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自Findbook

古龍是外文系畢業的,比起中國古典小說,受日本及西洋小說影響更深,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他的小說帶有一種鮮明的宿命論與無奈──西洋小說我看得不多,但關於它的命題略之一二;日本小說就我所知,留名的作家幾乎沒有一個筆觸不病態悲觀的,許多人後來還走上自殺或自我毀滅之路。(第一個浮上腦海的就是太宰治及芥川龍之介)

最近頻頻聽說張柏芝要藉由《三少爺的劍》復出的消息,但這並不是吸引我重看的原因,雖然當初之所以決定把這套小說從書架上掏出來看第一遍,是聽說爾冬陞曾想找哥哥演燕十三的關係。

那一次,我看得非常痛苦。我完全無法理解,這部這麼有名的作品,怎麼會這麼難看?故事漏洞百出,結構鬆散,古龍式老梗(蕩女、毒婦、奸計、小人、背叛……)層出不窮,能舉出來的缺點多不勝數,看完後我簡直是罵不絕口。

這次重看,我的觀感也沒有因為歲月的洗禮而改變多少。

好在上網查了一下網友的評價,發現認同它難看的人不少,連車田小美都不例外(我還因此無意中找到他的部落格,超開心),但他們都認為這部小說重要的是它的中心命題,在於它接近文學的品質,以及對後世武俠的影響,而不是故事的引人入勝。

看到這樣的評論,鬆一口氣之餘,不禁又對古龍想表達的「江湖人」更感興趣了。他筆下的神劍山莊三少爺謝曉峰是相對於李尋歡,另一個接近神的人物,他的劍就像例不虛發的小李飛刀,已經接近人們心中的神話。他從小就被稱為神童,出身武林世家,擁有絕世武藝與英俊的外表,宛如天之驕子般受盡世人的尊敬與喜愛,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突然拋棄一切,寧願以「沒用的阿吉」身份,過著宛如從天堂掉到地獄的卑賤生活?

大部份人都會認為他是突然受了什麼刺激,有什麼難以名狀的痛苦,比如失戀,比如失敗或一些人生中的打擊。我原先也這麼以為,因此看到他的理由時,我一度覺得古龍在亂搞。

可是這次重看,又看了網友的評論,覺得好像有點懂了。

有兩個網友的話寫得深得我心:

網友kotw15:我倒覺得這部小說談論著江湖人的滄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謝曉峰的兄弟都在其中死去,而他自己即使隱性埋名,仍免不了要捲入,最後,他自斷手指,終生不能持劍,依舊有許多汲汲營營於名利的後輩來挑戰,也許這是一個循環?少年人意氣風發,以為憑一己之力可以改變世界,直到年老體衰,才發現江湖之險令他身不由己,此時再想抽身也不容易了。

網友shenwu82:年輕的謝曉峰一直想要名動江湖,結果鋒芒畢露,到後來卻為此而招惹麻煩,甚至使盡辦法,依然擺脫不了。在這當中的過程,古龍先生探討了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想法,尤其是在經歷過一些事情,更加的會改變自己原來的思想,或許是見識多了,領悟多了,所以,所追求的東西,也會有所不同。

了解了這一層,再回頭去看書中的許多句子,就會格外令人感慨。

──其實他本來並不一定要勝的,只可惜他是謝曉峰,只要他活著一天,就只許勝,不許敗!
──有人恨他,幾乎完全沒有別的原因,只不過因為他是謝曉峰。
──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


XXXX


這故事雖然不怎麼精彩,還是有三個部份讓我看得欲罷不能。

三少爺與燕十三的決戰、阿吉的隱身於市,及謝曉峰與私生子小弟間的複雜關係。

第一點就不用說了,雖然這兩人正面相對的篇幅簡直少得可憐,卻在這兩人的形象經過充份鋪陳之後,營造出最後決戰可歌可泣的感覺。

一直覺得古龍寫武打到後期,真的是「境界論」寫到有點走火入魔了。「世上絕沒有人能想像這一劍是怎麼刺出的」、「世上絕沒有人能擋住這一劍,但他偏偏擋住了」之類的句子屢見不鮮,一開始看很興奮很熱血,看多了就開始覺得沒意思。

但是燕十三的「奪命十三劍」及第十四、十五劍的演生變化,卻描述得相當引人入勝且具層次,最後燕十三悟出第十五劍那一段,雖然寫法一樣玄得要命,我卻非常非常喜歡。古龍把那種神秘的張力營造得非常成功,意境非常美。

但全書我最喜歡的部份,還是阿吉隱身入市那段。這類善良老百姓被惡霸欺負,正直俠客挺身而出的劇碼已不知看過多少了,但這次卻不太一樣,因為這個俠客已經決心要退出江湖,不再殺人,也不再動武,在這樣的矛盾中,在所有讀者都看得出這個阿吉就是三少爺的情節推演中,他什麼時候要出手,又是為什麼出手的,也就格外重要。而這段我覺得描寫得很動人,尤其是娃娃那段,有一度還溼了眼眶。

只可惜恢復身份的謝曉峰,很快地又回復到以前那個高高在上的他,阿吉時代的感覺不復存,這樣的謝曉峰反而讓我感到陌生,也有點悵然若失。

至於謝曉峰跟小弟,我想或許這是第一次古龍願意這樣深刻地描寫父子情。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曾寫過一點龍嘯雲與龍小雲這對父子的複雜情感,但因為重點不在他們身上,因此只有點到即止,可是這次主角就是三少爺,他和兒子的糾葛也就佔了全書極大篇幅。

一直在想,小弟會不會就是古龍的寫照?換作是他,能不能原諒拋棄自己的父親?

就是因為有這一層,這段看起來才精彩,也令人感慨。可惜小弟知道謝曉峰只剩七天生命之後,就再也沒有正式出場過,如果這一段能讓他們父子有個獨處的機會,情感上的張力應該不錯看才是。


XXXX


看到這裡,就覺得金庸與古龍最大的差別,其實是「控制」。金庸筆下的人物們,對自己的武功和人生,顯然都能控制得不錯,武功練到爐火純青的,出招收招間已能收放自如,無論想入世還是出世都有選擇的餘地,古龍卻不同。他很少寫筆下人物的內功,很少有內功的對決,而都是招式的快、準、狠、險,他的武功大多是殺人的武功,有時出招了就只有殺人一途,連出招者自己也控制不了,因此他的江湖也是一陷進去就身不由己的江湖,他的人生亦如是。

如果大家都同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許古龍的小說看似虛幻不切實際,卻比金庸的更貼近現實,金庸在寫江湖這點,有時還真給人童話的感覺。

因為金庸的武俠令人嚮往,古龍的武俠卻令人悵然。


XXXX


相較於為國為民的大俠,慷慨悲歌的壯士,豪情快意的英雄,波瀾壯闊的華麗武林,古龍更愛寫疲倦寂寞的浪子,機智仁慈的俠客,市井小民的掙扎求生。如果說金庸的武俠格局是大的,古龍便是小的,比起大人物,他更偏愛小人物的故事,尤其是社會上的邊緣人。

他常寫酒鬼、妓女,這本書也不會例外,金庸小說的俠客喝酒是因為豪情,古龍小說的俠客則是因為豪情之外,多了一份寂寞。有時這份倦意也像晚年以後的艾爾帕西諾一樣,壓抑、沉重、淒涼到讓人不忍卒睹,最後也跟著心生厭倦。

但是古龍在描述這些極端、偏激的邊緣人時,筆觸是批判的,卻不只是批判這些人的作為,還有逼迫他們這麼做的環境。「每個人都應該有找尋較好的生活的權力。也許她用的方法錯了,那也只不過因為她從來沒有機會選擇比較正確的法子。根本就沒有人給她過這種機會。」這些人之所以這麼做,都是為了生存。

也曾是這些人一分子的謝曉峰,是用一種體諒的目光在望著他們,沒有鄙視,只有不平。「他知道世上還有許許多多像她這樣的女人,雖然生活在火坑裡,卻還是可以笑得像個嬰兒。因為她們從來都沒有機會知道自己做的事有多麼可悲。他只恨世人為什麼不給她們一些比較好的機會,就已經治了她們的罪。」

看到娃娃及青青,有時會想,謝曉峰為什麼不乾脆拿出神劍山莊的積蓄來幫助她們,不盡力幫助她們脫離火坑?但是看到上面的話又突然懂了,他就算能幫得了這兩個女人又如何?世上又豈只有一個娃娃和青青?

就好像他再也不願面對江湖上的你死我亡,不願再殺人,江湖上死的人也不會因此減少,活在悲慘不幸的人還是那麼多,直到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才真正了解江湖(或說社會)的無情與無可擺脫。

高高在上、武功蓋世的人有他的苦,那些低賤卑微、毫不會武的人不也一樣?恃強凌弱、以大吃小的事,永遠不會消失的。就算他被逼得不得不出手,又能如何?憑謝曉峰一個人,就能救得了他所有不會武功的普通朋友?就救得了他自己?

古龍呈現出來的世界,為什麼總是這麼無奈,這麼悲哀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