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免看完”世界系列”後再寫”日本系列”的感想,心情會受到影響,無法寫出正確的觀後感,之前一直忍著沒看”世界系列”。好不容易捱到今晚終於可以如願看完,看完後卻好沉重也好不捨,後座力比我想像的更大更深,讓我在許久之後心裡都還悶悶的,有種說不出的失落感,真是始料未及。我本以為”世界系列”鐵定又是一部活潑可愛的惡搞之作,就算有感動,有感傷,也是笑中帶淚那種,那知它竟會讓我的心情如此複雜難過。



世界系列的故事發生在ぶっさん死後三年。自日劇版以來,這是第一次讓所有人直接面對ぶっさん的死。

在此之前,ぶっさん不管死多少次都會再活過來,他的人生一直是"現在式",生命一直是"還有半年",但這次ぶっさん真的死了。

怪盜團的大家因無法好好和ぶっさん道別的遺憾,及兩年後發生在ぶっさん祭日當天的事件,而各奔東西/分崩離析:小哥和老闆鬧翻後到東京去,號稱加入IT產業;老闆離婚後到大阪去開"野球狂之詩"二號店;小內下落不明;只有斑比留在木更津當公務員,但他已和茂子分手,茂子甚至即將成為貓田教練的新娘。大家似乎都漸漸淡忘了ぶっさん,甚至連ぶっさん和老爹的石像旁都堆滿垃圾。這種人事全非的感覺,比物換星移本身更令人感慨萬千。

就在這樣感傷的日子裡,有一天,斑比突然聽到從空中傳來ぶっさん的聲音,告訴他"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 為了能好好和ぶっさん道別,斑比不遠千里跑到東京和大阪去召集昔日夥伴們...

 
輕鬆的氣氛在”世界系列”前半段,幾乎是從ぶっさん和老婆Yuke吵一架後出門那段就結束了。老實說在看之前,因為多少從網友觀後感踩了一些雷,知道這部”木更津系列最後之作”的重點是”向ぶっさん好好說再見”,還以為ぶっさん是在這一架之後去世的,大家才會非常悔恨;想不到ぶっさん不但不是突然死去,還以病弱的姿態活了好一段時間;那場架也不是在ぶっさん生前吵的,且只是可愛的鬥嘴而已。

看到前半段大都只在親朋好友回憶中出現的ぶっさん過得那麼寂寞,顯得那麼蒼白虛弱;大家回想自己與ぶっさん見的最後一面,那些情景都那麼令人感傷,即使中途不免俗地穿插一些有趣的笑料,我的心情還是愉快不起來,始終帶著濃濃的惆悵。(不過,世界系列中很多笑點本來就觸不中我笑穴,不像日本系列從頭笑到尾) 

如果像日劇版或日本系列那樣,ぶっさん還是若無其事地和朋友們打混打屁地度過每一天,到生命電池用盡時身體就突然失靈倒下,那該多好?雖然大家也會很難過,但至少來得爽快些,不至於顯得這麼淒涼。

 
就因為世界系列一反前作惡搞無釐頭的輕快風格,不再雲淡風輕地處理”死亡”,放入了更多現實面,比如癌症患者生理上會遭受怎樣的折磨、心理上有怎樣的掙扎,和親友間的互動又有何變化等等(畢竟ぶっさん去世的22歲正是年輕人步入社會的生命關卡,大家都不可能像以前一樣陪他整天鬼混),才不像前作那麼歡樂,而沉重得有時甚至令我窒息。

 
ぶっさん對小內說,他還活著,所以就算只有一天也好,一小時也好,都要好好活著;
ぶっさん對小哥說,他死前至少要外遇一次,因為Yuke才26歲(驚! 原來他們是姐弟戀),他死後她一定會外遇的;
ぶっさん要老闆轉告大家,以後別再去看他了,因為他能從大家的表情裡,知道自己的狀況有多糟;
ぶっさん對老闆說,不知道以前的同學們知道他快死了,會作何感想,一定會不當一回事地談論一番後說”肚子餓了,去吃飯吧”…



看到這樣毫不掩飾地把自己的脆弱和傷感展現在朋友面前的ぶっさん,我真的好難過。那種就連看日本系列三十年後的情景,也不曾在我心裡出現過的感傷,此時卻壓得我喘不過氣。特別在ぶっさん還沒和老爹一同復活前,我甚至有點看不下去,但就衝著想看它怎麼結尾、怎麼讓這故事劃下一個人人稱讚的句點,而半強迫地看下去。

我很慶幸自己有撐到最後。就算以那樣的方式結束稱不上悲傷,其實帶著一絲歡樂氣息,我還是笑不出來;但我也深刻明白,這樣的結局才是最美好最圓滿的。沒有遺憾,也沒有眼淚,大家只是誠懇以對,以ぶっさん特地從另一個世界送來的勇氣為向前進的能源,活下去。

 
後來我在想,如果最後魔鬼女教頭沒打到球,木更津隊就這樣獲得勝利的話,ぶっさん會以怎樣的形式消失在眾人面前?但我很慶幸宮藤官九郎沒這樣寫,因為當大家目送ぶっさん拚命去接一個他不可能接殺的全壘打球,越跑越遠、越跑越遠的時候,我覺得ぶっさん回陽世這一遭的目的就已達到了。因為他並不是像老爹一樣,未了的心願是打棒球,而是擔心失去自己的親友之後的生活,才無法升天成佛;回陽世這一遭讓他了解到,自己停駐的時間已經無法改變什麼,大家都一直在改變、在成長,生活還是要繼續,不再是從前可以不顧一切揮灑青春的年輕人;但他用最後的行動讓大家了解到,就算是看來已沒有希望的事,在放棄之前還是要拚命去做

 
其實我私心好希望大家像以前一樣,只是純粹地、強烈地渴望把ぶっさん留在陽世,哭著要他別走;但後來想想,或許大家剛開始也是抱著這樣不成熟的心態把ぶっさん叫回來,直到聽ぶっさん說他這三年來,其實一直守在大家身邊(ぶっさん稱之為”監視”XD),大家才開始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太依賴ぶっさん了,反而讓ぶっさん無法安心離開。然後,為了讓ぶっさん不再有牽掛,小哥狠下心說”我們不再需要ぶっさん了。”;大家也一個接一個用成熟的表情向ぶっさん說再見…

我想,ぶっさん之所以沒有當場跟大家說再見,而是用球來道別,應該不是因為羞於當面啟齒,只是覺得用那顆球道別才有意義,因為那是大家覺得已經沒希望接到的球啊…

 
本來看開頭,不知大家有沒有辦法讓ぶっさん起死回生時,曾暗想”這樣的安排會不會太誇張?”;後來看到空中那個聲音原來是小內發出來的,就跟日本系列中”老爹起死回生”一樣,有了個合理的解釋後,又覺得既然那些美國高中棒球選手可以復活,為什麼ぶっさん不能,真是矛盾的心理XD 後來我根本是抱著恨不得ぶっさん快點復活的心情在看,看到ぶっさん真的活過來了(話說我在”表”就有看到ぶっさん的身影說~),我心裡的喜悅之情簡直難以言喻,果然”木更津”少了ぶっさん就是不對勁,一定要有ぶっさん才是真正的”木更津貓眼”啊!

至此,先前被大家強烈的情感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心,總算稍稍得到舒緩,電影的節奏也在此時回到前幾作的輕鬆明快,終於像是永遠歡樂的”木更津貓眼”了。而宮藤官九郎寫ぶっさん和老爹復活這一整段也寫得妙趣橫生,安排極具巧思,光是不同人見到他們的不同反應,就讓我看得很開心了。^__^ 

 
雖然ぶっさん和其它四人正式道別的場面很感人,但對我而言,最大的爆淚點還是ぶっさん和父親公助那一段,不管怎麼回想都讓我忍不住熱淚盈眶。

原本以為是那裡搞錯了,或者是公助和ぶっさん的父子情誼不夠深,才會在大家都看得到ぶっさん時(連理髮店的客人都看得見了!),只有公助一人看不見;然而看到最後才知道,原來那是因為父子間已經沒有遺憾,不但陪ぶっさん走到最後的是公助,ぶっさん也終於坦率地叫公助一聲”爸爸”,因此他們不需要道別的關係。



這段大家在山裡到處找ぶっさん的場景(仔細一聽可以聽到美禮老師他們也在其它地方喊"公平君~"),正顯示出斑比他們的言不由衷。雖然已經好好道別過了,為了大家好,也狠下心要ぶっさん走了,但ぶっさん真的消失了,大家還是會著急、會找尋、會失落、會惆悵。而我,老實說心情跟他們差不多。奇怪的是一般日劇就算直接完結篇,都不會讓我這麼離情依依,包括"木更津"日劇版在內;但像"木更津"這樣如此正式地出一部電影,來向所有觀眾道"再見",反而讓我格外傷感。


(斑比最後這聲"ㄝ~~~"好像"Stand Up"中的二宮上身一樣,聽起來簡直一模一樣耶XD)

最後畫面在成員們破天荒合唱的超好聽插曲"Seaside Bye Bye"的陪襯下,一一帶過大家後續的生活。可能是因為世界系列拍得比較具現實感,我差不多總是帶著理智在看劇情,因此格外在乎和前兩作連不連戲的問題。比如看到老闆到最後仍只是"前野球狂之詩"的打工小弟,就想說他三十年後應該會回去做老闆才對;看到斑比到最後仍沒跟茂子復合,就想說三十年後他們應該已經是老夫老妻才對^__^|| 。

不過看到世界系列,我才發現日劇版最終話開頭,大家參加ぶっさん祭日的畫面,是ぶっさん死後兩年,而不是三年,而小哥和老闆就是在那時鬧翻的。世界系列在這方面處理得特別用心,小哥的髮型改變都有考慮進去(當時他是褐直髮,而不是白金髮),也讓大家穿上同樣的西裝,這方面我還蠻佩服的。



話說"木更津"真的是少見地一部"堅持以同一首主題曲結尾"的日劇耶。通常一般日劇拍到特別篇或電影,都會換一下主題曲,這部卻反其道而行,僅管日本系列有超好聽的"木更津之歌"及"紅橋傳說"、世界系列也有令人難忘的"Seaside Bye Bye",還是堅持以"A Day in our Life"為主題曲,真不知是好是壞。

因為老實說,"A Day in our Life"我很喜歡,也覺得和"木更津貓眼"這部戲很搭,但到了日本系列和世界系列,我就覺得應景地以"木更津之歌"及"Seaside Bye Bye"結束就好了,中間斷掉改接"A Day in our Life"反而好像情緒有點接不起來,感動也會被打斷,挺可惜的。不過看到最後畫面來個大回顧,先出現日本系列,再出現日劇畫面,感覺真的在說"拜拜",也真正意識到"木更津貓眼"就此結束,突然好捨不得,心情好複雜啊...

之前看日劇版,雖然一看就很喜歡,但從來沒有特別迷過這部劇,只是印象很好而已;看完日本系列及世界系列後,我覺得"木更津貓眼"已經成為我記憶中一部難忘的戲劇,同時也是一部經典,讓我每每想起劇情對白就低迴不已。很高興製作小組這麼有誠意地拍了這兩部電影,也很感謝宮藤桑寫出這麼一部風格獨特又溫馨可愛的作品。

謝謝所有工作人員,
謝謝所有演員,
謝謝可愛的木更津貓眼們。

我愛你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