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斜風細雨不須歸
 
〈幽冥一線〉
他的妻子死了,會使「幽冥一線」劍法的,看似都有嫌疑。兇手呼之欲出之際,牽扯出劇毒「三日醉」的秘密,那三日醉之毒有得解嗎?
 
〈佳人如畫〉
鬼氣森森的寒山寺,魔女彷彿要從畫中走出;一眾和尚接二連三遇害,樁樁命案,癲狂的殺人魔是畫中佳人?
 
〈卿須憐我〉
一彎蘭舟上殺殺打打,情孽難捨,迷離的是岸邊景色、款款情意,以及看似無端上演卻不動聲色的一齣齣好戲。
                                                               ──摘自博客來介紹網頁
 
在第四屆溫世仁百萬武俠獎的作品中,我最感興趣的本來是首獎『王雨煙』,一來評審們簡直把這部作品捧上了天,令人好奇,二來它的情節有幾分古龍的影子(江湖險惡、揭發「大俠」的小人嘴臉)。但在書店翻了前面幾頁,故事鋪陳和文筆並不如想像中吸引人,因此後來先讀完的,反而是另一部只得到評審獎的『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孫雪僮是武俠小說的著名研究者林保淳老師的舊識,在林老師的序中,她是個精通詞曲書畫、玉石古玩、多才多藝的女子,她這部由三個短篇所構成的小說,則是在武俠小說界繼古龍和黃鷹之後,「失傳」了好一陣子的偵探推理武俠作品。
 
這類作品,雖說在武俠小說界並不常見,但從古龍留下的大量良莠不齊的小說(我沒看過黃鷹),及數以百千計、非武俠類的偵探推理作品來看,要寫出新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古龍說過,讀者的胃口已經被作家們養大了,閱讀的過程中,已經預料到故事會「奇峰迭起」,比如看起來最不像兇手的就是兇手、一開始就被咬定有犯罪嫌疑的反而是無辜等等,因此,要怎麼寫得讓讀者拍案叫絕,對作家來說就是種考驗了。
 
古龍主張應該回歸到人性面來寫,寫人性的光明、黑暗、情感糾葛,孫雪僮則選了另一條路──「反璞歸真」,也就是逆既有公式而行,利用讀者原有的心理期待,製造意料不到的驚喜。
 
關於這點我非提一下不可,我跟孫雪僮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因為我在看第一個短篇『幽冥一線』前半時,心裡正盤算將來要寫一個眾人以為A是兇手,其實真兇可能是B,案子查到後來,卻發現A才是真兇的故事。結果,孫小姐竟然就這麼寫了,把我嚇了一跳,不敢相信我們竟會如此心有靈犀。而除了第二個短篇『佳人如畫』稍微走回「看似不可能的就是兇手」路線外,第三個短篇『卿須憐我』也和『幽冥一線』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這部作品真正的趣味在於揭發兇手的行兇動機及真正身份,意外之處在於主角「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佈局,「兇手是誰」倒是其次了。
 
除了兇手令人耳目一新外,作者在案件的設計上也別出心裁。線索經常隱身在某個容易被讀者忽略的細節中,看似無聊冗贅的情節(比如『卿須憐我』宋秋發瘋似地為夫報仇那段),其實攸關整個案子的破解。破案方式及犯案手法在在令人意想不到。
 
當然,這並不是說它沒有漏洞。現實中,再怎麼聰明的兇手設計出來的詭計,都無法做到真正天衣無縫,何況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寫手,在揣摩這些案件的發生和結束呢?而三部短篇在連結上,其實也不如原先想像的那麼周密。雖說不是毫無關聯,但並不像古龍寫『楚留香傳奇』或『陸小鳳傳奇』那樣環環相扣,即前兩個事件導向第三個事件的大高潮,第三個事件的伏筆在前兩個事件隨處可見等。但無論如何,以一個新人來說,作者能構思到這種地步,已經很值得稱許了。
 
比起案件的縝密複雜度,或者是否前後呼應、一氣呵成的問題,這部作品真正讓我感到可惜的是人物。並不是說角色設定得不好,事實上,這些角色剛出場時,曾讓我驚豔得不得了。一個傳統武俠小說絕不會賦予男主角的個性──好色貪杯又懶惰愛財──破天荒被放在男主角身上。於是,我們看見這個靠父親庇蔭坐到蘇州知府的位置,又靠母親聲威贏得江湖中人顧忌的柳斜風,解決地方案件時跟師爺曾細雨合力A錢,沒事則和歌妓楚兒廝混,和其他武俠作品中沒事就惹來一身腥,在兒女私情和國家大義間掙扎翻滾的男主角相比,日子可說是過得舒服愜意極了。
 
再看他身邊的人,果真映證了「物以類聚」:曾細雨雖然外表英挺,腦袋精明,又有一些文采,卻同樣貪財(只不好色);楚兒這個嘴巴刁鑽的美女,要是客人沒有兩把「銀子」,根本就不屑一顧。唯一不貪財的捕頭李鐵,雖然武功高明,人看起來也挺酷,實際上卻是個怕老婆的男人。這些角色隨便寫幾個字介紹,就看得出鮮明的個性,有幾分漫畫的味道,自然令人期待萬分。只是,看到後來,我不禁感到失望,因為這些角色雖有骨,卻無神,雖然特別,卻缺少了什麼讓人難以忘懷、堪稱「經典」的東西。似乎就只是設定特別,如此而已。
 
仔細想來,大概是情感吧。無論是柳斜風,曾細雨,楚兒,李鐵,還是其他配角,都沒有令人動容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或者對貧苦、對弱勢的憐憫同情,在這部作品即使提到,也是輕描淡寫,像白開水一樣,食之無味。作者或許有意將柳斜風塑造為一個看似昏庸,實則清醒的好人,縱觀全書卻很難找到這種根據,因此他和曾細雨、楚兒偶爾閒聊所觸及的人生感慨,聽起來就有點像在無病呻吟,當然更不可能打動人心。
 
古龍說的沒錯,再機巧的詭計,都不如人性、情感來得吸引人。當機關算盡,故事到了尾聲,真正能讓人銘記在心的,應該不是那些完整的佈局或精密的細節,而是角色間的愛恨糾葛、恩怨情仇。這就是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總是讓我掩卷輕嘆,古龍的情節人物總是繚繞我心久久不散的關鍵。然而這部作品中的人物雖然互動頻繁,卻沒有什麼深刻的關係(羈絆),也看不出什麼真摯的情感,因此,他們的死活並不會讓我太關心,我關心的焦點,變成只有該事件如何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我看來,它的寫法就「推理」而言,或許是成功的,就「小說」而言,卻是失敗的。
 
另一個讓我在意的是文字。這點好像大部分評論者都挺欣賞的,但我覺得流暢度不足,很多地方都卡卡的,好像一半想寫得像古龍那樣白話俏皮,一半又想效法金庸的文言(相較古龍而言)嚴謹,結果風格不統一,有意無意間造成我閱讀的障礙。但我也得說,作者運用自己的專長,在小說中放入自創詩詞,實在是一大(令人羨慕的)優勢。尤其是結尾,那種感傷的意境不需贅言,便躍然紙上(雖然就故事本身而言,似乎沒啥特別值得感傷之處):
 
「時不計而匆匆兮,命不知而有年,心不解也迷離兮,鬢不覺也斑斑,
痛運命之未濟兮,誰可以解憂?哀時光之苦短兮,此生豈可無求?
今攬鏡也驚疑兮,竟半生皆僝僽,夫孤寒者依舊兮,無歸處可勾留。」
 
總之,從林保淳老師的序看來,作者似乎還在寫續集,期待上述的缺點都能在續集得到改善,寫出一個真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瀟灑故事。
 
P.S. 最後想誇一下這本書的封面,黑底,黃白線條的設計,古典中帶點奇詭的畫風,乾淨俐落又吸人眼球。我會在書店裡拿起這本書,這個封面功不可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