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看到這些畫時,她夾雜在一群自命不凡的金融家之中,之所以感到不悅,並非因為畫中充斥放蕩、褻瀆的淫慾,反倒是因為美德受到危險的孤立,它的存在幾乎毫無說服力。
──節錄自『食夢者的玻璃書』
自從打定主意好好累積國學功底,我就不太接翻譯小說的試讀了,『食夢者的玻璃書』算是例外。因為,看了出版社的文宣,我根本無法壓抑翻開它的衝動──能夠吸取記憶的神奇玻璃書;完美融合哥德氛圍、秘密結社、催眠術、科幻與懸疑等元素於一爐的情節;身兼劇作家、劇場導演、實驗電影製片的作者,甫推出這本小說處女作,便賣到嚇嚇叫,席捲全美各大暢銷書榜,強尼戴普的製片公司也看中它的商機,重金買下電影版權──各界好評與驚人紀錄,在在吸引著我,使我迫不及待想確認它是否名副其實。雖然兩大本共八百多頁的厚重份量,一開始嚇到了我,但一旦閱讀開始,這些就都無關緊要了。畢竟所有篇幅,描述的僅是驚險刺激如雲霄飛車的三天旅程!
只是,就我近乎自虐地熬夜把所有書評看過一遍的觀察,女讀者普遍不喜歡這本小說(有人甚至是痛恨),我猜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它沒有羅曼史(至少不是女讀者期待的那種);
二、它性愛場面多;
三、它少俊男美女(女主角繆小姐不算美得驚人)。
由此看來,這本書正犯了女讀者的大忌,被嫌也無可厚非。但身為女生的我,卻愛極了這個故事(所以我骨子裡是個男人?),這也是為什麼我明明發誓要省點工夫,別再狂看評論累死自己,卻仍不顧爆肝風險,拚命搜尋書評。因為我想知道,究竟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熱愛這部小說,又有多少人跟我一樣,被三個主角的身影牢牢盤據心頭,在闔上書頁那一刻,既滿足過癮,又難以言敘地悵然若失。
小說將故事舞台架構在十九世紀末的維多利亞時期,一個介於復古與創新,過去與未來的微妙時間點。或許是為了增加懸疑神秘色彩,書中提到的人物與地名,雖然都有一定程度的描寫,卻保留了部分未知,彷彿書中被濃霧籠罩的街道、曲折迂迴如迷宮的豪華大宅,讓人摸不清整個謎團的確切面貌,從而因這份未知,產生更加焦灼緊張的心情。
作者的書寫手法對我來說是新鮮的──先在前三章分別介紹三個主角登場(富豪千金繆小姐、紅衣殺手小張主教、王子軍醫史文生),從他們的角度帶出各自遭遇的離奇事件,再輪流交換視點,寫他們或各自行動,或偶爾相聚時所面臨的危險與抉擇,從而逐漸透過各人所見所聞,收集拼湊出事件的真相。原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只是因緣際會湊在一起,為了共同目標而奮戰不懈、相互扶持的三位主角,也在這樣的過程中,豐富完滿了原本閉鎖的內心世界。
這樣的寫法,就像某種小蟲運動,一進一縮,前進三步,後退兩步;爬了半天,實際上只向前推移一點點,無形中拖慢了整個進度。劇情進入緊要關頭時,這點格外令人難以忍受,忍不住抱怨起作者的吊人胃口。好在各有特色的性格派主角,很快就會將我一把拉進他們的危險,讓我跟著擔憂,跟著恐懼,同時忍不住猜測,某個人的作為,會為另兩人帶來怎樣的結果?那些人的得救,會是誰的無心插柳?因此,就某種意義來說,這樣的拼湊與中斷,反而能帶來另一種懸疑趣味。
而三位主角就是以這種個別擊破的方式,對抗實力懸殊的敵人,擾亂敵人的注意力,為自己爭取生存,也為對方製造了機會。從這裡可以深切體認,所謂「邪不勝正」,不是沒有道理的。若不是互相猜疑、各懷私心,擁有軍力、財力、權力,又持有玻璃書的陰謀集團,怎可能讓三個主角找到可乘之機?反過來說,若不是願意拋開成見,各盡最大努力合作無間,主角們又怎可能摧毀這股邪惡的強大力量?
[洞察而機智的文字]
「我在想,不知妳可不可以開開門,加入我們的談話。」
「什麼樣的談話?」她應聲道。
「呃,我們將在談話中決定你們的生死,親愛的。沒有這扇門擋在中間會比較好。」
「恐怕我們都覺得,有門比較方便。」繆小姐答道。
長著一張稚氣斯文臉孔,有著純真眼神的高登‧達奎斯,在這本書中,徹底發揮他身為劇作家的長才,將每句對白寫得機警、犀利、有力,既鋪陳出各角色的人格特質,也不時舒緩了劍拔孥張的緊張氣氛。機鋒相對的對話,每每令我拍案叫絕,忍不住爆笑出聲。相較於某些刻意營造廉價搞笑場面的小說,這種需要細細咀嚼箇中滋味的幽默,實在高明耐讀太多了。
除此之外,作者對人性的洞察與理解,也是我欣賞這部小說的原因之一。雖然書中充斥難以忽視的大量色情暴力;拳拳到肉的戰鬥場面與你來我往的鬥智過程,也很容易吸去讀者所有的目光,但只要仔細留意,就會發現穿插其中的許多點評,是多麼一針見血且耐人尋味:
──蹣跚行走之際,他忽然獲得一種靈視,他看見自己的一生,以及所有人的一生縮影。一種在無情而美麗的冰雪之下,緩慢而無法挽回的失溫過程。
──缺點就像生殖器,大多數看起來都很醜,但你會發現,屬於自己的那份就是非常寶貴。
──他就是擺出一副熟悉內幕,神氣活現的嘴臉。看到那麼多人只因為他流露一種令人不快的傲慢,就立刻承認他擁有比他們更多的權力,讓他覺得很有趣。
因此,有評論說這部小說除了娛樂效果與感官刺激,就一無是處,我是絕不同意的。雖然達奎斯對香辣豔遇、女人裸體、蛇蠍女郎的偏好,相較我最愛的古龍,可說是不遑多讓,但達奎斯也和古龍一樣,對人生自有一份滄桑、無奈、感傷的解讀。他筆下的反派人物,在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面具下,往往透露出「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味道。比如驕傲淫蕩的妓女瑪格麗特,作者雖沒給她太深的著墨,但點到為止的出身背景,瞬間讓我的心為之揪結:
──她對他的輕蔑顯然是出於對自己的輕蔑。……她跟其他人一樣,都是受宰制的動物。他想到她背上的疤痕,也許跟她臉上的疤不能相提並論,但兩者都是她曾經在更有權勢者的慾望下屈服的見證;兩者也都紀錄了她在有口難言中摸索,找尋心靈歸屬的過程。方才的瘋狂謾罵告訴小張,她還沒有找到,只是把不滿封鎖在層層控制下而已。這可能比什麼都讓人心酸。
作者對置身於社會底層,在苦海中載浮載沉、掙扎翻滾的人們,有著一份關懷與同情。他對醜惡與不堪,並不是一味批判,而是充滿包容與理解。因此,他筆下的反派,即便無可救藥如宋克和女伯爵,癡傻愚鈍如王子和他的新娘,瘋狂執著如歐岡茲伯爵,也無法讓人打從心底厭惡,反而在不知覺間,對他們產生不知是同情還是什麼的感情。因此在閱讀時,我會忍不住猜,老是笑得像每件事都很有趣的普爾小姐,是否用這樣的開心在掩飾內心的惶惶不安?在卡納蘭沉靜溫柔的外表下,是否隱藏著一顆淒涼破碎的心?我也忍不住同情起那個看起來俗不可耐、邊吃蛋糕邊流淚的胖女人,甚至拚命攀附權貴,自以為拿到通往更高權力的車票,殊不知已將魚鉤咬在嘴裡的可悲人們。
──他置身羅勃‧范達立夫的豪宅,在他自我放逐其外、跟他互瞧不起的社會裡,這裡是財富與特權的中心。他想到自己正吃著的麵包,吃得如此津津有味,感覺就像背叛,不論往那個方向看去,舒適的生活無所不在,使他對周遭無止境的奢華興起一股尖銳的恨意。
──他為什麼要來?搭救一個來自同樣富裕的世界、不用大腦的女孩?盡他所能,殺死最多個敵人?為死去的安琪麗復仇?這些動機又豈能傷害這麼一個世界,損害這個沒有人性的迷宮於萬一呢?他覺得自己快死了。他的死就像他的人生一樣,不為人所見。
其中,最令我又愛又憐的,是小張主教。他是三個主角中,唯一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平時的交往對象,除了不擇手段的雇主,就是同樣不被當人看的妓女。因此,他的行事作風趨於冷酷無情、不計後果、無視規範,充滿憤世嫉俗的味道。但作者沒把他寫成一個單純的殺手(姑且稱之。雖然在此事件前,他不常殺人),相反地,作者賦予他溫柔、純情與善良,使這種矛盾,在他掀起腥風血雨的時刻,激盪出格外令人心動的魅力。
印象最深的,是小張拚命想救妓女安琪麗,卻在她失去靈魂時,從她的記憶得知,自己不過是她不堪的過去裡多抹上的一筆污影;所有情感,不過是他個人的一廂情願。那種強烈反差,搭上小張垂死的處境,格外衝擊震撼,我似乎也能在那瞬間,切身感受到小張內心的痛。如果作者對小張仁慈一點,安排安琪麗也對小張有意,想來這段關係就不會那麼打動我,我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狂熱地愛上小張。因此,光是衝著這點,我就想為作者大力拍拍手。
[鮮明可愛的主角]
繆小姐、小張主教和史文生大夫,無論從那方面看,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人物。除了繆小姐尚可稱之為美麗,其他兩人光看外表,都難以勾起讀者的憧憬仰慕之情。但正因為他們平凡,不是什麼遙不可及、虛無縹緲的存在,反而更真實,更有血有肉,更具人情味。
三人中,我唯一比較沒感覺的是繆小姐。雖然我也欣賞她的聰明靈敏、獨立堅強,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難,都不肯當個等王子救的軟弱公主。差點被抓去進行改造程序時,「她知道自己不會死,因為他們的目標只是將人腐化──好像直接跳過死亡的階段,直接把蛆蟲放進她的心,靈魂便慢慢開始分解。她才不要,她要跟他們搏鬥。……她也會扭動身軀,發出尖叫,但不是因為受他們擺佈,而是為了讓他們誤以為得逞。」她不會扭扭捏捏婆婆媽媽,環境再險惡,也能怡然自得,享受人生。比如深入敵營調查時,她能在不清楚敵情的狀況下,大大方方坐在餐廳裡喝下午茶。無懼無憂的精神,堅韌到令人咋舌的神經,正是她厲害的地方。
然而,繆小姐卻也是個自尊心高、尖酸刻薄、領導慾強的女人。「自己是個難纏的人,她知道。她交不到朋友,她總是得理不饒人,要求苛刻,氣量狹小又任性。她吸吸鼻子,這種自我反省真讓她恨透了。但她雖然瞧不起自我反省,卻又很需要這麼做。」有時,她這樣的小心眼透著一種純真無辜的味道,我可以寬容體諒;但有時,她孩子氣地渴望獨佔關愛,因而衝動莽撞的表現,又會令我下意識反感。
介於繆小姐和小張之間的,是溫文有禮、處處留情的史文生大夫。他對王子的莫名執著,到後來才發現不是基於什麼愛國心或愚忠,只是因為失去心愛的人,想給自己一個活下去的理由罷了。照理說,這種偏向溫和,不如小張般激烈的角色,比較容易被忽視,但史文生大夫給我的好感不亞於小張。他的溫柔與體貼,在危急時刻就像清泉,帶來的療癒效果絕不遜於他的醫術。
這三人雖然個性天差地遠,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都不滿於生活現狀,而且寂寞。繆小姐算是三人中最幸福的了,但從書中不時透露的小線索,卻能看出,對於和父親疏離的關係,及從未體會過的母愛,她是難以釋懷的。或許正因他們同樣處於失落與孤寂中,沒有朋友,也沒有人生方向,才會不約而同一頭栽進這洶湧可怖的無底漩渦吧。
──她見到的是種野獸似的優雅──如果不能說是優雅,至少是效率──和一種既大膽無恥卻又很節制的作風。……他的五官線條分明,聲音平板而略帶沙啞,說話的方式直接得幾近傲慢。
──空空的靴子刺痛他的心,想到她的腳這麼小巧,可以裝進這麼一丁點大的空間,又能讓她任性地大步行走,忽然讓他覺得無法忍受。
小張、史文生、繆小姐初次見面的時候,雖然或多或少互有好感,卻都心有所屬:小張正迷戀高級妓女安琪麗,史文生難忘死去的舊情人,繆小姐拋不開自甘墮落的前未婚夫。然而,因為三人共同面對的,是難以想像的可怕組織,性命隨時受到威脅,無時無刻處於緊繃不安的狀態,因此,儘管三人只認識了短短三天,這三天裡又聚少離多,所發展出的情誼,卻比某些人一生中會遇到的濃度更高。那是一種曖昧複雜、難以言敘、唇齒相依的情感,很難說是不是男女之情。目前看來,繆小姐和小張最有可能,他們對彼此若有似無的情愫,及偶爾互相流露的強烈關心,總把我逗得心癢難耐。因此,我對續集最大的期許,就是他們的感情能開花結果,千萬別冒出個像艾洛伊絲那樣的程咬金。
雖說三個主角的性格都鋪陳得鮮明有趣,各自的遭遇與應對,也描寫得精彩萬分,我最愛看的,還是他們偶爾的交會。猶記得他們正式相遇時,我差點跳起來手舞足蹈的瘋狂興奮;當他們幾經患難,終於在小房間內重逢時,我激動得跟繆小姐一樣熱淚盈眶……雖然從種種跡象看來,最中心的主角是繆小姐,整部小說可說是繆小姐的成長故事,但毫無疑問地,史文生大夫和小張,甚至中途加入的艾洛伊絲等,也都因這場患難而有所改變,變得更加堅強成熟。
[引發爭議的性愛]
這部小說最引人爭議的部分,莫過於大量露骨的性愛描寫。我同意有些部分誇張了點,比如繆小姐在馬車上被女伯爵性侵那一段,但若解釋為「繆小姐情慾旺盛+女伯爵技巧高超」,或者「繆小姐被瑪格麗特的性愛玻璃片及玻璃書影響太大,以致情慾一發不可收拾」,好像也說得通。而且,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過(一般人應該不會有這機會吧),但我相信殺戮和危險,在精神與肉體上所引起的過度緊繃,會在無形中激發性慾。有個心理測驗不是說,在吊橋上求婚,成功率比在平地上大得多嗎?由於這時人們感情脆弱,判斷力低,不易用理智作決定,或許會比較接近原始的動物狀態吧?(掛念生存大事,由此激發繁殖需求)。
其次,雖說「食色,性也」,但除了食與色,我相信人類一定還有很多慾望,值得被收在玻璃書裡,引誘更多人加入墮落之列,比如權力、名聲、財富等等,甚至快樂幸福的感覺。而作者之所以集中描寫性愛,或許是因為第一部曲的主題,本來就是性愛。我會這麼說,是因為那幅「天使報喜圖」,以及小張對它背後圖形的感覺:
──全部方程式組成一個馬蹄鐵的形狀……一組刻意照哈許莫爾豪宅的外形寫出來的數學方程式。他還注意到,這形狀含有強烈的性意味,……U形房屋的圓弧開口裡,插入一根古怪的圓柱物……不論韋蘭特的煉金術還有什麼其他企圖,顯見它的基礎不僅包括元素的變化,也以兩性的結合為主。
正因以歐岡茲伯爵為首的陰謀集團,所關注的焦點本來就是性,因此他們製作的玻璃書都與性有關,也都專找妓女,就說得通了。不過這個猜測得等續集出爐才能確定。如果二三部曲依然把重點放在性上面,那或許只能解釋為達奎斯的個人偏好吧……
題外話,網友小杜白雲提出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他說:「男性如何去感受女性身體的性慾快感;女性如何去感受男性身體的性慾快感;而這種感受會帶來什麼效應或改變?」這在書中並沒提出來探討,但如果寫出來,一定很有趣。看到這句話,我直覺想到查理考夫曼的『變腦』,電影裡的妻子就是因為進入男人的腦中,最後才成了同性戀,與老公的幻想對象發展出一段情。不知這樣的「身份/性別互換」由達奎斯寫來,會出現什麼其他的可能性?對此我也十分好奇。
[殺人是為了生存]
這樣的血腥行為當真有必要,勢在必行?才不過昨天晚上,史文生不是因為歐岡茲伯爵的提醒,對於當年在布萊梅下毒殺人──那是個壞人,如果這麼區分有意義──產生罪惡感嗎?他的惻隱之心那兒去了?
小張是情緒主義者,也就是情緒來了,比如憤怒悲傷時,就要殺幾個敵人洩憤,他認為這是敵人應得的代價;史文生大夫是帶著歉疚與不安,為了自保而殺人(當然,只要情況許可,他就會避免,還會撥冗治療被他痛毆的傷患),卻又在這樣的對抗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與快感;繆小姐這個千金淑女,雖非嗜血狂,卻也殺了不只一個人(最後一個犧牲者是最令人感傷,或者也可說是不可置信的),理由是「應以大局為重」,觀點類似「上了戰場,大敵當前,管你什麼生命可貴、美麗節操,通通是幻想,要活命就別天真了」。說她很堅強,卻也堅強得冷酷。假以時日,或許繆小姐會是另一個女伯爵(不過,繆小姐就是繆小姐,有自己的原則,絕不會像女伯爵一樣,為了樂趣而為惡就是了)。
由此可見,這本小說對殺人(暴力)的定義與標準很寬。但作者並不像我所厭惡的,毫無節制地濫用暴力。雖然對溫和派的讀者而言,這樣的描寫已嫌口味太重,但我光是看到某些小配角到最後一兩章還活著,不像許多武俠小說,往往出場不久就被作者無情賜死,已覺得是奇蹟中的奇蹟;何況有名姓的角色個個下場不同,帶來的情感衝擊不一,死得其所,交代完整,安排得順暢而不突兀,反派內訌也不致自相殘殺得太嚴重,在我看來,簡直可說是「血腥裡透著清新」之作啊。
[玻璃書vs玩弄記憶]
這部小說最創新的部分,莫過於充滿想像力的藍玻璃。它可以存取人們的記憶,讓翻閱者身歷其境地分享各種經驗;可以殺人也可以讓死人復活;可以改造人們的思想、催眠或控制心智;甚至能將人體進行徹底的「質變」。
玻璃書不只代表死亡與重生,操控與記憶,也代表一種強大的誘惑,宛如象徵權力的魔戒,任何人都無法抗拒。我好奇的是,繆小姐能靠意志力抽離,小張和史文生能嗎?繆小姐這份意志力,能不能持續下去?猶記得『魔戒』開頭,佛羅多曾經也能徒手拿起魔戒而不存邪念,然而,看看三部曲時他成了什麼德性。依此邏輯(沒有人能逃過權力腐化)推斷,之後三位主角除了陰謀集團,最主要的威脅,應該是來自玻璃書本身,也就是人性的誘惑與慾念吧。
關於玻璃書,我想特別提出來談的是「記憶」。基本上,我們的處世態度,是被記憶(經驗)所左右的。但記憶本身值不值得採信?先來說說我聽過的一個心理測驗:如果對受測者一再提及「小時候在百貨公司迷路」的事,受測者到最後,就會把「迷路」當成事實來「相信」,轉述給別人聽時,還會自己加上額外的細節。這讓我想到,如果說形塑一個人的是「過去」,也就是記憶和經驗,那麼,像這類經由刻意灌輸而「想像出來的記憶」,會怎樣地影響一個人?比如灌輸殺人的記憶到腦中,會不會因此讓人變得弒殺或充滿罪惡感?比如繆小姐,明明是個清清白白的大家閨秀,屢次透過玻璃書,體驗過種種性行為後,正如她自己所疑惑的,是不是就成了「最淫蕩的處女」?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給記憶多少信任,多少重視?
這也會帶出「同質化」的問題。人之所以有不同的想法、好惡、個性,是因為出身背景與成長環境不同,但若藍玻璃能讓我們徹底與別人同步,品嘗別人的感受,體驗別人的人生經驗,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是否會逐漸趨於一致?比如喜歡聽搖滾樂的甲,和偏好古典樂的乙,原本對彼此喜歡的音樂興趣缺缺,但若他們是透過藍玻璃來聽,也就是說,不只聽到音樂,還會接觸對方當下產生的愉悅感,這種愉悅會不會進一步影響他們,讓他們對該音樂產生感情?(就像繆小姐一接觸性愛,就想到瑪格麗特那次的歡暢滿足,而臉紅心跳、難以自持)那麼,透過玻璃書,甲會不會愛上乙的男友?乙會不會把丙的家人看成自己的?丙會不會跟著憎恨丁的仇人?
寫到後來,我自己都快混亂了。在這種神奇的「互聯網」下,所有倫理道德與人際關係,想必會逐漸失去存在的依據,界限也會逐漸變得模糊,然後趨向統一。天知道經過思想的「弱肉強食」揀選融合過程後,會不會導致人類演化,產生所謂的「終極新人類」?
另一個讓我覺得記憶不可信的設定,是接受改造程序的人那句「控制密語」。在控制者的暗示(命令)下,某個人會「記得」自己沒做過的事,也會不記得自己做過的事。好人逃難時,這點是很好用沒錯,壞人試圖套出叛徒時,可就吊詭有趣得很了。印象最深的是眾人盤問羅傑那一幕,盤問到一半,連壞人自己都開始質疑:「他的話可以相信嗎?」。既然記憶可以假造,當事人又深信不疑(也就是無法測謊),那麼他說的證詞,可信度有多高?記憶被操控的可怕,由此可知。
網友凱特提到,若藍玻璃真的存在,「生活中將只剩下回顧,而沒有創新」,讓我聯想到從國中開始的寫日記習慣。在那些振筆疾書、努力紀錄的日子裡,有時我會搞不清,到底是我在寫日記,還是日記在寫我?到底是我在紀錄人生,還是把人生用在紀錄上?我等於是把大半人生花在回顧上頭,這種回顧是否有意義?
電影『駭客任務』中有個場景,人們以為正在過的生活,全是透過一條條連結到腦部的管線所輸入的信號。觸覺的、嗅覺的、味覺的、聽覺的……逼真到人們毫不懷疑這一切的真實性。就算人們對回顧自己的過去沒有興趣,或許也有強烈的窺視慾,想得知別人的過去是什麼樣子。我從不懷疑這種癖好,否則實境節目怎會像打不死的蟑螂,春風吹又生,一再贏得高收視率呢?那麼,一旦藍玻璃普及,人們是否會像『駭客任務』中的狀態,整天宅在家,再也不想出門,只想透過一本又一本的玻璃書,來感受、體驗、欣賞別人的人生,不再努力去過自己的?最吊詭的是,當一切如此真實地發生在感官經驗中,它算不算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關於文筆]
有人洋洋灑灑列出這本書的缺點,我忍不住想,到底是1)作者的確寫不好;2)讀者看不懂;3)文化差異造成閱讀障礙;還是4)讀者不喜歡或不習慣作者的寫法?
很多人抱怨作者描寫得太繁瑣,太累贅,但這會不會是翻譯造成的?不是說這本書翻得不好,而是翻譯上必然會出現的問題。換作華文作家,他可以照自己的風格選擇文字,力求精簡,但外國作家就算選字巧妙,翻成中文,看起來仍然很冗長。比如devastating,英文一個字就交代了,中文卻要寫四個字「毀滅性的」,還不包含難以譯出的微妙語感,及該字蘊含的其他隱性含義。在這種狀況下,只讀譯本的讀者們,怎能享受所謂「華麗酣暢的文字帶來的饗宴」,又怎能體會作者的文字功力?
也有人提到括號用太多的問題,這讓我想到,對自己不熟悉的寫作方式,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排斥心理。偏好日系輕小說的人,對細節一堆的西方小說,或許會嫌拖沓厚重;偏好中國古典小說的人,對西方意識流的跳躍筆法,則可能消化不良。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缺點,或許就只是切入角度、評斷標準不同所造成的錯覺了。
[題外話]
最後,由於這部小說可能要拍成電影,在此順便列出我理想中的演員名單(寫著寫著都忍不住血脈賁張起來了XD):
小張主教~強尼戴普
繆小姐~綺拉奈特莉
史文生大夫~保羅貝特尼
法蘭西斯‧宋克~李奧納多
歐崗茲伯爵~羅素克洛
白痴放蕩的王子~喬瑟夫高登李維
女伯爵~凱瑟琳‧麗塔瓊斯
艾洛伊絲~史嘉蕾喬韓森
推薦閱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