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棋武士』是1999年『少年英雄方世玉』大紅後推出的作品,由九零年代末飛騰(公司出品)戲劇中的熟面孔張衛健、黃文豪、何美鈿,及樊亦敏主演,走雙生雙旦路線。雖然這部戲沒如前作般引起巨大迴響,我個人也沒有特別喜歡,不過我還是要肯定一下戲中充滿創意的設定,以及超讚的造型師。他將每個角色設計得賞心悅目,尤其是張衛健,這幾乎是他所有古裝戲中,造型最帥的一次!
 
編劇郭箏一如既往地發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本事,雖然大方向都能讓人猜到,比如邪不勝正、身世之謎終會解開、外族入主不了中原等,但過程卻安排得峰迴路轉,處處出人意表,天馬行空到一個程度。至少我就沒看過那部戲敢讓女主角練邪功練到走火入魔,變成一個外表人不人鬼不鬼、神智不清的瘋婆子(這點與郭箏的武俠小說『龍虎山水寨』有異曲同功之妙。巧的是,那部小說的男主角叫燕懷仙,跟本劇男主角之一同名異姓)。


 
除此之外,郭箏偏愛的元素──小人物立大功、嘲諷名門正派,在戲中也一樣不缺。岳懷仙算是比較符合傳統意義上的大俠,個性正直古板、大義凜然,但是他被奸人陷害斷臂後,就心灰意冷,不斷遭人追殺,靠的是身邊一眾雞鳴狗盜之輩的幫忙。這些人不是偷拐搶騙的飛賊、見不得光的殺手,就是市井痞子或太監,怎麼看都像烏合之眾,這樣的怪咖(小兵)組合反能殺出一片天,除了讓劇情更加新鮮有趣外,也加深了對所謂名門正派的諷刺。
 
偽君子和善良的「魔教」,金庸也挺愛寫,但郭箏承繼的是更為黑暗、偏激、極端的「古(龍)式江湖」。越是滿嘴仁義道德的大俠,越有可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頭;反而是江湖上人人不齒的惡人,可能還存有一絲善心與良知。這種傾向在歸元寺這段戲發揮得淋漓盡致:當主角們接二連三被血魔手抓住,在他逼迫下尋找七殺真經的下落,拚命設法向守在寺外的四大名劍求救時,劇情一轉,最後幾人卻要靠血魔手來打退人面獸心的四大名劍,情急之下,還拜了血魔手為師。

 
不過,這種模式剛開始還可以帶來善惡難辨的刺激效果,用得太頻繁,卻會變成老梗,不用看太多就能猜出後續發展。我個人比較討厭兩個女主角動不動就遇到想把她們壓在地上的色狼,尤其是葉夜心,每次跑來救她的,都是下一個想強姦她的,毫無新意,看到後來都膩了。


 
[創意]
 
劇情將舞台設定在一個大概是以宋朝為範本的架空王朝內。外有蠻族虎視耽耽,內有權臣俟機奪位,雙方利用的都是「棋武士」──以真人來下棋的制度。既考驗一國的武力,也考驗該國國君的智慧。
 
這種制度的妙處在於,決定棋步的雖是上位者,棋子們的功能卻絕不只是照本宣科地移動,而要在移動後決一勝負。因此,假設A國君下某一著棋,本意是吃掉對方的子,但負責該崗位的棋武士反過來被對方打敗,A國君就得另謀他法補救,才能逆轉局面。如果不懂得隨機應變,棋藝不精,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像這樣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下棋,為的當然不只是國君個人的娛樂,背後一定還有政治上的企圖:輸棋的一方,不僅輸掉面子,也有割地賠款的危機。不過,攻城略地的戰爭,受害最大的往往是黎民百姓,這種方法聽起來雖荒謬,至少能將勞民傷財的程度減到最低。以之解決兩國的紛爭與領土需求,相較之下文明多了。


 
話說,人生如棋,就看你如何佈局。每個人都可能是任何人手上的棋子,但就算如此,也不代表自己沒有能力爭取幸福。棋武士的設定,似乎正落實了這樣的想法,頗耐人尋味。
 
郭箏善用「棋」元素,不只落實在棋武士的比試上,就連劇中的武功,也與棋脫離不了關係。比如七殺郎君留下的「七殺真經」秘笈,就是七張棋譜,代表不被世人所知的七個穴道,能幫助練武者功力大增。只有破解七個棋局,才能找出其中的秘密。武俠小說首重想像,只有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才能將子虛烏有的武功描繪得真假難辨,將讀者哄得一愣一愣。郭箏能從這種角度將「棋」與「武」做結合,既有創意又合情合理,令人佩服。


 
[劇情]
 
只是,這部戲遠不如同為郭箏編劇的『短刀行』、『打鬼救夫』來得動人。雖然開頭幾集曾令我推崇備至,拍得引人入勝,接著卻漸漸失去原先緊湊明快的風格,變得有點沉悶。像武林大會、殺岳大會都很無聊,只有薛一驃入宮、四人落下回聲谷等少數橋段,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如果能把旁支末節的劇情去掉,直接切入重點,或者拿來加強感情戲,好好鋪陳各角色的心理轉折,這部戲會更有可看性。

比如冷華,他只是被父親蒙蔽,又被寵得太自大任性,並不是天生的壞人。當他以為妹妹死在回聲谷時,那種傷心自責的模樣並不是裝出來的,可見他與冷豔的確有著深厚的親情。那麼,他怎會一知道兩人沒有血緣關係,就對她翻臉無情,想跟父親一起除掉她呢?(冷豔對父兄也是,就算得知真相,相處多年的感情,那能那麼簡單就一筆勾銷?)

 
此外,我不喜歡導演一味喜劇化,濫用令人眼花繚亂的走位。搞笑鏡頭也就算了,連嚴肅正經的場面都讓演員繞著圈子走,鏡頭由下往上拍,就顯得過於輕浮。最令我不滿的,是結局也在戲謔搞笑的氣氛中吊兒郎當地結束。雖說是喜劇,正劇的部分也不該被如此忽視才對。
 
而且,角色們幾乎沒有眼神、情感上的交流,岳懷仙發現葉夜心才是真愛那場戲,從岳懷仙眼中,根本看不出一絲激動悔恨與恍然大悟的情緒,冷豔和薛一驃的移情別戀也不明顯,因此感覺轉得既突兀、生硬,又令人莫名其妙。


 
不過,相對於岳懷仙和葉夜心的「天外飛來一筆」,薛一驃和冷豔無疑是編劇比較用心經營的一對,鋪梗鋪了很久,從朋友關係開始累積感情,又不只一次藉旁人之口,暗示他們早就鐘情對方。因此,後來他們會走到一塊,還稱得上水到渠成、眾望所歸。


 
[角色]
 
看這部戲之前,我對樊亦敏沒什麼印象,因為很喜歡何美鈿嬌俏可人的氣質,查劇情發現張衛健劇中不是跟她配對時,心裡還很失望。但後來我發現,這樣的安排才是最好的。


 
為什麼呢?因為岳懷仙的個性太小家子氣,先是嫌薛一驃騙人維生不夠正派,不給他好臉色看,還氣他拿紅棋武士的牌令去騙人,不由分說就想取他性命,完全忘了自己這條命是薛一驃冒險救回來的;接著又為了愛情,好幾次差點跟薛一驃翻臉。葉夜心恩將仇報的程度跟他差不多,對薛一驃總是不假辭色,又愛亂吃醋、擺臉色,個性很不討喜,讓這兩人湊成一對,是再理想不過了。


 
反之,四個主角中,最可愛的就是樊亦敏演的相國千金冷豔。她聰明靈巧、思想開明,和薛一驃容易溝通,也最能拿出真心跟他交往。與葉夜心一比,高下立判。樊亦敏幾年前與張衛健合作過『龍兄鼠弟』,看那齣戲時我沒怎麼注意她,也不覺得她漂亮,想不到換了個造型,她會變得這麼亮眼,再換一個角色性格,又變得這麼突出,真是太神奇了!
 
憑良心講,論演技,樊亦敏只比黃文豪好一點點。照理說,冷豔夾在父親與朋友、親情與道義之間,內心該有強烈的掙扎與衝突,她的表情和眼神卻都沒有表達出這層痛苦、無奈、不知所措,演技很表面。不過她的確很適合這個人見人愛的角色,看她噘著嘴一臉無辜的模樣,很容易就會喜歡上她。


 
至於張衛健,其實他在戲中,也演得不夠投入,好幾場感情戲都搔不到癢處,不知道是受劇本和導演限制,還是他刻意營造出這種形象,或者沒花太多心思去揣摩。無論如何,我還是挺喜歡薛一驃(聽起來像「削一票」的諧音)這角色的。他是個痞子,但痞得和張衛健其他類似角色都不一樣。因為人情經歷得多了,個性比較世故、悲觀,開頭總是將「不如歸去」掛在嘴邊,說話語氣和遇事反應,也都很淡漠消極。
 
「他被人殺成那樣,一定是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他會不會是強盜土匪啊?」
「唉呀,不會的。這個世道壞透了,好人才會被殺,壞人都高枕無憂。」


 
他總是在鼓勵別人,但別人振作起來了,猶豫不決的那個反而是他;他主張「明哲保身」,只要見敵我實力懸殊,就會直接投降,不作多餘反抗,乾脆爽快的程度,屬張衛健所有怕死角色之冠。但為了救人,為了義氣,他卻也可以寧死不屈。有時我覺得,四個主角裡,就屬他最令人捉摸不透,也因此,會特別令人在意,有一種特別的魅力。
 
P.S. 薛一驃的腳治癒那段,竟然沒演出來,未免太說不過去了。這件事鋪梗鋪那麼久,他人前人後又老是說治癒的機會不大,能夠成功,應該是件大事才對,怎麼會這麼隨便地帶過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