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最常受到的批評有幾點:一、主角看上去都是一個樣子(主要配角也差不多),而且都像古龍本人的寫照:縱情聲色酒卻又無比寂寞的浪子;二、全篇幾乎都是對話,而且對話看不出人物個性,比較像古龍本人的傳聲筒;三、武功描寫得神乎其技,很少一招一招打給你看,兩三下就解決了。
其它還有很多,比如結構不嚴謹、亂批評女人、作品良莠不齊、常虎頭蛇尾(結尾由別人代筆寫完)、比起武俠小說更像抒情或言志小說,最近看到的還有批評他抄襲西洋名家的創意等。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古龍的讀者很小眾,他的小說也不是主流。
但奇怪的是,他的小說對我來說就像鴉片,雖然明知對身體不太健康,看的時候也不見得舒服,還是無可自拔地一本本看下去,一遍又一遍。他寫作的語法也像是已經滲入我的血液,讓我寫出來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有他的影子。
其它一些偉大的作家,或成就比古龍更大的作家,看他們的作品會讓我生起敬畏之心,卻怎麼也不會像對古龍一樣沉迷,帶給我的後座力與影響力,也沒有古龍這麼強大。
對這種現象,我自己實在無法解釋。
每隔幾年,就拿出幾本喜歡的作品重看,或者找幾本沒看過的作品看,有時看到難看的,熱情就冷卻了,但那份喜愛卻不曾減淡或消失。再隔幾年,還是要忍不住重覆這個動作,就像已經變成我人生的例行公事一樣。反而是大家最推崇的金庸,打從小學畢業之後就幾乎沒拿出來重看過。
古龍小說中的江湖是詭譎多變、不可相信的。裡面的人心充滿機謀狡詐,親密關係充滿背叛與虛偽,正派人士大都是披著羊皮的狼,反派人士反而常藏著一絲溫情。裡面的主角大都疲倦而悲傷,女人大都淫蕩變態而悲哀,酒大都是為了忘記痛苦與寂寞而喝。如果說每個作家的作品都是他自己營造的一個世界,再怎麼寫都很難擺脫這個世界,那麼古龍的世界無疑是悲傷、痛苦、疲倦、無奈、黑暗的。
諷刺的是,小說中、前言裡,古龍一遍又一遍地說,世界已經夠黑暗,為什麼不能多寫一點光明,他想寫一個光明的故事;人生是有希望的,人是可愛的。偏偏他的目標若真是寫這樣的故事,就應該要像金庸那樣,寫出一個善惡平衡的武林,而不是一個已經嚴重歪邪扭曲的江湖,一個讓人深深無奈心碎的世界。
並不是說他寫的江湖就不真實,有些部份,他寫的比金庸更深刻、更符合真正的人生與社會。因為他的學識雖然不比金庸淵博,他所見過的世面卻絕不是金庸比得上的。我相信所有世態炎涼,人生百態,古龍差不多都看盡了,或許就是為何他的筆觸總是帶著悲觀與滄桑,就跟他筆下那些相似又不似的人物一樣寂寞疲倦。
古龍在書中經常提到「矛盾」兩字,就像最痛恨寂寞,卻總是與寂寞為伍的李尋歡。他自己也是矛盾,既想相信希望,又時時感到絕望;既追求生命,又隱隱求死。或許就是這份強烈的情感深深吸引了我吧。或許我潛意識裡也跟他一樣。
有時看得很感慨,為什麼古龍筆下蕩婦居多,為什麼他不多寫點救人濟世的大俠,為什麼主角們總是選擇避世與自我放逐,為什麼金庸筆下的令狐沖、楊過還可以瀟灑從容地退出江湖,與佳人隱居山林,他筆下的人物卻永遠擺脫不了自己加上去的枷鎖,也永遠擺脫不了無情的江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的由不得己嗎?
如果是真,古龍筆下的人物無異是這句話最忠實的實踐者,或說,血淋淋的範本。
X X X X
好在這是網誌,不必太顧及整篇文章的架構,愛寫到那就寫到那。
說到這裡有點詭異的是,我喜歡上的好像永遠都不是主流。而且剛好都有一個主流的跟我喜歡那個較勁,被人家常拿出來談論比較。
梁朝偉和張國榮,我喜歡張國榮。
勞勃迪尼洛和艾爾帕西諾,我喜歡艾爾帕西諾。
金庸和古龍,我喜歡古龍。
……
巧的是,那個「主流」在世人的評價中,都是接近完美的、少有批評餘地的。我喜歡的那個,則常被用「天才」、「奇才」之類的形容詞來討論,對他們的評價也常呈兩極化,愛的推崇至極,恨的不屑一顧。
這麼說好了,他們常接近「邊緣人」狀態,而且選擇的風格不一定討喜。
是因為他們先行這個世界太多,還是因為一開始他們就與這世界脫軌?
這實在難以解釋。
奇妙的是,換成以前的我,會因為與世人的喜好不同而沾沾自喜;現在的我,卻為此有些焦慮不安。
就好像,小時候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長大後,卻又希望自己能跟別人一樣。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沒事也要裝裝孤獨的高人模樣,長大了知道自己根本什麼高人都不是,因此只怕自己被這個世界遺忘。
- May 15 Fri 2009 21:59
古龍的小說就像鴉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