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自
開眼電影網

對於『賽德克巴萊』這部片,一開始,其實我並沒有抱著太大期待。
 
幾年前就陸續從新聞裡得知魏導的龐大野心:以對台灣電影人而言近乎天價的七億資金,重現日治時期轟動全台的「霧社事件」來龍去脈。當時的我頗為不以為然,心想魏導才憑『海角七號』打響名聲,腳步還沒站穩,就立馬進行這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大膽嘗試,未免太躁進了些。大場面的動作片,別提好萊塢,就是其他亞洲大國,也沒幾個導演駕馭得來,難道魏導甫一成名,就急著讓自己從高峰跌下?
 
因此,買票進場看『賽德克巴萊』的念頭,在一兩個月前,從未在我腦中出現過。
 
偶然一次機會下,我看到這部片的大螢幕版預告。它駕馭有度的掌鏡、流暢逼真的動作、高質感的畫面、充滿張力的故事陳述,在在令我嘆為觀止,直到看完預告仍意猶未盡。我立刻發現自己被它徹底吸引,好奇心與興奮交雜,膨脹不可抑止,當下決定上映時,一定要來戲院一窺究竟!

 
上集『太陽旗』長達兩個多小時,雖然稱不上完美,卻也沒令我失望。觀影過程中我不斷分神,思緒始終無法完全集中在劇情上,倒不是因為導演拍不好,而是因為我不敢置信,這竟是出自一個沒有動作片經驗的新銳導演之手!不敢置信台灣也能拍出不遜好萊塢的史詩電影!
 
就算有國際名導吳宇森坐鎮監製,能拍出這種成果,仍感動到我全身起雞皮疙瘩,由衷為台灣感到驕傲。想到台灣電影工業一度消沉至谷底,如今在幾部叫好又叫座的好片共同努力下,終於再度闖出一片天,贏得高話題與高票房,甚至有機會進軍國際娛樂市場,心裡又是一陣激動。
 
而這復甦的源頭,追溯起來,也正是魏導當年那部『海角七號』。

 
早前不理解魏導堅持挑戰這個困難的題材,只當他不自量力的念頭,在看完電影後,頓時都煙消雲散。相反,我十分佩服他勇於挑戰禁忌、客觀呈現歷史的勇氣。聽說有國外影評在此片角逐威尼斯影展失利後,下了評語道:「只是注重歷史呈現,沒有進一步的訊息帶給觀眾。」對此我感到不可思議,歷史本身,難道不就是人類最好的明鏡、最佳的良師?不重蹈歷史錯誤,盡可能避免悲劇再度發生,不就是歷史給我們的最大教訓?還需要多此一舉,將各種教條穿插其中嗎?
 
包括我自己在內,身邊許多人都在看完電影之後,對這段歷史產生好奇,從而私下查了許多相關資料,見面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個個彷彿都化身為歷史通,交換著彼此得手的情報。能讓觀眾產生如此的求證與求知心,對台灣歷史更加了解,不也是這部電影的價值之一?

 
對這部電影的批評,大多來自出草場面,認為太過殘忍血腥的有之,甚至認為將這些拍出來是醜化原住民的也有。這樣的思維,在某種程度上,與片中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日本人其實有點類似。自栩為「文明大國」的日本,不就是眼見原住民「行為野蠻,宛如禽獸」,而要「開化教養」他們,把種種剝削合理化為「施恩」的行為?
 
其實不只原住民,就是早期的漢人,思想作為也與現代大相逕庭,許多用現代思維來看,都能稱之為「野蠻」。那時代,可以毫不留情地打死做錯事的下人,或將出外偷情的女人浸豬籠。爭地盤的械鬥中,更有許多殘酷的悲劇重覆上演。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生活方式,用現代的角度來作批評,其實是不公平的。
 
而就算是同一時代,以一個族群的文化習慣為標準去看待另一族群,排斥鄙視他們的文化習慣,毫無尊重或試圖了解的心,一廂情願地加以「矯正」,而且認為對方應該為此心存感激,不也是一種傲慢?
 
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這部片。它沒有妖魔化日本人,也沒有美化賽德克族,把莫那魯道塑造為大英雄。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只是人性。看見與自己膚色不同,生活水準落後的人,難免產生的輕視與欺負之心;處事不公,處處偏袒「自己人」的族群意識;利益產生衝突時,逐漸升溫的摩擦與誤會……這樣的故事,不只發生在馬赫坡社,不只發生在那個古早年代,它就在我們身邊,不斷上演。
 


硬要推舉一個反派,當推吉村莫屬。這個引爆霧社事件的日本警察,嘴臉固然可憎,但也不能說他是為使壞而使壞。易地而處,你我不見得會用更友善的態度來對待賽德克人。
 
試想,要避免步上吉村的後塵,你必須:
 
一,對原住民有親近愛好之心,不會下意識把他們當作未開化的野蠻人,瞧不起他們;
 
二,對工作的態度沒那麼龜毛(這在日本人應該很難做到,因為龜毛就是他們最大的特色,不能說龜毛就不好,否則那來那麼多優質的產品可用),見到自己負責監工的木材被嚴重刮傷表面,也能一笑置之;
 
三,當你憤怒地責罵工人辦事不力,見他們不知反省,還用很衝的口氣回嘴,仍能保持風度和平對話,說話不帶半個髒字;
 
四,沒有潔癖,能克服以下狀況:對方用沾了牛血的手端酒給你喝,你一再拒絕,對方卻硬要灌你喝,最後不慎把血濺到你乾淨的衣服上。
 
如果沒把握做到以上四點,就不能理直氣壯地譴責吉村歇斯底里的處理方式(我跟一起去看的家人討論時,忍不住開玩笑說,這根本是龜毛日本人vs隨興原住民!)
 
至於日本婦女對幫傭的賽德克婦女態度惡劣的橋段,看了雖然讓人心生不平,但與一般人對待自家外勞的態度相對照,似也沒有那麼脫離現實。

 
或許導演刻意不呈現一部分失去理智的日本人惡意對待賽德克族的橋段、不刻意隱瞞賽德克族出草時的血腥與兇殘,在某種程度上辜負了觀眾對善惡對立、邪不勝正模式的期待,使觀影時少了痛快之感,反而時刻有股說不出的沉鬱壓在心頭。但這樣的「平衡」(或說平淡)設定也帶來了複雜的層次,讓人更能深入省思,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這一場悲劇?
 
看著片中的賽德克族,我不時想起人人喊打的中東恐佈份子。當他們決定採取激烈手段,一方面可說是為了報復所謂的「文明世界」,一方面是否也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是誰?

莫那魯道有一句台詞說:「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誠然,促使賽德克族起而反抗的一個原因是生活受到壓迫,幾近走投無路,忍無可忍的地步,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逐漸失去身為賽德克人的驕傲。
 
祖先的獵場,逐漸被砍伐殆盡;
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傳統紋面文化,遭到禁止;
下一代受日本教育長大。
 
種種「文化入侵」都使他們意識到,再不起而做點什麼,不只無法維護自己的尊嚴,甚至連靈魂都要消失了……即便如一郎二郎般渴望擺脫蕃人束縛,憑知識能力往上爬的賽德克人,最後也不得不正視自己始終低人一等,永遠無法與日本人平起平坐、公平競爭的事實。

 
這部電影的殺戮場面很多,多到可以用「血流成河」來形容(頭顱亂飛成這樣還能勉強歸入輔導級而非限制級,也算奇事一件了,只能提醒準備帶十五歲以下孩童入場的父母,最好三思而後行)。雖說緊湊的剪接與演員逼真的表演,使動作戲充滿可觀性,拍得張揚俐落,幾乎沒有尋常動作片或戰爭片常見的「雜魚」,每個登場的原住民都殺氣騰騰,強悍勇猛,動作快、狠、準,鹿死誰手的氣氛濃烈,令人不敢稍作喘息。

(我邊看邊忍不住驚嘆魏導是怎麼訓練這些演員的?赤腳還能夠如此俐落地在陡坡和碎石路上奔跑自如,甚至輕盈地爬上樹幹,應該不是過慣安逸生活的一般人能輕易做到的吧?)
 
可惜就可惜在武戲精彩,卻篇幅太長,就像『那些年』的打手槍場景一樣,看到最後反而麻木沒感覺了。若能點到為止,效果應該會更好。不過砸大錢才拍出的大場面,當然想盡可能放進電影中,我也不是不能理解魏導和片商的心情啦。只是觀眾看戲,固然喜歡動作片帶來的刺激,卻還是需要文戲的過場與調劑,這才是電影成功的關鍵。
 
像是開頭那半個多小時,若不只是一幕又一幕的戰爭戲碼重覆上演,而能多撥點篇幅介紹賽德克族的文化生活、思想習俗,讓觀眾更能代入他們的生活,或者多描述一下莫那魯道這個人、他的私生活、在勇猛自信霸道之外的另一面,或許對這部片批評的聲音能夠減少許多吧。畢竟看電影不是寫論文,沒必要事先做功課,一部好電影,應能讓輕鬆踏進戲院的觀眾,也能毫無困難地融入劇情才是。要求每個觀眾自己腦補或回家查資料,是強人所難了點。

 
當然,電影中也不是毫無介紹,但大多都來自詩歌。問題是這些詩歌往往與交代劇情的畫面並行,又寫得不夠白話(因為是詩歌嘛),專心看劇情推展的觀眾,或許就會漏掉一些歌詞中的訊息了。
 
此外,運用詩歌,偶一為之令人驚豔,因為歌詞真的很優美,原住民的歌喉真的很動聽,但用得太氾濫,就多少有些令人心煩了。這也在某程度上拖慢了敘事節奏。我個人最不喜歡最後戰役結束時那一首,因為印象中,它是首次帶入導演主觀意識的一首歌,像是間接在譴責這次的殺戮行動。在我看來,評價還是交由觀眾,導演只要專心講故事就好。



總之,雖然有些缺點,但依舊是瑕不掩瑜。聽說下集的動作場面比上集更多,文戲變得更薄弱,這讓我多少感到不安,畢竟上集的文戲對我來說已經不算多了,要是再刪減,很可能會步上讓中國媒體一致喊打的2.5小時威尼斯版本後塵,連我都想跟著搖旗吶喊,請導演多加一點文戲場面。

雖然不知最後的結果能不能盡如人意,但我想應該不會抹煞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對於願意投注一切完成夢想,不是一味向國際靠攏,而是用台灣的題材來走出國際的魏導,我要致上最高敬意!


 
[碎碎念]
 
一,不太喜歡莫那魯道的父親顯靈那段,有點突兀,雖然合唱很不錯聽。
 
二,莫那魯道的女兒突然就冒出來了,前面完全沒鋪梗,害我錯愕了一下。尤其是我原以為進門那個是莫那魯道的兒子,搞半天原來是女婿,不禁再次體認到這部片的原住民演員相貌難辨的事實(好在兩個莫那魯道和一郎二郎這類中心人物都很好認)。
 
三,原住民演員都好會演,眼神銳利有神,殺傷力十足,而且幾乎個個都讓人流口水!但開頭當我發現一個五官端正的帥哥,正在開心地猜他是那個角色時,他的頭部立刻中槍,倒地身亡,瞬間我不禁傻眼。

 
四,難以相信兩個莫那魯道都是素人演員,他們的演技完全值得一座最佳演員獎的肯定,表現得太精彩了!那種震懾全場的氣場與充滿戲感的眼神,通常只能在演出經驗豐富的演員身上看到,不必說一句話,就已能讓人充分感受到他們的份量,說服力十足。尤其是飾演中年莫那的林慶台,看到他的眼神,就會知道片中台詞「我到現在面對他還是會感到害怕,感覺他隨時會拔出腰上的獵刀」(只記大概)的形容,一點都沒有誇張。
 
五,對我來說它算是後勁十足的片。剛看完時,我雖然覺得拍得很好,卻不會想再看一次。但回家後慢慢沉澱心情,卻越想越有再衝一次戲院的衝動。
 
六,台灣的山林好美!蓊鬱壯闊,雲霧繚繞,就像世外桃源一樣,完全不輸國外名山。不知有多少老外會因為看了這部片,就和看了『三個傻瓜』後想一遊印度的我一樣,也想來台灣觀光一下呢? 

七,大概是我不常看好萊塢大片吧,被很多人評不夠逼真的特效,我都覺得能夠以假亂真耶!日韓特效團隊做出的效果,至少能與日韓片媲美。

八,飾演巴萬的小孩好有喜感,有他出現幾乎就有歡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