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歐美電影 (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晚上無意中看到Sean Astin和Kevin Bacon 1987年合演的「惡水追擊營」(White Water Summer),看到當時年方16歲的小Sean Astin,我一時間還認不出來,只覺得很眼熟,看了好一陣子才敢確定這小孩(雖然說「少年」比較合適,但他實在太娃娃臉了,看起來才11、12歲)就是Sean Astin。想不到他小時候這麼可愛啊!雖然臉跟「山姆時期」一樣有點圓圓的,但身體瘦多了,而且他天生有種純真無辜的氣質,看了真是我見猶憐。

Sean Astin在片中演主角Alan—一個被寵壞的都市小孩,被父母強迫跟另外三個孩子一起參加一個野外夏令營,受到Kevin Bacon飾演的指導員Vic的嚴格管教。不過我覺得Alan其實是個蠻特別的孩子,他的個性有時懦弱,有時又比所有人都堅強;有時任性,有時又比任何人都寬容溫和且成熟,實在搞不懂他的「真面目」是怎樣說…因此我還蠻喜歡這個角色的。

不過這故事真的很怪,因為它不是個傳統型的「少年成長日記」,倒有點像獅子為了讓小獅子獨立而故意把牠推下懸崖那種殘忍的故事,Vic為了讓Alan不再依賴他人、能做到自己求生,竟然把他吊在懸崖上讓他自生自滅(不知Alan的父母看到這幕會做何感想),又在暴風雨中把四個孩子留在荒島上讓他們設法自己渡過難關,感覺好怪異喔!而且我沒從頭開始看,也不知Vic為何顯得像個團體中獨立卻任性的老大,雖然要求別人自立、也很有領導才能,卻不能忍受他的手下們離他而去。因此當Alan等人受不了他的獨裁、決定回家時,他竟然說「別丟下我…」然後抱膝孤獨地哭了出來,並不顧一切地企圖阻止Alan他們離去,才會衍生那場他摔傷的意外,讓我不太能理解…

而且說真的,Kevin Bacon的臉超適合演壞人,一看到他的臉,不管他作出任何表情,我都會覺得他想使壞,然後感到不寒而慄或反胃,因此看這部片我花了好多時間才能說服我自己:這個角色不是壞人…第一次遇到這種演員說!!通常適合演壞人的演員演好人角色也能讓人輕易進入狀況的,Kevin Bacon卻是例外,就這方面來講,他真是個特別的演員…-__-

總之,雖然是部怪片,至少它是happy ending。最後Alan幫助斷腿的Vic泛舟到下游求救,救了Vic一命,也因此培養出良好情誼,雖然有點老套,至少看到最後Vic沒使壞,我鬆了好大一口氣就是了~~^__^||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自己看「食罪人」(The Sin Eater,2003)。這是Heath Ledger和Shannyn Sossamon繼「騎士風雲錄」後,再度合演的電影。雖然我很怕恐怖片,但因印象中這部片當年上映時,我看了預告很想進戲院看,後來好像因某原因沒看成,無意中發現它時,就有種想看的衝動,尤其現在才知道主演的是Heath Ledger,就對這部片更有興趣了。

它的劇情蠻特別的,描述一個年輕神父Alex為了追查恩師的死,和曾企圖謀殺他的女人馬拉一起到羅馬,卻因而捲入古老基督教傳說中的食罪人的陰謀,最後取而代之,自己也成了食罪人。因此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像恐怖片,實際上一點也不恐怖,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緊張感,反而有點悲傷。即使如此,我還是不很喜歡這部片,因為它的謎題實在太多沒解開了:馬拉和Alex認識的經過只輕描淡寫帶過,因此不懂為何她會在除魔過程想殺Alex,也不懂她和前一個食罪人威廉到底有啥瓜葛。威廉又為何會想要Alex當他的接班人?是因為Alex符合某種條件,還是他只是隨便挑了個孩子,然後親自為他製造「符合條件的條件」?而且Alex才聽威廉說幾句話,就決定放棄神父身份,和馬拉共結連理,感覺也衝太快了,我看到時還以為那只是幻想鏡頭,知道是事實後還很錯愕咧!

不過Heath Ledger真的很帥耶!他的長相和聲音感覺很像竹野內豐,尤其是「利家與松」中的竹野內豐,有種壓抑的悲劇氣息,其中有種說不出的冷靜,感覺很特別。由於他的長相聽起來像有高而俊朗的聲音,第一次聽到他低沉厚重的聲音時,我還蠻驚訝的說~~~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至於「縱情四海」,我個人倒沒有很喜歡,雖然它的DVD封套上的影評人評語都天花亂墜,但我看了只覺得so so…只有Cate Blanchett的演技令我印象深刻而已。她把一個俄國舞女的腔調、姿態、內心世界演得生動自然,比女主角Christina Ricci搶眼多了。

說實在的,我一點都不覺得Christina Ricci適任女主角。看她演「冰風暴」跟這部片感覺完全一樣,就是那種冷而傲慢、話又不多類型的角色,令人反感之外,也看不出有何深度。而且她好胖喔!(外國女生好多這種身體胖,但臉看起來還是很瘦的例子,真羨慕~~至少臉很上鏡)笑起來也很醜,只有不笑的樣子蠻美的,不知是否因為如此,她接演的角色都不常笑?不過劇組蠻厲害的,演她小時候的童星選了個長得跟她很類似的,而且超超超可愛的說~~~臉蛋圓嘟嘟的,看起來很無辜的樣子,我差點為了這個小童星決定燒這部片。(不過後來還是放棄了)

說也奇怪,租片時老闆娘說我租過這部片,但我完全想不出以前租這部片的理由(因為我又沒迷過Johnny Depp),也完全不記得自己租過,只記得在英國時曾跟爸一起看過電視播出,就跟老闆娘說應該是姐租的。想不到回家一問,姐卻說她根本沒租過。而我在看片時才發現自己對劇情從頭到尾都有印象,很有可能我真的租來看過,但我只要自己看過的片一定會有印象,怎麼這部片完全沒在我腦中存底呢?讓我覺得好恐怖!才沒多久的事竟可以忘得如此徹底~~~>__
P.S.這又是一部談到猶太人在二戰期間遭迫害的故事(女主角是俄籍猶太人),如果是姐,一定光聽到這點就不想看了吧~~~因為她覺得拍片的都是猶太人,才會不斷舊事重提,把德國人的罪行提出來重覆痛批,這樣很無聊,但我又想到,就像黑人及有色人種在美國的處境,以及中東人因恐怖份子而被扣帽子,還有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歷史事件或現狀一樣,如果是事實,為什麼不能提出來?難道為了「不造成種族傷痕」就該忘掉這段歷史,以致將來可能重蹈覆徹比較好嗎?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午回家後,我一連放「開膛手」(From Hell,2001)和「縱情四海」(The Man who Cried,2000)來看。因為看了「秘窗」後,突然覺得Johnny Depp好帥,想多看一些他的電影。

「開膛手」描述的是英國懸案開膛手傑克的故事。這個駭人聽聞的變態殺人犯在19世紀末的倫敦街頭出沒,專門鎖定妓女下手、將她們割喉後開膛剖腹、並以精密的手法取走器官,手法之殘忍冷酷簡直史上未聞,偏偏政府又一直抓不到他,因此關於他的種種噫測和故事多之又多(總覺得很不可思議,兇手都死了,他的故事卻能永遠流傳下去。難道這就是開膛手傑克真的想要的嗎?)。這個故事選擇的方向是「皇室陰謀論」,描述一切都是皇室為了向妓女報仇而布的局,因為王子和其中一名妓女結婚生女,還因此染上梅毒,是皇室一大悲劇+醜聞,為了掩蓋真相,皇室便要把知道此事的妓女們全殺了滅口。這聽來倒有幾分道理,畢竟「兇手抓不到」很可能就等於「沒在抓兇手」,皇室怎麼可能讓自己被抓呢?

總之,雖然這邏輯說得通,但它還是有幾點讓我垢病之處,比如唯一一個沒被殺的妓女是和男主角(Johnny Depp演的警探)萌生情愫的瑪麗。她不但是六個妓女中最美的一個,也是最聰明最成熟的,感覺就是「主角致上主義」的設定,尤其其它五個妓女都不會被錯殺,就只有她會被認錯,實在有些牽強,何況她臨走前還把王子跟妓女那名小女兒也領養走了,皇室怎麼可能不注意到這件事?(雖說他們把小孩丟到孤兒院,但他們應該會要求孤兒院的院長監控才對吧)因此,我實在無法把這部片列為佳作。

不過話說回來,Johnny Depp在片中真的超帥!他演的警探具有超能力,可以預知一些未來的事(但似乎是在他吸鴉片後才會起作用);喪妻的過去讓他的個性蒙上一層陰影,是個帶有悲劇性和毀滅性的人物,最後又為愛犧牲自己,決定不和瑪麗相守,一個人落寞地死在酒館內,感覺超淒涼的~~~可能是因為這樣,他的表情特別吸引人。就衝著這點,我就決定把這片燒起來收藏了~~~^__^||

此外,這片也有一些小驚喜,因為出現了兩個熟面孔:在”The Adventure of Huck Finn”中演騙子的胖男星及Ian Holm!前者飾演同情Johnny Depp的警員,後者則演開膛手傑克---御醫威廉!呵,想不到真兇就是他,我看到時還吃驚了一下。不過Ian Holm真的很厲害,前半把威廉醫生演得慈祥溫和,後半又把他演得邪惡變態(劇組好像有故意安排他身份暴露後,眼珠變成黑色,不知是啥用意。那樣讓他的臉看起來好怪異、好噁心喔~~),頗具說服力。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rch 25, 2007 

晚上放「各懷鬼胎」(Heist,2001)來看,看完後深深慶幸自己是先在出租店發現這部片,而不是在出租店找不到,逼不得已得網拍或在唱片行買。因為這部片實在太難看啦~~~跟我原先預想的差了十萬八千里,角色個性模糊、劇情不怎麼有張力,也大概預料得出來。它描述一個行竊集團老大因為一次行竊被監視器拍到臉,索性決定趁此機會和美女小偷老婆告老退休,偏偏合作夥伴不願放人,堅持要他幹完瑞士銀行的金條竊案,並派出姪子參加計畫,順便擔任耳目。為了讓這次竊案和退休計畫成功,兩邊使盡心思要讓自己佔盡便宜,結果發現這位老大還是技高一籌,把所有老江湖,包括他那美女老婆,一次騙個夠。

說真的,我不喜歡他老婆背叛他的安排。不知是這位女演員演技不到家呢,還是編導有問題,總之我看不到她的感情起伏與掙扎,感覺上她一直愛著這個別人眼中跟她不相配的「老」公,對Sam Rockwell演的姪子一點意思也沒有,但當她被抓、被迫和那姪子走之後,她卻又突然出現在老公面前,說他不該要她去當臥底,意思是這樣她很容易紅杏出牆,跟年輕男人跑了之類的。真搞不懂她到底在想什麼?還有那個老大摩爾也很怪,有人沒事會要自己老婆去陪人睡覺的嗎?還是他老早就對別人的閒言閒語很不爽,因此懷疑起他老婆的貞操,想藉此機會試探她的心?既然他疑心病這麼重,那他又何以能全然放心他的兩個部下?總之,DVD封殼上寫的「三番四轉」的曲折結局,雖然一直把「表象」掀開,卻無法給我任何驚喜或意外的感覺,只覺得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轉到後來反而感覺像在硬坳…上網查了一下這個編導,他似乎自編自導蠻多部名片的,比如「鐵面無私」等,想不到這部作品給人的感覺卻是如此「嫩」,像一個新手的作品一樣,難怪在IMDB評分頗低…

Anyway,本來挺期待的Sam Rockwell在片中也不怎麼令我驚豔,不知道是因為他裝了撮小鬍子,還是因為他的角色也怪怪的,平時看起來城府很深、個性很屌,似乎深藏不露,結果到最後還是證明他只是個雅痞,一點能力也沒有,只有被人耍得團團轉的份…唉,怎麼目前為止為了他「專門」租回來的片沒一部好看的啊!(「神經殺手」跟「火柴人」都是無意中租到的好片)真失望~~~~>__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回家,一口氣看了三部片。不過只有一部從頭看到尾,就是第一部拿出來看的「主力向前衝」(Johnny Be Good,1988);另兩部「秘窗」和「心靈捕手」都是從中間才開始看,而且看得有一搭沒一搭的(因為這兩部同時在播,所以我轉來轉去地看)。

老實說,”Johnny Be Good”實在令我失望。我是衝著Robert Downey Jr.才看這部片的,但他的角色在片中沒啥發揮(個性設定挺可愛,但沒多大作用,只比Uma Thurman的角色好一點點),八零年代的他又不知為何,演戲時總把嘴唇塗得紅紅的,感覺有點像人妖…(配上他當時的髮型和略肥的臉,看起來更怪異)怎麼看都沒有進入九零年代後的他帥…(現在是越老越有味道)演Johnny的Anthony Michael Hall雖沒有這層問題,長得也挺討喜的,但差就差在他的角色同樣沒啥內涵,只有戲份最多而已。

不過還是要說一句,Uma Thurman年輕時真的好可愛喔~~~臉看起來粉粉嫩嫩的,跟她現在瘦得臉都有稜角的樣子全然不同,我一開始都不太認得她說~~~呵,只是她那時的眼神就已帶有「殺氣」了,一旦瞪人,看起來就像下一秒會扔菜刀似的!

總之,這部片看開頭蠻期待的,連阿民都被吸來看了好一會兒才去睡覺,結果看到後來卻越來越失望,對於它在IMDB低到爆的評價絲毫不感驚訝…故事老套無創意又不合邏輯(細節就懶得回憶了,總之是一團糟)、配樂普通、整體感覺平淡無味…我才看完就想馬上賣掉了說~~~唉!

至於另兩部片,「心靈捕手」不消說,還是那麼好看(我是為了看Matt Damon崩潰在Robin Williams肩頭那幕才撐到半夜的);「秘窗」則和「捉迷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一樣,前面懸疑得不得了,結尾卻一整個虛掉,搞半天原來真正的兇手就是主角本人。不過「捉迷藏」最後主角被殺,「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主角逍遙法外,這部片的主角則雖被人懷疑殺人,卻因證據不足而無法定罪。雖然Johnny Depp在片中超帥,我超愛他這個造型,但這種劇情我實在看膩了,若編劇無法給它新意,我也沒法因Johnny Depp而愛上這部片,真可惜…像這種安排主角就是真兇的故事,第一部可能會造成意外感,第二部開始,若沒好劇本支撐,就沒啥可看性了…可憐的是,最後這幾個主角都無力阻止他們兇殘扭曲的另一人格,只能落到受支配或消失的下場。或許這本在意料之中吧,畢竟就是因為他們有顆脆弱的心,才會產生出這種人格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都邊做運動邊看電視,昨晚看到Al Pacino的”Sea of Love”,今天又看到他的”Carlito’s Way”,不知最近是不是「Al Pacino月」之類的?

Anyway,看完”Carlito’s Way”,我又看到另一部Uma Thurman、Meryl Streep、Bryan Greenberg演的「春心蕩漾」(Prime,2005),是部描述姐弟戀的愛情小品。由於Uma Thurman和Bryan Greenberg間激起的火花實在太亮眼,我非常非常希望看到這對戀人終成眷屬,因此即使知道明天是第一節課,我還是撐到兩點左右把它看完。想不到結局卻出乎意外地悲傷(對大部份觀眾而言似乎是happy ending,可能因為他們本身就不看好姐弟戀吧),兩人雖然彼此相愛,但年齡的差距還是讓他們無法放下一切在一起,最後兩人還是分手了…

說真的,對這個結局我一方面感到難過和不可理解,一方面又有點悲哀,覺得好萊塢片畢竟還是希望「寓教於樂」,不敢在這種大眾片裡挑戰邊緣題材,讓這種不尋常的戀愛關係得到好結果,否則他們也不必安排這種結局了。實在不懂,六十幾歲的男人娶三四十歲、甚至小到可以當他們孫女的女人當老婆都可以,為什麼23歲男人娶37歲女人就不可以?又不是才16歲的青少年,連養家糊口的能力都不太可能有…只要再等個一兩年,男方就可以開始養家了啊!(何況女方已有經濟基礎,又不急著要他養)如果只是因為男方母親(Meryl Streep飾) 極力反對,而他們不願有個不受祝福的婚姻,那也就算了,既然他們都覺得跟對方在一起,可以給他們前所未有的快樂,他們的個性、種種又都非常搭軋,為什麼不能試著去克服外在環境看看呢?還是說因為我太年輕,不懂其間的利害關係,才會發出這種天真的言論?只是總覺得,即使是和自己同年、文化宗教背景等等都適合的人在一起,也不見得能得到同等的幸福,既如此為何要輕易放棄…

唉,這樣的結局,讓我本來極想找DVD收藏,現在又覺得有點猶豫了。不過片中每個演員都演得很稱職就是了。Uma Thurman美得不像37歲的女人,看起來跟略帶天真氣質,卻有一絲自嘲幽默與灑脫個性的Bryan Greenberg非常相配,Meryl Streep則不管在Drama還是喜劇類都表現得可圈可點,演技極具幽默感,把一個母親兼心理醫生間的拉扯演得很到位,我常忍不住被她逗笑。(尤其她的掙扎很多跟媽很像,比如說本來跟自己的病人說得天花亂墜,什麼要她勇敢追愛之類的,但當那「被追(愛)」的對象是自己的寶貝兒子時,她又恨不得這兩人趕快分手…)不過最吸引我目光的還是Bryan Greenberg!不管外型還是氣質,他都給我一種「可愛得不得了」的感覺!無法想像這樣一個男演員,竟沒什麼前作(尤其是有台版的),查了半天只找到一部「極速A計畫」,比Topher Grace及Emile Hirsch還淒涼,嗚~~~>__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決戰異世界」(Underworld,2003)是一部類似「羅蜜歐與茱麗葉」的故事,男女主角分屬勢不兩立的狼人和吸血鬼兩大族群,雖然他們的本來身份都是人類(被吸血鬼咬過的女主角變成吸血鬼,被狼人咬過的男主角則變成狼人),卻因立場不同而被迫面臨對立的命運。由於去年搭客運去台中找依萍時,在車上無意間看到其中一小段,留下深刻印象,之後就一直蠻想看的,但到昨天才第一次租回家看。我覺得這部片拍得很不錯說!故事有創意、吸引人;選角適當、演員演技、長相俱佳;畫面色調很有藝術氣息、特效也做得很不錯,想不到跟「天之驕子」一樣,這部片在IMDB卻沒多高評價,真奇怪…

它的劇情很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夠曲折」。起初以為是壞人的狼人,原來是被吸血鬼逼到絕境的受害者,而看來兇殘恐怖的狼人頭目路西安,則是個深情的男人;以為是好人且深受女主角信任的長老級吸血鬼維多,原來才是大魔頭,殺害女主角一家人、又為了怕種族融合而殺死和狼人相戀的女兒。因此,看開頭會希望女主角莎倫娜趕緊把維多喚醒、以阻止族中叛徒克雷文和狼人私通的陰謀,後來卻發現這會讓真正的好人陷入危機,且路西安的「陰謀」也不過是希望讓狼人和吸血鬼能真正相融在一起,以解決兩族莫名的互相殘殺而已。再說,正是因為麥可後來成功變成「混血種族」,最後和維多那一戰才有勝利的機會。

故事就是這樣一層一層地揭開真相,不輕易讓人有為那邊加油的機會,因此後來打鬥戲我都不怎麼緊張,因為很難搞懂自己到底希望那邊打贏。或許這也是莎倫娜後來的心情吧,所以我很能了解她為何不輕易介入維多和麥可的決鬥…我想這會比故事單純地善惡二分,讓觀眾輕易地站在男女主角所屬的陣營,把另一邊理所當然地視為「惡」來得好。

話說回來,其實維多和克雷文感覺好像也不是真的有多壞。維多看起來就跟人類社會中那些長老級的人物一樣,為了維持一族的繁榮,得做出一些大公無私、卻違背自己情感的事情,例如賜死愛女,之後卻又為此陷入無邊悔恨之中,而收養莎倫娜做為思念的歸宿;克雷文則只是個有小奸小惡的小人物罷了,除了對莎倫娜有一絲不正的愛戀及對權力有奪取的欲望外,似乎也沒啥讓人恨之入骨的「事蹟」,加上演克雷文的演員有時感覺和Sam Rockwell蠻像的,因此我並不會討厭他…

至於男女主角,凱特貝琴薩似乎蠻適合這類英勇美麗的女戰士角色,之前看她演「凡赫辛」就對她這種中性帥氣的特質印象深刻,這次看她把這種特質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就對她更有好感了,只不過當女主角如此強勢搶眼時,和她搭配的男星往往就會顯得弱了點,Scott Speedman(飾Michael)的命運就是如此。不過因為他長得很帥(他是我想看這片的很大動機),因此看他演這種柔弱、老是陷入險境要人救的男人,我反而看得很開心說~~~一方面我本來就喜歡溫柔的帥角色,一方面我喜歡看我喜歡的男性角色陷入險境,呵呵…他正符合我所有需求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口氣看了三部電影,才第一部就挑戰我的極限,讓我首次看電影看不下去!(我連「心靈偵探社」都撐到最後一秒了說…)第二部則讓我因看它而感到羞恥,只有第三部稍能撫慰我受傷的心靈。令人難過的是,前兩部都是衝著Sam Rockwell才租的片(後兩部則是今天新租的,我共新租五部,另三部是「紐約黑幫」、「親親壞姐妹」及「各懷鬼胎」),想不到卻如此令我失望,唉唉…(不過他演的都是配角,也怪不得他啦)


(照片都來自開眼電影網。)

我第一部看的是「星際大奇航」(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2005),這部看簡介會覺得非常有趣,它改編自暢銷科幻小說,描述一個叫亞瑟的青年,剛泡的美眉被橫刀奪愛,只因他不願馬上帶她去馬達加斯加;自己的家又因位於政府築路計畫內而面臨強迫拆除的命運,正在衰到爆的當口,他竟得知曾被他救過一命的好友福特是外星人,而福特為報亞瑟救命之恩,特地在地球即將毀滅---因為位於銀河鐵路計畫之類的中間,命運類似亞瑟他家---之際,把他救出地球。他們後來遇到福特的表哥---怪怪又沒大腦的超high銀河系總統(此時正綁架自己跟一艘太空船逃亡中)---及一個頭超大的自卑憂鬱機器人,和亞瑟魂縈夢繫的美眉翠莎,五「人」開始一段瘋狂的銀河之旅,就在這趟旅程中,亞瑟了解了宇宙和生命,以及毛巾---離開地球之前,福特交待他一定要記得帶的東西---的意義。



我沒撐到最後去看毛巾的意義,雖然我真的很想知道。片子開頭其實我看得還蠻有興趣的,就和「心靈偵探社」一樣,但當它越來越脫離「正常人可理解的軌道」之際,我就開始恍神,一恍不回頭了。主角亞瑟的選角失敗是我看不下去的其中一個原因,他實在又醜又沒氣質,聽他說話,連本來覺得很優美的英國腔都變難聽了。(實在不願接受自己以美醜判定一個人,但他真的醜得太過份啦啊啊啊…)



女主角雖然還蠻耐看的,充滿古怪精靈的氣質,十足符合她怪怪女的角色,但偏偏我就是不喜歡這類型的女生,而且我完全無法理解她喜歡上亞瑟的理由,因此她也難贏得我的認同;福特…沒啥感覺所以跳過。



最最重要(對我而言)的Sam Rockwell,雖然全片充滿我最愛的燦爛笑容,但這角色實在太瘋狂了!尤其是「兩頭人時期」,常常他一變頭我就反胃想吐,因此也難以作為讓我撐下去的支柱。不過這角色其實還蠻像「神鬼奇航」中的傑克,如果由他接演那部片應該也蠻有看頭的吧!當他沒頭可變的時候,其實感覺還蠻可愛的啦~~^__^||

對了,片中有提到一種「翻譯魚」,我覺得很有意思。這種魚只要放到耳中,就可以聽懂任何入耳的語言,如此一來根本就不必擔心語言不通或必需學其它語言的問題,也就不會有「因為會講xx外語,感覺就高人一等」的情形出現了。可惜要發明這種魚,還不知要等多久咧… 



至於「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2000)則沒啥可說的,就是一堆童話般的劇情加好人壞人對抗的俗爛公式,外加養眼女星耍性感的電影。唉…本以為這部聽片名就讓我興趣缺缺的電影,至少在劇情上可以給人一點滿足,像「蜘蛛人」或「X戰警」那樣,想不到它真的從頭到尾沒深度也沒娛樂性,劇情在我看網路介紹爆到艾瑞(Sam Rockwell飾)是壞人的雷後,就不再有任何爆點或意外,讓我看得偷偷摸摸,阿民經過時還得趕緊說明一下,免得被他誤認為沒深度,唉!不懂Sam Rockwell為何會演這種戲? 

不過話說回來,Sam Rockwell在片中不管前後好人形象還是壞人形象,都好有魅力喔!好人形象的他,留著長髮+瀏海,感覺清純無辜,超有鄰家男孩氣質(巧的是他看上的是「神經殺手」中的老婆---Drew Barrymore);壞人形象的他,則狂放不羈到極點,壞得很有性格。(我超愛他自high的舞姿!)可惜劇情並未對這個角色的內心有任何切入,除了給他使壞的動機---為父報仇---外,就不願「浪費」任何一點篇幅描述一下他的感情世界,且讓他「勾引」Drew Barrymore完全是一種手段,讓我好失望啊…(如果他在最後對Drew Barrymore表現出一絲感情,我對這角色的感覺會更複雜)算了,一個連戲份都不多的角色,怎能奢求有啥深入描寫呢?

總之,不太懂這部片怎麼有辦法拍到續集,是因為它滿足了男人們愛看美女耍性感的心態嗎?除了看那三個女人在鏡頭前搔首弄姿、為達成任務而千方百計勾引男人,及一些一看就很商業很沒美感的「中國武打」外,這部片似乎就沒啥好看的了。可惜了Drew Barrymore、Cameron Diaz及Sam Rockwell這三個不錯的演員…(劉玉玲嘛,她大概只適合這種冷面美女形象,其它類型就演不出來了吧。不敢對她的演技抱有任何期望)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本以為「天之驕子」(The Emperor’s Club,2002)只是部老套的教化片,像「心靈捕手」或「蒙娜麗莎的微笑」之類,教師一開始都會遇到冥頑不靈的學生,學生一開始也百般刁難老師、不肯敞開心房,到後來才兩邊互相「影響、感化」,達到最佳催淚效果。因此我並不抱多大期待(雖然我很愛「心靈捕手」)。想不到,上述那種老套的模式正是導演所期望避免的,因為他想由另一種角度來看師生關係、傳達另一種訊息,使它成為一種頗為另類的「教化片」。我覺得導演成功了,至少他成功地吊住我的胃口,又不肯滿足我的猜測與預期,在結尾卻能給我最大的感動。不知為何這樣一部佳片,在IMDB的評價反而普普,也未受到各大獎項的重視,真可惜!

我是衝著Emile Hirsch才看這部片的,但這部片讓我注意到另一個也很優秀的演員---Kevin Kline,他飾演教授古羅馬和希臘史、把教書當成信仰、原則與教育熱忱兼具的好老師。平時他總是不茍言笑,但內心其實很熱情善良,甚至抱著(一般社會人士口中)天真的理念。就這點來看,他跟「竊聽風暴」的衛斯勒實在很像!而Kevin Kline的氣質和眼神跟Ulrich Mühe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種冷靜、威嚴,王者般的氣質。就是這點讓我注意到他的。

而Emile Hirsch在此片演的桀驁不馴學生貝爾塞卓,亦同樣搶眼,和Kevin Kline激出耀眼的火花。之前看的兩部Emile Hirsch的片,他都是演乖乖牌型青少年,還差點把他定型為這類型男生,想不到他演這種外放的角色也能演得如此逼真,且極具魅力!我這才發覺,他的眼神和眼睛,跟李奧納多超像的!有時他們的表情看來簡直一模一樣,難怪當初看到Emile Hirsch時,我會有眼熟的感覺。

我喜歡這部片想傳達的:一個教師的成就,不在一次的成功或失敗。因此杭德老師雖然到最後還是無法把塞卓導向正途,並不代表他多年來的教育就是失敗的,他依然可以贏得其它學生的敬重。片中一段話很感動我:「好的老師從沒有自身的成就,他們傾一生之力灌注在學生的生命裡。他們像是樑柱,撐起學校的一片天;他們也點燃起學生的生命火炬,指引他們人生最重要的方向…。」

唯一令我感到遺憾的是塞卓(或許杭德也這麼想)。常忍不住想,如果杭德老師當年更堅決地讓塞卓知道,是他「操作」讓塞卓進入凱撒獎決賽,但這和不揭發他作弊的事實一樣,都不是因為他是議員的兒子,而是因為杭德不願傷害塞卓的自尊、讓他放棄自己好不容易努力得來的成果(不過我還是不太懂,為什麼塞卓明明有讀書,一上台連第一題都答不出來,他不是很聰明嗎?如果編劇安排他到後面比較難的題目才開始答不出來,我覺得會比較合理),25年後的塞卓會不會有所不同?塞卓從自己和父親相處的經驗得到的教訓是:好好對待自己的兒子、做個好父親。然而他還是步上父親的後塵(或是25年前杭德老師帶給他的傷害?),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因而無法真正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金錢和權力?最後安排他兒子無意間聽到他作弊的真相,或許是想傳達「就算是贏家又如何,如果他失去兒子對自己的信任,他贏得開心嗎?」的道理吧…

P.S.感覺劇組蠻用心的,長大後的演員都找得跟少年期演員很相似,只有塞卓這個中心人物例外。實在不敢相信塞卓長大後會變醜這麼多啊…(哀嚎中)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下午做完報告,就去還片&租片。雖然之前想過這週起暫不租片,先把之前網購還沒看完的片子看一看,但因昨天看了「神經殺手」後對Sam Rockwell興趣大增,加上宮澤賢治的報告順利做完,接下來只要準備下下星期駕照的筆試就OK了,因此最後還是一口氣租了五部片。(三部是衝著Emile Hirsch租的。上週來忘了注意找他的片,今天一下子找到「天之驕子」、「鄰家女優」及「衝破巔峰」。反而Sam Rockwell只租了一部「星際大奇航」。雖然我還找到一部「各懷鬼胎」,但它的電視螢幕比是4:3,讓我沒有很積極想租。第五部則是「神鬼交鋒」雙碟版,因為難得看到雙碟版,難以抗拒整整一碟幕後花絮的誘惑,因此最後我決定捨「各懷鬼胎」取「神鬼交鋒」)

晚上回家,我一口氣就看完「鄰家女優」和「天之驕子」。小丁丁看到DVD封面,對Emile Hirsch驚為天人,本來也想跟著看的,但因「鄰家女優」是十八禁,加上她已經在我們家待到九點,又一直消耗我們家零食,讓我很不爽,因此後來就匆匆把她趕回家了。(唉,要不是姐之前堅持要看一小時「美味關係」,我又得去面交「我的秘密花園」寫真集,電影可以更早看的。話說回來,姐雖討厭「美味關係」中的眾女角,對男角倒沒啥意見,且蠻喜歡唐澤演的織田,說他「悶騷得可愛」、常會有些可愛的鬼臉或表情什麼的,似乎又重拾對他的熱愛了)

「鄰家女優」(The Girl Next Door,2004)就劇情來看,感覺還好,十足十的高中生片,青春洋溢,但沒啥讓人深思的地方。故事大意在說學校的乖乖牌馬修(Emile Hirsch)正在煩惱自己即將從高中畢業,卻沒什麼值得回憶的事,從未翹課和朋友外遊的他,也沒什麼稱得上光輝燦爛的校園生活,連個女友都沒有,唯一的麻吉是兩個和他一樣的乖乖牌。就在此時,他隔壁搬來一個超性感超美麗的女孩丹妮爾,馬修立即和美豔神秘的她墜入情網,個性也逐漸放鬆,不再像從前那般事事正經拘謹、在做任何事前總是先想後果就放棄。但好景不常,不久馬修就發現,這個他心目中的女神,竟是AV界有名的女優!這下他該怎麼辦呢…

要說這故事的優點是有啦,就是裡面沒什麼真正的壞人,誰算是壞人也讓人猜不透。尤其是丹妮爾的製作人Kelly,他出場時是個大哥哥般又屌又照顧人的形象,對純情的馬修極為讚賞,到處罩馬修,但當馬修積極勸丹妮爾脫離AV界時,他開始表現出「兇狠」的一面,使勁手段整馬修,試圖讓他放棄丹妮爾,但到結局,感覺上他和馬修似乎又有「復和」的趨勢…不懂耶,總之他的情緒起伏好大,總是上一秒還帶著親切的微笑,下一秒就使賤招對付馬修,讓我有如洗三溫暖一般難以適應,跟馬修一樣回不過神來…

我不懂的是,丹妮爾到底為了什麼要去拍A片?故事中從未說明。看她的反應似乎覺得這是段羞恥的經歷,不願向人提起,甚至跑到鄉下地方想逃離一切,那當初為什麼要做,後來為什麼又要輕易復出?是為了錢?為了出名?還是因為她曾跟Kelly是男女朋友?或許就是因為電影從未好好說明清楚丹妮爾的動機,才會給人膚淺的感覺吧。不過劇情一路上不斷出現轉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娛樂效果和純情指度來看,倒蠻有可看性的。而且Emile Hirsch超可愛!越看越覺得他好可愛!好幾次我都忍不住倒轉回去看他的一些表情,實在不敢相信這男生之前會沒交過女友(馬修啦),這麼可愛的男生,女生應該都會想倒追吧。是因為他個性無趣嗎?

至於女主角,乍看我不會覺得她有多美,但看久了就覺得還蠻有魅力的。她不化妝會比化妝好看說…只是她常會有些「傲」的表情,看了有點想扁她…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自己看「神經殺手」(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2002)。因為宮澤賢治的報告整理得很順,看來明天應該不必花什麼時間就能做完,而明天又要還片了,想說借了一個禮拜,一片都還沒看實在不太好,就挑了一片自己可能不會喜歡的先看。

其實我會借這部片主要是看中它的名聲(聽片名覺得挺熟),及它得過的眾多獎項。因為就目前的經驗來看,一部得獎片通常都有它的可觀之處,我看後喜歡的機率會大過不喜歡。而我之所以會不太想看,則是因為我以為George Clooney是主角。雖說他長得蠻帥的,但我覺得他帥得有點「人工化」,五官精雕細琢得有點令人反感,說不太上來,總之看到他就是不怎麼喜歡,而且女主角之一還是我也不怎麼喜歡的Julia Roberts…幸好,才開始看我就發現George Clooney不是主角,主角是另一個我很欣賞的演員---Sam Rockwell,也就是「火柴人」中的大騙子。(諷刺的是,起初我根本沒查覺演主角Chuck Barris的演員就是他。有別於看「火柴人」時的第一印象---帥,看此片時第一印象是覺得他蠻醜的,就算不至於醜,也稱不上帥,想不到人的髮型造型一變,外表竟會差這麼多);Julia Roberts片中的戲份也不多,且角色不至於令人討厭。而且它的編劇竟是大名鼎鼎的Charlie Kaufman,更讓我對這部片信心大增!

它的大意還蠻怪的,但跟「王牌冤家」一樣,都不算難懂的故事,比「變腦」好懂多了。聽說它是根據Chuck Barris的傳記改編成的電影,所以可能真有其人其事?Anyway,依照片中的描述,Chuck Barris似乎是60還70年代紅極一時的電視製作人,總是製作有點類似吳宗憲那種不入流但取悅一般大眾的俗爛節目。但在晚上,他就會化身為CIA特派的殺手,去解決一些「和國家目的相違」的人,過著兩種身份的生活。雖然他有一個對他死心塌地的情人Penny(Drew Barrymore飾),但童年時父母冷淡的婚姻關係讓他對婚姻卻步,因此他總不願和她步入禮堂。同時,他又和另一個神秘的CIA探員Patricia(Julia Roberts飾)發生曖昧的感情。就在此時,和他一樣從事暗殺的同伴一個個被殺,Chuck才驚覺自己不但陷入生命危機,亦面臨了身份認同的危機…

雖然Patricia的部份還蠻好預料的,但它的結局倒頗耐人尋味。Chuck雖領悟一切,決定和Penny白頭偕老,把過去一笑置之(我看的時候原以為Chuck的對手不放過他,要在他的婚禮上伏擊他,Chuck才會那麼驚慌地帶Penny逃離,後來看網上影評才了解,他看到的只是他「心的幻影」,是他擺脫不了的過去),但當他回顧一生時,他能如此坦然嗎?最後那個上節目的老人,總覺得就是老年的Chuck…不知他會舉槍自盡,還是贏一台電冰箱回家呢?(話說回來,這部片中出現好多次冰箱:Chuck父母冷淡關係的表示、Chuck和Penny第一次相見的地方、Chuck節目中的獎品…,不知它代表什麼特殊含義?)這就是吊詭的地方吧…

總之,這部片不管演員、配樂、劇本、導演俱佳,難怪會贏那麼多獎。令我驚訝/豔的是,它的導演竟是George Clooney!難怪能邀到這麼多大牌明星同台或客串(Brad Pitt及Matt Damon)。我覺得以一個演員轉導演的處女作來看,George Clooney的手法老練得有點令人不敢置信!感覺他是個蠻注重美感和構圖的人,每個畫面都經過細心經營,顏色也用得很鮮豔大膽,一時間會令我聯想到頹廢風的王家衛說…而且他的剪接感覺蠻自由流暢的,把一個介於虛實之間的故事描述得很吸引人。雖然聽說Charlie kaufman表示過George Clooney把他的故事說壞了,但我個人還蠻喜歡他的敘事風格的說…

最後要特別提一下Sam Rockwell。說真的,George Clooney太有視人的眼光了!在處女作中把一向當綠葉當慣了的Sam Rockwell拉起來當主角,就把他的光芒一下子釋放出來,也讓Sam Rockwell憑這部片拿到柏林影展的影帝。可惜自此片之後,Sam Rockwell似乎又走回頭路繼續當他的永年男配角,真不解…無論如何,他在這片中的表現能收能放,把一個個性猥瑣好色低俗的男人演得極具魅力,令人不但不會討厭他,反而會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進而認同他所做的一切。雖然最初我沒發現他就是「火柴人」中的帥哥騙徒,仍照樣被他的眼神和笑容吸引(他最有魅力的部份就是眼神和笑容!眼睛總是亮晶晶的、富有感情,笑容則無邪又燦爛),可見一個好演員不管以什麼姿態出現,始終有辦法讓別人的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讓我學了一課。

總之,這是部值得推薦的好片!雖然我不完全懂裡面的暗喻,但看完後心裡蠻感動的說…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晚上自己看「戰慄追殺」(The Dangerous Lives of Altar Boys,2002)。這部片是衝著我一直頗有好感的基倫克金(麥考利克金的弟弟)租的,但看後我發現片中還有一位也很有魅力的年輕演員---艾米爾賀許,他飾演的Francis和基倫克金演的Tim是對難兄難弟,兩人跟其它三個同是天主教學校學生的朋友一起組了個小型漫畫組織,把自己設計成強韌的英雄角色,來對抗恨鐵不成綱的修女化身成的反派角色(這位修女是茱蒂佛斯特演的說!她同時也擔任製片之一),因此電影一直在他們的想像世界(卡通)與現實中交插進行。乍見之下真的很怪,而且有時有點枯躁(畢竟歐美的漫畫風格比較幼稚,不如日本的精緻,像小孩看的玩意),爸媽從中間開始看就看不太懂,不過我覺得整體不算難看,只是我不太懂為何它會得過獨立製片獎等等肯定就是了。或許它準確地描繪出青少年的喜怒哀樂吧?

IMDB有人在爭論片中的瑪姬(她是演「親親小媽」中小姐姐的童星耶!出落得好標緻啊~我喜歡她的氣質)---和Francis相戀,曾和自己的親哥哥有過性行為的女孩---到底是不是自己主動引誘她哥哥的,有人認為她的反應就像一般性侵害中的受害者,總覺得事件會發生是自己的錯,一定是自己給侵害者某種錯覺什麼的才會造成這種結果;也有人認為事實就如她最後告訴Francis的,就是她誘惑她哥哥並享受這件事,如此而已,她只是怕Francis知道後會討厭她,之前才不敢告訴他真相。但我覺得前者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若她真的享受亂倫的樂趣,大可以永遠瞞著Francis,直到瞞不了為止,何必主動說出來呢?應該是她很痛苦,實在難以承受,很希望有個人能當她的支柱、保護她免受下一次侵害;又覺得什麼都不說,對Francis會不公平,所以才決定告訴Francis的吧…而之後她會推翻先前的說法,很可能是覺得她哥哥會報復,或者怕Francis再進一步惹出什麼事來,才想說些討厭的話趕走Francis吧…

我一直覺得艾米爾賀許長得很眼熟,好像在別部戲看過他,但上網查了一下他的演戲年表,又找不到一部我看過的,真怪…他不是一見就覺得帥那種類型,可能是因為他長得有點傻氣,或說好聽一點,太純樸了點,但我喜歡特寫時他的眼神,綠色的眼睛感覺很吸引人呢~~~^__^ 而且他的演技也很優說!

P.S.這部片翻作「戰慄追殺」,我還以為是驚悚片,比如說Francis和Tim會意外殺死修女之類的,想不到根本不是這回事,它只是在描述一些邊緣男孩的生活罷了,台灣的片商實在很怪耶…老愛翻些莫名其妙的片名…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看「征服偶像」(Win a Date with Tad Hamilton,2004),這部同樣是衝著Topher Grace才租的。雖然我對這種愛情喜劇沒啥興趣,但這片是為他租回來的三部電影中,他戲份最多且擔綱男主角的唯一一部,因此不看也不行啦。想不到不抱期待看完之後,竟覺得蠻好看的,且另一男主角Josh Duhamel及女主角Kate Bosworth都是難得外型亮眼又讓我看得順眼的俊男美女,怎不令我驚喜呢?

劇情線說起來很老套也很單純,偏僻小鎮的平凡女主角羅莎莉(Kate Bosworth)贏得與偶像巨星Tad Hamilton(Kate Bosworth飾)約會的機會,私人生活和螢幕形象正好相反的Tad把單純善良的羅莎莉當成引導他人生向善的天使,深深為羅莎莉吸引,甚至不惜大老遠追到她的故鄉展開追求。就在交往進行得比想像中順利時,羅莎莉從小大到的貼心好友彼特(Topher Grace識)向她表白了…

看到這裡,用肚臍想都知道羅莎莉最後會選誰。我對結局並不意外,也不排斥,但真的希望編劇可以多用心經營一點。實在不敢相信一直被偶像迷得七葷八素的羅莎莉會在Tad要求她一起搬到加州時拒絕,進而逼得Tad搬出從彼得那兒「偷」來的告白詞(Tad這個調情聖手也蠻遜的,泡妞經驗這麼充足,竟連告白詞都得向別人或自己的電影台詞取經,沒有一點個人創意),最後再因這告白詞扭轉情勢。不過我還蠻喜歡「六種微笑」的觀察,很特別又甜蜜。

Topher Grace在片中很可愛!他演這種聰明溫柔的大男孩真的很討喜,我尤其喜歡他戴眼鏡讀書時,以及邊弄自己晚餐邊跳舞時的樣子。可惜他片中的對手真的太強太耀眼啦,常亮得我無暇好好把目光定在他身上。Josh Duhamel帥成這樣,笑起來就像黑人牙膏廣告一樣閃亮,真不敢相信他似乎是個無名小卒!跟他站在一起,完全可以相信為何彼得會失去自信。至於Kate Bosworth,我覺得她有一種難得的純真感,笑起來很天真可愛,一看就對她很有好感,她的氣質跟瑞絲薇斯朋很像,但比瑞絲薇斯朋美多了。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晚看「天人交戰」(Traffic,2000)。這部也是衝著Topher Grace才看的片,雖然他在裡面戲份很少,但沒辦法,他出演過的電影實在太少了嘛!不過這部片的大牌演員好多啊!除了麥克道格拉斯和Catherine Zeta-Jones這對夫妻檔外,還有Dennis Quaid、Benicio Del Toro說~~

基本上,它的劇情線跟「衝擊效應」頗類似,都是幾個主角的命運在無形間交織在一起,且故事基調是悲傷的,有種命運冥冥中支配著人生,但人的作為也深深影響彼此命運的無常感,因此兩者的配樂都充份發揮這種特色,顯得神聖、莊嚴、悲痛、奇異,像在訴說命運的不可捉摸及人生的詭譎。但這部片優於「衝擊效應」的是,它沒有過於刻意的巧合,只有巧妙地互相撞擊、連結,使故事多了幾分真實感與可觀性。

故事開始於墨西哥某荒郊野地,毒犯利用飛機空降毒品,兩個墨西哥警探聞訊前來,正要逮捕毒犯之際,不幸被其直屬長官陷害,而真正幕後首腦乃一美國人,美國政府為誘捕其入獄,遂脅迫一名走私大亨,令他作證指控販毒首腦,並以免其刑責為交換條件,販毒首腦因而入獄,而其妻對其丈夫因何入獄,尚蒙在鼓裡,卻毅然接管經營其夫龐大的事業。故事的另一條主線則是大法官維克費特,受命負責主持反毒大計,諷刺的是他的親生女兒卡洛琳卻是個吸毒犯。當大法官在家中浴室內親眼目睹卡洛琳吸毒的過程,當時真是令他痛心不已,也更加深了他反毒的決心。(網路資料)

這個改編自1989年的英國迷你影集”Traffik”的販毒故事,把毒品之所以難以根絕的原因描寫得極為深刻,從多角度來說明要杜絕毒品,是需要多麼龐大的人力物力配合。在美國,毒品的難以杜絕,是因為人心的空虛和家庭價值的失落。片中的法官女兒及她身邊上流階層子弟的遭遇便充份說明此點。他們在校或許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校外生活卻難以找到自己認為值得認同的事物,只看到社會上人性虛偽黑暗的一面,因而期望從毒品中找到逃避一切的方法。而他們的父母大多忙於自己的工作,諷刺的是,許多還是「社會公益事業」,比如麥可道格拉斯演的法官自己要努力掃毒,女兒卻在家裡吸毒。在這樣的社會潮流與「需求」下,政府的掃毒行動只不過如片中角色所說的,是讓毒品變得更「物美價廉」的無效手段而已。

在墨西哥,毒品的「風行」又是以另一種形態出現。因為政治混亂、社會普遍貧窮,青少年無法從棒球等運動中找尋自我價值,只能個個去販毒或加入幫派;政府官員被幫派滲透的情形嚴重,也使他們的任何掃毒行動都只是剷除競爭對手的手段,因此毒品的製造、走私根本難以杜絕。

再看看把毒品帶入美國的毒梟好了。當這位大毒梟被捕入獄的時候,他那位原本美麗無辜、熱心公益的太太最後做了什麼?竟是變成跟她老公不相上下的毒梟,心狠手辣程度青出於藍,聘人殺人,眉頭都不皺一下。對她而言,只要能讓生活回復到老公被捕前的狀態,要她做什麼都願意,即使是任何有違良心的不法行動。在這種高唱利己主義的個人心態下,毒品會有杜絕的一天嗎?

這部片帶給人的雖是這種悲觀訊息,卻也留了一絲光明與希望。最後黑人警官成功在毒梟夫妻桌下安裝竊聽器、法官和妻子同心協力支持女兒戒毒、墨西哥的戶外棒球場終於裝上了路燈…雖然無法確定未來能順利地朝影片暗示的方向發展成happy ending,這些行動都有可能會失敗,但看著黑人警官漸漸泛出笑容、小跑步地遠去,看著法官和妻子手牽著手在台下聽女兒講戒毒心路歷程,看著墨西哥警察專注地看著小孩們打棒球…我依然不禁被這樣的畫面感動了。法官那段尤其打動我,因為我在看的時候一直有種想法,覺得這女兒如此沒出息、自暴自棄,已經不再「乾淨」,不如就讓她自生自滅算了,反正她永遠抹不去身上的污點了,但看到後來又覺得自己精神潔癖太深,只要浪子能回頭,父母願意接納孩子又有什麼不好呢?而且雖然我早已預料到法官最後會放棄掃毒大任,但他放棄的理由倒出乎意料地令我感動:「我沒辦法做到…把毒品當作敵人,不就表示要跟上萬家庭為敵、跟自己最親愛的人為敵嗎?我怎能傷害自己最親愛的人?」

P.S. 我蠻喜歡Topher Grace在片中的角色。感覺有點陰暗,但還是個善良的人。雖然我寧願看到這角色沉淪到底…看來他還是適合這種亦正亦邪的青少年角色!(他果然娃娃臉,都快三十歲了還可以演青少年…)感覺他的氣質蠻類似艾德華諾頓的說…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上看「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2003),覺得有點失望,這部片雖大牌雲集,集Julia Roberts、Kirsten Dunst、Maggie Gyllenhaal(”Secretary”女主角,氣質和Kirsten Dunst很像,兩人曾是好友,但因Kirsten Dunst和她弟弟交往,之後分手,兩人就決裂了)等人於一身,卻沒有想像中好看,劇情平淡又老套,題材是容易打動人的師生情誼(媽因此跟著跑來看),主角Julia Roberts的立場卻令人難以認同,使整部片失去感人的前提,真浪費了這樣的好資源!而且我看這部片的最大目標---Topher Grace戲份超少,角色我也不怎麼喜歡,因此我看完一遍就把這片歸為「我心目中的爛片」之列,再也不打算看第二遍了。

劇情大意在說一個剛從校風開放的美國西岸藝術大學畢業的新鮮人Katherine(Julia Roberts飾),被派到東部一間保守藝術學校任職,在老師與校方教學理念不同之下,鬧出許多的問題,但Katherine始終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因
此對人生有了新的體悟,也讓當地觀念傳統的女學生,重新對藝術、人生、愛有了新的見解。(資料參考自網路)

起先我看Katherine上課第一天就被同學整,還為她感到難過,想不到後來越看她越討厭,覺得她對男友Paul太不公平,對女同學們也只是把自己的標準套在她們身上罷了,根本稱不上什麼良師益友。

我不懂Katherine是怎麼跟Paulㄘㄟ的,是因為他遞出結婚戒指嗎?還是在Katherine被Bill吸引的那刻起,Paul就已經無形中出局了?總之Paul真的很衰,感覺就像被「兵變」一樣。他即使分隔兩地還是深愛著Katherine,不惜放假大老遠來看她,想不到Katherine的心卻早已變了。如果是因為他希望Katherine婚後就辭去工作,讓Katherine大為不滿,那也就算了,問題是他看來始終很尊重Katherine的意思啊!這讓我一整個瞧不起Katherine…還是說片中一再提起「環境變了,個性和喜好也跟著變了」的道理,因此Katherine只不過跟她少女時期去參戰的戀人一樣,找不回最初的心情,沒什麼好責怪的?但我就是討厭這種人啦~~>__
此外,Katherine一直想對學生們洗腦的態度,不是跟校方一樣嗎?我覺得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給女孩們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提案,讓她們選擇自己想要的道路,而不是一再強迫她們走「新路線」,認為選擇傳統路線的女性就是「無藥可救」吧。感覺就像一些現代過於強調男女平權,但就是在這樣的強調下,突出「男女不平權」的女權主義者一樣,太偏激也太矛盾了,在我看來是pointless。像片中的Joan(Julia Stiles飾,她長得好像「艾莉的異想世界」中的妮爾!),雖然她對念法學院也蠻有興趣的,或許她後來放棄,一方面是受到朋友強烈反對,一方面可能男友(Topher Grace飾)不同意,但如果魚與熊掌就是難以兼得,而她選擇了愛情,可以說她選錯了,或這樣就損失較大嗎? Katherine口口聲聲說要兼得,無形中選的還不是事業?如果Joan去念法學院,造成感情破裂,她會念得幸福嗎?Katherine能負起這個責任嗎?不是每個有能力的女人最後的歸宿都是當個成功的事業家的!

總之,劇情方面普普,演員方面也因我討厭Katherine這個角色而對Julia Roberts依然沒好感,倒是四個女學生各有各的特色,我還蠻喜歡的。只是Maggie Gyllenhaal在這片裡看起來好老,兩頰感覺是下垂的,把我嚇了一跳!印象中她在”Secretary”中沒有這樣說…而且真正看她和Kirsten Dunst站在一起,就會發現她倆其實一點也不像…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吃完晚餐,我就放「蒙面俠蘇洛2」(The Legend of Zorro,2005)來看,有意把還留在餐桌的爸媽吸引過來看,想不到爸一看到蘇洛出場,竟馬上認出「蘇洛」,還知道「蒙面俠蘇洛」是有名的連續劇,說他以前看過,很好看什麼的,讓我好驚訝喔~~~(它的確是早期的黑白默片發展到許多電影及連續劇重拍的古早故事,屬於爸那個年代,但因爸連「星際大戰」都沒看過,我根本不敢肖想他知道這故事)可惜爸雖對這故事很感興趣,後來還是沒看多少就去舊家了,媽也是,雖然跑來看了一陣子,後來還是做正事---打掃六樓---去了,吸引作戰失敗,嘖。(不過我本擔心他們看到這種卡通似的人物會嫌它幼稚,幸好沒有)



我覺得續集還蠻精彩的啊!首集的幽默、奇情冒險元素、精彩動作戲一項不少,雖然缺了Anthony Hopkins,但新加的兒子瓦金角色還挺討喜的,不知為何它在IMDB的評價會低於首集,只有五點多。我自己猜可能是因為Alejandro出師後,打鬥戲都以「大俠」而非「半調子」的程度在打,而沒盜賊時期那麼驚險刺激;結合搞怪逗趣形式的動作戲不復見,因此打得雖精彩,卻不有趣,加上後面連伊蓮娜都加入打鬥,還只是小孩子的瓦金都可以屢建奇功,不夠具說服力之故。連我自己看的時候都覺得少了點什麼,有種說不出的怪…



總之,續集的劇情感覺跟「神鬼傳奇」蠻類似的,就是在上集相遇並相戀的男女主角結婚後,再度遇到新危機,而與可愛機靈的小兒子一同面對並解決。不同的是它沒有「神鬼傳奇2」那種突兀又扯到爆的前世今生戲碼,而把焦點放在夫妻婚後觀念衝突上。不過這點也有點不合理,因為他們吵架的原因是伊蓮娜希望Alejandro歸隱,免得他們一家人過著心驚膽戰的生活,Alejandro卻希望繼續「為民服務」,但伊蓮娜感覺明明是個不拘禮俗、豪放的女中英豪啊,實在難以想像她會如此小心眼。連「神鵰俠侶」中的黃蓉護女心切下,都沒要郭靖退出江湖說…不過整體而言並不會讓人看了不舒服,只會覺得這對夫妻的吵嘴很有趣而已。尤其是他倆同時在當「間諜」,從不同的窗戶爬到同一陽台,到壞伯爵向伊蓮娜求婚,伊蓮娜為了不讓伯爵發現躲在上方的Alejandro,故意熱吻伯爵那段,我和媽都忍不住大笑出聲!這對夫妻還真可愛~~~

不過看到最後,總忍不住同情起反派伯爵,就像上集的拉斐一樣,他因為自己心愛的女人而無法心狠到底,才給了自己的敵人成功的時機,即使如此,他心愛的人只會因他的失敗而歡喜,完全不會在他死後流一滴眼淚,感覺好悲哀啊…

P.S.我好喜歡Alejandro和瓦金用西班牙語講話那段!現在我覺得不管那種歐洲語言都好好聽,印度語也是~~~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星期四、五都要去練開車,星期五早上又要跟嘉華去辦港簽,所以我打算今天就把片子看完、拿去還。早上自己看完「心靈偵探社」(I Heart Huckabees,2004),由David O Russell導演(在批踢踢,大家都對他推崇倍至,認為和查理考夫曼同世代的Russell是最有才華的新秀導演之一。他上一部作品是「奪寶大作戰」)、Jason Schwartzman、 Isabelle Huppert、Dustin Hoffman、Jude Law、Naomi Watts等人主演。之所以想看這部片,一方面因為有Jude Law,一方面因為Barny似乎挺喜歡它的。看完後我很困惑,感覺它就像查理考夫曼的那部「變腦」,探討很多哲學的東西,但故事發展得很快,我的腦筋實在跟不太上。

故事說簡單不簡單,說複雜不複雜,感覺遊走在現實與想像之間,但「想像」又不是「一個人腦中的意念」,而是表現手法有點「超現實」,就是現實中好像不太可能出現的情況…主角Albert(Jason Schwartzman飾)是「開放空間聯盟」的創立者,爭取沼澤、森林等開放空間的存在,即使只是一顆大石頭。因為他在巧合下遇見同一個非洲人三次,便委託「存在偵探社」為他找出這事件背後的含義。(這個偵探社就是我感到最不接近現實狀況的存在,比較像是導演想說的意念的化身)這間偵探社的主腦是一對夫妻---Vivian(Lily Tomling飾)及Bernard(Dustin Hoffman飾),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地深入Albert的生活,因此將Albert的競爭對手Brad(Jude Law飾)及其女友一併捲入調查。當對一切價值感到懷疑、強烈關注石油問題的消防隊員湯米(Mark Wahlberg飾)被安排為Albert的搭檔時,對存在社的主張表示懷疑的兩人決定轉向支持主張虛無主義的法國女作家Caterine(Isabelle Huppert飾)…

可能很多劇情和台詞都有其深刻涵義在裡頭吧,無法直接聽英文對白的我實在比英文母語國家的觀眾吃虧,難以在步調本就快速的劇本中自由思考,或許這是我看完後沒啥感覺的原因;而且「存在偵探社」的Vivian夫妻的辦案方式總會分散我的注意力,覺得太誇張或不切實際之類…總覺得他們應該要用更專業、更聰明一點的方式監聽客戶的生活才對。不過,片中還是有些一看就相當震撼我的橋段。首先是湯米的想法,他一再強調「人們不想面對壞事,所以拒絕去思考」,並懷疑所有價值,不知我理解的對不對,但感覺我也有這種傾向,把所有事情回歸到本質去思考,就會覺得沒什麼事是「必要不可的」,而因此失去做任何事的動力與動機,反而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才有價值。(或許該像「敲開我心門」那個母親說的「凡事看表面,去想一些實際生活上的事,會活得比較輕鬆」?)

其次是Brad,他一直用一種能取悅所有人的態度生活,並認為探討存在什麼的問題都沒有意義,他認為自己活得很好,並因此獲得無上的自信。讓他動搖的那一刻拍得令我印象極深刻:Vivian在他面前放他談話的錄音,不同日期,不同時間,不同地點,Brad面對不同人說著同一個笑話,一遍又一遍。一開始Brad把聽錄音帶也當成一個笑話,只覺得一切都很可笑,漸漸地他笑不出來,感到不自在、不舒服,最後他開始難以忍受再聽下去…Vivian說他是「在偽裝自己、活出別人心目中理想的形象,這不是真正的他」,Brad則回了一句:「我怎麼會不是我自己?」然後他們兩邊突然像都靈光一現、從這句話得到什麼啟發似地,一次又一次地重覆這句話。我在IMDB查到許多有意思的解讀(如下),綜合來看,我覺得或許Brad得到的啟發是「他的確不是在做他自己」,Vivian和Bernard則從中得到「或許偽裝成他人理想的樣子也是在做他自己」,這種雙層/多層含義感覺很有意思。

再來是Albert的「巧合」。Caterine給了它一個解釋:「非洲人因為冷戰而成了孤兒,你(Albert)則是因為冷漠而成了孤兒。」這句話我覺得非常非常棒且震撼,因為這才是連結Albert和非洲人最大的關鍵。不過更耐人尋味的是Albert和Brad的關係。雖然幾乎從頭到尾,這兩人都處於敵對狀態,在對抗的過程中,Albert卻猛然醒悟,自己和Brad比他想像的還要接近。(不過原因我就想不太出來了)

看了IMDB後,本來我只把這部片定義為「怪片」而已,現在卻突然很想再看一次英文字幕版,或許能有所斬獲也不一定。畢竟片中有不少有趣且深刻的對白/台詞,比如:

Tommy Corn:” How come we only ask ourselves the really big questions when something bad happens?”

Mr. Hooten: God gave us oil! He gave it to us! How can God's gift be bad?
Tommy Corn: I don't know. He gave you a brain too and you messed that up pretty damn good.
Mr. Hooten: I want you sons of bitches out of my house now!
Tommy Corn: If Hitler were alive, he'd tell you not to think about oil.
Mrs. Hooten: *You're* the Hitler! We took a Sudanese refugee into our home!
Tommy Corn: You did. But how did Sudan happen, ma'am? Could it possibly be related to dictatorships that we support for some stupid reason?

Albert Markovski: Nobody sits like this rock sits. You rock, rock. The rock just sits and is. You show us how to just sit here and that's what we need.

或許下次我該找阿民或哲琳一起看,應該能看懂更多吧。Anyway,片中的Jude Law超帥,我常會看他的臉看呆了,反而忘記聽他在說什麼^__^||;其它的演員也表現得很好,我最喜歡演湯米的Mark Wahlberg,他感覺好可愛!尤其是一直問問題時提高的語調…但我不怎麼喜歡Vivian和Bernard這兩個角色說…(外型跟個性都是,尤其是Vivian)此外,我喜歡它的配樂!一般來說,輕音樂配上小品式(非史詩格局或大格局)電影,都會讓我忽略掉配樂,這部片的配樂卻能給我深刻的印象,光這點就很厲害了…

---------------------------------------------------------------------------------------------------

"You're not yourself."
"How am I not myself?"

by pasqualt3 (Tue Aug 8 2006 16:24:07 )
you are not your self when you are pretending to be something you are not.
There are several fakers in this movie. People pretending to be happy or truthful. By denying who they really are the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unhappy.
The ball is the void or like the magic pill that people take to avoid feeling pain but by doing so they are not living they are just falling deeper into the void of despair.
This movie to me is about serious depression and denial of personal happiness. Very good if you give it a chance but so many people don't.

by joshsslade (Sun Oct 29 2006 17:37:30 )
though if someone is pretending to be someone they aren’t, as in creating a false persona... is it not in their character to be false ergo they are in fact being themselves... so when they questioned weather or not he was being honest with himself saying he is not being himself he returns the question "how am i not being myself" since by doing whatever you do, it is you doing so... you are always yourself however fake you are being or upset you are inside your own head... the real answer can only be found when we define what "myself" is... is it the image you present, so when the outside world perceives you to have changed are you then being someone else, maybe to them but not to you... its basically just posing one of those intangible questions.. very well written in the film

by la-31 (Wed Aug 9 2006 23:17:52 )
I think "how am I not myself" refers to truly knowing oneself - and not some manufactured artificial self. Many characters in the film defined or saw themselves through the lenses of others - Dawn, Brad, and Albert of course. Were they really able to perceive their true selves? Of course, we see it all coming crashing down for Dawn. And even Brad. He saw himself through that Shania Twain story. Which he thought was clever and funny, and was actually pathetic and annoying. My favorite part is when Albert freaks out at the suggestion that perhaps Brad is very similar to him, and actually not his enemy. Albert had defined his whole righteous endeavors around the evil Brad of the evil Huckabees Corporation. But one of my favorite aspects of existentialism is this deconstruction of this notion of the "other." We define ourselves as separate from others. It suggests, maybe the "other" has more in common with you than you think.

by youarenotreal (Sun Aug 20 2006 15:00:13 )
Wow, did I really mess up the meaning of that phrase or what? I always thought the "how am i not myself" related to how even when you're not "yourself", you're still yourself, because the faking of the "not yourself" is still you. I know that's really quite ridiculous....

by RaoulDuke4 (Mon Aug 28 2006 13:32:55 )
I think la-31 makes a good point, but youarenotreal really nailed it. You are yourself even when not being "yourself". However, we do define ourselves a lot of times through others as la-31 said. These points both make the paradox of being and realization even more complex.

For example, when someone says "You are not yourself," or "That doesn't seem like you," they are really saying that "You don't fit into the definition that I thought I had perfectly formed for you."

Anyway, that is just my opinion, but I really did get the same idea from the phrase as youarenotreal did.

by pdj79 (Thu Sep 21 2006 08:04:19 )
I didn't see it as the detectives being surprised by the question and that's why they repeated it, although that does make a lot of sense and really brings a new depth to the movie for me. I saw it more of them trying to beat into Brad's head that he wasn't being himself, he was being what he wanted OTHERS to perceive him to be. He came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he was nothing but a scam and really didn't know who he was. He was all about materialistic gains and being perceived as clever, witty, and fun-loving, when deep down inside he was none of that at all. That was my take from that scene.

by EternalSunshineW (Thu Sep 21 2006 07:54:10 )
I think "How am I not myself" has a lot of meanings, but the one that keeps hitting me between the eyes is that most of these characters weren't being themselves, they were covering up their actual selves and basically doing, saying, wearing what everyone wanted them to be...or what they THINK everyone wants them to be. Especially Brad, which is why he flips out so much and thinks of "How am I not myself" over and over again. He's keeping everything hidden under his cheesy smile, cheesy stories, cheesy clothes...just do what people want and make them happy and they'll never find out who I really am or that I'm vulnerable. How am I not myself? Ask yourself that, and the things that aren't you...aren't you. Lol that's my interpretation anyways.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晚上自己放「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1998)來看。雖然這部片光聽片名、看封面,感覺像給小孩看的卡通片,似乎欠缺深度,但因有Antonio Banderas、Anthony Hopkins、Catherine Zeta-Jones這幾個俊男美女主演(Anthony Hopkins是老帥哥),加上它封面寫了許多正面影評,因此我還是決定租來看看。結果覺得這部片雖不算非常精彩,但娛樂性相當高,也拍得挺幽默的。

故事大綱在說西班牙統治墨西哥期間,有個號稱「蒙面俠蘇洛」的英雄出來反抗暴權,然而,就在他打算洗手不幹,和妻女安享晚年時,他的身份暴露,遭到官方逮捕,妻子被殺、女兒被搶,頓時一無所有,在獄中度過二十年光陰。設法逃獄後,蘇洛找到一個從前就認識的盜賊Alejandro,將他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讓他以新任蘇洛的身份破壞搶去他女兒的前任提督拉斐的陰謀…

這部片動作戲特多,雖然多到有點看了精神疲乏,但每場戲都拍得蠻可愛的。比如Alejandro每次想騎蘇洛的黑馬逃跑時,都會被拋下馬背掉在地上,被迫面對一打以上的敵人之類的,雖然這場面用了很多次,但因每次狀況都不太一樣,且都會發展出一幕兼融古典浪漫風格及幽默動感的打鬥戲,因此這場景反而塑造出一種鮮明可愛的角色特質,讓人看到「英雄」不那麼帥氣的一面(有時也會出槌),但又不流於刻意,反能令人會心一笑。



看到Antonio Banderas一把年紀了還能演出這種幽默可愛、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角色,真有點訝異。尤其他的詮釋方式活靈活現,演小盜賊就活蹦亂跳、演假貴族就心機重重,讓人深深佩服他的「轉換力」;Catherine Zeta-Jones真的是個大美女,演出會劍術的中性女性也頗有架勢,但不知是角色限制還是怎樣,總覺得她的演技還不夠精練,一些內心戲都演得不夠動人(照理說,對她疼愛有加的養父竟是仇人,生父則是才認識不久的「僕人」,面對兩個「父親」非戰得你死我活不可的狀況,應有很多內心衝突才對,她卻表現得有點弱),難以相信她曾被提名過許多獎項…(雖然都不是奧斯卡)但她和Antonio Banderas站在一起的化學效應挺強的;Anthony Hopkins則不必說了,光是坐在那裡喝酒、抽菸就有種說不出的優雅與風度,有種007或楚留香般的氣質,渾身都是戲,不愧是演藝界大師級人物!不過我有些驚訝他會接演這種娛樂大片,還以為他會偏好更嚴肅一點的片種哩…他開頭穿蘇洛的蒙面裝,老實說感覺也不太搭,雖是戲精,但外型畢竟還是有限制的啊…^__^||

這部片動作戲娛樂性高,故事雖老套了點,但一些細節頗富趣味(比如蘇洛訓練Alejandro,及Alejandro和伊蓮娜對決的橋段),比我想像中好看太多了!我看的時候一直忍不住哈哈大笑說…

P.S.故事沒交待太多拉斐跟蘇洛夫妻的愛恨糾葛,不知他們是不是早就認識了,看起來像是畢生情敵,既如此,為何拉斐會那麼晚才發現情敵就是蘇洛?此外,結尾的救援戲總覺得像是故意要安排大場面的大爆炸一樣,因為比起一個個弄壞鎖、救出裡面的礦工,去切斷引燃線不是更快更有效嗎?實在不敢相信那麼短的時間內,大家就都能平安無事地逃出,Alejandro還來得及把受重傷的蘇洛帶走…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餐由媽做,我則幫忙弄了道除夕夜來不及做的年夜菜---馬鈴薯鮪魚麵包。這道菜程序並不複雜,只要把法國麵包挖空再塞入另外調的餡料即可;麻煩的是挖麵包,因為要用湯匙慢慢挖深,真的有夠累人!尤其是挖到一定深度後,要再往下挖而不弄裂麵包,實在不容易,因此挖到後來我的手指超痠痛的,也費了好大工夫、好多時間才OK,讓我發誓以後再也別做這種麻煩的料理了~~~

我把餡料食譜要求的罐頭牛肉換成鮪魚,也沒加洋蔥(因為家裡沒有),做出來味道不錯,自己很喜歡,阿民卻覺得吃起來太酸甜了(可能是蕃茄醬加比較多的關係?),媽也認為下次蕃茄醬少加一點比較好,讓我有點失望。

Anyway,為了做這道菜,我搶電視搶輸阿民,沒趕得及在他回家前看「辣妹過招」(Mean Girls,2004),因此後來是在我帶專制的不爽要求下,才從他手上拿到電視權的。雖然有點惡劣,但沒辦法,明天是第一節課,我可不想太晚看片,看完都三更半夜了!如果阿民會為此不高興,那以後我都不想做晚餐了…做菜給別人吃還弄得自己權益盡失,這種事我可不幹。

「辣妹過招」大意在說一個在非洲成長到15歲的女孩Cady,第一次上學就發現學校是個比非洲叢林更弱肉強食、族群涇渭分明的地方,在非洲人緣甚佳的她,剛開始根本交不到朋友。後來她和一個被認為是蕾絲邊的女孩Janis,以及被認為是gay的學生會男會員成為朋友,陰錯陽差地成為間諜,到Janis視為仇敵的”Plastic”---幾個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長得漂亮但沒啥大腦的「女孩幫」內部搞破壞。但在與”Plastic”交往的過程中,Cady逐漸變得和她們越來越像---重視打扮甚於內在、互相耍小手段挑撥離間、追男友甚過一切價值等,反而把她自己推向越來越糟的情況,不但輸了愛情和友情,連親情都快失去了。直到後來她猛然醒悟,才力求轉變自己。故事情節其實蠻簡單的,結局也蠻老套,就是主角改過自新後贏得大家重新信任及算術比賽、舞后頭銜,也贏得帥哥心,皆大歡喜,加上全片不論選角還是氣氛都很「青少年」、「流行文化」,對我而言實在不大具吸引力,唯一讓我看得很開心的只有帥哥Jonathan Bennett(飾艾倫),但有些細節安排我覺得還蠻有新意、也蠻反應現實的。

比如美國的高中生活,我就覺得描寫得很真實。雖然我沒上過那邊的高中,但看過一兩本在談美國校園暴力的書後,在我的想像中,那邊的青少年大概就是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有幾個大家心目中的「領導者」,這些人魅力渾然天成、引導校內潮流(比如片中的Regina被Janis偷把衣服在胸部處剪破兩個洞,Regina看了只是聳聳肩,照穿不誤,結果不但沒有被笑,反而帶動校內同學這麼穿),但不見得純真善良,雖然大家對他們又愛又恨,卻仍不禁為之吸引,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得到這些人的青睞,得以加入他們的圈子內,一併成為全校囑目的焦點。Regina的「跟屁蟲」Gretchen如此,就連Cady的獨白也提到過這種矛盾的心理。這讓我想到許多被言語暴力或小圈圈排擠暴力整得很慘的女孩,卻仍心甘情願待在這些「好朋友」身邊、不敢也不願脫身的種種事例,覺得格外恐怖。因為被欺負者幾乎是半自願受人欺負的。總之,看完後就會深深慶幸自己沒在美國上高中。

主角Lindsay Lohan雖然演技還不錯,長相也還可以,但我總不怎麼喜歡她。可能是因為她明明長著娃娃臉,卻喜歡化濃妝、穿性感衣服扮大人的關係吧(而且還走肉感狂野路線),還是偏好她小時候那種可愛又古靈精怪的模樣。尤其她成名後負面消息不斷,老是聽說她愛遲到、耍大牌之類的,更讓我對她印象不佳。我比較喜歡的反而是片中理應較惹人厭的反派Regina,除了演員的長相有種清純的美感外,氣質我也蠻喜歡的,像個無辜的鄰家女孩。說真的,她也是個矛盾的角色,明明到處說人家壞話,卻又不怕被聽到;明明喜歡挑撥離間、使壞(比如一知道Cady喜歡Aaron,就故意誘Aaron重回她懷抱),有時卻又容易天真地相信別人(但這種人應該比較不會隨便相信人才對),才會明明對Cady介紹的「瘦身棒」效力感到懷疑,還照用不誤。那她到底是聰明是笨,是純真是邪惡?真搞不懂…或許一般女孩子就是這樣吧。畢竟她才15歲…更難理解的可能是Aaron,明明不像個無腦的角色,偏偏又會被Regina吸引,還不曾懷疑過她的人格,天啊…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