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jpg] 

「人們不自主地擠入人潮,是由於他們缺乏自信,認為跟著人跑總沒錯。一個人能夠自主自己的前途,才能享受生命的確實滋味。一個人能夠獨自闖蕩,才能到處冒險,到處為家,才能充分體會生命的躍動。」
                 ──摘自『拒絕聯考的小子』
 

吳祥輝這本『拒絕聯考的小子』很薄,拿到試讀本時,我自信滿滿地想,不一會就能把它解決了。卻想不到零零碎碎花了三天左右才全部看完。

一方面,這本書的內容比我想像中更有深度,不是純粹一本青年勵志書或自傳,而有很多思想性的東西在裡面;另一方面,我自中途便刻意放慢速度,捨不得一口氣看完,想讓這本書帶給我的勇氣與鼓舞,能多陪我一會兒。
 
書中最常提到的兩個字,是「孤獨」。我想我能體會這種孤獨的感覺。就像有些書我覺得無聊至極,或者水準平平,卻能在試讀者之間引起廣大迴響,相反地,有些書我驚豔不已,卻被人冷嘲熱諷或批得一文不值。我不知道究竟是別人有問題,還是我自己有問題?之所以我和書中的青年吳祥輝一樣感到孤獨,或許是我們都在乎身邊的人,都渴望共鳴和溫暖,因此無法率性地忽視這一點吧。
 
不過吳祥輝比我自信理智得多。在書的開頭,他說話的態度常讓我覺得「這小子很欠揍」,一副語不驚人死不休、非要鋒芒畢露、表現與眾不同的模樣。這點倒有點像『多情劍客無情劍』裡的李尋歡,充滿稜角,雖然可能很容易樹立敵人,但相反的,也會有許多崇拜者誓死追隨。
 
但是越看到中後段,我越發現吳祥輝在堅強的外表下,其實也藏有脆弱,並不是那麼一意孤行。比如他會覺得愧對家人,會在親友的質疑反對或溫情攻勢下感到不安與自我懷疑,會念念不忘甩掉他的前女友。但我佩服他的地方是,無論精神上遭到怎樣的挫折,他都可以樂觀面對、自得其樂,能很快找到讓自己開心起來的方法。在他筆下,只有立場或觀念不同的人,沒有讓人打心底討厭的傢伙,就算是攻擊他誤解他的人,也不會惡言相向,只說「我不喜歡他,但他是個好人」。
 
因此,雖然這本書難免偶爾自哀自憐的調子,卻充滿正面積極、善良溫暖的氛圍,人們互相關心、提醒、扶持,無論是家人朋友之間,還是師生之間,這也是我喜歡它的一個原因。在我看來,吳祥輝最大的勇氣不是拒絕聯考,而是堅定自己的方向,便朝這方向義無反顧地走,敢做敢當。就像他文中說的:
 
當我和老師爭論的時候,我早就下決心要接受處分。我衛我的道,他衛他的道,這是皆大歡喜的事,我哼都不會哼一聲的。
 
儘管周遭的不理解、不諒解令他感到孤獨,他也不會因此掉轉頭來,為了得到他們的認同,而照他們要求的方式去走他們認為正確的路。他知道自己要什麼。
 
雖說如此,我還是忍不住為他抱不平。太多人斷章取義,存著棒打落水狗的心態;太多人見到與自己不同的「異類」,便急著觀望他的失敗,為此額手稱慶。
 
有人冷笑:當年他自己拒考聯考,只不過怕考不上,後來他還不是照樣要求三個小孩上大學,而且還是送去日本、美國留學哩!
 
我懷疑這些人是不是認真地看過這本書,或者認真地體會過他書中所表達的意思。他真正要反抗的,並不是聯考本身,而是它對許多青年學子所造成的戕害。他不希望大家為讀書而讀書,成了一個個思想僵化的書呆子,讀書好像只是為了文憑,為了出門受人尊敬,為了將來工作更好找、更輕鬆,為了能向他人炫耀。
 
他不希望在社會大眾的認知裡,念書不是為了求知,目的只是考試:
 
「這麼用功,是不是要考試了?」豆漿店老闆的招呼使我很彆扭,如果我跟他說我喜歡讀英文不是為了考試,他一定以為我是愛面子、愛吹牛的傢伙。我不願對他說假話,因此,我只衝著他微笑。
 
當然,我們可以批評吳祥輝是有了經濟無虞的家庭環境,才能做這種大膽的嘗試,他自己也承認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不只是他,林懷民和白先勇也是因此才能放手逐夢。但換個角度想,以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背負全家人巨大期望的背景,要不顧一切地遵循自己的信念而活,不也需要很大(甚至更大)的勇氣?
 
他大可以規規矩矩地考一間好大學,進一間好公司,過舒適優渥平步青雲的生活。既然他可以苦讀兩個月後從師專考上建中,能在班上擔任班長,能當上『建青』與『建中人月刊』的主編(沒誤解文意的話),又能兼顧足球隊,想來絕不是個平庸之人。以他的聰明才智,我相信他可以。
 
但這不是他要的人生。他要的是勇於面對自己,不斷冒險挑戰,做一個不畏任何風浪的人。他說:「書念不好沒關係,路多得是,像荒山野郊的颱風夜,一紙文憑能擋風、阻雨嗎?人生變化無常,誰敢把握那一天不會淪入荒山野郊的風雨中?」「雖然大學文憑可以使許多人日後的生活容易,但是我寧願沒有,沒有了可依靠的鐵卷券,可以多磨練自己的頭腦和體力。
 
因此,拒絕聯考在他的定義裡,並不是什麼「反傳統」。「有人愛打抱不平,有的愛譏笑多管閒事的人;有的很樂觀,有的很悲觀;有人做小工,有人做大老闆;有人殉道,有人殉情;有人只管現實,有人追尋理想;有人量力而為,有人不自量力;有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人冒險做很不可能做到的事。人類永遠是這個樣子的,這就是人類的大傳統。我自認是這傳統中的一個人,我要做這種傳統中的某種人。
 
當然他認為聯考有許多弊病,他也很不以為然,但去改革教育體制並不是他的目標,自然也不會在書中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
 
他用的譬喻很有意思:
 
一座現代化的鋼筋大橋,由於車輛,人群長年的累增,而發生擁擠的現象,或是車禍等意外事件是不足為奇的。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要毀掉橋,只要生活在這地區的人們都自認有維護橋的責任,各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交通警察勤奮地指揮、疏導,可以走別條路的人繞道,不要同樣到這條路上跟人擠。特別富有的人可以開直升機、開汽艇過去。沒有汽艇、沒有直升機的人不妨縱身入河,憑著自己的體力游泳過去。當他疲倦地爬上對岸的草叢,也許不會像橋面上的人那麼整齊乾淨,但是他也許會比他們更先達到目標。
 
把這座鋼筋大橋想成聯考,河對岸想成出人頭地,或許就能稍稍了解,他真正想宣揚改變的不是制度,而是人們面對它的態度。對於種種作弊手段,他反而顯得很寬容。雖然一直引用文章實在有灌水之嫌,但因為很少看到有人從這種角度來看待「作弊」、「偷跑」這種事,對於「公平」有這種另類清新的解讀,因此還是忍不住摘錄出來與大家分享:
 
只有勇者、強者、智者喜歡公平競爭。不勇、不強、不聰明的人公正了就贏不了,因此他們反對公正。從另一個角度說,暗棋是挺適合人玩的,假如勇敢、聰明、強壯的人穩操勝算,那麼對不聰明、不勇敢、不強壯的人不是太不公平了嗎?如果愛情、財富都給了智慧的人,缺乏智慧的人又有什麼活著的希望、樂趣呢?
 
也就是說,吳祥輝不喜歡聯考壓搾掉學生的生活樂趣與活力、創造力,不想要隨波逐流,但仍尊重同學朋友報考的選擇。甚至若有人想跟他一樣不考,他也會根據對方的性情和家庭條件,勸不適合的人打消念頭。
 
他朋友這麼跟他說:「你要非常小心,不要隨便使用你的影響力、震撼力。不要使你的理想變成一些人逃避的藉口
 
當時他很感激這好友的苦口婆心,也深自警惕。既如此,他又怎麼可能鼓吹所有人起而效尤呢!特別是沒有他這種清醒的覺悟、理念和志氣的人,他更不願隨便慫恿而害了人家。他不想做盲目的追隨者,更不想別人做他盲目的追隨者。
 
因此,若笑他不上大學卻要兒子去上簡直是自打嘴巴,那是根本沒搞懂他的意思。
 
不過,就算他後來真的改變了想法那又如何?有那麼罪不可赦嗎?他爸爸知道他不考試時罵他:「如果不念書,你應該初中畢業就不要念了。既然高中念了,就是要念大學。」他如此回應:「假如沒經過那些過程,我怎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呢!
 
他說:「假如我的想法和三年前讀師專的時候一樣,表示我沒長大。一個人永不長大,他的想法才不會變的。今天的我已不是三年前只曉得拚命往前衝,卻不知衝什麼東西的傢伙了。
 
人的想法是不斷在變的,就像三年前師專時期的吳祥輝,絕不可能出現三年後建中時期吳祥輝的想法,誰又知道再過三年,吳祥輝的想法會隨人生際遇出現怎樣的變化?何況,不只吳祥輝在變,時代在變,制度也在變,現在的聯考和教育制度,跟當年我們父母親的時代根本不可相提並論了。當年的台大,簡直是菁英中的菁英才讀得了,現在呢?當年走在街上沒幾個大學生,現在呢?
 
若你有機會翻開這本書,請不要帶著太多預設的成見,也不要用「後來的吳祥輝」來做為批判「青年吳祥輝」的標準,平心靜氣地享受它吧!吳祥輝的確如他周遭的人所點評的,是個很特別的「瘋子」。若把他當成小說人物的範本,那一定怪得很有看頭吧!他可以一天到晚唱歌,可以玩得放浪卻有節制,可以動不動就對正妹想入非非卻又只鐘情一人,也可以在苦悶的時候滴酒不沾,只在高興時喝酒。他實在是個很有意思的人。
 
而他對身邊眾多紅粉知己、死黨、知交,以及親戚家人的觀察,同樣多彩多姿、各有特色,在寥寥數語的點評裡,這些人生動鮮明躍於紙上,個個都讓人充滿好奇,產生探究他們人生故事的欲望。儘管只是驚鴻一瞥,也能在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這樣的書寫功力是很了不起的,就連很多線上的小說家都沒做到。
 
我沒看過吳祥輝近年來名聲大譟的作品『芬蘭驚豔』等書,我只希望他這種充滿畫面與熱情的文字,沒有因為年歲增長而消減。
 

P.S. 感謝遠流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這真是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