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著走著,又來到另一個知名景點──知恩院。



它是日本淨土宗的發祥地,佔地廣大,但某些地方要繳費才能參觀,成人票一張四百。



我沒事先做功課,對歷史典故等完全不了解,便只在院內走馬看花。



看介紹說,知恩院的三門是日本現存的木造三門中最大的,被稱為日本三大門之一,其壯觀可想而知。只是當年奉命建造的工匠,卻因為把三門造得太大,超出預算,而與妻子雙雙自殺以示負責,真是慘烈。後世眼中的功績,在當代不見得能見容於世,令人不禁為工匠的悲劇命運嘆息。不知道他是出於什麼動機把三門造得這麼大?只是誤打誤撞嗎?還是明知下場如此,仍為了實現個人的理想而義無法顧地去做呢?



知恩院最富盛名的,莫過於神奇的【七大不可思議】,有忘記傘、飛走雀、鶯聲迴廊、三面貓、大杓子、瓜生石、白木棺等,但不是任何時候都有開放,我們因為下雨之故,加上朋友不感興趣,便沒特別去找。

上圖這個小介紹亭設計得很簡便,只要按鈕,就會亮出該不可思議現象的所在位置,並可依個人需求,選擇英文或日文的講解。我基於好奇,也按了英文版來聽,但負責配音的女日本人腔調有夠重,反而難懂,不懂他們為何不找個外國人?



院裡的櫻花開得正茂,隨處望去,都是美煞人的風景。



我為了省餐費,早餐刻意吃多一點,想說大概可以撐到兩三點,想不到中午就餓了,不知是不是下雨,天又冷的關係。走出知恩院,剛好看到外面有攤販在賣草丸子,一串什麼沾醬餡料都沒有的陽春丸子,就要150(台幣50左右),但附近似乎也沒有其他更便宜的選擇了,只能姑且買來裹腹。

剛咬第一口時,我有點失望,丸子並沒有期待中那麼香Q有彈性,蓬鬆蓬鬆的,味道也很單調,雖還不到味如嚼蠟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不過,當我小口小口地慢慢吃,慢慢嚼,卻像吃白飯或白饅頭一樣,竟然慢慢嚼出了好滋味,感覺它有一種特別的青草甜味,不沾牙,有股淡淡香氣環繞舌尖。這150終究沒花得太冤。



雨忽大忽小,我們撐著傘,雖不致於被淋得一身溼,鞋子卻已都滲水淪陷,令人從腳底冷到心裡,遊興因此減低許多。加上天氣挺冷,廟宇逛多了,也有些疲乏感,經過這間【青蓮院】時,便只在門前匆匆一瞥,並沒為它佇足。



所謂觀光地,就是一旦偏離著名景點,街上便空空蕩蕩,一片死寂。京都本地人像是完全不存在似的,在此只看到了過去,感覺不到現在,看不到繁忙的「生活」,似乎也沒有所謂的「日常」。這種感覺挺妙的,就好像你在跟一個亡靈打交道,猛然回神,才驚覺一切只是虛幻。



本來平安神宮被我們排在隔天的行程裡,但見路上的指示牌寫著走到平安神宮只要幾百公尺,大約十幾分鐘的路程,一時興起,便臨時改變方向,決定先到平安神宮一遊。

路上經過的料理店,不是太貴,就是看起來一點也不好吃,跟平價的九州、沖繩,甚至大阪,都有天壤之別,不愧是高級歷史古都。最後我們只好在便利商店買麵包或熱食,權充一餐。這時不禁要感嘆台灣的Seven有人情味,日本的Seven,至少就京都而言,幾乎沒有一間在室內設置桌椅,供買泡麵或便當的客人坐下食用的,最多只在外面放幾張鋪上紅塑膠布的寬凳(?)打發了事。晴天還好,像這種括風的雨天,屋簷滴下來的水被風吹得到處亂灑,能坐的空間有限,也令人冷得直打哆嗦,吃起東西來一點也不悠閒,只想盡快打發這一餐,吃得有夠哀怨(淚)。



簡單填飽肚子,走過橋,平安神宮的緋紅大鳥居已然在望。但就在這臨門一腳的關頭,風雨突然大了起來,我又冷又累,忍耐也到了極限,終於再也撐不下去,只想找個地方暖暖身體,好好休息一陣。查看地圖,神宮距離大鳥居似乎還要走一小段路,以這樣的風,這樣的雨,這樣的寒冷,我實在沒把握能克服,安然抵達,就算勉強自己走到,大概也玩不起來,變得不是在觀光,而是在完成一樣「任務」,這種感覺很奇怪。

我不喜歡到一個地方,只是為了證明自己來過,照幾張與風景的合照,就算了事。我還喜歡在裡面悠閒地走走逛逛,找一些有趣的特點來讓我記住它,感受它獨特的味道。否則,何必要大費周章地自助,參團不就行了嗎?我旅行不是為了向誰證明什麼,只是想讓自己過得開心,既然如此,與其在這種惡劣的天氣狀況下,堅持進入神社,還不如早點回旅館休息,等隔天天氣好,再來一遍。



橋墩跟鳥居、神宮一樣,欄杆也漆上鮮豔的紅色,站在橋上望去,河岸夾道的櫻樹開得正好,本該是美景,看在這時的我眼中,卻有幾分淒清。



好在旁邊就是市立美術館,館內有間小咖啡廳,正好能讓我們坐在這裡避雨。



飲料價位和台灣差不多,這杯熱柚茶420yen,相當台幣140左右。換作平時,這樣一杯茶我一定捨不得喝,但不點東西就沒理由坐在溫暖的咖啡廳內,而若要我坐在美術館冰冷的椅子上,只喝隨身攜帶的熱水,我想我一定熬不下去,因此還是鐵了心買了。

感想是...好甜!但有杯甜甜的熱飲喝,還是很幸福,讓本已瀕臨崩潰邊緣的我,慢慢冷靜下來。



美術館五點就關門了,咖啡廳自然也跟著打烊。雖然外頭雨勢還是沒有減弱的跡象,至少我們的元氣都回復不少,應該還能跟它纏鬥一陣子。我們的計劃是:往回走到河原町站附近,逛那一帶的紀念品店,至少不白費剩下的時間(後知後覺的我們,到這時才驚覺,行前竟然完全沒安排雨天的行程,我甚至完全忘了可能會下雨這回事)。



穿著傳統和服在路上走的女性,雪白的足袋不會被水濺到嗎?裙襬不會沾到泥地嗎?我果然一點也不浪漫,腦中想的盡是這些現實性的問題。



朋友對日本的商店街很感興趣,還沒走到車站前那條又大又繁華的,先到小條的過過乾癮也好。想不到才五點多,商店竟已大半鐵門深鎖,打烊了,想逛也沒得逛,這在台灣是絕不可能出現的情景。號稱過勞死大國的日本,竟也跟歐美一樣講究生活品質,七早八早就把店門關了,真是不可思議。

朋友不禁好奇:日本人晚上沒店可逛,都在做什麼。乖乖回家吃飯,看電視嗎?



這時奇蹟發生了──儘管雨還是下得斷斷續續,陽光卻驀地從雲層裡探出頭來,將眼前的巷弄照得一片金黃。



我見此情景,精神都來了。也不想逛街或回旅館休息,直接邀朋友轉而走到八坂神社和花見小路去,看傍晚的燈火、迷人的夜櫻去!



到了傍晚,街上的人車似也多了起來,比早上熱鬧好幾倍。



走回花見小路,也是人潮洶湧,和白天完全不可比擬。來自各地的觀光客與旅遊團操著不同的語言,在身邊來來去去,擠滿每個角落,想拍到一兩張沒人的照片,可還真不容易,上面那就是我捉住幾秒空隙拍下的得意之作。



直接以【花見小路】為名的茶室,看板設計得很有美感。



來此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看看路上的藝妓。可惜翻來覆去走了兩遍,就只看到這麼一位,而且還是抱著行當行色匆匆,轉瞬間就從眼前經過,根本不給人照相的機會。



其實她迎面而來時,我已迅雷不及掩耳地掏出相機,絕對有機會拍到她的正面。但那距離太近,總覺得把人家像動物園裡的動物那樣拍攝,有些失禮,最後還是打消了念頭。就在這幾秒猶豫的時間內,她已飛快地擦身而過,只留空中一抹香風。



都說日本女性最受歡迎的特質,就是溫順,看這餐廳的女侍連擦個柵欄都能滿臉溫柔,我只有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份。



除了這種看起來比較正式的門簾,也有直接把和服上衣(?)掛在門口的。



很有電影感的一幕。



隨著夕陽西下,天色漸暗,各家小店也紛紛點起燈火,將四周照得五彩繽紛,更添風情。



車水馬龍的景象好不熱鬧。



到處都能看到舞妓練習場表演的宣傳海報。



充滿復古味的餐廳,價位也都不便宜。



觀光的人潮來了又去,像退潮似的,喧囂的人車聲逐漸消聲匿跡,花見小路又恢復了白天的寧靜,但在溫暖的燈光照耀下,多出一份柔和溫馨的感覺。



乍看之下,石磚路就像一面鏡子,倒映著燈光,上下成趣,令人炫目。



外送壽司的小哥,騎著腳踏車,從某個小巷子鑽出來,轉瞬間又呼嘯而去。



我突然有點貧血的症狀,四肢乏力,急需吃點甜食補充熱量,便在便利商店買了一盒紅豆團子,才105元。雖然價錢便宜很多,但味道實在不怎麼樣,拿來充飢還可以,想品嘗美味,只會徒增空虛。而且它的紅豆真的好甜,才吃兩口就覺得膩,真想來杯熱茶中和一下。



逛完花見小路,我意猶未盡,又拉著朋友去八坂神社看夜櫻。



要不是前後都有遊客,走在只有昏黃照明的僻靜石子路上,還真有點害怕。



第一次看夜櫻,也不知夜櫻一般該是什麼樣子,該不會都這麼冷清吧?我們朝燈光走去,有些忐忑不安。



走過一小片設置了照明燈,看上去白慘慘的櫻花林,我們眼前一亮,園內最大、開得最茂盛的那株櫻花,宛如飛瀑朝外濺出的水花,驕傲地伸展著軀幹,壯觀極了。



遊客個個都為它兼具神秘與美麗的外表所傾倒,拚命照相、合照,看這位先生多賣力,完全陷入渾然忘我的境界。



人群中也夾雜著一身和服的太太們,賞櫻的反而成了被觀賞的。這就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吧。



從八坂神社上頭的階梯往下看,街景五光十色,好不熱鬧,專做外國人生意的精品店,果然不會輕易打烊。



我最愛京美人的畫像,那雖不深邃,卻無比端正婉約的臉龐與氣質,令我著迷。



朋友肚子餓,走了一天也累了,無心逛街,我們便直接搭車回到花園町。



在旅館附近其實有好些店家隱藏在巷弄裡,價錢都不算貴。我們找到一間小拉麵店,從下廚到洗碗,只有老闆一人,為了節省人力,點餐要先投幣買食券。



朋友不知碗的大小,本想點中碗,但我知道她食量不大,建議她點最便宜的小碗就好(記得是五百日幣)。果不其然,送上來的麵頗具份量,朋友自己吃都還嫌撐。



旁邊有水煮蛋和冷水,可自由取用,感覺還挺豐富的。只是,都說關西人口味比關東人清淡,怎麼它的湯頭還是這麼死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