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名揚四海”大概是我這幾年來看過最累的戲了。
印象中,除了”螢火蟲之墓”及”一個屋簷下”外,沒有那部戲可以像它一樣讓我每集必哭,親情、愛情、友情的部份通通能賺我眼淚。就連一堆人喊沉重黑暗的大悲劇”白夜行”及純愛經典”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我都沒這樣哭過;看到劇中角色死掉,也從沒這樣心痛過。
細想起來,或許是因為日劇拍得太精緻了,反而會讓人分心,就算入戲也直覺自己在看戲;但”名揚四海”雖然精緻緊湊度不足,贅戲bug都不少,但拍法清新又貼近生活,自然到就像在看自己或身邊親友的人生一樣,容易引起共鳴,才這麼能觸動我的心,活化我的淚腺吧(也有可能是沒有語言及文化隔閡,更容易被打動)。
第一次聽到這部劇,是去國中老師家玩的時候,老師跟我說”最近有一部’名揚四海’拍得很好看”。但當時我對台劇完全沒興趣,並沒真的放在心上。直到四年前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台劇,發現台灣也有很多有誠意的作品,才回想起當年老師說的話。然後,lag了五年,我才終於透過朋友看到這部戲。雖然它讓我好幾天都熬到半夜,眼睛差點沒看到脫窗,但它果真名不虛傳,是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戲!
六個在南部一起長大的朋友---美麗、石頭、陳峰、燕如、Polo、淑枝(Gigi)---因緣際會在台北這個繁華卻寂寞的城市再度相聚。在一連串風風雨雨之後,每個人都學到堅強與不再逃避,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類似劇情架構至今已看過不少,能加強戲劇性的那些要素,比如身世之謎、上一代恩怨、三角關係、絕症、情侶被迫分散多年後重逢、殘障者的戀情等,在這部長達四十集的連續劇中,一個也不少,搞得不好,就會變成老套灑狗血的俗爛劇。慶幸的是,編劇們並沒將這些要素寫爛,反而能把這些橋段寫出一種新意。不管是角色們面對這些事件的反應,還是劇情發展,都描寫得相當細膩真實(比如燕如從不接受陳峰得病的事實,到接受並決定陪他好好度過;Polo的母親接受小真的過程等);有些角度也切入得很好(比如燕如決定和陳峰分手,不是因為小真、安琪或周先生的介入,也不是因為一堆誤會,而是因為陳峰不夠勇敢),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這部戲沒有一個固定明顯的主角,勉強說來只有美麗,因為這個故事就是她的獨白串連成的。但美麗和石頭的愛情以外,陳峰及燕如的愛情也佔了很大篇幅,此外還有描述六人友情,及各自親情的部份。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這麼喜歡這部戲。
畢竟,就算劇情鋪陳再怎麼收斂不灑狗血,有時我還是會氣得想跳進電視裡敲醒不說清楚的石頭、強作堅強的美麗、ㄍㄧㄥ得讓人心急的陳峰及燕如… 但就因這幾條感情線通通繞著六個好友打轉,AB出問題時,C會跳出來開導;CD有誤會,E會幫忙澄清,就算有時讓我看得很悶,也能盡快消解,我才能順暢地看下去,不致中途放棄。否則這類誤會一堆、關係亂成一團的愛情戲,我一向很感冒、看得很不耐煩的~^^;;;
此外,雖然以愛情為重心,但友情和親情並未因此失去它的重要性。比如燕如與陳峰,Polo和陳真,都曾因家人的反對而面臨分手危機,但燕如、陳峰和Polo都沒像一般戲劇的公式一樣,不是不顧家人感受硬是和戀人在一起,而會盡力去溝通、去爭取,讓家人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讓他們知道,就算這不是家人期望中的戀情,自己無法照他們的希望分手,家人對他們還是很重要。這點我真的很欣賞。
耐人尋味的“名揚四海”
耐人尋味的是,這部戲叫”名揚四海”,讓人直覺它是部描述夢想實現過程的戲劇。但劇中夢想的樣貌其實是很多樣化的,並不像以”追逐夢想”為主題的日劇那麼簡單與理想化。
之所以說它不簡單,是因為角色們形成夢想的契機很特別,並不單純是對成就的嚮往,而有可能歸根於對母親的思念與歉疚、對出身的自卑及對上流社會的憧憬、對一生摯愛的永難忘懷;夢想的實現也以複雜的形式呈現,甚至中途轉彎。比如原本以賺到一億為夢想的Polo,在認識陳真之後,發現自己其實只要跟她一起經營一家小店就很滿足了;而Gigi的夢想,並沒為她帶來快樂,甚至在最後讓她付出慘痛的代價,永遠失去幸福的機會。
可以說,這些夢想的基礎其實是人性。不知道是編劇們本來就抱著這種想法在寫,還是我自己想太多。但從這個角度切入,會覺得”名揚四海”這劇名好諷刺,好令人傷感,充滿了遺憾。
總之,我覺得這部戲最大的重點就是”情感”與”勇敢”,因為看到後來,會發現後者真是各角色人生最大的課題,前者則貫串了整部劇,也是每每害我哭成豬頭的罪魁禍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