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午吃飯時,媽饒有感觸地說:「那些表面上快樂的人,實際上可能一點也不快樂。」原來,她認識的一個朋友,儘管家裡非常有錢(有錢到媳婦生一個孫給一百萬),外表也十分開朗,像是過得無憂無慮,其實和丈夫常有摩擦,還自殺未遂過兩次。
我同意媽的觀點,國中時我就深刻體認到這一點了。那時班上有幾個很皮的男生,沒事就愛呼朋引伴,笑鬧不休,沒一刻正經,令班長風紀股長大傷腦筋。原以為這就是他們的「天性」,想不到後來有機會私下聊天,才發現他們收起笑容,並不比別人開心多少,根本不是什麼天生的開心果。很多人出身自不健全的家庭,有的父親醉後會打他和母親,因此他立志趕快長大賺錢,好搬出烏煙瘴氣的家;有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就過世,他對母親唯一的印象,只有一通問好的電話。
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時,我第一次深刻體認到,眼睛所見不見得代表事實。一個人呈現出來的樣貌,是可以依個人意願來變化的,就算是表面上再不具心機的人,或許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心事與血淚。
所以說,人生在世,追求什麼呢?追求表面上的光鮮亮麗,幸福美滿,讓眾人稱羨仰慕,崇拜效法?哥哥張國榮去世後,一直有人談及這個名字便跌足長嘆:「他這個人就是追求完美(言下之意是太不知足),這樣一個天之驕子,美貌、才華、名聲、財富、地位,通通都有了,為什麼還要做傻事?」
但他們不知道,哥哥的確有了很多東西,但他沒有真正的快樂。
武俠界的鬼才古龍,靠著一支筆紅遍江湖,金錢、美女、掌聲,樣樣不缺,但他依舊寂寞,依舊空虛,依舊要靠酒色來填補這份空虛和寂寞。而不少教人如何活得幸福快樂的勵志書籍,那些被許多人視為人生導師,名利雙收少年有成的作者,也往往在開篇說上一句:「很多人以為我應該非常快樂,我自己也這麼以為,但事實上,我一點也不快樂。」
所以說,快樂不見得會隨金錢而來,金錢卻有相當的比例是在快樂時悄然而至。若為了追求金錢失去快樂,更是得不償失。當然,金錢非萬能,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這話說得一點不錯,但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真的沒有錢,活不下去,而是我們自己在跟自己過不去:嫌錢賺得不夠多,嫌生活過得不夠享受,嫌自己活得不比別人更好。
看過一個Soho族在部落格發表的一段文字,覺得很有意思。詳細記不得了,大意是說,他在家接案子,賺的錢雖然不比天天上班通勤的朋友多,但朋友沒日沒夜加班應酬所付出的健康成本,隨之而來的醫藥費,及為了減壓而大肆血拚的消費,加加減減卻正好與之相抵。那麼,他何苦去淌這場渾水? 再想想我們賺錢是為了什麼,無非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但結果若是相反的,還值得我們去做嗎?運氣好的人,或許辛苦熬個幾年便能享享清福;運氣不好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橫禍或絕症,就能迅速奪走他們的性命,到那時,別問他們得到了什麼,光是問他們一生中可曾留下什麼,就足以把一票人問得啞口無言。
我想起打工度假在國外遇到的歐洲背包客們。他們和亞洲,尤其是台灣背包客最大的不同,是把生活品質放在首位,不怎麼在乎盤纏的問題。到了國外第一件事,台灣人首要之務便是找工作,非得先存幾個月的錢才肯安心,歐美人則不同。他們一定先好好放鬆自己,體驗異國風土人情,享受海邊的陽光,公園的青草地,酒吧的熱鬧喧囂,直到盤纏差不多散盡,才開始考慮工作的事。而一旦錢存得夠了(標準又和台灣人不同),便辭掉工作開始旅遊,當真如閒雲野鶴一般,羨煞我這個已被功利主義洗腦的台灣人。
早上阿媽打電話來,和媽略有爭執。原因是樓下停車位旁有一株小樹,經常落下略帶黏性的果實或鳥糞,沾到車頂,或者樹葉到處亂掉,清理煞費時間,惹來該停車位租戶的抱怨,要我們找人把小樹鋸掉。由於媽不贊成,阿媽覺得自己有責任,每晚都睡不安穩,生怕鳥又去亂大便,隔天一早就去樓下幫忙清理。好在反對鋸樹的還有另一位親戚,媽不算獨排眾議,還不致於招來太多非議的眼光。
我問媽:「如果租戶真的嫌麻煩,退租不就好了。其他收租金的親戚有差這筆錢嗎?他們的生活會因此比較差嗎?」(租金由幾個親戚及阿媽平分)媽嘆了口氣,像在笑我的天真:「錢只有嫌少,那有嫌多呢?」
說的也是。幾年前參加旅遊團認識的一個阿姨,家裡可有錢了,大安森林公園以前就是她娘家的。加上丈夫與她門當戶對,婚後依然不愁吃穿,生活優渥,到孩子都快出社會了還沒工作過(也沒有必要)。但這樣一個人,竟跟女兒一樣,都覺得自己「窮」,為什麼呢?很簡單,她女兒的同學有的是阿拉伯王族,出門搭直升機,家裡有超大游泳池,房子輝煌如皇宮;有的資產數之不盡,別墅庭園多如繁星。她當然覺得自己窮。富有,也是有分等級的嘛。
想當然爾,她並不快樂。
媽跟我分享另一個見聞:她騎腳踏車經常路過的一處地方,有一棵樹幹粗大,枝葉繁茂,少說也長了幾十年。某天她發現樹被砍得只剩短短一截,一問之下,原來隔壁一間店的老闆娘嫌樹葉經常落下,清掃麻煩,便打電話要市公所的人過來「處理」。而政府平時振臂呼籲要民眾多種樹,遇到這種情況,卻沒有多加宣導,反而「阿莎力」地把樹直接鋸了。媽說,就算那是老闆娘自家的樹,政府也得設法柔性勸導,何況那是公有地的樹,根本沒必要因她的抱怨而鋸掉啊!十幾年的艱辛長成,就因為一句話而毀滅。一棵樹,終究敵不過一袋錢。
換作是我,我寧願少賺那筆停車費,也要設法留住那棵小樹;寧願多花一筆清理費,也要讓那棵大樹繼續成長。只可惜,很多人,或許是大多數人,想法都跟我不一樣。
因此又回到那個老問題,究竟追求的是什麼呢?是數也數不盡用也用不完的金錢,還是一縷清風,一彎明月,一點清靜,一份心安?
我同意媽的觀點,國中時我就深刻體認到這一點了。那時班上有幾個很皮的男生,沒事就愛呼朋引伴,笑鬧不休,沒一刻正經,令班長風紀股長大傷腦筋。原以為這就是他們的「天性」,想不到後來有機會私下聊天,才發現他們收起笑容,並不比別人開心多少,根本不是什麼天生的開心果。很多人出身自不健全的家庭,有的父親醉後會打他和母親,因此他立志趕快長大賺錢,好搬出烏煙瘴氣的家;有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就過世,他對母親唯一的印象,只有一通問好的電話。
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時,我第一次深刻體認到,眼睛所見不見得代表事實。一個人呈現出來的樣貌,是可以依個人意願來變化的,就算是表面上再不具心機的人,或許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心事與血淚。
所以說,人生在世,追求什麼呢?追求表面上的光鮮亮麗,幸福美滿,讓眾人稱羨仰慕,崇拜效法?哥哥張國榮去世後,一直有人談及這個名字便跌足長嘆:「他這個人就是追求完美(言下之意是太不知足),這樣一個天之驕子,美貌、才華、名聲、財富、地位,通通都有了,為什麼還要做傻事?」
但他們不知道,哥哥的確有了很多東西,但他沒有真正的快樂。
武俠界的鬼才古龍,靠著一支筆紅遍江湖,金錢、美女、掌聲,樣樣不缺,但他依舊寂寞,依舊空虛,依舊要靠酒色來填補這份空虛和寂寞。而不少教人如何活得幸福快樂的勵志書籍,那些被許多人視為人生導師,名利雙收少年有成的作者,也往往在開篇說上一句:「很多人以為我應該非常快樂,我自己也這麼以為,但事實上,我一點也不快樂。」
所以說,快樂不見得會隨金錢而來,金錢卻有相當的比例是在快樂時悄然而至。若為了追求金錢失去快樂,更是得不償失。當然,金錢非萬能,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這話說得一點不錯,但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真的沒有錢,活不下去,而是我們自己在跟自己過不去:嫌錢賺得不夠多,嫌生活過得不夠享受,嫌自己活得不比別人更好。
看過一個Soho族在部落格發表的一段文字,覺得很有意思。詳細記不得了,大意是說,他在家接案子,賺的錢雖然不比天天上班通勤的朋友多,但朋友沒日沒夜加班應酬所付出的健康成本,隨之而來的醫藥費,及為了減壓而大肆血拚的消費,加加減減卻正好與之相抵。那麼,他何苦去淌這場渾水? 再想想我們賺錢是為了什麼,無非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但結果若是相反的,還值得我們去做嗎?運氣好的人,或許辛苦熬個幾年便能享享清福;運氣不好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橫禍或絕症,就能迅速奪走他們的性命,到那時,別問他們得到了什麼,光是問他們一生中可曾留下什麼,就足以把一票人問得啞口無言。
我想起打工度假在國外遇到的歐洲背包客們。他們和亞洲,尤其是台灣背包客最大的不同,是把生活品質放在首位,不怎麼在乎盤纏的問題。到了國外第一件事,台灣人首要之務便是找工作,非得先存幾個月的錢才肯安心,歐美人則不同。他們一定先好好放鬆自己,體驗異國風土人情,享受海邊的陽光,公園的青草地,酒吧的熱鬧喧囂,直到盤纏差不多散盡,才開始考慮工作的事。而一旦錢存得夠了(標準又和台灣人不同),便辭掉工作開始旅遊,當真如閒雲野鶴一般,羨煞我這個已被功利主義洗腦的台灣人。
早上阿媽打電話來,和媽略有爭執。原因是樓下停車位旁有一株小樹,經常落下略帶黏性的果實或鳥糞,沾到車頂,或者樹葉到處亂掉,清理煞費時間,惹來該停車位租戶的抱怨,要我們找人把小樹鋸掉。由於媽不贊成,阿媽覺得自己有責任,每晚都睡不安穩,生怕鳥又去亂大便,隔天一早就去樓下幫忙清理。好在反對鋸樹的還有另一位親戚,媽不算獨排眾議,還不致於招來太多非議的眼光。
我問媽:「如果租戶真的嫌麻煩,退租不就好了。其他收租金的親戚有差這筆錢嗎?他們的生活會因此比較差嗎?」(租金由幾個親戚及阿媽平分)媽嘆了口氣,像在笑我的天真:「錢只有嫌少,那有嫌多呢?」
說的也是。幾年前參加旅遊團認識的一個阿姨,家裡可有錢了,大安森林公園以前就是她娘家的。加上丈夫與她門當戶對,婚後依然不愁吃穿,生活優渥,到孩子都快出社會了還沒工作過(也沒有必要)。但這樣一個人,竟跟女兒一樣,都覺得自己「窮」,為什麼呢?很簡單,她女兒的同學有的是阿拉伯王族,出門搭直升機,家裡有超大游泳池,房子輝煌如皇宮;有的資產數之不盡,別墅庭園多如繁星。她當然覺得自己窮。富有,也是有分等級的嘛。
想當然爾,她並不快樂。
媽跟我分享另一個見聞:她騎腳踏車經常路過的一處地方,有一棵樹幹粗大,枝葉繁茂,少說也長了幾十年。某天她發現樹被砍得只剩短短一截,一問之下,原來隔壁一間店的老闆娘嫌樹葉經常落下,清掃麻煩,便打電話要市公所的人過來「處理」。而政府平時振臂呼籲要民眾多種樹,遇到這種情況,卻沒有多加宣導,反而「阿莎力」地把樹直接鋸了。媽說,就算那是老闆娘自家的樹,政府也得設法柔性勸導,何況那是公有地的樹,根本沒必要因她的抱怨而鋸掉啊!十幾年的艱辛長成,就因為一句話而毀滅。一棵樹,終究敵不過一袋錢。
換作是我,我寧願少賺那筆停車費,也要設法留住那棵小樹;寧願多花一筆清理費,也要讓那棵大樹繼續成長。只可惜,很多人,或許是大多數人,想法都跟我不一樣。
因此又回到那個老問題,究竟追求的是什麼呢?是數也數不盡用也用不完的金錢,還是一縷清風,一彎明月,一點清靜,一份心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