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太平洋的奇蹟』和一般日片一樣,在台默默上映,我看的是今日秀泰的早場,整間戲院除了我,就只有五人左右,以一部上週五才上映的電影來說,真是有點淒涼。當然發行公司的冷處理也有關係,一般民眾八成連這部片的存在都不知道,宣傳少得可憐,不過這種狀況,或許也與電影中描述的「塞班島戰役」被現代日本人(1945年戰後出生)遺忘的程度,在某種程度上遙相呼應。

 
電影改編自當年被派駐塞班島,參與過三年戰爭的美國海軍士兵Don Jones的小說《大場,最後的武士:塞班島 1944~45》(Oba, the Last Samural:Saipan 1944-45),在作戰過程中,Don Jones對日軍大尉大場榮率領僅47名士兵堅守深山,與成千上萬的美軍僵持512天,直到日本天皇宣佈戰敗,才唱著軍歌不失尊嚴地下山,感到萬分欽佩,戰後親自到日本各地探訪考察,而寫成這部小說。
 
當時他很感慨,日本大部分年輕人都對這段壯烈的歷史一無所知,更遑論這個曾被美軍稱為「狐狸」,難以捉摸的厲害軍官。不知道這部電影上映後,能否喚起年輕人對先人的一絲敬意,認識到他們身上稱為「武士魂」的精神?

 
或許是為了尊重原著,敘事上電影切隔成兩部分,一是美軍的角度,透過美軍的眼睛來看日本人,看他們的文化、思想。一是站在日軍的角度,看他們如何在極度艱困的環境下,死守深山長達一年半。拍攝方面也因此分為日本和美國兩個劇組,由兩個導演分別負責。也不知是因為語言不同溝通不易,還是導演的野心太大,想盡可能塞入所有資訊,總覺得整部片的結構有些鬆散,而且枝葉太雜,不夠緊湊,即便花費大量人力金錢,遠赴泰國,在40度高溫下拍攝大型戰爭場面,也不太能激起我慷慨激昂的情緒。
 
我認為一部電影若要保持流暢,最好不要放入太多旁白,如此不但容易打斷觀眾的情緒,也會拖慢敘事節奏。若實在有太多資訊想講,直接打上字幕,或者安排一個敘事(獨白)的角色,都是不錯且常見的選擇。偏偏導演卻安排一個不知是誰的美國人用英文來交代狀況,害我經常陷入錯亂,搞不清這究竟是日本片還是美國片、戰爭片還是紀錄片?

 
唐澤壽明、阿部貞夫、山田孝之、井上真央、岡田義德,以及主演的竹野內豐,這些日本演藝界的實力派演員,也因為電影張力不足、角色鋪陳不夠完整、心境轉折不夠自然,而被白白浪費掉了。在戲份彼此瓜分的情況下,發揮的餘地有限,只能靠各人的存在感,爭取一些觀眾的印象。對此,看得出他們都盡力了,也都在可能的範圍內發光發熱,稱職地演好自己的角色,戲份雖少,形象都還算鮮明。

 
竹野內豐近年來氣質越趨沉穩,熟男魅力逼人,在片中演技更上層樓,內斂堅毅的眼神令人印象深刻。將大場榮──這個誓死取得勝利,卻受困深山,等不到援軍,又得盡力保護老弱婦孺的軍人心境,演繹得絲絲入扣。



唐澤壽明在片中形象大突破,頂著光頭外加一身壯碩的肌肉,以及橫掃整片背部的刺青,不必一句台詞就有股懾人的氣魄,令人難以想像這會是當年憑《東京仙履奇緣》風靡無數少女,文質彬彬的白馬王子。據說連他太太山口智子見他以這身造型出現在家門口,都被嚇了一大跳哩!

 
唐澤飾演的堀內一等兵,立場與山田孝之飾演的木谷曹長相近,都是堅決的主戰派。不過相較於堀內的草莽氣質,木谷ㄍㄧㄥ得多,沉默寡言,總是像影子一樣,直到後半才展現出性情激烈的一面。我最扼腕的就是他和井上真央飾演的護士青野之間,原以為會有更深入的描寫,或至少保有某種淡淡的情愫,想不到會輕描淡寫到這種地步,而且最多就是木谷對青野「很在意」,類似單方面的好感而已,完全稱不上互有曖昧,既如此還不如整段去掉比較好。

 
這部片拍的雖是戰爭,卻在許多橋段流露出和平的意念。比如青野因為家人被美軍殺害,對美軍深惡痛絕,拋開女子的身份,誓要手刃美軍。但是當她受傷被安置在收容所時,聽見在戰爭中倖存的日本嬰兒哭聲,起身想去安撫嬰兒,卻被美國護士搶先一步。當美國護士面掛溫柔的微笑,抱著嬰兒遞給青野時,青野從充滿戒備與困惑,轉而露出泫然欲泣的表情,那一刻,或許她理解到,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是魔鬼,把生命好好傳承下去,將這段歷史的慘烈傳達給下一代知道,才是她身負的使命吧。

 
要說這部片有那裡特別,就是這樣的人文關懷了。它的重點不在拍出戰爭的殘酷與恐怖,而是人性的光輝與尊嚴。就算是敵人,也不會只在戰場上廝殺,也能在心中保持敬意。雙方只是立場不同,並不是天生的仇敵,非要殺個你死我活不可。在新加坡留過學的阿部貞夫,與在日本留過學的美國上尉,正是這種典型的代表。他們因為接觸過彼此的文化,都不希望戰爭繼續下去,只想盡可能把傷亡減到最低。
 
然而,在戰場上,這樣的人不是被視為軟弱可笑,就是賣國賊。美國上尉幸運一些,至少他的上司也秉持著懷柔政策,希望在不流血的情況下降服大場一行人;阿部貞夫所飾演的平民就沒這麼好運,他的下場不禁要讓人無語問蒼天:只是渴望和平,難道也要背上沉重的罪名嗎?

 
不只一次有美軍上級問那名深諳日本文化的上尉,為什麼日本人寧死也不投降?為什麼日本軍官會在總攻擊前一夜集體切腹?為什麼老百姓會紛紛跳崖?上尉總是不厭其煩地解說:日本的將棋規則與西洋棋不同,被吃掉的棋子直接收為己用,轉個方向,便能攻擊原本的同伴。於是為了表示效忠天皇,日本人寧可結束自己的生命,也不肯屈為戰俘。

 
這幾段除了可充分理解日本人寧為玉碎不肯瓦全、近乎冥頑不靈的民族性外,帶給我最大的衝擊,不外乎「轉個方向便能成為敵人」的概念。其實大家原本都只是平凡的人,都只想和家人平靜地過日子,是戰爭逼得他們不得不互相敵對,兵刃相向,這其中沒有誰對誰錯。因此,看到中後段,我不禁茫然惶惑:堅守原則與所謂的尊嚴,真有其必要嗎?我也想起『賽德克巴萊』,若當時的事件中,日方將領是如上尉般寬厚理解的態度,誓死抵抗還會讓我熱血沸騰嗎?
 
俗話雖說:邪不勝正、正義必勝,但若對歭的雙方對比不是那麼鮮明,顏色不是絕對的黑與白,所謂勝利與驕傲所帶來的光輝,在我眼中似乎也跟著朦朧起來,不那麼燦爛喜悅了。

 
最後忍不住要抱怨一下,今日秀泰的放映品質真是讓人不敢恭維,畫面模糊還能說是因為播放膠卷,連音響都差是怎麼回事?不但聲音會抖,而且音量超小,講話的場景都聽不太清楚,簡直比在家裡看電視還糟(至少那種情況可以自己調整音量),因此我也不敢說,究竟看完電影沒預期中的感動,究竟是電影本身的問題,還是放映效果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這種品質要我花兩百塊進戲院,我是打從心底認為不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