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說和電影版各有優缺點,總結來說,小說前半部比較吸引我,也描 寫得比較細膩、具說服力;但後半部和結局,我則偏好電影版。

生野慈朗導演在訪問中提過,不想用太多篇幅描寫歧視及悲慘,不知 是否因此,電影中關於直貴在剛志甫犯罪那幾年的生活,很多都輕輕 帶過,剩下的留給觀眾自己去想像。

正因小說前半部處處描寫直貴碰壁的過程,看他活得那麼艱辛,就忍不住希望周遭的人別發現剛志的事;對他越來越不想提筆寫信給剛志,也就很能理解。在這點上,我覺得電影的鋪陳略顯不足。

小說中,直貴的求生、追求夢想、和朝美交往,差不多是階段性地進展,也就是上個事件結束,才發生下個事件;直貴前半有段時間沒寫信給剛志,是因為同時兼顧大學、樂團及工作,忙得分身乏術之故 。而電影去掉此一部份,又把直貴的夢想和愛情全部串聯在一起、讓 它們同時發生,也就難免給人直貴寫信給剛志是有一段沒一段的感覺 ,中斷和繼續都有點令人莫名其妙。

此外,小說中的直貴到後來像是以一種漠然,或說絕望的態度在生活 ,幾乎不會為任何事掉淚,包括和朝美分手、去找被害者家屬,這點也和電影中的直貴差很多。

因此,看小說時,我腦中不斷浮現這些場景映像化的樣子: 直貴乍聽到剛志犯罪的消息時,整個人彷彿被掏空的反應、為了賺搬家費及生活費,得盡快去找工作,面試卻因一定會被問及親人,而屢遭碰壁的慘況、在學校和職場都被冷漠以待、好不容易找到夢想卻被迫放棄的無奈…

小說中的直貴比電影孤獨好幾倍。電影中的直貴,有關心他的死 黨寺尾、由美子、酒吧老闆;小說中的直貴卻一直是一個人,除了由美子外,幾乎一無所有。雖然寺尾一度成為他的知交,卻也在拆夥後,變得疏於聯絡。也難怪到後來不管發生什麼事,直貴都不再有情緒上的反應;見到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也早在得到前就先做好失去的準備。然而,直貴的反應越漠然,我就越同情他。

看了小說,我越發能體會朋友為何會覺得兩兄弟中,直貴比較可憐。 然而,我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會不會因為故事是以直貴的視點來敘述 ?若換成剛志的角度,我會不會也覺得剛志比較可憐?因此,想到後來,我還是覺得這樣的比較沒有意義,而放棄了。

不過,小說中剛志殺人那部份,倒描寫得比電影版真實殘酷多了。 剛志之所以選上緒方老太太家犯案,原來是因為她是唯一讓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有錢人,而她之所以會讓他留下深刻印象,則是因為幾年前剛志當搬家工人時,曾因工作努力而特別被她嘉獎過…這真是無比諷刺!下手的對象,竟然是對自己有恩,而不是有仇或者厭惡的人。

小說也提到一點電影未提及的事實,那就是直貴身邊的人並不認為他有錯,也不會厭惡或欺負他,反而怕他心裡難受,而在他面前表現得小心翼翼,那些電影中演出來的:一知道剛志的事 ,就馬上開除他或把他調職的事,幾乎不存在。大家好像都只會暗自希望直貴主動提出辭呈,就像那個欣賞他工作態度、很阿莎力的善良老闆一樣。大家會希望直貴得到幸福,卻只寄望由其它人來給他幸福,這個世界的殘酷和冷漠,或許就在這裡。不是真的帶有惡意或歧視,卻自然而然地將那人排拒在自己的生命之外,這點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想了很多。

換作是我,面對陳進興的家人,會有什麼感覺?在看這部作品之前的我,雖然知道他們是無辜的,但一定也存著和這些人一樣的想法,希望他們離自己越遠越好,擔心那一天他們可能會為自己帶來威脅。甚至,我可能潛意識裡還會覺得他們討厭…

此外,之前看電影安排朝美遭到機車搶劫,曾覺得有點刻意,像在對照剛志的強盜殺人似的,想不到小說同樣有過搶劫事件,只不過被害者是直貴的女兒實紀。直貴也因這個事件,重新審視向被害者家屬道歉這件事所代表的意義。

原本直貴對搶劫者的父母上門道歉、事隔多月仍不斷寄禮慰問一事不太諒解,認為此舉無異在他們的傷口上灑鹽,但由美子說:「我覺得他們很了不起。因為就算我們想忘,看到實紀的傷痕也忘不了,但世人卻會漸漸淡忘此事。一想到除了我們之 外,還有人也忘不了,就感到欣慰。」也是因為這樣,直貴才終於下決心去拜訪受害者家屬。雖然這番話說得很有道理,但老實說,不管安排誰受傷,我都不怎麼喜歡,總覺得太過巧合。

總而言之,雖然在一些細節上,我比較喜歡小說的寫法,但最讓我感動的部份,卻是電影版獨有的。比如直貴和社長,雖然小說中他們見過不只一次,也有讀者認為把他們會面刪減為一次很可惜,我倒覺得電影版那一次對話的意義更深於小說中的兩三次,至少更讓我喜歡。

小說中的社長有點在暗示直貴作選擇,看他要保護妻子女兒,還是保護哥哥,因此直貴堂堂正正活下去卻屢遭碰壁時,他說直貴「還太天真了,未能完全領會他的意思」。因此,直貴決定和剛志斷絕關係、辭職搬家,到新地方重新開始。最後他之所以發不出聲音,想必就是內心深處仍無法斬斷這份血緣之故。

迥異於小說版「為了自保,就得在妻女和哥哥間作取捨。這份捨也是哥哥犯罪所需面對的一項刑罰」的主題;電影版一再強調的是「 親情是無論如何都難以割捨的,為了自保而逃避,不管逃到那裡都沒用,只會一再重蹈覆轍。」由此主題,電影版衍生出不少我心目中的經典對白,比如社長說的「你不是要找一個沒有歧視的地方,而是要在這裡活下去」,以及由美子說的「不管你再怎麼逃,都是沒用的 」、「我們沒有做錯事,我絕不要逃」,這種堅強和覺悟相較之下更讓我感動。

和被害者家屬面對面那幕,不知是因為翻譯後少了原味,還是原作本來就寫得比較平淡,並沒有電影版那種震撼。因此,小說是前半段及一些細節讓我認同,電影則是後半段及關鍵劇情讓我感動,各有各的好處,我兩者都喜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yo 的頭像
    Lyo

    雜草哲學~Lyo的點點滴滴

    L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