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幾乎每天都出大太陽,令我開始「不安於室」起來,蠢蠢欲動想往外跑。雖然明知道該好好準備考試、準備出國的種種事項,但就是靜不下心來,最後還是敗給欲望,吃完午飯就跑出去散步。
繼承天寺,這天我和爸媽造訪的是圓通寺。我們從板橋搭57路公車到大同公司站下車,走到山腳下,大約十幾分鐘,不遠。一路上看到的民房都很矮小,街道除了車聲就少見人影,連店家都一派慵懶,令人有些詫異,想不到只是近郊一點的地方,就這麼純樸安靜,跟繁華的台北印象相去甚遠。
但也因此,我們得以放鬆心情,享受悠閒的午後時光。
上山時路過這戶民宅,雖然外觀佈滿青苔,看起來有些年代了,體積也不大,怎麼都稱不上豪華,爸媽卻一見就說:「這一定是以前的大戶人家住的!」原來古早時候,一般人家裡沒錢,住的都是土磚蓋的房子,颱風一來家裡就會淹水,甚至還會因為牆角被水溶解倒塌而壓死人,遠遠比不上石頭蓋的房子牢固,因此只要能住石砌屋,就是富有的象徵。
上一次來圓通寺,已是八百年前的往事了,腦中只對寺名有印象,其他都不復記憶。但是實地造訪之後,小時候的回憶又點滴湧上心頭,像是這個入口處的大象雕像(對面是獅子雕像,分別是普賢和文殊兩位菩薩的坐騎),就給我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寺廟入口的大門(?)。
沿路的桂花散發出淡淡的香氣,沁人心脾。
來到寺廟廣場前,有兩棟建築正面相對,一棟是從剛才的入口爬階梯上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就是上圖),地方較小,中央只立著一尊釋迦牟尼出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雕像,對這雕像我也有印象,儘管已經相隔多年,這景像仍刻印在腦海中,兒時的回憶就是這麼強烈而深刻的東西吧。
旁邊的門造型很特別,有著各種形狀,上頭刻的字也各不相同。
圓中有圓。
從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旁邊的小庭院,一棵大榕樹展開茂密的枝葉,供到此的遊客休息乘涼。
圓通寺似乎採閉門修行的方針,不對外接待香客,因此放眼望去,不見半個出家的師父,就連遊客都只有小貓兩三隻,讓人難以想像這會是從前人們進香拜佛的首選。據媽說,當時香火鼎盛的情景,似乎因為交通方式改變(捷運興起?)而不復見,功能被承天寺給取代了,同樣是平日造訪,承天寺的人潮就遠多於圓通寺。不只如此,上圓通寺時經過的景色,也顯得有些荒涼陳舊,真有些感慨。
看碑文上寫,這裡竟已建了九十多年之久,早在日治時期就興建了,是名副其實的古蹟。難怪建築樣式等細節處處可見日本的影子。
象造型的香爐,正面看過去,兩隻象頭就成了象耳,整體又像另一隻大象的正面了。
可惜我們上山不久,天氣就由晴轉陰,無法照到風光明媚的景象。但徐徐撫面而來的涼風,與清爽潮溼的空氣,搭配灰色為基調的古建築,更添幾分古意,幽靜淡雅,氣氛好得不得了,令起初無心照相的我,終究忍不住掏出相機,開始四處拍攝起來。
正殿前進奉的香花,只有簡簡單單一盤月蘭花,本來並不起眼,那潔白淡雅的花瓣卻莫名地吸引我,令我忍不住佇足流連。
我們發現石碑上刻著的年代被人刻意挖去,推算起來,應該是「昭和」兩字。問了廟裡工作的大叔,他說是國民黨初期來台時,因為士兵人數眾多,便把各地廟宇拿來充當臨時居留所,住在圓通寺的士兵見到碑上的日本年代,想起與日本的國仇家恨,心生怨懟,才會拿刀把它挖掉。
若不是上頭刻著華人名字,單看這造型和用語,完全想像不到是在台灣。
回頭再看剛才的大象香爐,上頭的年代也遭到竄改,硬把「昭和」改成「民國」,但原本的字還在,特別是那個「和」字,即使在照片中,看起來也很清晰。
這一排清幽的建築,大概是師父們平時作息的場所吧。
很喜歡這樣的環境,少了人事的紛擾,可以讓心情平靜下來。
換個角度再照一張。
突然注意到遠方的樹木,樹頂看起來都是扁平的,宛如平行的階梯一般。
另一邊則是閱覽室等起居空間,大門緊閉,大概不對外開放。看這建築樣式,與其說是寺廟,不如說更像大學校園。
人煙稀少而顯得空曠無比的廣場。
不久下起雨來,雖然雨勢不大,且把四周的山林洗刷得更加青綠,本來是不減遊興的,但因我們三人中,只有媽帶了傘,因此回程只能輪流淋雨,全身都冷起來了。
聽說圓通寺花費不少金錢與時間才建成,我記性不佳,詳細數字聽過就忘。恕我眼拙,實在看不出寺廟本身有何出奇之處,因此乍聽之下有些驚訝,不過若聯想到先前看到的石建民宅,再看看以石頭為基調所建成的牆壁和廟身,或許就能理解它的貴重之處。
後來查網路看到其他早半個月或一個月造訪的部落客,在好天氣裡見到美麗的櫻花開放,還邊喝咖啡邊悠閒地遠眺下方的城鎮,不禁好是羨慕。據說寺廟周圍還有步道可以健行,也能走到鄰近的慈雲寺或其他名景點去,看來下回天氣好的日子裡,一定要再來一趟,才能徹底了解到圓通寺的迷人之處何在啊!
- Mar 08 Thu 2012 16:50
[遊記‧北部] 很有氣氛的圓通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