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73年,在一棟廢棄大樓裡,發現了一具身上帶有多處刺傷的男屍,雖然他的身份姓名馬上就被查出,是在附近經營當鋪的老闆桐原洋介,然而關於他為何要到廢棄大樓、為何要在事發當天領出一百萬現金、殺害他的兇手是誰、這一百萬事後去向如何,卻都是一團謎。曾與他數度往來的嫌疑犯---客戶兼情婦西本文代不但有不在場證明,事後還與另一疑似嫌疑犯的情夫先後意外死亡。整個事件成為懸案。

在此之後19年間,桐原洋介的獨生子桐原亮司與西本文代的女兒西本雪穗,各自過著宛如平行線般毫無交會的生活,然而在他們四周,卻不斷發生匪夷所思的奇怪事件…

曾於2006年改編為日劇而帶動爭議性話題的『白夜行』,是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1999年的作品,曾獲提名直木賞。書中所有事件都透過主角周遭相關人士的描述來呈現,因此未知的部份充斥全書,「充滿謎團」可說是這部小說最大的特色。它不是單純一部解謎性質的懸疑推理小說,而將社會底層人物的掙扎與悲哀搬上抬面,供人省思檢討;或許這是因為東野不像一般推理小說家一樣重視解謎,而重謎團漸漸揭曉那刻帶給讀者多大的衝擊吧。就這點來說,這部作品的風格非常類似推理大師松本清張的『砂之器』,同樣以一個陷入謎團的懸案展開,同樣以一個令人震撼又惋惜不已的形式結束,留給讀者無限低迴與思考空間。犯案動機與造就犯案的社會環境因素,才是這兩位作家真正關心的地方。因此,這兩部作品都可稱得上「社會派型作品」。

兩部作品中,都有一位鍥而不捨、追根究柢的刑警,為求真相四處探訪查證,成了事件最後解謎的關鍵。『白夜行』略顯不同的是,書中的刑警一直是隱形式的存在,到快結尾才再度現身,不像『砂之器』可以從頭到尾目睹刑警慢慢抽絲剝繭、理出頭緒的過程。而書中主角為求生存與脫離社會底層所付出的努力,也因互利共生者的存在而增加整個謎團的懸疑度,這些都是『白夜行』值得一看的特色。我的建議是,若還未看過日劇或小說,先看小說再看日劇會有較大收穫,因為推理小說若一開始就把謎底曝光,解謎的過程就不那麼有趣了;但若先看過日劇,不代表小說就不具可讀性。日劇中不曾出現過的人物、細節、劇情更動,甚至完全相反的犯案動機,都可提供讀者另一種思考方向與閱讀樂趣。

總括來說,小說和日劇正好相反。很多看日劇看到一半就被它的黑暗嚇到而不敢看下去的人,小說應該不會帶給他們這種困擾,畢竟真正的黑暗出現在最後,小說也從未刻意將道德議題或兇手動機搬上抬面。一切在猜測中開始,也在猜測中結束(當然,結尾的猜測多了根據)。只留下「為了生存,人可以做到什麼地步?宿命般的過去,真有擺脫的一天嗎?」的疑問,以及「人心究竟可以黑暗自私到什麼地步?」的省思,讓人讀後低迴不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