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照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從小,我就對中國俠文化衷心嚮往。那個武俠小說所構築出的英雄世界,透過江湖人物的快意恩仇、路見不平、以武會友,舒解了現實中的冤屈和悶氣。無論官場如何腐敗,人情如何詭譎,都無礙大俠們挺身而出、大展身手。他們重然諾,輕名利,瀟灑豪氣,縱劍江湖,不計生死,所形塑出的,已不僅是一種角色形象,而是一個綜合中國儒釋道精神的指標。
 
然而,隨著時代進步,號稱華語大片的動作武打電影一部一部地出,卻大都流於華而不實;斥資千萬的電腦特效和高度聲光效果比比皆是,卻欠缺往昔令我熱血沸騰的俠義精神。雖然它們同樣有正邪對抗、邪不勝正,更不乏刀光劍影,所呈現出的世界,卻往往單調無聊,只是一個類型化的模式。觀眾真正關心的,好像也已與正義、善良這些精神無關,只在乎打得夠不夠刺激,能不能最有效地以暴制暴,讓壞人死得很難看。這樣的千篇一律,固然能為票房帶來一定收入,卻再也不能讓我為之振奮感動。

 
令我萬分驚喜的是,『葉問2』正是一部我等待已久的返璞歸真之作。去年底『葉問』引起轟動時,因為種種原因,雖然我對它興趣濃厚,最後還是沒能進戲院捧場;這回續集推出,好評更勝前作,氣勢甚至凌駕好萊塢大片『鋼鐵人2』,我欣賞的作家成英姝也在噗浪發表感動心得,心想不能再錯過了,上週日便和朋友相約觀賞。
 
進戲院前,我沒有預設太多。因為看過的老姐告訴我:「它走的只是對抗洋人的老路線,劇情沒什麼特別。」也沒有做什麼功課,頂多知道葉問是李小龍的師父,將詠春拳發揚光大而已。或許正因我把它定位為一部熱血電影,而不是寫實人物傳記片,因此每分感動,我都確實地接收到了。

 
論劇情,『葉問2』並沒有太複雜精深的地方。它講述的是1950年代葉問到香港開館授徒時的故事,照例利用兩個民族的衝突,帶出葉問不朽的傳奇英雄形象。只不過葉問這次要對抗的不是日本殖民帝國,而是英國不肖份子,比如作威作福的警長、打心底瞧不起中國武術的英國拳王「龍捲風」等。其間還穿插了葉問初到異地,設法適應環境,並與當地武師磨合的過程。
 
電影開頭先透過短暫的前情提要,告訴觀眾葉問對抗日本軍後受了重傷,在好友周清泉(任達華飾)幫助下逃到香港,讓沒看過前集的觀眾,可以順利無礙地進入劇情。關於這一部分,我想應該是為了不得罪中國官方而有的改編。實際上葉問在日本戰敗後,待在中國做了警官,後來逃到香港,是因為他在做國民黨特務。而且當時他是自己先過去的,妻子張永成和兒子葉準都是後來才去與他團圓,當時葉準也已二十幾歲了。

 
而葉問的婚姻,電影也採用『美麗境界』對約翰納許的處理手法,將敏感部分全部去除(前者是娶妾,後者是婚外情、私生子和雙性戀),刻意誇大專情的那一面,好爭取觀眾的認同。對此我沒什麼意見,畢竟所有傳記電影都免不了把主角英雄化的情形,只要描寫不過份誇張,把他捧得像神一樣高就行了。
 
前半花了不少篇幅描寫葉問為錢所苦的生活,讓人看到虎落平陽的悲哀,及葉問貼近凡人的一面,由此也產生不少幽默的笑料。比如葉問租了一個天台教拳,但一直乏人問津,鄰居(?)三姑索性上門來借地方晾衣服;大弟子黃樑(實際上不是大弟子)以踢館的心態前來挑戰,聲明輸了才繳學費,卻食言而肥,又跑去找了以釋小龍為首的三個朋友來打,這次才終於低頭拜師。結果葉問聽黃樑要師弟們奉茶,第一句話說的卻是:「不必那麼麻煩了,先繳學費吧。」(XD)


甄子丹在片場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教導沒懷過孕的熊黛林怎麼演出孕婦的感覺。
 
編劇最聰明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先一步步鋪陳葉問的困窘,比如繳不出房租,只得聽太太的話不去應房東太太的門,卻又因體諒徒弟,不硬性催繳學費,使一家人的生活更形艱難等,讓觀眾對葉問產生同情,感慨英雄落魄,在這種鬱悶不斷累積之後,見到他大展身手、揚眉吐氣,便更會打心底感到痛快。這種寫法在龍捲風那部分也用了。與其說龍捲風看起來這麼無腦狂傲,完全是為了激發民族意識,倒不如說編劇也企圖藉此為結局的高潮鋪路,製造更好的戲劇效果。
 
正因編劇有條不紊地撒網,收網,緊抓觀眾的心,因此『葉問2』仔細想來,雖沒什麼特別深刻的地方,仍能讓觀眾徹底投入,並大聲叫好。

 
當然,演員的表現與角色的成功,也是一大要因。

飾演黃樑的黃曉明,與我印象中相較,瘦了一大圈。這樣的外型,更能襯出他眼神的凌厲與反叛。以前覺得他不適合演楊過,看了這部片後發現,要是交由這時的黃曉明來演,絕對能演出楊過的精髓,因為那眼神實在太楊過了!
 
黃曉明演活了黃樑。他就像被社會棄養的貓,時時保持著警戒,凡事依賴自己的拳頭去解決,野性,不馴,孤獨。但在葉問面前,他不再是充滿攻擊性與不確定性的炸彈,他的舉動是孩子般的,時而無助,時而純真,時而傻氣。可以從他的應對進退感覺到,他是真心崇拜並尊敬葉問。印象最深的是葉問和金山找分別被老婆保釋出獄時,葉問回頭問他:「你家人沒來保你嗎?」黃樑露出一半不知所措,一半落寞無助的神情,搖頭說:「沒有啊。」接著對葉問一笑,故作開朗灑脫地練拳,要葉問別擔心他。那一瞬間的笑容,雖然燦爛如天使,卻令我看了想哭。
 
我喜歡這樣逞強又亦正亦邪的阿樑,喜歡他衝得要命但在葉問面前又不敢造次的脾氣,也喜歡他和葉問那種亦師徒亦父子的情感。



題外話,黃曉明為了拍這部片,可說是吃盡苦頭。在天台上與甄子丹對打那場戲,他打到兩手瘀青,嘴唇發白,根本是強撐著拍完(廢話,丹哥的手臂根本像鐵一樣硬吧),但他很敬業,只休息五分鐘就繼續打,甄子丹對他讚譽有加。後來他也拜了甄子丹為師。另一位曾和甄子丹在『小小賭聖』合作過的釋小龍,同樣討不了多少便宜,聽說打到吐了,可見要跟丹哥對戲,沒兩把刷子會是極端痛苦的一件事。


右二就是釋小龍。

說到釋小龍我就很感慨,很多人看不出他有演這部片,實在是他發福太嚴重了,只顯得笨拙,全然不見靈氣聰慧。想當年他是多麼可愛啊!有影片為證:



 
「阿樑,你覺得我能不能打?」
「師父,你當然能打,你能一個打那麼多個……」
「但二十年後呢?二十年後,你隨時都可以打倒我。所以天下有誰是最能打的?
阿樑,你所追求的,是武功的拳腳招式,但我想讓你學的,是中國的武術。
中國武術不只有武功招式,還有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和修養,貴在中和,不爭之爭。」
 
若不去想什麼吹捧中國意識形態的問題,這是非常令人感動而經典的一段話。不知編劇是否刻意,由洪金寶所飾演的洪震南,似乎就是葉問口中那個二十年後的例子。無論招式使得多麼出神入化,作戰經驗又是如何豐富,終究得接受歲月不饒人的事實。面對一個渾身肌肉的強勁對手,又老又病、體力不堪負荷的一方,註定要悲劇式的慘敗。

 
「為生活,我可以忍,但汙辱中國武術就不行!」
 
洪震南是個性格飽滿的人物,出場時給人的印象十分霸道,與警察勾結(不然魚市場事件後,警察就不會只抓葉問、黃樑和金山找了),壟斷香港武術界(大家都要交月費給他),與葉問間的衝突一觸即發。但鏡頭一轉,觀眾又看見他對徒弟及手下講情義的一面,及在家人面前和藹的慈父形象。他不是傳統意味上的單一正派或反派,就拿他被洋人欺壓而忍氣吞聲這點來說好了,同樣的事,他不也對金山找和葉問做了嗎?因此,洪震南在電影中更有人味,更貼近現實。

 
洪震南與葉問,一剛烈一溫和,正好是另一種奇佳的組合,有別於葉問和黃樑間的照顧vs依賴關係,我同樣很喜歡。這是我第一次看洪金寶演戲,除了為這號稱「最靈活的胖子」寶刀未老的身手給震撼,也深深懾服於他戲味十足的眼神。在眾多功夫明星中,洪爺是就我所知的最會演內心戲的演員,一個眼神就能將觀眾帶入他的角色,那種巍然如山的氣勢,凌厲如刀的眼神,都使洪震南具有極大的存在感,魅力十足,令人認同。若非如此,洪震南最後下場如何,也不會有那麼多人關心(揪心)了。

 
「我今天來,不是想證明中國武術比西洋拳術優秀,
我只是想說,人的地位雖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應該有貴賤之別。
我很希望,從這一刻開始,我們大家可以學會怎樣去互相尊重。」
 
相較於上集高調地鼓吹中國武術的偉大,這集編導收斂許多,將重點從孰優孰劣移至互相尊重,我覺得這樣的轉變很好。雖然龍捲風這角色怎麼看都像標準反派,完全不像洪震南這麼有血有肉,種種囂張行徑只引發人痛毆他一頓的衝動而已,但我相信他這種態度絕不是虛構出來的。
 
之前看Discovery,有一集好像是介紹大洋洲的島國,那裡的傳統宗教與文化,在歐美殖民者到來後,就被破壞殆盡,因為殖民者認為那是低等文化,應該予以「教化」;篤信基督教的歐美人,自然也把傳統宗教視為異端邪教,欲除之而後快。因此現在的島民已經不再記得老祖宗的生活方式,過去的種種技藝和語言,也就一併失傳了。
 
別說歐美殖民者,我想只要是強國,都免不了自己比別人優越的心態,恨不得把所有其他種族都同化成自己這一派。就像中國古代不也都把四圍民族視為蠻夷,急欲征伐統一並給他們禮樂教化嗎?然而,並不是每個弱小民族都有一個葉問能替他們出頭,透過不得已的暴力手段為自己爭得發言權,向強國喊出互相尊重的必要。弱肉強食,是這個世界的原罪。因此,看龍捲風插大香、公然挑釁,我並不覺得虛幻不可及,反而因為它背後的真實,而覺得觸目驚心。與其去責備他的膚淺,不如盡力讓自己不要變得和他一樣。
 
題外話,這個龍捲風看外型真有點像雨果威明(『魔戒』裡的精靈王)。聽說他私下其實是很英國紳士的,而且熱愛中國武術,二十年前就在歐洲拜過甄子丹為師,還有照片為證。因此這次合作也讓他們師徒意外重聚,算是拍攝該片的有趣插曲。

 
「你覺得勝負重要,還是和家人吃飯重要?」
 
看這部電影前,甚至在電影剛開始時,我都沒想過自己會愛上甄子丹所演繹的這個葉問(不是真實的葉問喔)。追根究柢,我想應該是我對「雙面人」欠缺抵抗力的緣故。那種平時看起來溫和好欺負,遇到強敵時,為了保護身邊的人,卻能搖身一變為武功高強萬夫莫敵的英雄,正是我的罩門,就算老梗也百看不膩。『神劍闖江湖』的拔刀齋、『風火英雄』的沖田總司,都是以這種反差擄獲我的心。
 
葉問正是同樣一種人。不打架的時候,他溫文儒雅,鼓吹和平,一襲玉樹臨風的黑長袍,笑起來有點囧,徹頭徹尾的書卷氣,但當別人踩到他的底線,激起他骨子裡不服輸的精神,他又打死不退,絕對和對方抗爭到底。有時看他打鬥的眼神,我甚至覺得是另一個人,傲氣,高深,鋒芒畢露,琢磨不透,帶著點冷冷的嘲諷,冷眼的觀看。但有時,他的雙眼又彷彿在燃燒,透著充滿魅力的堅毅與正氣。
 
『胭脂扣』中的十二少說過,他愛如花,就愛她風情萬種,永遠摸不清她有多少種面目,對我而言甄式葉問亦然。他的面貌倏忽不定、變化多端,很難概述是怎樣的人,因此才充滿未知的神秘,永遠都有探究的樂趣。

 
最後不可不提的當然是武打。看這部片讓我聯想到一部漫畫,前川剛的『鐵拳小子』。和一般少年武打漫畫老是用爆烈毆飛場面概括招式,取意象而不取實質的作法,『鐵拳小子』的武打相當紮實,一招一式打給你看,不誇張,少渲染,其中又有武學理論的探究,及武俠精神的體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極有質感。

 
『葉問2』也一樣,裡面有剛猛的洪拳,也有陰柔的詠春拳,及螳螂拳(?)等,帶出武術門派的多樣性,及臨變應招的多種可能,魚市場的大亂鬥也亂中有序,令人目不暇給,不光是一般講究力量和硬碰硬的武打那麼狹隘。武師們流暢的動作宛如舞蹈般優美,看著令人目眩。無論是葉問與眾武師的圓桌大戰,還是最後的擂台賽,其激烈壯美都足以列入經典。

不過,若與實際上相對照,就會知道這些刺激的打鬥場面都是電影虛構出來的。香港當時禁止私人比武,當然不可能有圓桌較技;中英擂台賽也並無此事,因此看電影熱血一下就好,要認真把葉問當成無比偉大的民族英雄來崇拜,就大可不必了。

 
至於網路上流傳的替身曝光問題,我個人覺得沒什麼好抨擊的(只想建議導演下次做得不留痕跡一點)。甄子丹上節目時也說過,他從不覺得用替身有什麼不好,也不是每個鏡頭都親力親為,就叫好的功夫片。一方面新人需要出頭的機會,一方面主角也能保留體力做更必要的動作。畢竟像他們這種拿命來拍戲的動作演員,打了十幾二十年,早就全身內外皆傷,現在又面臨老化和體力減退的考驗,要看他們繼續在螢幕上活躍,而不是像李連杰般逐漸淡出,就別太苛求了。
 
最後若要說這部片有什麼讓我詬病的缺點,大概是片尾曲吧。這樣一部片,最後應該來一段旋律壯闊悠揚的背景音樂,或令人柔腸百轉的抒情歌才對,怎麼會找個全不搭軋的搖滾樂,把前面的好氣氛破壞殆盡,一點留在座位上回味的餘韻都不給人?看這麼多部電影,我還是第一次懶得聽完片尾曲就離席。雖然片尾曲播放時,電影已經結束,並不因此影響它的精彩,我還是為它沒有一個完美的句點感到可惜。



P.S. 演洪震南大弟子的杜宇航,在『葉問』兩部片都只是配角,差別只在出鏡場面越來越多,到了新片『葉問前傳』,索性直升上去演葉問了。聽說他是全香港最年輕的武術冠軍,不知道由他領銜主演的片,會打出怎樣的成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