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的認輔成長課,分享了一個很棒的概念:
 
「在和孩子溝通時,要站在他們的角度,用同理心跟他們一起思考。不斷跟他們重覆,你是最棒的、最獨特的,你很有潛力,只要你不放棄自己,給自己機會,十年二十年後,你會是這群人裡最有成就的一個!」
 
這是因為這次分享的是不久前作家盧蘇偉的演講,而盧蘇偉過去得腦炎,智商被測出只有70,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地步,就是靠他父母不斷用這樣的正向思考來教育他。
 
聽完他的故事,我覺得「相信」真的是種很神奇、很強大的力量。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你相信,原本是假的,到後來也有可能成真。好事如此,壞事也如此。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則」吧。
 
雖然盧蘇偉所輔導的對象,跟成長課的講師一樣,都是行為有偏差、家庭不健全的孩子,比如受黑幫老大唆使,而將陌生人活活打死的青少年,但我覺得他們的分享,也能很大程度地應用在我自己的教學上。
 
講師在少年監獄輔導這些「問題兒童」的時候,看守員往往會跟她說:「妳在他們身上不必花這麼多心神,這種人無藥可救了啦!」或許是因為看多了這樣的孩子,日復一日,看守員已經麻木了,思想裡也充滿負面思考與敵意,就好像以前我看野島伸司的日劇時,那些思想嚴重偏激的獄卒翻版。
 
但是,這些孩子是真的無藥可救了,還是大人們根本懶得在他們身上花心思、花時間,為了省時省力就直接把他們關起來,然後說他們根本不願意變好?
 
包括最近的國中霸凌事件在內,孩子遇到事情之所以不喜歡找大人,而要自己用不當的方式解決,說到底都是因為大人先入為主地把一些高標準套到他們頭上,不肯聽聽他們內心真正的聲音。有些孩子努力過,嘗試過,身邊的大人卻視若無睹,於是為了賭氣,他們會竭盡所能地使壞,好報復這些無視他們努力的大人,讓他們全部跟著不好過。
 
所以,面對做出偏差行為的孩子時,大人首先該做的,是收起自己私生活裡的情緒,冷靜溫和地問孩子:「我知道你會做這件事,一定有你的理由,要不要把理由告訴我,由你自己決定。我最在乎的,是你能從這次的錯誤裡學到什麼,你能告訴我嗎?」
 
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學著自己去反省、思考,而不是直接把我們認為正確的答案丟給他。
 
或者,當孩子打人時,首要之務不是逼問孩子:「說!你為什麼打人?」孩子很多時候並不是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某件事,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收起「打人」這個字眼,婉轉地說:「我知道你是個獨特的孩子,一定是對方做了什麼讓你不舒服的事,你才會想用這麼獨特的方法表達你的憤怒。」
 
先用同理心去和孩子站在同一條船上,孩子才會願意敞開心胸,接受你。
 
※    ※    ※
 
因為聽了覺得超有道理,昨天上課時,我就現學現賣了一番。
 
孩子們也沒違背我的「期待」,兩個班各出了一個狀況讓我處理。第一個狀況發生在排隊簽聯絡簿時,小男生A哭著說B踩他的手。
 
換作往常,我會把B叫過來,問他為什麼要踩A,跟他說這樣做很危險,以後千萬不可以這麼做,然後要B直接跟A道歉。最常遇到的反應,就是B不以為然地反告一狀,說A也對他如何如何,A不甘示弱地反駁,然後兩人再度吵得不可開交,我的頭也被一併吵大了。
 
這次我換個方式,先溫和地問哭得梨花帶雨的A,為什麼B無緣無故會踩他的手?是他坐在地上,B沒看到他所以踩下去,還是他做了什麼讓B不舒服的事?
 
問出來的結果是:因為A先推B,B氣憤之下,便去踩A的手。
 
於是我又用同樣方法去問A為什麼要推B,是不是B做了什麼讓他不舒服的事?
 
小朋友發脾氣打人,如果直接就罵:「你幹麻打他?跟他說對不起!」只會引起他們更大的反彈,但用這種跳到前因後果的方式,卻能讓他們反省自己的行為,進而發現這場爭執兩個人都有責任,到最後兩個人都無話可說,也沒再繼續鬧下去了。
 
下一堂課的狀況則嚴重一些,下課遊戲時,C竟然把D的眼鏡框弄彎了,D氣呼呼地說,絕對要叫C賠,C則臭著臉坐在位子上,一聲不吭。
 
我心裡有點擔心事情鬧大,到時不但對主任和家長難以交代,而且主任一怒之下,說不定會禁止小朋友下課玩耍(若非必要,我實在不希望剝奪他們這點放鬆的時間),但並沒表現在臉上,仍一派輕鬆地照例先問C,是不是D做了讓他不舒服的事,他才要弄彎C的眼鏡?
 
不出所料,果然事出有因。C說:「因為他一直推我!」
 
我又拿這件事問D,D先是堅持沒有推,後來有個孩子出來當證人,他本來還想否認到底,但我一問他C是不是做了讓他不舒服的事,他就改變了主意,老實承認:「對,但都是因為他玩的時候不遵守規則,一直亂弄,叫他也不聽!」
 
這下總算抓到事情頭緒了,我也知道C的個性有點瘋瘋癲癲,一玩起來就會嗨過頭,完全把別人的話當耳邊風,很我行我素。因此我便針對不遵守規則這點,開始跟C分析利弊,同時安撫D,先別急著自己扳回眼鏡框,回家時去一趟眼鏡行,讓眼鏡行的人弄,否則在扳的過程中弄壞了,就不是C的責任,而是他自己的問題了(我還很蠢地把警察封鎖命案現場拿出來舉例)。
 
其實我知道修眼鏡框,除非是框斷了,否則調整應該不需要收錢,但我還是順著C的話頭說,等他修完眼鏡,知道花了多少錢,再拿收據來找D,請他爸爸媽媽賠。說到這裡再不忘開導一下D,自己闖了禍,卻要爸媽來收拾爛攤子,一點也不是英雄行徑。
 
講著講著,兩個孩子的怒火都平息了,之後回歸正題,他們也沒出現鬧脾氣不聽課的情形。
 
※    ※    ※
 
經過這件事,我越發覺得正面的態度和語言,在教學上很重要。無論是父母教孩子,還是老師教學生都一樣。父母和老師或許像上述的獄卒一樣,認為一些愛闖禍的孩子是「無藥可救」,只能打、罵,否則管不動,但其實只要願意多花一些時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為了不辜負你的期待,就會付出對等的努力來回報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其實都需要「尊重」。試想一下,若你進了一間新公司,老闆對你動輒打罵,工作做太慢、做不好,就羞辱你「笨得像豬一樣」,你有何感想?是馬上發奮改進,還是出於害怕做得更糟?
 
之前我聽過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建議對學生「翻臉如翻書」,要讓他們愛恨交加,管理起來才容易,我也試著如此做過,成效卻不大。大概我這方面的悟性有限吧。倒是這陣子開始學著逆向思考,發現用笑臉、幽默和鼓勵,更能產生效果。
 
比如意見很多的學生,不是不准他隨便發言,而是聽了他的發言後,稱讚他:「嗯,你很有想法,很不錯喔!」不經我同意就自己跑到台前來寫字(還自備麥克筆XD)的學生,我沒嚴詞指責或扣分,而是說:「哇,你好專業喔,能不能也幫老師準備幾支?」(他竟然說好XD)
 
就連我自己犯的錯,透過幽默,也能適時化險為夷。比如剛接一個新班時,記不得大家的名字,記分時常會記錯欄。被學生糾正時,我不但臉不紅氣不喘,還稱讚他們說:「很好很好,表示你們都很專心,太好啦!」
 
這下子,學生反而被我的態度搞混了,問我:「老師,妳是故意的對不對?」
 
我聞言露出神秘的微笑,用打哈哈的態度說:「沒有啊!我是真的記性很差啊!」
 
猜我學生怎麼說?──他們完全不相信!(而且情緒都變很嗨,上課真的變得更專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