"入戲太深"? 不會太扯嗎...orz
相較之下, 四郎五郎六郎的戀情正規正矩多了, 都有慢慢培養感情...
說到底還是編劇分太少戲份給他們, 設定又不夠好的關係, 唉

不過七郎死掉那段我覺得處理得很棒很特別
(耶律斜那個嚇到的眼神真的很突兀就是了, 好像那些箭根本是潘仁美偷放的
還有那個代罪的士兵真厲害, 怎麼把自己綁上去的啊)
負傷奮戰至最後一刻也沒忘記身為楊家將的尊嚴與榮耀
用楊家槍把自己的身體撐住, 手上還緊握著七娘那條紅巾...
(若說耶律斜是看到這幕才為之動容, 應該會合理許多吧)
紅巾飛舞的瞬間, 蓋住了他的臉, 撫過他的眼睛, 讓他安息了
或許那幕他眼前浮現的就是後面演出的"幻影"
在七娘的懷中, 她要他累了就好好休息, 他因而閉上已經疲倦不堪的眼睛...
這種紅巾代替七娘的安排, 感覺刻劃得很細膩動人

只是, 最讓我怨念的, 莫過於七娘本人竟沒有機會像其它幾娘一樣
哭倒在自己老公身上, 看自己老公最後一眼, 知道原來他到死都珍惜著那條紅巾
本以為至少她會像之前聽說七郎受鞭那時一樣, 衝動地偷潛入楊府見七郎
想不到七娘竟突然"成熟"了, 在七郎死後完全成了一個賢淑穩重的女人...orz
只是堅強地在遠處送他, 帶淚的臉上帶抹無奈與灑脫的笑, 唉唉唉

不過, 這對組合就外型和感覺上來講, 仍是楊家數郎中, 我最喜歡的一對
若七娘演技再加強點會好些, 很多時候都覺得她表情太ㄍ一ㄥ了
和四娘一樣放不開
(說到這又想到個疑問, 後來六郎在七郎墓前見到七娘
怎麼第一反應不是:"妳不是小琳嗎?"....)

彭于晏本來我覺得他長相真的太現代了, 穿古裝有點怪
演唐鈺小寶還好, 一演七郎這種活潑可愛的角色, 表情舉止氣質看起來一整個現代
不過到後面反而越看越可愛, 也越喜歡這個角色
尤其喜歡他是家中最小弟弟的感覺
(明明已過二十的他, 仍把青少年的感覺演出來, 這點蠻令人佩服的
我看他演出的感覺, 就覺得楊七郎應該是十七歲, 想不到還真給我料中了說~)
和哥哥們的相處片段我都好喜歡啊! 甚至超過他和七娘的片段
我尤其喜歡他和八妹"連手感化"四郎的戲, 再加上理智又明理的六郎
覺得這畫面真是太溫馨了~ 如果這樣的氣氛一直持續下去該多好

題外話
可能看"仙劍"的印象太深刻, 看潘仁美鞭打七郎
還想說怎麼石長老忍心狂打愛徒..orz

話說回來, 六郎和郡主的配對, 以及關紅和五郎那段三角關係
因為我快轉居多, 無法作什麼評論, 不過潘影死那段真的很怪
郡主看起來傷比她重太多太多了, 又中毒又中劍, 時間點還比她早, 竟然沒死...
(好吧生死有命, "教父"中的馬龍白蘭度不也身中六槍還救活了
但六郎竟然可以專心抱著潘影聽她說遺言
完全忘記身後還有傷重且不知能否救活的愛人
這是怎樣...orz 照理說應該要趕緊將她送醫, 至少先把解藥送到她口中吧)

不過我很欣賞六郎就是了, 雖然很多時候他理智到近乎殘酷
但就是這份理智與成熟, 在金沙灘一役後讓他撐起全家
之前看討論串還以為六郎是在金沙灘一役後整個脫胎換骨
後來自己看了倒覺得六郎自加入楊家軍後就一直在成長、一直在成熟
很多時候都表現得比幾個哥哥穩重許多
(不過楊家感覺上都是弟妹們的天下啦, 一個比一個懂事可愛...)
如果面對感情也這麼阿莎力就好了
胡歌是這部戲出演的大陸演員中, 我覺得最有星味的一位, 非常搶眼也看了順眼
完全能理解為何他會大紅, 他的歌聲有種溫柔穩重的感覺, 也很動人心弦

四郎也是我很喜歡的角色, 只可惜他最後以失憶告終
我還寧願和楊家將故事一樣, 是他忍辱負重, 詐降後娶了遼國公主
後來裡應外合咧...
什麼用針的...怎麼劇中遼人盡喜歡用些卑鄙手段啊
雖說公主沒有惡意...但看她橫刀奪愛就是會很不爽
何潤東...就是一整個帥, 被七郎和八妹逗得無計可施時還要硬ㄍ一ㄥ的樣子超可愛

五郎...說真的不怎麼喜歡他, 關紅及耶律斜我也沒什麼好感
因此這幾個人我幾乎沒事就跳過, 就不納入感想中了
大二三郎呢...他們長相細看還不錯, 但真的太平凡了, 完全沒有星味
也難怪四六七八幾個弟妹一站出來, 他們就像路人甲乙一樣, 很容易被忽略
大二三娘也有這種傾向, 漂亮是漂亮, 但不引人注目也沒用啊...
不過這也可能是角色限制引起的結果, 不一定是演員本身的問題

八賢王和皇帝, 兩個真的長得好像, 且都還蠻合我胃口的
尤其是八賢王, 我私心覺得他越看越帥耶...

楊將軍和楊夫人也挺不錯的, 老夫老妻的感情真的有演出來
楊將軍雖說蠻多時候太迂腐了, 要講理也講不過潘仁美
(同樣是武將出身, 人家可以轉戰丞相, 口才還是略勝一籌的關係?
總覺得很多時候我明明已經想到好幾個反駁潘仁美的說辭, 他偏偏都沒想到)
而且身為將軍的責任感和身為父親愛子女之心的矛盾也處處可見
一會兒大義凜然地為皇帝犧牲八妹、綁子上殿
一會兒又心疼失而復得的四郎
在白水城不願讓他冒險突圍, 將全軍生死置於私情之後
同時還洋洋灑灑講了一大篇失去四郎的心路歷程
看到這幕的結果---
四郎受感動而認父且自願突圍, 進而與五郎言歸於好、兄弟同心
我真忍不住要懷疑楊將軍是為了造成這種結果, 刻意說那些話的
否則軍情緊急, 真虧一向愛國愛民、大義滅親的他有閒情說這些
不過翁家明恰如其份地掌握住這個角色的凜然正氣
令人看了不禁喜歡上這個頑固老爹
在金沙灘一役中, 與四郎、六郎在洞穴中一番對話
也是真情流露得令人熱淚盈眶啊!

陳秀雯的楊夫人, 原本我覺得不甚顯眼
後來卻越看越令人難以忽視她的存在
可能陳秀雯一直以來都很適合、也大多在演這種堅強又賢慧的女性角色之故
演起楊夫人就是活靈活現
不過在看這部戲前, 我唯一看過她兩部戲, 都是八十年代的舊港片
當時她才芳齡十七, 青春可愛, 因此在楊家將中乍見她還真有些不習慣
一下子從年輕少女變成帶歲月痕跡的中年婦女...令人深刻感受到歲月不饒人
只是, 燦爛如花的笑容依然沒變

最後不得不提八妹, 楊家將女性演員陣容中, 演技最好的除了楊夫人和潘影
就屬這個楊八妹, 長得精靈可愛又像個小大人般懂事
和七郎聯合起來, 魅力無人能擋
是楊家兩個開心果及潤滑劑, 有他們就有歡樂
好一陣子沒看到這麼吸引人的華人童星了...
上一次令我心動不已的是演"真命小和尚"的"開心"---曹駿
可惜他現在已經是青少年了, 不然讓他倆演小情侶一定很有看頭吧!
說起來, 八妹和曹駿長相也有幾分相似呢
都是眼睛又大又靈動, 機智可愛的小孩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