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個環保廁所真的有點讓我不敢嘗試啦,不是說去上廁所,而是用那個分解出來的水護膚或飲用,想到它的出處就有點怕怕,但這樣的環保觀念是很棒沒錯。那裡來的那裡去...^^

這是從背包論壇看來的。老實說,看了挺生氣的。之前沒在注意新聞,只知道韓國民族主義高漲到令人反感,甚至作嘔的地步,不但一天到晚說什麼端午節是他們的、老子和釋迦牟尼是韓國人,在世足賽擺道,原來他們還這樣欺壓台灣,真是令人不恥~ 好在我本來就對韓國反感,對韓劇一點興趣都沒有,自然也就哈不起韓,只有錄影機買了LG,還來得及補救。
要說危言聳聽也好,言過其實也好,我是覺得,很多在國外的台灣人提到韓國人成群結隊的,都會感慨台灣人如果能像他們那麼團結就好,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以行動讓這樣的感慨成為可能呢? 否則感慨永遠都會只是感慨罷了。相信這篇文章,其實並沒多大損失,最多就是幫助台灣。
我並不喜歡韓國人或中國人那種過於高漲的民族主義,及捨我其誰的目高一切心態,這麼主張並不是希望台灣變得跟他們一樣。只是當台灣有可能變成國際上的弱勢時,基於愛台灣的心理,我們還是應該好好保護這塊自己的土地與尊嚴的。不是嗎?
對付韓國人,就是當面跟他說不,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因為他們只要覺得你還有利可圖,一 定會再回過頭來找你。
上次要買空白CD 片,在美國超商架上看到Made in Taiwan 與 Mede in Japan一模一樣的兩個東西。
就是買台灣製的,同學們都笑我傻,可是我還是覺得很滿意。自己人若都不愛台灣了!那這塊土地還有誰會來關心!
韓國人,仇日,恨美,欺台灣。
台灣人,哈韓,愛日,P美國。
你說怎麼辦 ?
別小看自已的力量,每轉寄一次,最後可能影響台灣1/6 的人喔。
記不記得十年前韓國和我們斷交的時候,韓國政府在一夜之間毫無預警地,全數將我們駐韓漢城大使館的財產過到中共名下。這是和我們斷交的國家裡最惡劣態度。
再看看 去年年底在漢城的電玩大賽,台灣選手打敗韓國對手晉級決賽,結果呢?韓國主辨單位硬是要脅台灣定要再和韓國再戰一回,要不然就視同台灣自行棄權。這等行徑連其它國家都看不下去,一起幫台灣向韓國抗議。
冠軍曾政城在頒獎時揮舞國旗,結果被韓國當場沒收。
更過份者,居然盜用我們國家的名義在大會網站上發佈道歉啟示,完全不把台灣看在眼裡。
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哪個國家如此自私和沒有風度。
目前我國與韓國在國際市場上爭奪LCD佔有率,由於韓國在政府的撐腰下投入大量資金目前暫時領先,韓國 LCD廠商為了將台灣趕出世界市場,不斷殺價出售 LCD面板企圖將台灣LCD業者逼進死路。
各位可知為何日本願意將原本獨佔LCD技術向台灣輸出,日本早在數年前感受到韓國政府企圖利用三星、LG等財團雄厚的財力攻佔全球市場的事實,日本廠商自知光靠自己,無法與韓國政府及財團對抗。日本不得不向較友善的台灣輸出技術,希望台灣能和日本一齊對抗韓國。
台灣政府喊出兩兆雙星不是沒有原因,因為我們台灣未來的希望全寄托半導體產業及光電產業,而LCD技術正屬於光電科技的範圍。
韓國為了打擊台灣在國際市場上常用技術干擾【專利訴訟】等,一切只是為了想獨佔市場,所以可知為何台灣的LCD廠商為何只有和日本合作,卻看不見韓國廠商與台灣合作。
目前韓國五代廠已開出產能,當然可以用低價攻佔市場,盡全力將台灣趕出市場,因此台灣廠商不得不殺價跟進,所以我要告訴各位網友,支持國貨不是因為民族主義作祟,而是關係台灣未來的前途。
以下的數據是聯合國依照購買力評價計算出公元兩千年的平均國民年所得, 貨幣單位是以美金計。
日本: 約三萬八千美元
美國: 約三萬七千美元
新加坡: 約兩萬七千美元
香港: 約兩萬六千美元
台灣: 約兩萬三千美元
韓國: 約一萬三千美元
阿根廷: 約八千美元
馬來西亞:約 六千美元
菲律賓: 約 四千美元
大陸: 約八百四十美元
印度: 約 七百美元
同時,大家也都知道韓國向來是對台灣極不友善,而且在經濟上算是我們最主要的兢爭對手。
而我們的反應呢?不止把大筆的銀子雙手奉上,還一股腦兒地哈韓。 知不知道韓國三星 N-105可上網手機 在美國多少錢?有空去 C-Net查查看,如果辨門號的話,免費送給你。
再來,三星最新的 彩色PalmPDA手機 I-300在美國只不過美金 $349。
各位再看看他們在台灣賣多少?
三星這種次級品到了台灣反而自稱高價位,動輒多是一、二萬以上。
買到的人還沾沾自喜。
再看看另一個韓國貨手機Sendo,在國外,連聽都沒聽過,這個廠根本只有作代工的份而已,可是一到了台灣,馬上雞犬昇天,成了舶來品,價錢跳了二倍還有人搶著買。
換成是到了最重品質的歐洲和日本呢?
哪裡看得到韓國的手機,根本沒人買,原因很簡單:品質不合格。
就連在年所得只有美金840的大陸,都寧可買他們國產的手機也不屑韓國貨。
再來看看韓國車,像現代和大宇,在台北街頭愈來愈多。
有空去看看美國最具權威的消費者指南『(ConsumerReport)』
去年的評比從 安全性到故障率一片長黑,最後編輯的結論是『工業水準以下 ("BelowIndustryaverage")。』沒關係,全都銷來台灣。
反正台灣人哈韓嘛, 不來台灣淘金要去哪裡?!
再順便告知這些韓國車在哪兒賣得最好呢?
除了韓國自己以外,就只有印度和菲律賓吃得開了。
台灣的消費者啊,尊嚴是靠自己掙來的。
當你出手買下這些韓國貨時,有沒有想過你正在將錢拱手送給對台灣最不友善的經濟對手。
同時,面對這一堆哈韓風,請各位再想想,這些韓商吃定台灣人,惡意烘抬價格,反觀我們,把這些次級品全拿來當寶,如果我們敢對韓國貨大聲說『不』,這些韓製品敢以高價傾銷來台灣嗎 ?
看到一堆台灣人迷韓國的醜態,除了痛心以外,還有什麼好說的呢!?當Made in Taiwan在國外受到大家的肯定時,我們卻不屑國產品,反而把韓國製造這種次等貨捧上了天!
請不要埋怨台灣有多麼地不好,請先問問你、我自己有沒有從個人本身作起。
在國外,我很珍惜,也很驕傲我來自台灣。很希望、真得很希望這我一個人微小的心願。
謝謝你的耐心讀完這篇文章,也希望你能將這個訊息傳佈給你的朋友。
雖然原作者好像也是四處轉來的,但還是註明一下,除了其中一張另外註明的之外,這篇文章的圖都來自這裡。
哈哈哈,我就是搞不清楚雲林和彰化那個在北邊那個... 正確地說全台灣我只知道幾個大城市的位置而已-__- 我是遜咖台北人。
(上圖來自這裡)
這幅地圖最好笑的是"擋颱風用的山",我竟然覺得好可愛!!! ^__^||
這張圖畫得真是太經典啦,笑點超多。讓我笑最久的是"黑心商品"及"有搞笑新聞才會報",哇哈哈哈...
哈哈哈,這張也經典!!! 台灣媒體就是這個樣子!! 322之前經濟不景氣的就只有台灣,世界老早就走過世界不景氣了~ 然後大家就會提蔣經國時代可以創造亞洲四小龍等經濟奇蹟,陳水扁為什麼不可以~ 云云。那句"各國經濟好壞是由台灣媒體在決定",真是一針見血啊!!
因為我不是北京人,不是很懂笑點(北京人自己看到可能會覺得超好笑吧),因此整張圖我笑最久的是"埋怨爺爺當年沒去這裡"~ 哈哈哈。
這張我就真的找不到笑點了...(簡體字看得我好累@___@)
大齡女青年的中國地圖:
這張也挺好笑的,尤其是"搞不好就成二奶"XDDDDDD。不過我不懂"讓他們作夢去吧",是指她們不想嫁到台灣嗎??
看到這張我比較好奇的是歐洲在那?? 是右邊那個小小點嗎????
哇哈哈,這張差點沒讓我笑死!! 韓國就是這樣讓人無言啦... 又好氣又好笑...
剛才心血來潮,跑去好久不見的雪奈日劇部屋去逛,無意中看到緬懷這位網友VL的文章(她好像因癌症剛去世不久),裡面提到一些VL桑寫給她的文字,雖然只有短短幾段文,卻很讓我感動,特別是提到就職時說的這段話:" 我感謝我所有的工作機會,讓我學習。不要先預設立場,或是職別等級,一個新人,從基層做起,是應該的。每個層級都有它的經驗,是別的層級不懂的。妳有機會學,就學,不見得以後沒用。即使專業知識不同,還有其它可以學習的。"
可能因為這陣子老是在煩惱要不要換工作的事,每次見到有人辭職,就心癢想跟風,也會懷疑自己一直做麥當勞,值得嗎。看了這段文字後我覺得,不管我之後會不會換工作,這段經驗一定有讓我成長、讓我學習的地方。很多人從沒在麥當勞打過工,一開始就做管理層級,因此他們比較不會了解直接面對客人、服務客人的苦處,我既然有這個機會,就要好好把握,才會知道那種苦是什麼。如果遇到讓我討厭的奧客,以後自己就要小心不要變成第二個奧客。就像VL桑得知自己得癌症時的心情一樣:"世上的一切都沒有什麼改變,唯一會讓我的日子,由白轉黑的,是我的想法和心情。" 不管什麼事,都是這樣,就看自己怎麼想吧...世上的一切並不會因自己怎麼想、怎麼感覺而有所變化,會讓世界看起來可愛還是可憎的,就只有自己的眼光...
言歸正傳,看了那幾段文字後,我對VL桑不覺產生了興趣,就連到這篇文章去看,結果又被啟發了一次。(我標紅字的部份,就是給我感觸格外深的部份) 那句"我之所以不換工作,主要是我喜歡它的環境和同事",真是深得我心啊~~ 因為現在我之所以猶豫要不要換工作,正是因為那間麥當勞的同事都很有人情味,現在甚至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同事,都會正確地叫出我的名字,讓我很感動的關係...
最後,其實我也很欷歔,明明作者已不在這個世上了,他的文章卻還可以繼續留在網路上,鼓舞著許多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的人,真的很不可思議啊。
下面這篇文章已是快三年前的舊新聞了,之所以還po上來,主要是想讓大家看看,台灣想維持現狀的可能性有多低。當台灣為了維持現狀而默不作聲的時候,中國方面仍會透過外交和經濟壓力,讓各國不得不接受"一中"的看法;各國只要像這樣在自家教科書裡把台灣納入中國版圖,就算台灣人出國去再怎麼浪費口水跟人家說我們是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別人會相信我們嗎? 從小從教科書裡得到的"知識"最終會變成"常識",深深影響一個人的認知與判斷,就像直到今天仍有許多人尊敬著"蔣公"一樣,要改變這種自小的習慣,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說真的我個人是完全不相信有辦法維持現狀。或許台灣人可以關起門來認為自己在維持現狀,但外國的狀態可不會跟台灣一樣停留在原點啊...
: http://blog.yam.com/lifeshot
文:林建良(世界台灣同鄉會副會長) ----自由時報 2005.9.11
據八月二十七日的自由時報報導 ,「國家地理雜誌」的地圖將台灣列在中國之內。同樣的事情在日本也有、而且更嚴重。日本百萬多名中學生使用的教科書地圖是帝國書院的「中學校社會科地圖」與東京書籍的「新社會科地圖」,其中竟然把台灣記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
筆者及關心台灣的日本友人打電話到負責檢定教科書的日本文部科學省教科書課質疑此事,他們還不至於完全斷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但卻說「我們是根據日本政府的見解來判斷台灣的歸屬。讓這些教科書通過檢定沒有什麼問題」。然而筆者及友人打電話問外務省是否如此,外務省明言,日本對於有關台灣地位的政府見解是,「不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日本政府內部顯然就有矛盾。
現在,這些通過檢定的二OO六年度版的日本中學教科書,已準備印刷。因此在日台灣人與日本友人們已展開要求地圖訂正之運動,也發動對教科書出版社與文部科學省的抗議。在此我們要求台灣政府也能嚴正地向日本政府及教科書出版社提出抗議,更希望台灣鄉親也能加入抗議的行列。
這樣的抗議有助於日本人瞭解台灣人真正的心聲,勇於維護自己的尊嚴,也才能爭取到更多日本人的支持。
[補充資料]
資料1:不論帝國書院或東京書籍在台灣及中國之間都沒有劃國界線,不僅如此,還將台灣放入表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範圍中。
帝國書院地圖
東京書籍地圖
資料2:帝國書院「中國的人們」竟然包括台灣,這是不實的記載(第16頁)。
東京書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分」圖之中也包含台灣,這也和事實不符(第18頁)。
(相片提供: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日台共榮」編集部。欲見詳細圖檔,請點選圖)
原文刊於3.27自由時報社論版
無疑的,民進黨是一個民族主義政黨,在九零年代,可能曾經有兩條路線讓民進黨人作出選擇,一條是福利國家路線的民主社會主義,另一條是台灣民族主義。民進黨選擇了後者,而對於前者則搖擺不定。
然而,民進黨也不是合格的民族主義政黨。台灣民族主義是使得民進黨得以執政的一股重要力量,現在卻成為他最大的包袱之一。這八年之間,民間與學院長年累積的民族主義資產---本土優先、文化主體、語言平等、歷史重建等等,迅速地被民進黨消耗掉,投機地援為選舉所用,卻不曾深化民族主義論述,開創更進步的本土路線。所以,當馬總統也能夠說出他"化成灰也是台灣人"的時候,選民就區辨不出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差別在那裡了。因為,民進黨的民族主義語言(愛台灣、守護台灣),同樣單調空洞,可以短暫地激起支持者的熱情,卻無法落實成為社會改革的議程。
但是,對民進黨更大的災難是,除了台灣民族主義外,民進黨沒有其它東西可以講。在這次大選之中,我們看到中國黑心商品能夠從一個市場失靈的問題,變成一個民族主義的問題。兩岸共同市場從一個經濟學的立場之爭,變成台灣與中國的戰爭。在這個過程裡面,民進黨所能使用的攻防武器,就是假借民族主義的語言,污名化中國,進行恐懼的製造(當然,國民黨也在製造"經濟不好"的社會恐懼)。
民進黨並不是沒有一個好的社會與經濟思想。謝長廷先生提出的幸福經濟概念就具有民主社會主義的味道;謝先生屢次強調經濟的成長不應以GDP成長為唯一指標,這就是台灣目前所遭遇到的環境災難與社會不平等,所需要的發展視野。但是,民進黨的主事者只懂得民族主義,就算他們知道別的事情,他們也只能用民族主義的話語將它說出來。以致於在選舉之中,明明國民黨講的拚經濟盡是些陳年老調,是在拚指標經濟、拚有錢人的經濟、拚環境不正義的經濟,民進黨卻無法有效地進行批判。
這次的選舉意味過去那一個舊的民族主義政黨已經死去。選後民進黨的重整,必定要進行民族主義路線的調整。當多數的媒體對民進黨並不友善,既有的社會條件不見得歡迎任何可能的思想與制度變革,民進黨除了要小心謹慎且務實地打出台灣民族主義這張牌,把民族主義的重點工作放在社會培力而不是政治鬥爭。更重要的是,儘速把民進黨所擁有的關於社會公平與環境正義的價值說清楚。如此一來,選民才有辦法區辨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差別。民進黨如果還自許是一個進步的政黨,就應該帶著支持者,想一想民族主義之外的事情。
作者‧李立偉(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研究生)
[感想] 自總統大選之後,我突然對政治議題感興趣了起來,有點像四年前大選那樣,可能是因為發現幾個很不錯的政論部落格,家裡也有很多良性討論的關係。我很喜歡那種看客觀理性分析文時,還有跟有長遠見解及透徹理解的人們請益時,那種痛快及學到東西的感覺。所以想把一些自己喜歡的文章,慢慢收集到部落格上來分享,這篇文章就是其中之一。
話說這次關注新聞後,我發現四年前深藍的報紙、媒體,現在多了許多客觀公正的聲音,這現象讓我很開心。很多人說這八年來台灣只有變糟,沒有變好,但其實也有像這樣令人欣喜的小地方在悄悄地產生變化啊~。
[寫在前面] 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對台灣的政治感到失望,因此基本上抱著漠不關心、獨善其身的態度。但可能是因為這次去澳洲給我一些衝擊,加上最近碰上總統大選和公投,看了一些文章,也跟身邊的人有了一些討論,漸漸發現自己這樣的態度並不健康,因此我想針對台灣一般人對政治、入聯返聯、公投等議題的常見態度,講一下自己的感想和意見。
台灣有種現象可稱為"推銷員心態"。有的人見到推銷員就敬而遠之,因為心中的第一個念頭是"他是想撈我的錢",所以往往不願意多聽那位推銷員介紹產品、甚或自己去了解那樣產品,就急著離開,即使該名推銷員的產品可能很符合自己的需求;對公投(或其他政治決定)也一樣,很多人聽到公投時,第一個念頭是"這只是某些政治人物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提出來炒作的工具",因此在尚未了解公投這件事本身重不重要、對自身的影響是什麼之前,就已先對它貼上標籤、敬而遠之。這樣的態度忽略了"交易"這件事,並不是一方賺,另一方就賠。推銷員賣我們東西,固然他從我們這裡獲得金錢,但只要東西本身好用,我們也是獲得了好處,不是嗎? 因此最重要的應該是去了解那樣產品本身值不值得買。有的人會說,"你說的不錯,推銷員的產品可能不錯,但我就是不想花時間聽他說",是的,就購物而言,買不買某件商品可能不是那麼重要,但是政治和購物不一樣,政治不會因為你把頭撇開不予理會,就對你沒有影響。如果一個人因為一些標籤而不管某些政治議題,只會讓部分政治人物有更大的謀利空間。
我也記得,幾年前提出要在護照上加"Taiwan"字眼時,曾引起許多人不以為然及批評的聲音;自由廣場及凱達格蘭大道的更名,也引起很多人不滿,認為這是在浪費社會資源來達到某些政客的政治訴求及利益。但有出國的人應該大都能深刻體會護照上寫的是ROC還是Taiwan,入境出境時,外國海關人員的態度差別有多大;以帶有地方特色的名稱來命名歷史古蹟及道路地名,除了免除政治封建獨裁色彩外,找路認路方便多了(到處都是中正路、中正國中、中正XXX... 簡直是增加路痴的負擔)。如上所述,跟公投一樣,很多當初被認為是政客拿來炒作新聞、博取選票的提案,最後時間往往證明它們的確能對人民生活帶來正面影響,因此我認為一個提案是否有價值,應該要從它的根本來審視,而不是未了解之前就全盤否定、完全採拒聽拒聞的態度。
順道一提,這種推銷員心理,很多時候都被深諳民眾心理的政客所利用。比如循私舞弊等問題被B揪出來時,A若不知該怎麼回應或處理,便會以"抹黑"、"挑撥族群"、"毀謗"、"口水"等標籤一語帶過,讓對這些名詞本就相當反感的人民望之生厭,從而失去追究這些問題的興趣,認為反正這只是兩邊政客或政黨吵來吵去的口水戰,而不去正視這些其實是事實的問題,因而讓A有逃離譴責與追訴責任的機會。最終而言,吃虧的是人民自己。
常見想法2: 就算去公投,最後公投內容也不會被實行,投與不投沒兩樣,何必浪費時間。
常見想法3: 維持現狀就好,別管政治,全力拚經濟比較重要,等時機成熟再來談台灣的國際定位。
那麼公投的價值在那裡呢? 在於它是超越政黨的存在,可以讓政黨,甚至全世界聽見台灣人民的聲音、進而重視公投議題的內容;也只有當政黨及國際社會都開始重視台灣民意,公投所提的內容才有實施的可能性。有篇雜誌文章提過,被問到支不支持台灣公投時,美日兩國的人民大部份都表支持態度,但吊詭的是,他們大都對台灣完全不了解,甚至認為台灣是未開發或落後國家。這說明美日兩國人民已將公投制度視為理所當然、視為人民權利的展現,也充份顯現台灣在國際的知名度有待提升的事實。我開頭提過在澳洲受到衝擊,就是在講這件事。
三、四年前在英國,提到台灣和中國的問題時,雖然一半左右的人都不清楚台灣在那裡、台灣到底是不是中國等等,但至少有一半的人清楚台灣在國際上的尷尬地位,甚至會對台灣遭中國處處欺壓表達同情;然而這次去澳洲,不論碰到的是英國人還是澳洲人,竟然大部份的人提到台灣,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就算台灣人不如此認為,也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世界根本就把台灣當成中國。不管我怎麼花費唇舌地解釋,他們都對我的說詞抱持懷疑或否定的態度,讓我感到很不舒服。起初我認為可能我剛好都碰到親中份子,但久而久之我慢慢懷疑,是不是在這三、四年間,國際對台灣的觀感已經產生了變化?
我不只一次聽見週遭的人說,不想被統一,但是獨立怕中國會打過來;或者不想聽兩邊吵來吵去,最後兩敗俱傷,又得罪中國,因此先維持現狀,靜待時機成熟,再來談台灣的定位問題比較恰當。但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時機是要自己拚命去創造爭取之後,才有可能出現、讓人把握的。如果台灣人民沒有持續發出爭取民主自由的聲音、沒有釋放自己是個獨立主權的訊息給全世界,等有一天想來爭取的時候,已經沒有人會給台灣人這個機會了。中國並不會像台灣人一樣用這麼天真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在台灣人民選擇沉默、擱置問題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斷釋放訊息給外國,即"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而人們對事物的印象,不就往往在"持續接觸"中建立起來的嗎? 若外國人一直以來接收的都是這樣的訊息,久而久之,他們便不會相信台灣不屬於中國,有著自己獨立的主權與地位了。到那個時候,一切都太晚了。
而全力拚經濟,應該是等到民主法治制度穩定鞏固,才能放手去做的事,要不然就是不在意被極權所統治。因為民主法治穩定鞏固,是經濟進步及人民幸福的基礎。人們拚命賺錢,不外乎希望讓生活品質提升。但生活品質為何? 除了物質上的享受外,精神上的自由與滿足,亦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如果失去言論、行動自由,出門總得小心翼翼怕說錯話惹上殺身之禍,對經濟社會制度不滿而上街示威遊行要怕被軍隊鎮壓射殺,賺再多錢也沒有意義。
然而現在很多台灣人之所以認為投不投票無所謂,專心拚經濟比較重要,主要是因為大家把民主法治視為理所當然,認為不論那一黨上台,都不會動搖這個基礎,卻不知台灣的民主法治其實是近幾年來才漸漸普及,還有待發展、鞏固的,它的根基並沒一般人想的那麼牢固,隨時都有可能被破壞;"維持現狀"似乎是個好選擇,但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什麼事真能"維持現狀",每件事物都隨著時間不斷改變。就算台灣人自以為在維持現狀,其實外面的世界及對台灣的看法也一直在變。
因此,我想說的是: 公投最重要的並不在其內容的通過與實行,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公投"這件事本身、在於人們積極投票的行為,因為這樣的行為可以讓世界聽到台灣的聲音,讓"台灣"至少能在外國報紙博得版面、增進更多外國人對台灣的興趣與印象。就和加入聯合國一樣,最重要的也不是加入(當然,能加入最好,因為如此一來,國家安全與各方面發展才有國際社會的加持,更有保障),而是不斷爭取加入的行動。就算短期內無法加入,至少國際社會可以由此知道台灣人民有加入的意願與訴求,知道我們希望能以一個獨立主權的身份行使國際上的權利。
常見想法4: 民進黨才執政八年就開始貪污,且沒有政績,所以要政黨輪替,換人做做看。
其實嚴格來講,台灣從不曾真正政黨輪替過。國民黨執政五十年的根基太牢了,要動搖它談何容易,民進黨還需一段時間的發展,才能跟國民黨真正分庭抗禮。沒錯,民進黨才執政不久就開始貪污,既愚蠢又短視,但這不代表換國民黨做,就不會出現貪污。頂多,就像以前一樣,即使貪也沒人知道,因為所有媒體都被封口,但這種表面上的祥和安寧,並不是我們所想要、所樂見的。而且,其實這八年並不是完全沒有改變,雖然媒體還是親中派居多,但我慢慢見到除了民視以外,三立、中天等新聞也會出現批評國民黨的聲音;越來越多台灣人正視蔣氏政權那段過去,不再把"蔣公"掛在嘴邊,開始會以客觀角度審視白色恐怖、二二八事變等歷史,也越來越多人認同自己是個"台灣人"。因此,至少要等民進黨發展到足以與國民黨相抗衡的大黨,政黨輪替才有意義。畢竟,民主國家的順利運作有賴政黨互相制衡,比如A黨貪污,就會被B黨檢舉,B黨貪污,就換A黨檢舉,因而兩方都互相顧忌、有所收斂,貪污的情事才會減少;如果一切都在某黨掌握之中,就如同獨裁國家,釋放給民眾的永遠只有正面消息,不利的一律掩蓋消音,最終貪污只會越演越烈。
以前我非常厭惡各黨互相揭發、爆料,覺得政治太混亂,每天打開報紙電視看了都很心煩。但其實揭發、爆料最終對人民是有益的。就像兩家食品公司為了互相競爭,A會糾出B的食品含有致癌物、B會揭發A的食品沒通過衛生檢驗等,消費者才知道這些食品買來吃了安不安全,結果而言反而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若這兩家公司私下協商,大家一起賺錢,都不要揭發爆料,最終吃虧受害的還是消費者。再說,台灣近年來爆出如此多貪污案件,其實顯示貪污存在台灣社會已久,只是因為民進黨掌權後互相揭發的情形增加(揭發的可能性提高),才會一下子爆發出來。乍見之下讓人對台灣的政治社會很憂心,但經過這一番"整肅與清理"後,漸漸地貪污情事應該能有所減少改善,達到美日等先進國家的水準才是。畢竟世界上唯一沒有互相揭發爆料這種負面選舉的,就只有獨裁封建國家。
[結語] 除了"推銷員心態"外,台灣人還有種傾向,即把政黨當作自己的事在熱中,忘了政黨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而不是一個盲目崇拜的偶像。很多人看到負面消息,會先看是那一黨、那一個政治人物的事,若是自己支持的黨,便極盡所能地為他們找藉口推托、解釋;若是敵對黨,便不分三七二十一地先罵再說。這樣的態度,讓我聯想到以前高中國文課,老師總是看著考卷的答案在解釋,有時遇到奇怪的答案也要為它自圓其說,最後發現根本是答案錯了,才趕緊改口換說法。用這種方法來學習,怎麼可能得到正確的知識?
人民並不是政黨,不能將之混為一談。我認為一個健康正確的政治態度,應該是先判斷政黨所提出的政見是否對自己及社會有益之後,再作選擇才是。
請到這裡連署!! (連署按鈕是下方的"Sign the Petition")
剛才看到朋友轉寄給我的信,裡面提到聯合國正在計劃要"統一"中文,也就是廢除繁體字,統一使用簡體字。說真的,看到這我真的很火,我們用那種中文關你們老外屁事啊? 憑什麼只為了你們方便學中文,就要廢除這行之已久的優美文字? 真的很看不慣外國人那自以為是的自大心理。如果有人說要廢除他們的文字,他們會作何感想?
我一直很喜歡繁體字,很喜歡那優美的線條與背後隱藏的意義,也一直以它為豪。若說我深刻地厭惡毛澤東那點,那就是他竟讓簡體字誕生在這世界上。老實說,我認為簡體字已不存有文字的美感,正如那連署頁所說的,它只是為了讓人方便閱讀而產生的文字,若不看上下文,根本無法從文字本身讀出什麼訊息,已經是"失去意義的文字"了。而且,就連中國書道家,在寫書法時都要用繁體中文寫,就知道簡體字結構上的失衡有多嚴重。這幾年台灣大量進口簡體書,我已經很擔心台灣文化會慢慢被簡體字所支配,正如香港一樣,若聯合國這項決議正式實行,那麼這種粗俗的文字將會徹底存於我們的生活。我認為這是比台灣被中國統一更可怕的事。
何況,究底來說,簡體字並沒有照它被創造出來的目的一樣,消除中國大量的文盲;人們並沒有因為使用簡體字,就比較容易習得中文。要消除文盲,主要還是得靠教育的普及。外國人學中文也一樣,簡體字真的會讓他們比較容易學嗎? 我認為答案不是肯定的。舉個例來說,外國人都以為用羅馬拼音來學中文會比較容易,事實上我身邊有在學中文的外國人都說,他們的老師是台灣人,教他們用ㄅㄆㄇ發音,結果他們反而能學得更快更好、發音更準確。因此我懷疑那些聯合國成員們根本沒有花心思研究這兩種文字、自己學習看看,比較一下兩種文字的難易度,就輕易下論斷,這是非常非常不明智的。
聽說目前連署的才42萬人。雖然要連署得用英文填寫基本資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比較困難,但還是麻煩大家告訴大家,英文不行的就拜託英文好的人幫忙,不然我義務幫忙也可以,只請大家一起來救救繁體中文,不要讓我們因此成為沒有文化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