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先看金庸,以為世上武俠不過金庸而已,其它作家難出其右;
直到無意中看到古龍的"絕代雙驕",驚為天人,才發現原來武俠也可以這樣寫!

我承認金庸是武俠界一代巨匠,但私心仍更偏好古龍。
如果金庸是儒派,描寫人世間政治鬥爭、國仇家恨、人情倫常;
古龍便是道家和哲學家,描述人面對世界的態度、探討人生和人性的問題。
而世上對這些較為看重的人大概比前者少吧,
至少我就遇過許多對哲學問題不懂也不屑一顧的人,
因此我能理解為何許多人要如此攻擊古龍。

古龍的作品絕不止於偵探推理式、完全以奇詭情節吸引讀者,
我想最重要的還是他書中一些主題及對人生的無奈與體認,使人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例如"大人物"這本書,
便以寓言式的手法描述幻想中的大人物,往往不見得如想像中完美,
反而自己身邊被自己所忽略的,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還有"絕代雙驕"、"邊城浪子"、"白玉老虎"探討江湖中最常見的復仇,就相當有意思。

"絕代"中的燕南天要小魚兒謹記父母之仇,
對移花宮報復、決戰兩位宮主派出的代表花無缺,
但也因此差點如兩位宮主的意,中了她們讓親生兄弟相殘的計謀。
若非小魚兒聰明絕頂,很可能便造成另一場悲劇;

"邊城"中的傅紅雪恨了一生,只為殺死殺父仇人而活,
到最後卻發現恨錯了,
他以為的父親並不是親生父親、他以為的仇人當然也不是他的仇人;
在一切揭曉之前,他甚至陷於"親兄弟殺死仇人之女,同時也是他的愛人"的矛盾中。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他的一段想法:
他能為仇人的女兒去殺了自己的兄弟嗎?
但若無法為愛人報仇,他又怎能忘了她,和他稱兄道弟?
初出江湖時他心中只有對仇人的恨,這種恨是單純的,
但是當愛和恨交雜在一起,卻如此難解。

(詳細文字我記不太得,只能寫個大概)

葉開對傅紅雪說的:"你會恨並不是天生恨那個人,只是有人告訴你去恨而已
也是我相當喜歡的一句話。

"白玉老虎"中,主角一直以為的殺父仇人其實不應該恨,
因為父親的死是和那人商量後,為了顧全大局而有的結果。
到了此種時刻,單純的恨已不單純,復仇也失去了意義。

很喜歡古龍想要告訴讀者的訊息。
他文字中的名言警句不見得是他呼口號的那幾句(至少感動我的大部份都不是)
例如李尋歡對和林仙兒一起害他的鈴鈴說的:
"我不會怪妳,妳只是別人手中的小鈴噹而已,我也可能是別人手中的小鈴噹,
就連那個把妳握在手上的人,背後可能也有一條線被人拉著
"(詳細也忘了...)

在描寫人物感情方面,古龍細膩且真實。
例如丁靈琳因為吃醋,才發誓再也不要理葉開,
但一見葉開神色有異,就馬上拋開剛才的念頭,焦急地跑到他身邊。
戀愛中的人豈非常出現這種情況?

戰鬥唱面,古龍喜用"讀者自我想像式"描寫,
這種描寫我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
比較不喜歡他用"XX總是會在最正確的時間出招,
然後在任何人也難以想像的方向飛向敵人,插在最正確的位置上"這種描寫方式。
但是他在戰鬥中加入心理描寫這點我就很喜歡。
例如"邊城浪子"中,馬空群因為畏懼"小李飛刀 例不虛發"的神話,
一看到飛刀向自己飛來,僅管盡力想躲,
"卻是絕對躲不開的,只因他已先在心中決定自己躲不開" 。
這句短短的描寫把對敵時的心理造成的反應限制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種反應限制正如一條溝渠的寬,在平地上許多人都能毫不猶豫地跳過去,
但若在下頭深不見底的峽谷中間,能鼓起勇氣成功跳過的人便有限的道理一樣。

此外,古龍的百曉生"兵器譜"所排的強弱並非絕對,
排名在後的人依然有機會也有能力翻身而上這點,
我也很欣賞。

至於有人提到古龍小說的角色多是一出場已是高手,
我想是因為古龍角色出場時多已是經過江湖風浪的老油條,
他著重的是這些人在江湖闖蕩、行俠仗義的過程。
這些人由於經驗豐富,加上本身機智及本就不凡的身手,
能戰勝實力比自己強的對手頗為自然。
但金庸多由主角年少開始學武的"成俠"過程開始描寫,自然一開始技不如人
(尤其金庸主角多是老實正直之輩,更難以機智戰勝)
古龍小說中少數由小寫到大的主角,如小魚兒、方寶兒等,不也一開始武功極弱?

當然,以上說了這麼多古龍的優點,
只是在表明他能被尊為一代大師,並非全無理由,
他作品不斷求新求變,不也是一種尊重自己與讀者的作法? 
至少他一直追求突破。
僅管結果或許不如預料中好,他的企圖心卻仍是值得尊重與稱許的。

以我個人來說,他晚期許多作品我不是很喜歡,
有點簡潔過頭,一些主角也太過神乎其技。
但若將古龍代表性的15部作品來與金庸比較,我認為古龍絕對不輸金庸。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寫於2004年九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