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天氣又變陰了,下午還開始下雨,回到台北後,氣溫更降到只有17度,昨天的燦爛陽光像是假的,或許那真的是上天送我們的小禮物吧。
爸媽真的很天才,有時我真覺得將來若用他們日常生活的言行來拍部電影,一定會超級爆笑,因為他們的舉動無時不充滿奇怪的喜感,令我哭笑不得。比如今天在回家前,爸說希望1點半而非40分才叫計程車去車站,因為他怕路上有什麼臨時狀況會害我們錯過火車,結果他老兄卻非常悠閒地用電腦、上廁所,反而是一開始覺得40分再出門就Ok的媽變得無比焦慮,不停催促我們快點準備,還催到爸一急之下弄壞電腦。結果媽自己光是在旁邊催,卻沒先去把電源關掉,之後還跟爸研究老半天該關那幾個開關,但他們明明就來過好幾次了耶!出門後媽又惡狠狠地對爸說:「鑰匙咧?」爸則莫名其妙地回說:「妳剛才不是說鑰匙什麼的妳已經都帶在身上了嗎?」^__^||
Anyway,回到家第一件事,當然就是放「魔戒三」加長版的隨片講評來看。雖然我比較想聽演員們的,但因我更急於知道導演跟編劇究竟為什麼選擇放回一些沒必要的片段,因此我還是先看導演跟編劇的講評。結果令我失望的是,很多我覺得沒必要的都是他們覺得很不錯的,比如Merry和伊歐玟在戰場前夕的對話,他們就覺得可以加強他們的友誼,並說明後來伊歐玟對Merry說「courage, Merry, courage for our friends」代表什麼意思。但我覺得這段完全沒給我「培養他們感情」的感覺(電影版也有的戴頭盔那幕對我而言就夠了),而且我比較喜歡原先沒如此說明時,那句伊歐玟的台詞給我的感覺,也就是”friends”代表的是城裡正被攻打的剛鐸人們。
不過有些片段是PJ他們也覺得沒處理好,或處理得不夠好的,主要都是因為時間不夠,他們的改寫卻一直持續,因此他們想傳達的東西無法用完整的篇幅來鋪陳。比如Sam也受到魔戒蠱惑的部份,他們本來想照原作拍成Frodo強烈想奪回戒指,Sam只是擔心Frodo無法承受負擔,後來發現改成這樣效果比較好,就採用了。其它還有最後魔戒毀滅的方式等,都是他們編寫的眾多版本中的一個,在這種狀況下,根本無法保證劇情是一氣呵成、貫徹的,這點真的非常可惜。他們自己也說,若能好好地編,觀眾或許就不會對結局有那麼多意見了。
我覺得最有意見的改編是「加強Sam的英勇,減少Frodo的付出」。雖說Sean自己也強烈希望能有英雄時刻,讓他發揮一下拍攝前訓練半天的劍術,而且他似乎很在意自己呈現蠢蠢呆呆的形象(但那才是書中的Sam啊),可是這樣一來焦點真的有點模糊,就像哲琳看完後的反應一樣,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為何不一開始就把戒指交給Sam,或者Pippin或Merry?他們看起來都比Frodo有更大可能自己達成任務」。問題是Sam在書中雖是Frodo很大的精神支柱,也一路支撐他到末日火山,但在最後半段,也就是Frodo因折磨及疲累而再也無法「當自己」之前,感覺主導大局的都是Frodo,看得出那個有大智慧的人還是Frodo,而Sam就是一個忠心善良的僕人兼朋友,在協助他的主人完成任務。電影的安排卻像是:Sam隨著旅程進展到成為一個「英雄」,不只勇敢,而且有智慧(他在片中不只一次提醒Frodo:「我們不管怎樣都得把戒指丟到火山裡」,而不像小說大多都是安慰Frodo或說些可愛的話讓他振作精神),我也不太會形容,但就是覺得少了那種托爾金想要的「平凡英雄」的感覺…變得有點好萊塢式。尤其Frodo在電影中又趕走Sam,因此要不是編劇即時把Sam改成也會被魔戒蠱惑,觀眾支持Sam的情況應該會更一面倒吧。這點真的令我很遺憾…感覺Frodo不只被書中的同胞所忽視,也被觀眾們忽視了…
不過我倒是很高興編劇們直接點出Frodo搭船離開意味的正是「死亡」,以及最後四個哈比人坐在酒館內那幕,是想傳達歷經戰爭歸來的人,面對完全沒改變、也沒人知道他們英勇事蹟的家鄉,那種說不出來的滄桑感及不被了解的孤獨感。在我的感覺,這種孤獨又能再縮小為Sam和Frodo這一圈,及最後只有Frodo自己,也就是魔戒持有者這圈。他之所以要離去,選擇「死亡」(以人間的話來表達,就是到極樂世界或上天堂吧),除了身心的傷難以治癒外,大概也因他有這層孤獨感吧。在小說中,因為篇幅足夠,這種孤獨透漏得更多更強烈,讓人看了有種說不出的沉重與難過。或許也是這點,讓我的眼光最多地停留在Frodo而非其它人身上。其它人歷劫歸來後,都能功成名就,享受辛苦換來的平靜與美好,但只有Frodo,托爾金為他安排了一個悲傷的結局。之前有人討論過,是不是因為托爾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或者Frodo最後無法通過試煉、丟下魔戒的事,註定成為他一生背負的原罪,讓他不得安息?
話扯遠了,看導演和編劇講評的好處是,可以知道他們為了把劇本改好、兼顧故事戲劇性及電影感,並且盡可能放入托爾金小說中的文字,花了非常多心血,也因此才會出現上述那種發展不足的問題,但我對他們還是多少有些怨念,尤其PJ在言談間透露出的感覺是他並不熟這個故事,很多東西他都不記得原著是怎麼寫的,而且也有很久沒從頭到尾看完原著了(他們改編時多是片段地翻書),雖然會這樣有很大原因是改編過多,致使他已經搞不清那些是原著、那些是他們改過的版本,但聽到這件事還是令我有些失望…或者說失落。總覺得如果PJ可以好好把原著看過一遍,或許他能把更多地方改得更好更合理,也不會把Frodo和Sam最後在Mordor內的旅程刪得那麼少。不過PJ自己倒是說了,就連加長版,他也無意利用放回原有片段來讓故事變得更好,他選擇片段的動機只是「have fun」,他覺得有意思的片段就會放回去,覺得沒意思的則不放,即使那些有意思的片段有些畫蛇添足或無助故事進展,甚至會拖慢故事節奏或打散凝聚起來的氣氛…唉。好吧,拍電影的不是我,我也無權說什麼,只是換成我,還是會覺得讓劇情完整、顧及細節才是最重要的。
順帶一提,有些部份他們似乎全然是因為戲劇效果之類的原因才如此安排,比如巨鷹為何不更早出現、Gandalf的手杖為什麼只能發一次光之類的問題,他們都覺得不是問題(編劇還提出巨鷹不早點出現是因為索倫有飛獸,但我記得之前聽過一個說法,是說巨鷹也是中土世界一個種族,而他們到最後才決定參戰,我比較喜歡這個解釋,因為合理多了),但像這種細節的解釋我就會很在意…或許是因為我有時過於理性吧。不過若拍得很棒,我也會有寧願選擇忽視「現實可能性」的時候,比如那段雪山上連綿的點烽火…
令我驚訝的是,片中不少戲都是法蘭導的,有些還是我心目中的經典場景,如此看來她也蠻有導演的慧根耶!而之前有時會令我多少有些懷疑的、PJ的導演天份(畢竟聽來聽去好多片段都不是他自己導或剪的),也在此徹底遭否定,因為最後那整段末日火山都是PJ親自剪的,我超愛的洛汗人在黎明時抵達那段也是他導的,讓我重拾對他的敬佩~~可惜還有很多場景的內幕他們都沒說,拿去開玩笑或閒聊用了(有的笑話有點輕浮,聽了感覺不是很好),但或許這樣比較好,看電影時會多一點自己的想像。因為聽他們直接說出:最後不馬上讓魔戒融化是為了增加張力,而不是像之前在網路上看的一個我很喜歡也很認同的說法指出的,是為了顯示出最後毀掉魔戒的還是Frodo,因為他猶豫著該選擇Sam還是魔戒的心情,延長了它存在的時間;之後他選了Sam,魔戒就毀滅了。這實在有種想像破滅的感覺…還有迪耐瑟在Pippin唱歌時拚命吃東西那個場景,也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不是想藉他吃東西的瘋狂舉動,襯托他親手將兒子送上死路的不安,而是想表示出他已經瘋了,竟然可以在送兒子去死的時候安穩地吃飯…因此就這點來說,我寧願PJ跟編劇什麼都別說。
令我意外的還有一點,很多我之前覺得沒必要加長的片段,竟都是向小說致意之作,比如亡靈之道那段Legolas的台詞,就是他在書中念過的詩;伊歐玟的夢是小說中法拉墨的夢;Saruman和巧言的死也和小說類似,只是場景從夏爾換到艾辛格而已(而且連徹底魔戒小說迷---Christopher Lee都認為這段對白非常「托爾金」),令我忍不住掏出還沒看完的小說後半部來翻,結果看到索倫之口也是原作就有的,只不過因為小說的處理是:在呈假死狀態的Frodo被搬進黑塔後,劇情就先跳到Aragorn他們的戰爭,因此黑門這段會讓人看得格外緊張,以為索倫之口所言一切屬實(不過換成是我還是可以冷靜一點,因為至少從索倫之口的言談聽來,他們沒得到魔戒,也不知道Frodo的任務,只把Frodo當成間諜),但在電影交叉處理的模式下,索倫之口的出場就沒這層作用,難怪電影版會把它刪掉。(忍不住想像,是不是索倫之口的頭把Aragorn他們的馬吸走的?)
P.S.想不到托爾金的孫子也有在片中客串,可惜角色太小,看不清楚。
爸媽真的很天才,有時我真覺得將來若用他們日常生活的言行來拍部電影,一定會超級爆笑,因為他們的舉動無時不充滿奇怪的喜感,令我哭笑不得。比如今天在回家前,爸說希望1點半而非40分才叫計程車去車站,因為他怕路上有什麼臨時狀況會害我們錯過火車,結果他老兄卻非常悠閒地用電腦、上廁所,反而是一開始覺得40分再出門就Ok的媽變得無比焦慮,不停催促我們快點準備,還催到爸一急之下弄壞電腦。結果媽自己光是在旁邊催,卻沒先去把電源關掉,之後還跟爸研究老半天該關那幾個開關,但他們明明就來過好幾次了耶!出門後媽又惡狠狠地對爸說:「鑰匙咧?」爸則莫名其妙地回說:「妳剛才不是說鑰匙什麼的妳已經都帶在身上了嗎?」^__^||
Anyway,回到家第一件事,當然就是放「魔戒三」加長版的隨片講評來看。雖然我比較想聽演員們的,但因我更急於知道導演跟編劇究竟為什麼選擇放回一些沒必要的片段,因此我還是先看導演跟編劇的講評。結果令我失望的是,很多我覺得沒必要的都是他們覺得很不錯的,比如Merry和伊歐玟在戰場前夕的對話,他們就覺得可以加強他們的友誼,並說明後來伊歐玟對Merry說「courage, Merry, courage for our friends」代表什麼意思。但我覺得這段完全沒給我「培養他們感情」的感覺(電影版也有的戴頭盔那幕對我而言就夠了),而且我比較喜歡原先沒如此說明時,那句伊歐玟的台詞給我的感覺,也就是”friends”代表的是城裡正被攻打的剛鐸人們。
不過有些片段是PJ他們也覺得沒處理好,或處理得不夠好的,主要都是因為時間不夠,他們的改寫卻一直持續,因此他們想傳達的東西無法用完整的篇幅來鋪陳。比如Sam也受到魔戒蠱惑的部份,他們本來想照原作拍成Frodo強烈想奪回戒指,Sam只是擔心Frodo無法承受負擔,後來發現改成這樣效果比較好,就採用了。其它還有最後魔戒毀滅的方式等,都是他們編寫的眾多版本中的一個,在這種狀況下,根本無法保證劇情是一氣呵成、貫徹的,這點真的非常可惜。他們自己也說,若能好好地編,觀眾或許就不會對結局有那麼多意見了。
我覺得最有意見的改編是「加強Sam的英勇,減少Frodo的付出」。雖說Sean自己也強烈希望能有英雄時刻,讓他發揮一下拍攝前訓練半天的劍術,而且他似乎很在意自己呈現蠢蠢呆呆的形象(但那才是書中的Sam啊),可是這樣一來焦點真的有點模糊,就像哲琳看完後的反應一樣,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為何不一開始就把戒指交給Sam,或者Pippin或Merry?他們看起來都比Frodo有更大可能自己達成任務」。問題是Sam在書中雖是Frodo很大的精神支柱,也一路支撐他到末日火山,但在最後半段,也就是Frodo因折磨及疲累而再也無法「當自己」之前,感覺主導大局的都是Frodo,看得出那個有大智慧的人還是Frodo,而Sam就是一個忠心善良的僕人兼朋友,在協助他的主人完成任務。電影的安排卻像是:Sam隨著旅程進展到成為一個「英雄」,不只勇敢,而且有智慧(他在片中不只一次提醒Frodo:「我們不管怎樣都得把戒指丟到火山裡」,而不像小說大多都是安慰Frodo或說些可愛的話讓他振作精神),我也不太會形容,但就是覺得少了那種托爾金想要的「平凡英雄」的感覺…變得有點好萊塢式。尤其Frodo在電影中又趕走Sam,因此要不是編劇即時把Sam改成也會被魔戒蠱惑,觀眾支持Sam的情況應該會更一面倒吧。這點真的令我很遺憾…感覺Frodo不只被書中的同胞所忽視,也被觀眾們忽視了…
不過我倒是很高興編劇們直接點出Frodo搭船離開意味的正是「死亡」,以及最後四個哈比人坐在酒館內那幕,是想傳達歷經戰爭歸來的人,面對完全沒改變、也沒人知道他們英勇事蹟的家鄉,那種說不出來的滄桑感及不被了解的孤獨感。在我的感覺,這種孤獨又能再縮小為Sam和Frodo這一圈,及最後只有Frodo自己,也就是魔戒持有者這圈。他之所以要離去,選擇「死亡」(以人間的話來表達,就是到極樂世界或上天堂吧),除了身心的傷難以治癒外,大概也因他有這層孤獨感吧。在小說中,因為篇幅足夠,這種孤獨透漏得更多更強烈,讓人看了有種說不出的沉重與難過。或許也是這點,讓我的眼光最多地停留在Frodo而非其它人身上。其它人歷劫歸來後,都能功成名就,享受辛苦換來的平靜與美好,但只有Frodo,托爾金為他安排了一個悲傷的結局。之前有人討論過,是不是因為托爾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或者Frodo最後無法通過試煉、丟下魔戒的事,註定成為他一生背負的原罪,讓他不得安息?
話扯遠了,看導演和編劇講評的好處是,可以知道他們為了把劇本改好、兼顧故事戲劇性及電影感,並且盡可能放入托爾金小說中的文字,花了非常多心血,也因此才會出現上述那種發展不足的問題,但我對他們還是多少有些怨念,尤其PJ在言談間透露出的感覺是他並不熟這個故事,很多東西他都不記得原著是怎麼寫的,而且也有很久沒從頭到尾看完原著了(他們改編時多是片段地翻書),雖然會這樣有很大原因是改編過多,致使他已經搞不清那些是原著、那些是他們改過的版本,但聽到這件事還是令我有些失望…或者說失落。總覺得如果PJ可以好好把原著看過一遍,或許他能把更多地方改得更好更合理,也不會把Frodo和Sam最後在Mordor內的旅程刪得那麼少。不過PJ自己倒是說了,就連加長版,他也無意利用放回原有片段來讓故事變得更好,他選擇片段的動機只是「have fun」,他覺得有意思的片段就會放回去,覺得沒意思的則不放,即使那些有意思的片段有些畫蛇添足或無助故事進展,甚至會拖慢故事節奏或打散凝聚起來的氣氛…唉。好吧,拍電影的不是我,我也無權說什麼,只是換成我,還是會覺得讓劇情完整、顧及細節才是最重要的。
順帶一提,有些部份他們似乎全然是因為戲劇效果之類的原因才如此安排,比如巨鷹為何不更早出現、Gandalf的手杖為什麼只能發一次光之類的問題,他們都覺得不是問題(編劇還提出巨鷹不早點出現是因為索倫有飛獸,但我記得之前聽過一個說法,是說巨鷹也是中土世界一個種族,而他們到最後才決定參戰,我比較喜歡這個解釋,因為合理多了),但像這種細節的解釋我就會很在意…或許是因為我有時過於理性吧。不過若拍得很棒,我也會有寧願選擇忽視「現實可能性」的時候,比如那段雪山上連綿的點烽火…
令我驚訝的是,片中不少戲都是法蘭導的,有些還是我心目中的經典場景,如此看來她也蠻有導演的慧根耶!而之前有時會令我多少有些懷疑的、PJ的導演天份(畢竟聽來聽去好多片段都不是他自己導或剪的),也在此徹底遭否定,因為最後那整段末日火山都是PJ親自剪的,我超愛的洛汗人在黎明時抵達那段也是他導的,讓我重拾對他的敬佩~~可惜還有很多場景的內幕他們都沒說,拿去開玩笑或閒聊用了(有的笑話有點輕浮,聽了感覺不是很好),但或許這樣比較好,看電影時會多一點自己的想像。因為聽他們直接說出:最後不馬上讓魔戒融化是為了增加張力,而不是像之前在網路上看的一個我很喜歡也很認同的說法指出的,是為了顯示出最後毀掉魔戒的還是Frodo,因為他猶豫著該選擇Sam還是魔戒的心情,延長了它存在的時間;之後他選了Sam,魔戒就毀滅了。這實在有種想像破滅的感覺…還有迪耐瑟在Pippin唱歌時拚命吃東西那個場景,也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不是想藉他吃東西的瘋狂舉動,襯托他親手將兒子送上死路的不安,而是想表示出他已經瘋了,竟然可以在送兒子去死的時候安穩地吃飯…因此就這點來說,我寧願PJ跟編劇什麼都別說。
令我意外的還有一點,很多我之前覺得沒必要加長的片段,竟都是向小說致意之作,比如亡靈之道那段Legolas的台詞,就是他在書中念過的詩;伊歐玟的夢是小說中法拉墨的夢;Saruman和巧言的死也和小說類似,只是場景從夏爾換到艾辛格而已(而且連徹底魔戒小說迷---Christopher Lee都認為這段對白非常「托爾金」),令我忍不住掏出還沒看完的小說後半部來翻,結果看到索倫之口也是原作就有的,只不過因為小說的處理是:在呈假死狀態的Frodo被搬進黑塔後,劇情就先跳到Aragorn他們的戰爭,因此黑門這段會讓人看得格外緊張,以為索倫之口所言一切屬實(不過換成是我還是可以冷靜一點,因為至少從索倫之口的言談聽來,他們沒得到魔戒,也不知道Frodo的任務,只把Frodo當成間諜),但在電影交叉處理的模式下,索倫之口的出場就沒這層作用,難怪電影版會把它刪掉。(忍不住想像,是不是索倫之口的頭把Aragorn他們的馬吸走的?)
P.S.想不到托爾金的孫子也有在片中客串,可惜角色太小,看不清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