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去打工前,因為還剩一點時間,我就跑去校內誠品看書,看到一本在談2000年日本少年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心理狀況探討書,感覺還不錯。裡面講的幾個案例都是在日本接二連三發生的15~17歲不等的少年弒親或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生的時間之密集,讓人光看介紹都很沒真實感,例如有個造成不認識的老夫婦一死一傷的17歲少年,他殺人的動機就很匪夷所思:「需要體驗殺人」,在他之後一個挾持巴士的17歲少年則是看到這新聞後心想:「糟了!被搶先一步了」而「趕緊行動」。此外還有「因為母親欠賭債沒告訴他」或「被欺負,怕讓母親擔心」而弒母的…

由於時間不夠,我只來得及把第一個案件大致瀏覽一遍。那個17歲少年的情況真的好特殊,他從小就對死亡很感興趣,也很好奇殺人的滋味、殺人後的心情等,認為殺人和殺蟲沒什麼分別,也就是「身為人類的同類意識低落」;且殺人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實在沒什麼特別的,因此他不能理解為何這事件會引起社會軒然大波。雖然我不能茍同他無差別殺人的行為,但對這點卻頗認同。社會上有多少人會因為殘害動物、虐殺動物而被判刑,又有多少次,社會會因此起軒然大波?只因為其它人是同類,所以殺了有罪,以玩弄甚至解壓心態殘殺動物,就沒有罪或罪比較輕嗎?會以殘酷手法虐殺動物的人,對「人類」還抱有多大正常對待的心態,我根本就很懷疑。一直認為會愛護動物的人才會愛護自己或他人,如果心中存有虐待、殘酷這種因子,對生命的本質就不抱有尊重了,如何能善待自己和他人呢?

言歸正傳,這位少年之所以會選老人下手,一方面因為他認為老人不應該存在(這點微妙地跟他的出生背景相矛盾。因為他主要是祖父母養大的,他在談到祖父母和父親時,都用敬愛的口吻,顯示出他對老人又愛又恨),一方面他覺得不該殺「有將來有夢想的年輕人」;而他之所以選不認識的人下手,則是因為就算是討厭的人,只要認識都會下不了手…不只是分析下手對象,在對警察描述自己的罪行時,他總能保持詳細客觀,很少感情波動,到一種病態地冷酷的地步,能客觀地看待自己這次的行為並加以分析,這可能跟他數理強、是優等生的背景有關吧,總覺得他好像走火入魔的科學家,讓人要恨他也恨不起來,卻也難以喜歡或同情他…

不知為何,日本好多這種怪怪的精神狀態的人喔。有把自己緊閉在家中一角、十幾二十年不肯踏出一步的人;有以殘虐手法對待同學的優等生;有跑到街上無差別選擇對象殺人的少年…是因為日本過於嚴肅、潔癖的文化造成這種怪現象的嗎?總覺得相較他國而言,日本因精神狀態不穩而造成社會問題的情況格外嚴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