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現在,我才開始懂MJF的一些笑點。他講話真的很好笑,語氣充滿幽默與反諷,比如他描述「回到未來」在英國首映時,他被安排坐在黛安娜王妃旁邊,本來他超級興奮,還打算偷偷幻想自己正跟黛妃約會,想不到入場前喝的啤酒竟害他電影才開始就想尿尿。偏偏皇家禮儀規定在黛妃對他說話前,他不能自己主動找她說話,就算黛妃對他說了什麼,回答:「不好意思,殿下,我想尿尿。」也不是個明智的選擇,害他只好憋尿兩個小時,哈哈!
MJF還描述電視迷跟電影迷的不同:電視迷比較放鬆、親切,遇到他時,拍他後背的態度之親密自然,甚至讓他有種「我們可能打從高中就認識了」的錯覺;電影迷則比較瘋狂,見到他就像在森林野餐時遇到「Sasquatch(傳說中生存於北美洲西北部森林中的野人)」一樣(可能比喻「稀有動物」吧?);至於兼兩者立場的粉絲,可能就得考慮一下自己該拍拍他的背,還是衝上來撕破他的衣服……總之,MJF說話就跟他本人一樣,帶有一種莫名的喜感,這點就要看原著才能充份感受到。不過我還是打算去買翻譯本,把一些我不懂的人名之類的引用搞懂,這樣一來,我一定會覺得這本書更好笑的。
其實這本書除了幽默之外,正如書皮背面的書評所描述的,也充滿內省與智慧,比如MJF描述「沒錯先生/小姐(Yes man)」的部份。他說人一生總會遇到許多「不」,比如父母為了保護孩子或教導他們,會不斷對他們說「不」;但同時,說「不」也為這些孩子樹立個人領土,讓他們成為有別於他人的獨立個體。以前他和許多孩子一樣,夢想著到一個「沒有所謂『不』及『不可能』的國度」,成為明星後,這就不再是夢了,很少有人會跟他說「不」,甚至一個本來打算開他罰單的交通警察,也會在看清他是誰後放他一馬。他以為這就代表自由。
後來他才發現,自由和「脆弱」是一體的,因為沒有自己的領土,邊界是模糊的,他也就失去保護自己的力量。這時他會去想兩個問題:我真的值得這一切嗎?如果不,萬一某天其它人發覺這點怎麼辦?因此,為了繼續成功下去,在別人都對他說「是」的時候,他也選擇對別人都說「是」。然而,「這只會讓你擱淺在某處,那兒都去不了」。
這段話帶給我很大衝擊,可能因為我也是那種「沒錯先生/小姐」吧。害怕失去,或許正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自信,來維持別人對我的喜愛,因此只能盡量粉飾太平。很悲哀,但要破除這樣的迷思,又豈是一蹴可幾的呢?
- Feb 24 Sat 2007 14:13
米高福克斯自傳"Lucky Man"隨想(之二)
- Feb 24 Sat 2007 10:28
Topher Grace(陶佛葛瑞斯)介紹
陶佛葛瑞斯(Topher Grace)
查了一下Wikipedia,他的原名是”Christopher”,但因他討厭被人叫”Chris”,加上他的小弟弟無法發出這個字的音,因此他就去掉”Chris”,以”Topher”這個名字上高中,然後用到現在。
他的處女作好像是1998年開播的電視影集”That 70s show”,這部影集主要在描寫由他飾演的17歲青少年Eric身邊的人事物,包括朋友、家人等,在美國大受歡迎,捧紅了Topher Grace及同樣在片中軋一角的艾奇頓庫奇。Topher一直演到2005年才辭演,轉向大螢幕發展,大概是因為如此,這影集多播一季之後就播不下去了。(的確,很多換角後的影集,尤其是主要且受歡迎的角色,即使想繼續也演不下去,最後都只能茍延殘喘一兩季後就面臨停播命運…感覺在影集的世界裡,演員才是主導。只要他們辭演,這影集也差不多要說byebye了)可惜台灣目前好像沒有代理版,真想看看這部背景設定在70年代的影集,以及年輕時的Topher和艾奇頓…
Topher Grace個人檔案(目前能查到的實在有限啊…)
國 別:美國
生 日:西元1978年07月12日
出生地:美國紐約
星 座:巨蟹座
葛瑞斯在喜劇影集【That '70s Show】的演出精湛,因此跳到大銀幕發揮,而且第一部作品就是入圍奧斯卡的【天人交戰】,還來又參與【瞞天過海】、【瞞天過海2:長驅直入】。
他最近的作品是戴藍奇德執導的【P.S.】,該片是多倫多影展的開幕片,也是改編同名小說的作品。其他作品還有【征服偶像】、【蒙娜麗莎的微笑】。
葛瑞斯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演戲,包括音樂劇、舞台劇,到洛杉磯念大學之後,就得到主演影集的機會。
獎項:
2001 Young Hollywood Awards 最佳突破演出男演員
2001 美國演員工會獎 傑出演出男演員
2004 國家評論獎 最佳突破演出男演員
- Feb 23 Fri 2007 23:15
"大公司小老闆"觀後感
昨晚看「大公司小老闆」(In Good Company,2004)到半夜一點半才睡,這部由「非關男孩」導演自編自導的電影,由丹尼斯奎德、Scarlett Johansson、Topher Grace主演。本來我對它沒啥興趣,因為我一向不喜歡丹尼斯奎德,加上看DVD封面,覺得Topher的長相不討喜,故事大綱也不怎麼合我胃口,因此從沒租它的打算,直到前晚看「敲開我心門」時順道看了它附送的幾部電影預告,覺得這部片似乎沒想像中差,且意料之外地有我頗喜歡的Scarlett Johansson和比在DVD封面帥多了的Topher Grace談戀愛,因此衝著Topher Grace和Scarlett Johansson,我昨天還是租了這部片。(along with ”Mean Girls”、”蒙面俠蘇洛”、”I love Hucklebees”)看完後覺得劇情普普,Topher Grace卻因此成為我欣賞的男星之一。
它主要在描述兩個男人的衝突:丹尼斯奎德演的51歲資深主管Dan,及Topher Grace飾演的26歲年輕新主管Carter。當Dan發現自己公司(“American Sports”雜誌)被購併、自己一夜之間成了比自己小一輪的Carter的「副手」,且得幫著Carter裁掉自己雇用的工作夥伴時,人情和飯碗讓他內心掙扎痛苦不已。但衝著老婆即將生下第三胎(很可能是他盼望已久的兒子),大女兒Alex(Scarlett Johansson飾)又轉學到學費較貴的紐約大學就讀,家裡正值急需用錢之際,他怎麼說也不能貿然辭職,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留在Carter身邊聽候差遣。想不到就在此時,他竟發現Alex和Carter已暗中交往了一段時間…
我覺得這部片挺新穎之處在於:不只是描述Dan這個中年危機的主管(一般好萊塢片,這種角色都是百分百主角,故事往往只由他們的視點單線進行,事件都是圍繞著他們發生的),亦同時描寫Carter的生活情況,顯示出一個外表年輕有為、野心勃勃的「新/小老闆」,並不如表面看起來那麼光鮮亮麗、深具威脅。片中的Carter一直給我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可能是他本來就有點神經質結合脆弱的特質吧,在妻子離開他後,他內心的寂寞和黑暗就越來越大,讓他隨時都像要倒下或崩潰的樣子。不知是不是因為女性就是比較容易被這種男人激發母性本能,讓Alex對他首先產生感情,然後主動出擊。(說真的,我有點驚訝是Alex主動追求,一直以為會是Carter先追她的…)可惜這段感情隨著Dan的反對,最後無寂而終,反而給我一種「既如此何必來這段」的感覺。畢竟片尾都老套地安排Dan重拾舊職,讓Carter被炒魷魚了,既然Carter不再是Dan的老闆,為什麼他不能跟Alex在一起?若Carter真如Alex提出分手時所說的,只是想找個感情依靠才跟她在一起,那也就罷了,偏偏劇情又演得像他們有培養出真正的感情,因為他們都覺得跟對方在一起有種前所未有的自在,可以盡情地聊天什麼的…
劇情最令我垢病的莫過於結局安排Dan復職。前半劇情稍顯平淡、沒讓Dan和Carter擦出期待中的火花也就算了,這安排更如Carter的同事所說的一樣「讓人感覺被耍了」。不知美國企業互相購併的情況是不是像片中描述的那麼嚴重、頻繁,否則真有種兒戲的感覺…而且我本以為劇情會安排Dan和Carter雖價值觀對立,卻在共事中學到彼此的優點、互相欣賞之類的,想不到根本是一面倒地安排「薑還是老的辣」,在最後那個關鍵兩人事業的「拉大客戶」行動中,Carter可說是毫無用武之地,一切還是得靠Dan來搞定,一切還是照好萊塢的老步調走,讓我好失望…
說真的,比起遭遇事業危機的Dan,我更同情Carter。雖然他出場時感覺有點白目,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內自high,連老婆厭倦他、前方有台車都沒查覺,才導致先出車禍後離婚的窘況,但也不知是不是印證「表現出越渴求某樣東西的樣子,別人越吝於給予」這句老話,在他越寂寞越渴望有人陪的時候,偏偏周遭沒半個人想鳥他,大家像是一致排拒他似的,連好好聽他說句話都不願意,只想盡快遠離。感覺他除了沒家人、失去老婆外,連半個朋友都沒有,工作之外就只能在家邊踩跑步機邊打電話找人,生活超級空虛。Carter唯一有一絲權力的地方就只有職場,除了職場外就沒人願意正面回應他了。像是他不被任何人需要似的。不知編導為何要給Carter這種盡乎極端的設定(或是因為他是個怪咖,所以大家不敢或不想接近他?),但看他這樣,我真的忍不住要同情他,並忍不住埋怨Dan為何明明查覺這點,卻依然不肯給Carter好臉色看。(他看到Carter到後來索性住在公司,也聽到Carter說他青少年時期,父母從未打電話找他過,etc.)除此之外,我也不懂Carter為何會偏愛Dan而不是其它人,是因為Dan給他「父親的感覺」嗎?總覺得打從第一次見面,他對Dan就有種莫名的好感,遠在他知道Dan就是Alex的父親之前…
不過撇開劇情面不談,演員的表現倒相當令人激賞。最亮眼的莫過於Topher Grace。他的長相略嫌稚氣,跟陶比馬奎爾氣質很類似,都是娃娃臉、膚色很白、文弱書生的類型,但他的演技有種英國演員略帶神經質的感覺(很難形容,可能是因為他常常高揚的禮貌語氣讓我想到英國人吧),卻在不安與神經質間穿插一種沉穩與悲傷,賦予Carter這個角色更複雜的層次,而不是個看來職過其實的小丑型年輕主管而已(有時我真的這麼覺得),讓人很難不把目光定在他身上,觀察他內心更深層的側面,這令我對Topher Grace的其它電影產生莫大興趣,很想看看他演其它類型的角色會是什麼樣子的。反而丹尼斯奎德依然難以贏得我的好感,覺得他的演技就是四平八穩而已…可能他的氣質和演戲方式就是不對我的味吧,我比較喜歡用眼神交流那種「眼神會發光、好像河流一樣眼波流動、感情豐富」的演員…但丹尼斯奎德的眼睛怎麼看都不亮,也就難以對我展現他(應該有的)魅力了。Scarlett Johansson則依然亮眼。雖然戲份不算多,但她把Alex這個女孩演得好特別、好有魅力,可能是因為Scarlett Johansson雖然外型美豔,但打從童星時期就一直給我一種中性的堅毅印象之故,她演的女性在美貌之下總有種聰慧、深層的特質待挖掘,讓人會對這角色在螢幕之外的一舉一動感興趣…而且她金髮白膚的外表也常會給我一種「她不屬於這星球」的錯覺…
總之這故事雖不算推陳出新、令人眼前一亮的類型,但至少它沒安排Carter轉而成為Dan的副手,這點已夠令我欣慰的,再來就是看演員啦,光這點就蠻值得花一兩小時在電視機前的了。
P.S. Carter常令我想到臭蛋,覺得他們同樣是私生活不太行的菁英份子,對自己的本事感到自傲,對生活卻有些不知所措…可能臭蛋不是這樣也不一定,但在看的時候我真的覺得像在看臭蛋,感覺好熟悉,超怪的!
下面是一篇在批踢踢看到的影評,我覺得觀點很新、很棒!
作者 asity () 看板 movie
標題 [心得] 大公司小老闆
時間 Sat Jul 2 13:55:09 2005
──────────────────────────────────
這部片我覺得,他其實在表達一種價值間的對抗
兩位男主角一位是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
靠著人脈、熱誠,以感性從事他的廣告行銷
而另一位是新貴,靠著創意,在大集團裡嶄露頭角
這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
丹尼斯奎得其實象徵的是傳統價值中的好男人
一個可靠,有肩膀的,可以稱起一個家的男人
而且靠著情義去建立生意
而那位小老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理想路程
進入一家好公司,追隨的時代的腳步,被大老闆提拔
開著名貴跑車
但是卻在私生活上,遭遇挫敗
當然,看的出來編劇及導演站在的是哪一邊
追隨時代的人,卻被淹沒在時代當中,
新興的管理人形象不過是經過妥善包裝後的漂亮口號
背後卻只是冷酷無情與唯利是圖的交易手段
正如同奎德所質疑的
當公司只注重成本與效益的時候
人在哪裡?
跨越國境的商業集團並不是個對人民負責的國家
而只是個跨越國境的壓榨
但是那樣的壓榨卻成為被信奉的價值
被奉行的規律
那些員工,根據這樣的價值毫無愧疚的資遣掉不需要的人
直到自己也被資遣的那一天
這樣的信仰,不就是存載我們的生活之中嗎?
被塑造出來的商場英雄
被商業雜誌傳播的企業文化(或著該說是意識型態?)
審或所謂的教育訓練
在口號之下,這些人,其實都只是同質性的可替代品
用過、即丟
而印在小老闆臉上的那一拳
正是舊有價值對資本主義浪潮的反動(至少被奎德包裝成這樣)
人生、歷練、經驗、人情、這些都不是有效率的事
但卻是維護過去社會關係的基礎
當管裡潮流意圖淹沒這些社會價值時,
從過去走來的這些人卻感到無力抵抗.............
那一拳,看在那位被女婿說服的大亨眼中
正像是個革命的號角,激起了他對自身的肯定和認同
同時也就成就了奎德的價值和認同
當然真要說,我會說這部片其實到最後走向了很父權的保守價值觀
但是他對現代大企業的批判我是肯定的
在剝削與交易之中,人該何去何從
誰該對他們負責?
當天下或遠見作了專題,讚揚某人有效為企業瘦身時
那些人,又在哪裡?他們的子女又在哪裡?
我想這些都是這部片所點出的問題~
- Feb 23 Fri 2007 14:34
米高福克斯自傳"Lucky Man"隨想(之一)
我在火車上繼續看”Lucky Man”,總算給它看到破百頁了(這幾天不時拿出來看的努力成果)。
有趣的是,演員自述經歷時,往往給我一種「他得到某角色/ 成功」是憑幸運的感覺,他本人似乎也覺得自己隨時都可能失去一切,下部片不見得會賣座之類;但當敘述者是與演員合作過的導演、製片、其它演員或影評之類的人時,這感覺又會變成「他們能跟這麼棒的演員共事,真是幸運」。這就是「敘述者的錯覺」吧?亦或是「從自我觀點出發來看別人,都覺得自己沒那麼好,別人則都光鮮亮麗」?我覺得這點還蠻耐人尋味的……
XXXX
看電影或影集時,常覺得選角平凡或故事普普,甚至是大爛片/ 劇,但看米高福克斯提到影劇製作的「幕後秘辛」,就會發現背後其實都有一番嚴密的運作,以確保它們能得到票房或收視率;而且「計畫開拍」不等於不會「胎死腹中」,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產生爛片/ 劇,真令人難以置信!
另一個諷刺是,老闆們的眼光不見得準確。他們想捧的人不見得捧得紅,認為不會紅而不想捧的人則可能一炮而紅,就像MJF(米高福克斯的簡稱,以下皆同)在面試”Family Tie”中的Alex Keaton一角時,公司高層Brandon嫌他身高太矮,一直希望找別人演,但後來憑”Family Ties”大紅、獲提名得獎的卻都是MJF,而不是當初Brandon想捧的母親角色Meredith(我看了一下IMDB的得獎表,只有另兩個演他妹妹的女演員及客串來賓偶爾得到提名,父母角色是主角,卻沒有任何提名或獎項。事實上有的話就沒天理了,我一直覺得他們演得不夠自然)
XXXX
但是,大紅之後的生活,如同MJF自述的,卻充滿互為矛盾的「便利」與「不便」。大眾是用自己的期待來看演員們,想透過他們滿足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或看他們演出自己羞於在人前表現的黑暗與欲望。大家只是在進行一個「雙贏」的棋局,你演得開心,我看得爽;我得到快樂,你得到銀子。但演員很容易在錢與名聲中迷失,甚至不知道那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就像MJF面對書架上一排以自己為封面的雜誌,看見的形象卻都那麼虛無,因為每一張都是符合那家雜誌要吸引的讀者群來拍的,比如”Playboy”是性感象徵等。大家只是利用這些演員來說自己想說的話,而不是讓這些演員自己說話。
諷刺又好笑的是,MJF在訪問中提到他喜歡一種加拿大進口的酒,隔天馬上就有人把一卡車的酒送到府上,還不忘提醒他喝完了隨時通知他們XD
XXXX
真的很開心MJF有機會演出「回到未來」,這部一生最大的代表作(他的成功作品中,最有機會流傳後世的就這部了)。他能得到這角色簡直是奇蹟。雖然劇組本來就屬意由他演,但”Family Ties”的製片Gary不願影響進度而代他回絕了,要不是劇組找的另一個演員還是讓他們不滿意,無論如何都想找MJF來演,不惜花錢重拍已完成的部份、花工夫配合MJF的時間表(讓他白天拍”Family Ties”,半夜再趕拍「回到未來」),讓兩邊皆大歡喜;要不是MJF的表現沒讓「回到未來」的劇組失望,不曾再度換角,MJF可能就沒機會出現在這部大作中了。世事真難料,也真有趣啊,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無用。
- Feb 22 Thu 2007 22:03
"敲開我心門"觀後感
晚上和爸媽一起看「敲開我心門」(Chiavi di Casa, Le,2004),這部電影得過非常多獎項,聽說也贏得不少觀眾的熱淚,然而不知為何,我看的時候並不會很感動,儘管好幾次都有種說不出的落淚衝動,卻是基於一種苦澀、鬱悶的感覺。
故事大意在說一個英俊帥氣的年輕父親賈尼(Kim Rossi Stuart飾)要陪十五年來第一次見面的殘障兒子帕羅(Andrea Rossi飾)到柏林就醫,在醫院遇到同樣有殘障女兒的母親(Charlotte Rampling飾),在和她幾度接觸後,他漸漸對帕羅的病從排拒到接受,願意正視自己的過去,並和帕羅產生感情。
片中的帕羅似乎是腦殘兒童,雖已十五歲,卻長得非常瘦小,一隻手不能正常活動,只能不自然地扭轉在一旁,亦有一隻腳不能正常走動,得靠拐杖才能行走。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些智能障礙和情緒管理困難,不知有多大部份是受他的病影響,有多大部份是出自自我防衛心理。感覺他說的許多話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比如在受到傷害時就問「現在是早是晚﹖」然後自己回答「現在很晚了,我得回家。我有很多事要做,我要整理房間、踢足球、洗衣服…」並自己幻想一個不存在的女朋友克莉絲汀,將自己封鎖在自己的世界。或許這就是為何片名取做”The Keys to the House”,不只父親需要打開自己的心門,兒子也需要,且更勝父親。這讓整個故事顯得悲觀、現實,難以讓人開心起來,大多時候感到異常沉重而非溫馨感人。事實就是這樣吧﹖去除好萊塢慣有的戲劇化蜜糖包裝,真實呈現的事實就是這麼傷人。
看電影時我一直懷疑父親願意接兒子回去和新家庭同住,會有多美好的結果,他的妻子就算能寬大到同意接帕羅回來,卻不一定能不用有色眼光看他、全心接納他。畢竟帕羅的病不只在肢體,亦在心靈,她能讓他接近她的小baby嗎﹖她會不帶驚恐地要他別做一些可能造成危險的事嗎﹖而這些反應,都只會傷帕羅更深罷了,就算賈尼試圖保護他,也不見得能隨時保持愛心與耐心,畢竟生活還是得過下去,除非他願意和醫院裡遇到的母親一樣辭職、全心照顧帕羅…但這是不可能的,他還有一個新家庭要養。因此打從賈尼提議接帕羅回家同住那時起,我對他們的前景就一直沒樂觀過。(有些影評似乎看到這裡都以為很喜劇化,但電影沒演到的現實可多著呢)而電影也真實地展現這些未來的可能性。就在結尾的馬路上,賈尼發現自己很難和帕羅一起走下去,因為帕羅的心還是隨時準備封閉起來,他能做的只有暫時停車到路邊痛哭一場…或許在他下車前看著帕羅時,心裡亦忍不住浮現和醫院裡那名母親相同的想法:「…為什麼他不早點死﹖」,深刻感受到一同生活需要多大努力、有多困難吧…(諷刺的是,這時安慰他「我在你身旁,別哭」的反而是帕羅…這才教做父母的心情複雜吧)
雖然不很喜歡這部電影(總覺得大綱我都猜得到),但男主角真是帥得沒話說(有趣的是,介紹這部電影的影評一定會提到「英俊帥氣的父親」),演技又很棒,光看他就是一種享受!雖然這樣有點不禮貌,但老實說,每次看父子一同出現在螢幕上時,我就會忍不住想:「這麼帥的老爸怎麼會生出這麼醜的兒子﹖」(媽跟我有同感)不過那個「醜兒子」雖然長相不出眾,演技卻是一級棒。在網路上查不到這個童星的相關消息,只能從導演的簡短評述中猜到他似乎不是天生殘障,所有的身心障礙都是他「演」出來的,這點真的很了不起,因為怎麼看他都像真的殘障…就算他真的是殘障,能演出這些內心戲也很厲害了。至於另一個母親,雖然她演得很出色,充份表現一個堅強母親心中的矛盾與脆弱,但可能是長相影響,有時我看到她竟會覺得她像殺人魔…^__^|| 有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這種想法一說出來立時就被媽嗤之以鼻,因為媽說她只看到一個傷心又偉大的母親…
片中有一點我覺得挺不錯的是提出父母面對殘障子女時的不同反應。願意承擔一切的通常是母親,父親往往因無法承受這個事實或因感到丟臉、尷尬而選擇逃離。印象中提出這個事實的,這部電影是第一部。
總之,雖然不是我自己很喜歡的片子,卻蠻值得一看的。下面是我查到的相關介紹:
今年代表義大利參賽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敲開我心門》(The keys to the house)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本、最佳音樂、最佳剪接和最佳音效 等七項大獎的提名。
這部感人肺腑的電影《敲開我心門》之前就已經在威尼斯影展上嶄露過頭角,榮獲了威尼斯影展「電影大觀」單元和特別獎「帕司納帝獎」的雙料最佳影片大獎。
被譽為「義大利布萊德彼特」的金羅西史都特,褪去過往調情聖手英姿,在「敲開我心門」飾演內疚卻無助的年輕父親。15年前他棄子而去,多年後想重新面對渴望父愛、貼心卻有殘疾的兒子。急著想在3天內償還兒子多年虧欠,發現事與願違而痛哭失聲。
義大利影帝+英國影后領銜主演,《敲開我心門》感動全歐洲觀眾這部由義大利製作拍攝的電影,不但將主要拍攝地點設在歐陸中心的慕尼黑和柏林兩大城市外,甚至更延伸到北歐的挪威去拍攝。
金羅西史都特精采動人的演出,成功打動威尼斯影展評審的心,讓他再次奪下鼓勵義大利電影為主的帕司納帝獎影帝獎,並且接連獲得義大利國際記者聯盟和義大利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身高188公分的金羅西史都特,5歲即跟著父親義大利演員吉可摩羅西史都特從影。現年35歲的他,已有30年戲齡。金羅西史都特展現自己多樣才華,義大利劇場界、電視界及電影都可見他俊帥身影。
除了男主角義大利帥哥金羅西史都特外,女主角還邀請了《池畔謀殺案》歐洲電影獎影后英國演技派女星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 Rampling)一同參與演出,展現了這是一部「全歐洲的電影」的恢弘氣度。
「敲」片中的夏綠蒂,演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被迫放棄自己喜愛的場生涯,耗盡青春全心全意照顧重度殘障女兒,成為醫院裡所有人師法的模範;英國影后夏綠蒂蘭普琳,2千年以法國導演歐容的「砂之謎」,提名歐洲影展最佳女主角,2003年再以歐容的「池畔謀殺案」獲歐洲影展影后,19歲出道的她,戲路寬廣,願意嘗試各種角色,英法義西語都精通,受到歐洲各國電影歡迎。
《敲開我心門》今年在歐洲各地陸續上映時,許多觀眾是在汨流不停的淚水中靜靜看完整齣電影的。電影中一個年輕父親在面對自己和初戀情人所生的殘疾小孩時,他無怨無悔地付出的耐心與心力都讓人動容不已。每個人都有過去,不論它是否曾經美好,誠懇面對與接納別人和自己的過去,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敲開我心門》是根據義大利知名小說家吉思沛龐帝基亞(Giuseppe Pontiggia)的暢銷小說【重生】(Born Twice)所改編。當《敲開我心門》的導演吉安尼•阿米里奧(Gianni Amelio)偶然讀到這本小說時,大受感動的他就想將龐帝基亞的【重生】以電影形式重現,以激盪出更多感動的火花。為了彰顯龐帝基亞在義大利的重要地位,導演甚至還在電影中安排了一幕戲:女主角夏綠蒂蘭普琳拿著龐帝基亞的小說【重生】推薦給男主角金羅西史都特時,告訴他「這內容很像是我們的故事」…。
龐帝基亞是義大利當代最偉大的作家與評論家之一,一向受到許多義大利民眾的尊敬與景仰。當電影《敲開我心門》在義大利上映時,片尾出現了這一排字「將此片獻給吉思沛龐帝基亞先生」時,不少義大利觀眾都含淚報以極熱烈的掌聲。《敲開我心門》正如龐帝基亞的為人處世一樣,總是帶給人們一股溫暖和感動的力量。
- Feb 21 Wed 2007 22:31
沙魯克罕介紹
赤子之心的 夏如汗Shah Rukh Khan
夏如汗1965年11月2日,出生新德里,父親是自由鬥士、母親是社會工作者,年少在學期放蕩不羈,曠課夜歸,天資聰盈,但成績仍可名列前矛,是老師的頭痛人物,同學眼中的大哥大,喜歡坦都里炸雞,上ICQ是最大的樂趣,來生寧願是一條受寵的寵物狗。
1991年名女導演(也是名演員)喜瑪 瑪琍尼Hema Malini初次見到 夏如汗以為他是女孩,令導演瑪琍尼笑翻天,原本嘗試要剪整夏如汗的髮,但他那難以駕馭的頭髮,瑪琍尼還是放棄了,決定保有夏如汗獨特的頭髮。第一部電影Dil Aashna Hai(1992)票房一團亂,是否歸就為他那一頭亂髮?如今回顧那逢頭垢面和橫豎頭頂的亂髮,未料日後及成為了新世代的大明星!
他的朋友朱熹(Juhi)說:夏如汗精力充沛,他有工作狂,他非常實際,他形影不離是電影的林林總總,除此之外,夏如汗在工作之外,他倒是非常友善、風氣,感性及幽默。
當電視名制片家上校卡布爾( Colonel Kapoor)相中夏如汗的潛力,決定將他的印度電視劇Faujis和這滿頭泡髮的年輕人簽約;果真不出所料一嗚驚人。
打鐵趁熱在Fauji後又接拍了更勁爆的Deewana(1992),如今是超級巨星和昔日相比,有如天壤之別,他的成功的速度,一如雲宵飛車,他面對舖天蓋地的資訊媒體,他要學會如何克制及適應和成為公眾人物。重要的他還要千方百計的保持影迷對他的熱度。他也似乎很精於此道,但這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從一個乳嗅未乾的小男生到成功的演員,從男主角到大名星。這美夢成真的故事,如幻似真,但平順多於困難,自然多於強求,問夏如汗,他也答不出所以然,答案就是夏如汗吧!
夏如汗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他具有顆赤子之心,他從不故做神秘,不狡猾多詐,敬業樂群是他的不二風格和法寶。
坦率為夏如汗交到很多電影圈的好朋友,如chamchas. Juhi 等有名的制片及演員。其中製片人 'Dreamz Unlimited'成為他合作事業的伙伴;其他還有 Aziz Mirza及Yash Johar和Yash Chopra 和他的兩位公郎Karan 和 Aditya.都是他的莫逆之交!
夏如汗對事業及演藝的專業勇往直前,並有很高的期許,他的女友Gauri如今是他的太太,他們夫妻恩愛如情侶、相扶相攜,從未聞有八卦誹聞,堪稱印度人人稱羨的模範夫妻。
夏如汗的故事平順但也很戲劇化,但偶有下滑也不足奇,當他第一部電影拍完,賣座不好,無戲可演他也不喪志,不停的找機會,終於在Fauji令夏如汗起死回生。接下來的Josh也是叫好不叫座;幸好後來系列的電影讓給他更多的挑戰希望 繼續奮戰不懈的力量。
之後的電影'Kabhi Khushi Kabhi Gum'和 'Mohabbatein'和寶萊塢生死戀 (Devdaas')以他製片兼主演的阿育王(Asoka)更殿定他為印度新生代影帝的地位。
夏如汗每次受挫失敗是他下次成功之母;他盡全力來迎戰挫折,默不作聲的接受失敗,山不轉路轉,今天已是大明星,那一天巨星墜落,他亦不改其志的。
夏如汗電影年表
1995 Dilwale Dulhaniya Le Jayenge
1997 Dil To Pagal Hai
1997 Koyal
1997 Pardes
1998Kuch Kuch Hota Hai
1999 Baadshah
2000 Josh
2000 Phir Bhi Dil Hindustani
2001 Hey Ram
2001Mohabbatein
2001One 2 Ka 4
2001 Asoka
2001 Kabhi Khushi Kabhie Gham
2002 Devdas
2002 Hum Tumhare Hain Sanam
2003 Chalte Chalte
2003 Kal Ho Na Ho
2004 Main Hoon Na
2004 Veer Zaara
2004 Swades
DVD 及參考資訊http://www.imdb.com/name/nm0451321/
資料來源:http://www.indianandworldmusic.net/Movies/f-shah.php
- Feb 21 Wed 2007 20:16
"火柴人"觀後感
「火柴人」(Matchstick Man,2003)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Ridley Scott,但這不是我租這部片的理由。當時我在店裡隨便逛著找著,看到這部片時,因為封面寫著影評的盛讚,加上主演除了Nicolas Cage外,還有個帥哥和看來挺可愛的小女孩,我想說新年期間租些溫馨感人的片也不錯,就租了,想不到劇情並不完全是「溫馨感人」,就像我當初看的影評寫的一樣,還得加上「出乎意料」才對!
騙子的世界,果然是六親不認,誰也不能輕易相信,否則只有被騙到一毛不剩。自稱「行騙藝術家」的羅伊(Nicolas Cage飾)和徒弟法蘭克(Sam Rockwell飾)行騙天下,專騙一些寂寞的老人等他口中「貪心的人」,雖然他認為這些人之所以上當是因為他們起了貪念,不值得同情,但他的良心譴責使他的強迫症越來越嚴重。某天,他意外發現自己原來有個14歲的女兒Angela(Alison Lohman 飾),在學著和她相處的同時,卻也因這個突然出現的女兒,把他的行騙事業帶到一個新的危機…
這故事的結局真的很出人意料,在我以為它可能會以俗爛芭樂劇般的溫馨父女情結束,或以難以預料的逃亡生涯結束的時候,導演和編劇選了最出乎意料也最殘忍的一種,那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法蘭克向師父致敬的「青出於藍」之作,包括心理醫生、恰克和女兒,都只是騙局的一部份。可憐的羅伊完全中計,毫無招架之力,付出感情之後才知道自己被耍,但就像被他騙的那些人一樣,除了自認倒楣之外還能怎樣﹖幸好羅伊從這一課中學到的是:欺騙他人感情的人,終有一天會因此受苦,而學著真正去愛人、接受人,而非騙人、排拒人、強迫自己活在密閉的空間內。因此這事件對他帶來的是正面的影響,雖然他事實上沒有女兒,至少今後他有了個真正的家,也不必再活在謊言裡了。畢竟羅伊和法蘭克不一樣,他無法從騙局中得到自信與快樂,也無法真心認同自己的作為。
片中的三個演員表現都不俗,尤其是Nicolas Cage,可能是因為他把強迫症及戰戰兢兢的新任父親演得太逼真了吧,讓人覺得羅伊彷彿就是他本人。雖然Nicolas Cage實在不是個帥哥,四十歲不到就禿頭,但他真的是個戲精,眼神很迷人。(此時我才找到理由說明當年為何看了「Face Off」後,我有一段時間很迷他)而Sam Rockwell外型英俊,氣質則有點類似歐文威爾森,都帶有種可愛的喜感,演起遊走真實與謊言間的騙子,亦極具魅力。Alison Lohman則令我驚訝,她演Angela時竟已23歲左右了!但她怎麼看都像個小女孩說~~~而且稍化濃妝,她就能立時化身為「Big Fish」那個美豔純真的年輕版母親,完全看不出來呀!!我覺得她長得有點像克莉絲汀鄧絲特。
題外話,全片我最佩服的角色是Angela,這麼說帶有一點諷刺的味道,因為完全不受良心譴責、只享受騙人樂趣的法蘭克也就算了,從頭到尾都知道這是場騙局的Angela,面對一個真心對待自己的「老爸」竟能忍心一再欺騙他,實在太無情啦。如果片中她的角色真實年齡真是14歲,那她應該天生是塊騙人的料吧…(唉,回想片中的一切,就會覺得法蘭克實在太厲害了,竟然一步步把羅伊誘入陷阱,慢慢「勾」出他的信任和密碼)
- Feb 21 Wed 2007 18:25
戰火中的悲與愛---"阿育王"(內有劇情)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cnmdb.com/upload/images/title/2006/11/01/13152088.jpg&width=500)
(圖片來自中國影視資料館網頁)
「阿育王」是衝著沙魯克罕(「Devdas」男主角)才租的,不知是不是印度人鐘愛灑狗血的悲劇,這個故事光看簡介就覺得悲到爆:阿育王英勇驍戰,因而引來同父異母哥哥的嫉妒,履次派人暗殺他,他的母親擔心他衝動的個性會引來殺身之禍,因而要求他隱姓埋名、遠走天涯。就在這趟旅程中,他遇見年輕貌美的逃亡公主卡瓦奇及她的弟弟阿爾雅王子,兩人很快地墜入情網,然而一次誤會讓阿育王以為卡瓦奇已喪命小人之手,加之母親遭哥哥暗殺,使他傷慟之下性格大變,殺了兄弟後登上王位,四處征討,甚至為殺死藏匿到卡瓦奇國家的兄弟而不惜出兵,而與卡瓦奇在戰場上相見…
我本以為結局這對戀人可能會有其中一方死去,想不到死的是可憐的阿爾雅王子。最諷刺的一刻發生在阿爾雅王子問阿育王「離去的王子有沒有帶著許多大象和馬匹回來接公主?」(阿育王把自己的事以故事的形式說給年幼的阿爾雅聽,並在離去前告訴阿爾雅「王子將來會帶成千的大象和馬匹回來接公主」)時,他回答「有」…只不過可能除了小王子之外,大家都知道他帶回來的是陷國家於戰火的大象與馬匹…不知道經此一役後,阿育王還有沒有可能和卡瓦奇在一起,畢竟,就算阿育王從此改頭換面,從暴君變成仁君,他毀掉卡瓦奇的國家、殺掉她的子民和弟弟(雖然不是親生的)的事實還是不會改變,卡瓦奇該如何自處呢﹖感覺這比她死了還更悲慘說…
題外話,和「Devdas」一樣,「Asoka」的女主角再度令我驚豔,她和Aishwarya Rai、Madhuri Dixit是不同類型的美,像個埃及女戰士(雖然她是印度人…但她畫的眼線會令我想到埃及豔后),眼神迷濛卻堅毅,把女中豪傑卡瓦奇演得令人印象深刻,她既英勇又深情,既狂野又脆弱。她可以為了國民而挺身上戰場,卻在發現自己的愛人成了敵人的那刻失去作戰的勇氣…這個敢愛敢恨的人物就像個女神般美麗,連我這個女人都為她折服…印度的美女真的太多太美啦!好萊塢的一堆所謂美女相較之下根本像路人…(最近越來越覺得大家心目中的性感天后安吉莉娜裘莉並沒多美)
\
至於主角Asoka,看之前我以為在性格大變前,他是個善良溫柔的好青年之類,結果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Asoka感覺像頭野獸,不受拘束、亦正亦邪,他只為所愛的人們而喜而悲而戰而活…可以稱他為戰神,也可以說他只是個天真的兒童,這樣的個性加上後面的轉折感覺更合理。而沙魯克罕把這個角色詮釋得栩栩如生,令人深刻感受到Asoka激烈的性格及愛人方式。雖然沙魯克罕不是那種令人一見鐘情的帥哥,連媽乍見他都覺得他太胖,剪短頭髮的造型很醜之類的,但他就是有本事隨著劇情演變拉扯觀者的情緒,慢火細燉出一股說不出的味道,令人回味無窮,除了電到我之外,後來媽也越看越覺得他帥。他的眼神很專注,可以深情也可以冷酷如惡魔,而Asoka激烈的個性比脆弱的Devdas更能充份發揮這眼神,因此這部片中的他看來也比「Devdas」有魅力。令我驚訝的是,一查網路才知道沙魯克罕今年已經四十好幾了(他是1965年生的),演這部戲時也已37歲,那他年輕時想必更帥吧~~~好想看喔!
這部電影整體而言拍得很不錯,運用了大量視覺技巧(有時甚至像在玩弄),感覺有點類似「神鬼戰士」的風格,兩片亦都有精彩的戰爭場面、人性衝突,及貫徹全片的宿命色彩。而且這部片推翻我看「Devdas」的印象,即印度電影都是大肆鋪張,極盡奢華之能事、動不動就來段歌舞,雖然這部片的畫面看得出也經過細心安排,每個鏡頭都顯得那麼唯美,但相較「Devdas」還是樸實多了。可惜我不懂印度語,無法把這很爛的翻譯搞砸的部份自己聽懂,否則應該會覺得更精彩吧。不過有幾幕畫面的銜接作得不很好,有時上一幕還沒完全演完就被硬生生切斷,下一幕則接得有點令人莫名其妙…像中間一大段被剪了一樣,不知是什麼問題引起的…除此之外,部份劇情也安排得不甚合理,比如Asoka的母親千方百計要兒子離開,沒多久卻莫名其妙地以「想看兒子」為理由把他叫回去,似乎是為了讓Asoka有機會和卡瓦奇短暫分開,讓她和阿爾雅得以「遇害」的安排,感覺超牽強…
- Feb 19 Mon 2007 22:51
"天堂過客"觀後感
晚上和爸媽一起看「天堂過客」(Heart and Souls,1993),這部由小勞勃道尼主演的電影打從之前跟老師通信時,聽老師提到它的故事大綱,我就一直很感興趣了,雖然買不到DVD,而這部VCD在播放前一定要先把所有章節run過一遍,讓人看到它可能的劇情發展,which is very annoying,但電影倒不負我的期待,劇情和演員都挺不錯的!(可惜的是爸媽,尤其是爸,笑聲不如我期待的大聲)
它的大意在說四個同時搭上死亡公車的男女---偷了十歲小孩古董郵票,卻無法替他偷回來的Milo、打算追回真愛的Julia、要上夜班的黑人單親媽媽Penny、一直沒勇氣在眾人面前唱歌的Harrison,不知何故死後一同進入新生兒Thomas(小勞勃道尼飾)的體內,和他度過了快樂的七年。然而,因除了Thomas之外,周遭沒人看得見他們,包括Thomas的父母及老師都相信Thomas有精神疾病,甚至因此造成Thomas父母大吵,四人為了不增加Thomas的負擔,決定在他七歲時向他告別,就此消失在他的生活裡。然而,在Thomas三十歲的時候,四人突然被來接他們的「天堂司機」告知,他們之所以進入Thomas體內,是因為他們搭上死亡公車之前,都有希望去做一件能讓他們的人生圓滿的事,因此他們獲得利用Thomas的身體去為他們完成這願望的機會…
這故事還蠻溫馨的,尤其是小Thomas和四人變成好朋友的安排(小Thomas長得可愛又會演,超討人喜歡的),以及四人願望實現的方式。結果可說圓滿實現願望的只有Milo和Harrison,Penny只來得及見到一個兒子,Julia則連愛人的最後一面都見不到,然而故事卻在最後兩段不圓滿的願望中,帶給我最多感動。原以為沒希望/ 時間實現願望的兩人,竟是以如此意外+不可思議的方式達到另一種型式的圓滿。我真的從沒想過那個跟Thomas老是窄路相逢,快被Thomas搞到起肖的警官就是比利!第一個想到此點的反而是媽,令我錯愕了一會…Anyway,看到Julia要Thomas代她完成無緣完成的愛情,並成為四人中唯一得以和Thomas擁抱的人時,我真的超感動的…或許這樣的結局會比面對年老已婚的愛人更好吧。(不過從言談間得知,那人失去Julia之後似乎一直單身,也鬱鬱寡歡…Julia真的太可惜了,失去這麼難得的專情男人)
更令我驚訝的是,原來Thomas長大後之所以會變成一個不願和他人深交的冷漠男人,是因為小時候失去了四個好友,並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之故…看他眼眶帶淚,激動地對女友表白心事的時候,我的心情也為之激動起來…這時亦是小勞勃道尼在電影中最有魅力的一刻!!(開頭他比較不帥,應該是因為那頭髮型不適合他的關係吧)不過他的演技從頭到尾都很出色,光看他如何詮釋四人進入Thomas體內就很有看頭了。小勞勃道尼想必下過一番模仿的苦工吧,因為他實在把這幾個人詮釋得維妙維肖,看起來就像真的被附身了一樣…在音樂會上唱國歌的部份,他的歌聲也令人驚豔!看來他還蠻適合唱聲樂的嘛~~^__^(不過演他女友那位演技就蠻遜的,明顯是個花瓶…)
這部電影不是沒有老套的時刻及不盡合理的安排,但整體來說相當溫馨感人,頗適合闔家觀賞,中間略有些沉悶,但還蠻有創意、蠻值得一看的!
- Feb 19 Mon 2007 13:15
"枕邊陷阱"不完全觀後感
早上姐胡亂轉台,在AXN看到安吉莉娜裘莉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合演的「枕邊陷阱」(Original Sin),因為劇情感覺還蠻懸疑的,又是兩個我們還蠻感興趣的演員主演,我們倆個忍不住就一起看下去了。可惜開頭沒看到,結尾又因媽催著我們跟她一起「回娘家」,很多片段沒看到,看完後有點一頭霧水,不懂路易(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為什麼喝下毒藥卻沒死,也不知道Billy的下場如何…希望是因為這些空白讓我們看不懂並感到疑惑的,而不是因為劇情原本有漏洞或邏輯太牽強…
這是部關於愛與背叛的故事。描述富商路易認識了美豔的茱莉亞(安吉莉娜裘莉飾)後,深陷愛河難以自拔,卻發現真正的茱莉亞已在途中遇害,眼前的愛妻其實是個有段黑暗過去的謎般女人邦妮。邦妮雖然亦愛上路易,卻被過去所困,受控於在孤兒院一同長大的Billy,並一同騙取路易所有的財富,甚至他的性命…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夜訪吸血鬼」中黑暗古老的吸血鬼,之後是「Don’t Talk to Strangers」中無辜被害的男友,想不到這次看到他,又是演個被女人害慘的深情男人,讓我對他的感覺從吸血鬼時期的「沒感覺」變成「同情」;加上他在片中雖屢次被騙得那麼慘,卻依然不願放棄對邦妮的愛,那種絕望參雜怨恨與愛的眼神有種下墜的黑暗,蠻吸引人的~~而姐則本來就覺得他很帥了,看到他在這部戲中的演出又陷得更深,看完後一直嚷著要我趕快去租這部片說~~~^__^|| 倒是之前我一直蠻有好感的安吉莉娜裘莉,不知為何,最近越看越看不出她美在那了,因此看路易及一群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難以自拔,還有點難以理解說…