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部分照片來自張衛健吧。

『龍兄鼠弟』是香港無線1993年的電視劇,由萬梓良、張衛健、朱茵、陳法蓉主演,也是後來無線當家花旦宣萱的處女作。雖然宣萱在劇中演的是萬梓良的女友,張衛健則夾在朱茵和陳法蓉間難以抉擇,現實中兩人卻因這部戲擦出火花,交往兩年才因性格不合、經濟等因素而分手。
 
因為年代久遠,關於這部戲的資料不多,找了半天,只在一些文章裡看到隻字片語,透露它當年的收視率並不好,讓當時正逢電影票房失利的張衛健,從當紅炸子雞跌落谷底,整整一年沒有任何工作。對此,我不太能理解。這部戲的節奏雖然稱不上明快,卻也絕不歹戲拖棚;劇情穩紮穩打,無論寫情還是說理,都能做到合情入理,令人信服;演員的表現也經得起檢驗,幾位主角外表養眼(呃……萬梓良勉強算啦),演技也很亮眼,包括新人宣萱。既然編導演整體水準都高,值得一推,為什麼觀眾還不買帳呢?
 
唯一想到的可能,大概是──主角並不如世俗所期待的,是個救苦救難的「英雄」,反而是令人頭痛的「瘋子」吧。



(一、擇善固執)
 
萬梓良飾演的雷文鳳,小時候目睹母親在被醫生判定死亡後,仍然表現出生命跡象,但包括他父親在內,每個人都不願意相信他這個小孩子,認為他在胡說八道。結果,他母親就這樣被活活「火葬」了。雷文鳳自此認為:只要是正確的事,就不要理周遭的看法,就算別人全都反對,他也要堅持到底。
 
即便後來變成美國首屈一指的腦科名醫,這樣的觀念依然如影隨形,因此,他雖然醫術高明,大多數人卻對他敬而遠之,把他當作瘋瘋癲癲的危險人物。這也難怪,畢竟他所做的每件事,都驚天動地:他會把自己反鎖在手術室48小時,搶救一具屍體;會偽造簽名,把拒絕動手術的病患送上手術台;也會把還沒通過認證的特效藥,擅自用在病人身上。
 
這些行為乍聽之下,都荒謬到家了,只有腦筋不正常的人才做得出來。但雷文鳳的解釋也有理:「死亡」的定義,一直隨醫療進步在不斷修正,過去認為已經死亡的人,從今天的醫療角度來看,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當醫生是為了救人,不是眼睜睜看著人死。病患不肯簽手術同意書,等於是企圖自殺,因此他阻止對方輕生,並沒有錯。再者,搶救病人一刻也拖不得,既然已經做過多次實驗,證明藥有效,其他「繁文縟節」當然可以先跳過,以救人為優先。
 
雷文鳳的動機和出發點都很對,也是出於一片善心,但是在他眼中,生命只有「生」和「死」的區別,卻忘了人活著,也需要道德與尊嚴。對心跳停止的病患,醫生可以用電擊來刺激他恢復心跳,但電擊也會把病人弄到皮開肉綻,痛苦不堪。有些家屬不忍見親人受苦,選擇放棄搶救,讓病人保持尊嚴,平靜地走。或者有些病人因為年老體衰,不堪一再治療的折磨,選擇回家安渡餘生。將這種自由與權利剝奪,反而是一種殘忍與不尊重。

 
當然,這個論點也可以被挑戰:既然如此,那些生意破產、走投無路、精神受挫、活得很累,再也不想活下去的人,為什麼不能選擇跳樓臥軌上吊跳海吃安眠藥,為什麼社會還要花這麼多人力物力來阻止他們?為什麼幫助染上絕症、痛苦不堪的妻子自殺,丈夫要因此獲罪?這不是兩相矛盾嗎?若我們考慮到他們輕生可能只是一時衝動,再怎麼看似絕望的處境,都可能有奇蹟出現,為什麼不能把這點套用在上述的例子?
 
這些問題都沒有解答,大概也找不到解答。與人相關的問題,本來就是如此。因為人生太複雜了。「活著」很簡單,只要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但「怎麼活著」,卻考驗著人的智慧。裡面牽扯到的道德和倫理問題,千糾百結,就算是最聰明的人,也理不清。正是因為如此,才要訂定一套大家都認同的標準,也就是法律,來規範人的生活。它難免有漏洞、矛盾、不足,但至少能給人一個行為依據,不致於沒頭沒腦地橫衝直撞,不知所從。
 
因此,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雷文鳳的所做所為或許是對的,從「社會整體」的角度觀之,他卻大錯特錯。凡事當然都有例外,但若只考慮例外,專走偏鋒,就會影響大多數人的權益,這是群體社會所不能容許的。為了達成最大多數人的幸福,只能犧牲少數。說來殘酷,卻是事實。沒有任何一個決定能滿足所有人,也沒有任何一個決定能讓所有人都活得很好。或許這本來就是天理所在,否則也就不會有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準則存在了。
 
那些開除雷文鳳的院長、董事會,排擠他的人們,嘴臉固然可惡,但不顧體制,一意孤行又我行我素的雷文鳳,何嘗沒有半點錯。當他把手術室鎖起來搶救死人時,另一個急需手術的病人可能因此而死;當他偽造簽名或擅用私藥來強迫治療時,可能仍得面對病人的不治,及後續接踵而來的法律追訴責任,及病人家屬的精神安撫等問題。整間醫院都要為此付出代價,非同小可──體制可能因此陷入一片混亂,一發不可收拾;醫院內的員工可能因此面臨失業;許多病人可能因此錯失治療良機。
 
而這些,都不是「擇善固執」這簡單的四個字,能一語帶過的。
 

 
(二、追日者)

比起『龍兄鼠弟』,另一個劇名『追日者』,其實更能表現這部戲的主旨。它講的就是不顧一切追逐理想的故事;雷文鳳,就是神話裡追日的夸父。他畢生都在追逐一個高不可攀的目標,看起來不切實際,大家也都認為他是瘋子,認為這種行為愚不可及、不自量力,但他到死都沒有後悔過。在他看來,那些無視正義公理淪喪,什麼都不做就說無能為力的人,才是瘋子。
 
看雷文鳳一再「大義滅親」,把大家鬧得雞犬不寧,甚至把父親活活氣死,朋友情人都開始怕他、遠離他,我心裡很矛盾,不知道該敬佩他,還是指責他。一方面,我覺得人生需要妥協,不是每件事都這麼非黑即白,沒有轉寰餘地。要求大家都是聖人,只是無意義的精神潔癖。另一方面,我又覺得,就是因為大家都妥協,大家都只想安安穩穩地生活,膽小怕事,自掃門前雪,才會使道德正義蕩然無存,是非對錯變得模糊不清。


 
這一段讓我感觸很深,因為我媽也是雷文鳳那種急公好義的人,什麼事都要插手管上一管,理上一理,為別人擔很多心,卻總是碰了一鼻子灰。比如我們家樓下社區,被住戶和外面的人停滿機車,橫七豎八地擋住路,媽擔心一旦發生火災,不但住戶逃生不便,消防車也進不來,因此若見到有人亂停車,就上前勸阻他們。此外,有些鄰居為了貪額外空間或一時方便,將鞋櫃,甚至腳踏車停放在樓梯間,媽也基於同樣理由一一去勸。結果這些人怨聲載道,將媽視為眼中釘,經常找媽麻煩,有一陣子我們家烏煙瘴氣,為了這些事不知吵了多少架,當時真的很煩。我們異口同聲要媽別再管人家閒事了,否則火災沒發生,我們說不定已經先被黑道給痛毆一頓。
 
其實,我心裡也知道媽才是對的,姑息和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怕惹禍上身,路見不平都不敢置喙,到頭來受害的仍是自己。但是,為了維持眼前的平靜假象,我還是會選擇視而不見。說起來,也真夠悲哀的。
 
因此,雷文鳳於我,就像太陽於夸父,崇高,刺眼,又遙不可及。只是,我連夸父那種追逐的傻勁也沒有,只能望之興嘆而已。
 



(三、黑灰白) 

雷文鳳在劇中提出一個「黑灰白」理論,我覺得很有意思。
 
一開始,大家都對壞人深惡痛絕,發誓要討回公道,這是絕對的黑色;上了法庭,發現壞人有一手遮天的本事,能請最好的律師替他講最高明的謊話,沒背景的小老百姓根本拿他沒輒,於是漸漸開始退縮。後來發現壞人又老又病,表現得愧疚無比,說不定還會反過來同情他。這時,他就從黑色變成了灰色。要是這人拿一筆錢出來補償,或者捐錢做善事,甚至就把他「漂白」,既往不咎了。
 
劇中的鄭登(鄭則仕飾)就是如此。看前半段時,我也跟陸阿彩(張衛健飾)一樣,覺得抓人去坐牢,目的是懲罰,他既然深受良心苛責,滿身病痛,二十多年來躲在房裡不敢出門,家中唯一子孫又那麼不爭氣,代表老天有眼,用另一種型式讓他受報應,這就夠了,何必一定要逼他去自首,讓他受法律制裁。他不也說了,堅持不認罪,是為了不連累當初幫他埋屍滅跡的哥哥,不是為自己。反正人死不能復生,就算要他們兄弟償命又如何,父親也不會回來了。日子總要過下去,總不能一輩子停留在過去,停滯不前嘛。

 
但是,隨著劇情演變,我的想法也有所不同。看清鄭登的真面目後,才知道他只是用眼淚和困境來博取同情,說到底,他是最自私的。只要死的不是自己,犧牲什麼都無所謂。尋死覓活只是煙霧彈,他根本沒有勇氣扣下板機。他的軟弱和怕死,使他願意無限次地傷害別人。直到最後關頭,他都要爭,都不肯認罪,當真是「死不悔改」。對照他因良心不安,一時衝動,主動對陸阿彩抖出一切,從而引出這整件事,真是無比諷刺。實在不知他所為何來?
 
雷文鳳的下場,最令我難過。我怎麼也想不到,他會為自己安排一個這樣的結局。我一直覺得他將陸阿彩的父親,與自己的母親重疊在一起,因為不忍心見他們在別人的漠視下,孤零零冤死,因此無論如何也要討回公道。但他所做的一切,不全然是為了這個單一事件,也為了它背後所代表的正義。因為對這件事的置之不理,代表了對正義公道的置之不理。
 
他就像殺身成仁的革命鬥士一樣,寧可用自己的血,來爭取最後一點喚醒世人的希望。
 
我們可以笑夸父傻,拿僅有的一條命,來追逐毫無勝算的事。但世上若沒有半個像夸父的傻子,不也挺悲哀的嗎?
 

 
(四、編劇)

我喜歡這部戲,因為它不是一個傳統面譜化了的故事,讓理想化的好人,去對抗妖魔化的壞人。有些設定固然誇張不合理,像是鄭登在前半段避門不出,中後段卻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各個場合,使前半的神秘像在對觀眾故弄玄虛,雷聲大雨點小。但整體而言,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有缺點,也有優點,沒有完美無缺的聖人,也沒有天良喪盡的魔鬼。很多東西值得思考,但又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導演將整個故事用紀錄片的形式呈現,乍看以為是真實事件改編,觀看時心態自然比較嚴肅。但編劇並沒打算讓觀眾從頭沉重到尾,「龍兄」雷文鳳專門讓觀眾思考,「鼠弟」陸阿彩就負責搞笑和談情說愛,調劑氣氛,使全劇因此輕鬆溫馨不少。


 
我最佩服編劇寫陸阿彩與皓皓(朱茵飾)、凱棉(陳法蓉飾)這段三角戀的功力,竟能不落俗套,讓每段感情都進展得順暢自然,且理所當然。因此,我既能理解皓皓最初想自由去飛的心情,也能理解陸阿彩對凱棉口是心非的考量。最初其實我是希望陸阿彩和凱棉在一起的(很少看到老梗的歡喜冤家鬥嘴鬥得這麼清新有趣),但後來又發現真正適合他的其實是皓皓。因此,難得我看三角戀,不但沒看到抓狂砸電視,還很喜歡三個主角,對他們之間的關係,頗為同情、感動哩。
 


 
(五、演員)

不知為什麼,以前我對「萬梓良」這三個字的印象,一直很差,就是不喜歡他。直到看了『胭脂扣』,又看了他早期在亞視和哥哥張國榮合作的『太極張三豐』及『浮生六劫』等戲,才發現他其實是個很優秀的演員,能夠駕馭各類角色。他外型雖然不是挺搶眼,卻很搶戲;眼睛雖然不是挺漂亮,卻炯炯有神,不怒自威。漸漸地,我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現在他已經是我最欣賞的演員之一。
 
據說,他的演技向來以「肉緊」(極度投入)著名,看他演這部戲,真會以為他私下也患有躁鬱症,好像隨時都那麼神經兮兮似的(若雷文鳳不是這副德性,表現出冷靜穩重的樣子,說不定說出來的話會比較有說服力,也不會被視為瘋子)。


 
與他相比,張衛健的演出是另一種神經質。他最早的念白方式,跟現在其實很不一樣,說話方式都很正常,不會劈哩啪啦冒出一大串無厘頭的台詞。而這部戲中的陸阿彩,就我的觀察,應該是後來那種「碎碎念張氏風格」的濫觴,可以見到很多後期演出的影子。不過,演法當然沒那麼誇張,對角色的投入程度也不可相提並論。看了會很令人感慨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曾經,張衛健也會設法讓自己化身為每個角色,而不是用強烈的個人風格去同化他們,因為重視喜劇層面的表演,反而忽略了角色內心世界的經營,使演技流於表面。
 
因此,作為一部懷舊作品,這部戲是對張衛健有興趣的人必看之作。對他沒興趣的人,也可作為認識他的起點,了解他原來還有搞笑之外的另一面。尤其他在這部戲的髮型,是我看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到中後期有一陣子陸阿彩的打扮沒那麼土,看上去更是美男一名。特別是瀏海披散在額頭上,綁著繃帶的樣子,常讓我忍不住盯著鏡頭發花痴(爆)。


 
至於其他三位主要女角,也都很出色,梅蘭竹菊,各勝擅場。朱茵的聲音最好聽,清脆悅耳;宣萱的角色最有挑戰性,初出道的她便掌握得很好,駕輕就熟的表現根本看不出是第一次演戲;陳法蓉的演出最討喜,她表演幅度廣,無論是正經八百的職場女性,還是活潑開朗的男人婆,都演得活靈活現,跟張衛健在一起,就像一對活寶,我最愛看他們兩個的戲了。



放個經典片段給大家看看,很感人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