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希的文章"從物價談起...其實台灣還比澳洲貴耶!"後,突然很有感觸,順便把最近的一點心得抒發一下。
來澳洲打工度假的人,在彼此交換心得的時候,都會說:"找工作時最好別找亞洲人老闆的工作,特別是華人。"因為"華人比較會剝削華人",很多領現金的黑工,工資低又沒有保障,如果在工作期間受傷,人家理都不理你。因此只要英文程度稍微好一點的,都會建議去洋人開的餐廳或商店工作,待遇和薪水都會好一點,老闆也比較守法。
這一點真的讓我很感慨。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在一些洋人排斥華人的時候,華人自己不但不會互相幫助,反而還要佔華人的便宜? 是因為華人數學都太好了,算得太精、太會斤斤計較的關係嗎? 有時我真懷疑是不是這個緣故。外國人數學不好又懶得算,錢給出去就了事了,不會去管太多成本方面的問題;華人卻什麼都要算得精確仔細,就怕自己吃虧。我了解不深,這是就我跟一些在這邊待兩年以上的人聊天的心得。比如我先前以為像我這種年紀的人,在麥當勞工作可以領比較高的薪水(註: 澳洲和台灣不一樣,有規定超過幾歲的人薪水要超過多少,在麥當勞青少年工資就會比超過21歲的人低很多,印象中是十元以下),manager可能比較不願意幫我多排一點班,想不到他們基本上不太把這點列入排班考量,一切主要是看你的availability及能力;但若同樣情況套在華人開的餐廳或商店,他們一定會為了省成本而甚至不願意雇用我。之前我去一家華人餐廳面試(會去純屬意外,因為我是投履歷到日本餐廳,想不到老闆其實是華人),那老闆算得可精了,規定每天一定要扣十元薪水當"基本餐費",這樣員工不但得吃店裡的午餐或晚餐、喝店裡賣的礦泉水,成為另一批消費群,他也不必擔心若員工偷吃店裡的食物,會造成他的損失,一舉兩得。
接著我又看到小希那篇文章的回文中,有網友提到很想出國打工旅遊,那人是這麼說的:
"這樣忙碌甚至是漫無目的的方式過生活好無趣
失去了活力與快樂
我希望自己能藉由此趟澳洲打工之旅
真正發自內心 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老實說,出國前我也是這麼想,也很希望這趟旅行可以改變自己,但現在我發現,就像一些出國是為了練英文,但出國後照樣只交華人朋友、都不下工夫念英文的人,英文根本不可能進步一樣;同樣地,如果沒有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換一種角度看世界、努力為自己的生活作點改變,那麼出不出國根本沒差。
會這麼想是因為最近找工作遇到蠻多瓶頸,畢竟英文非native speaker的程度、自己沒車、又缺少各方面工作經驗的話,想找時薪17以上的工作不太容易。查工作資訊網站時,看到很多accounting的工作時薪五、六十起跳,我就忍不住後悔自己大學時沒修一下商科,連這種華人在這裡最常做的、薪水高的辦公室工作都沒機會應徵。但突然間,我又想到,自己當初不是打算在這裡體驗各種工作,比如餐廳服務生、酒吧女侍、旅館清潔工、農場採收員...等等,才來澳洲的嗎? 不也是因為我對賺錢至上的價值觀反感,希望自己不要變成那樣,才想到澳洲從基層工作做起、把工作當成enjoy life的手段,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嗎? 如果我這麼執著於薪水,不是和在台灣沒兩樣嗎?(當然我知道在澳洲賺比在台灣划算多了)
我可以說是因為沒有錢,想旅遊也沒辦法。但很多在台灣汲汲營營的人不也是因為想旅遊或享受人生,需要錢才這麼計較薪水或待遇的嗎? 所以歸根究柢,我還是應該多想想初衷、改變及調適自己的心態才對。
開始這麼想之後,我覺得比較輕鬆了。也突然意識到其實自己能待在澳洲的時間所剩不多,只剩十個月左右,要如何運用,讓它變得精彩難忘還是無聊平凡,全靠我自己。因此,我應該要趁這段工作還不忙的時候好好計劃一下下個月房租到期後的生活。這樣人生突然好像又有目標,過起來也充實多了。
- Jan 28 Mon 2008 16:25
一點小感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