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再生緣』
 
『孟麗君』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原作『再生緣』是與『紅樓夢』並稱「南緣北夢」的彈詞小說(即全篇都是七字韻文,可供彈唱的小說),出自清代才女陳端生的手筆。這部小說跟『紅樓夢』類似,結局都是後人續上的,不過陳端生寫作的過程曲折一些,約十八歲時動筆,寫到十六卷時,因為母親生病過世而擱筆,直到十二年後才重拾筆墨。這時的陳端生已經嫁為人婦,丈夫被科舉作弊案牽連,發放邊疆,到死都沒能團圓。寫作的環境和條件變了,心境和想法自然也不一樣,陳端生嘗遍生離死別,不再是當初那個無憂無慮、純粹為樂趣而寫作的少女,正如孟麗君已由黃花大閨女一躍成為當朝宰相,或許已不願,也不能照初衷走下去了。
 
花了一年完成第十七卷,陳端生便不再續寫(她又過了至少十年才過世),後來三卷,是可能與她有親戚關係的梁德繩依她開卷表明的態度(圓滿結局)來寫的,但這是不是陳端生所樂見的事,陳端生是不是寧願結局懸宕未明,就不得而知了。
 
 
女扮男,男扮女,本來就是人人愛看、百看不厭的情節。除了這種身份轉換本身就帶有趣味,也因為它能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因此,陳端生寫孟麗君女扮男裝,還當到宰相,並不新奇,新奇的是它與一般扮裝的故事不同。後者基本上免不了「一見鐘情」的前提,或兩方日久生情,不知情的一方誤以為自己有斷袖癖而煩惱的橋段,但孟麗君和皇甫少華第一次見面時,孟麗君已經是皇甫少華的「恩師」,不可能一見鐘情,之後兩人也沒產生什麼曖昧情愫,這就投下一個很大的變數:對皇甫少華始終「沒感覺」的孟麗君,還會放下事業,回復女兒身去嫁給他(還是三女共事一夫),做個孝敬公婆、平凡的家庭主婦嗎?



我個人覺得,陳端生最初寫『再生緣』時,動機應該很單純,只是想為『玉釧緣』寫部同人小說,給受了冤枉,無法和謝玉輝快樂廝守的鄭如昭一個圓滿的結局。在這樣的前提下,孟麗君能力再強,最終一定會步上衛勇娥和皇甫長華的後塵。可陳端生寫著寫著越來越捨不得埋沒了這個奇女子,又不好自打嘴巴,把開卷就點破的結局大翻盤,左右為難之下,才索性停筆不寫了。

的確,這是一個死胡同。孟麗君既然不那麼愛皇甫少華,渴望自由遨翔,就不可能改妝出嫁。但瞞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除了蘇映雪和梁丞相的問題有待解決,元成宗軟硬兼施的求愛,及皇甫少華步步進逼的行動,也無法讓她全身而退。到最後,如果孟麗君不愛上皇甫少華或元成宗,乖乖做「男人背後的女人」,鐵定會以悲劇收場。這是孟麗君的悲哀,也是所有古代女人的悲哀。(奇怪,我怎麼連看個喜劇都可以感傷起來啊?)

 
二、
 
據說,葉青原本要找李如麟合作一部武俠版的『孟麗君』,由李如麟演女主角,搭配葉青,後來這計劃不知怎地胎死腹中,李如麟後來是藉由和陳亞蘭合作『紅塵奇英』,實現了這個構想(該劇為楊麗花出資製作),葉青則回歸傳統,找來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才有了這部『皇甫少華與孟麗君』。
 
孫翠鳳曾在自傳中提到,劇團的當家小生到別家劇團演小旦,有「降格」的味道,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這次能順利合作,除了葉青在業界做人口碑好,也因為葉青與明華園有遠親關係(她說帶大葉青的是明華園一位阿姨)。結果,這個大膽嘗試獲得大成功,不但創下高收視率,這部戲也成為許多人認識並喜愛歌仔戲的「啟蒙劇」。回憶起這段往事,孫翠鳳在字裡行間也不禁流露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情。


(挑一張美麗一點的放~意外發現孫翠鳳有雙下巴!)
 
但,我得老實招供,剛看這部戲時,感想是失望居多。被一些網友奉為經典的「史上最美的孟麗君」,在我眼中怎麼看都像男人,即使是小旦的柔媚身段,依然有股揮之不去的陽剛味,顯得彆扭,造型也有點臃腫(是裡面穿太多層了嗎?)



相對地,葉青的皇甫少華無論造型(眼妝)還是氣質,都十分陰柔。以往聽學戲的朋友說葉青「娘」,我總是力辯到底,現在才發現,演氣質陰柔的角色,這傾向並不明顯也不突兀,若是演英挺雄壯的武將,某些場面就的確看得出濃濃的「女人味」。比如哀怨或無辜的神情、徬徨時的手部動作及轉身方式等,令我時常暗中捏一把冷汗,就怕少華一不小心就比麗君看起來更嫵媚。

 
此外,孫翠鳳的表演外放,不會夾膀(即手肘往身體靠),身段俐落,念台詞時音調較高(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腔調,聽起來很舒服),氣質飛揚跳脫,在在看得出外台/舞台影子,和其他電視演員的區隔很明顯。演起小生戲,是魅力十足,帥氣度滿點,在眼神的表達上就比較弱,細膩的內心戲或悲苦的場面,總覺得缺了什麼,與葉青的憂鬱哀怨細膩正好相反。不知道狄珊是不是也看出這個關鍵性的差異,安排劇本時,新版雖與1984年葉青版的孟麗君在架構、台詞、唱詞上大致相同,呈現方式卻很不一樣。舊版的孟麗君比較纖細溫柔,新版則偏剛強率性,從孟麗君離家出走前在自畫像上留詩一段就能看出。
 
言歸正傳,既然少華不太對,麗君不太對,楊懷民的皇帝也沒有網友形容的那麼帥,想來這部戲應該不是我的菜了,想不到才這麼想,自第七集起,整部戲(包括演員)便漸入佳境,劇情雖然不能說毫無瑕疵,但難得的是剪接俐落,石導演的運鏡和構圖都比過去更好,調性明朗,新加的情節讓故事豐富不少,人物無論戲份多寡,也都有血有肉,整體而言是值得推薦的佳作,令我又驚又喜。


(演衛勇娥的演員如果不是下巴突出,其實很有潛力,唱腔演技都很不錯)
 


(陳秀嫦發福不少,圓圓的好可愛)


(唐萍其實挺可憐的,是個痴心的傻女人。這演員演技挺不錯,有戲感)

三、
 
看到現在,越來越覺得狄珊其實最擅長喜劇及正面人物,寫起來駕輕就熟。她的喜劇(或走向悲劇收場前歡樂的前半段戲)總是熱鬧非凡,經典橋段俯拾皆是,尤其是鬥嘴戲,場場趣味盎然。筆下角色給人的感覺是溫暖的,可愛的,善良的,比如『蛇郎君』中的璧珠、青兒及阿香,比如『新七俠五義』中的展昭、雀兒、雨墨,比如這部戲中的崔扳鳳、歐陽俊、顧嬌兒。他們代表了人性良善正直的那部分,帶有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令人由衷喜愛,敬佩難忘。
 
因此,我實在不懂,狄珊明明不是寫悲劇的材料,情節往往鋪陳得太牽強,給人為悲而悲的感覺,為什麼不好好發展所長,反而要刻意寫那麼多悲劇呢?是因為悲劇比較深植人心,還是基於個人偏好?

 (劇中的老牌演員都演得很棒,選角也很恰當,比如上圖的太后。她講話也有外台味,不知道是不是外台出身?)

四、
 
歐陽俊是原作沒有的人物,在劇中,是皇甫少華打出娘胎就失散的雙胞胎哥哥,自從養母過世,就一直在江湖打滾,由此養成孤僻冷傲的性格。
 
這種外冷內熱,看似無情實則有情的憂鬱俠客,正是葉青最擅長的戲路,甫一出場,就幾乎把皇甫少華的光彩搶盡。大多時候,歐陽俊都不是用嘴來說話,而是用眼睛,用背影,用神態來說話,更加突顯了他的個人魅力。我好幾次為了歐陽俊,差點討厭起少華來,不懂為何明明是同一張臉,遭遇卻有雲泥之別?

 
歐陽俊是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他驕傲,從不把別人放在眼中,除了翠姨和母親,對誰都不假辭色,宛如獨行江湖的一匹狼。一場邂逅讓他對劉燕玉情根深種,不惜把無辜者(皇甫少華)拿來當作追求的籌碼,輕然諾(對彭公子),重私利(不顧劉燕玉的感受)。當唐萍依樣畫葫蘆,把這套用在他身上逼婚時,他因著驕傲不肯退讓,兼且對唐萍毫不客氣地冷冷刺傷,說與她過去的一切只是在逢場作戲,她於他而言,與那些青樓女子無異。
 
但,這個自私又冷酷的歐陽俊,也有柔情。從翠姨口中得知身世後,翠姨問他會不會與皇甫家的人相認,他只淡淡一笑,說:「他們根本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又何必相認?」他又說,「我姓歐陽,是歐陽敏的親生兒子,這段身世,出自妳口,聽入我耳,永遠埋藏心底,再也不會有第三個人知道」。

 
對一切,歐陽俊看得很開。他對老天,對母親,對幸福的弟弟沒有怨恨,只有感傷。他說「露水吟吟花一枝,人生好似無題詩,千古荒塚若埋怨,徒惹花露笑人痴」。就算被傷得體無完膚,歐陽俊仍堅持活得瀟灑。他可以為佔去所有幸福位置的弟弟犧牲一切,所求的,不過是在離去前,短短的一次相會。
 
我原本不懂,為什麼歐陽俊可以心胸這麼狹窄,又這麼開闊,可以這麼自私,又這麼無私。看到顧嬌兒的回憶我才懂了,原來這一切都不是矛盾。驕傲只是自卑的另一種呈現而已,就像虛張聲勢的孔雀,他傷害別人,是為了保護自己。歐陽俊一直介意著童養媳的逃走,這就和父親在人生中的缺席一樣,意味著自己不夠好。對劉燕玉的強硬與執著,或許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只是在追逐那份逃離的愛罷了。
 
偏偏無論是令他傾心的對象,還是當年逃走的未婚妻,都沒有多餘的愛分給他。我多麼希望顧嬌兒能把對皇甫少華的思慕,轉移到歐陽俊身上啊。

 
顧嬌兒是除了孟麗君之外,全劇最令我欣賞的女性角色。我喜歡她毫不忸怩作態的行事作風,也喜歡她暖人心脾的溫柔。她讓我想起『蕭十一郎』的風四娘,雖然在個性上有許多不同,對感情的執著和無保留,卻是一致的。豪爽俠義如她,一定能讓歐陽俊走出冰封的殼,多情的歐陽俊,也一定能填補她內心的寂寞。為什麼狄珊這次竟忍心讓他們重逢,相識,卻錯過了呢?
 
以往狄珊的喜劇,往往會錦上添花,用牽強的巧合來為失戀的角色湊對,『周公與桃花女』的彭剪與多兒就是如此。因此,我以為顧嬌兒與歐陽俊的婚約,又是狄珊的一番「美意」。想不到,歐陽俊的確移情別戀愛上顧嬌兒沒錯,顧嬌兒卻不肯接受這份愛,兩人最終還是各奔東西。這樣的發展或許比較合乎現實,卻令我深深感傷。我寧願期待有一天,歐陽俊能找到顧嬌兒,用真情感動她,一同隱居在梅虹莊,終於找到那份追求已久的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