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歐美電影 (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照片出自這裡

晚上和姐一起看"Almost Famous"(成名在望), 因為她最近才知道凱特哈德森是歌蒂韓的女兒, 因而對她產生莫大興趣, 問我知不知道她長什麼樣子, 而我手邊正好有一捲在英國買的"Almost Famous"(because of Billy Crudup), 姐聽了就迫不及待想看, 不過因我之前都忙著看"魔戒三"及"星戰", 因此直到今晚才有空實現她這個願望。

我本來以為自己最近英文已經進步不少, 看"魔戒三"幕後花絮時大都不需要字幕就能聽懂, 想不到還是學不到家, 很多單字都不明字義, 看英文字幕看得很吃力,因此看完只懂個大概。不知是否因此, 並沒想像中感動, 反而覺得故事挺好預料的。看來改天還是得找中文版來看看, 弄懂每句台詞, 才有可能抓到它真正的感動。畢竟這是得過金球獎的影片, 劇本應該不會差到那去才對... 

總之, 這部片大致在說七零年代一個搖滾團體Stillwater的故事(不清楚是否改編自真人真事), Billy Crudup演的就是團中最有份量的吉他手(?), Patrick Fugit(天啊!他跟我同年同月生!!)演的William Miller則是個天才少年, 受離家的姐姐影響而對搖滾樂產生興趣, 並成了樂評, 為了採訪Stillwater而跟他們一同出外巡迴演唱, 同時邂逅了一群Stillwater的忠實粉絲, 並對其中一位化名Penny Lane(凱特哈德森飾)的女孩產生了情愫。但Penny Lane和Russell保持著一種曖昧的交往關係, 讓這趟旅程變得複雜起來... 



看到片中William那緊張過度到近乎神經質的媽媽, 我和姐第一個聯想到的都是媽, 他媽要求他巡迴途中一天要打兩次電話, 以及會霹靂啪拉跟接她電話的人說一大堆教等等, 都跟媽雷同到有點嚇人~~~我立即想到在英國的奪命連環call...當時連一向對媽印象很好的Chiho都嚇到了說-__-|| 



話說回來, Billy Crudup在劇中留了鬍子, 就外型講,比不上"大智若魚"及"Sleepers", 但我很喜歡他演的Russell, 也喜歡他和William那種跨年齡的友誼;



William在片中看起來超天真無邪的, 甚至有點呆(很多表情都有這種感覺), 但他的個性還蠻令我欣賞的, 一個默默守候自己喜歡的女孩的少年郎...



至於凱特哈德森, 說真的, 她甜美的笑容非常有魅力, 而且就某些角度來看, 感覺和許瑋倫很像, 因此每次看到她露出笑容時我都覺得好怪...但覺得她美的好像只有我, 姐就說她覺得凱特哈德森沒她想像的那麼美, 臉稍圓了點什麼的... 


參考文章:http://blog.yam.com/cinemahead/article/5976188 (這篇寫得很不錯,看了之後會想把片子拿出來重溫一遍~)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昨晚回到家已經很晚,我還是忍不住放「Star Wars」幕後花絮來看(昨天下午去租的,也順便租了三部曲回家),本以為內容不多,想不到看到半夜兩點多還沒看完,剩下的只好留到下次再看,先去睡覺再說了…

之前我看影評寫說看了「魔戒」會覺得「星戰」就像小孩子的把戲,還感到很得意開心,但看了「星戰」無比艱辛的籌畫和拍攝過程介紹後,就覺得自己不該這麼想。不管是「魔戒」、「Titanic」還是「星戰」,只要是導演抱著夢想拚命拍出來的,都該得到應有的肯定和鼓勵才對…幸好,這幾部花鉅資拍出來的、籌拍之初沒多少人看好的片,都能在這樣的熱情下交出亮眼的成績單,成為影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讓我深深覺得只要肯付出,沒什麼做不到的事…

還以為「魔戒」的拍攝已經很艱辛了,想不到「星戰」的拍攝環境更惡劣。由於1970年代根本不盛行科幻片,一般大眾傾向看寫實、悲觀的電影,因此George Lukas光找投資者就找了很久,沒什麼人相信這種片會賣座。開拍後也一樣,他們不但在沙漠遇到五十年來第一次的大雨(拍續集時也在挪威遇到五十年來最大的風雪)、拍攝時技術問題不斷(畢竟當年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一切都要自己摸索。而要求高的George Lukas也對「玩偶裝的外星民族」不甚滿意),還因拍攝進度不斷延後,遭到出資的Fox公司不斷施壓,George Lukas也壓力大到高血壓,前景一片黯淡,淒慘到不行…看他們那種拍攝狀況,感覺真的超恐佈!但George Lukas蠻有遠見的,在電影上映前就發行一些T恤之類的周邊產品,又出漫畫及小說等吸引科幻迷的注意,因此電影雖然只有37家戲院上映,卻造成空前轟動,包括PJ、詹姆斯科麥隆、史帝芬史匹柏等響譽全球的大導演都深深為它傾倒,片中的模型拍攝技術也直接間接地影響到往後許多電影的製作(尤其George Lukas自己成立的公司更是引領潮流),對電影界影響深遠,令我看得熱血沸騰…它真是一部劃時代的鉅作啊…(呵,不過看到PJ受訪,感覺真的好怪,像在看「魔戒」幕後花絮一樣。裡面也有很多「魔戒」的畫面)

我覺得看「星戰」會比看其它任何一部電影更能激勵我,因為不管是籌畫還是後製,都是從無到有地摸索出來的,在連個人電腦都沒有的七零年代,用的都是土法煉剛的陽春拍法,卻能拍出直到今天都不覺遜色的效果(除了玩偶裝外星人),讓我覺得就算自己毫無背景地拍片,只要有熱情,就有可能成功…說真的,看他們成功,我好感動喔…(那些當年看不起這部片而不願投資、不願讓它上映、不願跟它簽周邊商品約的公司,一定都悔不當初吧,想到就好爽。不過要具有這種遠見和孤注一擲的「賭性」畢竟需要視人眼光和莫大勇氣…)

Anyway,這個2004年的Documentary收錄不少George Lukas和演員們的專訪,看他們現在蒼老的模樣,對照當年畫面,真令人不勝欷歔(那個概念畫家都老到講話一直抖了)。如果「魔戒」真如PJ說的,25年後才要再出週年紀念版,大概也會是這種情形吧。話說回來,我覺得Mark Hamill年輕的樣子真的越看越帥說~~他的長相有一種天真結合正直、慧黠的氣質,從試鏡畫面就可看出他是最適合的人選(當年好像也有不少當紅明星在爭取那三個主要角色),在眾多試鏡者中顯得特別耀眼、引人矚目,哈里遜福特也是。莉亞公主就還好,因為她講話時總是會提起肩,看起來龜龜的…真不敢相信她當年才19歲,是三人中年紀最小的。她看起來比24歲的Mark Hamill老、和33歲的哈里遜福特差不多年紀說…不過他們老了之後感覺就變得比較平均,年紀最大的哈里遜福特反而看起來比Mark Hamill年輕多了…(不知為何,Mark Hamill的臉變得有點坑坑洞洞的。但他的臉一點都沒變,還是很可愛。呵,雖說稱一個55歲的老人「可愛」好像不太適合…)對了,演歐比王的Alec Guinness竟是一個sir,且是因演「桂河大橋」而封爵的呢。

令我驚訝的是,George Lukas年輕的樣子竟也蠻帥的,很像一個男星(名字忘了),有點嘻皮的感覺,有雙漂亮的眼睛。他老了之後整個人就變得蠻穩的,一看就是大導演,只是棕髮變得全白,乍看之下真難想像是同一人。(想不到他跟史帝芬史匹柏及科波拉從年輕時就是好友了說~~結果這幾個好友現在都是電影介叱吒風雲的傳奇人物,真不可思議)不過,PJ說George Lukas是個很內向害羞的人,但看他受訪時不會覺得他害羞啊~感覺他還蠻能侃侃而談的。只是,看幕後花絮的確可以感受到他和PJ的差異。PJ是和工作人員處得很好、會給工作人員很多壓力和要求,但又能把他們安撫得很好的導演,George Lukas則比較不擅與人溝通、總覺得應該不需要多講,別人就能自己領悟出他所要的(因此他很少教戲,讓演員自己發揮),或者覺得自己很多事都該插一腳,不甚放心把事情全然交給別人做之類的。因此,其它工作人員對他的看法就不像「魔戒」製作群談PJ一樣,是一面倒地好評了。不過大家還是都很肯定他的才華與遠見就是了。

順道一提,想不到3PO和R2、秋巴克都是人演的(R2是由一個侏儒來演),Vader的演員和聲音則出自不同人(因為那個演員的聲音不夠低沉威嚴),然後我最愛的五部曲並不是George Lukas導的…難怪它最緊湊,風格和其它幾部不甚相同…

雖然我覺得Mark Hamill有外型又有演技,卻只因演了Luke後被定型,就再難有發展很可憐,但想想對某部電影印象太深、太喜愛那些角色,真的很難接受他們以別種造型和角色性格出現在其它電影的樣子,至少"魔戒"演員對我而言就是如此...只能要這些演員自求多福,真矛盾...

P.S.想不到我在電影版Po的「星戰」感想竟比「魔戒」還多人回應。不過我兩類文章都寫了一些負面的感想及疑問,本以為會被批,想不到大家不是幫我解惑就是正面肯定我的文章,還有一個星戰迷說我雖是入門者,但想法和一般星戰迷一樣呢!讓我好開心喔~~~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繼續把「星際大戰」六部曲看完。由於看了五部曲之後,對這部電影的好感度狂飆,因此對六部曲我本抱著很大期待,想不到看後卻有點失望,它竟然又回到四部曲開頭那種步調緩慢的老路線去,甚至變得有點跟一二部曲一樣悶了…

我覺得之所以會如此,很大原因是出在「其它種族」的出場上。這部片實在出場太多「外系種族」了,也就是外表像穿著玩偶裝、說著奇怪語言(聽起來都像隨口亂掰的,聲音聽起來還都像鳥叫,四部曲開頭出現的斗蓬小傢伙就是這樣)、舉止愚蠢的一些外星民族。先是開頭出現一堆雜七雜八的,後段又出現一堆像小棕熊的,看得我超悶的…如果能像五部曲那樣都是船艦作戰及光劍對決就好了…這種民族是全片最能看出電影年紀的,一看就很假。

除此之外,這一部的劇情相較之下也很弱,出現不少令我垢病之處,難以理解為何連這部都有不錯評價。西斯大帝竟然只會雙手放電,且那麼輕易就被解決了,實在令人難以置信;Vader會倒戈根本早在意料之中,看得一點驚喜也沒有(反而是我期待中的知道自己還有兒女後Vader的反應,感覺是輕輕帶過,唉);Luke被電那麼久都沒事,Vader卻一下子就被電成重傷不治,讓我有點莫名其妙;同樣是安納金的小孩,為什麼莉亞那麼弱,一點都沒有原力,在她站在Vader身邊的時候,兩人對彼此也都沒有感覺?而且Luke都千辛萬苦把Vader的屍體帶走了,卻不給莉亞看一眼就火化,會不會有點…(好歹讓妹妹看親生父親最後一眼吧)此外,尤達大師竟那麼早且那麼突然就去世,也令我有些錯愕…他和歐比王一樣,死後都直接消失了,是否因為這是和Luke陰陽溝通的前提條件?還是說絕地武士死後都會這樣?但安納金和金魁剛都是火化的耶…

我覺得真的很可惜,六部曲沒維持四部曲中後段及五部曲的緊湊敘事節奏及流暢的交叉敘事,雖然片長最長卻拍得最空洞,沒在我心中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唉!不過我還是要稱讚一下George Lukas,蠻多細節他都安排得頗詳細(雖然R2和3PO在一~三部曲及四~六部曲的連結沒有做得很好,一~三部曲中歐比王明明跟它們交集很多,還是他下令幫它們去除關於安納金的記憶,四部曲中他卻說對這兩個機器人沒有印象),比如最後安納金以絕地武士之姿出現在Luke面前的樣子,就和一~三部曲選的演員長相非常相近等,讓我在看時很自然地就會認為這是一系列故事,甚至有時還會錯亂到認為一~三拍完才拍四~六,因為接得太順了。在此還是要為George Lukas那豐富的想像力致敬,花了這麼多年歲月來圓他的科幻之夢…(尤其一二部曲拍出來被人罵得要死,他還有勇氣把第三部拍完,真值得拍拍手,幸好三部曲終於重拾老fans的信心)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早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Star Wars」五部曲。其實這一星期以來我天天看電視,已經看到眼睛有點脫窗,早上也都爬不起來了(今早又睡到十點多才起來),但沒辦法,我實在忍不住想趕快看到父子相認的場景啊!

看了之後,算是出乎意料也算在意料之中,總之我從頭到尾都看得驚嘆連連、緊張不已,因為它從頭到尾都是高潮,或者說高潮迭起,令人一刻也不敢放鬆,竟然才開場就來個雪地大絕戰!接著Luke和莉亞、韓蘇洛兵分兩路,兩邊的經歷亦都很精彩且難以預料下一步發展。韓蘇洛他們那場甩掉追兵的小行星追逐戰看得令人大呼過癮,Luke遇到尤達大師那段學武歷程也絕不冷場,之後又經歷韓蘇洛與莉亞的生離死別(照以往電影的發展,我原以為韓蘇洛絕不會真的被推下去作實驗)、Luke和Vader的光劍對決及相認,及Luke在對決中斷臂等事件,每段劇情都非常豐富且穿插得很流暢自然,稱它是星戰中最精彩的一集亦不為過,難怪我在IMDB上看到評價最高的也是這集。這真的很難能可貴,因為一般來說,要負起承先啟後功能的中間一集是最尷尬的,很難拍好,想不到星戰系列中卻是異數,大放異彩的竟是中間這集…

尤其值得稱許的是演員的表現,當然這集劇本的豐滿度本就很夠,但真正讓它發光發熱的還是演員。Mark Hamill在這集有更大發揮,讓他慢慢顯露出成為一個絕地武士應有的智慧與做事的魄力,同時面對與其它角色間的愛恨糾葛,他又能透過眼神表現出徬徨或悲傷或驚恐,令我對他的好感度更上一層樓!因此這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他。當然其它人,如韓蘇洛和莉亞也表現得很稱職就是了。呵,順道一提,果然如我意料的,韓蘇洛和莉亞相戀了,其實這樣安排本來就比較好,因為能讓故事聚焦、不會更複雜,否則一對戀人談戀愛到後來發現是不倫,可能根本就無心作戰了,故事也會轉向到兩個好友爭一女的三角戀及不倫戀的掙扎上,不過還是蠻可惜的,關於這三人間的感情糾葛沒有多作著墨而僅淡淡提過(Luke從中段起似乎就越來越清心寡欲,剛好跟他老爸相反,看來他果然比較適合當Jedi),我還蠻想看的說~

P.S.原來歐比王在三部曲中,從尤達那裡學到的是「成為鬼魂後和人溝通的方法」啊…我還以為尤達要教他的是如何和「已死之人」溝通呢…不過這一來就證實歐比王果然死了,嗚…但他為何要這麼做呢?是因為他認為上一代的恩怨應該交棒給下一代解決嗎?不過變成鬼魂後的他,要隨時隨地待在Luke身邊給他建議,的確比還活著的時候容易多了…可能這也是歐比王的考量因素之一吧…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把"Star Wars"四部曲看完了。本來打算跟阿民一起看的,但他實在太龜毛了,一下說精神不好,一下說要先睡一下,一下說要去回信,這兩天一拖再拖,到今天都還不能看,我一氣之下索性自己看了,不然星期五根本還不了片嘛!

由於已經看過一~三部曲(三沒全看完),早已知道Luke和莉亞是親兄妹、黑武士(Darth Vader)是他倆的親生父親、歐比王和Vader是師徒等,因此看到Luke和韓蘇洛爭風吃醋時,一點也不擔心他倆的友誼,因為Luke反正是不能和莉亞在一起的,我反而好奇Luke和莉亞知道彼此是親兄妹、又是自己敵人的兒女時,會有什麼反應;也好奇Vader知道自己兒女尚在人世時,會不會流露一點人性光明?

令我驚訝的是,一~三部曲戲份頗重的歐比王,在四部曲就去世了,但他怎麼看都像自殺,實在不像敗在Vader手下的樣子,令我又不禁懷疑他是否根本沒死,只是消失了。基本上四部曲就是這種懸疑的感覺引人入勝,雖然故事剛開頭步調有點慢,比如說R2和3PO在沙漠的遭遇,就看得令我有點愛睏,但到登場人物都介紹得差不多以後,故事就一整個緊湊、緊張起來,戰爭場面也拍得很刺激(因為一般來說,有特寫鏡頭的演員或有名字的角色會有一定的重要性,在這部片裡他們卻登場沒多久就死了,包括Luke的同鄉好友,因此那種不知下一秒誰會死的感覺令人神經緊繃),看完後還回味無窮,一點也不會因它的拍攝年代久遠(1977年)而有過時感,真的很了不起!尤其在科技尚不發達的二十多年前,能把科幻片拍到這種地步,也難怪它會成為影史經典。看來我的確不應該因為失敗的一二部曲而低估這系列電影,即使在今天,它仍有一看的價值。(這時就能理解為何連Elijah都是它的fans)

雖然它的音樂聽來聽去就只有那首超有名的主題曲,以及Vader的出場音樂令人印象深刻,不似「魔戒」那般音樂元素豐富,光是音樂本身就有史詩般磅礡的氣勢,但它和「魔戒」一樣,都塑造出一個完全非現實的世界,且做得一樣成功,片中每個角色都形象鮮明、有血有肉,也無一不令我喜愛;難能可貴的是,相較於演技生澀、肢體動作僵硬、宛如兒戲的一二部曲,四部曲打從一開始演員們就表現得相當稱職,完全不會因為演出科幻片就忽略的演技,令我刮目相看。只是在已看過一~三部曲的現在,每每看到歐比王和Vader時,就會連想到他們的過去,而少了點想像、多了點欷歔,實在頗後悔為什麼自己要先看一~三部曲。雖說事件發生順序原本就是一~六,但這部電影卻是先看四~六會比先看一~三來得好…

話說回來,當初看DVD封面時,我覺得男主角Luke Skywalker(Mark Hamill)長得不怎麼帥,甚至可說是有點醜,但電影中的他卻相當可愛,金髮碧眼又有機智富感情的眼神,個性同時融合安納金的魯莽和率直,感覺相當討喜,我沒多久就愛上這個角色了!對Mark Hamill的好感也越來越高。可惜就我印象中,他似乎因這部片被定型,之後就再難有發展,Elijah每次被記者訪問到紅極一時又迅速衰落的明星都會提到他,想到這我就有點難過…他明明是個很有潛力的演員啊!

片中唯一一點紅---莉亞公主相較之下,長相就有點弱了,可能七O年代人的品味跟現在不同吧,她怎麼看都不是個美人胚子,不像娜塔莉波曼美得像個女神(有趣的是,娜塔莉波曼明明小她很多歲,演的卻是她媽…這就是電影的有趣之處吧),因此每次片中角色看到她時一臉驚為天人的模樣,我都會看得很不可思議。但撇開長相不談,莉亞仍是個具魅力的角色。她和帕米一樣,都不是甘於受男人保護的花瓶,有時還比男人更有魄力,相當具有領導者的特質,不過她比帕米更兇悍,看她把Luke及韓蘇洛呼來喚去或鬥嘴的場景就覺得很有趣。

令我意外的是,哈里遜福特演的韓蘇洛及他的搭檔阿秋(一種怪獸)竟也相當討喜,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一向討厭哈里遜福特的長相,看到他就有種沒來由的反感(尤其是看了「空軍一號」之後),我也不喜歡那種嗯嗯阿阿的怪獸角色(畢竟看外形就覺得是人扮的),但這兩個人物一搭一唱得非常之可愛,韓蘇洛刀子嘴豆腐心的個性設定我也很喜歡(他的台詞常令我噴飯,說得太妙了),總覺得哈里遜福特的長相運用在這個角色身上反而恰到好處說~~

除此之外,幾個看不到臉孔的角色或機器人,如Vader(他的聲音好像Christopher Lee!!)、R2、3PO(這兩個搭檔也是絕配!一個冷靜忠心,一個油條兼歇斯底里,看他們一搭一唱也很有趣,雖然說個不停的都是3PO…3PO找英國腔來配音真是一絕!充份表現出他有教養但婆婆媽媽的管家個性)我也都很喜歡,但我最愛的角色還是歐比王!不管是年輕版還是年老版都好有魅力,可惜在一~三部曲那麼活躍的歐比王竟那麼早就死了 …奇妙的是,飾演歐比王的Alec Guinness在2000年就去世了,他的其它電影我一部也沒看過,我卻覺得他的長相、氣質和聲音都很熟悉(姐倒覺得他長得像柏納)。我最欣賞他睿智的眼神和武士般隱晦不外露的內斂氣質。(他那身絕地武士的裝扮真好看,絕地武士的造型真的很帥說…)

總之,看完四部曲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已經迫不及待要看接下來的五和六部曲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我提議一起看Elijah的"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一切都鳥了), 姐竟然答應了說!! 還以為她又會回答:"如果要看, 就來看唐澤壽明的片吧!!" 這麼一想, 好像自從"高校教師"後, 姐就對唐澤的電影沒那麼大的興趣了說...難不成她已經"退燒"了?

總之, 這部片的Elijah造型很怪, 梳著油亮的三七頭, 穿著西裝戴著大黑框眼鏡, 一點也不帥, 因此姐原先對這部片沒興趣, 但我在IMDB看到這部片評價很高, 覺得它似乎會是部劇情不錯的片, 因而大力推薦, 姐才半信半疑地看了, 結果看完後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沒有'一切都了'(片名)啊! 怎麼好多看不懂的地方?"

如果只提劇情大綱, 它似乎不難懂:Elijah演的美籍猶太人喬納森是個收集家, 專門收集一些奇奇怪怪的小東西, 用塑膠封套裝起來釘在牆上, 紀錄自己家族的歷史, 但關於他那從烏克蘭逃到美國的爺爺, 他的收藏品卻僅有一個小飾物及老相片。為了解開爺爺的過去之謎, 他到烏克蘭進行了一場"尋根之旅", 而與他同行的則是一個喜愛美國文化的年輕人Alex(充當他一路上的翻譯)、Alex那聲稱自己瞎掉的怪脾氣爺爺, 及爺爺的"導盲犬", 而這趟喬納森的尋根之旅揭開的不只是喬納森爺爺過去的謎, 還有Alex爺爺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覺得姐看得比我懂, 雖說她也是一頭霧水, 但她發現的一些點都是我沒注意到的, 比如Alex和喬納森爭論"黑鬼"這個字那段, 姐就覺得語言或文字本身都是純潔的, 只有帶有色眼光去使用它的人才會覺得那些該用、那些不該用, 就像日文或英文中的髒話對我們來說比較不算什麼, 罵起來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但若是"幹你娘"之類的字, 脫口而出就會感到罪惡一樣...

還有, 姐也覺得這故事有對照的意味在, 喬納森和Alex, 喬納森的爺爺和Alex的爺爺...似乎都有奇妙的連結在, 只是連她也說不太上來是什麼。但就算如此, 搞不懂的劇情還是太多了。為什麼Alex的爺爺當年被Nazi軍隊射中卻沒死? 為什麼他最後要自殺? 為什麼喬納森回美國後在機場會看到在烏克蘭遇過的人?(是要象徵他和Alex的連結感嗎?) 為什麼途中問路的時候Alex要對喬納森發脾氣, 爺爺又要因為Alex K了他的狗一下而揍Alex? 還有最後奧古斯汀的姐姐說的那段戒指的涵義又代表什麼? 唉唉, 我果然不適合看太多象徵的片子, 完全無法進入狀況嘛...尤其這片在台灣又不像"Eternal Sunshine"那麼紅, 在電影版根本找不到討論文章, IMDB的影評則多是稱讚之語, 沒什麼解惑的文章, 因此我看半天還是疑雲重重, 只知道這部片很有深度、台詞很機智、從另一種角度來處理猶太人遭殘殺的歷史, 卻不知道它到底有深度在那裡...>__< (不過看它的預告片會很感動...拍得真棒, 好像比電影本身還有fyu...)

不過Elijah還有片中那位飾Alex的演員真的演得不錯!! 感覺是個奇妙的搭配^^(Elijah把眼鏡拿下來那幕令人驚豔啊!! 本來覺得他像怪喀, 看到那幕又覺得像天使...)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陸陸續續把"魔戒三"加長版幕後花絮看完了, 真~~的很精彩!! 有時幕後製作"引用"某幾段片中畫面, 看起來還比在看電影時有感覺呢! 可能是因為它揭露很多秘辛吧。比如Aragorn在加冕典禮上唱的是昆雅語(托爾金發明的第一種精靈語)、貝倫和露西安的故事正是托爾金自己的愛情寫照, 因為他在妻子和自己的墓碑上就刻著這兩個名字...等, 讓我有種強烈渴望要把這幾段影片放給哲琳看, 她一定可以對這整個故事的概念有更多認識的...(可惜她似乎沒多大興趣, 唉)

有趣的是, 原來托爾金在創作洛汗人時, 心裡想的是當初盎格魯薩克遜人如果有騎兵, 英國可能就不會被法國文化大舉入侵, 使英國神話面臨一大浩劫。我突然想到現在中國的文化"反入侵"現象在我心裡的憂慮, 托爾金的這種心態我也就格外能理解...就算中國文化發源的根在中國, 但在我看來現今中國已大幅喪失這種原始的文化之美, 而更多地反映在台灣文化上。例如繁體字就是一個我無論如何不願放棄的文化, 因為中文的美就是託付在這些複雜的文字上, 一旦簡化得那樣不倫不類, 也就毫無美感可言了(所以每次我都看不下去簡體書...)

話扯遠了, 雖說介紹托爾金創作概念那個章節可以讓我了解到"魔戒"的創作背景, 但老實說, 那些"專家"們一付非常了解托爾金的樣子卻讓我多少有些反感, 覺得那有人能真的完全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啊? 他們怎能那麼肯定地說XXX就是托爾金的創作動機、XXX是他最重視的元素或理念? 因此這章我看得不很舒服, 其它那些介紹特效、模型製作、概念設計、服裝設計等的章節還比較有趣說~~~不時有些幽默元素穿插其間, 令我不禁哈哈大笑。比如服裝設計在談她設計的伊歐玟服裝時, 一臉驕傲地介紹那華美的禮服的袖口花樣、染色、設計等, 接著說:"當我第一次在戲院看這部片的時候, 我就想'真是典型的PJ風格!' 他竟然只拍臉!! 但在這種時候你也只能放下創作者的自尊" 哈哈!! 雖然很可憐, 但我看這段時忍不住大笑!!

而最令我感動的則是介紹馬的章節, 不管是馴馬師還是演員, 大家都對參與這部電影的馬投以非常多的感情, 這從拍攝結束後大家就紛紛把自己騎慣了的馬買回家可見一斑。其中一個女騎師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買下她在片中騎的種馬(種馬好像都特別貴), 加上除了她之外, 還有另一個部門主管看上那匹馬, 因此她本已不抱期望能買到牠, 但Viggo特地幫她買下那匹馬送給她, 讓她提到此事都忍不住哽咽, 也讓我忍不住眼眶一紅...Viggo真是太偉大了~~~

看完幕後花絮, 剩下沒看的就只有兩個隨片講評了, 我一方面急著想盡快看完(最好奇艾倫李說拍了這部電影後, 他已畫不出另一種面貌的Frodo是在那提到的), 一方面卻又希望永遠也別看完, 可以慢慢地品味這部我最愛的電影...(就算我看電影已經看到膩, 在書上看到圖片或看到網路介紹還是會興奮不已) 好矛盾啊...>__<

P.S.晚上終於說服阿民跟我一起看拍攝花絮了~(我轉述爆笑片段給阿民聽後, 他最感興趣的是PJ他們扮海盜時, PJ問其中一個客串的工作人員某個表情是什麼意思, 那個人說是恐懼的獰笑之類的, 但PJ怎麼看都覺得他在笑, 阿民對這段似乎"回味無窮", 每次自己想到都會再狂笑一遍)但因他堅持十點半要睡覺, 所以我們只看了一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和哲琳約好去總圖看電影, 本來有點期望可以一起看一些"魔戒"幕後花絮的, 但看她不很有興趣的樣子, 我就不想勉強她了。

有趣的是, 每次我們去視聽教室, 即使之前已經把那裡的片子都瀏覽過一遍, 還是會再從頭看過一次來找片, 今天也不意外, 經過一番掙扎後, 我們決定看哲琳選的片子"Never Talk to Strangers", 她之前就看過這部片了, 但她似乎覺得這部精彩到值得重看。

由於它的封面設計得頗驚悚, 看起來就像鬼片或殺人片種, 因此我還一再跟哲琳確認它的內容是我敢看的, 而哲琳也向我保證了, 想不到它根本就是驚悚片嘛~~~只不過哲琳記錯了, 這不是她最初想推薦我的片子, 她想介紹我看的是另一部更可怕的, 還好她選錯了, 不然我真是誤上賊船、悔不當初啊~~~>__< (不過看的時候哲琳感覺比我嚇得還厲害, 這...)

這故事的中心思想在談"多重人格", 但我們竟然都忽視了這點, 而沒查覺到最終那個有問題的人就是女主角Sarah, 正確地說, 是她另一個人格Angela---即使電影已處處給了不少提示---, 而把懷疑的對象放在Sarah的爸爸、鄰居, 及她甫認識就墜入愛河的波多黎各男人Tony身上(哲琳尤其認為是他), 結果到頭來, 最無辜的人就是Tony了, 片中那句"never talk to strangers"也像在說他...

雖說Sarah會變成這樣都是她父親從小性侵她、意外將為此和他爭執的妻子(Sarah之母)推下樓梯, 又要年僅五歲的她拿槍殺死妻子, 以讓自己脫罪害的(不過這點有非常大的疑點, 因為警察不可能查不出來吧, 後來Sarah的嫁惑也是), 但Tony真的很可憐, 他一直努力要教Sarah信任別人, 到最後還是敗在Sarah根深柢固的不信任上, 但他是真的愛Sarah的...遺憾的是已被仇恨遮蔽雙眼的Sarah看不見他的愛。或許"Angela"就是如此地不信任男人, 不管"Sarah"和誰交往, 她都會極端厭惡,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恐嚇"Sarah"並讓她的男友"失蹤",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只有在Sarah戀愛時, Angela的人格才會出現並造成威脅...

總之, 就造成意外結局的效果來看, 它成功了(至少對我倆而言), 但就更深一層的省思而言, 這並不是部多值得一看的電影, 事實上它在IMDB的評分也相當低, 才4.8...不過我還蠻喜歡女主角Rebecca De Mornay的, 她有種特殊的魅力與氣質, 哲琳也有同感, 但她似乎不有名, 因為我們都對她的臉沒啥印象, 只有男主角Antonio Banderas因演過"夜訪吸血鬼", 對我而言是個熟面孔...

P.S.我在搭捷運前, 意外目睹一個小意外, 一個女機車騎士可能是鑽縫隙時不小心擦到旁邊的機車, 造成機車翻覆, 跌得很慘(連內褲都露出來了), 好在當時大家都在等紅綠燈,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目睹這件事的第一個反應, 就是沒有反應, 正確地說是呆掉了, 因為有點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回過神來後, 我發現都沒人上前去幫忙正掙扎著要起身的女騎士, 就跑過去(在馬路中間, 但我想不會有人敢撞上來吧)幫她把車扶起來, 確定她可以上車後再離開。我很高興自己做了這個決定, 而不是呆立當場目睹這一切, 什麼都不做, 事後再來後悔。而且想到自己這麼做, 或許能讓那個女騎士覺得人間有些溫暖, 就覺得很滿足...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繼續看完三部曲加長版的演員講評。因為三部曲一演就是四小時,講評一看也是四小時,因此每次看都花好多時間、看得好累喔…不過不出我所料,演員講評真的有趣很多,除了更多拍攝花絮外,還有一堆演員不時開的小玩笑,讓我看得爆笑不已!轉述給阿民聽之後,他也笑得超開心的。

印象最深的例子,是柏納替自己(希優頓王)出征協助剛鐸前配音:「貓我已經餵了,鳥桃樂斯會幫我照顧,討厭,瓦斯我忘了關」那段,簡直要笑死我了!因為這段本來是很正經的內心獨白:「所以現在這一役將會決定中土世界的命運」的說~~~柏納的講評真的很好笑,因為他開的玩笑總是特別幽默,不像Dom和Billy的常常有點下流…^__^|| 此外,Ian和柏納一起開玩笑說Gandalf之所以只用一次光芒來擊退飛獸,是因為他的手杖的電池不夠用,一次只能發射15秒那段也很爆笑~~~

令我訝異的是,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們,都很欣賞或佩服迪耐瑟的詮釋方式,認為身為莎劇資深演員的John Noble給予迪耐瑟一種「優雅的瘋狂」,但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不管看多少遍,都覺得他是演得最有斧鑿痕跡的一位演員說…也是最令我難以產生認同的角色…不過John Noble本人的形象倒和迪耐瑟完全不同,他在講評時的聲音一直是輕輕柔柔的,和Viggo不相上下,感覺是個很有氣質的人說…

令我有些失望的是,Elijah和Sean、Dom他們都對加回去的很多片段(我覺得畫蛇添足的部份)很認同,甚至覺得電影版剪掉這些很可惜,比如Frodo有預感自己可能回不了家,Elijah就覺得這才能顯出Frodo的智慧,但我聽他(Elijah)這麼說,反而會懷疑他的智慧說…-__- 想想Elijah真的是待人處世方面比較值得我學習,就思考深度來說,他不常提出能讓我深思的見解說~~~Sean則是單純地希望別把Sam塑造得太傻氣,多描述一下他的英雄表現,但我覺得這種思考太Hollywood式了,事實上Sam並不是那種大英雄啊…唉!

另一個令我失望的則是,本想聽聽演員們對電影後半重頭戲的觀後感,但幾乎沒人(尤其是沒出場的演員)發表這方面的意見,只有Elijah他們在談拍戲甘苦談而已…好想聽聽其它人對這部份的感想,還有他們對Elijah他們演技的感想喔~~因為後面重頭戲是我的最愛啊~~~>__<

P.S.看了一下IMDB的排名,「魔戒」三部曲都有入圍前三十名耶!(首部曲第14名,二部曲第21名,三部曲則是第四名)而且前十名只有「魔戒三」是近年來的片,其它都是1995年以前的片,或更早以前的老片說…(第一名是「The Godfather」,又一部我的最愛,「The Godfather 2」則是第三名)而且這個排行榜中的老片也多得驚人,很多都是4、5、60年代的片,題材嚴肅的不見得名次就低,因此我覺得「魔戒」改編時其實可以去掉多一點娛樂元素,比如Legolas的耍帥及Gimli的搞笑等,這樣應該能讓它的層次更高吧…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天氣又變陰了,下午還開始下雨,回到台北後,氣溫更降到只有17度,昨天的燦爛陽光像是假的,或許那真的是上天送我們的小禮物吧。

爸媽真的很天才,有時我真覺得將來若用他們日常生活的言行來拍部電影,一定會超級爆笑,因為他們的舉動無時不充滿奇怪的喜感,令我哭笑不得。比如今天在回家前,爸說希望1點半而非40分才叫計程車去車站,因為他怕路上有什麼臨時狀況會害我們錯過火車,結果他老兄卻非常悠閒地用電腦、上廁所,反而是一開始覺得40分再出門就Ok的媽變得無比焦慮,不停催促我們快點準備,還催到爸一急之下弄壞電腦。結果媽自己光是在旁邊催,卻沒先去把電源關掉,之後還跟爸研究老半天該關那幾個開關,但他們明明就來過好幾次了耶!出門後媽又惡狠狠地對爸說:「鑰匙咧?」爸則莫名其妙地回說:「妳剛才不是說鑰匙什麼的妳已經都帶在身上了嗎?」^__^||

Anyway,回到家第一件事,當然就是放「魔戒三」加長版的隨片講評來看。雖然我比較想聽演員們的,但因我更急於知道導演跟編劇究竟為什麼選擇放回一些沒必要的片段,因此我還是先看導演跟編劇的講評。結果令我失望的是,很多我覺得沒必要的都是他們覺得很不錯的,比如Merry和伊歐玟在戰場前夕的對話,他們就覺得可以加強他們的友誼,並說明後來伊歐玟對Merry說「courage, Merry, courage for our friends」代表什麼意思。但我覺得這段完全沒給我「培養他們感情」的感覺(電影版也有的戴頭盔那幕對我而言就夠了),而且我比較喜歡原先沒如此說明時,那句伊歐玟的台詞給我的感覺,也就是”friends”代表的是城裡正被攻打的剛鐸人們。

不過有些片段是PJ他們也覺得沒處理好,或處理得不夠好的,主要都是因為時間不夠,他們的改寫卻一直持續,因此他們想傳達的東西無法用完整的篇幅來鋪陳。比如Sam也受到魔戒蠱惑的部份,他們本來想照原作拍成Frodo強烈想奪回戒指,Sam只是擔心Frodo無法承受負擔,後來發現改成這樣效果比較好,就採用了。其它還有最後魔戒毀滅的方式等,都是他們編寫的眾多版本中的一個,在這種狀況下,根本無法保證劇情是一氣呵成、貫徹的,這點真的非常可惜。他們自己也說,若能好好地編,觀眾或許就不會對結局有那麼多意見了。

我覺得最有意見的改編是「加強Sam的英勇,減少Frodo的付出」。雖說Sean自己也強烈希望能有英雄時刻,讓他發揮一下拍攝前訓練半天的劍術,而且他似乎很在意自己呈現蠢蠢呆呆的形象(但那才是書中的Sam啊),可是這樣一來焦點真的有點模糊,就像哲琳看完後的反應一樣,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為何不一開始就把戒指交給Sam,或者Pippin或Merry?他們看起來都比Frodo有更大可能自己達成任務」。問題是Sam在書中雖是Frodo很大的精神支柱,也一路支撐他到末日火山,但在最後半段,也就是Frodo因折磨及疲累而再也無法「當自己」之前,感覺主導大局的都是Frodo,看得出那個有大智慧的人還是Frodo,而Sam就是一個忠心善良的僕人兼朋友,在協助他的主人完成任務。電影的安排卻像是:Sam隨著旅程進展到成為一個「英雄」,不只勇敢,而且有智慧(他在片中不只一次提醒Frodo:「我們不管怎樣都得把戒指丟到火山裡」,而不像小說大多都是安慰Frodo或說些可愛的話讓他振作精神),我也不太會形容,但就是覺得少了那種托爾金想要的「平凡英雄」的感覺…變得有點好萊塢式。尤其Frodo在電影中又趕走Sam,因此要不是編劇即時把Sam改成也會被魔戒蠱惑,觀眾支持Sam的情況應該會更一面倒吧。這點真的令我很遺憾…感覺Frodo不只被書中的同胞所忽視,也被觀眾們忽視了…

不過我倒是很高興編劇們直接點出Frodo搭船離開意味的正是「死亡」,以及最後四個哈比人坐在酒館內那幕,是想傳達歷經戰爭歸來的人,面對完全沒改變、也沒人知道他們英勇事蹟的家鄉,那種說不出來的滄桑感及不被了解的孤獨感。在我的感覺,這種孤獨又能再縮小為Sam和Frodo這一圈,及最後只有Frodo自己,也就是魔戒持有者這圈。他之所以要離去,選擇「死亡」(以人間的話來表達,就是到極樂世界或上天堂吧),除了身心的傷難以治癒外,大概也因他有這層孤獨感吧。在小說中,因為篇幅足夠,這種孤獨透漏得更多更強烈,讓人看了有種說不出的沉重與難過。或許也是這點,讓我的眼光最多地停留在Frodo而非其它人身上。其它人歷劫歸來後,都能功成名就,享受辛苦換來的平靜與美好,但只有Frodo,托爾金為他安排了一個悲傷的結局。之前有人討論過,是不是因為托爾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或者Frodo最後無法通過試煉、丟下魔戒的事,註定成為他一生背負的原罪,讓他不得安息?

話扯遠了,看導演和編劇講評的好處是,可以知道他們為了把劇本改好、兼顧故事戲劇性及電影感,並且盡可能放入托爾金小說中的文字,花了非常多心血,也因此才會出現上述那種發展不足的問題,但我對他們還是多少有些怨念,尤其PJ在言談間透露出的感覺是他並不熟這個故事,很多東西他都不記得原著是怎麼寫的,而且也有很久沒從頭到尾看完原著了(他們改編時多是片段地翻書),雖然會這樣有很大原因是改編過多,致使他已經搞不清那些是原著、那些是他們改過的版本,但聽到這件事還是令我有些失望…或者說失落。總覺得如果PJ可以好好把原著看過一遍,或許他能把更多地方改得更好更合理,也不會把Frodo和Sam最後在Mordor內的旅程刪得那麼少。不過PJ自己倒是說了,就連加長版,他也無意利用放回原有片段來讓故事變得更好,他選擇片段的動機只是「have fun」,他覺得有意思的片段就會放回去,覺得沒意思的則不放,即使那些有意思的片段有些畫蛇添足或無助故事進展,甚至會拖慢故事節奏或打散凝聚起來的氣氛…唉。好吧,拍電影的不是我,我也無權說什麼,只是換成我,還是會覺得讓劇情完整、顧及細節才是最重要的。

順帶一提,有些部份他們似乎全然是因為戲劇效果之類的原因才如此安排,比如巨鷹為何不更早出現、Gandalf的手杖為什麼只能發一次光之類的問題,他們都覺得不是問題(編劇還提出巨鷹不早點出現是因為索倫有飛獸,但我記得之前聽過一個說法,是說巨鷹也是中土世界一個種族,而他們到最後才決定參戰,我比較喜歡這個解釋,因為合理多了),但像這種細節的解釋我就會很在意…或許是因為我有時過於理性吧。不過若拍得很棒,我也會有寧願選擇忽視「現實可能性」的時候,比如那段雪山上連綿的點烽火…

令我驚訝的是,片中不少戲都是法蘭導的,有些還是我心目中的經典場景,如此看來她也蠻有導演的慧根耶!而之前有時會令我多少有些懷疑的、PJ的導演天份(畢竟聽來聽去好多片段都不是他自己導或剪的),也在此徹底遭否定,因為最後那整段末日火山都是PJ親自剪的,我超愛的洛汗人在黎明時抵達那段也是他導的,讓我重拾對他的敬佩~~可惜還有很多場景的內幕他們都沒說,拿去開玩笑或閒聊用了(有的笑話有點輕浮,聽了感覺不是很好),但或許這樣比較好,看電影時會多一點自己的想像。因為聽他們直接說出:最後不馬上讓魔戒融化是為了增加張力,而不是像之前在網路上看的一個我很喜歡也很認同的說法指出的,是為了顯示出最後毀掉魔戒的還是Frodo,因為他猶豫著該選擇Sam還是魔戒的心情,延長了它存在的時間;之後他選了Sam,魔戒就毀滅了。這實在有種想像破滅的感覺…還有迪耐瑟在Pippin唱歌時拚命吃東西那個場景,也跟我原本想的不一樣,不是想藉他吃東西的瘋狂舉動,襯托他親手將兒子送上死路的不安,而是想表示出他已經瘋了,竟然可以在送兒子去死的時候安穩地吃飯…因此就這點來說,我寧願PJ跟編劇什麼都別說。

令我意外的還有一點,很多我之前覺得沒必要加長的片段,竟都是向小說致意之作,比如亡靈之道那段Legolas的台詞,就是他在書中念過的詩;伊歐玟的夢是小說中法拉墨的夢;Saruman和巧言的死也和小說類似,只是場景從夏爾換到艾辛格而已(而且連徹底魔戒小說迷---Christopher Lee都認為這段對白非常「托爾金」),令我忍不住掏出還沒看完的小說後半部來翻,結果看到索倫之口也是原作就有的,只不過因為小說的處理是:在呈假死狀態的Frodo被搬進黑塔後,劇情就先跳到Aragorn他們的戰爭,因此黑門這段會讓人看得格外緊張,以為索倫之口所言一切屬實(不過換成是我還是可以冷靜一點,因為至少從索倫之口的言談聽來,他們沒得到魔戒,也不知道Frodo的任務,只把Frodo當成間諜),但在電影交叉處理的模式下,索倫之口的出場就沒這層作用,難怪電影版會把它刪掉。(忍不住想像,是不是索倫之口的頭把Aragorn他們的馬吸走的?)

P.S.想不到托爾金的孫子也有在片中客串,可惜角色太小,看不清楚。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才和爸一起把「魔戒三」加長版看完了,雖然本希望找媽一起來看,但她堅持不肯,只能作罷…(反正本來爸也愛看不看的,最後能留住爸已經不錯了)

由於加長版多了近一小時內容,我們從六點開始看,到十點才結束,整個晚上都奉獻給它了。呵呵,雖然看得眼睛佈滿血絲,累得半死(不知為何,不管看多少次,我都會在某些劇情感到緊張,而且每次看緊張的部份都不太一樣…這使得我看完後會格外疲勞),但這次終於讓爸覺得「好看」(2004年夏天第一次放電影版給爸看時,他覺得不會很好看),對我而言就是一大成就了,所以心裡開心得很呢!尤其爸還表示下次想看一次英文字幕的,而且,就我試探的結果,似乎是從首部曲開始大連貫,更讓我high到翻!之後也忍不住在爸旁邊滔滔不絕說了一大堆關於電影沒提到的背景設定及一些疑點的說明等等,爸大多是聽我說,偶爾和我討論幾句,說他覺得這個故事多少跟「西遊記」有點像(Shelob那段爸就想到盤絲洞)之類的…

至於加長片段,基本上我是好壞評參半,有的部份我覺得加得不錯,甚至覺得應該加在電影版,雖然這會讓本已超長的片長雪上加霜;有的我覺得太多餘,加了過於冗長,卻未說明得更詳細更好,減了也不會造成劇情理解困難,還不如多花些時間說明一些更核心的事項(如索倫之所以會被Aragorn出兵吸引注意力,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以為Aragorn要用魔戒來對抗他、Arwen之所以能選擇成為凡人,是因為半精靈的血統、Saruman之所以明知Frodo的任務,卻沒告知索倫,是因為想自立為王、迪耐瑟之所以發瘋絕望,是因為索倫不斷透過真知晶球透露悲觀訊息給他,讓他對未來失去信心等);有些則說明細節不成,反而造成矛盾與不合理。因此就整體而言,我還是覺得電影版比加長版好,至少劇情濃纖合度,沒什麼冗戲,重點都有提到,只少些說明而已。

先談缺點。

第二種情況,也就是冗戲的部份,因為它們多以加一兩句零星台詞的方式出現,只有少數是加一整段戲,因此列舉起來也蠻零碎的。首先是伊歐玟的夢,這個真的是完全沒必要加,看不出重點在那,而且看到王女把床放在大廳睡,感覺還蠻怪的;其次是到達剛鐸前Merry對伊歐玟說明他參戰的理由,這個大家早知道了,說了只是拖戲,反而打散凝聚起來的情感,而且當時伊歐玟拿掉頭盔竟沒有任何其它洛汗人發現她,也太說不過去了;伊歐墨在戰場上發現伊歐玟到醫院那段,雖說Liv的歌聲真的很美,那首歌也很好聽,但我覺得這整段歌可以搭配王女和法拉墨相識相戀的經過,好好把它鋪陳一下,伊歐玟重傷那段,反正這樣拍也沒說明Aragorn具有治癒能力的事,不如都去掉。說到這裡,我有個不滿實在很想提出來:電影就是要拍得讓沒看過小說的人也能看懂才對,電影版因為篇幅不夠,無法作太多說明,這點我還能理解,但在加長版還不把一些說明放回去,反而製造更多疑問要觀眾自己去查解答(有些改編造成的疑問則是原作也難以解答),這樣我就覺得有些無法原諒了,實在頗討厭編劇啊...太不負責任了!(嗚…我會覺得都是肥莉芭的錯,因為不知為何,劇組中我就是討厭她一個…)

話說回來,其它整段的冗戲還有:Glimli和Legolas拚酒量,這段純搞笑的劇情,對其它劇情的鋪陳、理解根本毫無作用,在我看來有不如無;Frodo走到一半對Sam說,他有預感兩人可能回不了家,Sam則帥氣地(那段拍得真的給我這種感覺)安慰他,然後他們看到古老國王殘破的雕像那整段,都非常怪,也和前述一樣,對劇情既無理解幫助,又無進展作用,有不如無;在爬長階梯時,Sam把Gollum拉到一邊警告他那段,雖然導演可能認為這樣可以為後面Gollum嫁禍給Sam鋪陳動機,但我覺得那個動機有Gollum被魔戒蠱惑、但在Sam拔劍的情況下勉強克制那段就足以說明了,加這段是畫蛇添足。

上述是整段新加的不合理處,零碎加的則有:Aragorn走亡者之道時,一路上Legolas向Glimli說明亡靈們的由來,加長版弄了一堆Legolas和Aragorn的臉轉換來轉換去的鏡頭,台詞也多了一堆不必要的累贅字句,感覺反而沒電影版那麼有效果(走進亡靈之道後,出現一堆亡靈讓Glimli吹來吹去那段也可以不要);伊歐玟和伊歐墨為了Merry要不要上戰場的事爭辯時,伊歐墨多出來那段台詞我也覺得可以不要,有點太煽情、空洞了,不像驃悍的洛汗將軍會說的話。還有最後Gollum在末日火山口攔截Frodo和Sam時,其實只要讓他說一句「不可以毀了寶貝」就夠了,後面那小段Frodo質問他、Gollum回答說因為發誓只是說謊,我覺得都可以去掉,何況小說中的Gollum並不是說謊,他是真的想過要效忠主人、遵守諾言。

第三種情況的例子則有:Merry向希優頓王宣誓效忠時,希優頓王已同意他上戰場了,在營區卻反對,感覺很奇怪;Gandalf對Pippin說明Mordor黑影擴張的原因,是為了讓不敢在白天出來活動的半獸人得以出兵剛鐸,因此等黑影擴張到剛鐸時,就是他們大舉進攻的時候,但後來黑影根本還沒完全擴張到剛鐸,半獸人就進攻了耶!迪耐瑟和法拉墨爭執究竟該不該把魔戒帶回剛鐸,迪耐瑟認為換作Boromir一定會把戒指帶回來給他,法拉墨卻說Boromir是想把戒指據為己有,但我覺得應該不是吧,Boromir之所以想搶魔戒,立意正是想救剛鐸啊!因此法拉墨應該要告訴他父親Boromir以為魔戒能救剛鐸才想出手奪取,卻因此失去理智,因此魔戒只具有毀滅的力量云云才對吧!

此外,伊歐墨發現伊歐玟時,只顧抱著妹妹痛哭,卻忘了他的王就死在旁邊,完全把希優頓視若無物,這這…不太好吧!而且法拉墨和伊歐玟是因為致命的重傷未癒,黑門前一役才沒參與(伊歐玟可能是哥哥禁止),既如此至少要把他們還帶傷的感覺演出來才對啊!還有Saruman的死,原著既然沒有,何必多此一舉呢?何況又安排得不怎麼合理…葛力馬會被希優頓煽動,進而從背後捅Saruman幾刀、Legolas見狀會把葛力馬就此射死等,感覺都假假的,實在不像這些人物的作風,何況讓巫師的手杖噴出火光之類的攻擊法,不是Peter所極力避免的嗎?那為何還要用呢?偏偏這整段又很長,如果刪掉,就可以空很多時間鋪陳其它重要的東西了,有時真懷疑Peter選戲的功力…

不過,新加的片段也不全是壞的啦,有些我蠻喜歡的,雖然再經修飾或進一步鋪陳會更好:Pippin走後,Merry衝上樓台目送他,向Aragorn說的那段話,我覺得很感人,而且可以適度說明Merry和Pippin的關係;Pippin找到Merry變成是花了一整天,這樣比較合理,畢竟那是場規模極大的戰爭嘛!死的人那麼多,太容易找到反而奇怪;Gandalf說他有個最大的敵人---巫王要對付,說了半天這段終於演出來了,也說明Gandalf的手杖為何後段就消失了,只可惜這段力道有些不足,巫王都快能殺掉Gandalf了還不動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何況他又沒馬上去殺希優頓王,那閒著的這段空檔他在做什麼?

回歸正題,Pippin遇到法拉墨,並跟他交談的那整段我都覺得不錯,這一來也為後來Pippin拚命想救法拉墨留下動機伏筆;Sam和Frodo被迫加入半獸人大軍,及他們拖下盔甲這兩段我也很喜歡,因為它終於把越接近末日火山,魔戒就會變得越重,甚至會讓戴著它的Frodo脖子上都被磨出一圈傷痕、難以走路的地步的事實點出來了,如果這段能加在電影版內,或許能讓更多觀眾理解Frodo最後的選擇及他受的折磨吧。(只是他們脫困的部份有點牽強…目前小說只看到首部曲,不知這段在小說是怎麼寫的?)Aragorn為了讓索倫相信他的聲東擊西之計,故意藉真知晶球讓索倫看到重鑄的寶劍,這段也很不錯,畢竟當年砍掉索倫手指,造成他垮台的就是這把劍,應該能造成一些索倫的心理衝擊。只是索倫不甘示弱地回敬Aragorn亞玟垂死的畫面(我到現在還是覺得亞玟會逐漸衰弱的改編很扯,很明顯是為了增加唯美度),Aragorn震驚到連幕星都落地碎掉的反應令我很不滿意,這樣這個「暖場心理戰」輸的就變成Aragorn了耶!編劇到底在想什麼啊啊啊…>__< 至少讓他堅強地回句「我不會屈服於你所給的灰暗預言」之類的吧(或者乾脆更狠一點,再反將一軍騙索倫:「戒指現在在我手上,你認為誰會贏呢?」),這才能顯示出Aragorn優於迪耐瑟之處,因為迪耐瑟就是敗在相信索倫釋放的悲觀訊息啊…唉!

話說回來,Aragorn他們去找亡靈協助時,亡靈們沒有馬上答應那段,我也覺得加得不錯,感覺比較刺激,而且骷髏山倒塌的場面用大螢幕看一定很壯觀吧!還有在黑門前,出來談判的半獸人把Frodo的秘銀軟甲出示給Aragorn他們看,想打擊他們的士氣(或威脅他們?)那段,我也覺得很不錯,雖然覺得明明抓到Frodo,卻沒想到把他拷問一番,問出他潛入魔多的意圖,他逃掉後又未想到派人追捕的索倫,實在有點缺乏智慧…(唉,只是到頭來,馬消失的理由還是沒演出來)

目前想到的大致就這些了(其實也已經夠多了),還有一個小地方是Aragorn加冕典禮唱的那首歌,如果加個字幕會更好,因為歌詞很棒,也很符合情境;Frodo要離開的理由多說明一下會更好,像小說版中他說的:「事情總是這樣的,總是要有人犧牲,其它人才能繼續下去…」我就覺得很棒啊,去掉超可惜的…不過這是電影版本身的問題了。

總之,雖說加長版缺點多,但看到後來還是一樣感動就是了…誰叫我就是戒靈一隻呢…而且我對Frodo的喜愛是與日俱增啊!!都搞不清是因為Elijah我才這麼喜歡Frodo,還是因為Frodo本身特質令我喜歡了…只是還是希望PJ在剪輯加長版時,多用點心去思考會比較好,多用點理智而不是被感情淹沒。片中為了商業考量而加的娛樂元素已經夠多了,實在沒必要再讓一些多此一舉的說明破壞掉劇情的美感。只可惜拍剩沒用的毛片似乎已經都燒毀了,今後大概不會再出現一個更完整、更令人滿意的版本,因此這個希望也只能付諸遺憾而已…
P.S.隱藏畫面中,Dom扮成德國記者騙Elijah那段真的很爆笑,但另一段PJ的訪問就顯得很下流了,怎麼MTV頒獎典禮設計的影片內容大多都怪怪的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出門去花蓮前,我繼續看加長版第六片的收錄內容,把後製部份(我現在才想起來,幕後製作第一片光碟收錄的是前製作業,第二片則是後製)的剪接、配樂、音效、最後趕工、主題曲由來這幾段看完了。每一段都好~~~~有趣喔!感覺連幕後製作都像幽默小品一樣,處處都能剪輯得趣味橫生,讓人看得哈哈大笑,在大笑中體會到製作小組的辛勞,真的製作得很出色!

原來三部曲在製作的時候這麼趕,甚至到差點無法按時上映的地步啊…而且忙到連PJ都是到戲院才從頭到尾看過一次,真的很誇張(忍不住想,那呈現的結果真的是PJ想要的嗎?我是說剪接方式及前後順序…)。不管那個部門到後來都是忙到昏天暗地,幾乎天天熬到凌晨四五點、連家都回不得的慘況,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交出這樣的成績單,總覺得近乎奇蹟…(畢竟人累到一個程度就會不太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了)而且因為PJ要求完美,劇情一再修改增減,很多為了趕時間,在未定稿前就先做的特效、配樂等,到後來往往都不能用,換成我是創作者,一定會沮喪到難以繼續吧,因為很討厭那種不知現在的創作到底能不能用的不確定感。因此,我在看時不禁一遍遍地問自己:我說想從事電影工作,但我真的做得到嗎?過著這種生活不規律又苦哈哈的日子,像我這種半調子的人真的可以嗎?但我無法否認,那種大家團結一心想完成某事物的熱情真的很吸引我,那種大家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互相扶持的緊密連結感也令我憧憬…因此我還是很想試試看說…

看到各地首映情況,真的超感動!可惜的是沒有把日本那站收錄進去,不然看Elijah在神社把主辦單位準備的魔戒丟到火堆裡,一定很有趣。深深慶幸這部電影成功了,而且是從首部曲就開始賣座,二部曲三部曲也能更上層樓,讓所有人的辛苦都得到回報,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二十座小金人在桌上一起閃閃發光的場面,證明投入多少熱情,就有多少回饋。否則「魔戒」恐怕會是史上最賠錢的電影吧!那這些曾無比團結的伙伴,或許也會在失敗的打擊下,變成一盤散沙,而這是我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真不知如果首部曲就失敗,接下來兩部曲大家還有沒有熱情投入下去)想想真是不禁為整個劇組捏把冷汗,這真是史上最大的賭注啊!

哈哈!不過PJ他們真的很好笑,竟然在什麼地方都能補拍,像Andy去他家玩時,就被抓去補拍Gollum得知魔戒會被摧毀後的反應,連茶都還沒喝就得萬分悲痛地在地毯上滾來滾去地哭叫什麼的,PJ真的是太天才了。^__^||

不過要說到最讓我震撼的部份,則非卡梅倫的死莫屬。雖說之前我就知道法蘭寫”Into the West”的歌詞是為了紀念死去的朋友,但這樣完整地把這個朋友的故事看過一遍,還是第一次。而且我想不到這個朋友竟然如此年輕,才16歲,死因則是癌症。即使他的人生只有16年,感覺卻過得非常充實、精彩,因為在卡梅倫死前,他已憑著對電影的熱情,自己和朋友拍了不少得獎短片。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不是他過短的生命和洋溢的才華,他面對死亡的態度才是讓我另眼相看的。雖然是個年僅16歲的年輕人,但卡梅倫在訪談時顯現出來的平常態度冷靜到看不出是個將死之人,照樣笑、照樣有條理地說出面對化療、病痛、死期時的心理感受,並把這些感受具體化在他死前拍的幾部短片中,甚至預先拍出自己的死亡與喪禮…看了真有種錯覺,好像他生病這件事本身就是個劇本,卡梅倫只是演出這個劇本的演員,一切都不是真的一樣…因此,後來聽到”Into the West”這首歌,我心裡的感受又多一層,還多了對卡梅倫的敬意,他真的是個了不起的人!(順帶一提,他也長得很帥,和演”Star Wars”前傳的安納金很像)

P.S.原版的主題曲也好好聽喔!雖說PJ覺得和電影較不符合而未採用,但好想聽到完整版…不知道有沒有收錄?此外,Liv的歌聲令人驚豔,她說她想當個歌手,我覺得很有潛能耶!何況她有個音樂人老爸,一定有某程度的遺傳跟潛移默化的幫助嘛。Billy也是,歌聲很棒,那首曲也作得好好聽~~~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家後第一件事當然就是把"魔戒"加長版放來看, 但正片我要留到星期六到花蓮跟爸媽一起看, 今晚只好自己先看幕後花絮。唉~如果可以, 我真希望可以跟姐她們一起看, 可惜在電影已下片兩年多的現在, 家裡沒人還有跟我同樣的熱情(事實上我自己的熱情也是到最近重看才拾回的, 否則我也不會拖這麼久才買三部曲加長版), 因此就算有點寂寞, 身邊沒有一個可以一同討論, 一同看得很開心的同伴, 也只能自己看了...

我先看的是第四片(正確地說是"幕後花絮第六片", 跟前兩部的幕後花絮合算的話...), 因為無論如何, 最最吸引我的還是劇中演員們的互動部份, 其次才是製作過程(事實上這部電影已是唯一一部我連製作過程都看得很開心的電影了! 在此之前或之後都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燃起我這樣的熱情)。首先看到的紀錄片就令我超超超感動了!! 它是三部曲各個場景的拍攝紀實, 包括最後感人的道別, 有的部份非常爆笑, 比如各個工作人員都搶著要在片中軋一腳(因為這已是最後機會了), 結果成了一群烏合之眾的海盜, 射箭不行, 演技又差, 全變成負責在片裡搞笑的, 光這點就很爆笑了, 何況這些人的海盜造型又那麼絕~~~(Richard Tylar實在是太屌啦);也有很多令人熱淚盈眶的場面, 比如各演員殺青的時候, 大家都很捨不得, 包括在Elijah殺青時忍不住哭倒在他肩上的Peter(為了不要結束, 他還反常地不斷NG...), 那場景真的很emotional, 連演員們在事後錄製的訪問畫面中, 提到此事都不禁哽咽或者紅了眼眶...看得出大家真的都放了很多感情在裡面, 也真的成了一個大家庭...因此這一路看來的我, 也忍不住激動地流下淚來...真希望這一切永遠不要結束! 但或許就是因為這種遺憾, 讓一切看起來都這麼美吧...

裡面每個演員, 重要的工作人員, 看到現在個個都無比熟悉, 就像Liv說過的一句話:"They're all so cute!!" They truly are!! 像John深受假臉引起的過敏所苦, 之後工作人員把他的最後一張假臉當禮物送他(他們為每個演員各挑了一兩樣戲中的道具或用具當作禮物), 他還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把它從工作人員手上搶過來丟進火裡燒掉, 並浮現愉快的笑容...Ian和Elijah雖然都各自拿到禮物, 但他們在袋底洞拍最後一場戲時, 還是偷偷A一些無傷大雅的道具回家, Ian還對Elijah說:"Hey, Elijah, it will be our last chance!" 哈哈!! 還有Viggo, 他真的很妙, 而且永遠令人猜不透他想幹嘛, 他竟然在Sean拍Sam和Rose那場結婚親吻戲時, 非~~常大力地吻了在他旁邊的Billy!!(以助一直無法拍出最佳效果的Sean入戲?) 後來被問到這點, 他還有些尷尬地說他之前就想這麼做了,  然後又說現在還是別談這些, 天啊!!! 他真是個奇人~~~害Billy好幾天都因此躲著Viggo, 因為他真的嚇到了!! 原本不知此事的Dom在訪問中被告知次事時, 則是表情複雜地說:"什麼? 他(Viggo)果真是個好色男..."(已經接近喃喃自語狀態) 還有最妙的是Peter原本計畫要讓巧言從背後把Saruman用刀捅死, 為了"盡身為導演的責任", 他上前想跟Christopher說明被人從後面捅時的反應, 想不到Christopher竟然滔滔不絕地描述起被人從後面捅應該發出怎樣的叫聲, 聽說他二次大戰時曾是英國情報員, 所以對這些事瞭得很!! 哇哈哈哈~~他們這群人真的真的很寶耶...

看幕後花絮也能深刻體會到拍戲的困難, 之前以為用數位或電腦特效就可以輕易做出的效果, 原來都還要花大量心力去設法"變"出來, 因為現代科技根本還沒發展到可以輕鬆的地步!! 而且總是會有一些意料外的狀況把進度搞得很緊迫, 讓大家隨時都在趕工, 但不可思議的是, 大家還是能保持一股非比尋常的熱情在做~~而且許多畫面做出的效果都假可亂真, 比如電腦動畫的人物跟演員什麼時候"換手"的, 就很難看出來, 接得真是天衣無縫! 還有很多鏡頭, 比如Frodo把Sam趕回家那場, 其實是Elijah和Sean隔了一年分開拍出來的!!! 但在電影院看的時候, 只有工作人員他們才會知道這些鏡頭代表的意義, 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感動, 因為每個鏡頭背後的辛酸血淚史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就這層意義來說, 我還真羨慕他們...不過, 經過八月那次拍片後, 再來看幕後製作過程, 感觸更多了, 更能理解原本以為拍得很棒的部份因一些緣故不得不重拍時, 那種內心沮喪的程度, 也能理解明明有攝影機及一大群工作人員在現場(也就是一個現實而非觀眾看到的非現實環境), 演員的演技為何還能深深感動現場的人等, 讓我對拍電影又帶著更多憧憬了說...

P.S.哈哈! 總之這一個半小時的花絮真的精彩到不行, 看得我又哭又笑的, 媽都懷疑我是不是瘋了~ 好希望能跟其它人一起分享這一切啊~~~>__< 唉! 如果它更早出就好了, 這樣姐他們可能就會跟我一起看了, 但現在他們很多東西都忘得差不多了, 包括以前看前兩部花絮時看得興味盎然、笑得極度開心的感覺, 要把他們拉來看就困難多多, 只能希望日後有這個機會了...


魔戒, 真是戲裡戲外都精彩啊~~~~~~LOTR is the lord of films to me!!!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晚上無意中看到電影台在播『Star Wars前傳---西斯大帝的復仇』後半,因為之前我就對這部蠻有興趣的(想看安納金如何變成黑武士),就看了一下,結果被裡面愛恨交雜的感情線震撼到,尤其是安納金和歐比王這對師徒,竟由父子般的關係一轉為拚得你死我活的仇敵,讓我看得很難過,之後心裡就一直纏繞著劇情及畫面,突然間好想把前兩部曲(之前一直被我視為爛片)重看一遍,看看這些人感情的進展狀況。

結果今天下午這個願望竟然成真了(雖然對我的讀書計畫造成極大危害),電影台竟然剛好就又從首部曲開始播起,我打開電視時正好看到首部曲結尾部份,之後就一路「追」到二部曲。這次重看,我發現它沒有我之前覺得的那麼無聊、難看啊,感覺還蠻有想像力的,演員演的也還不算太差,尤其是娜塔莉波曼演的女王帕米,她簡直美得像是希臘女神!兼具理性智慧與美貌,不難想像為何安納金會為她神魂顛倒。而且她的演技也是眾演員中最突出的一位,她的喜怒哀樂---包括最後為安納金心碎至死---都能讓人從她的表情眼神深刻地體會到。讓我對娜塔莉波曼又多了一層好感。(她從二部曲之後的造型就一直好美喔)

歐比王是另一位我非常喜愛的人物。雖說就是因為他太過嚴格,不像金魁剛那麼慈愛包容,老是壓抑著安納金、和他唱反調、不輕易認同他,才會讓本就帶有邪氣跟迷惘之心的安納金走向邪道(議長可能就是看準這點下手吧),但不知為何我還是很喜歡這個正直到像顆頑石的角色。伊旺麥奎格的藍眼睛還是一樣令我著迷,不管在那個場景,總是散發著淡淡的迷人光芒,亮得像顆寶石(好奇怪,Elijah的藍眼睛明明比他大上一倍,為什麼印象中好像沒有伊旺的那麼亮?Elijah的眼睛好像比較透明的感覺…)。

播三部曲時,因為我得去讀書(畢竟看完二部曲就六點多了,再看下去會萬劫不復啊~~~),大部份都沒看到,但我大概可以猜到安納金走向邪道的原因,那就是他太感情用事,也太自負了。他實在不適合當一個不能有太多七情六欲、凡事理性以對的絕地武士。像他母親被殺那次,他就失去理智把對方不分老少地滅了,後來他可能也是怕帕米與他私下結婚的事若曝光,會造成帕米的危險,讓他的惡夢(帕米因難產而死)成真,才投靠西斯大帝。諷刺的是,最後害死帕米的人卻是他自己。只是…在安納金想保護的人裡面,為什麼沒有歐比王啊~他明明不只一次地說過,歐比王就像他的父親一樣啊!感覺安納金總是很輕易地就會和歐比王怒目相向或者決裂…十多年的相處就值這樣,真為歐比王感到悲哀!不過換個角度想想,世間許多親生父子到頭來總難免不了為一些小事決裂,又何況非親生父子的他們呢?

演安納金的演員,以前我覺得很醜又不會演戲,現在倒覺得還不錯,只是三部曲的安納金不論何時看起來都好邪惡,這種詮釋我覺得不太好,因為實在分不清他什麼時候開始變壞的嘛!最後他跟歐比王在岩漿中那場戲真是令人驚心動魄(阿民看了卻覺得還好,也覺得他們的打鬥一點也不刺激…),我好喜歡那段歐比王對他說「你本應該是那個「被選擇的人」!我本是你的密友,我曾經愛過你!」,但安納金卻只是用無比怨恨的眼神瞪著他說「I hate you!!」,感覺好悲傷喔…

看了之後我變得好想繼續看四~六部曲,不知道安納金後來發現跟自己作對的人是自己的兒女,會有什麼反應?他是會選擇父子之情,還是會「大義滅親」?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讀了一陣子近現代作家的賞析後,約十點我就出發去西門町和哲琳會合,一起看「魔戒三」了。聽說今天客人蠻多的,因此我們第一次被帶到非A區的小包廂去(C04房),其實螢幕大小不會差太多,只是空間窄了點。

開頭因為畫面色調看起來很怪,有點對比過強、亮度過暗的感覺,看得很不舒服,想到看「首部曲」的經驗,覺得還是應該一有問題就馬上反應給服務台知道,因此我就去請他們派人來調一下,結果那個男服務生起先還堅稱這是新買的機器,安裝的人都設定好了,應該不會有問題才對,可能是片子本身的問題,但調過後畫面明明就改善了嘛!(而且這片我看過那麼多遍了,片子本身有沒有問題我清楚得很)真是的,因為他不太會調,浪費我們不少時間,也中斷了看電影的情緒,還不如把遙控器交給我,我自己調比較快…(好不可靠的服務生啊…)幸好之後可以回轉到前面的劇情,不然他在調的時候那一段都沒看到說…

Anyway,哲琳看完後說,她覺得第三部有比較精彩,但她還是不會特別喜歡這部片,她自己說是她不擅長看複雜的劇情,還是簡單的故事比較適合她的關係,但我覺得應該是故事背景設在奇幻世界造成的。因為「白色巨塔」、「羅生門」這些片她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啊!或許哲琳是個比較現實派的人吧,畢竟奇幻世界的各種生物的設定如果沒搞清楚,看起來就會比較吃力,會搞不懂很多情節的演變原因為何,或誤解某些劇情,和觀看以我們已熟知的現實世界為背景展開的故事完全不同,不下點調查的功夫還真的不行(不然就是不能想太多)…雖然我已盡力把自己知道的部份告訴她,還是無法引起哲琳多大共鳴,讓我蠻難過的說…不過各人有各人喜好的片種,我也不能勉強她喜歡就是了。

從哲琳說的話聽來,她之所以會願意跟我看全然是為了陪我,了卻我的心願,偏偏我就是為了推薦這部片給她,才找她一起看的(如果是我自己要看,就不急著在期末考這段時間去看完了),想想還真諷刺啊…不過我分擔掉哲琳看片大約三分之一的錢,至少讓她「陪友」的損失少一點。

在第三部中,哲琳最喜歡的似乎是最後索倫垮台的場景,以及Pippin拿起真知晶球的部份(這段嚇到她了,哈),很多我視為超經典的段落,如甘道夫載Pippin到米拉斯堤力斯、點烽火、洛汗軍黎明時分的到援、Frodo和Sam得救後的眼神交會(不過哲琳覺得這時的Sam很帥)、眾人在亞拉岡(哲琳覺得他終於有點氣魄了)帶領下向四個哈比人下跪等,她似乎都沒啥感覺,真遺憾…如果她還願意多看幾次就好了,因為很多部份我都不是第一次看就喜歡的,大多是跟別人討論後(尤其是跟姐及崔國容老師)或看網路上評論文章後才「有感覺」的,之後就越看越喜歡,但哲琳說過,只有她喜歡的片子才會想一看再看,因此「魔戒」或許沒這機會了吧。

不過從哲琳的話也能感覺到,她好像比較傾向「完人式的英雄主義」,這種「英雄」不見得是好人,壞人也可以,但好要好得徹底,壞也得貫徹始終,好壞都要有性格(就是壞也不能壞得太小人),如果是在好壞間搖擺不定的(其實這更接近人性)或優柔寡斷的,她就比較反感,比如起先猶豫自己是否該成為人皇的亞拉岡,及履次被魔戒蠱惑、表現軟弱的Frodo,甚至到三部曲就使起離間計的Gollum她都不欣賞(Gollum已到非常討厭地步)。她覺得若把魔戒交給Sam,搞不好任務一下子就完成了,但我覺得Sam持有魔戒若到達一個階段,一定也會變得跟Frodo一樣的,這就是魔戒邪惡的腐蝕力量,否則它也就不可怕了;而立場交換的Frodo應該也會和Sam支持他一樣地支持Sam吧。再說,最後沒能毀掉魔戒,最難過的人應該是Frodo才對。雖說最後若沒有Gollum出來間接造成魔戒被毀,Frodo就這樣帶著魔戒落跑,在外面為Frodo拚死一戰的亞拉岡他們實在死得很沒價值,但Frodo自己何嘗希望是這種結局呢?一路千辛萬苦地把魔戒帶到末日火山,難道就是為了演變至此嗎?我想亞拉岡他們就是都明白這個任務達成的渺茫,才會在看到Frodo的食指下場後依然尊敬他吧。

後來我和哲琳去一家韓國定食店吃飯到四點才回家,過程中聊的都是「魔戒」,因為或許之後就沒機會再談這些了,我就一直不願轉移話題地聊下去。把我所知的、哲琳有疑問的部份全提出來討論,希望至少增加一點她對這部片的興趣,可以自己去查個資料或看它的製作花絮之類的…

結果我越看自己中毒越深,晚上忍不住跟姐借電腦上網查「魔戒」在電影版的討論(本來是想打網誌的-__-),竟一看就看到半夜兩點…媽呀!明天得把高日報告全打完才行呀!我竟然還在墮落…但實在忍不住說…>__< Anyway,有個評論說得好:這個故事見證了「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點,Frodo的功敗垂成,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他終究無法勝過自己。但人只能憑對友誼或對至善的信念堅持下去,不論結果如何,總要盡力努力到最後才有可能達成目標,若像迪耐瑟那樣,因為被真知晶球中索倫釋放的假消息所騙,越來越絕望,在努力之前就認為絕不會有好結果的話,最後只會毀掉自己、一事無成啊…總覺得看到這點,讓我又生起一股努力的動力…

P.S.說真的,電影中有兩個重點沒提,實在是一大缺憾!因為這可以讓觀眾更入戲、更了解故事啊!一個是迪耐瑟發瘋的理由(如上),一個是索倫一直沒發現Frodo他們要毀掉魔戒的事,不但沒守住末日火山口,還被亞拉岡他們出兵的行動所騙的理由。(他太自信了,以為不會有人得到魔戒後會不想佔為己有,因此一直以為人類要拿魔戒來對抗他)如果這兩點能說明得更清楚,喜歡及認同「魔戒」的人應該會更多吧。還有精靈的力量如果能找機會說明一下也比較好,不然很多人似乎都不懂為何勒茍拉斯會強成那樣…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總算把『魔戒』三部曲看完了,這次重看發現了一些疑點,但還是好感動!

先說疑點。Frodo去魔多是要毀掉魔戒的事,Bilbo不是早就知道了嗎?所以才會把自己的秘銀和寶劍送給他不是嗎,但結局時Bilbo卻再一次向Frodo提及魔戒,而Frodo也謊稱他不小心把魔戒弄丟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此外,為什麼魔戒已經很靠近魔多了,邪眼還是沒發現Frodo的存在,以及魔戒的確切位置啊?

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好喜歡片中詩般的台詞,以及壯烈兼感人的氣氛喔!比如說,看到Gandulf載著Pippin一路爬上亞拉斯堤力斯城、點烽火、洛汗軍在黎明抵達等場面時,心都會不自禁地熱起來。雖然有些不太合理的劇情,我也不甚在意…

這次重看,我又更喜歡Frodo了。第一次看三部曲時,我不太理解為什麼最後魔戒成功毀滅,大家口中歡呼的都是Frodo的名字;以為Frodo和Sam必死無疑時,傷心之下也是為Frodo哭泣。當時我很為Sam抱不平,因為如果不是他的支持,Frodo根本走不到最後一步,甚至可能毀不了魔戒,但現在我懂了。因為毀掉魔戒這個任務是交託在Frodo身上,正如聯合起人類力量一同守城的是Aregon的任務一樣,他們都了解自己擔子的沉重,為了別人也不計生死地願意接下任務,因此相對於僅是跟隨他們一同完成這目標的人,他們更值得敬重與尊崇。而且,即使Frodo已經查覺自己漸被魔戒控制,可能已經無法在最後把魔戒丟入末日火山,他還是堅持走到最後。如果沒有他這份堅持,咕嚕和Sam根本無法在最後間接促成魔戒毀滅啊。我覺得重要的還是Frodo那種堅持到底的毅力值得讚許吧。

想想之前在討論區上看過的文章說的也對,眾人就算先前不知道,看到Frodo的食指也該知道在末日火山發生了什麼事,但還是沒人想去責怪他,甚至Aregon還在加冕典禮帶領所有人對他們下跪道謝,這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本應不可能的任務,因Frodo的決心而變得可能嗎?不管是正派如Gandulf、精靈女王,還是Aregon,都無法保證自己不會受魔戒蠱惑,Frodo能撐到最後關頭,實在已算奇蹟了。因此我越看越覺得Frodo值得敬佩,一點也不會覺得他沒用。反而覺得觀眾沒看到他的艱辛付出,只看到他的失敗,對他很不公平。

總之,這故事中的好朋友們我都好喜歡,那種大家為了同一目標賭上性命的感覺也令我感動,『魔戒』真的是令我百看不厭啊…如果還能在大螢幕上一連看完三部曲就好了。在家看小螢幕實在不過癮說…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小丁丁希望能一口氣重溫"魔戒", 因此繼昨天重看首部曲後, 今天接著又看了二部曲。(因為沒時間了, 三部曲只能得等下星期再看。 本來我現在心全被"利家與松"佔得滿滿的, 不怎麼想另外花時間重看"魔戒", 但看到二部曲後卻變得好想馬上接著看三部曲喔...)

記得之前在"魔戒"討論串看過有人批評二部曲說, 片中的樹人既然那麼厲害, 一出馬薩魯曼就只有挨打的份,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找他們, 這樣的仗打得太扯等等, 但這次重看, 我覺得有點了解這麼安排的理由了。

就像"蟲蟲危機"所說的一樣, 一群弱小的螞蟻, 只要拿出勇氣、團結起來, 未必打不過霸道的蝗蟲, 但就是因為大家都怕事, 覺得維持現狀, 不影響生活就好, 從不思考抵抗, 才會一再被欺壓;"魔戒"中的樹人也是, 其實它們只要肯站出來, 其力量甚至足以毀了薩魯曼的鋼鐵之塔, 但在它們真正體認到目前的戰爭也會危及自己的生存前, 總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 認為戰爭不關自己的事, 即使自己站出來也無濟於事等等。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 不到最後關頭, 人們往往茍且偷安, 直到付出許多代價, 發現這樣下去不行了, 才會願意站出來, 只是這時早已有許多死傷...或許,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只是這點吧。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在看這部電影前,看過的批評大都是針對妮可基嫚的農婦不夠農婦,以及兩位主角為何僅數面之緣,便能相愛如此深刻之類。我個人認為,妮可的角色Ada原本家境不錯,是個大家閨秀,之後的落魄是因為父親去世和戰爭的關係,因此看起來不夠農婦這點沒什麼好批評的,至少我覺得她的經濟情況轉折頗自然。我比較想批評的是妮可的演技,感覺她情緒表現不是很飽滿。不過芮妮齊薇格給我的感覺也好不到那去,表現只有中上,不到特優的地步;舉止粗俗的部份有點刻意,看起來怪怪的,好像機器人一樣,尤其是剛出場的時候;且她似乎有慢慢「溫柔化」的傾向,結局時野餐的模樣更完全由農婦化身為端莊少婦,這樣的轉變雖然不太自然,但我覺得這段時間她演得比較動人。尤其是知道父親被射殺,以及坐在火堆旁聽父親演奏時溫柔的神情,令我印象深刻。



而Ada和Inman的愛情,除了他們剛認識時的對話,看不太出Ada到底為什麼被Inman吸引,他們又因何迸出火花,這方面坳得有點牽強外,其它我都覺得蠻自然也蠻理所當然的。

一對才剛被對方吸引,還不算正式認識、更別談了解對方的男女,卻在愛芽初長時,就因戰爭被迫分離,我覺得那種情感上的牽掛應不遜於已陷於熱戀的情人。尤其在當時那種艱困的情況下,對方的照片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心靈寄託,對重逢的渴望及對對方的思念,也就會隨之加溫了。而且仔細一看,Ada身邊除了提格這種混蛋,根本沒其它選擇,沒有一個英俊體貼的鄰居或旅人什麼的來竭盡所能照顧她,要出軌也難;至於Inman,似乎在Ada認識他之前,他就已經在暗戀她了,在戰爭中她是他不顧一切求生存的原動力,也是他逃亡的動機,這麼辛苦都是為了她,如果他再出軌我也沒話說了。

我唯一比較想碎碎念一下的是,Ruby的爸爸被射中,失血又躺在雪地裡好一陣子,都能生還,為什麼偏偏Inman被射中沒多久就死了呢?也許他剛好很倒楣被打中要害,但還是令我蠻難接受的。不過,回想起Inman之前說過的話:「只要能再見她一面,即使只有十分鐘,我也願意。」「我在戰場上不知為什麼,都是我殺人,我就是不會被殺,就是死不了。」當時就有提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所以也許Inman早該死在戰場上,只是他對Ada的深情感動上天,而將他的陽壽延長到和Ada重聚為止吧。至少最後他還留下了一個女兒給Ada,生命得以延續。



說真的,這部片頗出乎我意料之外。原以為這只是部戰火中的愛情故事,基調仍以愛情浪漫為主,想不到看了之後,卻覺得編劇只是要藉這個在戰爭中,多如星辰般不幸的愛情慘劇其中一例,來烘托戰爭的悲慘和殘酷。因此全片的氣氛一直沉重到令我喘不過氣,寫實到不帶什麼夢幻的色彩。那些在童話故事中能得到滿足的期待,在此除了兩位主角最終得以短暫相聚的奇蹟外,都不太可能成真。看完後的心情,也就只有「黯淡」兩字得以形容。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Inman遇到寡婦那段(沒料到她就是星戰女王---娜塔莉波曼,驚豔!)。原以為她和Inman之前遇過那些女人一樣,只是難解失去丈夫的寂寞,想找個男人在夜裡陪她一晚,還擔心Inman會守不住貞操,想不到事情根本不是我料想的那樣。她把Inman請進房,並不是想滿足自己的性欲,只是當她慢慢相信Inman是一個正人君子,不是什麼壞人時,想請他代替丈夫,像開戰前一樣躺在她身邊,就好像他從未離去一樣。當她抓著Inman的手,忍不住失聲哭泣時,我的心也隨之揪成一團,好像能深刻體會到一個失去丈夫,和病弱的孩子在亂世拚命求生存的女人,堅強的外表背後,藏著多少心酸痛苦寂寞。

「在亂世中的男人為理想奮鬥不懈,而被留下的女人---面對的卻是地獄啊!」這是我很喜歡的漫畫---"風火英雄"的台詞,對照這部電影,感覺更加深刻。但當男人不是為了理想,只是迫於時勢不得不戰時,男女面對的其實都是地獄。只不過男人比較幸運,戰死就算了事,留下來的女人卻得一肩扛起家境,要養活自己養活孩子還得忍受周遭人的欺侮。只因為她們相較於男人,是力量上比較弱勢的一群,若不逆來順受、在心理上變堅強, 就無法生存下去。

在被起邪念的北方軍抓住時,寡婦絕望地哭喊:「把我帶進屋吧!要做什麼都隨便你們,但也把我的孩子帶進屋吧!我們都進屋去!」這句認命的話、最後那一槍,以及她不帶憐憫及猶豫、只有憎恨的堅決眼神,也一直烙在我心裡,直到看完電影許久,還是使我震憾。

亂世中的人,好像都瘋狂了,只有吃與被吃。善良就和戰時的貨幣一樣,不值錢。

看這部電影我一直在這個問題打轉:為什麼戰爭會使人瘋狂?或者,人只是藉戰爭來使他們的瘋狂變得正當?為什麼有人可以不在乎對方是老弱還是婦孺,殺人或傷人都不會手軟?這個問題之前看諷刺味極強的「惡童日記」時就一直盤據在我腦海了。或許它是個永遠無解的問題,再問下去就是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哲學問題,這就更難回答了,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去探究。

不論如何,在亂世中如果有醜惡和殘酷,就會有善良來加以對抗,就像Ruby的父親和朋友們用歌聲自娛娛人一樣,在冰封的冷山中,仍有一絲溫暖。最後充滿綠意的畫面似乎也顯示出:冬天終會過去,溫暖的春天將降臨大地,帶來生機,也撫平冬天的殘害帶來的傷痕,這樣積極又充滿希望的信息。

看完後心裡真是滿滿的感動!

不管別人怎麼說,我都很喜歡這部片。攝影真是美到一種境界,配樂也完美地烘托著故事,帶著一絲憂傷,卻只是淡淡的,有時甚至夾雜一點歡樂氣氛,像在冷眼旁觀戰爭的種種殘酷,在困境中自尋歡樂一樣,給我一種堅軔小草的感覺。極力推薦!



P.S.裘德洛在這部片也是帥到一種境界啊...超迷人的。

(2004年初稿,2006年6月修改)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