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
果然連筱塚學長的事件也和日劇不同啊。
小說並沒直接點明雪穗對江利子的嫉妒,反而一直維持鼓勵她的溫柔角色。目前看來,讓雪穗想毀了江利子的原因,可能還是和筱塚愛上江利子,並主動為她”變身”,讓她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耀眼有直接關係吧。本來一直以雪穗的跟班身份(跟小說的”好友”不太一樣),心甘情願像雪穗般的影子待在雪穗身邊,甚至把這件事視為一種值得自傲的事的江利子,竟然慢慢脫離自己的掌握,化身為比自己更美好的形象,對雪穗來說應該難以忍受吧。
不過,雪穗對此採取的手段比日劇更狠,是用嫁禍給倉橋學姐(筱塚前女友)的方式來進行的,而筱塚對這件事也沒有什麼懷疑。畢竟小說中的雪穗從未表現出喜歡筱塚的樣子,和他私下交談的情形幾乎也可說是完全沒有…
另一方面,小說中的園村用處的確比日劇大多了,不只是亮司的跟班或必要時的代罪羔羊那麼簡單。亮司所從事的盜版智慧財產及製作偽卡等”事業”,他全都有參一腳,而且因為他數理好,大學念的科系也是以此為考量選的。不過,畢竟小說橫跨的時間幅度長過日劇許多,因此向前推的時間也長(應該是以小說寫成的時間1999年向前推的),亮司他們當時所處的科技環境和現在也就不可同日而語。在他們高中時代,電腦還非常不普及,科技也不發達,可能因為這樣,有些科技或法律漏洞比較好鑽吧。(這樣一想,雪穗和亮司會想撐過法律追訴期搞不好也是因為那時針對未成年犯罪者的相關法律並未制定)因此這部小說的日劇改編跟『白色巨塔』有點類似,都要因應現代的情況而對劇情,比如一些犯罪手法作調整,若編劇或劇組的人思慮稍不周詳,很可能就會出現一些犯罪上的漏洞也不一定,畢竟我本人雖不怎麼覺得,但很多網友似乎都對日劇的犯罪手法提出質疑…
不過,不管怎樣,從很多跡象來推斷,日劇中設定的一些亮司及雪穗的心理轉折點都跟小說完全不同,倒是可以確定的。因為亮司在高中畢業,也就是照日劇安排會提出死亡證明的時間點之前,就已經開始和園村及奈美江從事非法工作,甚至江利子的裸照都拍過了;但日劇中的亮司是姦屍後拋棄最後的良心,決定就此成為幽靈,正式拋棄”桐原亮司”這個身份,成為遊走於法律邊緣的人,才開始積極用非法手段自己賺錢,後來也是迫於無奈才去傷害江利子(相較之下小說的亮司真的狠多了,還打那種電話給筱塚…)。小說中兩個主角的犯罪心態,果然都需要重新去審視…單純以”從日劇演出來的部份以外的角度來切入事件”這樣的觀點來看,是行不通的。此外,在犯罪各事件這方面,小說的邏輯性比較強,像奈美江那件事,我就終於搞懂為什麼奈美江會被追殺等等的事。(不過也有可能是日劇翻譯作得不夠好,沒表達清楚的影響就是了)
其實後來轉念一想,要說小說裡並未呈現出兩個主角的內心世界,這也不太對。要說也只能說”沒有呈現出他們私下交流的細節及亮司的內心世界”,因為日劇中對雪穗的心態其實也沒多作描述,在這種情況下,對雪穗心態所作的揣摩也就比較多。果然未知的事物就是比較引人好奇啊。就因為有空白,才會想去窺知、猜測那空白中蘊含著什麼。或許這就是小說中兩位主角的魅力來源吧。和日劇全然不同的魅力。
P.S.原來真的有高宮誠這號人物啊。看來那位正晴先生最後是沒追到雪穗了…
======================================================================
(之五)
想不到,連雪穗假裝懷孕以讓高宮誠產生結婚念頭那次的驗孕棒,也是亮司幫她弄來的啊…當時園村不小心害女友懷孕去墮胎,為了警惕自己而把驗孕棒及保險套帶在身邊,結果他讓亮司看了驗孕棒後,亮司就跟他借去”給某人”看了…那個人想當然爾就是雪穗。
此外,原來當初高宮誠曾有追江利子的意思。因為他雖然對雪穗有意思,但認為她高不可攀,也不認為她會接受自己,剛好江利子讓他覺得相處起來很舒服,而打算向江利子告白。搞不好這就是小說中雪穗傷害江利子的動機也說不定。因為高宮誠打算就算被江利子拒絕,也不會轉而追求雪穗,而當時偷偷和筱塚學長交往的江利子,根本不可能答應高宮交往的要求…這麼一想,就會覺得雪穗更加恐怖了,因為她是個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女人啊。但是”白色巨塔”中的財前(小說版)不也是這樣嗎?許許多多故事中的配角及現實中的人物也是這樣,只不過他們很少化身為故事的主角,吸引讀者全部的目光罷了。若不是主角,決大部份的讀者似乎都有同情帶有悲慘過去的邪惡配角的傾向,要不就是抱著”反正是反派,當然會作惡”的心態來看待他們,也就不會在道德議題上多作思考了。日劇的觀眾們也是這樣吧。要不然,我不相信看過這麼多多少牽涉到社會議題的日劇、漫畫及電影的網友,會對雪穗和亮司這樣的人感到陌生。
不過,小說版因為是”推理小說”,不是以偵探為主角就是以犯罪者為主角,因此像”白夜行”這種情況或許還不算罕見;但以連續劇來說,讓犯罪者為主角的邊緣題材就不多了,印象中也只有以前那部田中美佐子主演的主婦協助分屍工作那部(劇名一時想不起來),可能也是考量到這點,才把亮司和雪穗很多犯案動機都”可饒恕化”一點,對他們的遭遇也安排得坎坷一點吧…若照小說原本安排的這樣演,而且又是以亮司及雪穗的角度來看事情,他們可能會遭到所有觀眾的唾棄也說不定…畢竟世上沒人喜歡”壞人”,見到”壞人”也多是先痛批,不會去思考他們為什麼這麼做,是怎樣的社會因素讓他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同時也會認為遭遇不夠坎坷的話,更有罷手不幹、放下屠刀的”義務”與”可能性”。就像大家會認為會弒父弒母的人通常家庭會不健全,父母有酗酒後痛毆孩子的習慣之類的,如果是看來一般的小康家庭的孩子,就會認為他相較之下比較不可饒恕,並感到震驚…
當然,要讓年輕觀眾喜歡雪穗和亮司這樣的犯罪者,也有一種方法,就是讓他們像小說這樣行動,只呈現出他們在事件相關者眼中的形象,讓他們顯得全然冷酷與不在乎。這對崇拜”強者”的許多人來說,應該是相當酷的偶像吧。其實我多少也有類似的心態啦,或許這就是人類可悲之處?尤其當這些看來冷酷無情、沒有人性的角色,在某些時候流露出一些溫情或類似一般人類的感情時,就更顯魅力…只有”既要犯罪又無法完全擺脫良心的拉扯”這種犯罪者,才是絕大部份人厭惡、不屑的對象吧…
事實上看到現在,我有點迷惘。因為雖然看過日劇,知道大部份的劇情走向,但就算事先對劇情一無所知,光看小說刻意的暗示,還是會猜出雪穗和亮司在互相幫忙,且彼此的事件都有關聯,只是對他們互助的動機不甚明瞭罷了,還不至於是一團謎的情況。那麼,東野圭吾是為什麼用這種筆法呈現這部小說呢?更多謎題不是更好嗎?不斷釋放一些明顯的線索給讀者,讀者在真相大白時的驚訝度不就會減少了嗎?至少我就會那樣。那種”咦?原來這個事件是亮司/雪穗幫忙的啊?”的感覺就不存在了…而且,劇情時常有意無意地透露雪穗並非完全無辜,處處顯示出她的可疑,這種用意我也很感好奇…還是說,利用讀者”看來全然無辜的人反而是兇手,看來非常可疑的反而是無辜的。”這種被一般推理小說”練”出來的心理,反而在故布疑陣上有更加效果?唉。偏偏我已經知道犯人的的確確就是亮司和雪穗,要猜也沒得猜了,實在不知道我在完全無知的情況下看這部作品,會作出怎樣的猜測…還是一句話,可惜啊!
- Oct 02 Tue 2007 16:59
"白夜行"進入第八章(內有劇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