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anner.jpg
更多這本書的相關資訊,請看這裡

 
從小,數學就是我的罩門。小學時期一算到應用題就很自卑,在其他小朋友已經帶著滿足的微笑交出答案時,就我還在理解題目的邊緣掙扎,這種事多個幾次,難免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
 
到了國高中,我被琳瑯滿目的華麗公式搞得暈頭轉向,永遠只能靠一而再再而三機械式的反覆運算,讓自己能在幾分鐘內擠出答案,好應付永遠不夠用的考試時間。數學對我來說就像惡夢,而這個惡夢在它拖垮我的聯考分數,讓我與第一志願們說莎喲娜拉那刻起,達到最令我痛恨的巔峰,我發誓再也不想跟它扯上關係,並感謝上蒼,文科系不必修數學,我終於能跟數學正式一刀兩斷。
 
但事情可沒這麼簡單,數學依然奸笑著充塞在生活中各個角落。無論是計算購買那包特價衛生紙最划算、把錢存在那家銀行最有利,還是賭博時怎麼壓注最有勝算,都需要數學。這道理恰恰和很多厭惡政治,只想與它劃清界限的人,忘了政治其實無所不在,影響著我們生活中各層面一樣。我們根本無處可逃。
 
既然逃也逃不了,而且逃就只能等著吃虧,那還不如反過來,思考怎麼正面應戰。因此,當《數學沒什麼好怕的》試讀活動出現時,我立刻就被文宣上那句「本書專治『數學恐懼症』,服下一帖讓你藥到病除」給吸引,心想:就是你了!
 
這本書乍看之下可能覺得有點笨,怎麼加減法也要分那麼多步驟?分數幹嘛弄得那麼麻煩?直接消掉不就好了嗎?但這種症狀是因為我們受多年填鴨式教育影響,已經習慣看到數學就直接套公式。而這也是數學讓很多人(包括我)傷痕累累的罪魁禍首。沒錯,作者不是在耍笨。從古典文學轉戰數學教學的波特老師,是想透過種種邏輯及常識推演告訴我們:所有公式都不是從石頭裡迸出來的,它們其來有自。
 
我們害怕死亡,是因為對它不了解;同樣地,我們害怕數學,也是因為我們只會背公式、記算法,根本不知道這些公式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我們非得照某種特定算法(比如a-(b-c)為什麼要變成a-b+c)來算不可。當一切變成純粹是背功的較量時,考試時一緊張,背錯或忘記公式,就只能等著當輸家了。
 
當然,如果基礎打不好,更進階的數學就只意謂著兩件事。一、更繁複難記的公式;二、慘不忍睹的成績。
 
有鑑於此,波特用看似麻煩不必要,實則抽絲剝繭的方法,將加減乘除、分數、小數、代數等基礎數學一一詳細說明、解釋,研讀後會發現,很多事其實只是「換句話說」,只要畫個樹狀圖或表格,甚至折紙,原本複雜難懂的題目,一下子就會變得清楚易懂。而一旦把那些公式的源頭搞清楚,公式就不再是冷冰冰硬梆梆的東西,開始有趣起來了。
 
不過,我最愛的部分,還是看老祖宗們如何在公式還沒產生的古代,運用各種方法試圖解出數學問題,比如巴比倫人的錯誤假設法等。看到數學其實也曾讓各國學者大傷腦筋,為此拚命奮鬥,對我來說是莫大安慰。因此,我實在很困惑,既然知識是累積的成果,老師們在教數學時,如何能跳過這漫長的幾千年,直接要我們記結論呢?要是學生時代早知道這些有趣的秘辛,以及那些公式背後隱藏的血淚,我也就不會自卑這麼久了。
 
所以啦,我很推薦數學很苦手,但又想設法克服的人花點時間看看這本書,不但能慢慢對數學改觀,還能知道一些不錯的小訣竅哦(比如存錢怎麼存比較好,玩牌怎麼玩才容易贏,賭博又該怎麼賭比較有利)。
 
不過,為了讓我們這些數學白痴閱讀起來更順暢,不至於越讀越自卑,還是要麻煩出版社把那堆「五千三百一十九」之類的表達方式改成「5319」啦,否則就連波特老師這淺顯易懂的解釋,都會在不知覺間成為一種負擔。
 
 
※愛句摘錄:
 
只因為你知道丟擲沒動過手腳的骰子,出現三點的機率是六分之一,並不保證你丟六次一定會擲出一次三點。我們只能說,如果你沒能擲出三點,那是你運氣不好。機率並不能告訴你什麼事一定會發生,它只能告訴你該事件發生的機率有多大。同理,如果你開始擲骰子,第一次就擲出三點,並不表示接著擲出三點的機率會變小。對骰子而言,過去發生什麼事並不會造成影響,它並不會因而改變未來的行為。骰子和人一樣,並不會從錯誤中記取教訓。


P.S. 感謝貓頭鷹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