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前面] 話說po前一篇"偽作整理"時才在說,如果冰之火能列個完整的、真正的古龍作品年表就好了,想不到還真的有,而且寫得真是他媽的詳盡啊(請容許我以這句不文雅的話來表示我內心的激動與喜悅XD)。這位冰之火網友真的是神通廣大,看樣子只要是能跑的圖書館館藏資料庫(舊書報區)他通通去了,資料幾乎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部作品幾年開始連載到幾年,那一年集結成書,又是那年改了書名等等,一目瞭然,讓我對他的佩服又更深一層。(唯一的疑惑是,『桃花傳奇』去那了?)

經他這麼一寫,我才知道過去依賴的古龍年表有多少錯誤,又錯得多麼離譜。比如『浣花洗劍錄』,我一直以為這部作品在『情人劍』及『大旗英雄傳』之前,想不到其實是之後,難怪在故事節奏的進行、語言運用上,『浣』都比『大旗』進步許多(雖然不意味著故事比較精彩)。而『邊城浪子』之前一直以為寫在『九月鷹飛』之後,想不到的確是之前,所以古龍寫作時,基本上還是遵照故事的順序進行,沒有倒敘著寫。

但之前的評論家們忽略了這點,評論上當然也就會出現誤差。試想,一部作品的前後如果都搞不清楚,怎麼寫是那部作品影響了那部,作家是進步還是退步,從那部作品開始出現突破性的創新...等等?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也難怪冰之火與眾多鐵杆子古龍迷要這麼熱心地「追查」了。

話說看有些作品的連載日期,根本就有大半重疊,這時我才理解為什麼作品中有時會出現前後矛盾或bug,或許古龍自己寫著寫著都有點糊塗,或寫到忘記了吧。但他還能分神去想好幾個故事,也算很不容易了,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出現傑作,更是不容易,難怪他被稱為天才!常忍不住想,如果他像金庸那樣,一次只寫一個故事,一個故事一寫就幾年,寫完還花十幾年不斷修改,他作品會呈現出怎樣的風貌,他會得到怎樣的評價?

不過,或許這就是他跟金庸本質上的不同吧,就像有的演員一次可以軋好幾齣戲,有的演員一次只能平心靜氣琢磨一個角色;也像有的人適合長跑,有的人適合短期衝刺,真要放在一起比,反而不能各自發揮所長了。 



出處:古龍武俠論壇
作者:冰之火重新整理,讓你飛等網友協力修訂(尚在整理中


壹、引言部分內文恕刪

小說家古龍(熊耀華,1938-1985)出道二十餘年,產量豐富又風格多變,如果沒有一份年表進行梳理,讀者只能飲馬流花而已。
 
物理學家歐陽瑩之(Auyang,S.Y.)是必須首先提及的梳理者。她的〈泛論古龍的武俠小說〉寫於1977年,去「古」未遠,又依據香港《武俠世界》、《武俠與歷史》、《武俠春秋》、《當代武壇》和《武俠菁華》等期刊連載,標注中後期作品時尚稱精準。惟欠缺台版資料,不免存在些許誤差;更遺憾的是早期作品籠統帶過,古龍當時也還在世,無法涵蓋後續創作,因此相關梳理著重於七十年代。做為文章中的一個段落而非獨立的年表,人們也很容易忽略,只注意作者對小說的賞析。
 
于志宏與古龍交情匪淺,是第二位重要的梳理者。除了長年參與出版界的翻雲覆雨,更被戲稱「天下第一槍手」(替大多數名家代過筆),堪稱武壇的活辭典。古龍過世後,由他出面整理年表再適合不過了。可惜證諸文本,〈古龍武俠小說出版年表〉錯誤百出,令人髮指。由於機制相對健全,當時臺灣名家普遍先在香港期刊上連載小說,古龍也不例外。憑記憶和晚出的台版集結本,顯然不足反映這樣的生態。無奈于氏年表流傳已久,至今轉載不休!若要挑一些優點,那就是相對全面,且具有一定格式
 
以評論家葉洪生、學者林保淳、研究生郭璉謙為代表的團體人,是近年來最重要的梳理者。由於以淡江大學通俗小說研究室的藏書(多由葉、林捐出)為根基,不妨稱這個團體人為「淡江」。「淡江」群策群力,代表臺灣的研究高度,具體的成績有三:其一,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及其附錄〈臺灣武俠二十名家書目〉;其二,郭璉謙〈古龍武俠小說目錄及創作年代商榷〉;其三,淡江中文系之中華武俠文學網.書目查詢。但是,這些還不能滿足「求真」和「盡善盡美」的要求。中華武俠文學網收集豐富卻不能去非存是,混淆了盜版、預告和晚出版本,又缺乏說明〈臺灣武俠二十名家書目〉偏重台版資料,1980年以後棄而不論,若干標注也與《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正文衝突〈古龍武俠小說目錄及創作年代商榷〉專注於古龍一家,資料詳盡,開列終始時間,加以大量注釋,令人耳目一新;所遺憾者,香港方面之材料仍然有限,解讀和思辨略顯浮淺。整體而言,「淡江」展現較嚴謹的考證之風,對研究者有啟蒙之功,但主要的缺憾有二:一,局限於若干連載及出版資訊,未能觸類旁通;二,末期作品便宜行事,沿用於志巨集的錯誤說法,令人扼脕。雖然學者陳曉林及翁文信做了補強工作,但偏重人證,欠缺更具說服力的物證及推理
 
為聯繫古龍的創作理路及美學演進,建立詳實的新年表有其必要。二零零八年元月,筆者在前人基礎上重新打磨,當時以為「雖不中亦不遠矣」。七月以降,陸續發現錯誤和闕漏,於是加強收購原刊本、舊期刊,在國家圖書館(臺北)挖掘第一手資料,又與持有文本或出版資源的中國網友密切討論,逐步予以訂正。由於討論多在古龍武俠論壇上進行,形成之團隊可以稱為古武研究團隊。此一團隊由台、港、陸的古迷組成,涉及小說處女作〈從北國到南國〉的出土和遺作《銀雕》的公開及辨證,其間各作品的考訂不在話下。相關作為未必能帶讀者登上聖山,但至少攻陷了幾座耶利哥城,可以榨取葡萄、安然躺臥,比曠野流蕩的日子強多了。
 
然而,年表的更新不只是低地向高原的遷移,更是一場又一場新的拓荒,甚至新的爭戰。期刊連載方面,《武俠菁華》不知雲蹤,《武俠與歷史》僅找到吉光片羽,《武俠春秋》、《當代武壇》、《武藝》和《武俠世界》存在缺角;港、台版本不一,也需要花費金錢和耐性予以收集、比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