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張國榮專區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圖片來源: 開眼電影網

這部當年紅極一時,也讓周潤發成為家喻戶曉紅星的電影,描述偽鈔集團大哥陳子豪(狄龍飾)在一次交易中,遭手下出賣,自己被捕作牢,也連累父親被殺,成了弟弟子杰(張國榮飾)眼中的過街老鼠;情同手足的好友Mark(周潤發飾)為阿豪報仇,中槍成了跛子,從此在幫會地位一落千丈,一心期望阿豪出獄後,能再一起闖天下,然而,經此打擊後的阿豪卻決意退隱。

『霸王別姬』讓我開始注意到哥哥張國榮、被他的魅力所吸引,『英雄本色』則讓我真真正正為哥哥著迷。

當年的影評及觀眾,似乎都不怎麼買「阿杰」的帳,批評他對哥哥的恨來得太牽強,也批評他因為自己無法升職,就處處為難哥哥的行為不夠英雄。不只大部分人覺得哥哥的角色不討好,連吳宇森自己都覺得這角色寫得不好,對哥哥很過意不去。因此,三個「英雄」中,只有他不受青睞,或許也是為此沒被任何獎項提名。

但我覺得阿杰的作為雖無情,卻非不合情理,順著劇情看下去,就能理解他的心情,反而很能以同理心來看待。


                                                                               
甫登場的阿杰活潑俏皮,對未來的警察生涯抱著夢想,對父親多方照顧,對女友細心關懷,對常出遠門的大哥敬愛有加。他和哥哥的互動溫馨真摯,陪女友去面試的橋段令人會心一笑。這時的阿杰,只是個好動的尋常陽光青年而已。
                                                                             
但當他知道,最尊敬的大哥做的竟是見不得光的生意,還是間接害死父親的罪魁禍首,從此,他一向信任的,幸福溫暖的世界,就離他遠去了。因為被深深地傷害,而不願輕言原諒。阿杰收起燦爛正直的笑容,用冷酷寡言來武裝自己,為了不讓自己再度被傷害,他把犯罪者視為哥哥的替身,絕不容情。
                                                                               
與其說這時的阿杰在伸張正義,倒不如說他在藉此發洩內心的痛苦,藉忙碌來麻痺自己。否則,他不會幾乎是超過職務所需地打擊犯罪。這樣的「嫉惡如仇」雖有些公私不分,他對犯罪者的嚴格處置也太偏激,但看見他眼中的那抹苦澀,我對他只剩下同情。他所做的事看起來越可恨,就越顯出他的可悲與無所適從。
                                                                               
阿杰只想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證明自己和哥哥絕不相同,卻免不了受到牽連,在升職之路屢遭挫折。付出得不到肯定的同時,周遭的人也在逼他面對阿豪是犯罪者的事實,時時讓他憶起被阿豪背叛的痛



                                                                               
電影並未交代當年阿豪跟Mark加入黑道的原因,或許是為了討生活,或許是為了父親的醫藥費,也或許是為了寶貝弟弟的學費。不論原因為何,一旦踏入,就得為此付出代價,和阿杰的決裂也是其中之一。雖然從江湖英雄片的標準來看,阿豪和Mark才是英雄;但從現實標準來看,富有正義感的阿杰才是對的。
                                                                               
而且,我覺得後來阿杰直奔碼頭,並不是真的想去逮捕阿豪,而是想幫他,只是礙於面子,說不出口罷了。他最後把槍遞給阿豪,讓阿豪能親手為Mark報仇,早不是一個警察該做的事了。



總歸來說,『英雄本色』寫「情」寫得出色,不管是Mark和阿豪生死相交的友情,阿豪和計程車行大哥的義理之情,還是阿豪和阿杰愛恨交織的親情,都描寫得深切動人。唯一可惜的是反派壞極端,雖然這種看似乖巧的小人物搖身一變,成為心機超重的奸險大哥的劇情,在黑道片裡屢見不鮮,描寫得還是稍嫌平板化了些。
                                                                               
不過,本片的三個主角我都很喜歡。狄龍長得不帥,但充滿成熟魅力,很適合這個受冤受辱的落難大哥角色,正直的眼神令人怦然心動;周潤發,小時候看的有他的電影都沒什麼印象了,對他最近期的印象只有『臥虎藏龍』及『安娜與國王』中沉穩成熟的模樣,因此乍看他演這種精靈跳脫、遊戲人間的不羈浪子,還嚇了一跳。他在片中有點發福,但一雙發亮的眼睛及有點壞壞的笑容魅力十足,令我想起『絕代雙驕』的小魚兒。Mark殘廢後,吃便當時和阿豪重逢的那場戲,也演得很棒。


                                                                               
至於哥哥,不管是剛出場時的活蹦亂跳,還是中段以後鬱鬱寡歡的冷酷,我都很喜歡。看完『霸王別姬』後,雖想找哥哥其他片來看,卻擔心哥哥若不像蝶衣般有氣質又優雅,會讓我看不慣,結果是我多慮了。哥哥演陰柔有陰柔之美,演陽剛,也有陽剛的帥氣。

本來,我以為哥哥演戲的特色,就是這種讓人的心跟著痛的沉重、脆弱、憂鬱的眼神,可是後來看『英雄本色』以外的戲,這感覺又不復見,可見哥哥演技了得,
單憑一個眼神就能表現阿杰內心的不平衡、壓力,與憎恨。
                                                                    
P.S.碎碎念一下,片中的槍戰都很扯,以耍帥及英雄主義的畫面居多。掛點的小嘍囉一旦多到某種境界,我對血的感覺就麻木,也不會有刺激感了,只覺得累而已。誰說子彈無眼,英雄片裡大多子彈還是會長眼睛的,小嘍囉死不下幾百個,主角才中一槍...^^||

寫於2005.12.17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片來源: http://www.mtime.com/movie/14933/posters_and_images/

看完"倩女幽魂",雖然不覺得特別好看,但因為喜歡哥哥的寧采臣扮相,加上好奇小倩轉世投胎後,續集會怎麼拍,因此之後又緊接著看了續集,結果蠻失望的...
                                                                               
看了一些當年的影評,大都認為劇情雖不若上集精彩,但片中的特效相當優異,足以彌補劇情面的不足。以當年的特效水準來看,這的確可算是相當了不得的特效(試想片子推出時我才8歲,如果當時我有看這部片,搞不好還會被逼真的大蜈蚣嚇哭咧);但以現代眼光來看,這種特效實在是小兒科,怎麼看都很假。

因此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當年可以拿來彌補不足的"優點",到了今日反而變成讓片子更不夠看的"缺點"了。如果一部片特效不行,劇情也乏善可陳,那它真的是沒啥看頭(不過以一個哥哥迷而言,可以看到寧采臣就足以構成看片的理由了)。總覺得這部片比較拖戲,如那個酷似"酷斯拉"的"鬼"一直裝神弄鬼地繞來繞去,卻遲遲不出場攻擊,擺明在吊觀眾胃口,被吊多了就蠻不耐煩的;而且片子特意加了一些笑料,卻都蠻低俗的,有時令人看不下去。
                                                                               
不過,青風和寧采臣的對手戲倒有幾場我很喜歡。王祖賢演身為人類的姑娘--青風,少了鬼女小倩的眉間哀愁,多了幾分俏皮活潑,別有一番風情,和寧采臣的互動也和小倩的不太一樣,各有各的特色。當她差點變成妖怪時,寧采臣吻她讓她恢復生氣,本來看他們飄浮在空中轉來轉去,還覺得很誇張老套,可是兩人落地的部份我卻沒來由地喜歡,喜歡他們落地時的姿勢及落地後的反應。之後兩人共同逃亡的一段也很浪漫。

最後想特別提一下張學友,他早期好像常演這類俏皮可愛的配角,我覺得挺適合他的,喜感十足又討人喜歡,只可惜最後莫名其妙就犧牲了,魂魄終是沒回到身體。本來還以為他會跟青風的妹妹發展出感情,或在最後以有趣的方式露一下面(如以魂魄狀態周遊世界什麼的),真可惜!@__@

P.S.好不習慣哥哥留大鬍子,還好他這個扮相維持不久... 寧采臣還是白白淨淨的最可愛啦!! 




寫於2005.12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霸王別姬"讓我開始注意到哥哥(張國榮)後,隔天我便迫不及待跑去租了好幾部哥哥的片,當中便包括了這部"倩女幽魂"。在真正認識哥哥之前,對哥哥的印象主要就來自文弱的寧采臣。雖然從沒把這部電影從頭看過一遍,但它的大名如雷貫耳,從小聽到大,早已十分熟悉,因此在決定接下來要看那一部時,我很快就選中了它。
                                                                               
對這部片的印象向來是陰森恐怖,因此看之前我已先作好心理準備;想不到實際看完,全片唯一有點嚇到我的部份,只有寧采臣及燕赤霞叫出一堆女鬼那裡(我真的對鬼片沒輒,看到那種白衣披頭散髮的樣子就會不自覺毛起來),其它倒都還好,讓我又驚又喜。
                                                                                
只是,說實在的,這部片並沒有很合我的口味。相較於劇情,角色設定及造型反而更吸引我,總覺得它的造型已經變成一種經典中的經典,一種記憶中的符號或象徵;當中有一種卡通化的鮮明特質,卻不誇張,選角的成功也讓這些角色個個令人難忘。看完電影後,對劇情印象模糊,反倒是片中幾段角色(尤其是小倩和寧采臣)間的互動令我印象深刻。
                                                                               
我最喜歡小倩在河上小亭打算勾引寧采臣,卻反被他的善良打動那場戲。寧采臣遲鈍、善良又純情的表情實在太可愛了。在小倩誘人地靠近他時,竟然突然打了一個噴嚏,差點當場笑死我,實在妙極! 實在想不出還有其它那個男演員可以把寧采臣這個角色演得如此可愛又不討人厭的。他的書生扮相也是我心目中的經典扮相之一,現在只要想到中國的書生,腦中會馬上浮現的,大概只有寧采臣的身形笑貌而已吧。甚至在想,若由哥哥來演"白蛇傳"的許仙、"天龍八部"的段譽、"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我或許就會對他們不厭反愛了XDD

題外話,王祖賢的美腿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
                                                                               
在水缸中閉氣躲姥姥那段也很精彩,拍得緊張又浪漫。反倒是結尾的高潮打鬥戲打得有點亂(不知該怎麼形容),看得蠻累的,最後也結束得有點草率,大概早期的片就是這樣吧。
                                                                               
我發現這個時期的哥哥汗腺蠻發達的,不少鏡頭看起來滿臉大汗,在"英雄本色"中也是這樣。他後期的片好像就不太有滿臉是汗的鏡頭了說...不知為何我會去注意這種東西...^^;;;
                                                                              
P.S.那首由哥哥主唱的"倩女幽魂"還真好聽,越聽越有味道。好喜歡哥哥低聲輕吟及轉音的部份喔~



人生路    美夢似路長
路裡風霜    風霜撲面乾
紅塵裡    美夢有幾多方向
找痴痴夢幻中心愛     路隨人茫茫
 
人生是    美夢與熱望
夢裡依稀    依稀有淚光
何從何去 去覓我心中方向
風彷彿在夢中輕嘆    路隨人茫茫
 
人間路    快樂少年郎
路裡崎嶇    崎嶇不見陽光
泥塵裡    快樂有幾多方向
一絲絲夢幻般風雨     路和人茫茫
 
絲絲夢幻般風雨
路隨人茫茫



寫於2005.12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品:新藝城 /  監製:徐克 / 導演:吳宇森 /  編劇:吳宇森、陳慶嘉、梁淑華
配樂:胡大為(主題曲『當年情』由顧嘉輝作曲,黃霑作詞,張國榮主唱。)

首映:1986.8.2/ 票房:34,651,324

◎ 獲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 (黃永恆 )、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作曲 (顧家輝)等多項提名,最後並獲最佳影片及最佳男主角 (周潤發) 兩項大獎; 

◎ 獲第2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 (吳宇森)、最佳男主角 (狄龍)、最佳攝影 (黃永恒)、最佳錄音 (新藝城公司)。 

◎ 2005年被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電影評論學會選為中國百大電影第二名(為港產片之首)



角色介紹:

宋子豪 (豪哥)(狄龍飾):香港黑社會大哥,以印刷偽鈔為生,為人重情好義。為了弟弟打算退出江湖,卻在最後一次買賣時遭人出賣,父親亦因而被殺,造成兄弟兩人反目成仇。 

李馬克 (Mark哥)(周潤發飾):香港黑社會大哥,宋子豪的好兄弟,是個血性男兒,平生最恨被人瞧不起。豪在台灣出事後隻身尋仇,亦因此中鎗而變成殘廢,但他一直忍辱負重地等豪出獄,希望和他再度聯手闖蕩江湖。 

宋子杰 (張國榮飾):宋子豪的弟弟,是警隊中的督察,為人衝動單純。本來不知道豪的黑社會身份,對這個哥哥敬愛有佳,知道真相後一度不諒解豪,不願和他相認。 

譚成 (李子雄飾):本為豪及Mark的手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個奸險之徒。 

Jackie (朱寶意飾):宋子杰的女友,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個性單純迷糊,間接害死自己未來的公公。但她個性善良,一直希望能從中調解,讓子豪和子杰言歸於好。 

堅叔 (曾江飾):計程車公司老闆,本身亦曾入獄,因此專收不為社會接受的出獄人士為員工,子豪回港後亦投靠他。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台灣探長 (吳宇森客串演出):負責拘捕豪及偵緝Mark及成等人的案件。 

音樂學院評審 (徐克客串):汽車的玻璃被Jackie失手打破。



劇情介紹:

宋子豪和Mark同是黑社會偽鈔集團的核心分子,兩人亦情同手足。子豪為了考上警校的弟弟,決心幹完在台灣的最後一筆買賣後,就退出江湖。然而子豪卻在這次交易中遭手下譚成出賣、被捕入獄,父親亦遭殺害,使弟弟子杰對他恨之入骨;Mark則為子豪赴台灣尋仇,卻不幸中槍成了殘廢,在幫裡的地位一落千丈。

出獄後的子豪一心想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但他面對的卻是對自己毫不諒解的弟弟、雖成了殘廢卻一心要和他再度共闖天下的Mark、及不擇手段地逼他重出江湖的譚成…



電影詳談:

以黑幫、江湖為主題的電影歷來是香港電影中的強勢類型,不覺間見證了香港電影及社會的熙鬧落寞、滄海桑田。江湖片的發韌,早在六七十年代張徹導演的電影中已隱約可現,那是善惡分明、且陽剛味十足的男性世界。

《英雄本色》最早是1967年由龍剛導演的同名電影。龍剛的版本受六十年代日本的一系列「太陽族」電影(描述暴走族男女自甘墮落的故事)影響,描述爆竊慣匪李卓雄(謝賢)出獄後,決意改過自新,不再涉足江湖,為免影響弟弟李志琛(王偉),而一直隱瞞曾入獄的事。匪幫大佬獨眼龍(石堅)見雄拒絕再入夥,遂利用志琛逼卓雄就範。卓雄堅持不屈,最後為保志琛之清白,獨自承擔一切,再度入獄。



八十年代中期,吳宇森(張徹的得意門生)正值電影生涯停滯不前的困境,在徐克的幫助下,於1986年執導了新版《英雄本色》,由狄龍、周潤發、張國榮主演。新版的主要情節與龍剛版本相同,亦與一般江湖片一樣,是一部宣揚江湖義氣、親情和友情、導人改惡從善的電影,但黑幫兄弟間的情義、仇殺在吳宇森的導演下變得異常凶險,吳宇森亦能把中國傳統情感和當代動作片元素相結合,在硬朗的男性情誼內,注入蕩氣回腸的柔情元素,形成獨樹一幟的浪漫主義英雄風格,據說這是受日本暴力大導深作欣二及黑幫片(yakuza films)大導石井輝男的影響。吳宇森在《英雄本色》內拍攝的唯美鎗戰暴力、描寫的兄弟間的情義和手足情成為日後的經典,形成他往後作品的「暴力美學」風格。

《英雄本色》在香港上映後,曾獲得海外一些電影專家及媒體的廣泛讚譽,亦被認爲是與同時期(指1980年代)的好萊塢優秀動作片齊名的一部十分優秀的香港電影。它不但打破當年電影最高票房紀錄,亦開創香港八十年代黑社會英雄片的先河,及由成家班功夫喜劇主導八十年代香港影壇的局面,影響了往後香港一系列英雄電影的發展。此外,這部片亦讓當時面臨事業瓶頸的周潤發和吳宇森大紅大紫,吳宇森因此片而奠定其電影風格與地位,周潤發亦由「票房毒藥」轉為電影巨星,小馬哥穿著風衣的經典形象在多年後仍為人所模仿。順帶一提,片中Mark為替子豪報仇,以雙鎗獨闖「楓林閣」火併的慢鏡頭,是吳宇森電影的最經典場面之一。

由於《英雄本色I》的空前成功,其後又接連拍了兩部續集《英雄本色II》及《英雄本色III》,俱由周潤發任主角。其中,II 仍由吳宇森執導,III 則因吳宇森轉往好萊塢發展,而改由《英雄本色》I 及II 的監製徐克執導,票房都相當不錯,但論成就則與《英雄本色》相去甚遠。

而《英雄本色》在海外,如日韓,亦都掀起過一陣熱潮。由於此片於日本上映時譯名為《男たちの挽歌》,此後在日上映的港產江湖片便多冠以「xxxx挽歌」之名,可見此片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



補充介紹:

導演(吳宇森):

生於1948年9月22日的吳宇森,自小便迷上電影。年輕時的他愛上了《刺客列傳》,崇尚「士為知己者死」的浪漫犧牲精神,他也喜歡看存在主義書藉,認為做人要「存在而不失去自我」。他還有其他的鍾愛:繪畫、音樂、五六十年代歌舞片等,這一切塑造成今日這個崇尚俠客精神、注重藝術美感的吳宇森——反映在他的電影中,便成為捨身取義、肝膽相照的浪漫情懷,以及充滿音樂感、如詩如歌的浪漫動作場面,博得了「動作美學大師」的美譽。

吳宇森在香港拍了26部電影,以《喋血雙雄》獲第九屆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3年往好萊塢執導的第一部西片《終極標靶》即引起轟動,使帶有東方色彩的武打動作風格與西方的暴力初次結合,融入美國片的主流。新鮮感十足的《斷箭》(Broken Arrow)與《變臉》(Face Off)奠定了他在美國華人導演「一哥」的地位。《變臉》裏大量摻入寫實元素,並將危急時刻人類共通的本質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1995年,吳宇森被美國多文化電影協會授予「多面手大獎」。’98年又獲香港導演學會授予「終身成就大獎」。目前,他正在澳洲執導《碟中諜續集》。

男主角(狄龍):

因成功扮演《英雄本色》中的豪哥一角,而獲第2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殊榮的狄龍,是香港著名動作片巨星。他自小習武,22歲入電影圈,在一系列古裝動作片中擔任男主角。1973年,他在《刺馬》裡飾演反派人物馬新貽,獲第11屆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同時榮獲第19屆亞洲影展「表現突出性格」的男演員獎。以後,他又因主演《冷血十三鷹》獲第25屆亞洲影展演技最突出的男主角獎。

除演大俠外,他的「文戲」表現也很出色,例如他在《辛亥雙十》中扮演的共進會領導人鄧玉麟、《傾國傾城》中扮演的憂國憂民、主張改革卻受制於慈禧的光緒皇帝等。近幾年,狄龍仍時常在幕前演出,在無線劇集《新包青天》裡飾包公、《廉政行動》中扮演廉署調查員等人物形象。 




參考資料: 

Wikipedia(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9%9B%84%E6%9C%AC%E8%89%B2  )http://hk.movies.yahoo.com/040605/173/10roe.html  
電影雙周刊—Home Entertainment DVD  
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170  (文中照片部份源於此部落格)
http://www.geocities.com/hkmovies168/abettertomorrowi.htm  
http://suntao.diy.myrice.com/filmmaster/johnwoo/abettertommorow.htm  


資料整理於03/09/2007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預告。

[寫在前面]
這篇新聞充滿濃濃感傷,後面那段粉絲自剪的視頻(?應該是吧)也是。

先談新聞。

其實我很好奇首映後,歐洲觀眾及影評人看了這部電影的感想如何? 評價是正面? 是負面? 還是看不懂? 但目前好像沒有相關新聞出現,這點挺可惜的。我也好奇隔了十五年重新配音,聲音聽起來會不會怪怪的? 老實說我希望採用當年的原音,不過香港電影業好像直到近年才採現場直接收音,十幾年前的片大都是事後用錄音室補配音的,所以大概也不用擔心什麼失去現場感的問題。

至於那個視頻,說真的剪得好專業,很像是媒體工作者或相關科系畢業的人剪出來的東西,令人驚豔。但真的很觸目驚心。因為它把焦點放在"哥哥的死",而那許許多多電影角色死亡瞬間的畫面配上"紅"這首歌,及以紅、黑為主的色調,看了就是一整個心情低落...-__- 但不管怎樣還是推啦! 我超愛哥哥充滿磁性的聲音。想當初就是因為聽哥哥講話才對廣東話改觀的~ 之前一直覺得難聽又很吵^__^||



新聞出自這裡

東邪西毒首映 悼災民 念哥哥早逝
〔 2008.05.20 中國時報 〕 張士達/坎城報導
 
   王家衛導演的《東邪西毒:終極版》在坎城影展首映,卻因真實人生中的變故而充滿感傷的情緒。王家衛在首映會上帶領演員和觀眾為四川災民默哀一分鐘,表示:「在這場災難裡面,我們看到了生離死別,也見證了人性的光輝。」他並表示將在上海電影節舉行一場《東邪西毒:終極版》特別場映演為震災募款。
 
 除了四川震災的消息,當年片中的張國榮(哥哥)如今已不在人世,更讓王家衛等人心情複雜。《東邪西毒:終極版》為要求品質,偉仔等演員都進錄音室補配音,只有張國榮已不在了,聲音不能重配,所以只得特地送到澳洲和歐洲混音。
 
 梁朝偉說,至今仍常想到與張國榮一同在阿根廷拍攝《春光乍洩》的點點滴滴,劉嘉玲也說:「現在已經好一點了,但有時候想到哥哥,還是會感到很悲傷。」楊采妮則說,當時她還是電影新人,張國榮會主動陪她對戲,讓她很感動。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新聞來源:
Yahoo奇摩電影

【東邪西毒:終極版】坎城海報曝光 再創武俠經典新貌
 
【東邪西毒:終極版】(Ashes Of Time:Redux)自從宣布將在坎城首映之後,就獲得廣大影迷迴響,目前除了確定王家衛導演將領軍演員梁朝偉、劉嘉玲與楊采妮赴坎城造勢之外,首款坎城版的全新電影海報也在日前正式曝光。這部十五年前的經典作品這次重新問世,意義非凡,澤東公司花費超過一千萬港幣的成本、以近三年的時間費心重新打造【東邪西毒:終極版】,並選擇在第六十一屆的坎城影展「特別放映」單元世界首映,從其規模與重視程度來看,都可以視為一部全新的作品,令全球影迷翹首期待。

十五年前,集合多位巨星合作的【東邪西毒】,正是澤東公司的創業之作,也為當時九零年代的港台武俠片新潮寫下一頁新的傳奇,尤其它對金庸筆下經典人物的重新詮釋,經過時間的淬鍊之後,更奠定其經典地位。如今重新推出【東邪西毒:終極版】,除了在電影內容上,王家衛導演親自操刀重新編排剪接,更特別在畫面上重新做出特殊效果的設計,以補當年的不足。另外在音樂部份,也再重新編寫了七首新的配樂,準備讓新舊影迷共同一新耳目。
在音樂部份,王家衛請來馬友友跨刀助陣,以他的大提琴獨奏為電影增添新風華。王家衛表示,一次因緣際會他在香港聽了馬友友的演奏會,會後他與馬友友在後台見面,談到為這個【東邪西毒:終極版】重新配樂的計畫,馬友友立刻允諾,促成了這次難得的合作機會。

在剛公佈的新款海報中,主視覺以已過世的張國榮為主,搭配在戲中與他有情感糾葛的張曼玉,再度展現這部武俠片經典之作的恢宏氣勢。王家衛預計將與梁朝偉、劉嘉玲與楊采妮一同前往坎城,參加在當地時間五月十八日晚上的【東邪西毒:終極版】盛大首映會,再度走上坎城影展紅毯,並接受國際媒體的訪問。這部重新製作的經典作品,究竟會展現何等全新風貌?答案在當天就會揭曉。
 


[寫在後面] 真是看了會讓人眼睛一紅的新聞啊... 之前聽說王家衛打算在重製版加重梁朝偉的戲份,還擔心哥哥會被邊緣化,想不到電影海報竟是以哥哥為主軸,讓人充份感到王家衛對哥哥的心意,好感謝王家衛這麼做... 而且不是我在說,這款海報真的帥斃了!!!  看了又更加期待電影問世的那一天了...

希望它在坎城影展能引起廣大迴響,讓更多歐洲觀眾接觸到不同以往的武俠片類型,了解到武俠不只是"武",還有"俠"與"情"這些中心主題。畢竟它跟東方哲學文化及王家衛個人的都市感情哲學息息相關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聞來源是這裡。前兩張照片不知出處,後兩張出自這裡
 更新日期:2008/04/24 16:19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十四日電)華人導演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終極版」受邀參加今年坎城影展,到時王家衛將會帶著這部全新修剪、製作的作品赴坎城,首度在全球觀眾面前曝光。特別的是,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拔刀相助,加上「蜘蛛人」系列的特效公司BUF加入的全新特效,本片將全新面貌呈現。 
 
「東邪西毒:終極版」是公認的華語武俠片經典之一,當年由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梁家輝等巨星合演;如今張國榮已辭世、林青霞退休,這樣的卡司在現今已是空前絕後,要再邀集這些各霸一方的巨星同台競技,幾乎不可能。 
 
王家衛表示,十五年前拍攝的「東邪西毒」底片許多都已支離破碎,重新修復難度十分高,因此製作終極版極為艱辛,除了在影像、聲音上重新修復製作外,許多過去從未曝光的畫面也被重新剪入,同時加入國際著名的特效公司BUF設計的全新特效畫面。BUF參與過的電影有「駭客任務」、「蜘蛛人」和「哈利波特」系列。 
 
此外,王家衛說,「東邪西毒:終極版」還得到華人大提琴音樂家馬友友拔刀相助,讓本片能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觀眾面前。「東邪西毒」不僅是澤東電影公司的創業作,也是他到現時為止唯一的武俠片,在王家衛個人創作生涯中別具意義。王家衛很榮幸坎城影展邀請「東邪西毒:終極版」參展,認為是極大的殊榮。 
 
坎城影展每年除了邀集當年最受矚目的新片參展競賽,經典影片的重新發行映演,也是影展持續關注的焦點,不過,華語片較少被列入這個環節,大多以歐陸電影為主。「東邪西毒:終極版」是近年來難得一見被影展選為正式觀摩的亞洲經典影片。 
 
澤東電影公司表示,「東邪西毒」當年並未在歐洲及美國發行上映,這次推出終極版,對很多西方的觀眾而言將是全新的觀影體驗。澤東表示,今年本片預計在全歐洲美國等地舉行首映並公開發行;至於亞洲是否再度推出,目前正在安排中。


相關文章王家衛    終極東邪西毒


[感想] 喔喔~~~又看到進一步消息了,知道馬友友會參與配樂,真的很興奮呢。但是我很喜歡原本的配樂,也不希望它改太多...@___@ 目前的心情總的來說就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畢竟"東邪西毒"是我個人相當喜歡的一部片啊~~~ 很多人說它難懂,但奇妙的是,它卻是第一部我一看就懂,且一看就愛上的王家衛的電影(第二部是"重慶森林"。"花樣年華"和"2046"都還沒看),很喜歡片中歐陽鋒的獨白,也喜歡片中人物乍看支離實則統合的相互關係。那種不看到最後不會明瞭的劇情,真的是全片一大魅力。

希望王家衛這部"終極版",能維持前作的經典,且讓普遍對這部片幾乎一無所知(即使是王家衛迷也一樣)的西方觀眾體認到它的魅力!(雖然我挺懷疑他們看不看得懂,畢竟有文化代溝,西方觀眾對東方武俠又是一知半解...@___@)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圖片皆出自這裡

  王家衛執導的首部英語片《藍莓之夜》前晚在紐約首映,該片即將於美國上映。在和當地影迷的交流會上,王家衛宣布,自己將把14年前的舊作《東邪西毒》翻出來重新製作,其中會加入很多舊版未見的片段。在張國榮去世5周年之際宣布這個消息,也許只能理解為王家衛的觸景生情。

  對於中國影迷來說,《藍莓之夜》上映並不算什麼新聞,幾個月以前《藍莓之夜》早讓國內的男女愁斷了腸。然而,當王家衛吐出“重新製作《東邪西毒》”時,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除了重新剪輯、製作,這版的《東邪西毒》還將在香港上映,還原的許多未見片段,比如說當年被刪剪的王祖賢的戲份,足夠吊人胃口。《東邪西毒》是王家衛1994年的作品,當年這部電影將香港最頂級的演員集中在一起,包括張國榮、梁家輝、林青霞、張學友、梁朝偉、張曼玉、楊采妮、劉嘉玲以及王祖賢,影片由杜可風攝影,洪金寶擔任動作執導。《東邪西毒》被認為是王家衛風格最為獨特的一部作品,王氏電影語言在這裡得到充分展示。同時,《東邪西毒》也是王家衛作品中惟一的一部古裝片,曾入選威尼斯電影節,號稱華人俠義電影的另類高峰。有意思的是,當年在拍攝這部電影時遭遇一些困難,於是原班人馬同時拍攝了賀歲版的《東成西就》,王家衛擔任監製,導演變成了劉鎮偉。一幫香港最當紅的明星上午拍得歡歡喜喜,下午哭得稀哩嘩啦,也許除了香港,世界上再也找不出一個如此奇特的電影。

  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記者昨日致電澤東公司的負責人CHRIS,她表示,此次的重新改版是為了能在歐洲上映,因為《東邪西毒》之前沒有在歐洲上映過。至於怎麼改,什麼時間改好,會不會在內地同步上映,她表示,導演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說法。

  / 潘媛



[感想] 天啊! 這消息真是太太太令人振奮啦~~~ 當初拍"東邪西毒",本來哥哥演的是東邪,演到一半王家衛突然比較想看哥哥演西毒,覺得這樣才有新意,就全部重拍,因此有一大堆底片從未問世過,我早就希望王家衛有一天可以公開這些影像片段了(感覺要出哥哥的東西,王家衛最適合,因為他用掉的底片最驚人),想不到王家衛竟這麼有誠意,還要重剪一個版本上映!! 該不會這個版本是哥哥演東邪的故事?? 

王家衛是我最愛的華人導演,"東邪西毒"是我看過最特別也最愛的武俠片,又是哥哥主演的,真希望這部重新製作版可以在台灣上映~~~ 如果能把舊版本一起做個復刻精緻版一起出DVD就更棒,因為目前市面上的版本實在粗糙,讓人一點收藏的興致都沒(但因為太喜歡這部片跟哥哥,還是照收@__@)。

總之,天大好消息啊!!! 興奮中...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成為「榮迷」的緣由


2005年11月25日,這個日子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就是在這天的台大電影節,我第一次看了那部十幾年前轟動一時的『霸王別姬』,發現「張國榮」原來是這樣一個兼具魅力與實力的好演員。

由於直到國高中我都醉心漫畫,除了小學有段時間迷過港劇、歌仔戲、國片、國語連續劇,並偶爾在電影台看過幾部爆笑港片外,對華人電影的興趣一直不大,沒什麼涉獵,才會直到此刻才第一次拜見這部大作。(它是首部在坎城影展獲得最佳影片殊榮的華人電影)

觀影時,我對電影所要表達的時代意涵不甚明瞭,之後參考許多相關影評,才對電影的藝術性有較多認識。即使如此,我依然對片中的「虞姬」──那個堅持從一而終,不瘋魔不成活的戲子程蝶衣──留下深刻印象。我不喜歡女性化的男人,但程蝶衣脆弱中帶有傲氣,同時透著淒涼的悲哀眼神,卻讓我久久無法忘懷。張國榮把這個外型陰柔、內心頑強的人物演得入木三分,不光是刻意以高平時兩三度的聲音講話,以表現出程蝶衣的女性化,就連戲中的言談舉止,亦無一不優雅溫柔,幾乎讓人要誤以為他本人就是這樣說話走路的了。

(後來對他有更多了解後,才知道他本人雖優雅,卻絕不女性化,坐姿也從不像蝶衣那樣雙腿併攏)

因此,看完電影後,我對張國榮產生了莫大興趣。以前喜歡過的香港演員大多是商業片、笑料片的常客,例如劉德華、周星馳、張衛健等,張國榮演過的電影,有印象的只有搞笑賀歲片『東成西就』,但他在片中的扮相稱不上英俊,加上搞笑片笑過就忘,我也就不曾特別留意他的其它作品,就連2003年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也沒在心裡激起太大漣漪。想不到在他離世後近三年,我才第一次了解他的好,卻為時已晚!

原來張國榮會唱歌?

對很多人而言,即使不是榮迷,張國榮依然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記憶符號。他們看張國榮的電影、 聽他的歌長大。因此,張國榮去世的消息令不少人震驚、難過。但我只看過一部張國榮的電影,連他會唱歌的事都不知道,實在汗顏。其實張國榮就是參加亞洲歌唱比賽進入演藝圈的,也是憑音樂走紅於華人世界。有趣的是,在89'年退出歌壇、專心在電影領域發展前,張國榮雖已參演過幾部膾炙人口的名片,如『胭脂扣』、『倩女幽魂』、『英雄本色』等,一般媒體對他的評價仍是「歌唱高過電影成就」,和現在大多數人對他的評價正好相反(雖然這些評價很多是起因於非香港地區對他歌唱事業的不了解) 。

事實上,喜歡上張國榮後,我才發現很多能隨口哼出、曾紅極一時的歌曲都是他唱的,甚至是他譜的曲。例如曾是80年代汽車廣告曲的「兜風心情」、96'年和辛曉琪合唱的「深情相擁」、被翻唱為台語歌「海海人生」的「沉默是金」、寫給周慧敏的「只有你知我苦衷」(國語版為「從情人變成朋友」)等,更別提那首紅遍華人世界的『金枝玉葉』主題曲「追」了。到現在,很多人到卡拉OK唯一會唱且必點的廣東歌,就是這首「追」,可見它深入民心的程度(「追」在台灣的大紅與歷久不衰,正如張國榮的成名曲"Monica"之於香港人一般)。

話說我雖然在『霸王別姬』之後,想方設法看了不少張國榮的電影,對他的感覺也由欣賞轉為狂熱,但對歌手那部分的他,始終沒有太大興趣,也不打算買專輯來聽,畢竟音樂從來不是讓我迷戀一個人的關鍵。讓我真正開始愛上「歌手‧張國榮」的,是一首「紅顏白髮」。

那是我看『白髮魔女傳』時,當電影接近尾聲,練霓裳無視卓一航的聲聲呼喚,頭也不回地自大門離去,由張國榮作曲、演唱的主題曲「紅顏白髮」幽幽響起,呼應著這部電影無奈、感傷、浪漫卻又令人心碎的氛圍,當下我立刻被深深吸引了,那緩慢悠長的哀怨調子,哥哥深沉纏綿的歌聲,將我的心緊緊揪住,直到電影結束許久還無法從那股遺憾的情緒中擺脫。當下,我立刻決定衝去二手唱片店,尋找收錄這首歌的專輯。我找到的是唱片公司在張國榮去世後出的精選,收錄1995~2003年他復出歌壇後經典的國粵語、甚至英日文歌曲,把整張專輯聽完後,我才知道,原來張國榮不只是個演技精湛的好演員,更是個聲音充滿感情的好歌手!

自此,我對他的音樂生命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不只他的歌,連他歷年的演唱會都想方設法找來看,連原本不怎麼感興趣的相關書籍、寫真集、新聞報導、生平介紹,都用求知若渴的精神在收集,短短一兩個月間,我就由一個連張國榮會唱歌都不知道的人,搖身一變,成了半個「張國榮專家」,狂熱的程度連自己都嚇一跳(雖說對著迷的東西,我向來如此積極)!



張國榮的音樂之路

1977年5月,張國榮的朋友組了一個民歌性質的樂團,由張國榮擔任主唱,參加過一些當時的公開比賽,還取得了第二、第三名的成績。之後,張國榮和朋友一起報名參加「麗的」電視台(即亞視前身)舉辦的亞洲歌唱比賽,以穩健的台風、出色的外表及前衛的表演一路唱到決賽,並憑一首"American Pie”奪得香港區亞軍。但在亞洲區總決賽時,由於菲律賓裁判徇私,張國榮只得了第五名,這件事讓張國榮「因禍得福」,在「反宣傳」的效果發酵下,麗的電視台不久便與他簽約,讓他做一些綜合性節目;寶麗金唱片公司(環球唱片前身)也簽他為旗下歌手,張國榮由此正式踏入演藝圈。

但這不代表張國榮此後的演藝生涯一帆風順。第一張唱片賣得奇差,甚至被人拿去墊鍋底;歌唱比賽後第一次公開表演就被兩千多人「噓」,要他早點回家休息;還有人寄包裹給他,裡面裝了冥紙。「我好失望也好傷心。得不到禮物,也不會有任何失落感,可是,得到這麼一個包裹--是要我去死嗎?不喜歡我,倒不能勉強他們,但也無需那樣憎恨我。」張國榮事後回憶道。還有一次,張國榮在台上演唱到一半,一時興起將帽子拋向觀眾,竟被人丟回,此事亦讓他直到成名後仍無法釋懷。

在唱片乏人問津的情況下,張國榮只好轉向電視劇發展,並到東南亞登台表演,累積經驗與實力。浮沉多年之後,終於在1983年,憑一曲翻唱山口百惠的『風繼續吹』受到矚目。「現在我可唱至十七度左右,即兩個完整的音域,可是在與黎小田合作之前,並不太懂得運用,而且當時的音域亦未練至那麼闊,所以,在『風繼續吹』之前,我的key唱得頗高,予人較輕浮的感覺。」為張國榮精心打造『風繼續吹』同名專輯的黎小田,認為張國榮的聲線唱低音會很性感,建議他把Key放低來唱,這在當時是一項新嘗試,因為當時的樂壇流行高而清脆的唱腔。想不到改變歌唱路線的張國榮因此初嚐走紅滋味,並在其後的『Monica』大賣後,正式成為撼動80年代香港樂壇的巨星之一。

80年代中期,香港樂壇可說是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的天下,尤其前兩者的「譚張之爭」,曾是當年的熱門話題。然而,由於彼此歌迷為捧偶像,互相叫罵事件頻傳,令張國榮感到心灰意冷。繼譚詠麟宣布不再公開領獎後,張國榮也決定在當紅之際退出歌壇,轉往加拿大進修電影。

張國榮對歌唱其實並未忘情,在退出歌壇七年後,終於決定復出。雖然此舉招來一些「自毀諾言」的非議,但張國榮強調,復出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音樂,不會做宣傳也不會領獎。即使如此,他的唱片依然張張暢銷且得獎不斷,證明張國榮的音樂實力與人氣是不隨年月減少的。
 

多元化的音樂特色

由於13歲曾留學英國七八年,張國榮的英文不但流利且帶有優雅的英國腔,留學的背景也使他的音樂風格趨於前衛。當年參加亞洲音樂歌唱比賽時,張國榮選唱的就是一般華人敬而遠之的英文歌,且在歌手皆以西裝上台演唱的年代,以輕便的T恤、牛仔褲上台演唱,引起相當大的爭議,這也是他早期不得志的原因之一。加上張國榮年輕時,帶著憂鬱、叛逆的氣質,使他儼然成了樂壇的「壞男孩」,人們時常將他與一代叛逆形象經典James Dean相提並論,他當時選唱的也都是些意識大膽的歌曲(有些歌在今日看來依然如此),此種音樂風格使他成為一個爭議性的歌手。

80年代,張國榮基本上走偶像路線,電影發展也因為形象限制,無法作太大發揮,但這時期他唱了不少好歌,至今仍令香港樂迷津津樂道。張國榮的聲線渾厚且帶有一種天生的性感,詮釋歌曲有其獨到之處,很多人都說聽他唱歌可以在腦中感受到「畫面的營造」,就是說他唱歌不但是帶著感情去唱,還能讓人聯想到歌曲的背景與故事。

除此之外,張國榮節奏感強烈,唱起快歌暢快淋漓、熱情奔放,"Monica"、"無心睡眠"、"拒絕再玩"等,都是這時期大hit的經典名曲。但在流行曲之外,個性兼融中西、前衛與傳統的張國榮,卻又對傳統粵曲、黃梅調情有獨鐘,能唱出一種別於專家的韻味來,在演唱會上偶爾的獻唱都令歌迷、評論家驚豔。

90年代中期復出後,由於胃液倒流影響聲線、年歲增長等原因,唱80年代那類快歌已較不適合,但張國榮對抒情歌的詮釋反而更上層樓,英文歌亦能唱出淡淡的滄桑韻味,被加拿大樂評稱為「香港的貓王」;他的樂風亦一轉為華麗頹廢的末世紀風格。直到去世,張國榮都能因應時代,作出樂風上的改變,引領著樂壇潮流,是個不媚俗、獨具一格的音樂人。

曲風之外,張國榮90年代的舞台演出,追求的是「跨越性别界限」,先是在97演唱會上腳踏紅高跟鞋與男舞者共舞,後來在2000年的演唱會上,又穿法國名設計師Jean-Paul Gautier(註)設計的中性服飾,企圖實現藝術不分性別的理想。雖然在當時引起相當大的爭議,媒體無知的躂伐也造成張國榮極大的心理壓力,尤其Jean-Paul Gautier在亞洲明星方面,除了廣末涼子,就只為張國榮設計過舞台服裝,對自己的作品遭到曲解一事很不高興,曾傳真給張國榮,表示以後不會再為亞洲明星作設計,令張國榮感到心灰意冷,但作為一個先驅者,他的精神與勇氣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他的舞台風格也被同輩或後輩歌手們紛紛「借鏡」,成為現在演唱會常見的形式。 

(註:瑪丹娜轟動一時的內衣外穿舞台造型,就是出自他的創意,是時裝界的大師級人物)



張國榮的電影之路

張國榮的電影處女作出人意表地是部「鹹溼片」。原來當年僅20出頭的張國榮不懂人情世故,糊裡糊塗就被騙去拍了這部毫無劇情內涵可言的電影,使他有段時間相當灰心,曾發誓不再拍電影。多年後,這段經歷仍是他心中的一根刺。這個「污點」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好一陣子,導演爾東陞就曾因此對他敬而遠之,誤以為他是個膚淺的人。直到成名後,才漸漸被人淡忘。時至今日,幾乎已沒人知道這段過去了。

有好幾年,雖然一些導演及製片都認同他的演技,也承認他有出色的外型,但張國榮與生俱來的亦正亦邪氣質,使他在那個重視「白淨乖巧、正直樸實」好人形象的年代,只能接演幾部擔綱反派的青春片,一直鬱鬱不得志;走紅後,又跼限於偶像身份、娃娃臉的漂亮長相,只能接演青春學生片或情聖愛情片,除了一部讓他首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的『烈火青春』外,難以找到值得一提的佳作。

直到關鍵的1986年,因為演出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張國榮才開始由偶像演員晉級為實力派,接連演出幾部當代經典,如徐克監製的『倩女幽魂』、關錦鵬的『胭脂扣』等,不但逐步累積經驗與實力,也讓觀眾驚覺張國榮是個出色的演員。到了1990年,一部『阿飛正傳』讓他如願以償拿到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也讓他決定由加拿大回港,專注於電影發展,而有之後如『霸王別姬』、『春光乍洩』等名片的出現。

有人認為,張國榮和陳凱歌一樣,事業最高峰在『霸王別姬』,藝術能量都耗盡在它上面了,因此之後無法再創高峰。但我認為,陳凱歌雖然難以再拍出像『霸王別姬』般藝術與商業性兼具的影片,但這部片其實也算是他導演生涯中的異數,畢竟一直以來,他都以小品藝術片見長,之後也偶有佳作,並不能因此認定他拍不出好片了(但若他再繼續拍『無極』一類的片子,可就難說了);而張國榮,後期的他幾乎各類型的角色都接,不斷在求新求變求突破,所拍的電影雖不一定賣座,卻都帶有開創香港電影新局面的意義;而他本人的演技也越來越精化,因此,要說『霸王別姬』是他演得最好的電影,我實在不能認同。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篇也是第一稿在一月左右,六月間修成現在版本的舊影評。圖片來自這裡)

這部電影是哥哥出演的三部王家衛電影中,我最晚看的一部。三部中,只有「東邪西毒」是一看就懂、一看就喜歡;「春光乍洩」則和「阿飛正傳」一樣,都是第一次看時,情節都懂了,就是不懂片子想表達什麼。一直到看了許多影評對畫面、對一些象徵物品的分析,才有較為通盤的了解;把先前剛看完電影時,心頭那股自己也說不上來的愁緒釐清。之所以說愁緒,是因為王家衛的片子很重氛圍,講的是一種心情;很有美感,卻是一種揉合深深失落與疏離、錯過的美感,讓人看後不勝欷歔。

總的來說,這篇心得是我看過影評(尤以「的灰」那篇對我影響最大,認同感也最深),以及第二遍「春光乍洩」後的感想。



開頭那段具爭議性的激情戲,我接受度蠻大的,因為我覺得惜鏡如金的王家衛採用這一段,必定有他的用意,不只是製造賣點與話題這麼簡單。國外網友討論時說,或許這一幕是要讓觀眾了解他們同志的身份,並從他們的上下位置看出誰是這段關係中的「主導者」,我頗認同這個說法。當然有趣的是,之後觀眾就會發現,實際上的主導者是看似弱小的何寶榮。

我看過的同志電影不多,但據我所知,有激情戲的不在少數,演員也不見得就是同志,因此我並不覺得梁朝偉犧牲特別大,我反而在意哥哥。因為接演這部片,等同把自己的性向放大到螢幕上讓觀眾審視;觀眾在了解他的背景下,亦很難跳脫既定印象來看他的演出。記得我弟在我第一次看這部片時路過,正好看到這段激情戲,當時他問我:「梁朝偉是同志嗎?」在我回答「不是」後,他露出既佩服又同情的表情說:「那他不是犧牲很大嗎?」當時我沒多說什麼,其實心裡好難過,因為抱持此種想法的人,想必不在少數。

當初決定最佳男主角提名還是得獎人選時,就有評委以「同性戀演好同性戀是正常的」為出發點來看哥哥的演出,但這種說法實在欠缺根據、流於偏見。如同異性戀者有千百種個性,同性戀者亦如是,何寶榮並不等同張國榮,要演好這個角色,仍需要演員下工夫去揣摩。張叔平就說過,哥哥私下其實比較像黎耀輝,都是生活井然有序、很有人生規劃的類型,因此哥哥曾為如何表現這個角色傷了不少腦筋、下過不少工夫。只因性向而將演員下過的苦工一筆勾銷,未免有失公允。

言歸正傳,第一次看這部片時,我的感想其實跟一般大眾比較類似,都比較同情黎耀輝,而對何寶榮反感。那時我對何寶榮的任性不置可否,看他手傷一好就跟黎耀輝翻牌,完全不顧黎一直以來的付出,覺得他根本是在利用黎。因此後來何寶榮租回黎耀輝住過的公寓,努力打掃並排好菸時,我看了還想:「現在才想補償,已經來不及了吧」;但看過「的灰」的影評後重看此片,感覺又整個不同了。

基本上,這是個無關異性戀還是同性戀的愛情故事,它著重的只是凡人皆有的、面對愛情時的無奈心情。正如IMDB上的網友所說,這部片是「在表達一個悲傷卻不可避免的愛情失落的過程」。片中黎耀輝與何寶榮這對情侶雖然相愛,卻因個性差異導致嫉妒、猜忌與爭吵,終致分道揚鑣。

電影沒演出兩人之前不斷分合的過程,不知道何寶榮每一次的心態是不是都跟片中這次一樣認真,但從開頭可以推知,之前的分開大都是何寶榮的任性與易倦使然。黎耀輝說何寶榮的「重頭來過」可以有兩種意思,至於意思為何就沒細說,據我自己猜測,或許第一種是「暫找避風港」,另一種則是「就此廝守」。何寶榮電影中指的應是後一種意思,因此,兩人最終的分開更顯悲哀。 

這部片有一大段是黑白,王家衛說畫面的黑白與否,是隨黎耀輝的心情轉變的,因此與何寶榮分開那段過去,對他而言就是黑白的。只是,市面上找得到的DVD版本,字幕都是內嵌型,既小又白,畫面黑白時更難看懂,對不懂粵語的我而言實在吃力。但我仍深感慶幸,即便是台灣代理版本亦選用粵語發音而非國語配音,因為何寶榮的「聲音表情」有時比肢體語言更能表現出他的個性及感情,若是國語配音,就完全走調了。

話說回來,我真的好喜歡片中兩人甜蜜的片段。喜歡他們一個默默付出照顧對方,一個任性撒嬌地接受對方照顧,那種互補的關係。王家衛把這些片段處理得極好,從精簡的幾個鏡頭、幾句對話,就充份表現出兩人的親密感。(當然,兩位演員極為自然的演出也是一大功臣)

令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幕:一是何寶榮跑去沙發和黎耀輝同睡時,黎耀輝問:「怎麼你有床不睡?」何寶榮答:「我鐘意。」(值得注意的是黎耀輝這時還沒有趕他走或改去睡床的意思)接著黎耀輝突然叫一聲:「你幹嘛咬我?」何寶榮則像隻小動物似地,拖著長長的尾音答:「我餓~」這一段我真是百看不厭,每次都不禁被他們的無限甜蜜蕩出濃濃笑意。

另一個我極喜歡的片段則是黎耀輝因何寶榮提議晨跑而凍病了,何寶榮跑去關心他,說著說著竟要黎耀輝抱病起床去煮飯給他吃。看到黎耀輝大罵何寶榮沒人性的同時,還是乖乖裹著毯子臭著張臉去煮飯,就忍不住要笑。這兩人真是太妙了,簡直是天生一對,我打心底這麼覺得。

至於廣受中外影評盛讚,認為拍得極美那段廚房共舞,雖然也很不錯,但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兩人分開後,何寶榮接受外國人的邀舞,心裡卻想著與黎耀輝的共舞畫面,輕柔、緩慢,沒有激情,卻更能讓人感受到其中濃情。

其實我覺得兩人之所以再度分開,除了個性因素---黎耀輝顧家,過著固定平實的生活;何寶榮則愛玩、嚮往自由,做事總憑一時興起---外,主要還是先前失敗的經驗導致的。何寶榮個性中難以捉摸的一面,讓黎耀輝欠缺安全感,因此打從他回心轉意那刻起,黎耀輝就處處謹慎小心,除了當晚就偷藏起何寶榮的護照外,更為小張惡作劇的一聲「喂」疑神疑鬼、緊張得大發脾氣,反而讓本沒多想的何寶榮起了疑心,從而引起兩人間的猜疑與爭吵。其實何寶榮真要搜,根本不會神不知鬼不覺地搜,以他的個性,應該會唯恐天下不知地搜,但已被焦慮弄得昏頭的黎耀輝根本想不到這些,他只是不放心。

第一次看這部片時,我不能理解何寶榮看到黎耀輝買回來那成堆的菸,為什麼要那麼生氣,當時我覺得,黎耀輝這麼為他著想難道不好嗎?還覺得他不知好歹;後來我才明白,這除了是一種束縛,也是一種不信任。

在某種程度上,「春光乍洩」的何寶榮與黎耀輝,其實相當類似「阿飛正傳」中的旭仔與蘇麗珍。蘇麗珍希望以結婚取得穩定的感情關係,正如黎耀輝試圖透過偷藏護照、約束何寶榮的外出(替他買好菸,讓他沒有出門的理由)來留住何寶榮,但結果旭仔及何寶榮都是像風一般難以束縛的人,越束縛,他們越欲逃脫。只不過何寶榮不似旭仔那麼灑脫,拿得起放得下,即使在乎也能裝作遺忘,總為自己的衝動後悔。到頭來,得以重新過生活的還是黎耀輝、蘇麗珍,旭仔和何寶榮就只能在異鄉墮落,然後凋零。就這點來看,兩人的悲劇性是一致的。

黎耀輝的獨白說,何寶榮受傷那段日子,是他最快樂的日子,他多麼希望何寶榮的傷永遠別好。這段話一方面令人傷感,因為內斂的黎耀輝從來只有默默付出,未曾將自己的愛意毫無保留地透露給何寶榮知道,若他能將這段話說給何寶榮聽,或許兩人就不會走到決裂的地步;另一方面,卻也可窺知黎耀輝強烈的獨占欲---他只希望何寶榮永遠脆弱地在房間等他回來,等他煮飯換藥,那裡也別去。

從某篇影評上看到,就黎耀輝種種行徑看來,其實他更像夫妻關係中妻子的角色:總是煮好飯等丈夫回來,怕丈夫貪玩,在外頭花天酒地,而想盡辦法要把他綁在家裡(被剪掉的片段更顯示黎耀輝恨不得買把鎖,把何寶榮鎖在家裡),對這種說法我還挺認同的。

在何寶榮又回頭來找黎耀輝,以拿回護照為藉口希望復合時,有一幕是何寶榮半夜去敲黎耀輝的門,黎耀輝開門後門外卻空無一人。有人認為何寶榮真的有去找黎耀輝,只是黎耀輝太久才去開門,所以何寶榮已經離開了,但我更相信這一切只是黎耀輝作的夢。除了何寶榮的個性不像會就此罷休,而應該會繼續或者更急更囂張地大聲敲門之外,也因黎耀輝的下一段獨白開頭就是「最近我又開始失眠...」。不就是這樣一種夢境,讓他驚覺自己潛意識的渴望,害怕再度陷入惡性循環,而焦慮得夜不成眠(甚至不敢入睡,以免再作同樣的夢)?

之後黎又有一段獨白:「我承認他那句話對我真的很有殺傷力,我只是不想再繼續」,也證明黎耀輝內心深處是期待何寶榮回來的,只是理智告訴他一切不會有結果,因此最後他還是選擇逃避到屠宰場進行夜間工作。

這段獨白的下一幕鏡頭,就是黎空洞地沖著地上的牛血。諷刺的是,那灘被一遍遍沖開,又積聚起來的牛血,彷彿就是他自身的寫照---像他心頭的傷,還未癒就被何寶榮那句帶殺傷力的話一遍遍割開;也彷彿是一種無聲的嘲笑,笑他努力沖刷也是徒勞無功,最終見了何寶榮,還是會屈服在那句帶殺傷力的話之下...

因此最終,黎耀輝還是沒敢見何寶榮;取而代之地,他把何寶榮的護照留在桌上,也把兩人共同夢想的那盞燈留下,自己造訪了瀑布,像要藉此正式向這段戀情告別,正式為它劃下句點一般(不過我跟我姐的疑問都是,如果何寶榮後來沒去租那間公寓怎麼辦?難道黎耀輝不怕護照被別人拿走?)。

一直以來,都是何寶榮向他提出:「讓我們重新來過」,但這次,是他要讓自己的人生重新來過,是他要向父親提出重新來過的要求。在台北的捷運上,我想黎真的看開了,他的人生似乎像那捷運一樣,要向前飛駛,不再回頭;也像那捷運一樣,終於歸了站。

但何寶榮呢?小張及黎耀輝都有個家,他的家在那裡?他比旭仔更像無腳鳥,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要往那去,只知道他嚮往自由,一生中不停地飛,卻原來那兒也沒去過,因為他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不知道重新開始後的黎耀輝,是不是真能就此忘記那個他曾深愛過的人,也不知道將來還有沒有緣份讓黎耀輝能再巧遇何寶榮,給他說那句話的機會。或許更有可能的是何寶榮會一輩子抱著遺憾,就此寂寞地靡爛凋零在異鄉,但我還是寧願相信他們的感情不會隨電影演完。

至於小張,其實我覺得張震的演出不盡理想,總覺得他台詞說得不自然,不是台灣國語的影響,而是不帶什麼感情張力與抑揚的語調,給我這種感覺。或許這是為了表現小張的單純活潑,而特地作出的安排?總之每次一看到張震和梁朝偉對戲,就有一股不平衡感襲面而來,演技的層次實在差太多了。這時就份外希望黎耀輝快快回家,和何寶榮飆戲去XD

總的來說,這部片真的很棒,攝影美指配樂皆屬上乘之作。難以想像王家衛是怎麼從那幾萬呎的底片中,取出短短70幾分鐘的精華,來說這麼一個精彩的故事。更神奇的是,只要他願意,隨時可以剪出完全不同的故事(因為他拍的底片太多了XD)。只能說王家衛真是個天才...

P.S.順帶一提,據說在某個韓國舉辦的「王家衛電影中最相配的戀人」之類的票選中,黎耀輝及何寶榮勇奪冠軍,分析家認為是起因於同性戀題材特別引人矚目,我卻認為這完全是梁朝偉與哥哥激起的強力火花始然。因為他倆之間的化學作用已強到讓我把這對戀人視為經典,再也想不出如此相配的螢幕情侶還有誰...^^;;;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圖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明天就正式喜歡上哥哥(張國榮)一週年了,時間過得好快啊...

"霸王別姬"是讓我認識並喜歡上哥哥的關鍵電影,雖然不是哥哥的電影中我最愛的一部,對我仍別具意義。這是六月間寫的舊影評,第一稿其實更早,但那個版本寫得太差了,後來又全部修改一遍,才變成現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一)

雖然「霸王別姬」已是相隔10年以上的老片,我卻直到去年11月台大電影節播映時,才第一次看。

這部片有相當篇幅在描述小豆子及小石頭在梨園的成長過程,有戲評認為這段過於冗長,但我覺得對後面小豆子性別認同及對師兄感情的兩大重點鋪陳上,花這些篇幅是必要的,而且可以讓人藉此一窺這些戲子成功背後的血淚史。原來要成為角兒,是要挨數不清的罵、數不盡的打、吃上許多苦的;扮花旦的小男孩所要吃的苦,更是一般人所難以想像。在性別認同還不清楚的童年,就要被強迫認定自己是女兒身。不知在那篇影評中看到,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演花旦的男性,到最後都以女性自居;小豆子被性騷擾這類的情節,也不是虛構,看了真令人欷噓不已。

其實我基本上並不喜歡言行舉止娘娘腔的男人,但我就是喜歡程蝶衣。不只因為他的女性化是後天造成的,亦不只因他身世淒涼。細想起來,可能是他性格中「不屈服」、「從一而終」那份堅強,在柔弱外表的反襯下,更具吸引力之故。早在他初出場時,他那固執、倔強、天生傲骨的性格便已清楚地顯現出來:在被其他戲班孩子嘲笑時,小豆子(程蝶衣幼名)臉上絲毫不帶畏懼,亦沒有莽撞地憑一時之氣撲上去跟笑他的人拚個死活,只是默不吭聲將衣服燒了,教他們再也不敢看不起他。這份傲氣比被母親切去第六指那幕更令我震憾,讓我就此記住了這號人物。

小豆子初進戲班時,在自己和周遭人之間築了一面牆,似乎對任何人都無法相信,被母親拋棄的打擊畢竟太大了。直到小石頭為了他被師父責打、在大雪中頂著水盆罰跪,那份對周遭的敵意與提防才整個卸下了。或許,他是把失去的母愛轉而投射到這個唯一對他好的師兄身上了吧。但是此時,他對師兄僅止於孺慕之情。

其實回想全片,程蝶衣對師兄到底是什麼感情?對我來說似乎不只同性戀那麼簡單。因為其間還有性別錯位等複雜因素存在。何況蝶衣似乎從未有和師兄發生肉體關係的念頭,他唯一希望的,只是和師兄一起唱一輩子的戲、作一輩子的霸王和虞姬。其實,蝶衣只是個過於入戲,無法把戲與生活分開的戲癡罷了。他之所以嫉妒並討厭菊仙,是因為菊仙介入他和師兄之間,讓他們無法再如過去那般親密、那麼互依互存,小樓甚至為了菊仙決定不再唱戲。因此蝶衣對小樓的佔有欲,和菊仙還是有本質上的不同。

看電影時,我一直以為蝶衣會在與小樓絕裂時自殺,或因吸藥過量染病死亡之類的;因此看戲中時間十年又十年地跳,蝶衣和小樓也忽合忽分,還真有點錯愕。但看到電影把霸王別姬的橋段分成好幾段連著演,我又有預感最後蝶衣會以虞姬的身份在虞姬自刎時自殺,只是卻沒料到那會是在那麼多年,他倆年華都已雙雙老去之後,(電影雖未把他們的老態演出來,因為都上京劇的妝,但算算年紀至少都60以上了)甚至菊仙都已死了20多年了。

本來我覺得這樣的安排有點拖,(因為看不太懂關於歷史寓意安排的部份),不過後來跟我姐討論之後,卻又覺得這樣的安排不錯。蝶衣決定把自己當成女人,是由師兄起頭的,因此一切當然也由師兄作結。

不清楚如果最後師兄沒突發奇想,和蝶衣又練起那段「小尼姑」的台詞,蝶衣會不會自刎;或許自刎是志在必行,畢竟事隔多年後,蝶衣突然拿那把真劍邀師兄再度合演,動機本就可議,但至少這讓他在最後釋懷了。他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為何要與師兄這樣糾纏不清,讓自己無端痛苦;為何要執著虞姬這個身份,不肯放手?

順道一提,哥哥的女裝扮相真的絕美,而且平時不上妝的蝶衣,連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柔美氣質,教人心生憐惜。我最喜歡他的眼神,柔弱中帶有一份傲氣,又帶有一絲憂鬱與脆弱,讓人看完電影久久,都還無法從這樣的眼神中抽離。

再提段小樓。我最喜歡前後段兩位演員,中段那位微胖的小哥看起來有些忠厚傻氣,比較看不出屬於小樓的那份不執著。這是我姐下的評語,她說小樓就是不執著、一切隨緣;他只在乎如何幫助身邊的人、解決當下問題,而不似蝶衣和菊仙那麼執著。有些影評說小樓和蝶衣一比,境界高下立分,但我覺得這無關乎境界高低,只是各人人生觀及對事角度、處事態度不同罷了。本來我無法理解,為何一直是「幫助者」角色、有義氣的小樓,會在文革時那麼無情地狠批蝶衣、大聲說他不愛菊仙;後來我姐說,小樓當時可能覺得大家只是愛鬥,鬥一鬥高興了,就沒事了;如果不照他們說的鬥,大家一定吃不了兜著走。只是菊仙、蝶衣都不是他這種性格,都把他的話當真,而雙雙失控,這卻是小樓始料未及的。

在其它評論中也看到,文革當時如果不出來鬥自己身邊的人,只會害了他們,因此小樓的作為倒也合情合理。不過就我看來,其實小樓的志氣被歲月及不穩的世局慢慢磨光,也是一個原因。小樓在片中曾三度破磚:第一次,為了救師父;第二次,為了救菊仙;但第三次,在紅衛軍等審問他的人要求下,他卻是砸了滿頭血,苦著臉說他辦不到了。文革時的小樓,已無法再像年輕時那樣,單憑一時血氣與正義感,下決心破了那塊磚。但怎能怪他?世間一般人豈非多如小樓一樣,在年輕時充滿熱情血氣,認為天下少有做不到的事,但隨著年紀增長,不只生理,連心態上也跟著老了?只能說,小樓和菊仙、蝶衣性格上的根本差異,才是造成他們之間悲劇的主因。其間沒有誰對誰錯,只能說是造化弄人。

至於菊仙,老實說我在看電影時對她是很反感的。她表現出來的一直是個強悍、重心機的女強人形象:除了使計讓小樓娶她,她亦曾答應蝶衣,若蝶衣能把小樓從獄中救回來,就和小樓分道揚鑣,但她反悔了;她曾要小樓不再和蝶衣唱戲,和蝶衣劃清界限,以免被蝶衣所累;她曾在蝶衣無助地在法庭上尋死時,帶不屑地吐他口水;她也曾在師父打小樓時,暗示師父連蝶衣一併處罰。

但看完電影,回家細想起來,卻又意識到:菊仙也曾在小樓因蝶衣為日本人唱堂戲,一氣之下向他甩了一掌時,憐惜地用手帕為他撫臉;她也曾在蝶衣戒毒,痛苦萬分時,像母親抱著孩子一樣溫柔地抱著他、用虞姬的戲服緊緊裹住他;她也曾在小四搶了虞姬的角色時,像為蝶衣留住尊嚴似地,為他批上虞姬的袍子;她也曾在文革時,大聲阻止小樓鬥蝶衣,不顧一切地為蝶衣搶回對他意義非凡的寶劍。最後即使因為蝶衣,她在眾人面前被狠鬥一場、被小樓的言語傷害,她也只是用釋懷同情的眼神面對蝶衣。也許最後她欲言又止,是想說:「這麼一來,我們誰也不欠誰了」吧。是她造成蝶衣的痛苦,也是蝶衣間接將她送上絕路。但其實,這兩人卻是性格最相近、最了解彼此痛苦的人。

總覺得菊仙是個悲涼的角色,其悲劇程度,並不亞於程蝶衣。她的大辣辣、她的傲氣也許都只是保衛自己的一種手段。「霸王別姬」只演出小豆子自小受苦的辛酸史,如果演出菊仙的,是否也是同樣令人鼻酸的悲慘故事?因此,之後我再也不討厭菊仙了,反而對她深感同情。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我覺得是屬於細細品味型。乍看覺得還好,其後座力卻相當驚人,令人看後心情久久無法平復。在追看一些影評、對這部片有更深的了解後,我對它的喜愛度也隨之上升。也許多看幾次,又會有不同的體會吧。目前我的境界就只能針對角色發表一些感想,對時代動盪及京戲盛衰都沒什麼領會,就把這部份留給專家來談吧!

P.S.關於它的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雖然原詞曲作者是李宗盛,但我覺得哥哥比他更能唱出味道。看完電影時李宗盛的歌聲響起,乍聽下真的覺得很不搭,因為李宗盛的歌聲太高亢、太有流行感了,比較適合那種激勵人心的曲碼;但哥哥的歌聲很古典,又帶份哀愁,和結尾曲的畫面--一幕幕的京戲畫--更相襯。如果當時結尾曲能用哥哥的版本就好了...

(二)

因為要把這部經典介紹給弟弟,又跟他一起重看了這部於我意義重大的電影:就是這部「霸王別姬」,讓我真正認識且喜歡上哥哥。

上次的重點在蝶衣,這次我倒更多地注意到菊仙及小樓。

先說小樓。

因為電影時間跳得很快,演員們卻未因角色應有的年齡而畫老妝,不易看出時間流逝對他們造成的影響,第一次看時,我才會難以接受那個重情重義的小石頭,竟會在文革時狠心出賣蝶衣和菊仙,但其實,小樓的改變是漸進地鋪陳出來的。

在那個時代,變遷畢竟太大太快了,江山不斷易主、京劇命運大起大落。小樓在最初一個變遷--日軍進城時,還能維持他那意氣風發、敢怒敢言的本色,先是毆打不懂京戲、態度輕蔑的日軍官而入獄,出獄後又不領情地打了為救他而給日軍唱戲的蝶衣(後來我想,如果換成文革時期的小樓,還會如此大義凜然地對蝶衣甩出一掌嗎?)。這時的蝶衣臉上心上皆痛,追究起來其實還是幸福的,因為霸王霸氣猶存,小樓還是那個他熟悉的師哥。

到第二次變遷,情況就開始不同了:小樓開始懂得彎腰求情。雖然這次因菊仙流產、蝶衣被捕,最後還是釀成暴力事件。共軍當政之後,袁四爺被處死,對小樓又造成更大的衝擊。在眾人吆喝著把袁四爺押出去時,他一人呆望著前方喃喃自語:「處死袁四爺?就這麼把袁四爺殺啦?」曾經如此叱吒風雲、不可一世,在改朝換代中地位始終不搖的袁四爺,竟如此輕易地被定罪處死,到此地步,小樓也不由得怕了。

之後的小樓,還算是在情義與自保中游移不定,卻明顯可見他越來越頻繁地妥協。蝶衣為京戲及現代戲孰優孰劣的問題,和小四一夥人起爭執時,他本想為蝶衣幫腔,卻在菊仙強烈的暗示下作罷;小四搶了虞姬角色時,小樓本打算為蝶衣棄演,最後考慮到後果,還是登台。雖是菊仙促成他妥協,但選擇權何嘗不在他自身呢?或許可以說,他性格中潛在的適應現實環境的部份充份地發揮了效用,讓他得以在艱困的現實中掙扎求生。因此文革時小四以性命為脅,要小樓鬥垮蝶衣,小樓猶豫時在廣場上瞥見冷酷的小四,為求自保還是心一橫,徹底為恐懼妥協,背叛了自己最親最愛的人。

而菊仙,我這次才注意到,前後段的她不論外型還是個性,變化都相當大,亦如小樓般,被亂世磨去了稜角。前段的她敢愛敢恨,為了爭取幸福,不但積極而且不惜耍些小手段。比起莽撞的小樓,她更精明更靈活,也更懂得順應時局活下去。一直以來,都是她在阻止小樓:阻止小樓唱戲、阻止小樓為蝶衣出頭...。

到了後段,或許是經歷過太多、太多風雨了,不止小樓被磨去了志氣,菊仙的那股精明銳氣,亦在憂勞中逐漸消失。她一心只想保有和小樓的微薄幸福。也是在這時候,她開始查覺蝶衣的苦,對他產生出同病相憐、天涯淪落人的憐惜,她保護的對象亦開始由小樓延伸到蝶衣。從蝶衣戒煙事件之後,這種轉變相當明顯可見:本來,為了保小樓,菊仙可以不顧蝶衣。要小樓和蝶衣一刀兩斷、不再一同登台;要師傅連蝶衣一起罰。但在戒煙事件後,菊仙開始處於「想保小樓,卻不忍傷害蝶衣」的矛盾抉擇中。「雙虞姬」事件中,她一方面害怕小樓不登台會造成的嚴重後果,一方面,面對蝶衣,她卻又遞不出手上霸王的頭冠。

順帶一提,這一幕真是全片我看得最傷心的一幕。蝶衣雖然親手為小樓戴上頭冠,但他心裡或許仍抱有期待,期待小樓會為他砸台,因此在他回身穿過人群,聽到小樓登場第一句:「來也」時,也不禁停住了步伐。從這刻起,他知道霸王不再屬於他的了,他真正成為孤獨一人了…那瞬間,我彷彿能從他單薄的背影感受到他內心的悲哀。

言歸正傳,在廣場上,一向要小樓忍氣吞聲、自保為先的菊仙,竟會出聲阻止小樓批鬥蝶衣,竟會為蝶衣奮不顧身衝出去,將手伸入火中救劍;反而小樓卻批鬥蝶衣、扔出寶劍,這是多麼諷刺的畫面!此時的菊仙,已是個散發母性光輝、平凡滄桑的女人,再不是從前那個性情火烈的大紅牌妓女了。

重看這片,感觸良多。最令我開心的是,看完片後弟弟說:「真是部好片!」之後他睡不著,還起床寫心得。看來以後又會多一個幫忙四處宣傳「霸王別姬」的人了。

P.S.第一次看時,曾覺得李宗盛版的「當愛已成往事」不如哥哥版,此次重看,我的想法卻有所改變。若說哥哥版是充份道出蝶衣哀怨心境的最佳詮釋,李宗盛那獨特的、滄桑中透有激情的聲音,則最能表現出「飲酒當歌、笑看人生」那種面對無可奈何時,瀟灑地一笑置之的豪情,兩者各有千秋,難分優劣。值得一提的是,在哥哥版MV中,已暌別程蝶衣這角色兩年多的哥哥,無論在唱腔還是畫面的神情表現,卻都百分百回復到程蝶衣的姿態,令人感覺到唱這首歌的其實是程蝶衣而非「張國榮」,這點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